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语大字典》误字辨证

摘要《汉语大字典》第一、二版中存在一些文字讹误现象,大致有形近字误植、字际关系处理失当、笔形及结构讹舛和引文脱衍这几种情况,其中第一种情况表现较为突出。文章列举分析各类误字计20余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辞书编校中防止此类疏误应当重点关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文字讹误字际关系引文脱衍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第一版存在一些字形讹误现象,学界对此已有讨论。第二版出版后,我们发现,原有讹误仍有少量沿袭。本文以下讨论的多数问题是一、二版共同存在的,其中“要”字头下误“”为“臼”和“”字头下误“”为“丽”是第二版中新产生的讹误。“暹”一词第一版误为“暹暹”,第二版误为“”,可谓矫枉过正,以谬易谬。其他还有一些属于第二版修改不彻底的问题。现分形近字误植、字际关系处理失当、笔形及结构讹舛和引文脱衍四种情况予以列举辨证,以期为字典的使用、研究和修订提供点滴参考。

一、 形近字误植

(一) “欲”误为“”

《大字典》丿部“川”字条义项③引《论语・雍也》: “犁牛之子U且角,虽勿用,山川其舍诸。”(一、二版同)

引文中“”系“欲”之误。同字典“U”字条下亦引此句,无误(一、二版同)。据《大字典》所附主要引用书目表,《论语》所据主要版本为四部丛刊影印日本正平刊本《论语集解》,经查该本此字作“欲”。其他如《论语义疏》《论语集注》《论语正义》等参考版本中,均未见此字作“”者。,音jué,与“欲”音义俱无涉。

(二) “坑”误为“”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朝”字义指瑕

(南京大学 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优秀的大型历史性汉语工具书,为阅读文献提供了很好的参考。2010年的第二版更是全面提升了质量。然而,由于材料复杂、卷帙浩繁,再加上出于众手,难免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文章指出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朝”字在义项设置、书证理解、引例年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相关修订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朝 字义

一、“朝彻”之“朝”非通假

《汉语大字典》“朝”(zhāo)义项⑤这样写道:

⑤通“昭”。明。《管子・侈靡》:“尊祖以敬祖,聚宗以朝杀。”郭沫若等集校引章炳麟云:“朝当借为昭。”《庄子・大宗师》:“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高亨新笺:“奚侗曰:《说文》‘朝,旦也’。旦,明也。朝彻,明彻也。(《庄子补注》)亨按:奚说甚合庄旨,但余谓朝当读为昭。”(徐中舒, 2010:2236)

笔者认为《庄子・大宗师》中的“朝彻”之“朝”并非通假,试述其因。

(一)“朝”表示“明”义时,是由本义引申而来的。

全文阅读

读《汉语大字典》札记

在字典编纂史上,《大字典》反映了我国大型字书编纂的最新成果,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然而,任何工具书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由于诸多原因,《大字典》存在疏漏、错误在所难免。本文从义项商补和提前书证两方面对《大字典》进行一些拾遗补缺,希望对《大字典》将来的修订略有补益。

一、义项商补

【利】卷一329页该目收十八个义项。

按:利尚有“养”义。《仪礼·士虞礼》:“西面告利成。”[1]《仪礼·特牲馈食礼》:“祝东面告利成。”[1]郑玄均注:“利,犹养也。”《韩非子·五蠹》:“国平养儒侠,难至则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2]

【徐】卷二825页该目收七个义项。

按:徐尚有“暗中,私下”义。《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谢注神倾意,不觉汗流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3]《梁书·杨公则传》:“东昏夜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4]

【夏】卷二867—870页该目收二音十二义。

按:夏尚有“境域,区域”义。《尚书·武成》:“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5]《晋书·何充传》:“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识度,西夏之任,无出温者。”[6]《晋书·虞悝传》:“卿兄弟南夏之翘俊,而智勇远闻。”[6]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失收俗字字形补遗

摘 要:本文以《法苑珠林》语料为例,为《汉语大字典》补充若干失收俗字字形。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失收字形 《法苑珠林》 俗字

