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境艺术教学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精选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空间意识建筑空间传统造型艺术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建造适合于人的生存,有益于人的活动,并具有一定艺术氛围或艺术意境的物质空间的现代整体艺术设计学科。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组合与分隔及家具、陈设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而研究建筑外部空间限定与组织及建筑、绿化、小品诸要素的造型艺术,称之为景观环境艺术设计,或室外环境艺术设计。由此可以认定,提供人们生活使用的环境空间,与限定环境空间的环境实体要素,以及环境空间与环境实体的营造法则,即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研究的根本和核心课题。就环境而言,空间与实体是构成它的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两个方面。而就环境艺术设计目的来论,其造型活动的核心,则主要是创造能够包容人的“内空体”空间环境。所以空间是设计的主体,人是设计的主角。

意大利著名建筑理论家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说过:“掌握空间与知道如何去观察空间,是了解建筑的钥匙。”我们将这一论断推广到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也是正确的。因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从环境空间的认识与掌握开始,教学指导思想中必须重视和强调空间意识的培养。

然而,环境艺术设计是多门类造型艺术并存的、新兴的关系艺术。它将传统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广告等各门类艺术,多层次、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创造整体空间艺术氛围与意境。环境艺术“空间”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或者称为空间艺术的概念,比以往任何一门造型艺术的空间都更为复杂、更难被人们所理解。在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仍然比较多地存在着“重实体、轻空间”,片面地重视环境实体表象,而轻视环境空间功能和环境空间艺术意境的思想意识。这种片面、落后的错误思想意识,误导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向及评价标准,严重影响和阻碍着教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空间意识,正确认识环境艺术的空间特征,已经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一、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每时每刻都生活于环境空间之中,也知道空间指的是什么含义。但是,若从教学的角度来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空间,又会感到它的概念是那样复杂与陌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本身的非直观性造成的。环境实体部分,因其具有直观性,很容易被人关注、认识和熟悉。相反,环境空间部分,看不见、摸不着,容易被人忽视,相对显得陌生。二是因为人们对造型艺术空间的知识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造成的。通常来讲,学生认识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大多从绘画、摄影的二维平面空间开始;之后是雕塑的三维实体(占有性)空间;最后到建筑、园林的四维(内空体)空间。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这个认识过程中,越复杂的“空间”概念,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和理性思维的参与方能把握。未经过相关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很难认识和掌握复杂的四维,甚至是具有“多维特征”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

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感觉环境实体。可是,环境空间印象的获得,如果仅仅依靠某些感官是无法完成的,它是建立在形状、大小、方位、距离等一般知觉之上的高一级的综合知觉。要想全面认识和把握环境空间的特征,通常还要调动人的一些理解能力。因此人们对实体的感觉和认识要先于空间,易于空间,而对环境空间的感觉和认识则后于实体。

传统高等艺术教育中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是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够直接欣赏到实体审美对象。它们运用的空间特征比较单纯,而且作用也次于实体艺术形象,人们多习惯于对实体形态的审美关注。新兴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主流诞生于传统造型艺术院校,是高等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形态向现代艺术设计形态转型期的新专业学科。其办学方法还处在探索和完善阶段,当新的教学体系尚未确立之前,旧的造型艺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必然还会占有极大的优势。目前还有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依赖于工艺美术现成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甚至还会使用绘画和雕塑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的好坏,习惯于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意识,而对环境艺术独特而重要的空间本质特点,则认识不清或重视不够。实践中往往把直观的环境实体形态,如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围合空间的界面或空间的“外壳”,以及雕塑、壁画、植物、水体等环境小品和公共设施,作为指导教学和评价教学的主要对象。反而将提供人使用的环境空间场所,弃之于脑后,忽视它的存在。将环境艺术设计教与学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空间界面的造型装饰或环境艺术品的创造上。淡化了空间功能的探寻及空间整体艺术意境的学术研究,教学空间意识滞后于教学实践。造成用表面化的“装饰装修设计”,代替深层次“空间艺术设计”的一些不良教学弊端。

现行小学、中学美术课程,以及艺术设计类高考的备考科目中,均没有针对四维造型艺术空间知识的学习内容。一般人对造型艺术空间的了解,仅仅涉及绘画、手工美术或雕塑小品等二维、三维造型的基本概念。如何欣赏建筑与园林艺术?解读建筑、园林和城市环境的空间美学价值的知识十分欠缺。然而,进一步探究环境艺术空间特征时,我们发现它比传统意义的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的空间概念复杂得多,也并非是各门类造型艺术空间简单的累积之和,它的特征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表达准确的,它是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的新型空间概念,因而令人感觉陌生与难懂。

二、建筑空间与环境艺术空间

在艺术辞典或美学书籍中,绘画、雕塑、摄影、建筑和工艺美术统称为“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诚然各门类的造型艺术均离不开“空间”的特征,并且都会在环境艺术之中呈现出来。但是,它们各自的“空间”概念却不尽相同。

绘画的“空间”是平面二维的,尽管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可能是三维,甚至四维的空间。但人与画面为静态相对,仅凭视觉观赏。雕塑的“空间”是立体三维占有性空间,是以三维实体占据空间,本身并不能产生空间,人只能从外部环绕欣赏它,雕塑形体与观众分离,人在形体外面以视觉或触觉感受它。工艺美术的“空间”与绘画、雕塑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平面二维和立体三维的。

