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教育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精选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1篇

一、网络环境下的艺术教育特点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人类日常交流、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之一,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不仅拓展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目前,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用于现代化的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教育教学手段,具有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无法取代的优势。首先,网络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也引起了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思考。随着网络在现代化教育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网络对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众所周知,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在艺术教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视听艺术”的角度来说,网络就可以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信息资源,在全球资源共享的基础上,使艺术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网络为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了传统的课堂中所不具备的视听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师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参观、欣赏世界上的著名的艺术品、艺术画廊、艺术馆等。不同国度的艺术家的个人视频演讲,大型的现代的新媒体艺术展览,行为艺术家的街头表演等等艺术资源都可以被运用到艺术课堂的教学中。艺术教学拥有这些形象且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课堂的艺术氛围将更加浓郁,学生在这种浓厚的艺术空间中,人文艺术素养必将潜移默化地得到更好的陶冶。同时,网络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艺术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走进“艺术的殿堂”,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这种可视、可听,甚至可触的艺术教育教学,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同时,也导致了教师对于自身定位的转变。教师从传统的以文本知识为支撑的传授者变成了引领学生走入丰富多彩“艺术殿堂”的领航人。网络为现代艺术教育教学所提供的丰富的、形象的艺术资源,可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拓展教师的教学资源空间。其次,网络为艺术教育提供了灵活的教学方式。网络艺术教育打破了传统艺术教学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艺术教学常常受到场所、时间、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堂设计完美的艺术课仅仅因为场所的限制,有可能使教学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信息时代的网络艺术教育为我们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提供了条件。教师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随时随地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参与当代新媒体艺术活动,甚至与艺术家面对面地分享艺术见解。在这种自由、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探讨艺术问题,评论艺术作品,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性的改变。学生从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主动参与到艺术创作、欣赏和评论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网络也为艺术教学的互动和延伸提供了可能,即使学生是在课堂以外也可以主动学习艺术知识。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艺术作品、交流艺术见解的平台,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将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到网上,并通过论坛、微博、博客等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另外,网络的检索和查找功能也有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建构起整体而系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使艺术教育教学的方式更加灵活和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教学效率。最后,网络为艺术教育提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博物馆、美术馆、电影电视等视觉影像造就了许多无形的教师。课堂上教师的文本讲授已经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者,而是成为整个艺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氛围下,师生关系的双边性加强,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又重视了学生的学,学生不再是理论知识的“接收”对象,逐渐转变成了教育过程中平等的参与者、合作者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进而成为新型教学观中的主体。网络改变了教师是课堂的唯一主角的方式,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的方式必然被革除,师生将在形象、生动、活泼的艺术氛围中,平等地进行情、知、意的交流。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更多的是观察,同时也避免了完全“放任”的状况出现。在具体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成为教育的促进者,并且注意从学生的作品中体验与思考学生的思想,以遵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材施教。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网络的语境下更加平等,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

二当代网络环境下的艺术教育课堂教学

网络在常态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会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如最初只是简单的E-mail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网页运用,后来则用网络来调控教学活动、传输教学内容等。网络在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深入,其运用方式一般呈现为以下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另一种是以网络为学习平台的教学模式。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网络在最初仅仅作为辅助常态美术课的一种教学手段。具体的运用就是在多媒体教室的母机上连接终端设备,并通过终端机连通校园网或其他局域网上的子机,从而实现美术教案、课件和学生作业的资源共享,同时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学的无纸化和共享化。网络信息的视听资源大大地丰富了艺术教育的课堂,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盛宴”,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使艺术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杭州市某小学调研期间,了解到该校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智能电子交互白板”。这种电子白板能够使用从互联网下载的教学数据,并能加以注释、编辑,还能综合运用声音、图像、文本多种模式,具有灵活的交互功能。实践证明,它在开拓课堂内容、促进合作、提高教学成果等方面收效显著。“以网络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的发展是“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艺术教学模式。随着网络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程度进一步加深,这种模式能够将在课堂学习的成员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师生人手一台电脑,构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机与学生机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互动。教师可以随意选定某个学生机的屏幕画面,并且可以与任意一个学生机进行语音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功能进行呼叫和提问,而教师也可以对某个学生机的提问进行单独的语音和画面创作的辅导,从而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丰富了学生学习创作的方式。此外,教师的个别辅导也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专题教学模式。网络在给艺术教育教学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会给一些判断力不完善的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于是,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学科教学网站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样的网站应该是在对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信息进行过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艺术教育网站为例,它除了提供大量与艺术教学相关的课件、教案等信息外,还应该是人性化的展示、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在相关教育技术人员对繁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之后,这种专门的教学网站才能够直接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模式避免了网络信息过度开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在新一轮的艺术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成长。由于网站具有24小时开放的特点,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限制,从而使师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网络的在线作品展示功能和多元评价功能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发挥。课堂学习、课后讨论和互动评价等在网络学习平台之中形成了一个整体。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连贯性。同时,网络成长档案袋记录的学生学习成果,使学生的学习成长清晰可见,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建构。总之,艺术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运用促成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专题教学模式的生成,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建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进而促进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2篇