大型字典力求收字齐备,但由于种种原因,散见于古代文献的俗字别构仍有不少被遗漏。本文以唐释道世编撰的佛教类书《法苑珠林》为例,补充《汉语大字典》失收的若干俗字。所据《法苑珠林》的版本系《中华大藏经》第71、72册所录《赵城金藏》本或《高丽藏》本。

(1)有一部曲,役力小不如意,(张)绚便躬捶之,一下即无复活状。(卷七八,72412b。即72册、412页、中栏,a、b、c分别代表上、中、下栏。下同)

按:“”本作“”,《广雅・释诂三》:“,死也。”王念孙疏证:“《玉篇》《广韵》并云:‘,欲死。’《匡谬正俗》云:‘屈伸欲死之。’”此训与《珠林》(《法苑珠林》的简称,下同)例合。“”调整结构即作“”;而“夕”“歹”形似,且“夕”又与二字字音相近,故“”“”的意符“歹”又换作“夕”。“”的声符“析”俗又作“”,《玉篇・手部》:“,俗析字。”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字形。二字《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的简称,下同)皆失收,可补。

(2)以麻油杂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亦能令洁斋者同见。(卷六一,72159a)

按:“”为“胭”的俗字。“胭脂”本是一种用于化妆和国画的红色颜料,取于燕支草,故本作燕支,后常作“脂”。据卷后《校勘记》,《普宁藏》本即作“燕支”,《清藏》本作“脂”;中华书局校本亦作“脂”。至迟在宋代时,“脂”已经可以写作“胭脂”了。《广韵・先韵》:“胭,胭顶。”周祖谟校“顶”作“脂”。本例中的“”则又为“胭”的换意符字,这是受到“粉”等字的类化影响,《说文・米部》:“粉,傅面者也。”《玉篇・米部》:“粉,可饰面。”“粉”最初是表示脂粉的,所以化妆类的字有时会受到“粉”偏旁类化而从“米”旁,如《集韵・阳韵》:“,《文》:‘也。’或作。”《古今韵会举要・阳韵》:“,《说文》:‘饰也。’……徐曰:‘今俗作。’”“”的俗字别构都以“米”作为意符,可资比勘。“”字《大字典》失收,可补。

(3)烧铁为食,融铜灌。(卷四八,71947c)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攴”部字补苴

摘 要: 《汉语大字典》收字众多,释义详尽,是一部以揭示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在汉语辞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汉语大字典》的编纂时间紧迫,所涉内容广泛,加之成于众手,故难免存在一定的疏漏。本文以“攴”部为研究对象,对《汉语大字典》“攴”部下释义有失妥当的字予以补苴。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攴”部 注音 释义 字形

引言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为《大字典》)作为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汉语工具书。该部字典自1986年出版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海内外人士的好评。由于初次修订的缘故,其注音和释义存有不合理之处。汉语大字典编纂处专家针对这些问题对《大字典》进行了第二次的修订,纠正了不少体例性、硬伤性的错误。由于《大字典》的修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需要相关语言文字工作者不断地加以补正。在此笔者不揣浅陋,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攴”部字的注音和释义进行考察,并从以下八个方面对“攴”部字予以补苴,以期为《汉语大字典》的修订工作奉上一份绵薄之力。

一、注音待商

《大字典》作为一部综合性的字典,在注音释义各方面都力求详尽,但是其中有些字的读音还是有待商榷的。

1581页,“数”字“shuò”音下义项④:“细;密。《集韵・烛韵》:‘数,细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罟不入闯兀鱼鳖不可胜食也。’赵岐注:‘数罟,密网也。’杨伯峻注:‘数,音朔(shuò)。细也;密也。’”

