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工安全概论论文

化工安全概论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文化及建设

一、关于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深刻,外延也十分广泛。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安全文化,还没有一个大家都完全接受的统一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认识、发展安全文化,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

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一下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了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的这一广义定义并没能给予我们一个对文化的明确的概念,因此利用广义文化的定义,我们几乎可以把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统统纳入到文化的范畴中。但是文化的涵义更多的还应该属于精神的范畴。笔者认为,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其身上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这一词汇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譬如人们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中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相对于广义文化的概念,这种含义的文化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的概念更狭义的文化概念仅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内涵也有多种表述,同时在使用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时,也极易产生混淆。

相对于广义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姑且将这一定义所描述的安全文化称为广义安全文化。

全文阅读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原则

摘要: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提出该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遵循的教学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等原则。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工;环境保护;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228-02

一、《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概况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教育性、专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是化工类、制药类和轻工类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高校通过该教材的教学,不但让学生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

二、《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课程章节较多,内容丰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安全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再与时俱进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生态环保和化工生产正反方面的案例,该课程的内容就比较全面、充实。然而该课程目前在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学时比较少,一般安排2或3学分进行教学。因此,“内容多,课时少,周期短”就成为该课程的典型教学特点。

三、多媒体技术在《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概论》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

关于《信息安全概论》教材建设的两点思考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9-0148-04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缺乏针对性、内容失衡等问题,提出将该课程的教学对象划分为信息安全专业、非信息安全的信息技术专业和其他专业三类,并对如何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分别确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信息安全概论;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安全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教育部继2001年批准在武汉大学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之后,又先后批准了几十所高等院校设立信息安全本科专业,信息安全本科人才培养由此进入热潮阶段。与此相适应,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等先后策划并推出了多套信息安全专业系列教材。在信息安全学科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这些教材对各高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的开设起了很大的导向作用。目前,几乎每套信息安全专业教材都把关于信息安全各领域的概要介绍单独成书,书名基本上都定为《信息安全概论》(有的叫《信息安全导论》,下文统一简称《概论》)。设立信息安全专业的各高校,基本上也都开设了这门课。本文就《概论》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 《概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开设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的高校有的是依托应用数学,有的是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还有些则是基于电子学等专业背景来发展信息安全专业。由于植根背景的差异,这些学校所开设的信息安全课程各具特色,内容侧重点也有差异。如依托应用数学发展的信息安全专业,通常多侧重于密码学理论与应用;而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则多侧重于网络安全等。这决定了这些学校的《概论》教学从教材的选择与编写到课堂的授课内容与授课方式等均有较大差别。通过对当前发行量较大的几种《概论》教材内容体系的分析和对部分高校信息安全专业培养方案的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概论》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1.1 教学缺乏针对性

全文阅读

算法思维在密码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该文从算法思维的角度探讨密码学的教学。根据密码学课程理论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特点,结合密码学数学基础的算法特性,应用算法的形式化方法、模块化思想,定义分析密码学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厘清课程中分组密码、公钥密码等密码系统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方法深入分析密码体制设计的微妙之处及精髓,培养学生的密码算法思维、密码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算法思维 密码学 分组秘密 公钥密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188-02

Algorithm Thinking Application of Cryptography Teaching

Tian Youliang1 Wang Xuemei2

(1. College of Scien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550025, China; 2. Gu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Guiyang GuiZhou,550081,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cryptography teaching from the algorithm thinking perspectiv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features of the cryptography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 of mathematic foundation of cryptographic, the cryptographic concept is defined and analyzed and thinking of cryptographic system is clarified by using the formalization and modularization method. Using these methods, the subtlety of cryptographic protocol design is the in-depth analysis in this teaching. By this way, we can cultivate our students’ abilities of the algorithm thinking, the Cipher design and the cryptanalysis.

Key words:Algorithm Thinking;Cryptography;Block Cipher;Public Key Cryptography

全文阅读

论安全文化及其建设

一、关于安全文化的本质 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十分深刻,外延也十分广泛。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安全文化,还没有一个大家都完全接受的统一定义。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认识、发展安全文化,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

谈到安全文化,首先应该考察一下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可以有多种理解。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一定义将文化扩展到除了自然以外的人类社会的全部。文化的这一广义定义并没能给予我们一个对文化的明确的概念,因此利用广义文化的定义,我们几乎可以把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任何事物(包括精神和物质)统统纳入到文化的范畴中。但是文化的涵义更多的还应该属于精神的范畴。笔者认为,由人类创造或改造的物质与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可以把这些物质看作是文化的“载体”,即任何一件由人所创造或制作的物品,其身上无不承载着制造(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艺术或技艺修养等文化的涵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文化”这一词汇时,一般并不是指广义的文化,而往往特指人类精神方面的事物,如文学、艺术、教育等。譬如人们常说的“从事文化工作”中的文化即为这种含义。相对于广义文化的概念,这种含义的文化可以认为是一种狭义的文化。比这种狭义文化的概念更狭义的文化概念仅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提高文化水平”、“学习文化”等。

