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实践活动总结

孩子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活动课的实施

摘 要: 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联系近几年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针对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活动课教学的价值和实施策略进行有效阐述,请广大同仁指正。

关键词: 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活动课 实施策略

随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被引入课堂教学,给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活动课的有效实施被提上重要日程,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经验,谈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活动课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和实施。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1.关注小学生的生活现实,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接受性学习,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和能力;引导孩子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学习,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成为孩子们身心健全发展的客观要求。组织活动课教学,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利用课堂教学情景组织活动课教学,为孩子们打开探究的时空,让孩子们自主地、创新性地参与学习活动,课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孩子们知识获得的唯一途径。我们要把孩子们的直接经验学习与间接经验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把孩子们的探究发现、大胆提问、调查研究、合作交流等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

3.面向小学生的“生活世界”,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活动课教学内容依托于课本知识,但要超越课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孩子们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围绕人、自然、社会、文化等方面深入开展探索、体验和实践,构建对自然、社会、自我的科学有效的认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观。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活动课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

全文阅读

大学生暑期农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实践者:

学号:

院别:Xx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年级:20xx级临床心理学

活动地点:XxXx县Xx乡Xx小学

活动天数:14天

活动目的:熟悉农村,体验生活,通过教学及助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

报告日期:20xx年7月27日

全文阅读

让孩子学会一个“用”字

“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陶行知

3岁多的东东早晨起来总要自己学穿衣,嘴里还反复地说:“先伸出一个手,穿上一个袖,再……”穿衣的全过程他说得很清楚。但过了一个多星期,还是不会自己穿衣服。为什么呢? 原来,他妈妈从头到尾给他反复讲过如何穿衣服,但孩子一有点儿错(如袖子穿错,扣子对不齐等),她就马上扳起脸,大声地说:“又错了,真是笨。得啦,我给你穿吧。”妈妈的“穿衣经”总没有得到过一次完整的实践。

小学三年级的小萌在班里学习成绩很不错。在学习平均分应用题时,他把什么叫平均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上的题也全会做。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路上有一个水池,平均深为1米,现有一位身高1.5米的人不小心摔到水池中,这个人会不会淹死?小萌马上站起来说:“老师,绝对不会淹死。”“为什么?”“因为他身高1.5米,水池深1米,他摔下去脖子还在外面,死不了。”对这种答案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下,为什么书本上的定义和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数学现象之间对不上号呢?

看来,不管是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还是在学校里的学习,都应该和“用”字结合起来。

一、 为孩子的第一步喝彩

二、

2岁之后,孩子经常要显示自身的本领,什么事情总想自己做。他们开始有意识地找伙伴玩耍,但和其他孩子一起玩儿时,常常因不随自己心愿而哭着跑来找妈妈;他们力争要自己吃饭,却可能有一半饭掉到外面,有时甚至把碗掉到地上;他们争着要自己穿裤子,可两只小脚会伸进一个裤腿里……

全文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

摘 要:动手能力是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育规律针对性地整合教学资源,鼓励孩子们敢于动手实践。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手实践能力;活动;多元化

动手实践能力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幼儿时期是身心发育初期,我们应该以科学、健康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民国时期的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我从学习他的教育理念中认识到教育要坚持本真,这与现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就要结合孩子们的认知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鼓励他们敢于动手,乐于动手,敢于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鉴于此,我联系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实践对怎样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解说。

一、放手实践趣味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不能停留在耳提面命的说教上,也不能只让孩子们看示范教材。我们要结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形象、趣味的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活动体验,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爱上实践活动,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周末空余时间,我们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公园或郊外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开设一些动手游戏和实践项目诸如,让孩子们收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树叶,比一比有什么区别,然后动手制作标本;还可以玩一些亲子互动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合作制作风筝……这些活动家长给予基本的指导,让孩子们的动手实践来体验整个制作过程。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其养成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

需要说明的是,要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就要将他们带入到恰当的情境中去,这样才能吸引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如果我们硬逼着孩子们去做什么,他们就会有抵触心理,就不会产生动手实践兴趣,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实践中启发认知

全文阅读

如何写好课后反思之我见

摘 要: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

关键词:课后反思;授课心得;教学设计;回顾;小结;经验;教训

课后反思,亦称“授课心得”,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完一堂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将经验;教训和体会记录在案的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写课后反思的过程其实也等同于教师课后自我评价的反思过程。教师的业务成长是在不断的实践、学习、总结、反思以及再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而这种总结和反思反过来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阶段性的教学活动完成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回头看的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问题直观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学方化教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课后好反思?课后反思“反思”什么内容?本人结合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就是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做法。每一个教学活动都会有成功之处,比如找准活动内容选择的切入点;巧妙新颖的引入;教学难点的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善于抛接、促进互动的提问技巧以及留有悬念的延伸活动等等,这些都是自己在教学上的“得意”之作,将他们记录下来,目的是便于教师今后在教学中参考使用。通过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总结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并将这种经验进行提炼,形成自己教学理论和教学风格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2“反思”教学过程中的“败笔”

