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海外并购五问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将继续,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望超越2009年。然而与2009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环境已经有所不同。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以下五个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

民营企业能否在海外并购中突起?

2009年,以中石化、中石油、中国五矿等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担当了主力角色,其交易量占海外并购交易完成总数的近六成,交易金额则占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九成多。然而,这些主力的国有背景使其在海外并购交易中遭遇到资产价格哄抬、交易审批政治化等各类尴尬问题。相比之下,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交易中更容易取得企业出售方和政府审批部门的信赖,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也使其在海外收购中更容易抓住市场机遇。2009年,吉利汽车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对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厂商DSI公司4,740万澳元的收购,充分体现出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优势。

经历20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化管理经验。然而受政策限制及经营理念影响,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及商业银行获取并购资金仍存在较大障碍。在2009年商业银行发放的并购贷款中,很少看到民营企业的身影。因此当大型国企在海外市场被狙击可能性加大时,民营企业在2010年海外并购过程中的表现,将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走多远的风向标。

并购对象能否实现从资源到技术的升级?

2009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对象主要为能源、矿产等资源性企业,全年能源和矿产两个行业共完成14起并购交易,并购金额达到156.63亿美元,占海外并购总金额的97.2%。与获取技术、品牌或市场等并购活动相比,获取资源的并购交易风险相对较小,并购之后的整合重组也较为容易。然而,由于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资源行业的国际争夺正不断升级,以资源为主要对象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将愈加艰难。

从国内需求看,2010年在“调结构”的宏观政策作用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抑制,国内对能源、矿产等资源的短期需求将可能放缓。而在调结构、促发展过程中,国内企业更新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问题追在眉睫。受研发能力弱、研发周期长等主客观原因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收购与自身发展相关的技术及设备,将成为企业实现快速转型的现实选择。因此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能否逐步实现从收购资源到收购相关技术的升级,不仅关系到海外并购进程,更将体现国内产业结构政策的落实程度。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 第12期

海外并购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内银行应制定科学而清晰的海外并购战略与策略,提高并购的效益与效率。

随着引资、上市的完成,我国大中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进程加速。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海外市场,如何采取科学的战略与策略提高并购的效率与效益,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课题。

现状与特点

1984年9月,中国银行参股澳门大丰银行50%的股权,成为该行的控股银行,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开始。20多年来,工行、中行、建行、民生等商业银行先后发起了12起海外并购,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实现了海外业务的大飞跃(详见下表)。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具有如下特征。

单笔并购金额与总体规模偏小。与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动辄数百亿美元的单笔并购金额相比,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单笔金额明显偏小。目前最大的单笔并购为中国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金额约合54.6亿美元,尚待双方监管部门批准。海外并购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更是微乎其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还刚刚起步,尚待进一步发展。

涉及区域与业务范围偏窄。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近年来有向东南亚、非洲与美国扩展的趋势,但尚待这些国家监管部门批准,海外并购的业务范围也仅限于金融业。而西方先进商业银行(如花旗、汇丰)的海外并购涉及到拉美、欧洲、美洲、亚洲、非洲与中东二十多个国家与地区,业务范围除涉及金融业外,还包括地产业以及大量的实业投资,且有逐步扩大之势。

海外并购驱动因素多样化。如果说本世纪初我国商业银行以香港为平台的海外并购是为了绕过国内金融分业监管的限制,探索多元化的综合经营之路,那么近年来的海外并购则表现出了更多的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征。如工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与印尼Halim银行,除为了更快地进入该国市场外,还可以将业务辐射、扩展到南非与东南亚,扩大金融活动的范围;民生银行并购美国联合银行控股公司,除了利用该行覆盖美国华裔聚居区的70家分支机构,弥补本行海外分支机构的不足外,还可以借鉴联合银行在产品、服务、经营管理上的经验,打造领先的跨境贸易融资平台。

直接并购与间接并购相结合。目前部分海外并购是商业银行对目标企业的直接并购,如工行对西敏证券亚洲公司以及香港友联银行的收购,建行对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的收购等;部分则是商业银行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对目标企业的间接并购。如工银(亚洲)对华比富通银行的并购、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对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公司的收购等。

全文阅读

问计2010海外并购

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一波浪潮即将掀起,并购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在两则新闻中,2010年的海外并购拉开了帷幕:一是,通用汽车公司和四川。腾中重工达成协议,将出售悍马的最后期限推延到2月底。悍马发言人尼克・理查斯(Nick Richards)表示,2009年10月9日,美国通用汽车与四川腾中重工就通用旗下悍马车业务的出售事宜签署最终协议。按协议内容,交易最终期限本在2010年1月31日截止,因等待中国方面审批,双方同意将交易期限推延到2月底。

