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教育

孩子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孩子,先善待孩子妈

你在家对待孩子他妈的态度如何?你觉得这跟教育毫无关联?错也。你对孩儿他妈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家的教育质量。你总觉得你孩子情商不高?容易焦躁?不听话?时常对抗?对父母没礼貌?心里想什么根本不会跟你交流?你找不到答案。注意了,你在不知不觉中,错失了教育的一些重要环节。

相关链接:

瑞士:带孩子调情两不误

在苏黎士,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一对夫妇穿着体面协调,满面春风,两人带着两个小孩,一个能走,一个躺在婴儿车里。夫妻两人边带孩子边谈笑调情,他们真的是在调情。多么美妙的画面。瑞士的小孩情绪稳定,看起来也比较幸福。

德国:拥抱妈妈的仪式

德国男人每天进门、出门时会带着孩子一起拥抱妈妈,说一句辛苦了。对于他们来说,家庭氛围始终比教育本身更重要,一个生活在充满关爱环境里的小孩,还担心什么教育,爱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所谓情商,不是教来的,是耳濡目染的。

新西兰:赞美妈妈是必修课

新西兰父亲会在孩子面前经常赞美妈妈:“妈妈今天的衣服好漂亮,去花园里采一枝花给妈妈戴上”;吃到妈妈弄的蛋饼时,会对孩子说:“妈妈做的菜真好吃,妈妈辛苦了。明天让妈妈多睡一会儿,爸爸带着你做鸡蛋饼,跟妈妈比一比,好不好?”

全文阅读

爱孩子才会教育孩子

爱孩子才会教育孩子

在数千年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幼儿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从原始和自然状态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0世纪教育界通过反思与研究,大力提倡“爱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爱心作为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与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托,有了爱则任何顽劣的儿童都会被感化,任何艰难的教育工作都会被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与隔阂将会在“教学相长”的环境和氛围中冰释,信任、关心、理解与相互支持将成为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

甜甜的"母爱"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张妍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张妍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张妍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张妍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张妍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张妍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张妍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张妍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象妈妈,曹老师就是曹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曹妈妈,曹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坚定的"友爱"

教师只有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学生,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解伟豪跑来问我:"曹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quot;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徐丛悦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缘墙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谢伟豪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缘墙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攀缘墙跟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爬上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攀缘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曹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温馨的"师爱"

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朴素观,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 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教育的主导者——老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溶入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之富于生机,充满希望. 大班孩子要毕业了,毕业典礼时,孩子们和我都流下了酸酸的眼泪,还记得他们刚刚来园新奇的样子,还记得他们第一次打防疫镇的恐惧,还记得他们对福利院小朋友奉献的爱心,还记得每一个"六一"演出时的那精神劲。看着他们和我挥手到别、听着他们用哭哑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会回来看你"“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老师我长大要像你一样,做个的好教师”,我感到做老师的自豪和骄傲。

全文阅读

教育孩子不如读懂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

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他们的一切一无所知,也不会说他们的话。”那么,在孩子面前,我们如何做才能避免成为“外星人”呢?那就是真正地用心读懂孩子,这是教育的前提。

耶鲁大学的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曾经跟踪研究孩子们40多年,了解儿童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人类行为的成长模式十分有规律,人们甚至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料出孩子在某种行为阶段之后,将会是什么行为阶段。在这里,我主要介绍4岁前的孩子在每个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

1到2岁:一句话概括:可爱又难缠的年龄,从“开心果”到“淘气包”。1岁多的孩子,语言能力和运动能力已经得到极大发展。他们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执拗、顽固、不愿受到束缚。他们的主要行为表现:一天到晚地缠着问问题;穿衣服不配合;不肯安分地坐在小椅子上;自己不肯走路非要人抱着。

2到3岁:一句话概括:“不”字当头,打滚耍赖,一意孤行,占有欲强,自私霸道。这是因为,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但他们不懂得如何表达。在这个阶段,家长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导、绕道为主,但不要轻易让孩子讨价还价,尤其是在重大事情上不可让步。同时,我们要把孩子的很多“坏行为”,理解成孩子探索世界、学习成长的行为。