环艺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塑造有用的设计人才,但是掌握环艺设计知识的人就一定有用吗?这值得我们思考。因为掌握知识跟运用知识是两码事,要想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必须把教学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了解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方法无疑是明确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是知识与实践相互转化和互相作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检验自身专业知识获取程度的重要手段。

对个人而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人专业知识的储备,更重要的是对自身专业知识的转化和执行能力。一般教学多强调“习得”的过程,而常常忽略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转化与执行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必须依靠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才能获得的。同时,设计所碰到的“突发事件”不是课堂教授的抽象理论知识所能解决的,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取得合乎理想的设计。

环艺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直到上世纪末艺术设计的专业“身份”得以确定后(改革也只限于几大主要美术院校进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方向之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才名正言顺。教育必然是一个渐进的经验积累过程,短暂的学科教育不可能建立完整的环艺专业教育体系。目前的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惯性依然,受制于传统的教学机制与教学观念,仍停留在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设计理论与练习效果图的阶段。这实乃舍本逐末,把设计师真正的目标都丢掉了。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走校企合作的道路,惟有如此,实践性强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能突破其发展的瓶颈。作为一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如果教育方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就不能制订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学生如果不了解实际工程就无法检验所学知识的适应性与可信度,也就无法结合自己的特点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就会造成环艺设计专业毕业生假性“饱和”现象。

由于学习目标的缺失,学生学得很辛苦:设计讲座、设计理论专业书,学生们如饥似渴地学,生怕与这些知识失之交臂。随之而来的是似懂非懂的专业知识慢慢演变为学生的“疑问”,以至于最后将他们仅有的那么一点点本就不太熟悉的专业名词搞得更加混乱和复杂。

许多工科院校新开办的艺术设计专业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不注重实践。毕业前基本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直至快毕业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才根据课程设置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实习与实践。学生在毕业实习这一衔接社会的环节,困难不少,出现不符合社会要求的情况。其原因在于教学长期脱离社会实际要求,固守专业教学的理论性,忽视环境艺术设计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国外对此专业就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譬如在德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很好的方式――校企合作:主要采用专业授课与设计公司实习的形式。专业授课的方式,先经由设计公司提出具体的设计要求,教师针对这一特殊问题进行理论梳理与设计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设计定位与设计目标分析,输出的设计方案首先对老师阐述,得到教师的认同后再跟设计公司和专业教师进行解说,最终设计方案的确定是三方商定的结果。以上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又提高了其社会交往与设计方案分析、表述能力,对于国内外的设计动态与方向也有了较好的视野。德国设计教育的成功模式是很值得我国借鉴的。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是理所当然的职责。那么,这个实际应用能力当然是由设计公司针对社会需求来鉴定的,而不是学校与学生自我评价与自我打分。如果设计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犹如工厂向社会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那么,解决产品滞销才最为重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装饰设计公司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大家司空见惯的是:设计公司对于人才的招聘多要求有几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想要一个不能直接为自己公司创造利润而要进行培训的设计师,况且设计行业跳槽频率很高。目前的形势要求我国艺术设计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构与调整环艺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率,以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设计人才。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起步不久,就理应根据我国的设计教育实情,因地制宜地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环艺教育体系,而不能拷贝国外的教育模式。本人认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

一、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如课程设计就应该采用实际真题,而不是虚拟的“实际”。因为一旦这些“虚拟”充当环艺教学的“实践”角色,就会给学生们造成一种进入“现实”实践的幻像。由此获得的间接经验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无法真正检验学生所习得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合自身的针对性学习更无从谈起。因此,要认真选择与课程紧密相关的课题,充分考虑教学实践的可参与性和参与程度,既要符合学生的能力,又要提高学习的兴奋点,能充分参与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

二、学校应与公司结为长期合作伙伴,把公司作为第二个学习场所。学生初到学校,就要到公司去,了解公司的环境,了解公司现在及将来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这样,就方便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生到了二年级,应该经常参与公司提出的个案设计、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述才能,保持学生与社会、公司的接触,获得专业消息,设定学习目标。学生到毕业班时,校方和公司方应该要求学生以一个准设计师的身份参与公司的设计开发工作,以提高学生工作的独立性和社交能力。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3篇

]。各个层面、各种水平的艺术家都可以在此循环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持续发展自己的艺术才华,在艺术创新创造的道路上能够长足进步。其次,中国高等艺术校园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开展方式,非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使创意更加多元。最后,创造人性校园空间和教学空间,低碳,生态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从周围的环境理解设计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解读。

