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特殊教育

孩子特殊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如何加强“特殊孩子”的体育教学

从特殊孩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加强特殊孩子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两个方面,谈了如何加强“特殊孩子”的体育教学。

虽然笔者从事的是普通小学而非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但普通小学里依然有着一些容易被体育老师忽视的“特殊孩子”。在强调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共同进步的今天,这些在文化课堂上与普通孩子无异,而在体育课堂上又显得与众不同的孩子,确实需要我们用特别的爱去呵护,去培育。

所谓的特殊孩子,主要是指在普通小学中就学的心智正常而身体与众不同的孩子。比如,那些体型与众不同的肥胖症或瘦弱型孩子;体质与众不同的各种疾病患者,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还有那些心理与众不同的孩子,诸如不同原因造成不愿与人交往、胆怯、孤独的,平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缺少温暖,缺少关爱,缺少朋友的;体育教学中,表现出不喜欢运动,运动技能较差,往往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等。

一、特殊孩子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对有着以上特征的特殊孩子,在体育教学中基本上采取非常保守的、慎之又慎的、“宠爱有加”的方式——让他们呆在角落里,让他们呆在教室里,让他们呆在树荫下……这样做对学校、对体育教师来说很省事又安全,但是对学生就不公平,他们会失去一次又一次的锻炼机会,与同伴一起交流的时间以及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体验。特殊孩子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体育教学中他们属于弱势群体。为什么会这样呢?本人以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大纲没有要求

在体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都没有对小学生存在的这部分特殊孩子作出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教学方案。小学的体育教材虽然十分丰富,但是很难找到专门为这些特殊孩子设置的教材内容。也就是说,这些特殊孩子差不多被遗忘了。

2.学校放低要求

全文阅读

对特殊家庭孩子教育策略初探

摘 要:对全校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特殊家庭学生档案;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制订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计划;对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家访;组织部分特殊家庭学生进行座谈;可建议学校组织党员及部分班主任教师与部分特殊家庭学生结对帮教,把工作落到实处并建立有关档案;可建议学校动员和组织部分教师撰写研究论文,从理论上对这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进行总结探索;不断搜集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部分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案例;请班主任老师及时协调其他任课老师对他们的特殊“关照”;对经济困难者,请求学校在经费上进行减免,使他们倍感学校及老师的温暖

关健词:“双差生” “问题儿” 拉帮结派 欺负同学 小偷小摸

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儿童事业关注程度的不断提升,我校学生的生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但是随着社会上离异现象增多、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率上升以及家庭成员身患绝症病故等现象的增多,孤儿、单亲以及特困等特殊家庭学生的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

一、现状、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学习状况不容乐观。据调查结果显示,有32%左右的特殊家庭学生成绩很差,倒数几名的有一半左右是特殊家庭的学生,而且,他们的成绩波动较大。大多数教师认为,特殊家庭的学生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学习能力比较差,学习成绩低,学习上缺乏自信,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有些学生甚至有厌学倾向。

2.行为习惯令人担忧。从调查中得知,特殊家庭学生的行为问题比较多,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说慌,拉帮结派、欺负同学、小偷小摸;在家里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电视、录像、游戏,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比较差,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无人管教,很容易陷入犯罪或者被坏人利用的境地。

3.心理出现偏差。心理问题是特殊家庭学生当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由于缺少父母关心、家庭条件困难、受到部分学生歧视,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他们有的心理封闭、孤僻、自卑、畏怯,有的任性专横、自私冷漠、处事武断偏激。特殊家庭学生大多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自制力不够强,遇到不称心的事容易发脾气,有的甚至存在叛逆、怨恨情绪。少数学生产生了寻求替代满足型、冲动报复型和寻求地位型等倾向,一旦形成以上情况,就造成难以转化的局面。一些单亲家庭学生还比较早熟。

二、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全文阅读

演讲:把爱给予特殊教育孩子们

演讲:把爱给予特殊教育孩子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xx聋哑学校校长xx,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此相识,我演讲的题目是;把爱给予特殊教育的孩子们。