建筑艺术是人造环境的“主体”或“骨架”部分,它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最密切。建筑的空间比其他造型艺术复杂得多,它属于三维限定性空间,并具有四维的特性,人是在“内空体”中通过运动觉和视觉把握对象。布鲁诺·赛维(BRUNOZEVI)曾经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建筑空间的特征,他说:“建筑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建筑的特征——使它与所有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特征——就在于它所使用的是一种将人包围在内的三度空间‘语汇’。”应该讲这种空间特性,不仅仅是建筑艺术的特性,也正是整个环境艺术的特性。其实,除了建筑设计以外,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园林设计和城镇规划设计等,与环境空间相关联的造型艺术设计,无一不使用这种空间“语汇”。从个体的室内、庭园、广场、道路等场所,到庞杂的城镇都市群体形态,无一不是能够包围人和物的“内空体”空间。布鲁诺·赛维进一步的论述更加肯定了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的这种空间特性,他说:“如果说建筑物内部的空间是由六个面所围成(地板、天棚和四面墙),这并不意味着由五面而不是六面围成的空场,如(无盖的)庭院或公共广场——就不能同样有效地数作空间了”,“……所有城市的空间只要视线被遮挡,不管用的是石砌墙还是成行的树木或护岸,都呈现了我们在建筑空间中所感到的同样特征”。日本著名建筑师卢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中,也指出建筑外部环境空间是由地面和竖向界面两个要素构成的,比起建筑室内少了一个顶面要素。建筑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自然成为最能让人了解和认识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我们运用这一学科知识,推而广之,就能认清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空间特征。

从环境艺术整体来看,单纯凭借建筑模式还不能完整地解读这门构成因素和表现形态极其复杂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空间“语汇”。卢原义信曾说过:“由建筑师所设想的这一外部空间概念,与造园师考虑的外部空间,也许稍稍有些不同”,“……即把整个用地看作一幢建筑,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室内,没有屋顶的部分作为外部空间考虑。所以,外部空间与单纯的庭院或开敞空间自然不同。”这就是说,建筑所研究的空间,还不能完全等同于环境艺术探讨的空间。邓庆尧在其著作《环境艺术设计》中指出:“环境艺术是多学科互助的系统艺术,环境艺术是多门类并存的关系艺术。”由此可知,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构成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门传统造型艺术都不能企及的。它是以建筑艺术空间为“主体”,再综合其他造型艺术的空间特征,整合形成的新空间体系。

三、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美

笔者认为,要探究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规律与特征,寻觅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这门新兴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独特的时空美,进行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并区别它与其他传统造型艺术之间的异同。环境艺术使用的是丰富复杂的空间与时间综合“语汇”,创造的是真实立体的空间形象。纵使环境空间由各种实体物质要素限定构成,可是诱惑视觉的形、色和材质等,并不是环境艺术审美的主要对象。反之立体真实的空间艺术形象,才是其他造型艺术不具备或无法比拟的艺术特征,真实空间美是环境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区别。

1.环境艺术的真实空间性

工艺美术、绘画和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形象,主要表现在实体形态方面。不可否认,绘画和摄影等造型艺术,为了追求作品的逼真性或感染力,也努力地描绘和表现空间,写实绘画中应用的透视技法,即根据人眼观物的规律,精准地描画真实空间;摄影更能丝毫不差地记录或还原一瞬间的空间形象。但是,不管一幅画,画得多逼真;一张照片,拍摄得再生动,它们终归还是一个只能看,而不能走进去的虚拟空间。现代科技制作的电脑三维动画,或环型全景电影,能让人眼感觉到画面的纵深层次或环视四周景象,迷惑人的视听,产生空间幻觉。但仍然是针对人的某些感觉方面制作的“虚像”,终究无法把人带进真实的环境空间中,去感觉冷暖干湿,嗅闻芳香气息,触摸软硬粗细的真实存在。

建筑是最能让人联想到空间的造型艺术,是人类用自己的力量获取空间的艺术创造。建筑物包含众多的室内空间,建筑群体组合又限定出丰富的室外空间。可是它的整体气势、总体形象特征更多地是从外部获得的、给人带来类似雕塑体积造型的审美特征。

总而言之,只有环境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空间性审美特征。要欣赏环境艺术作品的基本条件是人必须进入其内部空间,边走边看,并将所有景象通过联想组合起来,才能获得完整的艺术形象与审美感受。试想一下,若仅仅凭借静止的、平面的照片或图画,就想欣赏和感悟到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巴黎圣母院、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等艺术环境的丰富多变、生机勃勃的景致,及整体空间气势与空间意境,无疑是不现实的,只会落得个纸上谈兵或盲人摸象的结果。再如,旅游到了丽江古城外,或者杭州西湖边,而未能进入其内部游赏。就根本无法感悟到纳西人家小桥流水、天人和谐的空间意境;也欣赏不到“天堂”般绮丽多姿的西子湖风景美,留下的只有无限遗憾。唯有当观赏者亲临三度空间之中,调动眼、耳、鼻、口乃至全身感官,去接收周围各种审美信息,并经过综合联想与理解,方能实现对环境艺术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这种基于立体真实空间的特殊审美体验方式,是认识和评价环境艺术特征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教学中出现了对真实空间美艺术特征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往往把虚拟的设计表现效果,作为构思、设计、评价的最主要对象,其重视程度超过了对真实环境空间的注意。专业建立初期不少师生过分热衷于手绘效果图表现的竞技,之后又沉醉于电脑的虚拟视觉世界的再现。更有甚者,几乎把环境艺术设计课演变成了效果图技法训练课,或者装饰艺术创作课来上,用评价绘画或雕塑作品的标准来评价环境艺术设计。正如多年前布鲁诺·赛维批评错误的建筑评论时所言:“评论家们把评价绘画的方法扩大运用到整个造型艺术领域,这就把一切都缩减到仅有图面上的价值。”“这不仅是评论方法上的错误,也是由于缺乏一种哲学见解而引起的概念错误。”

