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学好基础会计是非常重要的,而要学好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学习是并重的。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概念多,理论抽象,核算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会计学本身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讲授起来显得比较枯燥,假如教师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不辅助一定的实训或实训工具,面对一群对会计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要提起他们对该课程的喜好和一定的感观熟悉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训的重要性。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官熟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基础会计专业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过程式知识,分别通过会计理论教育和会计实践两条途经获取。这两条途径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一、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实训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正朝着把大学教育普及的方向快速发展,就业成了教育中最突出的一个新问题。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大学生是不愁工作的,但在教育全面扩招的今天,就业成了国家、企业、家庭中最大的新问题。是工作机会减少了吗,不全是;是我们的用人单位太挑了吗,也不全是。因此,我们的教育单位“觉醒”过来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了。所以很多院校都在改革,针对用人单位的普遍意见(学生缺少实践能力),都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花了很多的成本。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又走入了一个误区—忽略的理论知识。在近十年的会计教学中,笔者发现,会计实训是很重要的,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初学会计的学生来说,应如何打好他们的基础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的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熟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实训和实训工具是理论知识的保障
注重理论,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基础会计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每当碰到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内容时,在课堂上很难下定义和解释,假如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即使花费了大量精力,其效果仍不理想。假如我们在会计实验室中进行实物教学,复印一些典型的原始凭证,购买各种格式的记账凭证、报表,要求学生完成填写、鉴别、审核原始凭证,正确填制记账凭证,自己动手装订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编制会计报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循环。若有条件可领学生到实习企业进行参观,在参观中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工厂的生产流程、业务内容;在实习企业会计工作室,让学生多看一些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了解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核算过程和会计工作组织知识。这样学生所接受的将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实战演习,从初始记账、算账、报账到关键的用账、可以弥补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缺憾,可以为我们培养出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素质全面的会计人才。
三、理论知识应和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会计专业理论和会计实训的衔接,能突出会计知识的适用性。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教师在对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课程时都需组织配备相应的会计模拟实训资料和教材进行衔接,将一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指导学生实训,将较系统的实训资料发给学生,把需解决的新问题交给学生,将实训作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会计实训,把学生的理论思维引到和会计相结合的实际中去,通过实训增强学生的感性熟悉,增强会计知识适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有过这样的心得——学生太“懒”了,许是高考压得他们太久了,一进大学就松懈下来。确实大学学习较之高中要松的多,所以为了能让学生心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基础会计教学应将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许多理论新问题根据实训需要由学生自主去钻研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心得到一种成就感,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的讲课精力可也放在学生通过钻研而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新问题上来,便于体现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功能和教师的主导功能。
一、会计原则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坚持传统会计核算原则的同时,又要符合其独特要求,拓展或改变部分原则内涵。历史成本原则显得不合时宜,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应采用某种形式的市场价值,混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计量基础,完整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原则要做到对外对内报告并重,对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和内部经营者都要快速提供相关信息资料,满足多变环境的要求;为利于反映现金流量信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等因素,适应现实经济中的衍生金融工具等经济事项,权责发生制原则将与收付实现制结合起来运用,对网络经济以现金流动制为基础进行核算;配比性原则因“虚拟公司”的出现及合作各方要求合理分配实物资产、人力资产、智力资产的耗费,配比范围扩大了,核算方式也因不确定性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及时性原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会计必须能够随经济业务变化而变化,提供“实时”信息和预测信息;灵活性原则致使人力资源会计、知识会计在坚持精确计量的同时,合理地运用模糊计量方法,将精确计量和模糊计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披露原则既要求反映财务资本的货币化会计信息,也要求将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在报告中全面、适当、公正地予以揭示和披露。
二、会计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我国除了具有独立资金、完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经济实体外,将会更多地涌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多样化和财产权益日益复杂化的虚拟主体。虚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或形式上的企业组织。在网络化经济时代,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主体假设。“网上公司”、“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等形式的出现,则突破了原有会计主体的“空间”概念。“媒体空间”中的会计主体会越来越多,外延也愈难以界定。会计主体应承认现实主体与虚拟主体并存,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
2.持续经营假设。基于现实主体和虚拟主体同时存在的情况,持续经营是假定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按照既定的目标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但随着竞争加剧和风险增大,企业随时会出现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虚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呈现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特征,具有临时性和不可预测性,它能根据市场需要,适时介入、退出与转换,虚拟公司是一个存在于网上的临时性组织,进行的多是一次易,完成后即进行解散,因而引发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有人主张代之以破产清算和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因为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更新、扩散的速度很快,从而经济活动面临着较大风险。正是意识到这一点,“网上实体”的经营活动便呈现出“短暂性”,因此,笔者也认为确立破产清算及破产清算期间假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会计分期假设。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虚拟企业随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市场机遇的可变性决定了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几分钟之间就形成一个虚拟企业,完成一笔业务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只要把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就可解决该问题。因此,有人提出以虚拟企业的网上交易期作为一个会计期间,可以在一次交易后只编制一次会计报表便可满足需要。这样就不会产生成本费用的跨期分配问题,从而使收益等会计信息更真实、可靠。从另一方面说,在网络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和传输功能使企业财务管理由静态走向动态,使企业在任何时点,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得到企业实时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而无须等待会计期末,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点,因而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也引发了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否定。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经济可取消会计分期假设,对实体经济仍可适用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货币已发展成为电子货币。货币出现了无纸化趋势,加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这些对虚拟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又无法用货币计量,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予以披露。为解决这些矛盾,必须发展非货币计量单位,以使这些变动因素的计量变成可比性强和易于分析的因素,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这些非经济性信息的需求。会计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全面系统的反映,为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货币这样一个统一的量度,然而在网络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模糊了经济活动国内国外的界限,同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活动的不断增长使得国际间各国货币汇率变动很大,这在客观上要求以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三、会计计量模式
