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污染案例

化工污染案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建立管理制度的环境污染论文

一、深圳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管理制度的迫切性

1.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是应对环境挑战的迫切需要

当前深圳正处于深度城市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资源能源环境矛盾的集中期,环境需求和压力凸显,新型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已经进入频发期,据不完全统计,2006-2012年间,由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牵头处置的突发污染事件达到了40余起。如2006年龙大高速危险品翻车事件、2007年布吉河油污染事件、2008年龙岗河油污染事件、2009年下坪填埋场污泥坑管涌事件、2010年深圳水库清淤船柴油泄漏事件、2012年深圳市空港油料有限公司油库区油料泄漏突发事件等,对我市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及社会安全造成极大隐患。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失问题更是高度关注。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赔偿难题将成为导致社会暴发的诱因,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建立环境损害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环境损害评估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

2.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优化环境行政管理方式的有效手段

污染事故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严重危害着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现有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和及时赔偿受害损失的需要。如2008年发生的龙岗河油污染事件,面临责任如何认定,损失该怎样鉴定,赔偿该怎样执行等一系列问题,污染者负担原则又怎样有效落实?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将污染修复与生态恢复费用纳入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科学、合理确定损害赔偿数额与行政罚款数额,建立以环境损害鉴定为技术支撑,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体的综合环境监管制度,使环境行政处罚与污染者造成的实际环境损害、获取的收益挂钩,更有助于推动环境行政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有助于推动环境责任保险、绿色信贷、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创新,有助于加快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处置等环境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3.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是维护合法环境权益的现实需要

随着人们环境权益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争议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各界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规范化管理投以了极大的关注,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客观的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制度和机制。2013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实施《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细化了对污染环境违法行为的认定,降低了污染伤害定罪条件,有力加大了对污染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在环境污染违法案件的处理中,依法、科学评估污染造成的人身伤害、经济损失和资源损失,同时有效地评估和防范环境风险,为环境污染责任赔偿依据,是保护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开展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研究建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和工作机制,可以为司法机关受理、审理和判决环境污染案件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机制清晰、运转顺畅的环境司法工作体系,从而明确政府、企业和公众各自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切实维护各方合法环境权益。

二、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的发展现状

全文阅读

本市立法防治大气污染

日前,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简称《条例(草案)》)。在北京市环保局局长陈添向市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条例(草案)》说明中,对该法进行了详尽介绍。

立法的必要性

《条例(草案)》说明中提到,现行《北京市办法》(简称《实施办法》),自2001年实施以来,为本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持。本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不断下降,空气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但居高不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不利的地理气象条件、周边地区区域传输等,使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2013年国家实施了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与新标准相比,本市有5项污染物超过标准,其中PM2.5超标一倍多,与国家首都、宜居城市的地位存在很大差距。采取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已成各界共识。特别是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十条”),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为全面落实国务院要求,本市也及时制定了《北京市2013年—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更大力度推动大气治理工作。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目前,本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以治理PM2.5为重点的新阶段,在人口和机动车数量持续高位增长、工地开复工面积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不断增加,并已成制约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现行《实施办法》的相关制度措施却难以满足新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需要:产业结构调整尚未与大气污染防治有效结合、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度滞后等。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完善上述制度。

另一方面,《实施办法》所依据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正在修订中,短期内不能出台,且国家法针对的是全国情况。鉴于此,本市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对独立的地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解决大气污染防治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制定新的地方法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替代现行的《北京市实施办法》。

立法的主要思路

《条例(草案)》说明中指出,要着重构建政府主导、排污单位具体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在制度构建上,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以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为主线,以控制PM2.5污染为重点,将大气污染防治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由注重末端治理向注重源头治理转变,由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与总量控制并重转变,由注重企业治理向企业治理与区域、行业治理并重转变。特别是近期“国十条”的出台,及《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制定,涉及许多新的政策措施。在立法条款的设计上,《条例(草案)》充分考虑了与国家相关政策措施的对接,力求使本市的大气条例更具操作性,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全文阅读

浙江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的审议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是今年省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一类项目。环资委提前介入了解情况,先后赴杭州、宁波等8个市开展立法调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站实地考察,听取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收到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后,于9月9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意见报告如下:

机动车排气是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引起城市灰霾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省各地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至2013年6月底已达1338万辆,全省单位路面机动车保有量居全国各省之首。机动车排气已成为污染大气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机动车排气污染只作了原则规定,难以满足我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有必要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地方性法规。

环资委认为,条例草案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检测、实行环保分类标志管理等作了一些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可行,建议将条例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同时,环资委对条例草案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职能部门的职责问题。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涉及政府多个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建议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环保、公安、交通、质检、工商等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增加商务部门在组织合格油品、机动车强制报废行业管理中的职责。另外,我省不少市、县(市)成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承担了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的具体工作。为了明确这些机构的法律地位,建议条例草案第四条中,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其所属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机构负责具体监管工作的规定。