2.环境艺术的时空综合性

现代物理的科研成果颠覆了千百年来人类对空间的狭隘理解,爱因斯坦之后空间与时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由庞杂的真实物体组成,通过连续观赏审美的环境艺术系列空间,必须以运动为基础才能实现。这种独特的运动观赏方式,给它的空间艺术结构中融入了时间的因素。以空间美创作研究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在讨论空间审美时,时间也就成为新的课题。波兰闵可夫斯基曾经提出“四维空时连续系统”的概念,这一理论认为空间除长、宽、高三维之外,还必须加上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这正是环境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时空综合的“四维空间”特殊性。

众所周知,通常艺术专业的分类方法之一是以空间和时间作为标准。音乐、舞蹈、戏剧和电影为动态的时间艺术类型;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甚至建筑艺术,则为静态的空间艺术类型。实际上建筑艺术和园林艺术并非单纯的静态空间艺术,在三维之外均离不开时间这一维决定因素,具有强烈的四维空间特征。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拓展开来的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与生俱来带有空间与时间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它不同于一般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造型。而是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空间结构,要感悟和审美,观赏者必须沿着一定的路线“边走边看”。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既要以造型艺术为基础,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

音乐形象是在声音的运动中形成的,是活跃的、发展的、流动的形象。在流动的时间中音符、乐句都不停变换,形成几乎不重复的音响,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音响组合成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形象。环境艺术形象虽然是固定的,但它必须沿着一定次序排列、延伸、连续和展开。室内外环境艺术,在构思、设计、欣赏时,同样讲究前奏、过渡、高潮和尾声各不相同而又连续的计划安排。研究流动的时间、运用连续的时间,成为音乐教学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十分相似的共同规律。

3.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

环境艺术设计创作必须具备真实的地址,作品建立于大地上某个不能移动的空间,受制于周边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鲜明特征。它不像大多数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作品那样,可以随意搬运到不同的地点展出。中国瓷器和秦兵马俑可以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到欧洲巡回展出;中国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甚至更多的城市,看到来自法国卢浮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馆藏绘画和雕塑原作。但是不论是谁、身居何处,要欣赏故宫、颐和园等中国皇宫及皇家园林,或者参观法国凡尔赛宫、罗马斗兽场和威尼斯水城,都必须通过旅行前往目的地,才能实现审美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栋建筑、一条街道、一个广场或一座公园,都根植于特定的空间之中,并与周围环境保持着各种联系,这就是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

妥善处理好设计作品与周围大环境的关系,是关乎成败的设计原则。大环境是设计作品的背景条件,它能烘托设计作品。设计作品是大环境的精华部分,又提升大环境的审美质量。若两者关系失调,效果就适得其反。故宫、天安门广场的恢宏气势,出自于京城广阔平原上的中轴线整体布局;圣马可广场优雅的艺术氛围,得益于威尼斯水城和亚德里亚海的映衬;大理白族四合院坐西向东,是为了顺应苍山在西、洱海在东的地形地貌特征。成功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就好似从当地“长出来”的,凸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唯一性”景观风貌。旅游的魅力充分显示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并以此成为永恒吸引游人的“法宝”。

环境艺术空间的固定性特征,带给教学的研究课题是环境整体设计意识与环境个性设计风格。当前还有些设计教学实践中因为忽视这一空间艺术特征,导致师生无视本土文化传统和地方环境特色研究,盲目追捧流行环境“舶来品”,过分宣扬“洋”材料和“洋”工艺。仿效抄袭,缺乏地域特色,或者脱离本地环境,违背周围条件,孤立炫耀自我的作业。然而,稍稍考察一下实际,就会知道对于固定不动的环境艺术来讲,没有本地个性特征的环境形象,必然丧失吸引力。丑陋的环境作品因为固定不动,强迫人们观看,危害远远超过普通造型艺术劣质品。实践证明,整体意识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基本原则,个性表现风格是艺术创造的生命之源。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必须针对其专业要求,全面深入地认识它独特的艺术特征,加强空间意识的教育培养。师生务必突破传统造型艺术的空间概念和习惯,从传统造型艺术“感性”的虚拟空间感悟,转变为现代整体艺术设计“理性”的真实空间思索。以建筑和园林为“母体”,广泛吸纳各门造型艺术的空间知识,将立体真实空间意识注入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以造型艺术为主体,学习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等表现空间的技巧,研究建筑和园林营造空间的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音乐、舞蹈等表演艺术驾驭时间的知识技能,处理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重视环境艺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特征,扎根于现实生活背景,充分挖掘和应用本土历史、地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鼓励凸现鲜明地域环境特色和创造“唯一性”景观风格的原创精神,杜绝抄袭,避免概念。拓展参观考察、写生勘测等实践性教学手段,努力结合现实项目展开教学实践。树立全面、正确的空间意识,摒弃片面、错误的空间概念。

参考文献:

[1](意)布鲁诺·赛维著,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博远出版有限公司.

