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汉字

汉语汉字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语汉字思想

许国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者。他的知名是从他主编的大学英语教材开始的。“”以后,刚刚念完“许国璋英语”的我们,又读到了他的语言学理论文章,觉得耳目一新。他的论文几乎每句每段都有独到的见解和个性化的表述,虽然我没有机会和许国璋先生有深入的交谈和交往,唯一见到他的一次是在北京西山的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上,但他的论著深深启示了我。尤其是他关于中国古代语言学和汉语特点的论述。

许国璋的汉语思想散见于他的《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从〈说文解字〉的前序看许慎的语言哲学》、《〈马氏文通〉及其语言哲学》等论文。他是一个英语学者,但对中国的语言和语言哲学却同样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很高的评价。他认为中国古代不乏语言学论著,从中发掘它们的哲学思想大有可为。拿许慎撰《说文解字?序》来说,他“把中国从远古以来的汉语书写形式做一个有叙有评的概括,不能不说是一件文化史上的大事。”*他认为“许慎非常注重语言发展的阶段性,是杰出的语言史家”(70页)。“从单体的语言单位按照规则滋生为复体,正是人类语言的特点之一。近时语言学家甚至认为是划时代的发现,而许慎在公元二世纪初就已经说到这一点,叫人惊叹!”(73页)“许慎做的工作,是汉语书写形式的标准化的工作,这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学者整理古典拉丁语的书写形式,也和十八世纪法英等国学者为各自的语言规定书写形式一样,都是有功于语言和语言学的大事”(74页)。他认为中国的语言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一是“对于语言的性质如何,功能如何,起源如何,研究者似乎注意不多”;二是“对于用现代语言学观点,探索中国固有的语言哲学,似乎用力更少”(1页)。对于前者来说,“如果限于在一二逻辑命题上做文章,置宏观的探索于不顾,那是太可惜了”(90页)。因此许国璋写出了有关宏观语言理论的一系列文章,对于后者来说,许国璋认为许慎、刘勰、马建忠、金岳霖都是语言学的大理论家,因此他写出了阐述这些学者语言学思想的一系列文章。值得注意的是,许国璋论述宏观语言理论问题,诸如语言的定义、功能、起源、符号性质等,都将中国语言及其研究传统作为重要的立论依据;而在论述中国古代语言理论问题时,又往往将它与西方语言理论作比较,深化对它的理解。在许国璋的汉语思想中,我们觉得最发人深思的是以下三个问题,我们就此作一些研究。

一、关于汉语、汉字的特点

在我国语言学界,源出于西方语言学的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认识一直被视为科学定律。这种认识认为,语言是思维的符号,文字记录语言,是“符号的符号”。因此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与思维无关,仅仅记录语言,是第二性的。用这个观点来看待汉字,就会认为汉字的表意功能多此一举,不如用单纯记录语音的拼音文字更合适。用这个观点来看待中国古代语言学,就会认为“中国古人误以文字为语言”,因而“说文解字”之学不是语言学,“中国没有语言学”。许国璋认为这是对汉字和汉字研究传统的极大误解。许国璋指出:“汉字书写形式的特点有二,一是分理别异,一是形声相益。汉语的方块字是形、声、义三者的结合体,‘字’本身即是语词的词”(75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断。由于过去将有声语言放在第一性,“字”的音和义都被视为对语言的记录,亦即字本身只有形。这其实是西方拼音文字的理论。它不符合汉字的事实。在汉字中,“一个字有形而无声就不能叫做‘字’”(72页)。许国璋认为,“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这种“常识性说法”,“适用于历史的某一时期,不适用于信息时代”(1页)。他在论述汉字的区别性特征时更进一步指出:“我们非常惊讶,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语言研究者,在狂热地鼓吹废弃汉字、代以拉丁字母拼音的时候,那样不经意地将语言的区别性原则置诸不顾。”(75页)

许国璋的论断不但促使我们对汉字的特点加以反思,而且使我们重新思考一般语言理论的文字观。这种文字观出于西方现代语言学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于“文字威望”的批判。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曾力图把语言的研究从文字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因为在他那个时代,语言学视野中的文字每每凌驾于口语形式之上。人们“一般只通过文字来认识语言,研究母语也常要利用文献。如果那是一种远离我们的语言,还要求助于书写的证据,对于那些已经不存在的语言更是这样。要使任何场合都能利用直接的文献,我们必须象当前在维也纳和巴黎所做的那样,随时收集各种语言的留声机录音的样本。可是这样记录下来的原件要为他人所认识,还须求助于文字。”〔1〕根据索绪尔的分析,文字的这种威望是由于:

一、词的书写形象使人突出地感到它是永恒的和稳固的,比语音更适宜于经久地构成语言的统一性,更易于为人所掌握;

二、在大多数人的脑子里,视觉印象比音响印象更为明晰和持久;

三、文学语言增强了文字的重要性。它有自己的词典,自己的语法。人们在学校里是按照书本和通过书本来进行教学的。语言显然要受法则的支配,而这法则本身就是一种要人严格遵守的成文的法则:正字法。因此文字就成了头等重要的;

全文阅读

日语汉字音与汉语汉字音的对应关系

摘 要: 文章以日语汉字的吴音、汉音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与中国汉字声母“d、t、n、l”汉字音的对应关系,以期对中国人理解、掌握日语音读(吴音汉音),和日本人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字音有所帮助。

关键词: 日语汉字音 汉语汉字音 对应关系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语中的汉字,我们几乎都认识,但是现代汉字读音与日语汉字音读却差别很大。除了日语语音本身的特点之外,主要是因为日语汉字音读来源于中国古代汉字读音。而中国现代汉字读音则是在古汉语字音的基础上,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变迁演变成的现代读音。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汉语语音的发展时期与日语汉字主要的音读方式。

1.汉语音韵体系的时代划分

汉语音韵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上古音:周 秦 汉

全文阅读

汉字是汉语之魂

摘 要: 汉字作为汉语之魂,是我国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产物,是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语言也被称为是人类发展的起源,是凸显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语言与文字之间拥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自古以来,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关学者所研究的重点内容,通过对二者的分析和了解,不仅可以实现对我国汉字的重新解读,同时也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产生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解读和思考,从而发挥出语言中的文字力量。

关键词:汉字 语言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106-01

前言

针对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关系研究,索绪尔的研究观点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其认为文字可以实现对语言的表现,是语言形成的核心基础。而在此过程中,其他学者也针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其他不同的观点。汉字作为汉语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语言与文字关系的研究和思考,不仅可以丰富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将提高人们对汉语的关注程度,以此来实现对我国传统汉字的传承。

一、语言与文字概述

1.语言的定义和性质

语言作为人类使用的主要交际工具,是人们实现沟通和交流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人们通过对语言的有效利用,以此来实现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充分传承和记录。可以发现,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主要体现,各个国家、民族以及地区之间均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语言,其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媒介之一,对于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1]。针对语言文化现象的研究,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语言的具体定义,可以总结为其是一种生物同类之间为了满足基本的沟通需要,从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和解码的系统性指令,人们通过对指令的分析和总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语言系统。

全文阅读

汉字和汉语语法关系

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阐释已经走出了许多新的路子,许多学者都试图从汉语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法之不同于印欧诸语言的特点。许多观点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方法、新思路无疑已为语法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一片生机。其中以申小龙博士的文化语言学观最为引人注目。笔者亦曾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认知和汉语独特的结构出发考究语法的特征,认识到汉语语法具有较明显的弹性特征,并初步概括为语言表达时的气脉连贯性,组词成句中的链式序列性和语言理解时的整体认知性。〔1〕由此看出,汉语语法的结构是取“意合”而轻“形合”,“以神统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语言的人文主义传统。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有如下图所示:

形体

语音……语义

(虚线表示间接性)

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另外,如上文所述,汉字是以表义为中心的,所以它又具有开放性特征。一个形体,在汉语中,不仅仅允许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方言中取不同的读音而获得同一意义,甚至还可以为语音系统与汉语迥异的其他民族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所借用。

由于汉字的表义是体现在形音义一体化上,因此,可以说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这与语素是音义结合体这一特点是相吻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被称做“读书识字”,我以为这正说到了点子上。问题还不仅仅到此,关键是在于识字就能读书上。这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语言现象,汉语语句构造是依赖语义勾联起来的。我们只要从掌握汉字的字形入手,了解了一个个汉字的音也就懂得一个个汉字的义,同时从这些串联成句的字义中又可领会出句义、文义。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在一个“悟”上。现代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在“悟”的背后的语言人文主义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因此,研究汉字和语法的关系当然也是这方面的重要课题之一。下述三个方面是我们在探索中获得的几点认识。

