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汉字错别字的调查报告
作者/华紫薇
一、调查目的: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生活中天天要和汉字接触。但是有多少人能正确运用呢?让我们一起走上街头巷尾,寻找错别字,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点微薄之力吧!
二、调查范围:街头小巷的店名或招牌。
三、调查方法:分为两小队分头调查,将见到的街头错别字用照相机拍下来。
四、调查人员:华紫薇,吴安琪、叶禾、曾丽雯,杨晓琦,付情雨。
五、调查时问:2009年11月15日
六、调查结果:请看我们收集的部分图片——
中学生规范汉字书写能力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汉字是中华文化延续进步的根本,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正确的书写尤为重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势力和一些学校不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写字情况及其效果不尽人意,走进教室,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写字时脑袋歪着、本子写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及不正确;翻开作业本,有的笔走龙蛇、龙飞凤舞,似秋风咋起,吹乱一地稻草;错别字在学生的作业本中随处可见,特别是作文时更突出。作为中学生连一些基本的常用字都弄不清楚。种种原因,使中学生在规范汉字书写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字迹潦草、不整洁、错别字太多等等。
二、调查内容
1、字迹潦草的原因。
2、如何规范写字。
3、对规范些的看法。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教学实验与测试,考察了不同程度、不同阶段的汉语进修生汉字学习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总结出了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和策略,对现行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关键词: 汉字教学 学习策略 教学手段
一、引言
汉字教学作为语言要素教学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汉字的认读、书写对本校语言进修生进行的普查结果显示:近75%的汉语初学者认为汉字难认、难写;约55%的中高级学习者认为汉字识记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干扰因素;超过80%的学生勾选了对汉字的畏难情绪是他们放弃继续进修的首要因素。
学界对汉字教学的关注由来已久,研究内容涉及教学模式的探讨,即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还是文语双轨;教学单位的争论,即字本位还是词本位;笔画、笔顺、部件等教学方法的商榷,以及象形、形声等教学手段的引入。此外对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江新、赵果、柳燕梅、马明艳等的研究最为瞩目。以上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寻找汉字教学的优化模式和科学方法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益启示。
面对学界提出的多种策略:笔画策略、字形策略、部件策略、音义策略、归纳联系策略等,以及留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的客观条件(有关汉字认读和书写的教学内容主要安排在第一学期甚至只是第一学期的前半学期),这些都要求我们在对教学作总体设计时,把最能反映汉字特点的内容、便于较快了解和掌握汉字的认知方法教给学生。因此,我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考察汉语进修生汉字学习策略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趋势,总结出学生学习汉字的问题和策略,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和因材施教。
二、研究对象和实验方法
1.研究对象。
【摘 要】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当今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中国语言的字、词、句,鉴赏古代和现代散文、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掌握相关编辑出版等问题的基本知识的一个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课程学习的目的是为让学生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强大的写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而掌握与汉语言专业有关的工作岗位的知识。然而,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学教材往往存在一些实用性等方面的问题,笔者汉语言文字学课程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本文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学;教学内容;教材改革
当今汉语言文字学教学课程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怎样在21世纪的今天,将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朝着全面提高学生语言素质的方向改革,这是所有汉语言文字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那么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教学又存在哪些问题呢,针对这些问题又有那些教材改革措施呢,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调查归纳,具体意见下面简短阐述。
一、教育内容与中学语文教学脱节
在广泛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中学教育工作者表示他们觉得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明显脱节,与之相差较远。他们认为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点:
(1)语法体系与中学汉语教学脱节较为严重,中学所学汉语语法往往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得不到应用。