二是,媒体报道,吉利的一份《并购沃尔沃进展报告》显示,吉利、福特将确定于2月份签约,5月4日前完成资产交割。按照吉利方财务顾问洛希尔的估算,吉利将为消化此次交易支付约20亿~30亿美元,其中收购价格15亿~20亿美元,初期运营资金5亿~10亿美元。

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仍将继续,在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均有望实现新的突破。然而,与2009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海外并购所面临的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本刊记者采访了清科研究中心资深分析师李鲁辉。

《新经济导刊》:在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走过怎样的历程?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有什么经验值得借鉴?

李鲁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始自20世纪90年代初,1992年,首钢总公司以1.20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公司全部资产,开启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旅。中国企业早期海外并购以大型国有企业零星的、试探性收购为主,从2004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上汽、TCL、海尔和联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纷纷开始走上国际化征程,海外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都有大幅增加。

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在高额外汇储备及人民币升值加快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也加入到海外并购之列,中投、国开行、工商银行和中国平安等在海外进行了大手笔的并购活动。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势头,金融机构的海外并购投资均出现不同程度亏损,金融机构海外并购步伐放缓。而在国内资源需求旺盛而供应紧缺的压力下,国有大型能源、矿产企业加大了海外资源市场的开发力度,资源类并购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流。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起狂澜

农历大年夜这天,也即1月30日,联想集团宣布以29亿美元左右的价格购买谷歌的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并将全面接管摩托罗拉移动的产品规划。联想期望以此进入竞争激烈的欧美智能手机市场。

联想于2005年收购IBM PC之举曾引起业界震惊和舆论轰动,而此次收购则显示其高端国际化之路正式起航。易观国际分析师王认为,联想此举主要出于三个目的:其一是智能手机国际化。联想智能手机销量目前在全球排名第三,但主要依靠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的拓展没有实现质的突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可以利用其与全球50多家运营商的关系,迅速进入国际市场。其二是进军高端产品市场。国产品牌手机,如联想、华为、中兴等,一直以来都是以低端产品为主。联想通过收购,获得摩托罗拉手机品牌,虽然其近两年来销量惨淡,但是品牌价值犹在,有助于联想有效拓展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其三是获得专利。联想由传统IT厂商转型做移动终端,在智能手机技术及专利方面积累较少,不利于与三星、苹果、微软(诺基亚)进行竞争,尤其在欧美市场,可能因专利问题付出惨痛代价。本次收购中包含2000多项专利,可为联想保驾护航。

中国企业收购欧美知名企业已非罕见之举。清科研究中心统计发现,今年1月,中国企业共发生14起海外并购,其中欧洲地区发生4起。绿地集团以约9.85亿美元收购伦敦RAM啤酒厂地产项目。绿地集团目前在中国80个城市约有5600万平方米的在建项目,且在韩国济州岛、泰国芭堤雅、澳大利亚悉尼和美国纽约洛杉矶拥有大型商用和住宅开发项目。此外,河南航投以约2.16亿美元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35%股份。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缓解,继李嘉诚进军英国市场后,中国企业对欧洲进行资产性收购的案例逐渐增多。中欧之间的经贸交往也将日益频密。

爆发性增长

中国并购市场去年呈现爆发性增长,交易数量与金额双双冲上高位。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受境内资本市场关闸的影响,去年国内并购和跨境并购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A股企业纷纷选择借壳和重组,国内并购市场在交易量和交易金额上爆发性突破历史高点。跨境并购虽然活跃度远低于国内并购,但在金额规模方面出现大幅上扬:去年跨境并购共完成138起,涉及交易额514.63亿美元,较2012年的334.83亿美元上升53.7%,平均交易金额高达4.86亿美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曹紫婷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剖析:其一,由于存在巨大外汇储备、投资过剩、产能过剩的现象,企业走出去和资本输出逐渐成为趋势;其二,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积极走出去可以在海外开拓新市场,发展新渠道。基于全球及中国的宏观经济现状,未来跨境并购在中国并购市场的占比将越来越重要。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申伶坤认为,全球发达经济国家经济逐步复苏,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大增;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货币政策收紧、IPO停滞,受此影响,且在兼并重组政策的助推下,中国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以优化资产配置、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战略转型和产能结构调整。

互联网出海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新财技

在跨境并购中,市场差异和估值差异所形成的套利空间依然存在,使得进行海外并购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并不高。

