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社会

【摘 要】社会的和谐必然要求教育的和谐,用和谐的教育来实现和谐的社会。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教育,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和谐的教育呢?为了把握和谐教育的实质,本文主要从和谐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其现实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作了论述。

【关键词】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引言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4年10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2005年2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三位一体,发展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那么,如何加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我想,特别要突出解决的是教育问题。因为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社会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是教育又反作用于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

一、和谐教育思想的产生

和谐教育及其思想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发展起来的。历史记载,和谐教育思想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有历史记载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当时古希腊的雅典是奴隶制社会,国家的上层建筑为了管理好内部社会,为了发扬民主,当时的一些教育家提出了 “和谐的人”的教育目的。在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批倡导和谐教育的哲学家,教育家,例如:古希腊的“三哲”,亚里斯多德是当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扬了其老师柏拉图关于灵魂三分法的思想,同时对灵魂进行了划分,分成三部分,即:理性灵魂、动物灵魂和植物灵魂三部分,还分别与三方面的教育相对应,并认为三部分灵魂密切联系、处在和谐统一之中,三者缺一不可,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育、德育与智育也是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即对人实施和谐教育。但古希腊的和谐教育过多地强调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潮,主要体现在文艺复兴时,由于这个充满人文主义精神的时代的呼唤,涌现出了一批人文主义教育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重视儿童的教育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教育任务;强调发展人的智慧,提出了发展儿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多方面的和谐发展的人。如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1378-1446)、早期乌托邦社会主义者英国人莫尔(1478-1535)、法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拉伯雷(1493或1494-1553)等。

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

全文阅读

和谐团队造就和谐教育

单县谢集中学虽处偏僻之地,却是鲁西南教育的一颗新星。在这里,教职工紧密团结,无私忘我,勇于创新,奋斗不息,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办老百姓信赖的学校,让她成为周围农村孩子梦想起航的基地。也许你会说我们的理想不够远大,但是,正是这坚定朴实的信念支撑着谢集中学,送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好少年,而其中之关键就是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

在谢集中学有这样一条理念:以和谐促发展,以和谐促提高。从学校管理到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每一方面、每一细节无不贯穿着这一理念。和谐理念是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已深入每一位教职工、每位同学内心深处。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学校领导与职工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处处充满着和谐的光辉。

一、领导的和谐艺术

学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对一个学校来说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谢集中学校领导从严要求自己,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领导带头执行;规定要做的,领导先做,规定不能做的,绝不触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了带头人的榜样,老师们自然口服心服。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集思广益,遇有重大事件,集体决策,学校领导积极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决定。大家的责任心强了,积极性更高了。

学校领导时常深入教学一线,到教师的办公室,与教师们谈心,了解教师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领导对教师的情况虽不能说了如指掌,也是比较清楚的,哪家有了困难,生活遇到了问题,同事们关心,领导也一样关心,并提供帮助。这一做法,不仅拉近了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也为学校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

集体教研,领导必到。畅所欲言,气氛活跃,体现了自由与民主的科学精神。每星期三下午的集体教研为全体教师提供了自由学习与研究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们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教学心得说出来,相互指正,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助订阅的书籍、先进的网络大家积极充电。只要有机会定会安排教职工外出学习,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一改以往的封闭状态。

定期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如教职工乒乓球赛、踢毽子、拔河、跳绳、合唱等,既能锻炼身体,也能释放一下紧张工作带来的压力。所有措施,都是领导教职工全员参与。俗话说得好,“将心比心”,一项项措施提高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压力变成了动力,学校不再是枯燥之地,她成了大家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学校大家庭不用提,无形之中已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全文阅读

论和谐教育

摘 要: 改革是创新,是发展,是新的更好的和谐,最终是为了社会进步;和谐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发展,有利于新的更好的改革,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社会的进步。改革与和谐都是动态过程,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统一于社会进步之中。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三大要素 结构关系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以创新的精神,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做到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关系和谐,构建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和谐教育。我们把这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身心素质发展需要统一实现为出发点,在调控教育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受教育者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模式,称为和谐教育。

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外在影响力。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这些基本规律的作用下,构成学生身心的各要素(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在不同年龄阶段是按照不同的速度(有时缓慢、有时加速)和方式(有时平稳、有时剧烈)发展的。我们将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发展速度与方式规律性的变化定义为学生发展的节律。影响和制约学生发展节律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内在原因,有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水平和需求,个体的遗传素质与“生物钟效应”的差异,学生认知结构与社会实践经验的积淀,等等;外在原因是学生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主要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所提供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条件的差别。