关键词: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 社会资源,

中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中国近十年来经济的发展,很多中过得城市环境,学校的硬件有了很大的改善,甚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如何把各种资源有效的结合服务于教学。合理优化教育环境不仅影响艺术设计的认知和感受,且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影响着他们的创造力,同时发挥学生的专业使命感,利用自己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是目前中国高校艺术设计需要突破的地方。

中国高校设计教育和社会资源的结合模式。社会资源主要包括城市环境,一些文化组织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等,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如何将其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甚至与研究方相结合,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改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以教室为主体。美国社会资源和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互动模式的典范。如肯特尔艺术与设计学院周围环绕着剧院、画廊、咖啡屋、博物馆和娱乐中心,所在的大急流市,面积不大但很精致,处处能感受到艺术气息和文化氛围,源远流长的大急流成为城市的中心风景,也赋予设计师丰富的创作灵感。[ 曹盛盛 。“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对美国三所高校的实地调研 ”大家:2011(23): 155]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博物馆,这是一个拥有8万多件藏品的艺术大学艺术博物馆,成为一部从远古时代一直追踪到21世纪的艺术发展史[ 陈可倩.中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

]。学院的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到博物馆学习与研究,同时博物馆也通过各种专题展览、讲座、学习班而成为一个重要的开放式学习教育中心,博物馆常年有来自全世界的各种艺术与设计展览,是罗德岛设计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社会资源和教学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推动艺术的创新。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活动,知道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在社会的那些方面,充分我们发挥专业学术力量,提高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同时也可以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时间。

中国高等艺术校园艺术教育普及化的开展方式。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专业影响到学校的每个角落,让不同的学生都分享到艺术气息。比如,也推动美化大学校园、提升校园艺术氛围的活动。其次,如何集合把不同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在一起进行智慧与创意的碰撞,使创意更加多元,如艺术专业教育可以面向更多的人群,除了本专业,还可包括其他专业爱好艺术设计的学生。这样不仅能促进多学科学生的交流,增加设计创新的可能,同时艺术设计专业也为其他学科领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思维。

中国高校办公和教学环境舒适性和高效性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的校园,办公和教学硬件非常优越,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融洽性,教学的高效性,优质性。 首先,合理有效的使用硬件资源,在真正使用过程中是否得以有效的管理,最优化的分配,让广大的学生受益,而不仅局限于专业教学,使教学设备得以最大价值的体现。其次,合理的校园及其教学环境结构布局的有效性,人性化,如 美国北岭分校艺术设计学院在院子里设有中式的石凳石桌,西式的长凳,周围是茂密的植被,这为师生在课堂以外学术上的讨论或思想上的交流提供舒适的环境。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布局,为学生创造更多想像的空间,和舒适的环境。最后,是教学环境的低碳性,生态性。如校园的景观设计在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加以创造,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的原貌;如对于旧教学楼的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修饰,创造新的面貌; 堂课上提供使用的材料和学习用品,学生使用完将其放置固定的回收盒,供下次课的学生使用,既方便又防止材料的浪费.

参考书目:

1.曹盛盛 .“美国艺术设计教育环境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对美国三所高校的实地调研 ”大家:2011(23): 155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美术教育,审美素养;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生存环境的艺术品位提出新的精神需求,生存的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美术教育的稳步发展,在这种社会发展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悄然兴起,并逐渐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它以其广泛的内涵和自身的规律,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逐步发展,日趋变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正确认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是一个新兴的、边缘的、综合的艺术系统工程,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文化、美术、雕塑、装饰、透视学、建筑基础知识、园林艺术、人体工程学、设计流派与风格、材料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无论从专业理论的角度讲,还是在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由于对“环境艺术”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其中包括高等院校性质和基础不同,使得在专业建设的定位和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许多差异。其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有些虽然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在课程设置上也只是室内设计单方面内容。还有的则是偏重室内装修、装饰等美化室内环境方面。针对这一教育现状,需要提高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改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结构,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到实践环节,进行整合和修订,才能培养高素质智能型、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特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将大大扩展,涉及的范围愈将变得广阔,展望未来,培养新时代需要的设计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提升环境意识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我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前瞻性。

面对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其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确把握社会需求的动向,一方面要进行足够的社会需求调研,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社会需求预测,这样才有的放矢,按照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充分的准备。

2 系统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系统性特点的要求,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体系。怎样培养知识面宽,综合素质强,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是制定专业建设计划思考的重点问题。

3 特色性。

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而言,不同性质、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各自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行业发展和管理体制的角度看,环境艺术是建筑体系中的一分支。从建筑学科群的角度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被包含在这个大体系之中,所以在建筑院校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