今年前7个月,国内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额就已超去年全年,今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在此背景下,国内企业在海外并购中不断丰富交易结构,并购基金等“以小博大”的交易设计层出不穷,在跨境并购融资的过程中大显神威。 新规下的现金并购

2016年8月,雷曼股份(300162.SZ)公告,拟以现金3.82亿元购买华视新文化49%的股权。此方案相比之前的重组预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前方案雷曼股份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作价7.8亿100%收购华视新文化,其中股份及现金支付对价分别为50%。

方案进行调整的原因是,华视新文化控股股东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视传媒(NASDAQ:VISN),由于监管对中概股回归A股相关政策尚未明确,原方案在交易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新方案交易金额变小,对上市公司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合规成本大大降低。

新交易方案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在股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承诺将其取得的3.82亿元转让款中的3.21亿元用于以协议大宗交易的方式购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漫铁持有的股份。

而李漫铁出售公司股份所得价款扣除相关费用后全部向上市公司提供无息借款,用于上市公司支付收购华视新文化交易对价及补充营运资金。交易前李漫铁共计持有上市公司38.65%的股权,本次减持比例为4.88%。

受制于政策的不明朗,雷曼股份在相关中概股乃至港股回归相继停摆的情况下,将以往A股最为常见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拆解为现金收购+转让老股两个部分施行,降低了合规的成本,平衡了各方诉求。

但从交易各方来看,作为标的的华视新文化体量较小,现金收购所需调动资金较少;交易对手华视传媒虽为美股上市公司,但本身为中国企业,对A股市场具有不错的认可度;上市公司雷曼股份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又相对较高,存在减持可能性。

全文阅读

2013海外并购前瞻

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与中国国内问题交织,导致2012年的中国大陆企业在国内及海外的交易活动降至5年新低,下降幅度甚至比2009年因全球经济危机所导致的交易活动衰退还要严重。总体而言,2012年中国并购交易总量下降26%,金额下降9%,仅海外并购交易总额出现增长。

除了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交易之外,2012年战略投资者在国内并购交易活动为2953宗,与2011年的3744宗相比,降幅达21%。从金额来看,2012年交易总金额为971亿美元,与2011年的1349亿美元相比,下降28%。虽然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量从2011年的206宗略降至191宗,但总金额却达历史新高――从2011年的424亿美元增至2012年652亿美元,上升幅度达54%。

普华永道中国北方区企业并购服务主管合伙人钱立强指出,“考虑到2012年的各方综合因素,这些结果显示出的总体趋势并不让人惊讶。”

“西方经济体缓慢的复苏步伐以及欧元区持续不稳、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许多国内及海外并购交易被搁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陆企业对并购交易的胃口变小。恰恰相反,并购交易的潜在需求其实非常大,海外交易总额创纪录的增长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也归功于中国大陆企业利用利于买方的海外并购环境推动交易额的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向日益清晰,产业合并加速,十的召开以及海外经济体开始摆脱经济低迷的状况,2013年及以后一段时期,如果不出现任何无法预料的情形,中国大陆企业在国内及海外进行的并购交易活动应该会强烈反弹。”

受事件的影响,2012年日本在华并购交易出现了30%下滑。然而,日本公司依然连续两年成为最为活跃的中国国内并购的海外投资者。但是,较大规模的并购交易仍然来自美国和欧洲。

海外交易金额增加

2012年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增长54%,相当于国内及海外并购交易活动总金额的三分之一,创下了历史最高比例。普华永道中国海外投资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黄富成认为“我们发现更多交易正蓄势待发,预计这种增长趋势在2013年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并再创新高。”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坎坷路

拓宽渠道之战

“近年来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的情况越来越多,最直观的海外并购的好处是可以拓宽企业销售渠道,丰富自己的利润,”某券商投行人士李晓东向《经济》记者介绍称,“我们近期帮助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在澳大利亚收购了一家牛肉企业及渠道商。主要是看中中澳两国签了自由贸易协定,在未来5年将逐渐把关税降为零,因此我国这家上市企业想抓住机会拓展海外业务。”

由于该企业是首次海外并购,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困难。李晓东称,因为并购一般有两种方式,发股并购或者现金购买。国内并购一般是发股筹钱,而且还会签署一个对赌协议,定好如果被收购公司多久还不能盈利,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在国外,很多企业则完全不能接受签署这种协议,在国外发股筹钱也不容易。除了文化差异、管理差异等,单从并购角度讲,海外企业更倾向全额现金并购。这次并购也是从国内银行贷款完成的,金额达1亿多澳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可能因为是非敏感行业的并购,两边政府方面都没有进行为难,澳洲方面就是财政部审批外加做了一个调查,国内目前也已经不用再去商务部批了,只要去省一级的商务部门和发改委等部门备案就可以了。

