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教学案例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精选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主持人: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差错时,我们看到,这里有同学真诚的帮助和合理的建议,有学生勇敢的自纠和他人热情的奖励,有教师积极的引导和耐心的等待。课堂上,学生的心态是开放的,心情是愉悦的,师生情感是和谐融洽的。课堂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难怪学生在错误面前,没有丝毫的羞涩,没有丝毫的退却。“宽松”带来“安全”,“安全”导致“开放”,“开放”培植“自信”,“自信”引发“勇气”,“勇气”造就“探索”——这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正是课改实验所追求的目标。《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一、激趣导入,复习音节

师:小朋友,这儿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它们的后面藏着我们学过的音节,你选择其中一种动物,就会出现一个音节。谁想当小老师拼读给大家听?如果读准了全班小朋友就跟道他读一遍。

生1:我选择小灰兔。(师点击课件小灰兔后出示音节jià)

生2:我来帮助他——jià。

生3:我可以读得更响亮些——jià。

全班齐读。

生1:我选择小毛驴——qí。

生2:老师我可以帮助他——qǐ。(读得不是很到位)

生3:我能读好它——qǐ。

生2:(自己站起来再读音节)qǐ。

生4:老师我愿意送给他一颗进步星。(学生自己动手做的)

……

二、看图认识汉字

师: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先自己看图说一说,再试着拼读图上的音节。现在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第19页。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词)

师: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1: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我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洗衣服,还看到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女孩在喂小鸡。

师:在这句话中只需要在后面用一个“还看到”就可以了。

生2:我看到两个叔叔在下棋,一位阿姨在洗衣服,一个哥哥在搭积木,还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喂小鸡。

生3:(拼读音节)xià qí。(再读词语)下棋。

师:你在哪里见过这个“下”字?

生1:地下室。

生2:录音机里听过这个“下”。

生3:下楼梯时看见墙壁上写着“上下楼梯靠右走”。

师:你观察很仔细。

生4:“厦师二附小”的“下”。

生5:“厦师二附小”的厦是厦门的“厦”。

师:放学的时候请你仔细看看校门口的牌子,“厦师二附小”到底是哪个“厦”。

生6:下车,下飞机,下楼梯。

(其余汉字教学同上)

……

师:小朋友真用心观察。其实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我们学过的汉字,只要小朋友多留意我们身边的汉字,我们就可以很快和汉字交上朋友。

三、巩固汉字

师: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跟同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拿音节卡片的小朋友读准音节,拿汉字卡片的小朋友拿出相应的汉字卡片读准汉字的字音,再将汉字放在音节下面。

学生动口读一读,动手摆一摆。

生1:读xià qí。

生2读“下棋”。

师张贴卡片全班齐读。(其余音节、汉字的复习巩固同上)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音节、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争先恐后。一双双小手高举过头,谁也不甘示弱)

生1:鸡。

生2:服。

师:这个字和“衣”组成词的时候读fu,单个字读什么?

生3:读第二声fú。

……

师:还有“独木桥”等着我们呢!桥上有一个词语,谁能读准这个词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可以安全走过“独木桥”。

生1:下棋。

生2:我爸爸和叔叔爱下棋。

生3:下棋,我爸爸和我在下中国象棋。

生4:老师,我给××同学提一个小小的建议。他没有将“下棋”合在一起说。应该说我和爸爸在下棋,下棋很好玩。

(这是课件发出欢呼声,“你真棒!”)

生5:洗衣服,妈妈洗衣服很辛苦。

师:你理解妈妈洗衣服很辛苦,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讲卫生。

四、读儿歌

师:小朋友看这幅图,这群小鸡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试着拼读儿歌,自己会拼的、会读的做个记号。

(学生读儿歌)

师:你们是怎么学会这首儿歌的?

生1:我认识一些汉字,遇到不懂的就借助拼音,或者听录音。

师:你的办法真好。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问题的提出

视频案例教学是对案例教学的一种延展,本文所说的视频案例指的是课堂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设备、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这种把传统的文字记录改用视频记录,可以更好地捕捉和传递真实的课堂情境,既弥补了文本案例研究的局限,又能使学生多感官接受刺激,使得课堂更加丰富生动,尤其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国际汉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对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尤其突出实践性非常强的技能教学知识,而技能教学的知识很难只通过传统讲授来获得,视频案例教学恰好搭建起了这座桥梁,将教师的经验性知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手段。本文将主要探讨视频案例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描绘步骤,分析优势,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文化等要素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中理论需要理解,技能训练更为重要。为了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我们将视频案例应用到各个教学阶段,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

(一)视频案例在准备阶段的应用

课程准备阶段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示范课。学生刚刚接触对外汉语教学,对汉语课堂充满了好奇,优秀而完整的课堂教学案例,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感性认知。对外汉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第一堂课从课型上我们选择了综合课的视频案例,从教学内容上基本包括词语、语法点和课文的讲解和练习,更突出了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从教学阶段上选择了初级阶段教学案例,主要是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基础阶段也拥有最多的学习者,也最能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为下一步的理论讲析奠定了基础。

(二)视频案例在讲析阶段的应用

本课程讲析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各语言要素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技巧;二是各语言要素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步骤。分别结合视频做案例分析。语音教学通过视频来解决声母、韵母、声调中的难点,掌握常用的教学技巧及练习方式。汉字的笔画、笔顺、部件的教学结合汉字动画制作视频进行教学。词语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词语的展示顺序展示技巧、词语讲解的各种方法、词语练习的多个题型等。语法教学,通过视频案例分析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如语法项目的引入方式、语法项目的解释角度、语法项目的归纳总结以及多种操练方法等。课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步骤,即课文的导入——课文的讲练——课文的表演等,可见视频案例的介入使每一部分的讲析显得具体而生动,明显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在观摩阶段的应用

观摩阶段是视频案例应用的又一重要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做好观摩前的各项准备:要有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以学习的心态最大限度地从观摩中获得经验;要了解案例所涉及的主体和客体特征;要掌握观摩的具体方法:做到一观察、二思考、三评价。其次观摩阶段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有目的地给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案例,并提出观摩要求。学生反复观看案例,观察学生座位的排列、教师的体态语、板书和教学媒体的使用及课堂气氛等;思考教师控制课堂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如何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时间、如何定位和处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等;最后对上述内容做出评价,写出观察报告,由小组在班内进行汇报,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观察报告做出点评。

(四)视频案例在实践阶段的应用

实践阶段安排学生课堂模拟。首先教师选择优秀视频案例,从教学过程入手,分析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布置作业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既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的规律性,又让学生体会教学环节的交叉性和多层次性,然后进入课堂模拟。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10分钟的教学模拟。学生分小组进行,自己选定教学内容,集体编写教案,一人模拟教师,其他成员模拟学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课堂环境。班级其他学生对该小组的教学活动进行点评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有异议双方可以交流,模拟小组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教学设想。整个过程教师做一个倾听者和记录者。模拟进行完毕,教师对模拟方和评论方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和全体同学一起评出最佳小组及优秀个人。第二步30分钟的教学模拟。由评选出来的优秀个人挑选学生组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共同编写教案,进行微格试讲,然后把讲课视频拿到班级和全体同学一起观看,师生对这些视频进行分析、讨论和反思,这种方式对学生来说,理论和实践知识都得到了提升。

三、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的优势分析

“现代教师培训应当继续开发在行动中学的思路,采用‘案例教学+实践反思的模式’,这才是造就有经验教师和专家的必由之路”[2],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认为视频案例教学在对外汉语课程中更有其突出优势:

(一)视频案例教学是联系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理论的讲授是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以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实践有坚实的基础,是开启该教学模式的前提。不论是讲析阶段还是观摩阶段,通过视频案例,学生可以对课堂进行深度观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反思,从而建构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形成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以观察报告的形式加以总结。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这种观察就会流于形式,如果没有视频案例的分析,理论就不能被具象化。因此视频案例在课堂教学中就如同一座桥梁,把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二)视频案例以其高情境化、多层次性展示了真实而复杂的课堂教学

视频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记录,从多个角度、真实地呈现课堂的基本情境,是即时的课堂,属于高情境化的材料,无不展现课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讲析阶段和观摩阶段,展示不同层次的案例:既有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案例,也有一位教师不同内容的案例;既有优秀的示范课,也有存在缺陷的不完美的案例;既有高校教师的案例,也有试讲学生的案例等。大量的案例、众多的信息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励着学生不断思考,并最终去指导他们的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频案例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定位,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视频案例教学使教师的讲授大大缩减,但又处处可见教师的身影,从选取分析案例、提出观摩要求、点评观摩报告、修改学生教案、组织小组模拟及评比到最后的微格试讲,每一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这种高要求中不断经历着困惑、感悟,并在这种困惑和感悟的过程中实施着一个观察者、引领者的角色。同样,视频案例教学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论是个人展示还是小组合作,不论是课下视频观摩、教案的编写,还是课上的教学汇报、讨论互评,处处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逐渐学会进行专业观察与思考,既彰显个人能力又突出了团队精神。可见,视频案例教学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现了双向交互,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变革。