4 创造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对生活环境进行规划和提出新的设计思路。创造出更好更人性化的生活环境。设计教育中不能只限于设计方法和技艺的传授,创造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生命力之所在。在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上,要能充分认识创造性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的设计教育思想。

5 适应性。

环境艺术设计属于现代新兴的服务型行业。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和美术教育的相互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在艺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学生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观察、记忆、想象、创造以及鉴赏艺术的能力,初步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样便能更好的把握环境艺术的教育意义。

素质教育是做人的基本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潜在于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以及各种日常的活动中。美育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

对于环境艺术这个新型行业,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而环境艺术教育作为美育延展中的重要角色,既不断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

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艺术对于现代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两者既是一个有机整体,又是一个处于同一审美情趣的美术教育观。重视审美教育的功能,可以把目前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向更深更广阔的层面推进。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5篇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教育教学方式在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教学方式 分析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出令大众满意的环境艺术作品,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为我国的环境事业作出贡献。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递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在艺术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每年毕业的艺术生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就业率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仿照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改革的起步晚、发展慢。

第二,一些学校每年扩招学生,却没有重视因此带来的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符,导致人才与社会脱节,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一些教师对于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授,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只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于环境艺术的灵感。

第四,目前高校培养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很强的创造力,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手忙脚乱,毫无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倾向于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也成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对策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把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关键点。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也不能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响应国家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作品,为我国的环境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2.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包豪斯模式”就是现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向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受考验。

3.加强和完善新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够,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如果没有创造力,学生只知模仿,这样很快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设计情境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在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学生创造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新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培养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制造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上手,适应岗位工作。

6.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社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较为匮乏,艺术类专业的状况不容乐观。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较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要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笔者抓住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关键这一重点,在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邢博川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菲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5).

[2]方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科技信息,2010(8).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12-01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包含了人生活的整个空间,可以说,环境艺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艺术。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我国现阶段各高校科目设置差别很大,以建筑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以艺术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差异;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与专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亦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教学体制不完善;培养目标虚设,实践教学设施跟不上造成的。

课程设置、时间分配等,不仅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必修课和一定比例的选修课构成。而目前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理论教学。有些理论课程不仅偏难,而且对后续课及今后工作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陈旧的内容应及时删减,补充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其中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在前几年受传统学院派的影响,素描主要是几何体、静物等以调子为主,色彩主要是以水粉静物和花卉为主。发现在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力度上不够。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不适用现象,甚至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不适用现象,有的课程与专业不能紧密结合,造成与今后实际工作的联系出现问题。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制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虽然有系统性较强的一面,然而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师以模拟课题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缺少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社会、经济、科学和人文等内容。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能力的构想

(一)教学管理者应该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努力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原因是实践课程太少,实践不能够和社会生产结合实践设备落后或没有实践设备造成的。

(二)创建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专业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年学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对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的认定后,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而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更新教学内窖,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横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学、建筑结构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和消防环保等;在纵向上,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人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改进,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精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五)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引进电脑这个现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连网,使师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和思维。电脑多媒体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力开发研究电脑多媒体,充实电化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更新使教学观念: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新思维方向方法的讲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中,强调“多种可能性”。对每一个同等规模的设计题目来说,强调和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方案。其关键是优化认知机制策略,即对解决问题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的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另外,创新的意识除了有设计理念的引导外还依靠实践的培养。不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就不能深刻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此,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结合实际课题,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使学生切实地形成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调查研究是环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的要点。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加强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间文化的挖掘。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条指导纯艺术方向的定律,同样也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从而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类院校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立足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及创造能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同时对市场的发展还具有前瞻性,冷、热专业要相互调剂、合理配置。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环境艺术学科与艺术设计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和新的举措,加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曙D.室内设计教育定位的思考[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

[2]郑曙D.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7篇

摘要: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的高校学生来说,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艺术环境

随着社会、历史、工业、科学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作用和地位也得到充分展示,他不仅具有欣赏价值,更具有教育意义,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艺术是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的表现。当代艺术涉及到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为我们提供了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发挥其艺术潜能的机会,赋予我们在联想、想象,甚至幻想的基础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无论你是否认可,欣赏或者喜欢,艺术都充斥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

当代艺术审美取向的转型,使社会问题逐渐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艺术家通过自身敏锐的观察力,站在时代的尖端,将种族问题、性别问题、生态问题、绿色环保问题、社会边缘人群和弱势群体问题等运用各种形式搬上了艺术的舞台,在不经意间使得大众开始关注我们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无论是通过反讽或是警醒的手段,都无不拥有些许的教育意义,而这些艺术家所举办的展览等活动都潜在的为美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作为培养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的高校学生来说,艺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 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