“上市公司在实施重大的资产买卖时有一套严格流程,需要多家参与。券商都是必须要参与其中的,主要是牵线搭桥和充当财务顾问,要保障上市公司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发表独立意见等”,李晓东表示,“此外还要有另外3家不同的机构参与,我们券商主要帮其设计并购方案。第二家是律师行,要进行法律把关。第三家是会计师事务所,要有会计师来对标的企业进行审核,他们要审核澳洲企业经营状况,之后再转成中国标准的会计报表给我们国内的投资者看。第四家是资产评估机构,我国规定资产评估师要使用两种评估方法对标的进行价格评估,并出具专项报告来说明企业是否值得购买。”

“我们国内这个并购方在交易所也进行了公告,比较详细地讲述了为何要进行此次并购,例如可以打开市场、共享渠道、保障国内货源品质等,概括起来此次并购是‘1+1大于2’的,物有所值。”李晓东如是说。

另外一个问题是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李晓东介绍称,由于澳洲牛肉更多是出口到美国的,然后是日本和韩国,所以并购了澳洲企业后也就相当于打开了上述澳洲牛肉主要的出口市场。但与此同时,上述澳洲牛肉主要出口国的任何政策上的风吹草动也会影响我国收购企业的业务拓展。例如2014年澳洲牛肉销路很好,2015年澳洲牛肉再增产,但却触发了美国的牛肉进口配额限制条款,直接导致了澳洲牛肉价格被砸入下行通道。2016年公司终于收购了澳洲的牛肉工厂和渠道商,目前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未来将澳洲牛肉产品向韩国、日本及我国市场多倾斜一些,并且积极开发其他国家的市场。

弯道超车之路

国内南方某大型航空公司在“一带一路”上并购了多家航空公司及航空配套服务公司,并因此得以使用国外航空公司的优质航权的事件深深吸引了记者。一位接近该航空公司高层的人士向《经济》记者介绍称,航权可以理解为一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可以飞越另一国领土的权利。通过使用国外航空公司优质航权,国内公司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能力,减少中转、增加航线多样化程度,可以被更多客户所接受,以达到弯道超车,最大程度占领市场的目的。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选点”

国际金融危机之下,欧美企业遭受重创,很多看起来“用得着”的企业都在急于出售,这时中国企业就要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量入为出,选择能“买得起”的企业去买,不要因诱惑而强行撑大自己的胃口。

海外并购布局中,当确定了并购的区域、行业等大的方向后,就需要做具体的“选点”工作。“选点”就是选落子的点,选要吃掉对方棋子的点,选好目标企业的点。而要选准这个正确的点,需要首先设定“选点”的基本条件与原则。

“落水者”原则

“落水者”,是指总体健康,未患其他疾病,只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导致的资金链条断裂、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这类企业是海外并购的理想目标。

金融危机发生前的几年中,中国企业出海并购企业的目标多为“患病”的企业业务,而非“落水者”。被购目标本身处于亏损、不盈利、非前沿、正在走下坡路的业务状态,甚至一些是东道国企业急于甩掉的包袱。如华立集团2001年收购飞利浦集团在美国的CDMA手机研发部门一例,华立收购的只是2G标准的技术,而欧美当时已进入2.5G乃至3G时代,所以并购资金最终打水漂也就不奇怪了。

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达国家的许多优质企业也陷入了困境。这些“落水者”落水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银行信贷的大幅萎缩和放贷条件的严格,企业很难从银行体系获得短期营运资金;有的是因为全球性的股市大跌使IPO活动和再融资活动基本停滞,从资本市场筹资困难;有的是因为客户资金紧张,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回款能力变弱等。

总的来说,这些企业面临的都是短期的资金困难,一旦渡过难关,这些优质企业还将保持旺盛的发展动力。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选择并购目标,要充分挖掘这种类型优质实体企业,利用中国企业手中相对充裕的资金筹码,增加谈判的分量,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中国企业能够共享到这些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和品牌优势。

文化认同原则

全文阅读

海外并购“三桶金”