(四)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提升了教学效率

上述教学过程能够做到课上课下相互配合,与视频案例使用的灵活性密切相关。课前教师会把视频案例、讨论题目、学习要求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视频,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样就首先保证了小组内部共享经验和评论。课上就同一视频案例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对不同意见进行反思;另外,案例的灵活性还体现在随时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可以从截取词语教学、语法教学的视频片段分析讨论,也可以按教学环节截取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以及布置作业的片段分析讨论等,甚至同一个视频也可以分阶段重复播放,通过分析讨论便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总之,视频案例以其灵活性给师生提供了讨论反思的空间,从而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视频案例教学实施的改进建议

(一)立足自身,加强合作,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视频案例是一个综合成果,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各种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3]可见,视频案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像,对其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目前我们的案例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国家汉办资源共享平台及部分教学视频网络平台;二是部分高校的资源库;三是本校学生的课堂模拟。其中虽然不乏优秀案例,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视频案例系统性有待完善,课型上主要集中在综合技能课,而专项技能课型较少;内容上语言要素不很均衡;教学阶段上主要集中在初级阶段。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可见教学资源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进一步依托国际交流学院,完善留学生教育平台,并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交流,实现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以提升视频案例的品质。

(二)完善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

视频案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有突出优势,但实施该教学模式占用时间较多,同时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例如案例的搜集整理、案例的背景介绍尤其是观摩和实践阶段,还需要教师拿出大量课下时间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但现实却是课时不能增加,教师时间也有限,教学技能又急需加强,必要讲析还不能减少。如何来平衡这些矛盾,建议进一步加大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继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多媒体视频和网络的无缝对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学生可以通过平台提前观看视频、了解视频背景,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感,同时还能和其他同学互动。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教师根据自己的时间登录平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网上点评等,一旦这些环节得以借助平成,就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实现该模式的效用最大化。

结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言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具备过硬的教学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视频案例以其自身具有的情境化、可视化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特点在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有其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对外汉语课程中,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当然提高学生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一门课程的开设、一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一个更科学的教学体系,需要多门课程的协力配合,继续加大教改力度,优化教学过程,不仅加强课堂上的实践环节,还需要借助孔子学院、高校国际交流学院以及社会上各级培训机构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

[2]鲍建生,王洁,顾冷沅.聚焦课堂—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究与制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一)蒙汉双语远程平台上的案例教学

实践现状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特点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作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责任教师,尝试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蒙汉双语案例教学。2012年,内蒙古电大文法学院开始着手构建蒙汉双语网络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并开通了网络学习平台。自蒙汉双语网络教学平台开通以来,《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负责人根据该课程的专业特点并按照现有网络学习支持服务平台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为学生提供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的教学资源,如考核说明、教学大纲、教学辅导、期末练兵、案例分析等。在考核说明中通过不同的节点明确了相关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需求,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进而掌握案例中的知识点及考核点。其次,利用蒙汉双语教学平台上的蒙语讨论区,与学生们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案例分析、讨论、点评、回复等。并按照网上教学的设计和安排,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实时或非实时地进行课程学习。将一些翻译成蒙语的案例传到平台上,要求学生进入讨论区,参加案例讨论。通过点评、回复功能参与和指导学生的案例讨论。远程教学平台记录了每个学生在网上的学习行为。

(二)网络平台上的蒙汉双语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案例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现实性,而且要与课本内容相吻合。在进行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各种类型案例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案例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在实践教学中,蒙汉双语法律专业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网上案例教学虽然已经启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1.蒙古语案例资料来源匮乏,缺少蒙语案例汇编

内蒙古自治区是蒙古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蒙古语也得到了普遍适用,但在法学领域中蒙古语的运用仍然很薄弱。随着信息时代的蓬勃发展,虽然蒙古语的媒体及远程平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媒体有法律方面的专题节目,由蒙古族法学专家们对法律现象进行分析解答。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案例少之又少。《行政诉讼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使用少数民族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行政诉讼的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人民法院应当用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审理和法律文书;人民法院应当对不通晓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提供翻译。所以,在内蒙古地区尤其蒙古族聚居的各个盟市的公检法机构都有蒙古族工作人员,且实践中也都能够运用蒙古语。如最典型的就是锡林郭勒盟各旗县的法院在审判全过程基本用蒙古语进行。虽然,审判实践中有很多运用蒙古语审判的案件,但这些案件没有能够汇编成典型案例集运用到教学实践上。这是蒙汉双语法律专业面临的很大的一个挑战。案例教学最主要是要有案情。案情可以由教师编写,也可用法院审判的实例案情。毕竟教师的实践是有限的,法院的审判实践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案例教学中采用法院的审判实践对法理知识的教学会更有效。

2.学生对蒙语法律术语的掌握不规范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及行政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皮纯协教授主编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程》。教材全面、系统阐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它是本课程的基本教学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也是蒙汉双语法律专业的学生必须使用的教材。因此,在蒙语平台上进行蒙语案例教学时需要进行大量的翻译。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法律术语的表述不一,按照个人的意思随便翻译。虽然在讨论的过程中态度都很积极,但对传上去的案例理解不透彻,进而给分析、探讨和寻找答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蒙语学习评价平台不完善

内蒙古电大远程平台虽然创建了蒙语平台,但由于多种因素仍处于初建阶段,不够完善。目前该平台设立了最基础的一些栏目,如课程大纲、课程考核、讨论区等。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当设立学习评价栏目。

4.学生的参与趋于零散

蒙汉双语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各旗县的在职或非在职人员,且基础不一,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大多数参与答疑的学生都是切身涉及到的法律问题。有的是不会使用蒙语输入法,无法在线与老师进行交流,只能是通过电话解决问题。

二、在远程网络平台开展蒙汉双语案例教学的可能路进

(一)搜集大量典型案例进行译编

首先,案例教学不可缺少案例事实材料。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搜集有关行政法方面的案例事实材料,将这些案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分出各章节相关案例,最后汇编成案例集。在上传案例时,除了案例事实材料、思考讨论的问题之外,还为学生提供案例涉及的背景资料以及难点提示等。当然也可将一些具有影响的未翻译的经典案例的超链接发给学生供其参考,以获得大量的与案例内容相关的其他信息。

(二)规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出现的法律术语

为了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案例的能力,我要求学生首先对本课程的法律术语进行熟悉。在熟悉术语之后,根据教师在课程主页中提供的相关参考资料深入思考,独立分析案例,得出结论,最后利用网络平台的讨论区,直接向教师传送自己的结论,如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提出疑问。

(三)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在网络平台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除了评价学生分析案例的逻辑性、完整性之外,还要将学生在网上参与讨论的情况纳入评价范畴来考虑平时成绩,如学生参与讨论的次数、与其他同学网上协作讨论的情况、与教师互动的状况等。通过远程教学平台对案例教学的全程实现自动记录和监控,为网上案例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的客观依据。所以,蒙汉双语远程平台需要完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四)设立激励机制促进小组讨论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唱歌学汉语 澳大利亚 案例

歌谣是韵文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韵文形式最能反映汉语的特点。以韵文的形式进行识字教育和语言教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的第一部古籍《诗经》就是歌谣教学之先祖。从周宣王时的《史籀篇 》到南北朝时的《千字文》,再到宋朝的《百家姓》和《三字经》,韵文一直都是学习汉语的重要工具。现代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在方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也编写过一些歌谣。[1]可见歌谣教学法源远流长,由来已久。

一、引子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海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们对汉语教学进行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半岛学校的周晓康博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尝试,编写出《晓康歌谣学汉语》,并获得美国2009“月光”国际少年图书奖铜奖。美国宾汉顿大学汉语教师张泓在课堂上通过唱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发音、吐字和语言表达。另外,美国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希望中文学校的严薇华老师也对唱歌学中文进行了有益尝试。

笔者曾任教于澳大利亚维州某公立小学。面对零起点、无背景的澳洲小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持续兴趣。笔者发现在课间休息时间部分学生聚集在学校的艺术教室播放劲爆舞曲并自编自演舞蹈,问及缘由,并未准备参赛,只是热爱音乐和舞蹈。热烈、奔放的澳洲小学生大方、自然地扭腰送胯让我倍受启发,把音乐和舞蹈带入汉语课堂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随后,笔者及汉语老师在R小学进行了一次歌谣学汉语的教学实践。

二、案例描述

这是一堂澳大利亚维州R小学三、四年级1的汉语课,授课者是某华人老师,听课者是三、四年级全体学生,笔者为汉语助教。授课内容为歌曲《星期歌》。教学时间为60分钟,教学语言是英语。

