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洋经济培训

海洋经济培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洋经济技术革新思考

本文作者:郭越 宋维玲 赵锐 单位: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总量不断攀升,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社会各界对海洋经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海洋经济数据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开展海洋经济调查势在必行。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设计与调查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保证海洋经济调查顺利开展,提高海洋经济调查数据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是以《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根本,延伸形成《主要海洋产品目录》,并在产业分类和产品目录两者基础上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进而研究设计不同方面的技术方法。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主要技术点包括5个,即涉海法人单位清查、调查员选聘培训、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数据审核[1]。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类选聘渠道、两种培训方式。四类选聘渠道是指从地方海洋统计联络员、地方统计调查队工作人员、单位填表人员、公开招聘人员四种类型人员中选聘海洋经济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两种培训方式是指全国统一培训和逐级培训。全国统一培训是由国家统一对各地区所有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量大,但培训效果较好;逐级培训是分级组织对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各级培训量小,但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全文阅读

海洋领域援外培训与国际交流

对外援助培训是由我国提供经费,通过双多边渠道,以研讨、研修、培训的形式向受援国专业人员传授管理知识和先进的科技产业技术,并提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验,为受援国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其自身的发展能力,促进其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援助方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援外培训已经成为我们实施国家外交战略和对外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也成为我国开展海洋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

一、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背景

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对于日益凸显的海洋环境问题,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海洋低碳经济要求注重海洋的深度科学开发和保护,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引领海洋高端产业发展,注重海洋统筹布局,注重突出海洋生态文明,实现海洋资源节约、环境良好、永续发展。

全世界共有150个海洋岛国和临海国,占全球国家总数的四分之三多,其中,亚洲有36个,非洲38个,欧洲29个,南美洲10个,北美洲23个,大洋洲14个,在这150个岛国和临海国中,有90个国家接受过我国提供的经济援助。

中国有约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中国通过增强民族海洋意识、大力发展海洋低碳经济,奠定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从而达到促进本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在海洋科学技术和管理领域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许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了解和分享我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有责任也愿意将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其他发展中沿海国家分享,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滨海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领域各种方式的培训活动,既是帮助受援国培养管理官员和技术骨干的可行之道,也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二、海洋领域援外培训项目的理念与成效

福建海洋研究所是国家援外培训项目承办单位之一,主要承担以海洋为特色、以海洋技术与管理为主题的培训项目,主要有三个研修班:一是“海洋生物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班”,二是“海岸带综合管理官员研修班”,三是“海洋渔业管理官员研修班”,面向全球近90个沿海发展中国家开展海洋领域技术与管理的交流培训和研修活动。从2005年起,至今已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南太平洋、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71个滨海发展中国家的505位官员与技术人员来华接受培训,共计526人次。研修班注重把实际管理经验与专业应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设计理念上,技术培训班侧重于培训学员掌握主要生物品种成套养殖技术的实用性与完成性,而管理研修班则注重对学员进行管理理念的培训,并辅以大量的案例及应用技术的教学。

培训班通过专题讲座、论坛交流、参观考察、实习操作等方式,使学员们了解中国的海洋养殖技术、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海洋环境监测经验,了解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与海洋科技以及政府有效管理的密切关系,力求使学员们通过借鉴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实用模式,将其用于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参训各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项目承办单位,培训机构也通过与各国学员的交流互动,对受援国本国的海洋产业、海岸带管理和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状况有所了解,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种培训方式构建了一个面向全球沿海发展中国家海洋领域科技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实现知识与经验共享,促进各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共同发展。

全文阅读

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研究

【摘 要】以钦州学院为例,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应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涉海专业办学条件;内涵外延建设并举,积极发展涉海专业,努力满足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校地校企合作,不断增强涉海人才培养能力,以充分培养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涉海专业 海洋经济 钦州学院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0056-03