十年前,我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民办小学教师,几次护送学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本村聋哑孩子妈妈硬拉孩子上车去城里上学,孩子刺耳的哭声和妈妈又气又伤心的表情看了让人心酸,孩子走了,爷爷、婆婆站在路旁抹眼泪,我上前一了解,才知道类似的情况在当地不止一家,孩子太小,大多不愿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上学,一个学期呆在那儿,距离近的咸阳市特教学校也要周一送去,周五接回,可农村人农活多,往往十分作难,此后,这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家人苦不堪言的表情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着,那个孩子的妈妈每次见到我,哭诉自己的苦哀,并说:不如你办个聋哑学校,光咱镇上就有不少的孩子,见我有所动心,又联系镇上所有聋儿家长到我家,我只得先去聋校考察学习,随后又跑遍xx十几个乡镇,实际调查,看到那么多聋哑、智障孩子 滞留在家,我决定停办很有经济效益的普通民办小学,创办农村聋哑特教学校,这一决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邻里也十分费解,就这样,一个选址在农村,离乡里人最近的聋哑特教学校在一片反对声中办起来了,时间是2002年9月。

那些滞留在家的聋哑,智障孩子家长在我的再三劝说下,送孩子来上学

一切并非我当初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些孩子年龄相差很大,最小的4岁,最大的16岁,小的不会穿衣,系鞋带,淌着鼻涕,流着口水,哭着闹着要回家,大的又愚又强,和人无法沟通,无论你怎样讲,怎样比划他们都听不懂,看不明白,这时,我才知道,农村的特殊教育是一片未开垦的荒林,我面对的不仅仅是清贫,而且是一种十分艰难的职业与责任,每月靠仅仅收取的生活费难以维持。只有在自家地里种菜,在苹果园捡树枝烧,亲自为孩子们做饭节省开支。这些经济上的困难尽力想法克服,更大的挑战

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面对这样一群脏兮兮,愚昧无知,听不懂语言,只会哇哇乱叫,不停相互厮打,并随地大小便的孩子,我有些懵了!家人整天出进吊着脸,都说我胡出洋相,吵得他们头都木了。不几天,一个聋哑孩子不见了,谁也不知道他去哪了。邻居们骑自行车,摩托车帮着找。我沿着马路,顺着果园,边走边喊,上瞅下看,恨不得把每个果园翻个遍。但再喊都无济于事,心里急得象火烧,头脑象炸了一样。跌跌撞撞的一个村子又一个村子的挨个寻找·····,直到天黑了,依然没找到,疲惫不堪的我坐在渠岸边,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绪,想着如果在村委会的喇叭里喊一下,或许会有人看见这个聋哑孩子。结果直到晚上十点多了,才在距离我们村十里以外的村子找到了孩子,看见他的那一刻,我心上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等到给人家好心的村民买来礼物,鞠躬道谢之后,我的双腿已无法直立。

全文阅读

重视鼓励教育助特殊孩子早日成才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部儿童电影的介绍,叫《看上去很美》,讲的是幼儿园里的故事。介绍很精彩,于是我在网上观看了这部电影。很有趣、好笑!好笑过后,留给我的却是那么一点点的心酸。故事的主人公方枪枪是个四岁的男孩,他被爸爸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幼儿园,那里有个统治这个世界的规则,就是每个小朋友名字的后面都有小红花,而方枪枪却没有一朵小红花。于是,他愤怒了。为什么不会自己吃饭就得不到小红花?为什么不会自己穿衣也得不到小红花?他不能理解。看完后,我这个小红花规则的创造者第一次感到了这个规则的残忍。方枪枪独自站在红花榜前的那种情景,深深刺痛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思索。老师没有看到方枪枪的进步,观众看到了;老师没有发现方枪枪的优点,观众发现了。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也有一些方枪枪吗,是不是我们也没有发现他们点滴的进步和努力呢?