首先老师用汉语向学生问好。然后按照惯例复习数字1—100(全班齐诵并击掌和以节奏),以数字诵读进行热身后大部分学生逐渐进入到学习中文的状态。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了积极的鼓励并再次强调数字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问及今天的日期,学生用英文答出年月、日和星期,由此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老师请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一周七天的英文,学生对字母拼读记忆混乱,只写对了Monday和Sunday。老师予以简单纠正后说明汉语的简洁,“我相信,下课后不会写这七个英文单词的人都能学会中文的一周七天了。”学生将信将疑。紧接着老师在白板上大大写下“星期”两个汉字并释义为“week/day”。老师讲,汉语中的“Monday”就是“星期一”即“Day one, the first day of the week”。学生提问质疑“每周的第一天是星期天,不是星期一!”老师回应“问得好!但是中国人认为每周的第一天是星期一,因为星期一人们开始学习、开始工作。星期天大家还在休息。这样能讲得通吗?”学生微微点头对这个解释表示勉强满意。讲解继续。“那么Tuesday该怎么说?”学生抢答“Day two”,老师建议用汉语回答,学生答“星期二”。老师继续引出其他五个词语,学生兴奋地大声跟读“七七一、七七二、七七三……”尽管是洋腔洋调,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老师予以慢速纠正后,有所改观。然后教授了一问一答两个句子“一个星期有几天?一个星期有七天!”

学完七个词语和句子后,教师开始慢速领读,第二遍领读时,教师装作不经意唱了起来(曲调来源:英国儿歌“Happy New Year”),学生瞬间愣住了,老师做出合唱的手势邀请大家一起唱,学生纷纷加入,并且歌声越来越大。歌声毕,Amber说,澳大利亚也有这首歌,叫“Found a peanut song”,说完便唱起来了,其他同学不甘落后,纷纷用嘹亮的歌喉表示自己也会“Found a peanut song”。老师表扬Amber非常用心,善于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也感谢全班同学无私的分享。Amber满意地坐在地板上。老师请全体学生在助教的带领下再大声合唱一遍《星期歌》。

助教帮汉语老师发放已经打印好的《星期歌》歌词,按照学习习惯,汉语课上发放的材料大部分是要用胶棒粘到作业本上的,这次也不例外。老师要求全体同学第一遍按照歌词小声唱给自己听,然后唱给自己的同学听,也可以唱给老师和助教听,并作好记录。老师话音刚落,他们又活力四射了。有人很快拿起歌词和好朋友在教室某个角落席地而坐,念念有词。有人拿着歌词就近逮着同学就开唱。汉语老师和助教在学生中间做个别辅导(辅导个别调皮好动的学生,用以调控整个课堂的气氛;辅导个别需要帮助的同学,提示不会读的字词)。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歌声逐渐减弱。在老师的要求下,全体学生再次席地而坐,要求每个学生报告自己刚才的练习情况,即给多少个人唱过《星期歌》?数据分别为0,4,5,6,8,10。其中报告数据为4,5,6的人数最多。报告数据为0的学生有一个,说因为头疼。数据为8的有两个,数据为10的有一个。

临下课还有五分钟时间,老师提议学生自愿独唱。这时调皮的Riley站起来要给大家露一手。Riley唱得整体效果不错,就是听起来“七七(星期)”的余音还在。因为“x [ ] (西)”这个音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澳洲人来说难度较大。老师高度赞扬了Riley的勇敢并鼓励再接再厉。由于时间关系,老师建议大家最后合唱一遍。小学生的男女竞争意识很强,要求男女对决。男生大声喊“Ladies first!(女生先唱)”女生也不在谦让。接着男生也唱了一遍。女生吐字清晰。男生声音洪亮。一堂60分钟的汉语课到此结束。

三、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星期”的学习。这与教学需求和教学进度是一致的。该课围绕“星期”展开,拓展出七个新词和一问一答两个句子,完成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任务。

根据维州汉语作为外语(LOTE Chinese)的教学大纲,要求汉语初级学习者能理解简短、真实的口语信息,听音时可辨别音节和大部分声调;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与汉语学习相关的游戏或口语活动;在参照相应汉字时,发音正确且笔画顺序无误。(笔者译)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听说能力的培养上,未对书写作出过多要求。

2.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变动教学方法,张弛有度。既有学生的探究,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有教师的精彩讲解。同时竞争意识的介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目标具有很高的可检测性

通过大合唱、小独唱以及任务活动可以检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经检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发音困难:“星期”——“七七”,“天”——“千”。用张泓的话来解释就是“唱歌可以帮学生找到自己的口语问题。唱歌时音节拖长,暴露和放大了在说话练习时不容易发现的错误。在课堂练习口语时,一些讲话很快而语法又正确的学生,很容易凭借助记符和灵活的舌头,掩盖了实际上发音不准的毛病。但一旦开口唱歌,所有的发音毛病都无处遁逃。”[2]

(二)问题和建议

这个教学实践中也出现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如何选择适合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水平的汉语歌曲;学生因个性或年龄的差异,对歌谣学汉语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教师应该如何关注对唱歌学汉语兴趣不大的学生;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建议使用音频、视频调动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通过看和听理解歌曲内容。澳洲小学生正在母语学习阶段,在做翻译练习时经常会出现英文星期的拼写错误,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纠正。

注释:

[1]注:澳洲部分学校实行混合班级教学,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年级在同一个教室上课。

参考文献:

[1]哈伟.晓康歌谣学汉语 第一集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级阶段 综合课 案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65

Intermediate Chinese Integrated Course Teaching Case Design

――Tak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 Intermediate Comprehensive (Ⅱ)" Third Class "Way of Homecoming" for example

HAN Qiuping

(Bohai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College, Jinzhou, Liaoning 121000)

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urricula, comprehensive course is a main course, foreign teaching Chinese,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which includes voice, vocabulary, grammar, discourse, discourse, rhetoric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of Chinese. Intermediate phase of the composite class is a bridge pillar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intermediate; integrated course; case design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着几种不同的课程设置类型,其中之一就是分项技能设置课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它起着教学主导作用,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要想学好汉语,综合课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1 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

(1)把握主要教学内容。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主要包括语言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训练两部分。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语音教学要进行有针对的正音,尤其是声调、语调,儿化音也是语音教学的难点。词语教学要复现初级阶段出现的词语,重点学习虚词及其用法。注意运用多种方法释词,方法要灵活多样,有侧重点。本阶段语法教学在复现的基础上。要深化学习一些句型更深的语法,如状语句子、特殊句型、趋向补语等。

(2)把握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因此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词汇的不同多变、以及采用何种方式也是中级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的一大难点。词语教学主要采用语素法和构词法这两大基本方法。词语释义要采用多种方式,如目的语解释生词、实物演示法、同义词反义词解释、拓展法等。可以因课型、词语而异。

(3)把握教学要求。正确本阶段汉语普通话的全部的声、韵、调,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熟练掌握所剩生词的绝大部分;对大纲规定的语法点和功能项能较为正确地掌握;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汉语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2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环节设置及示例

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度一般是6学时一课书,前4学时学习新课内容,生词和课文,两学时学习前一半,2学时学习后一半,最后两学习复习以及课后练习。本案例主要分为两大课时,每一课时又分为两个小课时,共为4个小课时,案例中只用大课时来表示。这两大课时是对课文内容讲解的设计部分与规划。教学对象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D班留学生。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旧课知识的复习、新课解题、新课学习这4部分。

《乖乖回家之路》课堂案例设计

第一课时

A、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用PPT向学生展示拉布拉多犬的图片以及《导盲犬小Q》的剧照)

(1)“大家现在看我出示的这幅图片,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条狗的名字是什么?”

