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工艺美术大师事迹材料

执着追求演绎精彩人生

一个人有一点追求不难,难的是一生始终都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这样,他一路走来,必定会有着无限的风光和丰硕的收获。__——第二批“颜山英才”、__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艺术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在业内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执著坚韧,不离不弃。

1960年,刚满15岁的__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来到__美术琉璃厂开始从事内画及琉璃艺术工作。经过50多年的研究探索,他的内画技艺精湛,细腻丰富,形成了线条流畅、刻画细腻、设色典雅的艺术风格,被国际烟壶学会誉为“山东画派”的主要代表之一,也被誉为__内画的“四大神笔”之一。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琉璃产业,发展热爱的琉璃事业,1993年,__成立了__爱美琉璃制造有限公司。

一个人只要有了信念,就会始终坚守着,行动着。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以生产研制各种琉璃花球、花瓶、琉璃工艺陈设品、动物禽鸟摆件、琉璃器皿、微型琉璃工艺品、圣诞礼品、小丑雪人等十几大类,7000余个花色品种的全区最大的琉璃生产企业,并为__琉璃产业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活力。

作为__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__琉璃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些年来,__一直注重作品创新、文化传承和保护。他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在传统琉璃工艺的基础上,新研发设计出30多个花色和造型,所创作的多件作品在国家、省、市陶瓷琉璃产品创新评比中获奖。其中,作品“紫气东来系列”获得第三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设计创新一等奖,“绿荫生茵系列”获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鸡油黄双龙瓶”获中国轻工业精品展暨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名家作品展金奖。他还主动请缨与青岛大学共同承担了“中国琉璃史”国家研究课题,并亲自到各地搜集有关__传统琉璃工艺的文献和资料,为传承琉璃传统文化贡献了自己应尽的力量。

五十年历练,五十年坚守。老骥伏枥,耕耘不辍。__深知,任何一项艺术的传承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才能将琉璃文化发扬光大。他先后与清华美院、南京艺术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亲自授课传授琉璃制作技术,他的学生中,有多人荣获“大师”称号。他说:“把琉璃做成艺术品,中国要比国外早很多,但国外发展却快于中国。国外的大学很早就注重人才培养,而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琉璃艺术专业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根基深、资源多、条件好,加上历代从业者的探索和实践的宝贵经验,我们有能力在传承__琉璃精华的基础上,研发出更多既有传统意蕴、又富现代气息,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的作品,让__琉璃以独特的神韵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__连续两届被评为“颜山英才”,这只是在他众多证书和奖状中又增加了一项。首届中国玻璃艺术大师、中国内画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等,他的身上有着太多的光环和荣耀,更不用说他所担任的“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玻璃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就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内画艺术表演,技惊海外。1993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还曾任第六、七、八届山东省政协委员。

__有着硬朗的身板和充沛的精力,看外表,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为人低调,话不多,也没有像一些到了这个岁数的老人那样颐养天年,而是仍然继续着他所钟爱的艺术事业,在晶莹剔透、七彩斑斓的透明空间中,挥洒着生命的精彩。面对取得的荣誉和成绩,__淡定地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而艺术是无止境的。当前市场变化快,竞争也会更激烈,下一步我还要继续在传承中求发展,更加努力地搞好设计创新,把__琉璃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__的琉璃艺术节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文阅读

工艺美术大师杨坚平简谈传统工艺美术

摘要:最好的石雕在欧洲,最好的木雕在中国。现在全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从总体上来看,杨坚平觉得现在的作品还不够优秀,绝大多数的作品没办法超越历史水平。传统工艺现今在创作方面出现了四种怪现象,即“大”“搬”“假”“炒”。对于潮汕木雕发展,要借助于当前全国在抢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工程的契机,依托汕头潮汕工艺美术研究院这个为民间工艺家服务的“平台”,宣传推介潮汕木雕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艺人们更应该迫切地改变旧观念,提高与时俱进的新思路,扬长避短。

关键字:木雕;潮汕木雕;传统工艺美术;民间传统手工艺;传承;传统工艺理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370-1

最好的石雕在欧洲,最好的木雕在中国。中国木雕遍布近20个省市,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系统性研究,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传统工艺美术既重要又处于弱势。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项瑰宝,是祖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的精华,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它的重要性。杨坚平认为人生在世,最大的价值就是多出几本书,留给后人一些文化论著、思索的东西。