按:《大字典》将“数罟”中的“数”读音标为“shuò”,而《汉语大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等辞书将“数罟”中的“数”标为“cù”。“数罟”中的“数”音“shuò”还是音“cù”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查检古代的文献资料,笔者认为音“cù”更为妥当。《集韵》:“数,细也。毛苌曰:‘庶人不数罟。’”[2]P561该解释处于《集韵》“促”小韵下。“促”,《集韵》注“趋玉切”,属入声,烛韵三等字。据此“数”切出的音应为“cù”。又因毛苌为西汉著名学者,与毛亨并称,其注释具有可信性。“庶人不数罟”,是说百姓捉鱼不用细密的网。这也正是《孟子》“数罟不入闯亍钡囊馑肌9时硎尽跋福密”义时音“cù”比较合适,而《大字典》“数”字下并未收录“cù”这一读音,欠妥当。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补十五则*

摘要:《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当世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于编纂以及修订此书的工程浩大,书中难免出现错误。通过校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的十五则条目,以期对今后修订《汉语大字典》有所参考。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校补

中图分类号:H0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862X(2016)01-0182-005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是当世规模最大、收集汉字单字最多、释义最全的一部汉语字典。由于编纂以及修订此书的工程浩大,书中难免出现错误。作为《汉语大字典》的忠实读者,笔者在认真研读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或有一得之愚,欲效绵力于《汉语大字典》之完善,故为续貂。谬误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1.乏,贬

《汉语大字典・丿部》:

乏……⑥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以皮革制成。一名容。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卷二十引《三礼旧图》:“乏,一名容,似今之屏风,其制从广七尺,以牛革鞔漆之。”《周礼・夏官・服不氏》:“射则赞张侯,以旌居乏而待获。”郑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读为匮乏之乏,持获者所蔽。”《文选・张衡〈东京赋〉》:“设三乏,司旌。”李善注引薛综曰:“乏,以革为之,护旌者之御矢也。”[1]40

《汉语大字典・贝部》: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庀”字释义析疑

《汉语大字典・广部》“庀”义项③:“叙。《正字通・广部》:‘庀,叙也。’”这个义项与“庀”的另外几个义项“治理;办理”“准备;聚集”及“通‘庇’”似乎没有意义联系,因此比较费解。经查《正字通》及其他相关故训,可知“庀,叙也”之“叙”并非叙述之“叙”,而是“比叙”之“叙”,义同“序”,即次序、依序排比之意。《六书故・广部》:“庀,比叙也。”释义十分明了。《正字通》“庀,叙也”之训当源于此,但因用语过简,故易令人误解。

一、 “叙”为序次之“序”的本字

“叙”本义为序次。《说文・攴部》:“(叙),次弟(第)也。从攴,余声。”段玉裁注:“咎繇谟曰:‘天叙有典。’《释诂》曰:‘舒、业、顺、叙,绪也。’古或假‘序’为之。”《尚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孔颖达疏:“于是皆得次序,无废事也……于是得其次叙,皆无废事业。”《周礼・地官・乡师》:“凡邦事,令作秩叙。”郑玄注:“秩,常也。⒂檀我病J掠谐4危则不控选!薄豆语・楚语下》“重、黎氏世叙天地”“能道训典,以叙百物”,韦昭皆注曰:“叙,次也。”可见“叙”是次序之“序”的本字。

“叙”的次序义见于许多复音词中,如“次叙、叙次、秩叙、时叙、伦叙、九叙、代叙、叙齿”;由次序义又引申指按等级次第拔擢人才,相关复音词如“叙才、叙阶、叙擢、叙爵、铨叙”。因上述二义后多作“序”,故上述诸词又作“次序”“秩序”等,兹不赘列。《尔雅・释诂》:“舒、业、顺,叙也。”郭璞注:“皆谓次叙。”《书・皋陶谟上》:“叙九族,庶明励翼。”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注:“史迁……‘叙’作‘序’,‘庶’作‘众’,‘励’作‘厉’。郑康成曰:‘,厚也。庶,众也。励,作也。叙,序也。次序九族而亲之,以众明作羽翼之臣,此政由近可以及远也。’”又《书・皋陶谟上》“天叙有典”,孙疏将郭注“次叙”引作“次序”。《汉书・王莽传中》“《书》不云乎?‘序九族’”亦将“叙”引作“序”。凡此均可证明,次序之意本作“叙”,后作“序”。