当教育的节奏超过了学生发展的节律时,会造成学生身心负荷过重;而当教育节奏落后于学生的发展节律时,教育就很难发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功能。只有在教育节奏与学生发展节律和谐,并能产生谐振效应时,教育的影响力量才最大,并能取得最大的功效。这是和谐教育的精髓所在,也是和谐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

和谐教育认为,从教育过程的角度看,影响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基本矛盾,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途径、方法、手段等)与学生身心发展(发展需求及发展水平)的不适应。具体讲,实施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要从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出发,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相适应。和谐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境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之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和谐教育的三大要素及其结构关系如下。

1.以教学领域的“教”与“学”关系为主的学校诸教育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

全文阅读

和谐教育塑造和谐的人

〔关键词〕和谐教育;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时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教育首先应塑造和谐的人。和谐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人性化教育、生命性的教育。它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撞击、成长的体验、探索的追求、丰富的生活。我们树立和谐教育的理念,就是让教育真正成为唤醒心灵的音乐。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健康地成长,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这是每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早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学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早就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从2000年起,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一、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熏陶濡染

学校是儿童的世界,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和谐、活跃、奋进。优美的校园环境、高品位的书香校园文化,成为一种意义重大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对帮助学生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造就性格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的教育功能。

走进校门,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十多个绿化区散布在校园各处,杨柳依依,花团锦簇。教学楼正中是设计新颖的校园广场,十二根大理石立柱,浮雕惟妙惟肖,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灿烂辉煌。入夜,七彩的灯光照射在空中,变幻奇异的色彩,映得校园灯火通明,美仑美奂。徜徉校园,你总会深深地感受到每一块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感染人,激励人。瞧:花圃中飘来阵阵袭人的幽香;竹林边荡漾着清脆悦耳的歌声;操场上,闪动着矫健的身影;“君子园”旁,孩子们在潜心攻读;林阴道上,孩子们在畅谈美好的未来……

漫步校园,绿色草坪上小鹿在休憩;清澈的小池中,鹤儿在嬉戏;苍绿的竹林中,小鸟在歌唱。校园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假山、曲径、垂柳、浮雕,给人一种幽雅的感受。书声与鸟声互相和应,理想和憧憬一起放飞。在宁静的生态中有校园生活的热烈,在静谧的校园中处处有生活的跳跃。

全文阅读

和谐教育实践

摘 要:和谐教育实践就是通过和谐管理、和谐环境、和谐施教、和谐育人四大系统的运行,处理好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科之间的关系,各种因素之间组成最优的结构状态,发挥最合理的整体功能,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育实践。

关键词:和谐教育 和谐管理 人文和谐 质量观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和谐教育”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史上源远流长。我国的文化典籍《易经》谈到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是,天道与人道必须是和谐统一的。孔子把和谐教育的思想具体化,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知,仁,勇”三达之圣人。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过程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长期以来,职教存在着重理论忽视人的倾向。而我校倡导实践和探索的“和谐教育”理念,实现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门路,生存有基础”的办学目标,我校在扩规模,上硬件完善基建的同时,充实新教育理念,在学校管理、教育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初步形成以“和谐发展”为学校理念,以抓“教师教学管理”、“学生行为规范”为平台,以“打造特色艺术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我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团结、高效团队的组建——和谐管理

学校领导集体明确管理目标: 1、由教育行政型向学习型过渡,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校领导从学校实际出发,向全体教职工提出和谐发展的目标。2、致力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氛围。3、对办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达到办学条件与教育效果的和谐。

我校探索和实践的做法是:1、推行以科学、合理的制度管理教师。坚持“用制度管好人,用好的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按教师的职责分工,从职业道德修养、业务素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量、教育教学成绩、加分奖励等几方面进行考核,建立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的教师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分配制度。2、以真情感染关爱教职工,践行“管理加服务”的人本化管理理念,及时解决教职工生活困难。3、设立了教职工代表会、工会、校务公开监督小组等多个群众团体组织,充分保障全体教职工对学校行政事务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权。

全文阅读

解读和谐教育

摘 要:从教育主体的角度讲,和谐教育是一种层次教育,即个主体层次的和谐教育、群主体层次的和谐教育、类主体层次的和谐教育。从本体论的角度讲,和谐教育是一种人本教育,培养人的和谐思维、发掘人的和谐能力、涵养人的和谐精神便是和谐教育“应然”的追求。和谐教育亦是一种调动各方因素,协调各方关系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和谐教育; 层次教育; 人本教育; 教育模式

An interpretation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Liu Wen-xia Wu Fei

( Tian jiabing Educational Academy,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China )