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的功能首先是由教育本质决定的,与其它教育有着明显的共性。然而,它又有自己特殊的功能,大体上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能够通过作用于每个受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使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感知发展、素质培养、情感塑造得到充分的实现;第二,能够作为一种纽带,使个体与环境(包括自然与社会)达到完美的统一;第三,能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使受教育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所有教育学科都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任务,但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新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是其它教育学科无法代替的。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人类精神能力最高体现的创造力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感性和理性,直觉和思维,肉体和精神高度融合的产物。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美术教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关注和培养,要远远高于对形象思维的关注和培养,其结果是逻辑思维的发展往往是以忽视甚至抑制形象思维为代价的。

自从1980年文化部、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当前美术教育事业若干问题的意见》之后,各院校开始思考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问题,重新制定了各专业的教学方案,并成批选送教师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访问、考察,到国内著名艺术院校进修、培训、观摩,举办各类展览会、研讨会等学术活动,通过这些形式的普及化和制度化,催生了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特长生的多层次教育体制,增设了环境艺术、工业设计、动画制作、视觉传达、包装设计等现代艺术学科,招生人数也逐年成倍增长。

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造成了我们在基础教育时代的艺术教育的严重缺失。我们缺失的不只是绘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等艺术素养。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多以专业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美术专业两种形式为主,他们都有自己一套较为严密的教学系统和一批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但是不难发现,每当我们参观各大现代美术作品展览时,总会有一些作品超出我们理解的范围,对于作者的为了所表达意图采取的构成形式而感到摸不到头脑。这便是源于我们所学习的美术教育内容上的落后,由于地域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导致的美术教育与当代艺术现实的断层。专业的美术学习者都是如此,更不用说非专业的美术学习者所接受的当代艺术信息及对其的理解能力之低更是可想而知了。

作为大学教学与课程设置应该与社会的发展及教学的更新相适应。课程设置应紧追时展的步伐,课程的开设应具有鲜明的预见性,把学生培养成多元化的全能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已经进入了运用多媒体操作阶段,难道我们的教学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状态,仅靠徒手画画吗?尤其是美术欣赏课,单靠老师空口讲评是不行的,应该让学生结合丰富的美术教材图片去欣赏、理解,这样才会更有成效。所以,大学应该不断地进行课程更新以切实与中学美术教学相配套。比如,开设一些多媒体的操作实践课、VIDIO(影视制作)、电脑设计课,学习photoshop、freehand等相关电脑制作课。这样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将来才能运筹于中学高校美术教育这片领地。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71-02

在环境艺术教育及其实施过程中,人们对相关教育的信念、价值及教育活动规范会形成基本的认知与思想,这些针对环境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所形成的主张与意识就是环境艺术的教育观念。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自身也在不断地变革与创新。特别是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扬弃与现实教育改革实践的总结,提炼出了符合时代精神需要的新环境艺术教育观念。这些新的环境艺术教育观念具有内在的特色与规律,既是当下现实教育改革的需要,也代表着未来环境艺术教育观念与实践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其特色观念的研究与总结具有重要的学科发展指导意义。

一、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

从教育理论层面看,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包含两个主要内容。一是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另一个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现代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过程正是由这两个主要内容互相作用紧密联系而形成的。其中促进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是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最终目标,而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化机制是形成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化的方法。没有目标就失去了意义,没有方法就不能保障目标的实现,方法为目标服务,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实质就是实现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

从教育实践层面看,要实现环境艺术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协调发展需要着重做好两个教育环节。首要环节是改变受教育对象一贯被动学习的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课程的教与学之中,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自我表现与发展。只有这样环境艺术的教育内容才能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获得自己需要的、向往的、思索探求的,使受教育者在环境艺术的学习中获得归属感,在学习及运用环境艺术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思维。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艺术的学习之中并形成独特的个性思维呢?这就需要做好另外一个实践环节,形成系统而形式多样的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积极接受环境艺术教育教学。在实际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传统程式化、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与教学形式,使得很多学生只对环境艺术课程中具有实用性、操作性等的感性实践类课程保持兴趣,而排斥理论、思维等抽象理论课程。由此证明在实践教学中,特色化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是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实现个性发展的保障。因此如何使受教育者不断自觉地加强提升自身理论文化与综合修养是环境艺术特色教育实践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民族文化观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里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与精神特色。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大多数成员尊崇的最高生活准则,环境艺术教育观念首先应将受教育者的基本精神生活规范涵盖在本民族精神特色之下。环境艺术教育应当承担弘扬极具个性精神化的民族特色教育责任,注重环境艺术设计本土民族化的引导。特别是在我国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中华民族特性,适应本国国情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以本民族独特的面貌培养本土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不同的民族与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把从传统中汲取的营养与时代需求相融合就会孕育产生符合民族与国家时代精神的新的极具个性化特色的艺术设计形态。经过历史检验与完善的这种艺术设计形态,终将发展成为这个国家与民族未来的传统成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风格也将在这种循环中变化发展。因此对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由此衍生的传统设计风格的继承发扬,应融汇于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之中。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与厚重传统文化的国家,绵延发展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烙上了鲜明的民族传统特色,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需要保持足够的民族特色,从而培养出蕴含中国文化特质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我国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要实现教育的本土民族化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求。一是注重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成分。教育学生学习与环境艺术学科有密切关系的文、史、哲等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的人文学科内容,以保持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二是要对立统一地看待环境艺术教育中民族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关系。如今文化信息全球化,环境艺术教育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辅相成的结合发展,才能获得教育体系中本学科独特的地位与特色。具体来讲,在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改变以往只注重环境艺术专业技能教授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态度倾向。比如,可以通过逐年提高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入学文化分数线的方式来提高入学生源的文化素养水平;在教育教学模块中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比重来强化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选修或第二专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增强外语学习与信息处理能力;增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获取与运用能力等。其次,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规划中增加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课程。比如,让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回归到环境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之中。通过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工艺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统设计符号表达,在设计中自发继承传统设计精神理念,培养对民族优秀传统的自豪情感。最后,努力转变现有环境艺术教育中“重技巧轻理论”的教学态度。理论指导实践,只有不断丰富的理论素养才能使得设计之路走得更远,因此在环境艺术教育课程规划体系中需要强化相关设计理论课程的教育。这些理论课程包括与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密切相关的设计史类、方法论类、工程管理类、法律法规类等丰富内容。