全文阅读

如何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成为一名反思实践者

摘 要:反思作为一种意识,应始终伴随着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越强烈,教师的教育意识就越清醒、自觉,教师对教育时间就越敏感,从而,教师越能在与幼儿相处的教育情景中,表现出教学机智、实践智慧。

关键词:反思;分析;实践;总结

新课程改革强调理念向实践转化,需要教师不只是教学者、学习者,同时还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是我们教师要“成为反思实践者”。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最常用也最便于使用的方法是进行活动反思,反思不是简单的反省,而是对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对不足之处的醒悟。教师应该以反思的方式提升教学智慧,以研究的态度开展,以实践为依托,做一名反思实践者。

说到种植,我们“80后”的教师自己都不会,有的教师家住在镇上小区里,家里都不种蔬菜了,有的教师都是爸爸妈妈种点蔬菜,自己根本不会亲手栽种。在幼儿园里,我们有了一块种植园地,为了开展我们的园本课程,搞好种植活动,我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反思。

一、反思的实践意义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一种事后的反思行为,即不仅是教师实践的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和批判总结,还应有着其属于意识层面的深层含义。反思作为一种意识,总是激发某种体验,伴随着实践。

二、在反思中总结

本学期,我们在一起总结上学期课题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时,列出了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争取落实到位,真真实实开展好种植园地活动。

全文阅读

实践活动与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实践活动 数学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

0090-01

数学是一门空间探索的实践性学科,从表面上看,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但最终还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因此,数学学习的根还是在生活中,数学学习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尤其是儿童更需要如此,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思维还处于具象阶段。因此,实践性学习必不可少。

一、课堂实践,起飞儿童思维

1.通过实践性活动将抽象概念具形化

众所周知,手与脑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事实上,双手越是灵巧,大脑也越是灵活。操作性实践能够将思维活动与真实的动作结合起来,以动作促进思维,并让思维直接指导动作,在这样的交互中,孩子们能够直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数的认识》时,让孩子通过数一数小棒、拨一拨珠子等过程,自觉形成“数”的概念。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笔者让孩子带上纸张和圆规,在现场将纸对折,并用圆规画圆,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欣然认识了什么是分数;再比如教学《认识物体》时,笔者直接将孩子带到教室外面,让孩子们摸摸一些物体,然后再用手跟同伴一起搭一搭,再说一说,最后,让孩子们将认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并阐述分类的理由。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基本的几何形体。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让孩子能够直接以感官进行学习,这是孩子们最爱做的事情。

全文阅读

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摘要] 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为此每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为学生创设“玩”的课堂。

[关键词] 科学 孩子 实践

国家要繁荣昌盛,社会要公正和谐,人民要生活多姿多彩,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让科学走进孩子们的内心,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让科学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一、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一种原始的驱动力,“玩”永远是孩子最高的兴趣,永远是孩子的至爱。北京世界博物馆把很多科学现象纳入其中,参观的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玩”,再现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奥秘,真是应有尽有,奇妙无穷。学生在里面当然也就各个“玩”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了。由此可见,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科学,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无穷乐趣。为此每位教师应认真研究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为学生创设“玩”的课堂,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掌握科学知识、科学规律,形成热爱科学的浓厚兴趣。如在讲《大气压力》一课时,我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个气球,要求同学吹气球、玩气球,谈所得。同学们把气球吹得鼓鼓的,玩得十分开心,10分钟后谈所得,让人很惊讶,有的同学说,气球可以贴在墙上,原因是摩擦起电;有的说,吹鼓后的气球一放手,就飞跑了,这是大气的反冲;有的说,气球吹得太鼓就破了,原因是里面压力太大,等等。学生在玩中感受到了科学的存在。接着,我又发给学生2个气球,1根气管,2条细线,让学生接着玩,但又要求2人合作,把2个气球吹成一大一小,然后分别栓到气管两头,用线绳扎紧,你有什么发现。两人一组,学生玩得仍然很开心,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15分钟后,各个组都有了收获,开始汇报。12个组的结果是“大的变大,小的变小”;2个组气球大小不变,1个组因气球没有扎紧没有结果。玩出结果后,我接着问学生们,为什么会出现“小的更小,大的更大”的结果呢?学生们说了很多理由,但最后讨论结果,大家一致认为是因为气压不一样,大气球压力小,小气球压力大,所以,小气球的气被压到大气球里,就出现了上面的结果。从孩子们最熟悉的玩具――气球中,引发出可供孩子们探索的科学内涵,这本身会给孩子们很多启示,科学离孩子们很近,处处有科学,只要肯于发现。

二、让孩子们动手实践去探索科学

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在实践中成长,不仅仅意味着人的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更意味着人格的完善,成功的自信。科学课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舞台,能让孩子们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激发求知欲,调动多种感官,既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又能促进他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积极的态度,自觉主动地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