(2)没有指导中学汉语教学的意见,两者之间缺乏过度。现在初中汉语课程和高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主体。
(3)中学汉语学习知识大都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课程中派不上用场,同时中学汉语学习所遇到的问题在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字学教材中也得不到解释和升华。
调查内容:整个小区的店牌、指示牌、广告牌中的汉字,找繁体字,篡改成语,出现错别字、异体字、字形不全等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调查,查找街头错别字,促进规范使用汉字,纯洁语言环境。
分析出现不规范字的原因:
一、篡改成语,形成广告效应:一家理发店把“一手遮天”写成“艺手遮天”,餐饮店把招牌“时尚”改为“食尚”,目的是追求与众不同,以招徕照顾。
二、同音字混用。长虹汽配城中汽车配件店前的“装璜”与“装潢”混用;把“家具”的“具”被写成了“俱”,这些都属于同音字混用。这使我们联想到使同学们头疼的“的”“地”“得”,每次考试都是碰运气。后来,老师告诉我们,“的”后面跟的是名字词,如,五彩的云;“地”后面跟的是动词,如:飞快地跑;“得”后面跟的是是形容词,如:跑得快。看来以后要注意正确区分。
三、写字潦草。出现错字,有一部分原因是写字潦草,当然还有的是当一笔少一笔的。如在包子店前发现的“咸”字多写了一撇;修鞋的店前“补鞋”的“补”被写成“礻”字旁;移动公司的广告,“存”字少一竖的;超市橱窗上的“蒙牛”的“蒙”字少一横。
四、简体字与繁体这字混用。有的店面招牌出现繁体字,也是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如:我们九江比较有名的餐饭店“阳光家园”的“阳”就被写成了繁体字“阳”。
五、网络语言及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同学们对新鲜事物好奇,模仿能力强。因此,网络语言及网络表情符号就成了某些同学的所爱。QQ聊天中出现,甚至同学们的文章中也不陌生。如:哼~,就知道笑别人,自己也“吃”到了被雪花冷的滋味了吧(*^__^*)嘻嘻……
六、用语中夹杂英文。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因为它有生存的土壤,随着对英语重视程度的加强,这些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如:“噢——NO”我今天又没有带钱。完了,我回不了家了。
调查时间:2009年11月14日
调查地点:大新站街头
调查目的: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
为了了解人们写错别字的原因,帮助人们规范用字,我展开了调查研究。
错别汉字的具体情况是千奇百怪,层出不穷,看了往往让人捧腹大笑。有写错别字、繁体字、同音字等等。现归类如下:
(1)写错别字。这占的比例最多。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王武上山砍毛竹,不料毛竹溜下山,刺中了别人的心脏,那人当场身亡,王武写悔过书时把“竹溜死人”写成了“溜竹死人”,县官不经调查,就根据悔过书定了他死罪。一个人因为两个字的错误赔了性命,这样严重的后果真叫人听了不敢相信。
再有: “课程表”中“程”写成了同音字“成”。有的商店为了推销,打出了“衣衣不舍”,“鸡不可失”的成语。这样成语不仅发生了错误,并且改变了意思,误导别人用含有错字的成语,影响教育。我看过一家裁缝店招牌上醒目的写着“李氏载缝”四个红色大字。这真是个大笑话!
(2)写同音字:我们在写作和默写时经常会犯“音同字不同”的错误。有人竟把 “欢度国庆”写成“欢渡国庆”。国庆是条河吗?我还记得我在默写《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最后一段时把“连结”写成“连接”,谁叫它们的发音相近呢。还有“近”和“进”。如果不区分它们各自的意思,只靠自己的耳朵又有谁能听得出来是哪个字呢?
摘要: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数字时代的全面来袭,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本文将以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对当代大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以及对待汉字书写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数字时代 当代大学生 汉字书写规范 汉字危机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43-02
一、研究背景
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汉字的记录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技术给古老的汉字艺术带来较大的冲击。尽管如此,汉字在多元化的世界舞台仍占据一定地位,充满悠久历史的汉字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然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大学生,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退步,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汉字书写教育历史悠久,《周礼・地官・保氏》曾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月六书,六曰九数。”其中“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教导学生学习汉字的起源和文化与汉字书写文化是学校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个人而言,汉字书写的水平能够彰显一个人的性情才华,传递个人的情感思绪,“字如其人”并不是毫无根据。曾几何时,写一手好字是一种令人钦佩的技能,但伴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国人手写汉字机会越来越少,为此,本文将开展下列调查,探索当代大学生汉字书写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多项研究表明,国人整体汉字书写水平大不如前,《人民日报》曾总结出100个常见错别字,如“寒暄”和“寒喧”;“前仆后继”和“前扑后继”;“经典”和“精典”,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容易写错的字,比如“尴尬”“编撰”等。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出现之前,特别是输入法未发明之前,全民手写时代,我们也许没有觉得汉字书写有多么重要,如今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代替了一笔一划的手写,我们才意识到汉字书写出现了危机。
一、家长对孩子的写字教育重视情况