全文阅读

汉字与汉语语法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语言学界对汉语语法的阐释已经走出了许多新的路子,许多学者都试图从汉语自身的角度出发探讨汉语语法之不同于印欧诸语言的特点。许多观点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新方法、新思路无疑已为语法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和一片生机。其中以申小龙博士的文化语言学观最为引人注目。笔者亦曾从社会文化心理、思维认知和汉语独特的结构出发考究语法的特征,认识到汉语语法具有较明显的弹性特征,并初步概括为语言表达时的气脉连贯性,组词成句中的链式序列性和语言理解时的整体认知性。〔1〕由此看出, 汉语语法的结构是取“意合”而轻“形合”,“以神统形”,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语言的人文主义传统。

我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种语言的语法特点往往跟记录这种语言的文字形式也有许多关系。虽然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但文字的出现必然要适应并有利于这种语言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是说,一种文字与被记录的语言,必然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否则,这种文字就会失去长存的资格。当然,文字与语言的哪一要素联系得较明显,这会因文字的特点不同而有所偏重。从汉字来看,它与汉语语法的个性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特性适应并支持了汉语语法的意合特点,同时,汉语语法性征也是汉字得以长存的因素之一。

汉字是现代世界上各种记录语言的文字中唯一继承传统而被保留下来的文字。它与音节文字、音素文字构成当今文字的三大类型。音节文字与音素文字是通过记音而达到记义的。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则是直接记义的。它在记音方面不甚明显,也就是说,汉字在联系语音方面的功能是较弱的。在汉语圈中,同一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可以读不同音而在意义的理解上却又是相同的。所以,汉字的功能特征在于它的表义性。它是建构在音形义相互联系的基础上的。其最大特点是既以形表音,同时又以形表义;其间音与义是通过形体建立联系的,即音与义之间是间接取得联系的。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汉字的三维结构。有如下图所示:

语音……语义

(虚线表示间接性)

因此,对于汉字,就有了听音尚难辨义,识音则能解义的特点。另外,如上文所述,汉字是以表义为中心的,所以它又具有开放性特征。一个形体,在汉语中,不仅仅允许它在不同时代、不同方言中取不同的读音而获得同一意义,甚至还可以为语音系统与汉语迥异的其他民族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所借用。

全文阅读

小议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摘要: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学校都开设了针对外国学生的汉字课程。根据笔者教学经验,有些外国学生对汉字笔画名不甚理解。本文重点列举出了横和竖这两个笔画在被称为横和竖,或者改称为折的分布情况,对外国学生认知汉字笔画名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本文还附带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汉字教学小技巧,以及对简繁体汉字教学的建议,希望对汉字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汉字教学 笔画名 简繁汉字 小游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40-01

1 横竖折三种笔画名分布情况

汉字中的横和竖这两个笔画,不同的时候名称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对此会产生疑问。比如在横折这个笔画中,其中的折更像是竖,但我们称它为折。到底什么情况下横、竖就叫横、竖,什么情况下它们又改称折呢?分三种情况:(1)如果它们是在一个基本笔画中,我们就分别叫它们横和竖;(2)如果它们是在一个复合笔画中,并且它们在这个复合笔画中是先写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复合笔画中是起笔①,那横仍叫横,竖仍叫竖;(3)如果它们是在一个复合笔画中,但它们在这个复合笔画中不是先写的,也就是说它们在复合笔画中不是起笔,那横就要改叫折,竖也要改叫折。因为此时的横或竖都是第二笔或第二笔之后的一个折笔,是一个“折”(turning)。

还是以横折这个笔画为例。横在横折这个复合笔画中,仍叫横。因为横在这个复合笔画中是先写的,是起笔。而横折中的折其实更像是竖,但因为竖在这个复合笔画中不是先写的,不是起笔,所以就改称折。

再以竖折这个笔画为例。竖在竖折这个复合笔画中,仍叫竖。因为竖在这个复合笔画中是先写,是起笔。而竖折中的折其实更像是横,但因为横在这个复合笔画中不是先写的,不是起笔,所以就改称折。

当然,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我们没有必要将重点放在每一个笔画的名称上,学生只要会写就行了,至于每个笔画叫什么并不重要,就算是中国人,也很难说出每个笔画的名称。但如果有学生问到横和竖的笔画名称,也许上文的解释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全文阅读

汉字背景与汉语习得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汉字作为我国历史传承下来的优良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开始了对汉字的学习。因此,本文就对汉字背景与汉语习得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有汉字背景学生的习得特点进行了分析,为学习汉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汉字背景 习得 学习汉字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82-01