[2](日)卢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2篇

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培养服务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建筑装饰等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顺应市场发展与时代需求,符合行业需要。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让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和评价考核体系;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优化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能力培养的途径与实践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围绕学校“两平台、五共同、三融合”的总体设计,在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专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模式,通过市场调研我们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让企业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和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各自在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共同承担培养的责任,共同设计、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统筹布局顶岗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等工作,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课程体系进行模块优化设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培养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创新人才,最终实现“学校培育英才、学生发展成才、企业获得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

2、实践“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创新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环艺专业以建构主义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校企合作共建的一体化综合实训基地为实施平台,学生工作坊、教师工作室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全面实行项目课程教学。以真实景观设计、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设计项目为任务载体,学生在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任务整合。作为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担任负责人,组织学生完成从基地调研、方案设计到施工工艺与预算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职业核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分阶段情景式教学组织模式,以不同项目为阶段,改变传统教学序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指导、组织和调控教学内容,实现开发项目与设计教育相融合,技能强化与创新教育相融合。构建“双师、双岗、双责”的教学研发团队和“市场、企业、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场。最后通过“作品展览、人才招聘、作品参赛”三位一体的多元开放教学评价方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把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错误、薄弱点等信息进行反馈,教师调整教学,以达到学生毕业时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力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学习能力。

3、课程模块的设置与实践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按“环境艺术项目设计过程”开发课程模块,贯彻“双证”要求,构建“基于项目设计过程双证融通、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任务驱动环艺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从通用和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专门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递进增长,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学生逐渐从艺术人职业人创意人的角色转变。第一阶段(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塑造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形态归纳能力、透视理解能力、空间表现能力、色彩认识及表现能力,并把这些向艺术鉴赏能力、空间结构认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移。进行课堂内教学、户外教学,采取艺术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对学生“艺术人”的培养。第二阶段(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向职业岗位专门能力转化。塑造学生艺术基础能力向环境艺术专业工程识图能力、制图能力、CAD\Photoshop等专业软件运用能力、初步空间方案能力转化。进行专业技能集中实训,教学活动在校外实训点和校内实训室进行。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完成对学生“职业人”的培养。前置毕业设计环节。将毕业设计环节提前安排在第五学期,组织学生以创意设计综合项目为内容进行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并将毕业设计与前置课程教学贯通安排教学活动,毕业设计作品完成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参加第六学期的预就业顶岗实习。第三阶段(第六学期)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在前一阶段积淀的职业核心能力,通过导入真实的工程项目,使学生在完整的设计工作过程中形成专业制图能力、软件综合运用表现能力、职业综合方案能力、专业项目流程控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结合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西部环境艺术设计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完成对学生“创意人”的培养。

4、完善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将职业核心能力细化到每个具体的操作点。全面实施“职业核心能力达标制”,即学生必须在毕业前通过校内职业核心能力达标测试和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室内装饰装潢设计师、园林规划设计师等)。同时通过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构建“作品展览、人才招聘、作品参赛”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院不仅通过理论考核,实作考核,职业资格考核等对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而且在每年组织人才招聘双选会期间举办毕业设计作品展览,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学术专家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三、结语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3篇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

硬件和实践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硬件条件指的是教学中的场地、设备和材料等,它是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实践教学相关要素的齐备与完善程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应该把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不能脱离设计项目实际而空谈理论。由于中国高校从1998年开始扩招以来,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换为大众教育,还有中国很多高校都是以研究型为主,但是很多师资又来自于这些研究型高校,一些教师自然缺乏相关的动手能力,导致不能做到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

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模式和技术更新将决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但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基本是不调整或只是课程的结构调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模式也没有什么变化。

(三)不能与行业有效对接

目前,很多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不能与行业的有效对接。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创新能力的引导和培养方面缺乏,导致在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缺少与行业一线的教学合作,有的话也只是形式上的实践教学基地,不能落到实处。

(四)实践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操作,是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导的教育体系,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实践创造性的发挥,严重削弱了实践教学应取得的效果和成绩。

二、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面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结合专业的特点和行业情况的分析,提出以下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实践教学

硬件设施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电脑实训综合教室、材料与工艺工作室、木工实训室、陶艺与模型实训室、虚拟设计公司实训室等重要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正本清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做不了设计又不懂实际操作的困境中走出。行业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推动力是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导师扮演着重要连接作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教师到相关专业领域中锻炼,并与行业合作环境设计项目,参与操作项目施工实践,教师与专业一线设计师之间构建良好合作的关系,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从观念上改变对传统实践教学体系的依赖,结合环境设计行业的现状,探索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据环境设计人才标准的各项能力所需,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若干实践课程模块,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应该包括:见习(了解项目设计程序、施工步骤见习和设计考察活动);专业实习(项目设计参与、设计成果转化和施工监理协助);创业训练(创新杯、设计竞赛);社会实践(专业市场调查、社会体验、行业分析);实践教学(计算机操作、专题设计训练、手绘技法表现、毕业设计)等五大模块。每一部分在不同学习阶段需要加强实践课程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可以按具体的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实践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分析各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看做是简单的课程叠加,第一,在行业动态的前提下有取有舍,重点围绕各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进行整合,实现实践教学效能的最大化。第二,剔除传统的实践教学目标评价法,注重实践的过程性评价,结合企业和市场对实践教学评价。第三,完善实践教学大纲,面向工程实际,突出学生技能培养。