一、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训教学并重的有效策略分析
1.将日常生活用品穿插到课堂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熟悉它们的分类和用途,同时还要清楚它们的外观和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教学活动中,更真实更具体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比如,在原始凭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平时购物时的发票,上学时的汽车票,出远门时的火车票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了解它们,以生动具体而形象的实训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要点。
2.将实际的参观穿插到课堂中
会计理论知识都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枯燥乏味且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对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关知识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讲到资产概念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进行实地参观,参观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机器设备、厂房、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现金都是资产,除此之外,企业商标同样也是资产。
3.将会计工作穿插到课堂中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入主动位置。在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时,注重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将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不断让学生填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同时还让学生做会计分录,会计明细等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将真实的凭证和账页发放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登记,帮助学生真实的去感受和体验。
4.将实践活动穿插到教学中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是各个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影响毕业论文写作(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从教学和主客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会计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各个因素。
[关键词]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影响因素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是高校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对能否实现人才培养计划设定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拟探讨影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设计)教学方面的影响因素
毕业论文写作(设计)需要储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掌握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和缜密的逻辑思维等各种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性工程。因此,在毕业论文写作(设计)工作开展前,需要各个专业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为保证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1、课程设置方面,课程设置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的课程外,还需要设置交叉性课程、前沿性课程、研究方法课程。对会计学专业来说,课程设置除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外,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这方面的理论课程可以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高年级开设,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为进行研究打下理论知识基础;此外,研究方法课程也应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予以重视,每个专业的研究方法不是相同的,对会计专业来说,会计既有理论性很强的问题需要去深入研究,比如会计计量问题、会计政策问题,也有大量层出不穷的新实务问题,需要去探究,寻求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处理方法,比如BOT业务、授予奖励积分问题,也有各种各样的案例需要去研究,所以,研究方法课对于学生掌握具体论文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最终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必不可少。
2、教学内容方面,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工具,更为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学内容中,要注意结合实务问题为学生介绍会计基础知识和理论怎样运用的,会计知识和理论如何来自于实务和指导实务的,引导学生对实务进行理论思考。
3、教学方法方面,教学方法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理论或者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发现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培养探索性、创新性思维,案例型教学、Seminar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为毕业论文选题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听讲为主的授课方法,变学生为主动积极参与式的授课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如引进案例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二、毕业论文写作(设计)质量的主客体方面的影响因素
摘要:《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专业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了解会计的概念、特点、对象和原则,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会计这一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做好会计工作对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为其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文从建立适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新模式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基础会计课程学习效果,全面牢固掌握基础会计知识。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入门级的专业基础课,对于会计专业日后的其他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全面良好的掌握该课程的知识,能够对整个会计专业课程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现状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采取课堂理论教学模式。目前,由于高职生相对来说学习能动性及学习能力比较弱,而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的全新知识,这些客观因素都影响着学生此门课程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效果。往往学生在刚接触此门课程时能够认真听讲,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比较晦涩,课堂上不能很好理解,课后又不积极学习及请教教师,长此以往,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师讲课进度,就放弃学习,导致最终此门课程学习无效果,甚至考试不通过。
一旦《基础会计》课程内容不能掌握,那么以后的专业学习,譬如《财务会计》、《审计学》、《银行会计》、《税务会计》等课程不好开展教学,也不好引导学生学习掌握。所以《基础会计》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应该构建一个适合高职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提升高职学生《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的教学模式
(一)选择适合高职生学习的教材并且采用案例、多媒体教学模式
摘 要: 计算机基础教学无论在中小学教育中还是在社会群体教育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科技化进程加快,计算机基础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为此,下文就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26-01
前言:创新是教育发展终极目标,计算机基础在各个教育阶段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计算机基础教育逐渐成为教育中的重点。社会逐渐趋向于科技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是科技教育的基础工程,而实现科技强国的重要方式就是在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应用特点
首先计算机基础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其它学科有较大的不同,其它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生在接收大量的理论知识后不能得到及时的实践练习,导致知识理解不能深入。而计算基础教学则不同,其教学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总结出理论知识,理论在得以深化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其次,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迅速掌握理论知识,在知识的树立运用中实现创新。科技不断发展,学科之间实现了知识的相互渗透,计算机基础学科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实现相互连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1]。