3到4岁:一句话概括:友善、平静,充满安全感,易于接受,也乐于分享。在3岁的时候,孩子一向强硬的拒绝态度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赖。从3岁半开始到4岁,反抗成了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3岁半是一个内向、焦虑、缺乏安全感,同时意志力极强的年龄。每天,他们都在挣扎中过日子,生活过得很不愉快。他们正在体验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自我这个独立的个体。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常识,这里重点介绍婴幼儿情绪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交技能发展的主要规律:

情绪发展: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或初级情绪)和自我意识情绪(或次级情绪)两大类。基本情绪(包括愉快、愤怒、悲伤、惊讶、恐惧和厌恶等),一般是在2到7个月之间逐步出现;自我意识情绪(包括同情、嫉妒、尴尬、自豪、羞愧和内疚等),一般要在1岁半到两岁左右才会陆续出现。

全文阅读

如何教育孩子

学生是孩子,孩子是学生,如何教育孩子是一个永恒、千秋难结的话题,古有孟母教子、岳母刺字,今有“虎妈”“清华学霸”,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家庭,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但不论任何时候,人们对开发孩子的智慧潜能、品格和技能的期望、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为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现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各位有兴趣的朋友交流交流,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我和妻子的家庭都是普通的家庭,我们九兄妹,八个孩子,六男二女。(A)博士毕业,美国纽约华尔街金融金领,分管印度和中国上海。(B)某省路桥公司经理。(C)国家某最高行政机关公务员。(D)世界排名前30强美国(北京)公司白领,技术世界一流,熟练掌握世界各国英语口语,多次代表总公司在美国本部、德国、瑞典、中国等招聘技术人员时任主考官。(E、F、G)在美国排名前10位的大学念书。H在当地中学念书,成绩在校三千多人中排名前10位左右。我们的孩子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在体育、艺术方面都是佼佼者。

我们认为孩子成才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人品,二是学业,三是就业,完成培养孩子的这三步曲对于家长来说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任务。

道德品质是一定时期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一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孩子人品的形成受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影响是首要的,家长要有一定的文化教养,要注重对孩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孩子做人。你可从中国古代的诗经、诗词中吸取营养,也可从现当代文学中吸取营养,你也可从传统的孔孟、儒道文化中寻找教义,但你一定要结合现实。我们的国情不同,老百姓首先是要生活,只有你站在了一定的高度,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谈得上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才谈得上人生的价值。对孩子的教育是个超长的马拉松长跑,一跑就是十几二十年,孩子和家长都要有耐力。我们让孩子体验、考察过最艰苦的贫民生活,我们带孩子住过全中国最好的酒店,我们引导孩子遵纪守法,引导孩子山高人为峰的思想树立,引导孩子追求好生活的理念,引导孩子长大体现自身价值,光宗耀祖,激发孩子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的思想潜力和动力,我们教育孩子吃梨时可以拿大的,但要想想凭什么去拿大的。

孩子学业的优劣受学校和家庭影响的成分居多,但这只是外因,决定因素还取决于孩子自己。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孩子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孩子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进行激励、唤醒、鼓舞,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孩子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这是其一。另外采取“笨鸟先飞”的方法,学走在前头的方法也可以尝试。

就业的优劣是和孩子个人人品、学业的优劣、专业的选择和其他社会综合条件相关联的,不要讲大话、空话、假话,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工资决定你的社会地位。不要简单地说奉献,行行出状元,你有了本事,社会是会用荣誉和物质来承认你的价值的。你可以拿到平常人几倍、几十倍,甚至更高的工资。

孩子的教育,是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孩子成功了,家长就是“痛并快乐着”。

全文阅读

教育孩子之我见

摘要:教育孩子,父母只做四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探索掌握方法和技巧;培养责任心。

关键词: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习惯;技能;责任心

每个孩子都是为这个社会生的,他必须要经历“社会化”进程:学习―道德规矩、生活本领、文化知识、人际交往等等。他的导师很多,主要有三个:父母及家人,老师,社会。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导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父母的最大心愿。可是,现在怎么那么多不听话、表现不好的孩子呢?我们做父母的该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呐!爱子心切,胜过一切。宁可自己受冷挨饿也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孩子的一切。父母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却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人见人夸。聪明的父母从来都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教育孩子只做四件事。