一、我所做的观察和分析

于是,我暗暗研究起班里没有红花的孩子。在我们班里也有两张榜,一张红花榜,一张苹果榜。当红花榜上的红花满5朵时,可以得到一个苹果。本意是为了鼓励学生。而我发现,有几个孩子的苹果榜上一个苹果也没有。那几个都是班里最调皮捣蛋的孩子。纪律不太好,容易兴奋,好动。有的曾经也有过苹果,但因为某些原因而被扣除了。应该说,他们是一些让老师头痛,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可是,他们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连一个苹果也得不到呢?不是的,细细想想,那个小C有一次认真地清扫小朋友落下的饭粒,让我感动了半天。那个小P,他心胸宽广,热情大方,小朋友很喜欢和他玩。那个小S,拾金不昧,1角2角拾到了都交给教师。他们也有可爱之处,我的心痛了一下,长久以来,我都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对于他们,批评远多于鼓励,甚至吝啬自己的鼓励。而现在,我要为这几个孩子去争取小红花。

二、我为特殊孩子争红花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闪光之处,就像天上的星星,只不过有的星星亮,有的星星暗些,但他们都有光芒。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希望自己进步的,能成为人人夸奖的好孩子。一朵小红花是一份自信、一份鼓励,没有红花则是在否定一个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否定一个孩子要求上进的心。也许我们的本意也是希望给他们一些警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就像方枪枪一样,无法理解成人的用心和制定的规则,让我的鼓励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吧。

(1)减少惩罚,多给鼓励。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惩罚是有些残忍的。不守纪律,扣一朵小红花,给集体扣分,扣一朵小红花,直到扣完为止。这样的方式对于那些没有苹果的孩子是很不利的。这些低年级的孩子行为经常反复,今天表现出色,明天可能就很糟糕。自制力较弱,经常会发生打架、不守纪、拖欠作业等等的现象。按这种方式,哪怕他们得到了红花,也会在不经意间被扣除。想想撕下红花时的表情,他们是那样舍不得而又必须撕下,真是残忍。久了则会成为一种习惯,反而无所谓了,认为没有红花才是正常的,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于是我不再扣红花,重奖励轻惩罚。哪怕情节严重,我也保留他们的红花。我知道,天真的他们不是故意想那样做,一时的忘形才会如此。他们还只是孩子,有什么不可以原谅的。扣除他们的红花,不等于否定他们过去的进步吗?我们要承认这些孩子都很想将自己好的一面给大家,很想能成为一个被老师夸奖的孩子。他们的努力可能我们无法全部看见,但我们一定要肯定他们、鼓励他们,不能夺走代表他们进步的小红花。

(2)改变方式,扩大鼓励。不能否认,这些孩子与其他的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以统一的标准恐怕他们仍无法得到小红花,于是我将给个人发小红花改为给小组发小红花。优秀的小组,组内的成员都可以得到小红花,那么即使这个孩子各方面还达不到要求,但只要他是优秀小组的一员,那么他也可以得到这朵小红花。同时,优秀小组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2个、3个、4个,只要表现好,都可以成为优秀小组。这样的方式,鼓励的面就广了很多。自从实行这一方式后,每次都能看到他们灿烂的笑容,上课、课间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孩子还是要鼓励的,在鼓励中他能快乐、健康成长,在鼓励中他能得到更大的进步。

(3)寻找亮点,体现长处。据我发现,这些没有苹果的孩子,都是爱劳动的孩子。他们在其他方面逊色,而在劳动方面却都十分积极。于是,我增加了每天评选优秀值日生一项。不规定优秀值日生的人数,只要工作认真、负责都可以当优秀值日生。而这些孩子能当选的可能性较大。果然,他们几乎次次都能评上。可能起初他们只是觉得劳动比上课有趣,所以对劳动感兴趣,而现在他们的工作是真正地负责了,对自己也有了自信。同时,因为这方面的成绩,也得到了其他学生的肯定和尊重。这是一种巧妙的鼓励,找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适当挖掘、培植、扩大,让孩子自己也让别的孩子看到,拉近这些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的距离。