如在讲《磁铁的性质》一课时,上课前,我为每组学生精心准备了条形、马蹄形两种磁铁,还有铁钉、曲别针、小铝片、铜丝、小木棒、小石子、碎纸片等材料。上课时我给每组同学下发了一张表格,要求同学们动手实践,把表格填完,最后总结出磁铁的性质,学生们开始实践,一会儿2块相互吸一吸,总结出了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总结出了磁极端点的磁性最强;一会用磁铁吸吸铁钉,吸吸木棒,人人动手实践,人人总结发现,学生们实验的过程非常认真,你一言他一语,在快乐的动手实践中,感悟科学的奥秘,感悟科学的乐趣,在轻松愉快中,总结出了磁铁的性质,学到了科学知识,产生了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全文阅读

收放自如,不着痕迹

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并不是排斥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方式、指导时机、指导的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如野草般自生自灭,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现、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教师具有收放自如的教学艺术。

郭元祥老师说过:“细节影响品质,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事务本身。面对这种复杂,唯一的办法就用耐心和耐性去整理细节,处理细节。”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有时候就需要一些“琐碎”的指导,需要把指导工作做细做实。沈老师这堂课,有几个细节饱含着她的良苦用心,这几个细节是这堂课在指导上的亮点。

第一处,在让学生帮助老师画出游览淹城的最佳线路图这个活动中,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示意图的范例,并且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了示意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可以说,既达到了对示意图特点和构成的认知教学目标,又为下一个活动――学生绘制示意图提供了参考,给了孩子一块垫脚石。在这个环节,沈老师没有运用简单告诉的方式,而是通过一个活动任务,让学生自主观察、提炼并获得知识,这充分显示了沈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二处,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校园进行信息采集前,沈老师先让孩子们“小组讨论,家长和同学希望在图上看到哪些地点?将这些地点罗列出来。”这个环节,大大提升了学生在接下来的校园活动中的效率。

第三处,在采集完成以后,沈老师再次组织孩子开展讨论,哪些信息可以不出现在示意图中,这个信息的筛选的环节,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明白信息内容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来合理选择。

第四处,在绘图之前指导学生“先借助道具色块摆一摆大致的位置”。这个细节表现了我们沈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对学情的充分估计。因为孩子第一次尝试绘制示意图,相对位置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用色块先放置一下,能够让孩子先易后难,实现逐步过渡。

第五处,示意图要做到“简明、直观”,要注意“相对位置”“相对大小”等这样的要求,沈老师没有简单告诉,而是伴随在孩子们的交流和实践后的评价中相机总结出来的,是结合着孩子亲自实践的成果呈现进行的点拨,孩子们对照着各自的示意图,更容易去理解这些原则(或者说要求)。

第六处,示意图绘制完后,沈老师组织了同学们通过同学互相评价作品,反馈实践的得失。沈老师一共组织同学们评价了4张孩子的作品:第1张图,沈老师关注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孩子自己的讲述,大家明白了示意图要注意“相对位置”。通过第1、2张作品的对比,学生巩固了示意图要“简洁明了”的特性。第3张示意图,孩子们增加了对“标识”这样的信息表达方法的经验。通过发现第4张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孩子们了解了示意图的内容一定要注意“相对大小”。在课堂的总结交流阶段,通过评价反馈回来的信息,孩子们有意识地对自己亲历的行为和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总结,获得了丰富的实际体验和感悟,为学生能力的成长,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基础。

全文阅读

关爱留守儿童假期实践个人总结

应总理发出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号召,我院组织了以一位经历资深教师指导、一位07级学生队长、6位08级精干学生及下车乡政府的2位大学生村官为队员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于今年7月份在县下车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以“携手明天、共享成长”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校团委响应江苏共青团省委“服务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号召,我院采取“双赢”政策,将理论实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小分队成员在实习的过程中将理论回归到实际中去指导社会实践,突出高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受到了淮海工学院领导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先后多次召开服务团成员会议,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行前准备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和分工。对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也力求科学化、合理化、创新化,经过服务团全体成员的几天努力,一套思路明确、实际结合紧密并结合学科特色的方案出炉。

为了使此次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我院特别邀请了历年来多次指导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的资深教师佟瑛亲临指导。小分队成员是由院学生会主席为分队队长、08级各班学生中经过层层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和自愿请缨加入的当地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大学生村官的加入为此次实践活动增加了筹码也是历次实践活动所没有的成员,不管是师资队伍还是实践团队,可以说,此次实践活动我院倾注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二、扎根基层、服务社会

1、村官加入,如虎添翼。

服务团成员到下车乡后,得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同时下车乡两名村官自愿请缨加入。由于村官长期居住于此,对下车乡实地情况相当了解,有他们的加入更能了解当地留守儿童在的生活情况、心理问题等各方面,因此也更有利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顺利进行。村官加入,我们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如虎添翼。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