二、中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
摘 要 在中专学校中除了要培养学生专业的职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其他知识的基础教育,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加强中专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中专 计算机 基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中专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计算机的普遍使用,给中专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中专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中专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中专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就如何做好中专计算机的基础教育给予相关策略。
1计算机文化的含义分析
计算机文化是指利用一些规则和符合来表现知识实体,将所有传输和记录这种知识实体的媒体集合起来的一种文化。计算机的知识实体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二是计算机运行和网络存在的相关原理,这是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渠道。三是计算机和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通过学习相关技术,才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文化和其他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特征上:(1)工具性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上普遍使用,计算机的使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是现代社会特别实用的一个工具。(2)渗透扩散特性。计算机的渗透扩散特性是区分其他文化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在很多科技发明上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故具有很强的渗透扩散特性。(3)信息可驾驭性。在计算机文化当中,能够将一些相关的信息集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文化,这正是计算机文化信息驾驭的特征。(4)其他特性。计算机文化除了具有上述特性之外还具有资源的共享特性、不断创造性等,资源共享特性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同的人可以获取相同的信息资源,不断创造性是指计算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创造的文化又能够促进计算机文化的发展。
2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1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操作练习
论文关键词:中职会计 基础课程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课程的掌握和理解是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重要前提。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中职会计的重要教学内容,已引起教师的重视。针对中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中职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型的人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当前中职技术学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他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其动手能力,加强对自己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提高技能方面,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基础课程方面的教学,使他们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中职会计学生学习现状
1.学生基础较薄弱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的全日制学校学生相比,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点欠缺。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基础较差,难以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由于学生主观上存在的问题,也给会计专业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缺乏实际的应用
中职会计教育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将会涉及到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很多概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通过枯燥的理论知识切入到实际教学之中,导致学生在学习时要么因没兴趣而心不在焉,要不因听不懂而放弃。因此,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
摘 要 会计学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学生理解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掌握会计职业基本技能的重要基础性课程,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相关知识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会计学基础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会计学基础 教学效果 提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会计学基础教学中的问题
1.1 重知识轻育人的培养理念
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确定正确的育人理念,但当前高职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知识轻育人的不好倾向。对学生成长方面教育的忽略,不仅不利于高职学生的成长,反映在会计学基础这种基础性学科的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尽如人意的问题。重知识传授而轻育人的培养理念,很难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学,以及该如何去学,没有好的学习动机,也没有有效率地学习,这显然是无法培养出我们想要的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因此,如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进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成为我们提高会计学基础教学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2 重教导轻引导的教学理念
对于刚刚进入高职的学生而言,他们好比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会计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会计知识而言,这种情况具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方面,由于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地学习会计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系统的会计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会计知识的学习与高中的知识学习存在不同之处,更多地是需要学生从自主学习中学会去思考,从而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结构。但现在来看,很多学校在会计学基础这一理论课教学时,为了迁就学生从高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将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转化为纸质的练习,成为类似于高中文科知识的死记硬背,违背了会计知识的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领域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而高职高专作为为我国培养技术性专业型应用人才的院校,所承担的责任也十分重大。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为了能够保证后续专业性更强的会计课程开设,基础会计的教学方式需要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会计基础课学习质量,因此,本文将对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具体改进方法,以求为高职高专学生打好会计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方式;改革
1前言
基础会计作为高职高专学生应当熟练掌握的一门会计入门课程,长久以来都只被当做会计入门课程的过渡踏板,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去学习基础会计的相关知识,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对基础课程也熟练运用,因此学生的会计基础并不能达到很好地掌握效果。基础会计应当受到高职高专会计教师的重视,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革新教学理念,把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机,让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熟练掌握运用,为日后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的应用能力稳步提升。
2高职高专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2.1教学理念落后
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但高职高专的基础会计教师普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学生教育理念,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放在基础会计讲解的首位,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的过程中深受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师引导的思想道路上与应用型人才的方向背道而驰,过于注重理论,并且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基础会计思维非常死板,只能应对教师的一般书面考评,一旦需要实际操作就无从下手甚至无所适从[1]。总而言之,教师的基础会计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并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一般需求,因此,基础会计教学方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2.2理论实践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