全文阅读

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与管理

我们总是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严重的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家长的感情是否和谐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今后发展。

在刚刚毕业的2014届毕业生中,我班学生杨阳就是生长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高一开学没几天就发现杨阳与其他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不修边幅,穿衣服邋里邋遢,走路都是“横着”走,表现的一种“匪气”;②很少与人交往,常常独来独往,也从来不报告不请假;③攻击性很强,刚来第四天便与同班学生打了一架,问原因,结果就因为那个学生多看了他几眼;④抽烟很凶,每天一盒(后来问过同宿舍的人才知道),并且玩手机,偷着去上网;⑤有一次听见他打电话,说话很没礼貌,带脏话,并且很凶,问过后才知道是与他母亲通话;⑥上课也是经常不听课,趴着睡觉,班里分配的任务几乎不管。

对此,我特意去他家做了一次调查。他家离县城有七十多里地,交通不便,家中有母亲和父亲,他是独子,母亲说话很干脆,穿着一般,父亲身体不好一条腿瘸,很憨厚不爱说话,家里三间房屋很简陋,在与其父母谈话过程中发现,母亲对父亲使唤较多,言谈中带有一种看不起,经过简单了解,知道了父母都是文盲,家庭收入微薄。后来又去了他邻居家,了解到,村里对这家人很歧视,并且言传其母亲和别人相好,父亲很窝囊也不敢离婚。

经过这次家访,基本了解了杨阳的家庭状况,再经过同宿舍的学生和一个他比较要好的朋友的介绍,基本了解了杨阳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信息,因而试探性地采取了几次措施:

(1)找杨阳谈话拉近距离,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关心与爱护,但很快发现很失败,因为他性格孤僻,少语,几乎不与你交流,说一句话几乎不超过10个字,总觉得我们的谈话很干瘪,不能深入的交谈。

分析: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尽力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利用合适的语言、表情、手势,既要把握住教师的身份,又要和朋友一样显得亲切平等,千万不能简单的说教,否则你很难去和他真诚的交流,他也不会把“秘密”告诉你。

(2)让他与表现较好的同学一起参加活动,比如:打篮球,打羽毛球,唱歌比赛,演讲比赛等等,激发他的兴趣,发现也失败,因为他几乎不参加,即便参加由于和其他同学比觉得表现较差也很快就不参与了。

对此我很伤脑筋,不知道用何种方法来扭转这名学生。有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同学讨论很激烈,我突然发现他也用眼睛看着我,想说话,我急忙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结果很准确,我及时的在课上表扬了他,那一次我能感觉到他很开心,由此便打开了一扇紧闭的心门。

全文阅读

友城搭起沟通桥梁 特殊孩子尝试教育戏剧

怎样让青春期的学生将他们面临的压力顺畅地表达出来?怎样让存在听力障碍的孩子更好地与家人和同伴沟通?来自成都友好城市——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市的塔卡·图卡(Taka Tuka)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维罗妮卡为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部八年级的孩子们带去一个全新的方式:教育戏剧。

实际上早在二战后,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强调互动与情景模拟体验的教育方式,在欧美兴起,即把戏剧活动引入教育领域,利用戏剧的情境来达到教育目的。在课堂上,维罗妮卡为孩子们虚构了一个同学“苗苗”,并让孩子们想象“苗苗”是个怎样的学生。“尊敬老师!”、“活泼开朗!”、“热爱学习!”、“除了和小明吵架,跟其他同学关系都很好!”……孩子们挨个通过手语老师向维罗妮卡描述他们理想中的“苗苗”。