(2)“那我们接着看另一幅图片,看看这是什么狗。

(老师展示《导盲犬小Q》的剧照)”

(3)这两条狗是同一品种的,它的中文名字叫拉布拉多犬,英文叫labrador retriever

(PPT 展示汉字“拉布拉多犬”英文 labrador retriever 以及犬的图片)

(4)“看来大家很了解这种狗,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拉布拉多犬有什么特点呢?或者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也可以说说它讲了什么故事”。

(5)“看来大家挺喜欢拉布拉多犬的,这种狗性格很好,很乖(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乖”),浑身长满金黄色的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浑身”),特别懂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懂事”)。这部电影也讲述了拉布拉多犬与一位盲人之间的感情,让人非常感动。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拉布拉多犬和一位医生之间的故事”。

(老师用PPT向学生展示本课课题“乖乖回家之路”)

B、生词学习

词汇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认读、讲解、造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会用PPT来展示图片,体态语、举例法来讲解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生词,第一个到第三十个生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前十个生词”。

(1)请一位同学试读前十个生词。

(2)老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读本课表中的新词语。

(3)讲练生词,在课本生词词汇和英文的基础上,对生词进行适当的解释、举例子、拓展处理。

①乖(老师朗读,学生跟读)

刚才我们说拉布拉多犬性格很好,很乖。那么这个“乖”是形容词,它的意思就是“听话”。比如说“这个孩子很乖,从不打架”,“这只猫很乖,从不咬人”。有时大人会说“这个孩子不乖,总和大人吵架”,“不乖”就是不听话。(找同学用“乖造句子”)

有时我们也会用“乖乖地”(老师在黑板写下“乖乖地”,顺便板书:乖乖地+动词),比如“你在家乖乖地看书”,“他做错事了,乖乖地向妈妈道歉”。

②浑身

看图片(图片一:一只浑身雪白的猫),这只猫从头到脚,还有尾巴,都长满了白色的毛,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只浑身雪白的猫”。

再看一幅图(图片二: 一个人穿得很少,冻得发抖),这个人穿得很少,又刮着风,全身都在发抖,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冻得浑身发抖”。“浑身”的意思是从头到脚,全身的意思。

教师设计场景让学生造句。

下雨了,我又忘记拿伞,可以说,“下雨了,我忘记带伞,浑身都湿了”。

我生病发烧了,身上很疼,可以说,“我发烧了,我浑身疼”。

③懂事

这个“懂事”是形容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懂”为“懂得”,“事”为“事情”,那么“懂事”意为“懂得事情”,“听话”。

④特意

“特意”就是专门、特别的意思。比如说“我特意为你选的礼物”,“妈妈特意做了我爱吃的面条”。这个词多用在那些表示做一件事很用心,很认真对待的句子中,比如“他特意来医院看我”,“我特意在学校门口等你”。(找学生造句)

⑤收养

是一个动词。“收”可以理解为接受,“养”就是抚养,照顾。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或者动物,自己接受并且抚养的意思。比如“这对夫妻收养了一个小孩”,“我收养了这只流浪狗”。

C、课文学习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第一段。

(2)纠正学生读音,容易读错的音,如“z/c/s”和“zhi/chi/shi”的发音。

(3)问学生有什么问题,给予解答。

(4)一起读课文第二段。

(5)讲解语法点“般”。

“般”(老师通过PPT展示该语法点),它的意思是“(像)……一样”。“般”前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的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者句子,表示比喻。它在句子中有两种形式:一是“……般的+N”(PPT展示该句型),做定语,修饰名词。一种是“……般地+V/Adj”(PPT展示该句型),做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比如:我被这如画般的景色所吸引。

她长得仙女般地漂亮。

(6)练习,给出关键词:猫、秋天、温暖、画、风景,让学生造句。

(7)学习另一个语法点:V/Adj+得+什么似的(PPT展示句型)

这是一个口语格式,表示程度很高,高到难以形容。

比如:这件衣服漂亮得什么似的。

他在讲台上都紧张得什么似的。

这件事把他吓得什么似的。

(练习,老师给出关键词――事情、忙、玩、高兴、乱,让学生造句)

(8)读第四、五段文章,并让学生提问不懂得生词和意思,并讲解语法点“不……

不/别……”

“不……不/别……”是一个口语中常用的固定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意思相当于“只有A,才B”。比如: 不饿就别吃饭。

D、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做课后练习。

(2)用3个语法句型造句。

(3)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A、组织教学,回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乖乖回家之路》的一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复习一下所学的生词和语法点。

B、生词学习

词汇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认读、讲解、造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会用PPT展示图片,体态语、举例法来讲解词汇。

(学习第二部分生词,第31至57个单词)。

(1)老师领读前十个单词,学生跟读,注意音调。

(2)领读后让学生对不懂的词提问,讲解。

(3)讲解教养与收养的区别。

收养,我们上节课讲过,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子女或者动物带回来自己抚养。“教养”是个名词,其中的“教”,是教育的意思,“养”意为养成,这个词是说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平。比如我们说“这个孩子很有教养”,那么就是说这个孩子的行为、道德都非常好(请同学来造句)。

(4) 读第二组十个生词, 注意音调,对学生不懂的词进行讲解。

单独讲解“格外”这个词,这个词是个程度副词,表示特别,很的意思。比如“他对我格外地好”。

C、课文学习

(1)让学生读第二部分课文的第一段。

要注意断句,比如“还用头顶着学步车跟女儿玩”这一句,“还用头/顶着学步车/跟女儿玩”,不能把“头顶”(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41页)放在一起,在这里“头顶”不是一个词。

(2)讲解语法点,(用PPT展示语法句型),“有着”,表示“存在着”、“具有”。

“有着”,表示“存在着”、“具有”。宾语可以是具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比如习惯、目的、爱好、感情、联系、气质、风度等,宾语必须带有修饰成分,至少三个音节。多用于书面语。

如: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痛苦。

(3)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对不理解内容进行提问,同时大家一起总结出本段的大体内容。

(4)总结课文。(这一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乖乖和贾俊一家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都说狗是人类的朋友,只要我们真诚对它,也会收获真诚)。

D、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做课后练习。

(2)用今天所学的重点词汇造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个语法点与词汇的讲解,因为学生的水平处于中级阶段,所以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基本能理解文章大意。本教案还应该多侧重复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重复和复习的机会。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是一个全新的语言体系,无论是语音、汉字、词汇还是语法、文化的学习,都会受到学生母语及文化背景的干扰,因此,对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地反复重现,从而得到强化巩固,尤其是对容易混淆的汉字、生词,难以理解的语法点。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着几种不同的课程设置类型,其中之一就是分项技能设置课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它起着教学主导作用,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要想学好汉语,综合课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1 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

(1)把握主要教学内容。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主要包括语言基础知识以及技能训练两部分。语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文化教学。语音教学要进行有针对的正音,尤其是声调、语调,儿化音也是语音教学的难点。词语教学要复现初级阶段出现的词语,重点学习虚词及其用法。注意运用多种方法释词,方法要灵活多样,有侧重点。本阶段语法教学在复现的基础上。要深化学习一些句型更深的语法,如状语句子、特殊句型、趋向补语等。

(2)把握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是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因此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同时词汇的不同多变、以及采用何种方式也是中级阶段综合课词汇教学的一大难点。词语教学主要采用语素法和构词法这两大基本方法。词语释义要采用多种方式,如目的语解释生词、实物演示法、同义词反义词解释、拓展法等。可以因课型、词语而异。

(3)把握教学要求。正确本阶段汉语普通话的全部的声、韵、调,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熟练掌握所剩生词的绝大部分;对大纲规定的语法点和功能项能较为正确地掌握;具有一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汉语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2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环节设置及示例

中级阶段的汉语综合课教学进度一般是6学时一课书,前4学时学习新课内容,生词和课文,两学时学习前一半,2学时学习后一半,最后两学习复习以及课后练习。本案例主要分为两大课时,每一课时又分为两个小课时,共为4个小课时,案例中只用大课时来表示。这两大课时是对课文内容讲解的设计部分与规划。教学对象为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D班留学生。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旧课知识的复习、新课解题、新课学习这4部分。

《乖乖回家之路》课堂案例设计

第一课时

A、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老师用PPT向学生展示拉布拉多犬的图片以及《导盲犬小Q》的剧照)

(1)“大家现在看我出示的这幅图片,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条狗的名字是什么?”

(2)“那我们接着看另一幅图片,看看这是什么狗。

(老师展示《导盲犬小Q》的剧照)”

(3)这两条狗是同一品种的,它的中文名字叫拉布拉多犬,英文叫labrador retriever

(PPT 展示汉字“拉布拉多犬”英文 labrador retriever 以及犬的图片)

(4)“看来大家很了解这种狗,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拉布拉多犬有什么特点呢?或者看过这部电影的同学也可以说说它讲了什么故事”。

(5)“看来大家挺喜欢拉布拉多犬的,这种狗性格很好,很乖(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乖”),浑身长满金黄色的毛(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浑身”),特别懂事(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懂事”)。这部电影也讲述了拉布拉多犬与一位盲人之间的感情,让人非常感动。今天,我们来听一听拉布拉多犬和一位医生之间的故事”。

(老师用PPT向学生展示本课课题“乖乖回家之路”)

B、生词学习

词汇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认读、讲解、造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会用PPT来展示图片,体态语、举例法来讲解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部分生词,第一个到第三十个生词。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前十个生词”。

(1)请一位同学试读前十个生词。

(2)老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读本课表中的新词语。

(3)讲练生词,在课本生词词汇和英文的基础上,对生词进行适当的解释、举例子、拓展处理。

①乖(老师朗读,学生跟读)

刚才我们说拉布拉多犬性格很好,很乖。那么这个“乖”是形容词,它的意思就是“听话”。比如说“这个孩子很乖,从不打架”,“这只猫很乖,从不咬人”。有时大人会说“这个孩子不乖,总和大人吵架”,“不乖”就是不听话。(找同学用“乖造句子”)