二、关于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问题。环保分类标志管理是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条例草案第十三条增加环保标志管理的核心内容或总体原则,提出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指导性意见,明确环保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分工,细化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求。

三、关于执行排放标准问题。据预测到2015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将达1800万辆,与此相关的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将对我省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有必要实行更严格的措施,加快淘汰高排放机动车。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在用机动车制定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排放标准和黄标车的认定标准等内容。

四、关于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问题。群众出行方式的选择和机动车使用者的驾驶习惯对机动车排气污染有重大影响。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的内容。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和绿色环保活动,对社会公众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倡导绿色出行,并鼓励对机动车违规排放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全文阅读

污染物减排管理细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工作,控制新老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确保“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36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一五”期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浙政函〔*〕13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浙政发〔*〕34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浙政发〔*〕63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管理。

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两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管理,是指通过实施区域老污染源排污总量削减计划和建设项目污染物新增量替代方案,将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限值和削减比例范围内,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第四条各级政府必须通过对重点区域、流域、行业和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削减,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布局的优化,改善环境质量,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第五条各设区市政府要对当地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所辖各县(市、区)和重点排污单位。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管理。

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按以下原则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行管理。

全文阅读

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

摘要:本文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思路及其在建设过程中的体会,提出以研究型和工程型案例相结合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启发研究生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路,以期为探索更好的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关键词: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工程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35-02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自1997年首次设立以来发展迅速[1],在2011年,教育部提出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着重培养工程硕士专业人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2011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环境工程(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方向)硕士学位专业研究生的培养[2]。学校自2012年首次招收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截至目前共招收143名学生,其中已有60名学生毕业。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微生物技术处理环境问题的课程,以其技术的广泛性被纳入到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中。本文根据3年多来给工程硕士讲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这门课程的经历,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为例,谈谈研究生课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库建设设计思路及其体会。

一、教学案例库的概述及类型

教学案例库是指教师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实施案例教学而建立的用于存放所有案例的一个集合,其案例的来源及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对于本文提到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可以选择微生物技术在土壤、水体环境中的应用。通过这些不同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基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工程领域(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案例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研究生开展研究所需的思路模式,即选择已解决某一具体问题,从研究工作角度来说该项目已经完成;另一类是面向实际工程研发过程解析类的案例,选择采用本课程相关学科方向的技术,解决某个具体的工程问题,能说清楚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实际工程应用的全过程。

全文阅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衡量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重要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所涉及的专业基础教学较长,且注重理论研究。因此,针对学生未来对所学课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应更多关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传授学科前沿知识,以现代科学手段,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未来工作能力。

关键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实践教学 现代技术手段

1.《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前沿内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如何选择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及方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形式和未来的工作能力。《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包括绪论、燃烧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气象学、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颗粒物污染控制技术基础、除尘装置、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固定源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就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为了解决大气环境问题而诞生的。教师讲解《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绪论部分时,应结合“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章节,全面系统地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及污染源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教材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不涉及最新的研究情况,因此,教师讲授绪论部分时,通过搜集资料、查阅相关图书、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课题研究,将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理论、创新观点、研究技术、实验方法等融入课堂,及时充实与更新教学内容。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授课过程中应渗透实践教学

按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建立起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是创新的源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参观与课程实习等环节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多设计实验研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推行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标准化的实验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主要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技能的专业化,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精确性和合理性等方面,以标准化模式规范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实验基础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挥优秀学生的创造潜力。同时,实验内容的设计也要依据国家政策和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而有所增加,如增设PM2.5的监测实验等。