引言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的使用极为广泛,是除英语之外应用程度最高的一种语言,很多外国高中学生在选择外语学习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而在这一部分学生中,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有汉字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语言通常都是由汉语演变而成的,如韩语、日语等;而另一种为无汉字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英、法、俄、阿拉伯语等多种由字母构成的大语种,而且还包括了德、葡萄牙等由字母构成的小语种。在这两种学生中,不同类型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只有抓住了这些不同的特点,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教学。因此,作为高中生且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为了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就要加强对汉字背景与汉语习得的研究。

一、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听说易,书写难

汉字做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其是由笔画构成的,是一种方块状的文字。从文字的表面上不能看出文字的读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可以将文字记住,从而在听说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字进行一定的理解。而在读写的过程中,由于这一类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于欧美国家,这些国家当中的语言,通常都是由一个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已经熟悉了这种文字的书写方式,对汉字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畏惧感。在对汉字进行学习时,通常都是从音到意的角度进行学习的,常常会出现只得其意,不得其形的现象,从而使这一类学生产生了书写难得问题[1]。

全文阅读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摘 要] 汉字属于众多语言符号中最难学习的符号之一,汉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笔者将对汉字教学的教学原则以及策略进行简单的概述。

[关键词]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 H1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20-1

一、汉字教学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这个原则在汉字教学中体现为从独体字到合体字,从笔画、笔顺、部件到整字,从象形字、指事字到会意字、形声字,从最常用字、次常用字到不常用字。具体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汉字类型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为合体字的部件分析打下基础,教合体字时,又可以复习学过的独体字。对于合体字中的会意字,只要讲解字本身的理据性,就有利于记忆。

(二)音义结合,形成系统

要充分利用意符表义的特征,来教学生认字,扩大识字量。可以在学一个字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关的常用字。有意识地将同形符的汉字系联到一起,可以充分展现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文字学意义的偏旁、部首。

全文阅读

我为汉语、汉字而自豪

汉语是汉民族独有的、相对稳固的词汇和语法系统,交际和思维工具。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

汉语、汉字是酝酿创造诗词赋联、书画艺术的基础和摇篮。

中国历史上的诗词赋联,有哪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与之相提并论?象形形声会意,指事假借转注,有哪一个国家的文字可与之称雄比肩?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秦观“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万俟咏“千里草,萋萋尽处遥山小。遥山小,行人远似,此山多少?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说不了,一声唤起,又惊春晓”回环复沓的修辞美;李白“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参差错落的节奏美;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秦观“夜月一帘幽梦,青风十里柔情”,王勃“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东坡题黄鹤楼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董氏题尚义门联“门对九天红日,路通万里青云”骈俪对仗的意韵美,又有哪一个民族、哪一个国家能与之同日而语?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王羲之赵孟米芾颜真卿赵朴初;山水花鸟人物,国画水彩素描,顾恺之吴道子王维坡徐悲鸿齐白石;尤其是诗书画三位一体珠联璧合构成的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的这一杰出奇迹的艺术,更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岂敢望其项背!

尽管音形义结合的二维信息的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物理哲学思维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方程、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的是中国的《九章算术》,发现圆周率л值为3.1415926的是古代的汉人大数学家祖冲之;发现并论述宇称不守恒定律以及一些对称性不守恒的是美国现代华人物理学大师李政道杨振宁,准确测出镤的α射线精细结构的是我国现代原子能专家钱三强,提出以“粒子寿命公式”为核心的“温度体系”理论的是我国当代物理学家叶建敏;……即便是在以听说英语为骄傲的英美著名科学家中,也有不少是华人!

汉语、汉字是准确表情达意、形象简洁高效的读写语言与文字。

联合国六种办公通用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的一本是汉语,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发展潜力的是汉语,璀璨辉煌的日常阅读与文学创作早就昭示着具有极大普及性和可接受性的是汉语,蓬勃发展的世界科技事业正在证实着精确性稳定性收敛性最强的是汉语。在使用汉语汉字的中国,国家扫盲的标准是一千五百字,中学生的标准是既能读又能写的常用的二千五百字,仅有这二千五百字或三千五百字的一般人,就能轻松地由此组成几万乃至十几万个词语,进而轻松地读书、看报,欣赏“四大名著”、从事科研工作。而使用英语英文的人,因为它靠字母一维线性的音义组合,所以尽管只有三千到三千五百个单词就可以应付日常生活的需求,但如果不能准确牢记并熟练掌握二万个单词就别想读报,没有三五万个单词就别想看《时代》周刊,而能够顺利地读懂文学名著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如阅读《荆棘鸟》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莫名,一般英美人也只好囫囵吞枣。英语英文意义的不稳定性、发散性和密码型,造成了歧疑、繁难、枯燥、低效的结果,其优越性远远赶不上汉文汉语!