有时我们也会用“乖乖地”(老师在黑板写下“乖乖地”,顺便板书:乖乖地+动词),比如“你在家乖乖地看书”,“他做错事了,乖乖地向妈妈道歉”。

②浑身

看图片(图片一:一只浑身雪白的猫),这只猫从头到脚,还有尾巴,都长满了白色的毛,我们可以说“这是一只浑身雪白的猫”。

再看一幅图(图片二: 一个人穿得很少,冻得发抖),这个人穿得很少,又刮着风,全身都在发抖,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冻得浑身发抖”。“浑身”的意思是从头到脚,全身的意思。

教师设计场景让学生造句。

下雨了,我又忘记拿伞,可以说,“下雨了,我忘记带伞,浑身都湿了”。

我生病发烧了,身上很疼,可以说,“我发烧了,我浑身疼”。

③懂事

这个“懂事”是形容词,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懂”为“懂得”,“事”为“事情”,那么“懂事”意为“懂得事情”,“听话”。

④特意

“特意”就是专门、特别的意思。比如说“我特意为你选的礼物”,“妈妈特意做了我爱吃的面条”。这个词多用在那些表示做一件事很用心,很认真对待的句子中,比如“他特意来医院看我”,“我特意在学校门口等你”。(找学生造句)

⑤收养

是一个动词。“收”可以理解为接受,“养”就是抚养,照顾。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或者动物,自己接受并且抚养的意思。比如“这对夫妻收养了一个小孩”,“我收养了这只流浪狗”。

C、课文学习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课文第一段。

(2)纠正学生读音,容易读错的音,如“z/c/s”和“zhi/chi/shi”的发音。

(3)问学生有什么问题,给予解答。

(4)一起读课文第二段。

(5)讲解语法点“般”。

“般”(老师通过PPT展示该语法点),它的意思是“(像)……一样”。“般”前面大多数情况下出现的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或者句子,表示比喻。它在句子中有两种形式:一是“……般的+N”(PPT展示该句型),做定语,修饰名词。一种是“……般地+V/Adj”(PPT展示该句型),做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比如:我被这如画般的景色所吸引。

她长得仙女般地漂亮。

(6)练习,给出关键词:猫、秋天、温暖、画、风景,让学生造句。

(7)学习另一个语法点:V/Adj+得+什么似的(PPT展示句型)

这是一个口语格式,表示程度很高,高到难以形容。

比如:这件衣服漂亮得什么似的。

他在讲台上都紧张得什么似的。

这件事把他吓得什么似的。

(练习,老师给出关键词――事情、忙、玩、高兴、乱,让学生造句)

(8)读第四、五段文章,并让学生提问不懂得生词和意思,并讲解语法点“不……

不/别……”

“不……不/别……”是一个口语中常用的固定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意思相当于“只有A,才B”。比如: 不饿就别吃饭。

D、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做课后练习。

(2)用3个语法句型造句。

(3)预习课文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A、组织教学,回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乖乖回家之路》的一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二部分。复习一下所学的生词和语法点。

B、生词学习

词汇教学分为三个部分,即认读、讲解、造句。在讲解词汇时教师会用PPT展示图片,体态语、举例法来讲解词汇。

(学习第二部分生词,第31至57个单词)。

(1)老师领读前十个单词,学生跟读,注意音调。

(2)领读后让学生对不懂的词提问,讲解。

(3)讲解教养与收养的区别。

收养,我们上节课讲过,是将不属于自己的子女或者动物带回来自己抚养。“教养”是个名词,其中的“教”,是教育的意思,“养”意为养成,这个词是说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平。比如我们说“这个孩子很有教养”,那么就是说这个孩子的行为、道德都非常好(请同学来造句)。

(4) 读第二组十个生词, 注意音调,对学生不懂的词进行讲解。

单独讲解“格外”这个词,这个词是个程度副词,表示特别,很的意思。比如“他对我格外地好”。

C、课文学习

(1)让学生读第二部分课文的第一段。

要注意断句,比如“还用头顶着学步车跟女儿玩”这一句,“还用头/顶着学步车/跟女儿玩”,不能把“头顶”(下转第163页)(上接第141页)放在一起,在这里“头顶”不是一个词。

(2)讲解语法点,(用PPT展示语法句型),“有着”,表示“存在着”、“具有”。

“有着”,表示“存在着”、“具有”。宾语可以是具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比如习惯、目的、爱好、感情、联系、气质、风度等,宾语必须带有修饰成分,至少三个音节。多用于书面语。

如: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心里有着说不出的痛苦。

(3)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对不理解内容进行提问,同时大家一起总结出本段的大体内容。

(4)总结课文。(这一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乖乖和贾俊一家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都说狗是人类的朋友,只要我们真诚对它,也会收获真诚)。

D、布置作业

(1)结合所学内容做课后练习。

(2)用今天所学的重点词汇造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三个语法点与词汇的讲解,因为学生的水平处于中级阶段,所以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基本能理解文章大意。本教案还应该多侧重复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重复和复习的机会。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汉语是一个全新的语言体系,无论是语音、汉字、词汇还是语法、文化的学习,都会受到学生母语及文化背景的干扰,因此,对知识的学习要不断地反复重现,从而得到强化巩固,尤其是对容易混淆的汉字、生词,难以理解的语法点。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课堂 教学 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5C-0082-02

本文的分析对象是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速成学院的一节对外汉语速成综合课,由莫丹老师讲授,教学对象是18~52岁的学过半年汉语的初级水平的外国留学生,20人左右。授课语言是汉语,所用教材是由郭志良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速成汉语基础教程・综合课本4》。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三十八课《我们俩完全平等》,但老师讲授的主要内容是语法点“‘把’字句”。教学地点在大学教室里,课程时长51分钟。

一、关于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速成教学的特点是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一课型本身的特点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

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上,本堂课分为两个教学环节:复习和讲练新内容。复习环节对前一课的词汇、课文、语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复习;新内容的学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生词的学习,第二步是语法点“把”字句的学和练,这是整堂课的重点讲授内容,用时23分钟,约占整堂课一半的时间。

在复习部分,老师采取了一种“点―线―面”引导式复习方法。首先,老师使用了生词卡片让学生进行认读;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文中的句子,以此进行课文内容的复述,达到复习课文的目的。这种由生词这个“点”扩展到句子这条“线”再把句子串联成语篇这个“面”的复习方法很有系统性,既能全面复习,又比逐项复习节省了时间。

讲练新内容部分,第一步是生词教学。本节课共学习14个生词。老师先点明生词的语义场――家庭,使学生明白词的使用场合,是一种功能性的教学。老师共领读两遍,第二遍去除了拼音,有意地减少学生对拼音的依赖。读完生词后的词汇扩展,老师没有用词典式的翻译来解释词汇,而是直接把词汇放到例句里,让学生明白生词的用法。在学习所有词汇之后,老师领学生进行了复习,这一次是领读刚刚学过的短语和例句。学习和复习紧密连接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接下来是本堂课的重点:“把”字句语法教学。老师一共讲解了7个“把”字句的变体句型。句型的教学模式为:老师演示―学生描述―教师纠正―总结句型公式―图片演示练习―模拟场景造句。

简单的公式、老师精当的语义说明、明确的使用场合和大量的句子练习这一套系统功能性的语法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很快掌握句型的用法,达到交际的目的。

教学方法方面,首先,是“句子中心”教学法。复习和讲解词汇时,老师几乎没有讲解词汇本义,而是快速把词汇放入例句中领读。语法部分,老师除了进行必要的语义讲解,也都是用例句使学生加深印象的。操练部分也全部要求学生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交际性和功能性,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老师精心备课。

第二,“情境法”教学贯穿整个课堂。课堂上的每一个句子老师都会给出相应的情景,这种情景有老师用语言描述的虚拟情景,有用图片展示的静态情景,有老师用动作演示的动态场景,而且每一种情景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师的现场演示和图片更能调动学生全身的感官,以刺激记忆,促使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这能使学生理解语言的使用场景,达到交际的目的。

第三,是引导式教学法,这体现在老师以问答法贯穿整个课堂。老师在对图片和场景进行讲解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引导学生回答,也就把课堂的时间和说话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提问还能刺激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老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的设问还有提示的作用。

二、关于老师和学生

课堂用语方面,老师全程使用目的语,必要时用媒介语辅助。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没有一种统一的母语,老师全程使用汉语授课,为学生创造目的语环境,也是适应这种多国留学生混合课堂的较好的办法。但当教师提到一些较难的词汇,如“按摩”“心理动词”时,老师会用英语这种媒介语进行解释;另外,老师还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当学生读生词音调不准时,老师会用手势示意正确的声调走势。在句型操练时,老师更是会用动作演示让学生造句。