中国企业境外并购的步伐越来越大,并购速度也在加快。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每季交易均在25宗以上。2010年9月,德勤联合Mergermarket Group的研究和出版分支机构Remark,分别针对中国企业在矿业、油气业、汽车业三个领域中的境外并购最新动向推出报告,重点讨论了这些企业在当前交易环境下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显示,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间,这三大行业在境外并购总交易量中占到27.9%,占总交易额的61%。其中,矿业并购宗数最多,达到91宗;油气行业则在并购金额方面占据了半壁江山,达到507.2亿美元。

德勤亚太及中国并购交易服务主管合伙人及全球中国服务组联谢其龙对此表示:“中国对外并购投资的火热程度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获取海外的自然资源、提高市场定位、政府扶持等。此次金融危机只是让中国的对外并购投资稍事休息。其实,早在2009年第一季度,这股浪潮就已经重新升温。”

法规成为主要障碍

工业快速发展令中国对原材料的需求暴涨;同时,中国本身也是全球最大的矿石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这种独特的地位让中国在国际金属市场上拥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报告显示,从2005年初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收购对外矿业资产共成交91宗,总价值达319亿美元。矿业并购不仅在中国企业境外并购宗数上名列榜首,且呈上升趋势,仅2010年前6个月就完成了17宗。

德勤中国矿业并购合伙人卡贝尔预计,中国企业未来矿业并购将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获取资源供应,进一步进军非洲和南美的矿业领域,并会持续关注过去表现更为抢眼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过去的4年半时间里,一半以上的并购案集中于亚太地区,但有为数众多的人认为,不久的将来,并购活动的重心将转移到非洲。

尽管有众多受访者认为,并购法规的制订是境外矿业并购交易的主要障碍,但卡贝尔却表示:“有许多被拒的并购交易受到广泛关注,但国外监管机构实际上非常支持中国投资者在其辖区进行投资。”他举例说,中国铀业发展公司最近以6300万美元总价成功收购澳大利亚从事铀业项目勘探和开发的企业―能源金属公司70%的股权,尽管向中国出口铀明显涉及澳大利亚国家安全问题,但该宗交易仍以其原始形式获批。

但他也承认,中国企业要成功完成交易,还需要克服许多挑战,当中就包括交易买卖双方监管机构的不可预知性。

卡贝尔对近期修订的资源税造成的影响持乐观态度。“鉴于折扣费目前仅适用于铁矿石和煤炭资产,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企业对铁矿石和煤炭输入的需求持续强劲,矿产资源租赁税对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对外矿业收购造成的潜在影响已在一片争议声中大大降低。”

全文阅读

护航海外并购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敏锐的外资银行家也加快了业务调整的步伐,以期赢得这些企业更多的信赖。花旗集团环球企业银行副主席高宝麟、花旗环球交易部能源、电力、化工及金属矿业全球主管PeterLangShaw、花旗中国环球交易服务部主管林钟郎和花旗非洲环球交易服务部主管Ads Ayeyem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鉴于能源及化工企业赴海外并购的领跑现状,花旗集团对于中国市场极端重视。

三个贸易走廊

眼下中资企业海外收购面临各式各样的风险,而能源化工行业尤为突出,综合考虑了各种环境因素花旗集团认为,目前有三个地区比较有利于中国企业的投资。

Peter Langshaw介绍,花旗提出了三个贸易走廊,即中国一中东走廊、中国一非洲走廊,还有中国一拉美走廊。“我们发现中资企业有大量资源是投资在这三个区域的,中国和拉美,特别是和巴西之间有着频繁的贸易活动。为了配合中资企业的战略,花旗也在这些地区专门设立了中资企业服务部,希望为想到这些地区发展的中资企业提供一些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财资管理建议。”

“如果企业走向海外的话,非洲是必然之选。这是因为非洲有中国发展需要的资源,而中国也为非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Ade Ayeyemi说,他和中资企业经常沟通的一个话题,就是如何把中国和非洲更紧密和有效的连接起来。

Ade Ayeyemi认为,现在非洲国家的资产估值正处于历史低位,这对中资企业到海外购买战略资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尽管最近北非有很多动荡,但是这些动荡都是针对当地政府而非当地公司。另外从传统来看,中国政府和非洲国家政府都有非常良好的关系,这些非洲动荡地区的国家政府也不应该对中国企业有不利的行为。”

3G战略

有这样一个笑话,当跨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时候,他们会发现花旗的网络无处不在。高宝麟表示这并不夸张,“可以说跨国企业走到哪儿,花旗就会跟到哪儿,为其提供合适的配套服务。”花旗集团作为资产规模最大、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先后为多家大型能源和化工知名跨国企业提供了包括现金管理、外汇风险管理以及债券发行等服务。目前他们也期待为中国的能源企业走向海外助一臂之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