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核电工程设计论文

核电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核电工程设计论文

1设计变更的分级

为了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并优化变更审批和受影响文件修订周期,根据变更的重要性、影响程度、费用和对执照的影响等准则将设计变更分为Class1、Class2、Class3三个等级。一般影响执照申请文件、影响电厂安全、费用超过30万美元、影响组装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2周,建造进度关键路径工期超过4周的为Class1变更;除DCP发起者外,影响专业超过两个或者引起费用增加超过10万美元的为Class2变更;不属于Class1和Class2的变更为Class3变更。

2DCP处理流程

一般情况下,核岛设计方通过发起DCP来完成设计变更,此种类型的变更占到设计变更总体数量的90%以上[3]。主要流程有变更的发起、设计审查、影响评估、批准存档以及修订变更影响文件,其审批流程,还表示出了在DCP各个环节各相关人员的责任。DCP属于过程性文件,是对AP1000设计的一种控制手段,不能作为现场建安、设备采购或制造的依据。DCP发起流程中主要要点有以下三点。

2.1DCP版本的控制

未批准DCP版本号用字母表示,分别为A版、B版直到DCP最终批准后其版本号为0版,且不再升版。字母版的DCP为非正式文件,主要用于DCP影响审查和评估,0版DCP才作为变更受影响文件修订的依据及设计变更信息的可靠来源。分别用字母版和0版表示未批准和已批准的DCP可以有效地避免混淆或错误地使用不同版本的DCP。

2.2DCP的归档

DCP归档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全文阅读

核电厂工程设计论文

1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进度管理特点

1.1进度报告机制

设计分包单位每月定期向项目现场及设计总体院提交设计工作进展报告,反映其所承担设计工作的当月实际进展(文件出版、里程碑等),提交下一个月的主要活动和工作计划,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进度报告在传递信息、反馈问题、加强沟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2进度动态管理

对进度计划的管理采取本月检查完成情况、下三个月预报的动态跟踪方式,同时,根据设计进度计划提前编制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计划,并根据资料到位情况随时更新接口计划和设计计划。对影响到施工里程碑的重要图纸缺资料情况提交书面文件,使设计、施工、业主各方及时了解问题并采取措施。

1.3定期的设计进度协调会

设计分包院与设计总体院每月召开一次设计进度协调会,所有设计单位参加的多方设计协调会约2~3个月召开一次。设计进度协调会有利于总包方对设计进度的了解控制,也有利于各方交流专业技术问题和设计管理问题,是各设计单位信息交流的平台。

2阳江核电厂工程设计进度管理中的问题

全文阅读

手工会计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比较与转换

摘要: 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应用广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如能有效地实现两者的结合与转换,将进一步提高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手工会计会计电算化比较转换

“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是一个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替代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一、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的相同点

1.会计目标一致。

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必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加强经营管理,参与并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履行会计工作职责。

2.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共同遵守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

会计理论是会计学的结晶,会计方法是会计工作的总结。会计法规是进行会计工作的法律依据,会计准则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无论是手工会计还是会计电算化,都要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从措施、技术、制度上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防止舞弊行为。

全文阅读

核电厂工程设计管理内容浅析

摘要:

本文以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为研究对象,对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明确设计边界、协调设计接口、严格质量控制、与总体进度管理相协调、协助招标管理、协调施工技术管理等角度出发,梳理出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为优化“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管理水平,做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重点内容

0引言

核电厂的“四通一平”工程,是指在核电厂主体工程动工(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FCD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的标志点)前,完成的厂区用地范围内的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等工程的总称,北方地区一般还需纳入通暖工程。四通一平是核电厂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核电厂厂区具有可利用的场地及必要的管线配备,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四通一平”工程是保证核电厂顺利开工的必要条件,是核电厂前期的关键工作之一。为了使“四通一平”工程设计能高效、优质地开展,需要引入科学的核电厂设计管理。核电厂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进度控制、设计质量控制、工程文件索引编制及管理、核电站设计接口编制及管理、执照申请及文件报审工作、核电站设计管理组织等[1]。“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的优劣,直接反映设计管理者的水平,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优劣和是否能够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的投资效益及工程的进度计划产生深远的影响。

1核电厂“四通一平”工程及其设计管理工作的特点

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的重点内容包括:1)通路设计:主要涉及到施工道路的设计,施工道路需就近接入附近高等级的公路,有可能涉及到对现状道路的改造问题,还需考虑施工道路的永临结合问题。2)通水设计:需进行水源调查,进行水资源论证,获得取水申请许可等文函,再协调厂外引水管线的设计工作。3)通电和通信设计:需考虑施工电源的选择和通信接口端的确立和厂外管线的设计。4)场地平整设计:主要涉及到平整范围、平整方式、平整标高及土石方平衡等问题。四通一平工程的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往往基于尚未最终确定的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设计图纸,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高。2)属于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四通一平”工程按照进度计划设计、施工完成,才能保证主体工程按计划动工,因此其安排的设计时间十分紧张。3)通路、通水、通电、通信和场地平整的设计工作,涉及到总图运输、水工、电力、通信、地质、应急、环境等较多专业,涉及专业较广。4)路、水、电、信等配套设施的设置,均需与相关各部门协调,取得相应支持性文件,各方接口较多。5)场地平整涉及到的场平标高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性要求,技术论证需极为严谨,审批过程十分严格。6)场地平整工程的投资动辄上亿元,项目投资大。由此可见工作的紧迫性、复杂性、时效性还有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四通一平”工程设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

全文阅读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1.对我国核电标准体系总体设计的几点看法核标准计量与质量 刘纯一,郑俊铭,黄伟峰