在提问和操练时,老师十分注重对于学生错误的监控,但在纠正错误时,与本节课有关的内容老师不仅会及时纠正,还会对其错误进行针对性分析;而非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错误教师仅仅给予纠正,并不作出解释。

从学生角度看,由于是速成课,学生大多数是中青年人,学习的目的明确,对交际能力要求迫切,学习的积极性也较普通学生高。在词汇教学部分,老师并没有对词汇进行解释但学生就知道词义,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他们在课前进行了较好的复习和预习;学生在造句时错误较少,发音基本正确,可以看出学生口语水平较高,社会经验和个人阅历比较丰富。

从课堂气氛来看,老师和学生互动良好,充实的教学内容和老师适时穿插的玩笑和闲聊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老师使用的照片等教具大多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设置也与学生有关,老师和学生配合默契,可以看出,老师和学生课下的交流是非常充分的。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初级汉语速成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过程流畅,师生共同构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知识点讲解明确,重点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强,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是一节很成功的示范课。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7篇

蒋晓红

教学设想

bpmf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第3课。本课出示的4个声母与前面学过的6个单韵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单韵母读得响而长,声母读得轻而短,联系之处在于声母能和单韵母组成音节。

汉语拼音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拼音能力为目的,以声母、韵母和拼音方法的教学为重点。本课中学生初次接触声母及拼读,可能会摸不准要领,若一味地让学生拼读会显得枯燥乏味。《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为此教学时应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乐于被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如“歌诀法”、“游戏法”等来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启发他们思维,帮助掌握拼读要领。

拼音源自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学拼音时,不该脱离学生的语言实践经验,在课前,应准备创设情境用的音像资料,做游戏用的字母—卡片,富有情趣的画面,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拼音就在他们的身边。课堂上,小组讨论、双人演读等形式以及教师鼓励性的评价,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目标定为:

一、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乐趣,学会声母bpmf,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二、认识音节,在游戏中学会“两拼法”,能准确拼读由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声母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游玩,好吗?出示情境图及播放广播:各位游客你们好,现在你所见到的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文物——大佛,我们要爱护大佛,不要用手摸。

2.说说你的所见所闻,伺机引出声母:bpmf

[上课老师就创设了一个参观大佛的情境,通过学生眼、耳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丁这四个声母。]

二、联系语境,教学发音

1.联系学生口语语音实践,将声母bpmf与情境图上的事物一一对应。

[通过学生动手贴—贴,找到了发音的相似之处,为读准声母的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要求声母读得轻短,与前面学的单韵母相区别。

3.生读,师示范,师生评议。

4.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

5.练读语境歌,加以巩固。

三、想像练说,记忆字形

1.比一比,找出图与字母相似之处。

2.想像练说,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声母的音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生的脑力活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足说进行生动的创造。”拼音教学中,还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所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自信心和创造力。]

四、看清位置,指导书写

1.bpmf他们住在哪里呢?出示四线格中的声母说一说。

2.看老师把他们送回家,师范写。

3.生练习书写。

[充满童趣的语言描述,使枯燥的字母富有生命,把书写看成是给声母找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五、游戏演练,拼读音节

1.出示声母b和单韵母a,谁会读?(重点区别声母和韵母的不同读法。)

2.声母b和单韵母a在交朋友,师演示两音相碰成一音节,并示范拼读。

3.交朋友可得遵守一定的规则,即:前音b读得轻短后音a读得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师领读。

4.学生手持b和a,尝试演示并拼读。师生评议。多形式练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等)

5.b还想和其他单韵母交朋友呢,出示b和o,学生尝试拼读。评议(前音b读得怎样?后音o怎么读?两音怎么碰?)

[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事实证明,凭借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尝试,就能让他们品尝成功的欢乐,同时也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

6.用同样方法学习其他三个声母和单韵母相拼。

六、图文结合,带调拼读

1.看图,联系学生言语实践,认识bā,“八只大雁”的“八”。

2.说说bā是谁和谁在交朋友?生说拼读规则并拼读。

3.b和á交朋友同样遵守拼读规则,只是á往上翘,拼出来也得往上翘,师示范拼,生跟读,个别读。

4.学生并联系实践组词,如bá是拔萝卜的“拔”,小白兔在拔萝卜。

[当音节有了意义,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联系实践组词,既激活了它已有的知识储存,又拓宽了他的知识面,使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5.b和ǎ,b和à该怎么交朋友呢?生尝试拼读并联系实践组词、组句。

6.用相同方法教学pō mǐ fǔ等带调音节。

七、设计练习,巩固音节

1.将学生分成声母组、韵母组,进行“交朋友”游戏。

2.出示音节,让学生进行分解音节比赛。例:bā是由谁和谁组成的,请手持“b”和“ā”的学生跑出来拼一拼。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初级阶段;汉字书写

汉字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属于重难点的部分,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采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模式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字书写错误进行纠正,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字的笔顺和笔画。

一、汉字笔顺纠正―以“国”为例

1.发现问题

在让学生做自我介绍时,学生已经会说:“我是泰国人。”“我来自泰国。”这样的句子,但让他们书写时笔者却发现很多学生的笔顺存在错误,尤其是“国”字的书写笔顺错误尤为明显,据笔者观察,很多学生写“国”字时都先写外面的全包围结构,而且书写时像画圆圈一样一笔就完成。

2、分析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对于教师来说,汉字的教学是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书写汉字也是学习汉语的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汉文化圈以外的学习者来说尤为如此。比如说泰国学生,泰文是属于拼音文字,都是由泰文字母和声调符号组成,与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方式差别较大,泰国学生已经习惯了泰文的书写方式,所以书写汉字对于他们来说难度较大。泰国汉语初级学生看着教师的板书能够慢速地模仿写汉字,但普遍存在笔顺错误,原因就是他们不习惯汉字的书写方式,也不了解汉字的书写笔顺。

3、解决问题

由于书写汉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所以学生都会对书写汉字具有畏惧情绪,笔者的学生就是这样,笔者在课堂中都会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抄写,他们虽然能模仿书写,但都会很吃力,所以他们不喜欢在课堂中较多地练习书写,这也就决定笔者不能在课堂中只让学生练习汉字以纠正其笔顺错误,而是在语言教学中穿插汉字笔顺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计来源

泰国清莱府最北部是著名的“金三角”,即与老挝、缅甸相邻,在平常与学生的交流中他们会经常提到老挝和缅甸;英语是泰国学生的必须课,学校也比较重视,部分学生也有想去美国和英国的愿望;泰国中学生大都是追星族,在平常的交流中了解到他们除了喜欢中国的明星外,还喜欢日韩的一些明星,所以也会经常提到日本和韩国。为了让学生学习他们在平常会经常提到的国家名称,笔者设计了国别名称教学,目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为了纠正他们“国”字的笔顺错误。

(2)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泰国中学生常说的国家名称和“国”字的书写笔顺。

教具:各个国家的国旗。

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询问学生是否记得已学过的“我是泰国人,我是中国人。”;(2)说出“中国”、“泰国”,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其意思,并且询问学生他们知道的国家名称;(3)学生回答后将所学生词写在黑板上:“中国、泰国、英国、美国、老挝、缅甸、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在其过程中放慢速度让学生跟着抄写并提醒学生注意看笔顺;(4)在黑板上按照笔顺写出“国”字并在每一笔画写完后用阿拉伯数字标出笔画数,然后再抽点学生到黑板上模仿写出来;(5)给学生讲“国”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里最后封口”,在说口诀时用手依次写出笔画,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理解;(6)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各个国家的名称并根据黑板上的笔顺写“国”字;(7)让学生看着生词的汉语拼音尝试读生词;(8)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并带领学生朗读两遍;(9)将准备的国旗贴在相应的国家名称后面,让学生看着国旗尝试识别各国的名称,并抽点学生将相应各个国家名称的泰语写在国旗后面,对于积极踊跃者给以适当鼓励;(10)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词一遍;(11)教师读生词的泰语,让学生读出相应的汉语;(12)教师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

(3)教学总结

让学生尝试拼读汉语拼音有利于学生对汉语拼音进行复习巩固;给学生展示“国”字笔顺的方式形象直观,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笔顺;让学生看着国旗识别国家名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使学习变得更有趣;给学生适当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些学生对“国”的笔顺展示方式比较感兴趣,他们认为也是练习书写汉字笔顺的好方法。

二、汉字笔画纠正―以“ 月”为例

1、发现问题

笔者曾任教于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的一所中学,靠近泰国第二大城市――清迈,邓丽君曾经在泰国清迈开演唱会,因此她的歌对泰北地区影响较大,在泰北的大街小巷都时常能听见她的歌声,尤其是《甜蜜蜜》,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吟唱几句,笔者曾经设计过歌曲《甜蜜蜜》的教学并付诸实施,由于学生对她的歌比较感兴趣,所以笔者也设计了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教学,据笔者了解,这支歌曲也比较受学生的欢迎。