全文阅读

环境化学课程教导实践研讨

作者:武占省 李炳奇 鲁建江

结合案例教学、增强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可以适当穿插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环境化学教学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改进环境化学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世界上发生的一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剖析,并围绕案情发展而展开与学生进行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对这些事件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透彻的认识。当然,案例的选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要有时效性、典型性。例如,在讲述重金属污染时,结合一些公害事件,与学生一起讨论重金属的来源、危害、症状等,并剖析其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学生很容易记住水俣病事件是由于重金属汞引起的,骨痛病则是典型的镉引起的中毒事件。再如,伦敦光化学烟雾事件,可以展示拍摄的伦敦烟雾事件照片,在浓雾笼罩的伦敦街头,能见度极低,交通拥挤且事故频发,人们惊慌失措,眼睛流泪,众生相都痛苦难耐。这些照片配上文字说明,让学生感同身受,记忆深刻,自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新闻媒体几乎每天都在报道与环境有关的新闻事件,也可以利用这些新闻事件作为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贯彻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引入了陕西东岭冶炼有限公司致陕西凤翔800多名儿童血铅中毒这一新闻事件,接着与学生一起对铅污染的来源、铅中毒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另有2009年8月湖南湘和化工厂重金属镉污染事件,半径500米内田地休耕,509名村民尿镉超标。以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发生爆炸引起的“松花江污染事故”作为典型案例,阐明了苯、硝基苯等类有机污染物在水体中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巢湖蓝藻事件,将水体的富营养化与氮磷等无机盐在水中的迁移转化相结合,让学生分析巢湖水体的黑臭、藻类大量生长和鱼虾死亡污染现象背后的环境化学机理。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以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大大深化了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化学规律的认识,激励学生提出解决该类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手段、管理手段和法律手段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科研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科研课题的机会较少,将实际课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可以使他们强化科研思想、激发听课兴趣,培养创新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如在讲授室内空气污染时,以新房装修带来的氨、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超标问题。介绍相关老师从事膨润土有机改性进行开发房屋装修有害气体净化剂的科研项目,介绍项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研究结果,从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当讲到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时,介绍相关老师从事的农产品加工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治理及回用技术的科研项目,介绍番茄酱加工过程中的有机废水和油脂加工过程中的大豆废水等处理的研究方案及取得的科研成绩。同时,对提供的科研项目为研究主题,教师可推荐学生查阅、分析相关文献,培养了学生对资料分析和处理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尝试设计研究方案,通过进行课堂汇报讨论或撰写小论文的形式介绍各自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和预期研究成果。最后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再如针对新疆农业大面积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造成了地膜的大量使用,从而出现了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课堂上可以提出来,让化学工程和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分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目前房屋装修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系物等容易导致人的疾病,引导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知识去思考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开发具有光催化特性的吸附剂来光降解空气中有害气体,以及研究开发可生物降解和光降解的地膜。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光催化降解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深化课堂内容、扩大知识面,同时使学生树立研究思想,培养研究兴趣,对科研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培养科研兴趣及科研能力。

突出区域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的产生、变化、发展规律及其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一门学科,针对学校所处的新疆的实际区域特点,可以结合新疆具有丰富的资源或能源,从发展地方经济特色出发,对将来可能引发一些环境问题进行阐述,从而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理的对策,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5]。比如,讲到在大气环境污染内容时,对新疆一些地方典型煤烟型污染进行分析,尤其是新疆部分城市的冬天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弥漫着烟雾的气味,主要由于新疆冬天较冷,燃煤取暖造成大量烟雾的排放,再加上有些城市煤炭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日趋加剧,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对于新疆正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的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因此,对于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破坏及污染进行分析,并介绍土壤污染退化的一些环境问题,引出煤矿、石油基地及矿产资源等生态问题的形成及防治措施,从而体现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性。另外,结合地方区域特色教学,一方面因学生关心自己周围环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人才和科技服务,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地方与学校的通力合作、共同发展,这也是高校将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与地方生产相结合,达到高校产业化目的的关键一环。因此,将书中许多描述性内容与我们身边的实际环境问题及区域特色紧紧地结合起来,使枯燥的东西变得多味了,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了,同学们普遍认为,该方式调动起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增加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激发了学习环境化学的兴趣。

结束语

全文阅读

住宅装修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来源分析

摘要:住宅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针对当前住宅装修工程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在装修设计方案中,应注重设计选用绿色环保的装修材料,并控制材料用量,同时也不能忽略软装饰材料的选择,从而达到控制和降低室内环境污染的目的。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装修材料;细木工板;软装饰;纺织品甲醛超标

中图分类号: X501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条件特别是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促进了我国住宅装修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由装修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也相伴而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此外,室内环境污染引起的民事纠纷日益增多,引起了国家及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2001年12月,我国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1](以下简称规范),这是我国建筑和装修工程首次涉及室内污染控制的规范,《规范》明确将氛、甲醛、氨、苯及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TVOC)作为室内环境污染的控制对象。随后,国家还先后制定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这些规范和标准,对从源头上控制室内环境污染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受制于规范、标准推广运用的范围,以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当前由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

2 住宅室内环境污染原因及案例分析

装修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原因很多,包括不合理的设计、不合格的装修材料、不当的施工方法以及人们检测室内环境质量的意识尚未形成等。因此,住宅装修工程环境污染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装修设计、施工和竣工检测等方面进行全过程污染控制。其中装修设计是住宅装修工程的基础,也是对装修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的源头。装修设计中选用的装修材料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和最终装修竣工后的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大量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数据显示大部分新装修住宅室内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比较严重,而造成这两种污染物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装修材料设计选用不合理,单一材料使用和复合材料使用量较大造成的。