三、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地域差异观

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正视环境教育的地域性差异,保留并培养各地区不同的环境艺术教育特点。比如,我们国家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区环境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各地区的环境艺术教育立足本地实际,保留各地方性传统文化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体现,尊重强调各民族文化传统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的继承发展。同时还要正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所要求的各个地区学校环境艺术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教育真正做到立足本地为地方服务,实事求是地为本地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专业培养作出努力。环境艺术教育的地域差异特色还体现在合理布局各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类型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建设上。实事求是地分析本地环境艺术人才市场需要,明晰自己的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准确定位本地本学校的层次与类型,按照各自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扎根地区实际,挖掘区域特点,明确层次教育,专注自己的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才能让自己的环境艺术毕业生被市场认可,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师。

四、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中的校园文化观

谈教育就离不开学校,学校不同的教育环境会影响受教育者不同的个性发展。现代环境艺术教育同样注重营造自己独特的学校教育环境,抓好学科优势突出环境艺术教育的个性化特点,这也就是如今环境艺术教育观念中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学校对各专业办学理念的尊重与支持,它直接影响着各专业在学校中的办学发展方向与方式,制约着学科的整体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学校文化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即可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风范。独特的校园文化风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与特色学风的形成。由于环境艺术教育的独特性,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在建立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时,应针对环境艺术教与学的特征支持帮助环艺院系建立独立的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方法体系,营造具有环境艺术教育独特氛围的院系文化。这些都将融合涵盖在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之内,以实现各系科各专业文化既独立又互相交融影响的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可以丰富环境艺术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公共阅览图书量;设立专门的环境艺术图书媒体资料室;定期举办环境艺术学术交流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规模的环境艺术设计比赛与作品展;积极主动联合环境艺术设计市场企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工程设计实践;建设具有专业文化特点的教学与生活环境等,以此来营造浓厚的环境艺术教育教学氛围,突显学校特色教育的文化特征。

综上所述,形成环境艺术教育个性化的过程就是环境艺术教育的特色观念。各个国家与区域的环境艺术教育要承担继承和创新本民族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功能责任,就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种层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满足设计市场需要,也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各个拥有环境艺术教育学科的学校要保障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同样需要在特色教育观念下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与办学特色。艺术教育中弥足珍贵的就是保持艺术本身的特色,在环境艺术教育中秉承特色教育观念,实践特色培养教育方式是环境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大师们正是在学校或自我多种方式的特色教育理念下,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论,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设计实践,才创造出了那么多举世经典的设计作品。相信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艺术教育特色观念指导下的中国环境艺术教育,必将不断培养出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大师。

参考文献:

[1]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太明.美术教育学[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3]王受之.扫描与透析――世界著名美术院校教育丛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漆德琰.澳大利亚环境艺术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民画 艺术资源 艺术教育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2-01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根据纲要指导思想,各地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素有“海滨邹鲁之地,声名文物之邦”美誉的厦门市同安区(同安县),农民画是其艺术瑰宝。我园结合幼儿园办园特色,尝试将本土农民画艺术传承与幼儿园艺术教育结合起来,挖掘本土农民画中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创设了具有本土民间艺术气息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内涵,汲取本土文化的精髓,使得本土文化在下一代中得以传承与发展。我园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营造浓郁的艺术环境氛围,让幼儿在环境中自然地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我们立足农民画这一办园特色,布置好校园大环境,形成“一墙一角皆文化,一草一木蕴教育” 的校园生态环境,将美育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我们收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农民画家作品,将农民画作品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在幼儿园的角落,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