序,本义为东西墙。《尔雅・释宫》:“东西墙谓之序。”《说文・广部》:“序,东西墙也。从广,予声。”段注:“攵部曰: 次弟谓之。经传多假序为。《周礼》《仪礼》‘序’字注多释为次弟是也。”今以“序”为次序字,“叙”之本义次序反而不为人所知了。

二、 “庀”是“匕”“比”的同源分化字

匕,《说文・匕部》:“匕,相与比叙也。从反人。匕,亦所以用比取饭,一名啤!倍巫:“比者,密也。叙者,次弟也。以妣籀作、或作、秕或作等求之,则比亦可作匕也。此制字之本义。今则取饭器之义行而本义废矣。”《说文解字句读》:“此言‘匕’与‘比’通。比叙者,比校而次叙之也。”可见“匕”义有二: 一为比并、次第之意;二为“取饭器”,近似汤匙。前者同“比”;后者亦作“a”“枇”,又称“啤薄

比,本义为“密也”(《说文・比部》),引申指“比次”“校也,并也”(分别见《广韵》质韵和旨韵)。《说文通训定声》谓“比”字“从二匕,会意,匕亦声……两两相并,故为合并、叙次之谊”。

全文阅读

新版《汉语大字典》冫部疏误补正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形近字;《龙龛手镜》;《中华字海》;《改併四声篇海》

摘 要: 较之旧版八卷本《汉语大字典》,2010年出版的新版九卷本《汉语大字典》在增收漏收之字,统一字形,纠正错误的读音、义项、例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动,反映了学界较新的研究成果。以冫部为例,新版将旧版所收“”字改为“”字,“”字注音改为liù,对“”字的释义、注音均有较大改动。但仍存在一些失误,如误收“”字,漏收“”字,误“淫”为“”,“癛”为“”; “冾”、“”等字注音与所引反切不符;“冶”等字漏收多个义项;有些书证失当,如冷、冶、凌、、凝。

中图分类号: H16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6-0018-05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汉语工具书。它注重形音义的密切配合,力求历史地、正确地反映汉字形音义的发展变化”〔1〕。从八卷本《汉语大字典》第一卷的出版(1986年)到新版《汉语大字典》九卷本的问世(2010年),共经历了近2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对《汉语大字典》已有一些修补,如1992年,湖北辞书出版社和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大字典》缩印本“对个别字头在形、音、义方面的明显讹误作了必要的订正”(《出版说明》)。而此次新版《汉语大字典》则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订①,如增收漏收之字,统一字形,纠正错误的读音、义项、例证等,反映了学界较新的研究成果。

以冫部为例,新版《汉语大字典》在收字、字形、注音、释义、引证等方面均有改动。在字形方面,旧版收“”〔2〕字,新版改为“”〔1〕字,均引《龙龛手鉴》为书证。新版的改动是正确的,查《龙龛手镜·冫部》收有“”②字,而无“”字。《中华字海》收有“”、“”〔3〕两字,“”③字来源于《字汇补》,“”字来源于《龙龛手镜》。“”字应是“”字的增笔俗讹字。又如:旧版收“”〔2〕字,新版改为“”〔1〕字,并指出该字来源于《改併四声篇海·冫部》所引《搜真玉镜》。《字汇补·冫部》收“”字,“,从七切,音寂,见《篇韵》。”〔4〕《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冫部》:“,音寂。”〔5〕《中华字海》收“”④、“”〔3〕两字,并指出这两个字都来源于《篇海》,有误,《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仅见“”字。

在注音方面,旧版“”字依“力旧切”注音为lòu〔2〕,新版注音改为liù〔1〕。而且,“”字下的引证也有改动,旧版“,力旧切。出《吴志》”来自《改併四声篇海·冫部》所引《类篇》,新版变为“《改併四声篇海·冫部》引《搜真玉镜》”,这一改动纠正了原来的失误。另,《成化丁亥重刊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冫部》“”字注音为“力获切”,“,力旧切。出《吴志》。”〔5〕