广西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比较匮乏,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全国人均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日益严峻。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海洋环境,无疑是广西新时期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基本生产要素,而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可替代的自然物质条件。然而,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另一生产要素海洋人才资源,却十分匮乏,海洋高等教育滞后成为了广西发展海洋经济的“瓶颈”。一直以来,广西没有高校开设海洋学科专业。《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在分析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总体上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时,指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海洋科研能力薄弱,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几乎是空白”,从而提出要“发展海洋科学研究与教育”,“大力推进具备条件的广西高等院校开设海洋学科专业”。在此情形下,钦州学院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认为开设、发展涉海学科专业“既是广西高等教育适应广西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广西高等教育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钦州师专的基础上改建钦州学院后,开设涉海学科专业,努力培养海洋资源保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本文试以钦州学院为例,对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进行研究。具体说来,广西高校开设涉海专业,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强化基础建设,保障涉海专业办学条件

涉海专业是高投入的专业,尤其是航海类专业,其专业的特殊性、成本的高额性、行业管理的法规化和国际化,不是随便可以办成的。它不仅要舍得投入,解决实践教学环节多、实践性强,需要具备现代化教学设备设施多的问题,还必须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我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规则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钦州学院虽然具有从事海洋科学研究、开设海洋相关学科专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地缘优势,天时、地利、人和等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办学基础薄弱,要服务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开设涉海学科专业培养海洋人才,必须强化涉海专业基础建设,保障办学条件。为此,钦州学院切实加强涉海学科专业办学软硬件的建设,以保障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满足专业的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需要。

一是建设与涉海学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学校把涉海学科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首要的任务,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内培外引,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培养涉海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实行挂职锻炼制度,强化“双师型”教师成长;实行优厚待遇引进涉海学科人才,加强涉海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如市校结合对引进的教授给予合计45万元的安家费和科研费;对引进的船长给予教授的待遇。开设涉海专业以来,共引进涉海类专业的高学历(博士)、高职称的教师14人,甲类船长3人,甲类大副3人,甲类大管轮2人。

全文阅读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研究

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

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构建是海洋经济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是以《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根本,延伸形成《主要海洋产品目录》,并在产业分类和产品目录两者基础上建立《涉海法人单位名录》,进而研究设计不同方面的技术方法(见图1)。海洋经济调查技术框架的主要技术点包括5个,即涉海法人单位清查、调查员选聘培训、调查制度设计、调查方法设计、调查数据审核[1]。

1.1涉海法人单位清查

涉海法人单位清查技术主要包括四类选取渠道、四种核实方法、四个清查手段。四类选取渠道是指涉海法人单位的选取可以从四个方面获取基本信息作为单位清查底册,分别为统计部门单位名录、工商部门注册资料、企业单位公开信息、专业咨询公司资料。四种核实方法是指采取产品核实法、服务核实法、空间核实法、项目核实法等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核实。产品核实法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以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原材料,或者直接应用于海洋和海洋开发活动;服务核实法是指从事海洋开发、利用、保护服务的活动,或者从事海洋科研、教育的活动;项目核实法是指单位承担过海洋工程建筑项目,或者单位是统计部门统计报表制度中海洋工程建筑项目的承担单位;空间核实法是通过涉海法人单位的空间定位进行核实,即通过单位是否占用岸线进行核实。四个清查手段是指通过电话咨询、网络检索、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手段对单位是否涉海进行清查。

1.2调查员选聘培训

调查员选聘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四类选聘渠道、两种培训方式。四类选聘渠道是指从地方海洋统计联络员、地方统计调查队工作人员、单位填表人员、公开招聘人员四种类型人员中选聘海洋经济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两种培训方式是指全国统一培训和逐级培训。全国统一培训是由国家统一对各地区所有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量大,但培训效果较好;逐级培训是分级组织对调查员或调查指导员进行培训,各级培训量小,但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1.3调查制度设计