如我们对柯国庆《勤奋田野》、纪万水《社区晚会》、颜明算《少儿南音》等几个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加工处理,制作成了浮雕,展现在幼儿园教学楼的外墙上,这是校园最醒目的位置,这些浮雕作品造型美观、色彩艳丽、题材丰富,激发孩子欣赏兴趣。

二、遵循幼儿学习特点,创建互动性艺术环境,使幼儿建构知识经验,丰富艺术情感,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1.创建艺术长廊及农民画工作室,让艺术气息弥漫在校园里

为促进农民画艺术教育深入有效地开展,我们在一楼大厅过道开设了艺术长廊,并开辟了专门的工作室。我们在长廊与工作室内开设了“编织、工艺、陶艺、剪纸、涂鸦”等板块,墙面、天花板、橱柜上展示的是孩子创作的各种水粉画、刮蜡画、黏贴画、印染画及各种雕塑等作品,不时地唤起幼儿参与本土艺术活动的兴趣。

同时,我们经常邀请本土画家亲临工作室,使孩子近距离接触作者和作品,感受艺术创作的良好气氛,产生学习创作的热情,激发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感。

2.艺术宣传窗

我们挑选具有农家特色的花砖和花窗,利用幼儿园的围墙,精心设计了独具特色的橱窗。橱窗内容丰富,定期更换,信息量大,师生参与性强,艺术宣传窗成为我园开展艺术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社区沟通与合作的一座桥梁,也是幼儿园指导家长、社区科学开展幼儿农民画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3.创设各具特色的班级美工区

我们在各班的的墙上开辟了具有浓郁风味的本土艺术教育气息的民艺窗口、家长园地等,特别重视各班艺术特色活动区域的创设,如小班侧重泥土、撕贴区域创设,中班侧重兼职、印染区域创设,大班侧重水粉、编织区域创设等,在各个活动区域提供了幼儿本土活动的创作材料,幼儿可以随时看、玩 、说、向、做等,有利于引导幼儿更适宜、更广泛地参与艺术特色活动。

三、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体验式特色课程,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体验促进认知,激感,创设系列体验馆

如农家体验馆:我们利用幼儿园户外场地开垦种植区,创设农家小院,种植区、饲养区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鸡犬相闻。我们邀请当地有经验的老农民带领孩子一起耕作,劳动,体验种植的辛劳与乐趣,这种乐趣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

民俗体验营:我们结合季节与节日,开设了搓汤圆、博饼、做薄饼等美食专场,体验三月三、中秋、端午等民俗活动,幼儿将欣赏过的农民画场景结合亲身经历,这种认知与情感相融合,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与激情。

2.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共建体系

儿童的美术活动不仅是画几幅画,而是要经常到生活中去,开阔眼界,学会珍惜大自然,重视人类文化,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磨练意志,学会与人沟通,从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如今在许多社区中,建设了社区文化园、社区活动场所,展现了许多宣传孝道、守法、守序等传统美德的作品,这些都是幼儿感受欣赏农民画创作的最佳大环境。在建设美丽中国典范社区的过程中,许多乡村都做到了一村一品,农家特色非常鲜明,有以赏花、美食、古建筑等为主题的各种反映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特色游,这些都是农民画的最好题材,我们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参观、去感受、去体验。

幼儿正处在一个创造和发展的阶段,我们找到一个正确的立足点,挖掘本土农民画教育资源,通过环境创设,给幼儿美的启迪、艺术的熏陶,并种下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环境艺术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教育 边缘学科 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享受舒适的环境成为人们在工作、学习、休闲等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既然城市需要拥有良好的环境,那么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离不开整体环境的美化,于是应运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其创造一个服务整个社会生活和个体家庭生活的理想场所为目的,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

环境艺术设计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体现,用以完成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美好城市环境的目标,从而在根本上改善人们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工作、休闲、学习等空间的功能应用和感官享受。

因此,为了增强在城市化进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对城市和人们的影响,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已经逐渐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种融合实用与美学的新型行业。就目前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还算是一个新型的学科。由于现在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所以有些高校设置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满足当代需要,但是这个新型行业在短时间的发展还是会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严重缺乏高学历的熟练技术人才是限制专业发展的难题。因此,成立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应当重视学科建设并倡导教学体制改革, 加大学科发展力度,不断完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增强学科带头作用,为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

笔者针对现阶段全国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第一阵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科目堡垒。但是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发育期,因此课堂上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这样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课堂管理准则,不仅有助于维持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更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课堂新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对课堂上多方位、多层次的考察研究,可以将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定义为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介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而管理内容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主观控制和协调来完成四个要素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序、健康的整体,并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的缺点