问卷调查显示95.6%的家长认为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孩子写一手好字还是十分必要的,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执笔姿势不好,只有24.9%的家长多次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为什么意识到写字问题却缺少指导呢?因为只有11.3%的家长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好自己的孩子写好字。其他一些调查信息显示大部分家长自身对写字的一般常识了解不够,对正确的执笔姿势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书写水平不满意,导致他们没有信心和能力指导自己的孩子写好字。64.9%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
二、学生对写字重视情况
通过对调查的材料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95%的学生是想把字写好,70%的学生认为练不好的原因是不知道怎么练字,30%学生认为写字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45%的学生认为写好字作文能得高分,37%的学生认为写好字能提高自身的能力,77% 的学生认为要想练好字必须要求老师和学生制定详细的计划,做到持之一恒,常组织一些写字活动,老师越严越好,23%的学生认为靠自学较好。
抽查结果显年级学生执笔姿势错误率高达77.3%,学生错误执笔姿势的主要表现形式依次是手指屈卷掌心、执笔太低、手指抓抱笔杆、手腕扭曲、执笔太竖。学生执笔的错误姿势表现形式往往不是单一出现的,而是几种一起出现的。
调查中还发现学生执笔的正确率并未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提高。这说明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注重写字姿势的教育,没有一贯的要求去指导学生的执笔姿势。而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据笔者的跟踪调查,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至少要两年以上的时间,且需老师、家长、学生共同的努力。
三、应对策略: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如今的中学生对古文不重视,在古文的学习中没有抓住虚词这个关键,特别是对虚词“之”的学习掌握差,因而影响了整个语文学习的效果。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专题性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搞好古代汉语的教学。
一、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抽样调查;第二步是对学生作问卷调查。
1.对古文中“之”字出现几率和所写作用的抽样调查。在古文的抽样调查中选取了三个不同时期三篇有一定影响的作品,调查的内容为:每篇古文中有无“之”字的出现,如有则对“之”字在这篇古文中的出现率和“之”字在整篇文章中所起作用进行统计和分析。
(1)对单篇文章进行调查。第一选取唐代诗人柳宗元《柳河东集》中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进行调查。在此文中有“之”字出现,统计全文307个字中“之”字共11个,占全文总字数的3.5%。在这些“之”字中做结构助词的占63.3%,做代词的占18.2%,做语气助词的占18.2%。第二选取晋朝陈寿《三国志》中的《出师表》一文进行调查。在此文中有“之”字的出现,统计全文522个字中“之”字共35个,占全文总数的6.7%。在这些“之”字中做结构助词的占65.7%,做代词的占35.3%。第三选取北宋文学家范仲淹《范文正公集》中的《岳阳楼记》一文进行调查。在此文中有“之”字的出现,统计全文307个字中“之”字共有10个,占全文总字数的3.3%。在这些“之”字中做结构助词的占60%,做代词的占20%,做语气助词的占20%。
(2)对所选三篇古文使用“之”字情况的分析。三篇文章共计查找文字1136个,其中“之”字有56个,它们大都承担助词和代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⑴“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中“之”字为代词,如不翻译就使读者不明白记录对象是谁。⑵“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为难之间”(《出师表》)中两个“之”字为结构助词“的”,如不翻译或翻译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句子结构的表达意境,势必会造成读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准确。
(3)调查的结果:①古文中“之”字使用率很高。所抽样的三篇古文时间跨度大、范围广,很有代表性,在这样的条件下篇篇都出现了“之”字。在不同的朝代,写作特点不同的文人作品中都出现了“之”字的使用,所以说“之”字应该是古文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文言虚词。②“之”在古文中所起的作用大。一个字如能在同一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此字在文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抽查古文可以看出,每个“之”字都在文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一大部分还成为文章内容表达的关键字。纵观古文,“之”字成为古代文人记事、说理、抒情、描写最有力的表达工具。例如:“公语之故,且搞之悔”(《左传・隐公元年》)中“之”字为代词记事用;“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论语・子张》)中“之”字为助词说理用;“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荀子・劝学》)中“之”字调节语气来表达抒情。
2.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学生问卷调查,本人选取了初中二年级和三年级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因为他们都具有学习古文的一些经历,能够代表初中学生在古文中的学习态度和掌握古文的程度。此次抽查学生共73人,其中初中二年级的学生39人,初中三年级学生34人,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对“之”字认识和了解的程度,以及老师在古文教学中对“之”字教学所持的态度。
错别字的调查报告范文一
调查时间:11月6日 7:36
调查范围:上网查资料
调查目的:寻找错别字
调查情况:许多的商家为了讨好客户把一些四字成语更改,例如以下的这一些 成语:
步步为赢(步步为营)酒负胜名(久负盛名 )天尝地酒(天长地久 )有杯无患(有备无患 )
鳖来无恙(别来无恙)一明惊人(一鸣惊人 )九酒归地(九九归一 )钙世无双(盖世无双 )
默默无蚊(默默无闻)喝喝有名(赫赫有名 )鸡不可失(机不可失 )有痔无恐(有峙无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