调查制度设计主要包括三类调查内容、五种调查途径。三类调查内容是指海洋经济的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调查内容、辅助调查内容、其他调查内容三方面。主要调查内容侧重生产投入、生产经营、生产能力等;辅助调查内容侧重海洋科技、海洋教育、海洋综合管理、海洋服务、海洋文化等;其他调查内容侧重空间信息、产品价格、民生等。五种调查途径是指海洋经济调查数据的来源,包括基层调查、部门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书刊检索查询。基层调查主要是从涉海法人单位取得调查数据;部门调查主要是从有关涉海部门现有定期和专项统计制度取得调查资料;问卷调查主要是从涉海就业人员取得调查资料;实地调查主要是调查人员通过走访、观察等直接搜集调查资料;文献书刊检索查询主要是从有关文献书刊,例如地方统计年鉴、有关书籍报告等取得调查资料。

全文阅读

职校海洋经济文化教育思考

本文作者:陈定樑 单位: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高职职业文化是高等职业教育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合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区域文化,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磨合与融合的产物。高职职业文化具有明确的行业和职业指向,加强高职职业文化建设,能促使高职学生就业后尽快完成”校园人”向”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目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推进高职教育和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地培养海洋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也有利于提升涉海类高职院校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一、海洋经济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核心:职业文化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特色高职职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特色职业文化建设

全文阅读

高职海洋经济文化教育

一、海洋经济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文化的内涵分析

(一)核心:职业文化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

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特色高职职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全文阅读

高校专业建设对接市场发展的机制

摘要:

文章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海洋食品类专业为例,提出要按照依托行业、对接市场的专业建设思路,开展实地调研,确定企业全程化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培养的联盟化,构建职业岗位群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和校企合作的专业实训室和教学实习基地,以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对接市场发展。

关键词:

专业建设;海洋食品;市场发展

全球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发展,2015年的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其中消费的贡献率高达50%。消费势头保持增长的同时,民众还关注安全消费,绿色消费,促进消费对消费者健康水平的提升。食品工业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渐趋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重视程度的日渐提升,“安全无污染、绿色健康、优质营养”的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推崇与青睐,当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切时,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也越来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类人才需求也非常迫切了。依据舟山群岛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来准确把握人才培养规律,是提升食品工艺与检测专业(海洋食品方向)整体办学水平的钥匙。针对舟山区域范围内的海洋食品相关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组织座谈、深度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结合学校的实际条件,对如何进行建设专业,确保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高等教育的领域里,开设食品类专业主要集中在食品营养与检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而海洋食品类专业不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缺少该类型的专业人才约30万以上。舟山海洋经济正在高速发展,专业建设也相辅相成地发展,以对接市场为宗旨,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和专业建设机制;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

2海洋食品类专业建设的机制研究

全文阅读

三轴联动多元发展创新国企办学新机制

“三轴联动,多元发展”办学机制是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对技工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三轴联动,多元发展”是指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校办企业三个轴相互咬合滚动发展。三轴联动机制就是以专业为核心,以育人为目标,以制度为纽带,提升办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保障国企院校稳定发展。

一、国企院校没有财政拨款,生存境况艰难

青岛海洋技师学院是国有企业举办的技工院校,隶属于青岛海洋渔业公司。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学院则是非盈利的部门,不能为企业赢得利润。企业是特困企业,无力为学院提供办学资金和规范的办学场所,学院处于自收自支的状态,租赁校区办学。

资金是办学的经济基础,没有资金支撑,学院校舍修建维护、设备购置更新、教师工资保险、学院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青岛市目前有23所技工院校,其中国企举办的院校16所,占全市技工院校的70%,都无一例外的存在这个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维持国企院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摆在所有企办院校面前的共同难题。

二、学院创新国企办学机制的探索和实践

2013年,学院制订《青岛海洋技师学院办学机制改革方案》,尝试通过办学机制改革突破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学院稳步健康发展,《方案》上报青渔公司批准后实施。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在加强学制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兴办校办企业,实现学制教育、职业培训和校办企业相互结合、相互带动、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为了保障三轴联动办学模式有效运行,切实收到实效,学院结合方案实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培训工作奖励管理办法》《校办企业管理章程》等制度,逐步理顺了学院与专业、部门与企业、教育与生产等各种关系,从制度、资金等方面为三轴联动办学模式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