2.安全文化的概念

由于对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因此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内涵也有多种表述,同时在使用安全文化这一概念时,也极易产生混淆。

相对于广义文化,我国有人将安全文化定义成“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姑且将这一定义所描述的安全文化称为广义安全文化。

全文阅读

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在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是化工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对“化工安全概论”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化工安全概论”的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工程认证;化工安全概论;教学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在国际上实现工程教育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主要条件之一[1]。专业认证的作用是让工业界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优质的教育,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按照行业认可的既定标准,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工科专业毕业生。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成员国,该组织是国际上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工程教育互认协议组织之一,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的认可[2]。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报道,我国已在机械、计算机、化工制药、水利、环境、安全等多个专业领域进行了认证工作,目前为止超过百所高校通过了专业认证[3]。“化工安全概论”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工程认证的核心课程之一,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化工生产具有工艺复杂多变,涉及物料易燃、易爆、毒害、腐蚀,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和分析在化学、物理和生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辨识化工厂设计和操作中的危险源,具有提出安全可行方案的基本能力,并了解现代企业HSE管理体系。

1工程认证背景下“化工安全概论”教学存在问题

基于化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培养要求,“化工安全概论”必须满足4个最基本的学生毕业要求指标点:①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②能理解、分析和评价化工过程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和项目实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③了解并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内涵和意义。但是目前现行的教学过程与工程认证的专业要求并不能完全契合。根据讲授本课程,再调研其他学校这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以及结合工程认证要求及工程认证专家进校意见,发现“化工安全概论”存在的诸多问题。“化工安全概论”这门课程在学习时需要学生具有化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仅仅由教师主动地灌输和填鸭,就会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从而使教学达不到较好的效果[4-6]。作为工程认证背景下的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理念[7-8]。对照该课程对应的毕业要求和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掌握化工安全对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强化面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1.1重理论轻应用

[9-12]“化工安全概论”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基于课程本身的性质,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工程实例的积累,不断让学生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当前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学中太过于强调理论知识,而对工程实践的应用却不够重视。因此,就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而言,仅仅依靠教师的上课讲授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通过学习积累大量的工程实践案例,让他们不仅仅从书本基础知识层面理解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很熟练地运用到安全生产实践当中。因此,需要强化案例及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案例及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1.2跟实际案例衔接不够密切

全文阅读

关于我国建筑结构可靠性的探索

摘 要:以我国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可靠性在我国建筑结构构建上的重要作用。从渊源论述了建筑结构可靠性的发展历程,指出当前影响可靠度的因素,针对安全漏斗进行及时的补救,防止事故多发,提出了完善理论制度,注意间接力作用以及关乎施工质量的几点建议,望对我国当前的建筑结构可靠性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结构;可靠性;分析

1 建筑结构可靠性理论的渊源

1.1 以概率法分析为核心的可靠性设计

过去,随着材料力学的兴盛,结构设计被纳入弹性力学的分析范围,工程师凭借多年的经验选取一定的安全系数确保结构的可实施。而后随着人们对材料力学及其结构破坏性能的深入了解,逐渐建立起破损阶段设计法、平均值计算法等单一的安全指数计算法。到了20世纪,前苏联和美国的一些发明家提出了极限状态设计法和失效概率与安全特征等一系列学说,使得建筑结构可靠度理论逐渐成型并得到应用,而这些最初的建筑结构可靠度便是基于概率粗糙的计算、设计出的。

1.2 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设计

基于概率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无法突出材料的抗压性、经济型、效益型,不能很好地适合客户对不同结构的不同设计要求。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基于概率的设计法遭到淘汰,而基于结构体系的可靠度设计法成为主流,这种以结构体系为基础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法帮助材料全寿命及使用费用和效益达到最优化,不仅满足了客户的不同需要,更提高了使用性能,成为即经济又时尚的设计方案。

1.3 以功能为基础的可靠性设计

全文阅读

地基承载力的模糊可靠度分析研究

摘 要:由于地基承载力的各种影响因素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随机变异性及模糊性,因此,地基承载力也应具有随机变异性、模糊性,地基的稳定则应视为一模糊概率事件。本文采用Vesic公式确定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并建立了相应的地基稳定可靠度计算极限状态方程,进而利用概率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地基失稳的模糊概率计算公式,对抗剪强度指标c、φ值的敏感性及安全系数与模糊失效概率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于设计的结论。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抗剪强度指标;模糊可靠度