“但突然有一天,苗苗变得很反常,很不开心,你觉得她是因为什么?同学们又该怎样安慰她?”维罗妮卡设定了这个场景,并让孩子们每5个人一组,扮演“反常的苗苗”讲述原因、扮演同学来安慰她。孩子们讲出的原因多与父母有关,“父母逼迫我学习”、“父母要求我考大学”,“父母离婚”,令维罗妮卡忍不住苦笑摇头,但她也分析说,正是在角色的保护下,孩子们感觉安全,从而能顺畅地讲出自己遇到的问题。“苗苗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心理投射,他们也能通过扮演角色,与同学的互动、老师的引导,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教育戏剧希望达到的目的。”

维罗妮卡从事特殊教育已经20年,她说与听障儿童沟通应当表达得尽量具体、简单,也需要更多耐心,这也是她将教育戏剧引入特殊教育的原因。“这样对具体事例的扮演和互动,能让听障儿童更主动、更直观地学习。”维罗妮卡告诉记者,她的3个女儿也经常到塔卡·图卡儿童发展中心里帮忙,做志愿者。“我最希望教给她们的是独立,是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1年是中欧青年交流年,主要的目标是促进中欧青年之间的跨文化对话并加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鼓励中欧青年关注并支持中欧关系的发展,对中欧双方决策者和青年组织产生广泛和积极的影响,并确保中欧双方决策者之间以及青年组织之间的合作在2011年后的可持续性。为促进欧盟的青年组织与其中国合作伙伴之间的伙伴关系、联系网络、志愿者项目和青年交流项目,欧洲议会下属机构——教育、视听、文化行政机构通过其本年度的主要计划“青年在行动”子计划“青年在世界”,向全欧盟各大青少年组织与机构征集国际青少年合作项目,并从中选出30个优秀项目进行资助;在这些项目中,与中国青少年机构合作的项目被优先考虑。

2011年正值成都与卢布尔雅那市缔结友城30周年之际,长期致力于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的斯洛文尼亚塔卡·图卡儿童发展中心提出希望与中国友城的青少年机构建立联系并开展合作,以促进中欧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促进听障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的沟通与交流,并促进教育戏剧这一先进的教育方法在中国的推广。于是,中斯青少年教育交流项目——戏剧:沟通的桥的计划应运而生。

在斯方的项目负责人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来自成都,她是中国教育部公派卢布尔雅娜大学攻读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王宣。项目设计阶段,她就强烈建议维罗妮卡女士寻找成都的青少年机构进行合作。为此,王宣于2011年5月回到家乡,并与成都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取得了联系,以期获得帮助。在获知项目计划后,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成都市对外友协对这个中斯青少年教育交流项目予以了大力支持,并积极地推荐了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和成都大学作为项目中方合作机构。就这样,中斯青少年教育交流项目——戏剧:沟通的桥梁最终成形。

2011年8月初,这个中斯青少年教育交流项目中选,获得了10万欧元的资助。于是项目中的以下具体计划得以实施:2011年12月,斯方项目成员访问成都,开展教育讲座和工作坊,推广教育戏剧的理论,以及其在聋哑学生教育中的实践;并访问成都的相关学校与机构。2012年1月,中方项目成员访问斯洛文尼亚,介绍中国聋哑儿童教育、中国儿童戏剧的发展与现状,开展工作坊;并访问斯洛文尼亚相关的学校与机构。2012年7月,斯方青少年访问成都,与成都青少年一起参与教育戏剧,并活动,从而增进中、欧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促进正常青少年与听障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2012年10月,中方青少年访问斯洛文尼亚,在青少年艺术节期间表演教育戏剧,并与斯方青少年活动,从而增进中、欧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促进正常青少年与听障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

全文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对特殊孩子渗透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8-0057-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实质就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充分地认识人的生命的价值和地位,最大限度地挖掘生命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生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展示生命的个性,从而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这在特殊学校尤为重要。我结合自己多年特殊学校教育的经历,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特殊孩子渗透生命教育,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一、对教材具有敏感性,通过感悟来体味生命价值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言环境和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渊源。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活化语文教育,使语文更具有生命意义,而且可以通过感悟让学生来体味人自身的生命价值。