(三)强化产、学、研结合强化

环境艺术设计产、学、研结合,推动校内外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不能只依靠校内的资源,这样很难达到情景式的模拟训练效果,需要利用校外企业资源,学生去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可能会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冲突,但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积极沟通。例如材料与构造课程,教师可以联系国内有名的材料商,实践教学课堂转移到材料生产施工的第一现场,企业技术人员与实践导师同台授课,营造直观的教学氛围,达到符合材料与构造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有很多的实践性课程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到行业或工程现场中去,只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

(四)业师同授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4篇

1综合各门课程设计,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全面认识。综合课程设计就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和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结合,完成同一课题的设计,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课题中对室内设计风格的确定,从色彩、灯光、家具布置一直到整体环境要有一个全盘的考量。即从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就要将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考虑进去,以家居设计为对象,统一题旨,分阶段实施。综合课程设计是结合室内设计原理和家居设计课程的讲授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设计的整体思想贯穿于两个学期。在室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阶段,主要完成室内家居的空间层次,风格的确定、色彩运用及灯光、家具的布置;在家居课程设计阶段,完成空间的整体框架,结合原理课程基础上的内容进行完善及后期处理。这样的综合课程设计既可以作为实际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来做,也当作实际应用的锻炼。让学生对课程设计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5完善考核方法。课程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独考核计分,成绩可以划分为四部分。一是课程设计前对课题的准备,市场调研等情况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做课题的时候是有备而来,在进行设计时是胸有成竹;二是在课程设计中的表现,主要就是对课程设计的规则及实践操作的规范是否遵守,进行考核;三是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书写是否合理,准确,数据是否详实,分析是否准确等;四是课程设计答辩成绩,学生在结束设计后,进行PPT的制作、演讲,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其表述内容进行提问,给予成绩。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5篇

一、环境艺术中意境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意境的概念内涵

意境可以展现艺术的精神,意境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意境的内涵。环境艺术包括外部环境与空间环境,环境艺术设计要确保人们的生活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确保人类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依据生态特性进行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循环性的环境艺术设计。意境由意象演变而来,意境是精神的体现,“意”是人们对万物的理解及主观感受,“象”是主观认识的一种形象,意境体现人们思想和感情的内心精神,是在意象基础上的更深层次的内涵,环境艺术通过地方的乡土风情将人类的思想表现出来,实现人们精神与环境的互动。环境艺术设计要关注意境的营造,以设计者的精神为出发点,体现文化内涵,让环境给人精神上的享受。意境在环境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品质,意境是空间的灵魂,意境是空间的情感语言,环境艺术设计师体味大自然的美、民俗情趣、地域文化,传递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着人与自然的对话。环境艺术设计强调自然脱俗,围绕意境突破创新,用先进的理念武装艺术家的头脑,为大众服务。意境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体现了文化内涵和现代设计理念。

2、意境的特点

意境具有自然美、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特点。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是自然美,人们追求自然美,环境艺术作品要体现自然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自然美包括返璞归真的自然和清新的自然美,自然美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其次,环境艺术设计要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与景的统一,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环境艺术基本的意境审美标准,体现了审美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情与景的结合形式有三种,情随景生、物我相融、移情入景。景是设计者创作的美感,情是设计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景交融使意境更加有感染力。再次,虚实结合是意境的表现方式,“实”是艺术所展现的事物,“虚”是艺术设计的境界,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实”是艺术意境的载体,而人的审美通过“虚”体现出来,通过虚实结合的形式展现意境美,脱离了虚实结合,艺术设计的意境美就失去光彩。

二、环境艺术教学中意境的设计手法

环境艺术设计应融合多种文化元素,坚持人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环境艺术设计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特色。环境艺术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现代的审美观念,结合传统文化,体现生活品味,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

1、简约抽象的表现手法

简约抽象法是指设计者对传统文化进行抽象与提炼,在保持传统文化特有神韵的基础上,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环境艺术结合起来,拓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简约抽象手法是传统环境艺术形式的升华,视觉上给人一种错觉。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认知,教给学生以全局的眼光分析艺术精神,注意整体风格,以简约的形式体现深刻的内涵,运用抽象而简约的方式,体现生活中的美感。环境艺术的设计要抓住大众的审美需求,从整体上把握,应用传统文化,着眼于作品的整体风格,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效果。

2、嫁接与移植的表现手法

传统的历史文化提供给环境艺术设计师很多灵感,艺术设计师用自己的智慧把历史文化的灵感嫁接到环境艺术作品中,发展传承了历史文化,运用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设计出精美的艺术作品,创造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嫁接手法就是一种借鉴手法,从历史文化中借鉴灵感,然后将灵感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品味各个艺术大师的优秀作品,获得艺术创作的灵感,将灵感嫁接到新的艺术作品之中。

3、符号拼贴的表现手法

符号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图案、元素,环境艺术教学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把握细节,使意境的表达充满韵味,把人们熟悉的事物抽象、变形、裂解,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加以拼贴运用,从而使作品新与旧、今与古等元素中带着一定的联系,发挥“小符号”的“大作用”。强调夸张和变形,以多变的方式诠释生活细节,对空间更好的布局,增强设计的美感,表达设计师的理念,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效果。设计师应用人们所熟知的文化符号,加以变形,使之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加强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思想的联系,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4、运用传统元素的表现手法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使得环境艺术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无论怎样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始终蕴含中内,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激活了环境设计师的灵感,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理解文化素材的基础上,应用转化为环境艺术作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魅力。生活中存在很多传统文化的元素,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体现意境的生动性,树立古今文化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传统文化给环境艺术的设计带来活力。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在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