Abstract: From the point of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a kind of level education, namely, harmonious education of Individual subject; harmonious education of group subject and harmonious education of quasi-subject. From the point of the ontology,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a kind of human-oriented education. The expected pursuit of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to train harmonious thinking of human; develop harmonious capability of human; culture harmonious spirit of human. Harmonious education is also a kind of education model, which assembles different factors and correspond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harmonious education; level education; human-oriented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l

和谐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实现教育“应然”的追求。和谐教育的思想包含着深厚的哲学底蕴,闪烁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彰显出独特的价值魅力。

全文阅读

和谐教育的奥妙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和谐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追求的目标。只有教育的和谐,才能构建社会最根本的和谐。因此,在现阶段,应该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和谐教育。

一、不和谐的裹现

1 教育改革表述上的矛盾。“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个提法在理论上是混乱的,是个假命题;在实践上也是无益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是一对矛盾,应试能力本身也是一种素质,而我们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 教育培养目标上的矛盾。我们现有的教育,更多的是知识教育,比较缺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即使做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把它抽象化为知识教育。其实,二者是不同的教育形态,前者是做外在的知识,后者是做人本身。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不能牺牲任何一个学生的教育。更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有些教师在知识教育上都很有一套。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都没有受过基本训练,处理方法简单。水平比较低。

3 教育者在适应和对待受教育者上的矛盾。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个性全面发展的人,应当:第一,是社会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的创造者;第二,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用者;第三,是有道德和文化素养的人,是人类文化财富的鉴赏者和细心的保护者;第四,是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公民;最后,是树立于崇高道德基础之上的新家庭的建立者”。今天的孩子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他们的价值观与长辈有重大差异。由于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会遇到特殊的问题。例如“底线依赖”(孩子在生存的最后底线上有依赖心理,相信父母会帮他们解决问题)、“零风险心理”(父母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敢冒任何风险),等等。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与今天的孩子们存在一个“人格鸿沟”,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髂要有一次“转身”动作。家长除了会批评、训斥、盲教,更要学会鼓励、表扬、身教;教师除了会教书,应该有更广的知识面和能力。更善于组织活动,更有人格魅力,否则,孩子们可能会不喜欢、不配合他们,甚至拒绝他们。

4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矛盾。教育公平是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但现在教育资源分配还有些不公,主要体现在教育经费分配、师资配备等方面。教育的东西差距、城乡差别还很大,这与我们的和谐社会显得很不协调。

二、和谐的呼唤

1 教育体制和谐。教育体制的和谐,是教育和谐的决定因素。解决教育体制问题,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使体制的实施能把教育与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调动起在广大农村从事了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奠基人,而现阶段又是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收入较低,囊中羞涩。在教育部门是急需拯救的群体。只有使教育体制着眼于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着眼于施教者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教育质量上,达成人心所向,安居乐业,和谐体制。才能使教育走向成功。

全文阅读

感悟“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所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所追求的是诸多因素的和谐,它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知识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人与人的和谐又包括师与师,师与生,领导与教师的和谐。今天我所阐述的或者说感悟深刻的是师生之间的和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要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就必须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是教师,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这是不言而喻的。史家胡同小学老校长卓立在“探索和谐教育”中提到过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和谐。在北京史家胡同小学,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没有距离,或促膝交谈,或嬉笑玩耍,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饱含着对学生无限的热爱,教师永远把自己摆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与学生共同学习知识,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在史小教师们的眼里没有“差生”这个概念。只有还没被他们发现闪光点的学生,体现了他们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和理解。因此,在这里我所看到的是学生们灿烂的笑容,我所感受到的是学生们愉悦的心情。曾有人把学习说成是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甚至我曾经在读书时也有过类似的感觉,然而对每位沐浴在“和谐教育”氛围中的史家胡同小学的学生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乐园,学习就是他们的快乐。

在史家胡同小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史校孙蒲远老师的朗诵辅导班。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走进了教室。我看见门口放着的垫子被同学们踩来踩去踩得没形了。这时,一位小男孩把门口的垫子摆放好了才进来的。教室里的同学们有的在准备文具,有的在交头接耳,也似乎没人注意到这小男孩的这一举动。孙蒲远老师用她亲切的语言表扬了几位坐得好的同学,其他同学也都安静了下来,都坐得特别好。这时孙老师并没有马上进行教学,而是走到刚才那位男生身旁,亲切地摸了摸他的头大声说道:“我要对这位男生提出表扬,因为他刚才先把门口的垫子摆放好了才进来的,虽然我们每个同学都看到了垫子被踩乱了,可谁都没去做,他的这种对公物的爱护是不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呢?”“是!”同学们都高呼道,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向那位男孩望去,他的头抬得高高的。脸上充满了喜悦,骄傲。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这样说过;“走进孙蒲远老师的班里就像走进了快乐王国,孩子们的眼睛明亮得让我吃惊。”或许正是因为孙老师对孩子们及时的评价,细心的关注,才会使每个学生精神焕发,快乐兴奋。师生和谐的基础首先就是老师必须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懂得时刻关注学生,才会懂得欣赏学生,才会懂得鼓励学生。教师应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欣赏,鼓励下感受到尊重并懂得去尊重,学生虽然很弱小,可在人格上是和教师平等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并对他们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时,学生们才会在教师的激励下不断地前进。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有一次,我在与史小的王秀鲜老师的交谈中了解到王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首诗叫《我还有一只脚》,作者是一名8岁半的得了骨癌的残疾人。因为诗的内容非常感人深深打动了王老师,于是他便迫不及待地想与同学们分享,在班里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了这首诗。这首诗体现了小作者在遇到困难时,仍然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课上,同学们都感动