1.感悟亲情――认识生命的不易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受着几代长辈的宠爱,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是何等的幸福。可是过多的呵护使他们习惯了来自亲人的爱,觉得亲人为自己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想到为亲人付出自己的爱,更不会想到用自己爱回报亲人,逐渐丧失一颗敏锐感受生活,感悟亲情的心。在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描写亲情的,这些课文都可以用来引导孩子感悟亲情。如《嘱咐》一课通过母亲无声的嘱咐,让学生感受母亲勤劳善良的品德和伟大的母爱。这样的课文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生命的诞生、成长、是多么的不易,从而,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感谢周围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他们的亲人。爱惜生命、呵护生命,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感悟友情――体会生命的快乐

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当中的困难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可是现在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说,现在的还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之间常常为一点点小事弄得面红耳赤,甚至出手伤人。经济条件好了,可学生却越来越小气了,借一支铅笔,借一本字典,借一支彩色笔都很困难。所以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体会友情带来的快乐也很有必要。如《掌声》这篇文章中同学们的掌声让腿有残疾的小英走出了困境,鼓起了生活的勇气。通过学习学生感悟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的美好,同时也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道理。又如《番茄太阳》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之一――“我”是一个双腿有残疾的人,原本心情无比黑暗,对生活失去了应有的热情,但是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渐渐被明明的开朗乐观感染了,心一点一点的温暖起来。特别是当明明说愿意把自己的双腿给她时,她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彻底被感动了。可以说是明明的友谊让她冰冷的心重新温暖起来了,让她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文章很优美很感人,通过朗读与感悟学生都体会到了人生在世要学会关爱他人。

全文阅读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孩子如何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

摘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范围已从科学计算扩展到了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对于特殊教育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自身的特殊性,计算机成了学生高考中技能考试的必考科目,所以,选择计算机作为高考科目的考生,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9

1 目前聋哑孩子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计算机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计算机就显得很困难;部分学生来自城市,他们的理解是认为自己游戏玩得不错就是计算机学得好;当然有极少数的学生已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他们学计算机就更容易入门。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他们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而不大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加上他们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给计算机教师教学的实施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后复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加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也时间不多,导致学生不能主动探索知识;还有的学生,上课时,当老师用教学广播软件控制其电脑后,他却悄悄结束教学广播软件程序,自己在下面玩游戏。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急需提高,学习态度急需端正。正常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想象力就比较弱,更何况是生理上有缺陷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是照着葫芦画瓢,老师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很少有学生会举一反三,设计自己的作品。

全文阅读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沟通;联系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

全文阅读

浅谈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误区和做法

摘 要:特殊儿童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家对于特殊儿童教育事业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但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设施不够健全,教育相对落后,特殊儿童“入园难”、入学率低等。因此,特殊儿童的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家长参与教育显得致关重要。本文就家长如何参与特殊儿童的教育谈了一些做法。

关键词:特殊儿童 家长教育 误区 做法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59-01

特殊儿童也叫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是指听力、肢体、精神、视力等有残障或病症,需要特别护理的小孩。研究表明,家长主动参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对儿童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特殊儿童的家长要从特殊儿童的身体和智力的实际出发,及时给予他们教育和训练,让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生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1 特殊儿童家长参与教育的误区

特殊儿童家长是儿童最主要的教育者,是特殊儿童生活中最早遇到的重要他人。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不仅能使家庭获得更多关于特殊幼儿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信息,能有目标和有针对性地促进特殊幼儿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为特殊儿童的发展构建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儿童积极健康的发展。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特殊儿童家长,要么参与积极性不高,要么不知道该如何参与,甚至有些特殊儿童的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托付给康复机构的老师。这就出现了这些孩子往往进步速度较慢,情绪波动较明显,相反,家长参与程度较高的特殊儿童,其康复训练效果较明显,在训练中较配合,情绪较稳定。因此,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单靠有限有康复机构的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动员家长的参与,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这样,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 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教育的一些做法

2.1 调整心态、转变观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