三、结语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212-01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过:“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大众所瞩目的艺术。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环境艺术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包含了人生活的整个空间,可以说,环境艺术是一门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的艺术。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严重的不合理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我国现阶段各高校科目设置差别很大,以建筑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以艺术学院下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差异;一本、二本、三本院校与专科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亦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教学体制不完善;培养目标虚设,实践教学设施跟不上造成的。

课程设置、时间分配等,不仅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要求。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课程由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必修课和一定比例的选修课构成。而目前课程设置偏重于基础理论教学。有些理论课程不仅偏难,而且对后续课及今后工作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陈旧的内容应及时删减,补充新知识、新科学、新技术。其中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在前几年受传统学院派的影响,素描主要是几何体、静物等以调子为主,色彩主要是以水粉静物和花卉为主。发现在加强学生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与专业课程的结合力度上不够。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上存在不适用现象,甚至在时间安排上也存在不适用现象,有的课程与专业不能紧密结合,造成与今后实际工作的联系出现问题。

(二)应试教育的弊端的制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虽然有系统性较强的一面,然而缺乏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形成按部就班的保守习惯,教学以教师、教材为核心,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听讲、练习等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手段趋于程式化,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重技巧,轻思维;重表现,轻创意的倾向。在现行教学计划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教师以模拟课题为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课题设置等教学环节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缺少与专业课程有关的社会、经济、科学和人文等内容。教学方式趋于程式化,学生学习热情难以提高。

二、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能力的构想

(一)教学管理者应该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教学管理者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环境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应努力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得到蓬勃发展,但是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原因是实践课程太少,实践不能够和社会生产结合实践设备落后或没有实践设备造成的。

(二)创建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

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工作室制”,“专业工作室制”是指学生在接受统一的综合造型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训练后,再进入专业导师工作室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既统一,又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使“教”与“学”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其教学流程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二学年学习“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第三、四学年,根据本人意愿和工作室导师对学生在第一、二学年学科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潜质的认定后,导师决定是否接纳其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学习。

(三)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

创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由于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相对艺术设计其他专业更注重实践过程的教学,而且贯穿于整个大学本科四年。尤其是在“专业设计课”的过程化教学中,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课外小组中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接纳到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的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更新教学内窖,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在横向上,它涉及到建筑学、建筑结构学、社会学、民俗学、人体工程学、法学、艺术学、设计学、美学、装饰材料学、家具陈设和消防环保等;在纵向上,专业内容包括居住环境、办公工作环境、商业环境、文化娱乐环境、公共事业设施环境等人类一切生活和工作的环境艺术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专业的教学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改进,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精简、课程体系科学合理。

(五)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的改革必须有必要的经费投入和物质基础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引进电脑这个现代化科技成果,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连网,使师生不断获得新的信息,开阔眼界和思维。电脑多媒体的发展给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大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大力开发研究电脑多媒体,充实电化教学设备是保证教学方法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按照“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交流,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应该更新使教学观念:由知识型转变为创造型相配套的教学机制应把创新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类所有课程,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设计方法。创新思维方向方法的讲授。在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中,强调“多种可能性”。对每一个同等规模的设计题目来说,强调和鼓励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构思方案。其关键是优化认知机制策略,即对解决问题不同阶段运用不同策略的训练;对解题过程的认知训练;解题过程的调控能力训练。另外,创新的意识除了有设计理念的引导外还依靠实践的培养。不参与环境艺术设计实践,就不能深刻体验和理解创意语言的含义。因此,教师授课形式、内容应多结合实际课题,通过真实的设计实践,使学生切实地形成以设计理论指导设计实践的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课题构思前的调查研究是环境建筑设计实践教学的要点。要求学生设计构思前要完成大量的实地调查与分析研究,充分利用地图、照片和各种调查统计的表格与数据,说明环境特点,提出对环境建筑设计的构思制约性解决办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加强设计中的人文内涵,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间文化的挖掘。只有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条指导纯艺术方向的定律,同样也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从而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类院校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立足人的“全面素质教育”、“人格教育”全面培养和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及创造能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及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与专业结构,同时对市场的发展还具有前瞻性,冷、热专业要相互调剂、合理配置。最后,结合地方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与特色教育,为本地经济服务。环境艺术学科与艺术设计其他专业学科相比,更注重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专业教师要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环境,不断通过教学改革和新的举措,加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训练与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曙D.室内设计教育定位的思考[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02.