汉语、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特殊、简洁、美丽的语言与文字之一,而且是最古老、丰富、优秀的语言与文字之一。

世界上有几千个民族,绝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与文字,但似乎是汉族的祖先最早并且从未间断过以高尚的仁义情操和缜密的形象思维积淀和完善着自己民族的语言与文字。汉语,沉郁内敛,富有哲理和情趣,既有形象、生动之感,也有谦恭、笃实之美;语汇丰富绚丽、寓意韵味无穷:日月星宿,山峦湖海,霜风落叶,虎啸龙吟,无所不包;沧海桑田,人情世事,乡野都会,疆关沙场,尽收眼底;婉约姣美,粗犷豪放,幽默辛辣,警辟畅达,一应俱全。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成为“书法艺术”的方块文字,它不仅意美可心、音美悦耳,而且形美更感目:篆书直曲变幻、粗细均匀,刚健婀娜(赵之谦);隶书平整对称、方圆有致,拙厚淳朴(金农);楷书横平竖直、规范工整,雄浑稳健(钱沣);行书自然简洁、联带呼应,雄秀天然(王羲之);草书圆转流畅、刚柔相济,纵而能敛(王铎)。阅览各体汉字尤其是名家书法,就像享受艺术美餐。正因为这样,汉语成为了世界语言之林中最优秀的语言之一,1973年12月8日,联合国把她列为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中。目前,世界上已有近百个国家的二千五百多所学校开设了汉语课程,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二十多家孔子学院在推广汉语教学,汉学已成为世界的热门学科。我们为汉语与汉字有着这样的殊荣与发展着实感到自豪!

全文阅读

拯救汉语汉字迫在眉睫

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即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不能脱离汉语汉字进行交流和思考,也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进行生活和交往。

前段时间有消息传来,成都书法家安石先生已向有关部门正式提出,要将汉字书法申报为民间美术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在各界引来不小的争议,不少人认为这纯粹是故意炒作和哗众取宠。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历史的眼光、宽阔的视界来看待这个问题,则会发现此举反映的不仅是申遗者的内心焦虑,更有汉语汉字目前存在的困境。

汉语汉字和中国文化即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不能脱离汉语汉字进行交流和思考,也不能脱离中国文化进行生活和交往。大凡有点文化意识和民族情感的中国人,都不会听任汉语汉字自行退出历史舞台,也不会漠视中国文化沉沦消亡。行文至此,我们就会明白汉字书法申遗者的文化焦虑和迫切心情了。盖若干年之后,人们连握笔写字都不会了,何谈书法艺术、文化瑰宝呢?即使在今天,用繁体字或草篆字体写成的书法,又有多少人能看懂?书画后面的纪年,比如壬申年和甲子日,又有谁知道是何年何月?

但我并不主张采用申遗之类的做法来保护汉语汉字和书法,因为申遗就意味着它们变成“博物馆”里的展品或“保护区”里的物种了,而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制止其衰败的势头,激发其潜在的活力。在此,我尝试性地提出四条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一是加强保护和纯洁汉语言文字力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提出“学习母语是一种权利”,事实上,亲近和保护母语也正是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通行做法。比如,法国规定法产商品的商标必须使用法文,韩国主张“立志于国语发展和国语文化创造”,俄罗斯甚至把保护母语纳入了国家安全战略。

二是实行繁简并用、文白并行的双轨制。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首先需要我们认识繁体字、阅读文言文,因为经典名著多是用繁体字、文言文写成的。鉴于目前推行简体字和白话文已有不少年头,短期内完全恢复繁体字和撰写文言文,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三是引导国人勤练书法重展书法魅力。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书法教育,三尺蒙童入私塾不但要读书,还要“日课三千”,即练习临摹写字,直到民国时期的小学还有“习字课”。如今,电脑的使用已经使人们懒得再握笔写字,大中小学早已没有必修的习字课。相比之下,日本倒是很重视汉字书法教育,每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过书法,正式场合下日本人都会用毛笔写信签名。难怪有位日本书法家说:三十年后中国人会到日本去学习书法。

四是推进全民读书运动,重建书香社会。阅读纸面文本和传统经典的机会越来越少,而网络阅读使人的阅读支离破碎,使人变得浮躁喧哗。各个民族和国家都很重视经典阅读,比如俄罗斯三岁的孩子就会朗诵普希金的诗,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就是美国式的经典教育,《源氏物语》在日本几乎是每家一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