由于学生比较喜欢这首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自己把歌词抄写在本子上,由于还没养成正确的汉字书写习惯,所以即便是抄写也会将一些汉字笔画写错:

学生将“月”的笔画“横折勾”直接写成“竖钩”。由于涉及到名词“月亮”,笔者也抽点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月”的拼音与汉字,学生能写对汉语拼音,但书写“月”字时却出现将“撇”写成“竖”的情况,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纠正,

2、分析问题

汉字的书写方式与泰文的书写方式差别较大,再加上初级阶段的学生练习书写汉字的时间较少,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所以不仅在笔顺上会出现错误,在笔画上也会出现错误。笔者曾经问过学生会出现缺笔和笔画错误的原因,他们有的回答是由于抄写太粗心,部分学生回答是因为他们学习写汉字的时间较短,练习时间较少,而他们刚开始学习写汉字时就是学习“横”、“竖”基本笔画,所以他们都习惯用“横”和“竖”去“拼凑”汉字,这也就会导致他们将“撇”也习惯性地写成“竖”。

在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当让学生书写汉字和相应的汉语拼音的时候,笔者很多次都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地书写汉语拼音,却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月”字就是一个例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根据生词的发音写出正确的汉语拼音,但写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学生向笔者反映:因为汉语拼音跟英语的音标有很多相似点,他们都会寻找相似点然后进行对比记忆,所以学习效果会好,而汉字与泰文和英文字母差别较大,他们找不到共同点,所以记忆起来会比较困难。

3、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汉字笔画书写错误和记忆汉字形体困难的问题,笔者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汉字形体与学生母语符号系统的巨大差异造成其无法寻找到有效的记忆方法,所以笔者决定帮助学生寻找一种有效记忆汉字形体的方法,学生如果能够记住汉字的形体,那么书写汉字的笔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泰国教育比较重视对学生画画水平的培养,因此泰国中学生几乎个个都是画画高手,据笔者了解和观察,泰国老师都喜欢让学生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画,比如,高中生的英文作业都会让他们在相应的名词和句子旁边用画来表达其意义和场景,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也起到加强记忆的作用。笔者由此受到了启发,也决定通过让他们画画来记忆汉字形体。

汉字也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尤其是象形字,很多象形字的形体都跟图画相似,“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月”的形体就可以用图画表示出来,因此笔者在课后点评学生作业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月亮,然后笔者在其旁边写出“月”字,并让画画的学生按照所示范的正确笔顺和笔画在黑板上书写一遍,其他学生则在自己作业本上画出月亮并按照示范正确地书写“月”,写完后让学生看黑板的图画和汉字,让其进行对比,并提醒学生“月”字像他们画的月亮一样不是竖直的,而是有“撇”画。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月”字的笔画和笔顺,笔者还用笔记本电脑给学生播放了“月”字书写笔顺的动画。

三、结语

学生的笔顺和笔画错误在汉字书写中是一个大问题,它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并纠正,但同时这项工作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去训练学生,也需要学生自己经过长期地训练以养成汉字的书写习惯和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书写汉字和记忆汉字形体对于初级阶段的泰国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采用一些巧妙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记忆和正确地书写汉字笔画。笔者采用将画画与书写象形字结合起来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其中找到共同点,有利于他们对汉字形体的理解和记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种可行性方法。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汉字笔顺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笔顺。

参考文献: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9篇

关键词:留学生;医学汉语;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197-02

来华医学留学生进入到本科实习和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临床实习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过程中的重头戏和关键环节。留学生如果没有较好的临床医学汉语基础,将无法顺利完成临床见习和实习,各项专业技能的习得也必将遭遇拦路虎。

一、来华留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普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临床带教老师快速的工作节奏及有限的专业英语术语表达水平,大大限制了其对留学生细致带教的程度;全中文病历及医嘱系统令留学生望而生畏;张口方言的患者更是让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留学生们百般无奈。留学生们空怀满腔学习热忱而不知所措,久而久之索性逃避或放弃临床实习。

二、案例教学法为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教师于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1]。案例教学法非常适合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评估等高级智力技能,而这些技能恰恰是临床医生这一类专业人才所必需的[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临床病例及讨论病例的机会,安排学生面对面地讨论或通过电子通讯等设施进行沟通。学生根据所学医学知识分析案例,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诊疗计划),从而体现学生参与度对案例分析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汉语教学中的优点如下:首先,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通过共同研讨,教师能够发现自己对于该病例教学思考的欠缺点。其次,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的大脑兴奋点不断被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保持最佳学习状态[3]。再次,生动具体、直观易学。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临床病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汉语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点

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并不预先告诉学生应该去学习哪些临床专业词汇和表达,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临床病案去思考和收集此病案所必需的临床词汇和表达,从而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汉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在案例教学的小组讨论阶段,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诊疗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临床经验的交流,不仅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起到了互相激励的效果。

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知识不等同于能力,知识应转化为能力。案例教学法正是为转化知识而生,为培养能力而发展。通过临床实践,留学生不但要能认识汉字,看懂病历,还要掌握足够的口头表达,为今后的执业道路奠定良好的开端。

3.重视双向交流。学生拿到病案后,首先要自我消化,通过查阅相关专业知识,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捕捉到相关信息后,需通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诊断依据及诊疗计划)。学生的答案可以随时由教师给以引导,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4]。通过这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方式,在教师不断深入了解留学生对于临床汉语表达的实际需求的同时,留学生也品尝到解决具体临床问题的成就感,从而燃起学习热情。

四、医学汉语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1.教学前的准备及热身:在案例教学前一周,教师根据教学主题选择1例典型病例,并根据病例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疾病的名称、症状、体征的中文表达),让学生思考。每次由主修该疾病学科的留学生担任组长,学生们通过思考、查阅教科书及相关文献,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讨论并寻找问题答案,并提出各自相应的问题(例如:哪些器官、症状或药物不会表达),再次展开新一轮的讨论。

以教学“消化性溃疡”为例,教师预先提出以下问题:病史中患者“呕血”、“黑便”的症状如何描述?溃疡常见部位“胃”、“十二指肠”如何表述?“消化性溃疡”的定义,用中文如何表述?随即引入以下各层面的中文表述:(1)关于病因的描述: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药物因素,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iry drug),食品、嗜烟、酗酒、不良饮食习惯、胃食管返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等的中文表述。(2)关于诊断方法的表述: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检测)、胃镜(gastroscope)和胃镜检查(gastroscopy)的表述区别?(3)关于诊断的表述:摄像头位于胃镜的末端,经口腔、咽喉、食管进入胃内后,找到溃疡部位并拍照,诊断的同时可以镜下止血治疗,取活检(biopsy)进行细胞学检查(cell study)区别良性(benign)和恶性(malignant),结合胃镜下良、恶性溃疡的图片讲解区别的描述。(4)关于并发症的描述:出血(hemorrage)、穿孔(perforation)、阻塞(obstruction)、幽门梗阻(pylorochesis)、返流(regurgitation)、胆汁返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5)关于治疗的描述:药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H2受体拮抗剂”H2 receptor antagonist)、手术等。

2.案例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1)首先由组长(留学生甲)复习病史,其余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疾病的判断,进行补充询问遗漏的、特别关注的或与预后相关的病史,教师在旁观察并记录可能漏掉的问题。(2)由留学生乙进行重点查体过程的表述,其余学生可对遗漏的体征进行补充说明,并对出现的错误表述及时进行纠正,教师在旁仔细聆听,并记录遗漏的问题。(3)在病例资料复习和查体描述结束后,小组中留学生丙总结患者的病史特点,并表述可能的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以及进一步确诊需要做的检查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等,其他学生补充。(4)小组全体学生对疾病的诊断、各种相关检查结果的判读、治疗方案的中文表述进行充分细致的讨论。(5)组长对该病例进行总结(中文病史摘要)。(6)教师对案例描述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对可能遗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未能明确的术语表达给予明确答案,强化基本理论知识,对讨论中未能解答的新问题给予答复,并且对该主题目前新的医学词汇给予简单的介绍,指导学生课后对相关表达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

研究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为了确保达到有实效的教学效果,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实施教学保障。

1.所选病案要真实可信。由于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如果被学生发现是虚构病例,学生可能以假对假,把角色扮演变成角色游戏,从而丧失锻炼能力的教学效果。案例需注重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来到病床前,认真分析各种临床数据,仔细搜寻相关汉语表达。

2.所选病案要客观生动。案例不能是一堆症状、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病例的有关发病诱因、起病经过、入院前的就诊过程等,还可以提供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一些与病例相关的图文资料。

3.综合协调病案的多样化、相关性和典型性。教学病案应只提供激烈的临床治疗矛盾冲突,隐藏处理办法和结论,留给学生去决策和处理。同时,应注重案例的相关性,所选病案紧扣教学内容。并且,所选病案内容需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典型病例往往涉及较多系统,涵盖的专业知识较丰富,有助于留学生从多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并在此过程中完整、清晰地梳理出相关汉语表达。

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汉语课程中的实施,留学生通过对病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建立适合自身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并深入病例、体验医生角色,在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中,使医学汉语水平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Savery JR. Overview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definitions and distinctions[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

[2]Thistlethwaite JE,Davies D,Ekeocha S,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case-based learning i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BEME systematic review:BEME Guide No 23[J]. Med Teach,2012,34(6).