[2]郑曙D.景观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7篇

1、什么是产学研

产学研三合一,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个不同的社会分工结合到一起,进行对学生的高效培养。将科研、教育、生产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也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发展,政府不断为社会搭建创新发展的平台,为我国高校生的发展创新提供平台。

2、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一门学科。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在市场多元化的今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3、产学研与环境艺术设计

产学研三合一,是将产业、学校、科研机构三个不同的社会分工结合到一起,进行对学生的高效培养。而环境艺术设计则是对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进行设计,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以满足人们视觉需求的一门学科。在产学研背景下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市场实践能力,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学校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适应社会需求,以达到产、学、研三者的真正结合与发展。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1、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

当前,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已经在各普通高校开始实施,而且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统一的规定,将实践教学也列入了教学部分,并且标明的实践教学的方式。然而,在各大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按规定进行,在实践课程的进行过程中也多由老师个人决定,教学内容也停留在了老师的自发性,随意性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个人实践由老师布置,但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的实施,而是通过网络拷贝应付作业。结果导致这样的实践教学开展没有了任何意义,使得学生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了理论知识的层面,无法达到环境艺术设计实用性与实践性的学习效果。

2、学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实践设施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设施的完善需要有经费的保障,聘请实践教学人员也需要大量资金,没有经费保障,环境艺术设计课实践教学课程就无法正常开展。当前,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没有足够的经费,因此阻碍了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和实践教学的发展。另外,我国高校目前存在实践课程设施不完善问题,这使得学校要想开展实践课就必须改变实践方式,这便导致了我国高校开展实践课教学无法落到实处,导致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和目的。

3、学校缺乏专业的授课人员,且多数教师没有实践经验

今年来,我国高校普遍扩招,这使得很多高校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为独立的学院,且学院同学同时进行授课,这样大规模的班直接提高了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组织难度。未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只能减少社会实践课程量,这使得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学校教师在学校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得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这样一来,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不断调整与革新就成了教师们的新挑战,很多教师也因此不愿加入实践课程。这也影响了我国高校环境艺术设计实践课程的落实与发展。

三、产学研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1、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实践的学习理念

纵观教学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不管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如今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理念,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在设计教学各方面内容都要首先分析社会使用者的需求。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育过程中,学习资源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面对的是全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使用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审美需求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有适合所有人的艺术设计学习资源。因此,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尽量满足所有社会人员者的不同需求,这同时也就要求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计要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社会市场的不同特征,满足社会不同的审美需求。

2、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社会市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的知识学科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给学习者在学校的造成了障碍。因此,在环境艺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想培养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做到知识的理论与实践统一。然而,要使得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就需要利用现在现有的社会实践课程,以现有的实践课程为支撑,使学生可以将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课程与现有的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可以由理论到实践进行学习。这样的结合可以使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进而提高学习的实用效果。其次,要想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知识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中,还需要利用新出现的新媒体,打造全媒体环境下的课程学习体系。利用产学研三合一的背景,对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进行创新改革,推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真正发展。

3、建立完善的教学设施,培养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与社会市场实现对接。要实现这一对接,师资力量对此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教师对市场的实践不了解,那么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就更是无法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在产学研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校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就必须完善学校的实践基础设施,安排学生的课程实践,使得学生可以在产学研的背景下,完成与社会市场接轨。

四、小结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8篇

“环境艺术设计”是我国最近几年才设立的新专业。由于是新专业,因此新专业的建设目前只能是在实践中积累。因此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认为,高职层次的教育是不同于本科层次的教育的。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不是“设计师教育“。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具备正确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尽快适应本行业就业岗位的“准设计师”或“准人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丰富,能解决环境艺术设计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情况

我院引入项目教学法的时间也不长。具体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们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安排和规划该专业的项目,同时对现有师资进行了大量的授课培训和辅导,通过课程-项目-任务-评审等过程,对该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从目前在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反馈情况看,表现出如下特点:

(一)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项目教学的组织不同于一般教学法的课堂组织。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本身要求其组织形式必须是生动的、多元的。项目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往往以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核心。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大力应用,直接丰富了该专业教学的组织形式。

(二)学生学习热性高涨。我们常说最好的老师是兴趣。通过项目教学法,通过一个个项目,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回归。项目教学法赋予了学生表现才能、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教师的执教能力变强。再好的教育方法,也需要老师来引导和实施。师资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法”推行的关键。项目教学法对教师在课堂把控、课堂组织、知识讲解、项目解惑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推出的教师下企业锻炼和年轻教师下企业挂职以及教师企业工作站等方式对提高教师项目构建能力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一)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是否适合,是项目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是否具有价值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教师必须深入到行业企业。通过对行业企业各岗位职能要求的认知和熟悉程度,根据工作过程化的理念,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构建和安排。只有被行业应用的项目内容,才具有教学的价值。

(二)构建新颖的师生课堂关系。项目教学法对师生课堂关系提出新的要求。项目教学法要求我们的学生要提高项目处理的能力。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师是负责引导学生、负责解答学生的困惑。并且更多的时候是让学生带着项目,带着问题,来思考和实践。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CAD专业课程;环境艺术设计;应用型;教学过程