中图分类号:TU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2-00132-02

1引言

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中,现有方法主要是利用地基容许承载力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其所采用的地基容许承载力是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除以定值安全系数得到的,即所谓的定值安全系数法。该方法在计算极限承载力时是采用传统的定值分析模式,没有考虑各个计算参数的变异性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即便在计算时取用安全系数来考虑包括参数变异在内所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质上仍属于定值分析的范畴[1~2]。事实上,由于地基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岩土参数具有随机不确定性是不可避免,所以考虑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各随机变量的变异性与模糊性,用模糊概率来度量地基承载力的安全度,并采用可靠度理论对地基稳定性进行分析则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概率分析是针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言,但事件本身的含义明确;而当事件本身具有模糊性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则用模糊概率分析方法[3]。就地基的稳定性而言,失稳和稳定本身就是具有一定模糊性的事件,在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模糊过渡区。因此,本文将视地基失稳为一模糊概率事件,利用概率理论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分析地基失稳的方法,并通过建立相应的隶属函数对影响参数变异性及荷载效应与模糊可靠度之间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分析。

全文阅读

安徽马钢1988~职工工亡概率Grey―Markov趋势研究

[摘要]目的探索安徽马钢1988―2009年职II亡概率灰色一马尔柯夫(Grey―Matkov)趋势。方法用GM(1,1)模型对职工工亡概率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建立职工亡概率Grey―Marker预测模型。结果安徽马钢2009年职工工亡概率Grey―Markov预测值为1.259 6/105。结论安徽马钢2009年职工工亡概率低于2008年(3.7415/105),但伤害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工亡;概率;Grey―Markov;趋势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6-03

安徽马钢位于长江中下游皖南地区,现有在职职工53394人。为探索和掌握安徽马钢历年来工亡情况及发生趋势,现对安徽马钢1988~2009年职工工亡概率趋势进行灰色一马尔柯夫(Grey―Markov)预测和分析,为实现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工亡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Grey―Markov预测模型的选择

公司历年来工亡事故发生情况可视为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灰艨胧集),在这个系统中,既有已知信息,也有未知或不确定的信息,具有本征性灰色系统属性。如系统外部的影响因素(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信息)、系统内部的影响因素(如家庭情况、个人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安全防护水平等)的变化都是不明确的。但输出的职工工亡事故统计量的时间序列数据是明确的,它是工亡事故系统各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已知的。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本研究可以不去讨论该系统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而从工亡事故时间序列这个综合灰色量本身去挖掘有用信息,利用它的动态记忆特性,建立灰色模型来揭示工亡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并对未米年份职工工亡概率作出预测是可行的。

但灰色GM(1,1)模型对于波动性较大的工亡概率时间序列预测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而Markov概率矩阵预测的研究对象是一个随机变化的动态系统,它是根据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预测未来系统的发展,转移概率反映了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各状态之间的内在规律。故把GM(1,1)灰色模型与Markov概率矩阵预测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Grey―Markov预测模型,既可充分利用历史数据给予的信息,又可大大提高随机波动较大的数据的预测精度,改善预测结果。Grey―Markov模型之所以能够正确的反映工亡概率发生的内在规律,其原因不仅由于它在数据上能很好地逼近实际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与实际工亡概率时间序列产生了动态响应,对更长远的工亡概率预测可以随时问的推移作不断的跟踪和修正,以达到精确、动态的预测。

全文阅读

Sakai网络教学在《安全系统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以安全系统工程为教学设计对象,利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介绍了Sakai教学平台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Sakai平台的综合教学情况和存在的缺陷,为教师和学校开展和完善网络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Sakai网络教学;安全系统工程;缺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43-02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应用的迅速发展,高校教学正在不断尝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而且,当前的许多高校都力求将本校特色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优势,如河南理工大学的瓦斯地质专业就是由该校瓦斯地质科研成果转化而来。而网络教学平台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成为课程资源及科研成果共享与传递的平台,而且能够搭建起教师与学生、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桥梁[1]。

一、传统教学方法[2-4]

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法、进入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课程设计等类型教学方法。其中,案例教学法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该法缺乏对课程整体的把握,学生不能将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理解。启发讨论式教学虽然形式自由,但是不排除有学生浑水摸鱼;情景模拟法则比较适合文科课程采用;开设课程设计是比较合适的系统教学方法,但是多数学生依赖于以往案例、相关教程及其他学生的设计,不能有效体现自己的思路,因此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进入企业现场参观和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比较受学生欢迎,能够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但受课外时间限制及内容范围限制。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4]:①学习内容整齐划一,甚至连课件都统一要求,限制了教师的个性化发展;②课堂教学缺乏连续性、多样性,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分布较散,学生和教师没有机会沟通,忽略了知识的流通性对教师和学生的潜在影响;③忽略了对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支持;④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这种间断式教学无法持续深化和优化教学效果;⑤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障碍,这种资源的缺乏加剧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等。

尽管以上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但是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教学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中,构成多类型教学方法体系,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综合教学法对于教学时间要求较高。尽管如此,这些多类型教学方式都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综合并集中体现,而且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师生可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二、Sakai网络教学的优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