得热泪盈眶,王老师便让同学们以“假如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要做什么?”为题写一篇日记。可想而知在经过刚才的感染渲染后,同学们都写出了真情实感,有表示想报答父母的,有表示想感谢老师的,有表示对别人愧疚的,有……可居然有一位同学写道:“假如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想大吃一顿。”尽管这位学生的想法是那么不可思议,可是当王老师看到这篇日记时,不但没有生气也没有斥责那位学生,而且在他日记的评语里这样写道:“很感谢你这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好!虽然你没有体会到小作者对待生活,对待家人的态度,但是你可以与那些因为动情而落泪的好朋友聊聊,听昕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谈过后,咱们俩再来聊聊好吗?”王老师很朴实的一段话,却体现了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和尊重。第二天,那位学生在日记里这样

写道:“今天王老师找我谈话,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因为昨天日记的事挨骂,可是没想到王老师依然很亲切地和我聊了许多,谈完话后,我懂得了感谢人,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虽然他没有详写与王老师对话的内容,但是从他思想上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这正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惊人效果,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一位出色教育者的育人魅力。

在感悟“和谐教育”中师生间的和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所产生的巨大效果时,我就在不断反思我以往的教学及身边的教学。发现存在以下两点弊端: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守旧,缺乏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其次是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缺乏对学生积极地评价。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教师只有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真诚地爱护每一位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情景,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能产生一种最佳的心态环境,并通过推心置腹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去矫正自己的言行。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信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

“和谐教育”的博大精神,并非我一朝一夕所能理解透彻,当然还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探索领会。我今天所举的例子仅仅是沧海一粟,我今天所感悟的也仅仅是它的枝节,但却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全文阅读

浅论和谐教育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自古以来就贯穿在中华儿女的行为准则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主题被明确的提了出来,这是顺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作用,如何将和谐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应有的重要作用,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不断探索。那么什么才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超我四个层面的和谐。在教育过程中,和谐的实质是人的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动态发展的机制和状态,具体落实到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和谐教育是从确信智力正常的学生具有完成学业任务的潜力出发,从创设和谐的情境入手,协调各种教育力量,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教学为中心,使学生达到全面和谐发展目标的教育思想,它包涵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确立和谐的学生观

打破以教师尊严至高的传统的观点,把学生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的教学关系。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而不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教师应站在他们面前引导,站在旁边辅导,促使他们当好学习的主人。因为一切学习活动都要在学习者将教学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以后,才能实现。和谐教育确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即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尊重学生人格。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的和谐需要教育的民主化。正如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教育的民主化 ,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处理得当,决不能主观武断地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爱,是教育的前提。这是一条人人皆知的教育原理。师生情感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最大,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的耐心、爱心、细心,还需要教师的热情,更需要教师的智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全文阅读

浅谈创建和谐教育实施和谐育人

摘要: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即,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什么、做什么,而应教会学生怎么学、怎么做,教会学生发展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样,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我们的必需,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学生也只有在这种平和、融洽的氛围中,视老师为伙伴、为知心朋友,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心声,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才能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促使其不断健康发展。

关键词:和谐教育;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

所谓“和谐”是配合得当和均衡的意思。对于学校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则是要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运行,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人本化管理与和谐育人目标的一致性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人本管理的精髓和最高准则提炼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班级人本管理的涵义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依靠人DD全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尊重人DD班级行为的最低标准;凝聚人DD班级管理有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发展人DD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

班级人本化管理的实质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从班级学生本体来说,首先在于学生对自身“人”的发现,对人性的自我唤醒,学生把自己视作管理的主体,努力改变“受动者”的角色,因此,其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人性化”的一个方面;二是人本管理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人”的因素放在管理各因素之首,从班级外部层面来说“人本化”是外部管理因素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程度。“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就是以“人本”的手段,实践“人本”的理念,实现“人本”的目的。

二、班级人本化管理的策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