一、引言

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应用型大学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发展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从教学体系建设中体现“应用”二字。针对各应用型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CAD),简称CAD来谈。它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中的一门重要技术,利用计算机快速的数值计算和强大的图文处理功能来辅助工程师、设计师、建筑师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设计、工程绘图和数据管理。如今已经延伸到艺术等各行各业,如电影、动画、广告、娱乐和多媒体仿真等。同时它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表达室内外建筑装饰结构、材料的图样和装饰工程施工时的主要依据。因此,如何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应用”二字切实贯穿,也就成为各应用型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二、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侧重点难统一自上世纪60年代CAD软件诞生以来,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的大公司中应用发展,现已将范围涉及到各设计领域,每一个领域在应用CAD软件时其使用的侧重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同样地,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CAD课程的教学中也会选择贴切本专业实际应用的内容讲授。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这门课程的讲授内容上会因为诸多因素出现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统一,有的侧重于居室室内设计、有的侧重于景观设计、有的侧重于三维设计等。如何将这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统一,我们应从其讲授内容与本专业的贴合度考虑,只有紧密地与本专业应用发展密切结合的,与该专业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基本理念高度匹配的才是我们应重点讲授内容。前面提到因涉及的专业不同,CAD软件在应用上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来说,CAD软件属于基础性的辅助设计,是后续课程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酒店设计等的制图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根据专业定位划分教学内容的侧重点,让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并掌握AutoCAD软件的基本知识、使用操作和绘图方法,提高学生施工设计图纸的速度和质量,并能将该软件技术较熟练地应用于室内设计中的制图。2.教材用书和应用型练习目前,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CAD教材版本众多,而且每种教材涉及的内容范围过广,针对应用型大学环境艺术专业的CAD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根据个人的授课经历,针对应用型高校环艺专业编著的专业教材,应筛选专业实践操作内容充实,基础命令工具讲授简洁明了的教材。最好能图文并茂,给学生的视觉感强于文字表述,便于使用。相对于教材用书来说,现阶段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授CAD软件的应用类习题集也是少之又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大多是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授课经验收集整理对应的应用类习题集,这样的习题集往往知识点单一、陈旧,同时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不利于在本专业中稳定、持续地应用和推广下去。3.教学实训CAD专业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般包括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训两个主要环节。在CAD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单一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基础命令工具和软件操作原理讲授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将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机房实训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进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但要做到这一点却是不容易的。此外,在上机实训指导环节,学生人数的增多也使课堂上的“一对一”辅导难以现实。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考

1.结合应用型练习讲授基础操作设计专业课程的开始往往都是理论知识,CAD专业课程也是如此,二维绘图命令、基本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等知识点较多,又是本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以往的CAD教材中针对这些知识点的讲授较繁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需要老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归纳,再讲授、操作。此外,由于基础绘图和编辑工具包含的操作命令过多,学生经常容易遗忘以往讲授的知识点,同时还不能将这些知识点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绘图中。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操作环节中我们有必要加强应用型练习,在传统讲授每一个基础命令操作步骤后,结合讲授的操作内容,选择相应的应用型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这样既可以用实践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巩固,也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体验如何将各种基础操作灵活运用到实际制图设计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2.强化CAD软件制图规范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能力,同时也要做到软件制图的规范。CAD专业课程与后续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针对环艺专业低年级学生讲授该课程时会出现相关知识点的断代情况。知识点不衔接的问题也是导致设计专业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制图中不能规范制图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在目前进行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如在室内制图中的天棚图设计,在讲授这一环节时要增加室内天棚的材料和室内天棚的施工工艺介绍。只有将制图时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进行引入讲解,使他们从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上有更深刻地理解,才能绘制出规范、实用的施工图纸。3.改进课程考核方式CAD专业课程的成绩评价一般是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考核主要包含了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考核两大部分。其中平时考核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核占总成绩的70%。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与其他专业不同,一直采用的是结课作业考核的形式。因此,学生的期末作业绝大部分不是在授课课时中完成的,这使教师无法有效、真实地了解学生作业的制作过程。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可适当加强平时作业(也就是应用型练习)的过程监控,让学生在课堂上逐一完成应用型练习并进行考核。同时,调整教学课时的安排,让学生的期末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一部分,这样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真实客观的了解和指导。

四、结语

环境艺术教学范文第10篇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新兴学科,获得了快速发展,其教育教学方式在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其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教育教学方式 分析与思考

环境艺术设计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必须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才能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设计出令大众满意的环境艺术作品,符合市场的真正需求,为我国的环境事业作出贡献。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递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高校每年都在扩招学生。在艺术院校中,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但是,目前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每年毕业的艺术生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导致就业率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我国部分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只是仿照普通学科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艺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导致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改革的起步晚、发展慢。

第二,一些学校每年扩招学生,却没有重视因此带来的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未能充分考虑社会和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与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相符,导致人才与社会脱节,很难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一些教师对于新型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时难以适应,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讲授,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了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在环境艺术设计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只把书本上固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也得不到提升,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于环境艺术的灵感。

第四,目前高校培养的部分环境艺术设计学生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没有很强的创造力,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往往讲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手忙脚乱,毫无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多数公司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而倾向于选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这也成为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大问题。

三、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对策

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必须把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作为关键点。笔者认为,要改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教学方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紧跟时展的步伐,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教育也不能落后。教育教学方式始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要响应国家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使学生设计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作品,为我国的环境艺术事业作出贡献。

2.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外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实践都比较早,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教学模式,如“包豪斯模式”就是现阶段我们主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国外一向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学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经受考验。

3.加强和完善新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认识不够,不能认识到自身教学方式的不足,导致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建设更加专业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4.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学好环境艺术设计的关键。如果没有创造力,学生只知模仿,这样很快会被社会淘汰。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提问、设计情境教学,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灵感。在亲身感受和实践中,学生创造力就会得到逐步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了解到新时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要求,培养创新思维,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多为学生制造实习的机会,积累经验

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同时,学校也要在课余时间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学习,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以便毕业后能够快速上手,适应岗位工作。

6.重视专业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普遍得到提升,但是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社会优秀的专业性人才较为匮乏,艺术类专业的状况不容乐观。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秀人才较少,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此,我国要加强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以满足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四、结语

笔者抓住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关键这一重点,在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式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邢博川 单位:陇东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菲菲.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1(5).

[2]方方.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化.科技信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