汉语教学案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视频案例;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54―04

一 问题的提出

对外汉语教学正在从既往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现在中国人“走出去”教汉语转变,这种转变从实质上促使对外汉语教学走向汉语国际推广。基于汉语国际推广这一宏大背景,政府、民间都将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其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日益扩大。于是,对外汉语教师队伍整体建设的重要性就因汉语教师推广语言和传播文化的国家使命感而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我国现有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知识――诸如语言基本知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传授上,而这些知识对教师在未来教学一线所起的作用一般要假以时日才能见效,对新教师而言最紧迫的需求是如何上好实际的一堂课,如何将富于汉语学习热情和兴趣的学习者留住,如何将汉语教学法、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因此,新教师要提高教学技能,仅仅靠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够有机会观摩到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必将有助于新教师迅速成长。不仅如此,对外汉语教师自身也是学习者,培训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学习,不仅乏味,而且很难持续地学习,反过来也会严重影响到教师培训的质量。显然,适时地给予教师观摩、操练技能的机会很有必要。

2008年7月,为了配合年底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启动了“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面向海内外一线汉语教师征集汉语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截至2008年10月底,共征集到118个视频短片,涵盖16个国家、10个语种、多种课型,以及多种教学模式。经过专家评审,17个视频短片作为示范课在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示范课观摩交流分会中展示。获奖教师在台上用PPT简介其教学设计、展示其精彩片断、与台下各国与会教师和专家互动,参加者众多,场面热烈,吸引力强,成为此次研讨会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获奖教师十分感激国家汉办提供了这样的交流平台,非常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同时也衷心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这种机缘,交流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这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现象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能否用课堂教学视频短片的方式帮助教师成长、特别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正在探讨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视频案例进行教师教育。本文试图将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引入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围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内涵、制作过程、使用方式等问题,就该种培训模式的构建、内涵及其优势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究。

二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

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是在课堂实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教学设计理论,借助先进的摄制、编辑技术,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教师的反思、专家的评价等进行整合而制作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1]它整合了课堂教学视频片断及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把教学信息用非线性的方式链接起来,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多元化环境。

纵观国内外各种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式,主要有现场观摩、文本案例、微格教学、视频案例等。现场观摩,可以真实体验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堂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回播”,不便于反复观看,局限性很大。文本案例,“文字版”的课堂实录,用文字记录课堂,将复杂的课堂过程简化,但容易丢失关键信息,而且无法感受真实的课堂气氛。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一种对教师的教学技能特别是课堂教学技能进行训练的方法。一般针对某一具体的教学技能或技能的某一细节来训练,因而是微观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记录教学过程,再据此进行系统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教学技能的改进与提高。微格教学也用摄像机记录教师教学过程,在这一方面与视频案例类似。为了区分二者以加深对视频案例概念的认知,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梳理对比:

综上所述,视频案例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高度整合:不仅有课堂实录,还包括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内容丰富;

② 多媒体(多感官):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展示形式;

③ 高观摩性:展现优秀教师的课堂风采,便于其他教师观摩学习,现场感超强;

④ 可重复利用:数字化的形式,便于多次播放;

⑤ 问题驱动: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可引起教师的反思和交流。

视频案例的理念很好,如何找到合适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或优秀的案例素材是这一理念推广的关键。“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所征集的118个视频短片,弥补了这一不足。结合此次活动已评选的17个“创新示范课奖”课堂教学视频短片,本文初步构建了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步骤1:“前期准备”。选定主题并进行教学设计,主题可以涉及语言学习、文化欣赏;语音、汉字;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多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教学内容、教学技巧等因素。

步骤2:“案例素材”的收集。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背景信息、课后教师反思、学生反馈、同行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素材的收集。

步骤3:“案例问题”的提炼。这是视频案例制作的关键。一个课堂教学视频案例首先应该是一个案例,案例无一不蕴涵问题,具有困惑性,由此才能引发教学的反思。提炼案例问题时需要注意的是:

① 问题必须能够说明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这一点正是新教师或经验不足的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遇到的;

② 问题尽量关联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③ 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教师进行讨论和反思;

④ 问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⑤ 问题可聚焦某个课堂实录片断,或其中的某个案例素材。

步骤4:“视频案例整体框架”的确定。将案例素材、案例问题等内容整合到视频短片中,合理组合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材料,融入设计者一定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思路,确定视频短片的整体框架和文字脚本。

步骤5:“视频案例”的合成。完成此步骤时要善于使用多媒体制作软件、音视频编辑技术等,注意画面美工设计、镜头分切、特技处理、节奏控制等问题。

视频案例的制作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试用、修订,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案例。

三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

以往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从形式上看,基本上是以集体授课为主,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或者讲授语言教学理论知识,或者介绍教学经验,学员在底下认真听讲、做笔记。这种讲座式培训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特别是培养具有“走出去”能力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时,存在明显的不足。因为一名称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师除了要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原则外,更重要的是上好真真正正的一堂课,熟练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技巧。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制作完成后,我们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师培训活动中,使每一位学员不仅有机会上讲台讲课,同时又有机会通过视频案例学习别人的讲课技巧,通过课堂教学的自评与他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拟构建的培训模式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中,我们一如既往地重视一般教师培训模式中的理论知识传授过程,并作为该模式开始的基础条件。通过理论学习,学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各种教学方法、技巧等的认知结构,这有利于学员在随后的教学观摩中提高学习效率。

步骤1为“选择教学的主题”,视频案例是在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基础上制作完成的,数量有限,学员只能从已有视频案例的主题中进行选择。然后学员针对选择的教学主题,自己编写教案(步骤2),并到讲台真正上一堂课(步骤3),这一个过程由摄像机真实、完整记录下来。

步骤4为“观看视频案例”,之后通过步骤3和4的对比分析,学员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步骤5),不断提高自己。步骤4可在课堂中进行,亦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充分考虑到学员的需求和各种培训环境。

那么学员应该从哪些方面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呢?经过访谈有关对外汉语教学专家,总体原则概述如下:

① 依据学生汉语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等设计教学内容;

② 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反应,灵活调整内容和速度,进行充分的师生互动;

③ 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精讲多练;

④ 适当使用学生母语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养成听说读写汉语的习惯;

⑤ 课堂步骤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⑥ 恰当适用各种教学工具,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

⑦ 语速适中,语言规范,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通过步骤2、3、4、5的循环往复,学员在总结、模仿、创新的过程中掌握单一的或综合的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为指导,特别突出实践。培训前的理论学习由学员自己完成,阅读指导教师提供的相关论著,事先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

② 为教师提供真实、生动的学习环境,教师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等不同感官认知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技能,大大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③ 不同教师可根据需要控制视频案例的播放,并与自己的教学相比较,提供反思教学的平台,使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角色。

④ 适合教师的个人成长,可反复观看视频案例,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⑤ 适合教师学习技巧性比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式,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汉语教学的观摩课。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对外汉语教学技能难传授的困难,使教学技能的获得变得容易起来,其多感官性也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员从教学观摩、自我评价、反复训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在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逐渐成长,越走越远。

四 结语

为了适应汉语教学“走出去”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储备扎实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汉语语言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适应海内外不同的语言教学环境,及时正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技能,使外国人爱学汉语、易学汉语、学会汉语。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汇集了一线优秀汉语教师的精彩讲演,为新手教师提供了一个融多媒体、趣味、实用为一体的观摩学习平台,确确实实能帮助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为迅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汉语国际推广的生力军提供有力支撑。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活动的17个“创新示范课”课堂教学视频获奖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制作视频案例的素材,基于此,进行一系列有关视频案例的制作过程及其应用模式的探究才是可行的。

尽管关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研制及其应用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设计构建阶段,但从“国际汉语教学优秀成果评选”示范课观摩交流现场已经提前感受到了此种模式的魅力。基于与会教师的强烈需求,我们拟设计并开发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视频案例库,不仅便于继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视频案例,而且到了一定程度可以从大量的案例中进行模式特征的挖掘,从而以定量的方式支持教师培训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也将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中实施本研究设计的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师培训模式,收集一线教师的真实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反复优化、改进,不断深入和完善此种培训模式,以提高对外汉语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娟,张景生.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优势与个案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9):42-43.

[2]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