在这个部首中,改动较大的字是“”,该字在注音、释义、引文方面都有改动。旧版“”字有两音两义⑤,其中一个读音为xié,所依反切为“胡甲反”,与“”字是异体字,另一个读音为xiá,意思是“夹”。新版不再分列两音两义,指出“同‘浃(浹)’”,引《龙龛手鉴·冫部》“,俗。正作浃”〔1〕为证。旧版依“胡甲反”注音为xié有误,反切上字“胡”属全浊匣母字,下字“甲”古为入声狎韵字,根据古今音折合规律,应当读为xiá。另,旧版释“”为“夹”,不明何据。除此之外,旧版将所引《龙龛手鉴》中的“浃”字误作“”,考《龙龛手镜·冫部》:“,俗,胡甲反,正作浃。”〔6〕新版的改动比较圆满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张 龙 新版《汉语大字典》冫部疏误补正可见,新版《汉语大字典》确实有质的提高,正如赵振铎所说:“《汉语大字典》第一版解决了有无的问题,第二版解决了质量提高的问题。”〔7〕但仍有一些失误存在,拿冫部来说,在收字、字形、注音、释义、书证等方面还有若干问题。现不揣鄙陋,提出愚见,以求教于方家和学者。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女”族词的文化内涵与认知

摘 要:通过对“女”族词所蕴含的文化涵义的全面剖析,揭示出了蕴含在词汇中的语言文化信息,并从深层次上诠释了“女”族词的造词理据和人们的认知特点。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女族词 文化内涵 认知

一、关于汉字的造字法

从文字体系上来看,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通过考察汉字独特的造字法就可以看清这一点。

汉字造字法可以概括为两类:一类是不代表音成分的象形、指示、会意,一类是代表音成分的形声。象形是勾画出事物的形象特征,如“日、月”等。指事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征性符号基础上加提示性符号,如“上、下 ”等。会意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为造字单位来组字,汇合它们的意义来显示所造字意义,如“析”,表示以斧(斤)破木。形声是以形旁和声旁组合的方式造字,形旁表示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音,如“肚、崩”等。由于汉字的这种特殊造字方式,使其与汉文化紧密联系并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既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依存的文字体系。

二、关于“女”族词

汉字“女”在《说文》中是这样说的:“女,妇人也,象形。”在甲骨文里,女字形像交手于胸前而端坐的人形,这正是温柔贤惠的女子形象。古代女子一般不出门,其生活空间主要是家中室内,而交手端坐是其室内的惯常姿态,故以此姿态之人形表示女子。“女”作为独体象形字与单音节词,有女子、女儿、雌性的、幼小、柔弱、星名、以女嫁人、出仕等意义。在“女”的语义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女”的认知可以分为具体和抽象两个层面。作为具体层面的“女”,人们的认知主要建立在生理学的意义上;作为抽象层面的“女”,人们的认知主要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意义上。基于抽象的认知心理,凡是和女人有关的思想、感情、精神等有关的词语,人们都习惯把它们和“女”联系起来。这正符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认知语言学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语多是表示具体事物,后来人们又用它们命名其它相似的具体事物,当人们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就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事物。

《汉语大字典·女部》收字955个,用“女”作部首的字共683个。女部所收的字中,名词和形容词居多,也有一部分动词。这些合体“女”族字,在词汇层面上,绝大多数是单音节词,所以我们也称它们为“女”族词。

全文阅读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虚假义项例析

摘要 虚假义项指辞书中不能成立的错误义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中有一些虚假义项应当删除。文章列举数例试做辨析。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虚假义项