1.教学大众化,缺乏层次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师只是一味地完成自己课前预定的教学任务,达不到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完成教学的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操作技术,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在课本上学到知识,而不是在灵活的操作方面得到有效的实践。因此只懂得理论知识,而没有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

2.教师缺乏情感投入,学生烦躁厌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管理上,离不开教育者的情感投入。而在现阶段看来,有些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错误地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做到自我管理,课下能够做到预习复习,在实际操作中能举一反三,但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教育者在教学技巧和方法上缺乏情趣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进一步展开学习。

3.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缺乏针对性。由于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所以较少有人能在这方面做到博学的程度,所以课堂上教育者对知识的传授也就局限于自身的水平。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环境设计的创新日益丰富。科目内容的不断创新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的复杂性,而教育者的教学理论和内容往往是过去时代典型的例子,他们无法知道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缺乏其必要的针对性。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创建以学生为本的多层次互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针对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作业分布,教师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及时交流,还要在课下沟通交流学习方法和技巧。完善环境艺术设计实验课程,通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论的实际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教师作为课堂管理模式的核心,其本身的教学质量和素质水平对于课堂的管理策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此外,在课堂教育中教师也要投入情感,促进和谐课堂的建立,和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做到以德服人、以理育人。同时,要提高教育者对知识的领悟能力,定期进行教师培训,组织参观优秀的环境设计作品,做到举一反三,并在向学生传授时做到时时新、事事新,理论新、技术新。

3.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管理氛围。课堂教育管理的质量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相符合。要达成既定的课堂教育管理目标,就必须创造新课堂环境。建立秩序良好的课堂管理模式,首先保证课堂实体环境的舒适程度。其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减轻心理压力,使学生乐观开朗,积极好学。

4.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教育管理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是认识提高和知识探索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完成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积极参与教学,理性自治,形成良性的竞争、互帮互助的课堂新秩序。

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未来发展架构

1.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学科间交叉和重组,逐步形成独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架构,而不是简单的建筑与艺术专业的重叠,做到包括建筑和艺术以及其他相关的多种学科的整合渗透。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趋势,教育从业者有必要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实践学术理论并不断谋求创新。对于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基础理论可以在原先科目存在的基础上增加统计、地理、管理、园艺及生态等方面的必要内容。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特点,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艺术欣赏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对古典和现代的优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影视和建筑艺术进行学习与鉴赏。除此之外,空间艺术建筑以及三维立体建筑的鉴赏也是重要的方面。而对于国内外优秀成果,我们要本着兼容并蓄的态度去学习,提高探究意识,同时强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不会因为盲目改进而失去独有的艺术特色。

2.优化专业知识框架,扩展研究范围,丰富教学手段。环艺设计专业作为一门需要周全考虑的复杂学科,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向我们展示着其强大的生命力。横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建筑学、结构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与消防环保等;纵向来看,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与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还会不断地改进,知识框架将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广泛、科目体系更加完善。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学科专业,实施专业自主创新的目标应体现在行动上。针对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学科转型来提升学科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积极发挥教师、学生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种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知识体系,建立一个以开放与竞争为核心的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利用科研机构的优势资源,结合高等院校的人力基础,发展实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跨界学科优势。

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成立的新学科,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经费作为其发展的必要保障,并充分利用好电脑这个工具来促进现代化科技成果的运用,并在互联网上进一步了解世界范围内的重要信息资源,拓宽获得信息渠道,丰富知识体系。多媒体的推广前所未有地拓展了环艺设计专业的研究平台,方便了复杂设计的过程,使得教学过程可以更为直观,直接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依赖多媒体应用的电化教学手段将会是未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不二门路。

5.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科目,因此在科目安排的过程中,加强实地考察实习,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多种学科相融合的综合学科,更是一门因人而异的艺术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要基于纸面上的基础知识,但更需要实际施工经验才能完全掌握应用。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实践经验或者实际经验,不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在施工时的特点和技巧, 就无法实现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所谋求的效果。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不能单纯停留在课堂课本的教学上,而要有意识地把专业实践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创建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匹配的教学基地,完善学生的实习环节,从而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和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效果,提升其艺术水准。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创造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能发挥自由之思想,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外出进修,进行跨学科的学习;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在检验基础知识的同时,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去探索不同的设计风格。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与实践为主体,以教师在关键节点的指导为辅助,这种积极、自由的教学风格,将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带来无限的生机。

参考文献:

[1]苏秀丽.环境设计类插件实战攻略[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4.

[2]李天工.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主义[J].山西建筑,2007(12).

[3]席跃良.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5]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6]冯嗣禺.浅谈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J].艺术研究,2005(2).

[7]Gleick J.混沌:开创新科学[M].张淑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孔少凯.现代主义之后环境艺术审美的理性思考[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9]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J].艺术设计论坛,200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