2.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应对自然灾害采用标准现状分析及建议申红

3.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设计标准适用性分析研究章坚青,王根生

4.加强计量基础管理确保企业持续发展曾固前,黄国光,施加杰,唐小群

5.《ITER真空手册》分析和实施建议李国青

6.ITER工程标准应用情况的初探杨华庭,董芳芳,邓瑞源

7.高加速试验(HAT)在专用设备2号机研制中的应用李平,苏深坚,白古拉夫,吴建军

8.核燃料元件PFMEA分析过程研究魏微,徐文征,徐刚

全文阅读

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设计

摘 要 重新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改革诸多传统电工技术教学缺陷,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成为新轮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中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 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电工技术”教学的缺陷

传统“电工技术”教学通常存在诸多缺陷:“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技能不同步的缺陷;教学顺序不能与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教学进度相配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满足理实一体的教学需要;教学内容设置不能适应不同专业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实践项目配置重验证性实验,不适应企业职工岗位能力培养;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单一。为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对《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进行重新设计。

2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是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环节引入职业教学过程中,而新兴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新课标中要充分体现这种新教学模式。

(1)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将传统的《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整合为《电工技术与应用》。改变“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基于工件过程,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电工理论”的教学模式。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技能不同步的弊病。

全文阅读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也为学生考取中、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并为后续课《电气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3-02

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但传统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各种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偏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应当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立足于工学结合。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特色

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项目为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教学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电气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项目为载体,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教学放在实验室中进行,介绍各种典型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各种工业控制低压电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并配合现场动手操作,帮组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引导,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整个教学中,要安排三分之二的左右的学时让学生自己连接控制电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相关应知、应会内容,教学内容选取要考虑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学习从低压电器的认识、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工厂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和设计、评价全过程。每一学习情境均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来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信息化实现

摘要:众所周知,核能发电具有高可靠性、高经济性、高清洁性的优点,且能满足现代化经济的发展要求,同时我国也正花大力气发展核电事业。核电建设项目管理对核电建设的成败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为此,本文就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信息化的实现进行研究。

关键词: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管理

1.研究背景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七座核电站能够实现正常运行,即秦山一期/二期/三期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广东)、田湾核电站(江苏),但与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电比重

2.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与信息化实现

2.1 核电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与目标控制

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主要包括设计管理阶段、设备采购阶段、施工管理阶段、调试管理阶段。核电站建设过程,设计管理对风险、质量、进度的控制起着全局性的影响,因此对设计流程的有效控制至关重要,此乃设计管理的重心。设备采购贯穿着从设备安装设计到设备调试启动的全过程,而设备采购阶段主要包括制定采购计划、选择设备供应商、监督设备供应等环节。施工管理主要包括两大类,即安装工程管理、土建工程管理,而安装工程主要包括系统安装、机械安装、电气设备与检测仪表安装,因此施工管理包括安装专业、电气专业、土建专业。调试作为核电站建设的最后环节,即从核蒸汽供应系统冷态试验开始,直至机组交付运行,此乃消除项目建设缺陷、控制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核电建设项目管理过程,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各阶段的管理要求,由此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核电建设项目目标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三方面。核电建设项目具有投资成本高、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的特定,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以及借鉴过去成功的经验,以实现对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进度控制要求遵循计划编制的预见性、计划执行的稳定性、计划调整的动态控制以及科学处理进度与成本、质量间的关系等原则。质量控制包括采购质量以及施工与调试质量控制,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明确核电建设的质量要求,如此实现对核电建设质量的有效控制。

全文阅读

高等农业院校非电专业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农业院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电工学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行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路和措施。实践表明,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现代工业、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其他各部门中,电力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驱动着众多仪器设备的运转。对农业院校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电工学课程不是他们进行理论研究的对象,却是他们在本专业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所需要依靠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电路原理的基础上能正确地使用电。电工学实验课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电工学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学组织和考核方式单一;实验课完全围绕理论课进行,缺乏独立性;实验教材陈旧,内容结构不合理或过时;实验教学方法、手段设备落后;实验内容未能与R到岷掀鹄矗豢拓学生思维的探索性实验少。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电工技术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二、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1.强化实验教学管理,侧重实操能力培养

目前,将电工学实验单独作为一门实操课,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目标,不再是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比如,原来食品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专业的实验都是课程内实验,只有12个学时,实验成绩包含在电工学课程的总成绩中,仅占总成绩的10%,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从2008级开始,增加电子实验内容和开放性实验内容,将实验课时调整为24学时,单独1学分。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对整个实验过程的考核,以学生完成实验的速度及质量作为考核标准,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询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

全文阅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电子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电子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电路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重要实践课程,承担着支撑电子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为了让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展开,本文将电子实验支撑的能力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通过支撑这些指标点的教学活动和考核方案,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培养能力是否达成,并能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持续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176-02

电子实验教学作为电类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然而,现有的电子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内容为主,对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安排较少,难以满足应用开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4]。这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胜任岗位工作,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文以所在学校的电子实验教学为例,将其支撑的创新能力分解为可考核的指标点,明确每个指标点对应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使教、学两个环节都能紧紧围绕创新能力培养展开。

一、支撑创新能力培养的可考核指标点分解

我校电子实验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实验技能,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电子设计工作奠定实践基础。根据上述目标,将创新能力分解为以下可考核的四个指标点:指标点1,能够运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分析工程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解决途径及改进措施(对专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指标点2,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分析、解释数据;指标点3,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指标点4,掌握本专业常用仪器、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四个指标点在教学活动中分别由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总结和仪器操作予以支撑。

二、各指标点的考核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