1.第一轴:学制教育

全文阅读

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职业教育与海洋经济相互关系

(一)海洋经济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随着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舟山海洋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201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30.85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海洋经济增加值644亿元,增长10.0%,高出GDP增速1.5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9.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职业教育结构要与之相适应,要以海洋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即适当淘汰一些不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设置一些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以使自身的专业结构与海洋产业结构相适应,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班级数量)情况变化对比。

(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为海洋经济服务

自2013年舟山群岛新区的成立,海洋产业群初步形成,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到2020年海洋产业群将全面崛起,最终形成“海洋强省”的建设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到2020年海洋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将达到5万人次左右。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数量与专业类型日趋紧迫,这样就对与海洋经济相对应的职业教育提出需求,要求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出各种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主动为其服务。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匹配情况。由此可见,第二产业GDP生产总值和相对应的专业教育专业百分比明显失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强第二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以缓解区域内人才的压力。

二、职业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以及师资队伍

根据《舟山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技能劳动者将达到13.5万,其中高技能人才将达到2.8万;到2020年,技能劳动者将达到20.7万,其中高技能人才6万。而目前舟山市技能劳动者仅13.2万,其中高技能人才1.9万,缺口极大。虽然我市近几年加快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其中2011年培养技能人才1.5万名(高技能人才0.19万名),2012年培养技能人才1.3万名(高技能人才0.22万名),2013年培养技能人才1.9万名(高技能人才0.41万名)完成了省、市预定目标,但每年的递增速度与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我市目前培养技能人才、尤其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节奏,远远达不到人才规划的要求。

全文阅读

浅谈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

摘要: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是指两者形成的一种彼此制约、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协调发展状态。它是广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也是广西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的实现,需要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规划同行、政策同享;需要相应投入、两者兼顾;需要同行互动,相得益彰;以及需要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企事业产学研合作,共同发展。

关键词:广西;海洋经济;海洋高等教育:耦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5-0137-03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现代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其对经济所起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广西在薄弱的海洋产业基础上,如何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跃发展,如何通过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增强其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使海洋经济与海洋高等教育处于最佳互动状态,并形成耦合发展,是广西新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是广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

耦合在物理学上,是指事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把耦合原理引伸到社会领域,是借以寻找社会领域里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最佳结合方式。因此,所谓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是指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依托,在实施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目标推动作用下,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办学,着眼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服务于广西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与海洋经济的互动发展中,形成一种彼此制约、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协调发展状态。这种发展状态,既表现为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发展要素之间的协调,也表现为广西海洋高等教育自身规模、质量、效益、结构等各要素间的协调。这种耦合发展,是双方处于良性运行和相互协调,其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范围内。它是一个理想模式,是一个发展过程,更多时候是一种趋势,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推动促进。

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是事物发展普遍联系、互相作用、相互制约现象。它们之间的系统联系,受其互动规律的支配。一方面,在海洋产业的竞争中,谁能掌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最新最好的技术,谁就赢得未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而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振兴都取决于海洋科技与海洋产业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掌握,但这些都需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实现。简言之,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高等教育的支撑。另一方面,广西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赖以发展的海洋经济而孤立存在。广西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既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海洋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广西海洋高等教育只有以服务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办学目的。充分利用海洋经济提供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空间,才能有良好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二者的相互关系是它们耦合发展的本质原因和内在前提;二者的双向启动,协调发展,则是形成耦合效应、取得最佳成果的途径。

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耦合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它是广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化。广西海洋高等教育与海洋经济只有实现耦合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脱节的弊端,发挥海洋高等教育对海洋经济建设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作用;海洋经济才能更好地为海洋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物质条件和空间,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