全文阅读

城市环境工程如何降低污染治理成本

摘 要:在城市环境工程中,污染治理成本的控制十分关键。只有有效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才能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效果,进而满足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需要,推动城市环境工程持续有效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污染治理成本控制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结合城市环境工程实际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现状,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保证城市环境工程的污染治理成本能够得到持续降低,满足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工作需要,使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控制

1 概述

基于城市环境工程特点,污染治理是城市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做好污染治理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服务。但是结合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在具体的污染治理中,为了达到治理目的,总体成本支出较大。为了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效降低成本,就要立足城市污染治理实际,对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并提高污染治理的针对性,还要在污染治理中做好成本核算,保证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成本能够得到全面下降,提高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效果。因此,做好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城市环境工程应将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

在城市环境工程污染治理中,由于污染种类较多,在具体治理中,如果不按照污染的种类进行治理,将会使污染治理出现多方冲突的现象,不但不利于资源的整合,同时也会增加污染治理成本。因此,城市环境工程在污染治理中应对污染进行合理分类,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城市环境工程应把握污染治理的分类

考虑到城市环境污染种类较多,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这些污染在治理过程中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其成本支出也是比较大的。基于这一现实,只有对污染治理进行正确分类,并按照污染类别进行统一治理,才能达到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和降低污染治理成本的目的。因此,应对污染治理进行合理分类。

全文阅读

法制教育走进化学课堂

摘要:由于中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导致很多未成年人的犯罪。当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的引入相关的法律知识及案例,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化学课堂 法制教育 化学危险品 环境保护

中学生正是花季的年龄,同时也伴随青春期的到来,他们不仅在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在心理上也承受很大的压力。叛逆期的到来,使得学校、家庭对他们的管理力不从心,全国各地未成年人违法造成的事故屡屡发生。青春期中学生的教育包括生理知识、道德观念、法制观念、科学人生等的教育,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认为把法制教育带入化学课堂尤为重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知识本身是否被学生吸收。例如在学浓硫酸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浓硫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应用,而很少涉及浓硫酸的危险性。我认为这时应进行法制教育,告诉学生它是一种危险化学品,从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介绍它的强腐蚀性,因此使用时要小心,更不能随便带出实验室,否则将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理》,同时强调如果发生意外应该怎样处理。此时可引入案例:2013年5月30日,南京江宁区一12岁男孩在上学途中突然遭一男子泼硫酸,导致其双眼严重损伤,头面部深三度烧伤,右侧眼球变形,功能可能丧失,案发现场地面被酸腐蚀后发白,这是一起严重的化学危险品伤害事故,案发后第二天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案例的引入可让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行为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以及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最后还可介绍什么是“危险化学品”,即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在上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这节课时,引入安全法制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提到化学实验,刚进入高一的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特别期待到实验室做实验,这时可强调学习《中小学校实验室管理暂行规定》和《化学药品管理条例》的重要性。且实验中若不遵守实验操作规则,可能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规则操作的良好习惯,认识到维护公共环境安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学习这些规则有利于学生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做实验,同时又增强了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以下几个案例可让学生意识到违规操作带来的巨大伤害。案例一:2008年7月11日,云南大学一名博士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化学爆炸,面部被严重炸伤,左手手掌只剩拇指。案例二:2009年10月21日凌晨,北京一药品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存放有大量的甲醇、乙醇等易燃易爆品和化学品的柜子着火,造成大量财产损失。案例三:2009年11月18日凌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一实验室因实验人员白天做完实验后未及时关闭实验仪器发生火灾。用这些事故告诉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问题。

环境污染和保护一直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在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以及改善的系列原理的同时,更应让他们知道〈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及意义。在学习相关章节如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以及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时,可利用多媒体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的案例。教师可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等情况进行介绍,对一些工厂因造成环境污染而处以罚款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案例一:2 004年2月到4月,四川川化股份有限公司将工业废水排入沱江干流水域,造成特大水污染事故,给成都、资阳等5市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经济损失。经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评估,仅天然渔业资源损失就达1569万余元。案例二:2012年1月15日,广西发生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此次镉污染事件镉泄漏量约20吨,由于泄露量之大在国内历次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中都是罕见的,此次污染事件波及河段达到约300公里,并导致位于下游的柳州市市民出现恐慌性屯水购水。通过案例的介绍会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指导学生从我们身边,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电,用水,垃圾分类丢弃在指定位置等,还可让学生留意身边的工厂有无水污染、大气污染的迹象,有所发现可通知环保部门,这样也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从小培养中小学生的法制意识,不仅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还可促使他们形成严谨的、科学的办事态度。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