第一件事: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定性定位恰当不恰当,分三个层面来表述。

首先,父母不能只当“法官”,更要学做“律师”。

许多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随意简单地做出这不是那才对的判决。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就是呵护孩子春芽般脆弱的自尊,维护孩子似乎不起眼的权利,成为他信赖和尊敬的朋友。即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站在他的位置上,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为唯一宗旨,不赌气更不打骂挖苦。

其次,父母不只当“裁判”,更要做好“拉拉队”。

全文阅读

教育父母胜过教育孩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36-01

1 教育家长的必要性

孩子教育一直是很多家长都很头疼的问题。当前,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只注重言传,不注重身教,比如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在学校要好好读书、听老师话、上课认真听讲、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谎话、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笑脸迎人、放学及时回家、路上注意安全等等诸如此类关心孩子的话。这些话孩子不能说不听,也不能说不愿意这样做,谁都想成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心中的好学生。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没有做到呢,其实很多孩子没有学好问题主要出在父母身上,比如父母教育孩子放学及时回家,但是自己却因为工作忙很晚才回家,尤其是父亲,孩子会认为父亲回家这么晚,还要求我及时回家,其实晚回家是小事,孩子回家看不到自己的父亲,在母亲教育十分严厉的家庭,孩子没有安全感,时间长了孩子也不愿意回家。由此可见,在孩子教育方面,首先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段案例:

笔者从教20年的时间里,班上遇到了一个特殊家庭状况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原因在于爸爸整天妄想不管孩子。孩子妈妈之后重新组建了家庭,很少看孩子,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很少与人交流,讲话的对象仅限于爷爷、奶奶和同班同学,甚至不和老师打招呼,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平时紧考二三十分,但是在笔者的教育之下,孩子开始主动和老师打招呼,感觉到了老师带给自己的温暖,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考试成绩提高到60多分,进步非常明显。上课期间也能够大胆发言,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只是出生在不幸的家庭,得不到应有的关爱,感觉不到应有的温暖。现在孩子已经就读本校六年级,笔者一直带着他,希望在自己的教育和引导下,孩子能够消除心理阴影,突破心理束缚,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在老师的关怀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去迎接崭新的未来。

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也是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现象背后揭示了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并且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亲自教育孩子,无论是爷爷、奶奶教育,还是第二监护人教育,都不能和父母教育相比。孩子在得不到父母良好教育的情况下,性格、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出现很多异常,比如案例中提到孩子不愿意和老师主动交流、学习成绩差,这原本不应该出现问题的一个孩子,却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每个教育工作者和父母的重视和反思。

孩子与自己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父母的改变会影响孩子,父母不说谎、不打架、不骂人,孩子一般也不会,这就是身教。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说谎话、骂人等不好行为习惯时,首先找的是客观原因,比如老师没教好、周围孩子的影响、社会风气不好等,却从来不找主观原因。当然,客观原因存在,但不是主要的,主观原因才是根本原因。教师和旁观者的提醒会让一些家长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误区,但是一些顽固家长真是不好办,即便提醒也没有多大效果。

2 教育父母需要做到的方面

全文阅读

孩子的感恩教育

【摘要】中华民族是个感恩的民族,自古就有“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优良传统。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更能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

【关键词】孩子;感恩;教育

我们要感恩,感恩爸爸妈妈,给了我们无尽的爱和祝福;

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和希望;

感恩朋友,给了我们友谊和快乐;

感恩每一个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他们的每一句叮咛、每一次微笑、每一份关爱…

孩子要达到这样的感恩境界仅仅靠学校的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家庭的感恩教育。做为家长首先应该要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而不是过份而无目的的溺爱和纵容自己孩子的各种自私行为。要从生活的细节上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理,在孩子的心理播下爱的种子。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这些都是家庭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始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必须以自己感恩的言行影响和感染孩子,令孩子从家长的言行中学会感恩。家庭的感恩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感恩意识

全文阅读

你会教育孩子吗?