从理论上来说,辞书义项应当都是准确无误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辞书中的义项未必全部可靠,其中错误的义项,就是虚假义项,应当从辞书中删除。《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是当今最重要的一部中文大型字典,其义项的设立,广泛参考了古代辞书,因而比较完备,但同时也难免吸收了古代辞书中的一些虚假义项。对于这些虚假义项,应当在今后的修订中予以删除。本文依据《大字典》第二版举例说明。

一、

(一) yì《广韵》余制切。②短桨。一说为舵。《集韵・祭韵》:“ぃ楫谓之ぃ一曰(舵)也。”《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ざ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浮文o,扬桂ぃ张翠帷,建羽盖。”裴S集解引韦昭曰:“ぃv也。”《汉书・司马相如传》:“浮文o,扬旌ぁ!毖帐古注引张揖曰:“ぃ也。”清林则徐《中秋O筠尚书招余眺月有作》:“鼓そ《好身手,二十四桨可少休。”又用桨划。《淮南子・道应》:“璺俏ご者曰: ‘尝有如此而得活者乎?’”宋张励《题张公翊清溪图》:“の嶂圪清泻,乐鱼鸟兮放林野。”(《大字典》1262页左栏)

按:“ぁ毖怠(舵)”除《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揖、《集韵・祭韵》外,检《故训汇纂》(宗福邦等2003: 1085),还有如下2例: 1.《楚辞・九歌・湘君》:“桂兮兰ぁ!蓖跻菡戮洌骸,楫也。ぃ船旁板也。”洪兴祖补注:“ひ粢罚楫谓之ぁR辉也。”2.李白《江上吟》:“木兰之ど程闹邸!蓖蹒注:“《楚辞》: ‘桂兮兰ぁ!王逸注: ‘ぃ船旁板也。’《韵会》: ‘ぃ楫也。一曰。’”不难看出,“ぁ毖怠”皆本于《汉书》颜师古注引张揖之说。张揖此说是对司马相如《子虚赋》“扬旌ぁ敝小ぁ弊值慕馐汀!把镬ぁ币痪洌《史记》作“扬桂ぁ保是也,《汉书》“旌”乃“桂”之误。“”与“木”、“生”与“圭”俗书易讹混,故“旌”俗写可作“桂”,如北魏罗宗墓志“旌蜃光备”之“旌”作“”(齐运通2012: 14)。“旌”俗写与“桂”相混,加上“扬旌”一词典籍习见,抄手不察,就可能将“桂”误认作“旌”之俗字,从而楷正作“旌”,《汉书》“旌”字盖即由此而来。此处“文o”“桂ぁ薄按溽 薄坝鸶恰毕喽晕文,皆是偏正结构;而“旌ぁ辈淮剩且非偏正结构,与上下文失对。“ぁ迸狍S引韦昭释作“v也”,亦是。“v”“楫”一字,指船桨,“桂ぁ笔嵌源桨的美称,“扬桂ぁ奔淳俳盎船。张揖释“ぁ蔽“(舵)”,而“舵”安于船尾,非可扬之物,显非。张揖释“ぁ蔽“”,疑所据本“ぁ蔽笞鳌s”。“ぁ薄s”二字形近,俗书或讹混。如《玉篇残卷・舟部》:“舳,除陆反。《方言》: ‘舟后曰舳。舳,制水也。’郭璞曰: ‘今江东呼s为舳。’”《篆隶万象名义・舟部》:“舳,除六反。ぁ!薄蹲隶万象名义》的“舳”训“ぁ保“ぁ奔础s”之讹。《文选》卷一潘岳《西征赋》:“徒观其鼓ま轮。”李善注:“言欲轮,必先鼓ひ病9璞《方言》曰: ‘今江东人呼の轴。’”其中引《方言》郭璞注的“ぁ币嗍恰s”之讹。总之,“ぁ北静谎怠(舵)”,其训“(舵)”者,当是“s”字之误。《大字典》一说为虚假义项,当删。

二、

(一) è《广韵》五合切。①同“”。船动貌。《集韵・合韵》:“,舟动貌,或从及。”②船具。《篇海类编・器用类・舟部》:“,船具。”(《大字典》3258页左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