心态培养重中之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观念也在更新。以“三好生”的标准为例,我们上学时“三好学生”的概念首先是学习好,品德好,体育好,而当今社会对三好孩子的诠释则怎悄然变化。

首先是身体好,身体是1,其他的都是0,没有了1,那么0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其次是习惯好,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孩子来说受益终生。孩子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爱学习、讲方法的好习惯,生活学习都能轻松应对,家长也会非常轻松。最后就是心态好。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个孩子也都希望自己学习名列前茅,但是即使是各省的状元,到了清华北大,仍有先后之分。因此,心态的培养,特别是抗挫折能力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教育越早越好

家庭教育越早越好,从胎教时就应该已经开始了,这对孩子的一生影响巨大,父母时刻起着示范作用。

如果父母每天晚上吃完饭就看电视,让孩子自己学习,似乎不太可能。如果父母晚上玩牌打麻将,孩子也不会好好自己做作业;父母说话带脏字,那么即使在父母的威吓下孩子表面上不说脏话,但肯定会有紧急时刻,孩子的脏字会脱口而出。如果父母从小打骂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一般情况下会有两种情况,一是他意识我父母做的不对,从小对我打骂不好,我绝对不会打骂孩子;二是他也会使用同样的办法,说出同样的话语来打骂孩子。因此,好父母会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遵守规则、计划,时间长了,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了,父母就可以逐渐放手了。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在我们国家,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会告诉孩子,不许碰热水,小心烫着;不许踩水坑,把鞋弄脏了;不许自己抓饭,弄得到处都是……只要听家长话就是好孩子,孩子从小养成了跟父母要答案的习惯;上学了,老师告诉孩子每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这样,不一样就得不到高分,孩子养成了跟老师要答案的习惯;工作时,孩子自然而然地就跟领导要答案。

全文阅读

孩子挫折教育

摘要:只有不断经受困难和挫折锻炼的人,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生存能力。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生活在温室里。

关键词:挫折教育机遇性注意事项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题记

现在城市中,“四二一”式家庭居多,所以家长们对保护孩子的安全成了第一要务。家长们过度的保护,过度的迁就,因噎废食、过分规避风险,目的在于能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试想在“温室”里长大的这些“独苗苗”们能有多少自我保护能力呢?“跳楼一族”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对他们的成长有些担忧。所以我们不妨在幼年时期就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早一些磨炼他们的意志。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就业和创业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面是我做为一名幼儿教师,更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一点不成熟的观点和一些尝试。

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在非洲的奥兰治河的两岸,有野生的羚羊群。动物学家们对它们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生活在东岸的羚羊不仅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快,而且繁殖能力也比西岸的羚羊强。为了研究两岸羚羊的不同之处,动物学家们在两岸各捕捉了10只羚羊,分别送到对岸。一年后,由东岸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6只,而由西岸送到东岸的羚羊则只剩下4只。究其原因是东岸不仅生活着羚羊,还有一群狼,羚羊们为了不被狼吃掉,不得不每天练习奔跑,从而使自己强健起来;而西岸的羚羊因为没有狼的威胁,过着安逸的生活,奔跑能力不断降低,体质也不断下降了。

全文阅读

任性孩子教育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其一,模仿别人的结果。

在家庭里或亲友当中有人任性,孩子曾不止一次亲眼看到任性的表现,而且可能得到了不错的结果。于是孩子就会模仿,学着表现任性。比如,许多亲友一起庆祝节日或外出旅游,其中有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有任性的行为,而孩子的家长不但没有教育他,反而迁就他,满足他的某种要求。这对其他孩子起了一个反面教员的作用。有的是非不明的孩子,遇到适合的机会,就会模仿他的样子。有的成年人也任性,孩子同样会模仿。爸爸、妈妈,任何一方有明显的任,都会直接影响孩子。

其二,家长迁就的结果。

有些孩子任性,是家长惯出来的毛病。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有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几次下来,孩子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很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别的一概不吃,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迁就的结果。

其三,家长对孩子过度严厉或不尊重孩子的结果。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孩子难以达到,产生逆反心理和抵抗行为,久而久之,变得任性。还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动不动就贬斥孩子,甚至在外人面前也随意责备,孩子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产生任性对抗行为。孩子长大了太任性,一点好处没有。在家里,不听父母长辈的话,我想怎样就怎样;在学校太任性,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身心不可能健康发展。怎样使孩子由任性变得不任性呢?分析孩子任性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前述三种原因,第一种如果是父母以外的人的影响,重点在分清是非,让孩子对任性产生一种讨厌的心理,不去模仿。如果是父母自身一方有任,则应认真反思,坦诚地与孩子交流,承认自己的行为不对,教育孩子不要学。而且请孩子监督自己,帮助自己克服任性的毛病。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