杨坚平在开展传统工艺美术理论研究工作遇到的难处很多:第一,本行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差,要他们来写技艺总结非常困难。如果要让行业外面的人来写难度更大,他们对于本行业的历史技艺不熟悉,也不愿意进行田野调查。第二,投入多,得益少;时间长,回报少。难度最高的应该算是撰写吧。因为传统工艺理论的提升需要如实地反映历史,它不可能记载成相传什么年代都可以,而必须是有依据,即史实上的依据、实物上的依据。这本身就要求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查找很多书和史料。以杨坚平出版的《木头上表演的戏剧》为例,要查出一百部潮剧的历史故事,所以光查这一百部的故事就很困难了。

杨坚平提出现今一些书籍上犯错误的例子,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彩瓷》,其中把潮彩写成福建的东西。他表明这说明作者本身态度不严肃,这也是学术的问题,犯这样的错误很不应该。所以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另一方面撰著作者的态度和严肃性也很重要,不然书一出来就会引起后人的误导,本来是件好事却变成坏事了。

现在全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水平与几十年前相比,从总体上来看,杨坚平觉得现在的作品还不够优秀,绝大多数的作品没办法超越历史水平。一个是社会的原因,就是待遇的问题。清代宣统年间,从事粤绣创作真正有本事的名艺人、名师,一天的工资待遇达到一至两个大洋,而当时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一个大洋。因此,大量的超越历史的刺绣技艺都是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当前,做刺绣的,状况非常不乐观。第二个原因是现在存在于传统工艺艺人群体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即艺人追求名利而很少追求艺术精品。而且在艺人中间弥漫着这么一种情绪:都认为自己了不起。他们听不进别人对他们的批评和意见,现在我们传统工艺美术艺人中间的毛病就在于缺乏“自知之明”。

传统工艺现今在创作方面出现了四种怪现象,即“大”“搬”、假”、炒”。“大”表现在追求作品的大尺度上,像汕头就出现了像篮球场那么大的“石拼画”。那是用各种各样的小石头拼起一个“蒙娜丽莎”。工艺美术不是大就好,工艺美术是实实在在的,历史上也有一些小而精、非常好的艺术品。求“大”,其实是违背了工艺美术“适用、经济、美观”的创作原则。“搬”指的是模仿照搬。如一卷《清明上河图》,被反反复复搬上木雕、瓷板画、刺绣、石雕,甚至成为泥塑的摹本。“假”这方面杨坚平曾经去调查研究过,广州的、潮州的、湖南的人都拿刺绣品到苏州镇湖那边去做,做完之后拿回来的粤绣、湘绣或汴绣,其实都是些假货。“炒”的问题在工艺美术这个领域也很严重。为了抬高艺术大师的身价,很多人常常在报刊里头说某个艺术品的价格要3000万、8000万,有时候还报道大师不愿意卖出的消息,真实性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

全文阅读

技师与大师异同的工艺美术论文

一、工艺美术“技师”与“大师”的异同

第一,从知识结构区分。“技师”的技术和手艺往往是拜师学艺得来的。遵从某种技艺的老艺人或者是老师傅,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一般都是子承父业,并且从小在长辈的熏陶和模式下学习,都是按照传承下来的技艺照搬、复制。学习的技艺相对单一,但保持了传统的制作手法。当下社会,除了子承父业之外,许多老艺人为了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招收了很多的学徒。这些人中许多都是“拿来主义”的典型,师傅的经验和模式直接拿来使用。其中,没有悟性和不感兴趣的徒弟就中途放弃了,其余的徒弟经过师傅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技师们。但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老艺人或者师傅都会保留自己最拿手、最精髓的部分。这样使得我国一些工艺的技巧和制作方法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大师”的知识结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拜师再创新。通过和老艺人或者师傅学艺,熟练和精准地掌握了某种制作工艺技巧,并通过自己良好的悟性加以深化和改进,融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在工艺美术的某种工艺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取得一定得成就。第二种是先理论再实践。一些成为大师的人中,许多都是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中学习和深造,掌握了大量的艺术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仅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投入到实践中,学习多种工艺的制作技法,多元化的工艺技法更丰富了自己创作的思想,精湛的工艺水准提高了作品的价值和品位。

第二,从作品区分。由于“技师”与“大师”的知识结构不同,所制作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大的不同。从作品制作时间看,“技师”的主要时间用在精雕细琢上,对工艺的精益求精,对细节的深化处理上。比如人物泥塑制作的过程中,“技师”们会更多的注重人物脸部的细节,如每个细小的皱纹,每根细小的发丝。还有人物服装的褶皱等。而“大师”创作一件作品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整个作品体现的思想,同样的人物泥塑制作,“大师”们关注的是他所要表现人物的背景、身份、职业、特征、阅历及心理活动等方方面面,通过这些多角度的了解和思考,才开始动手制作泥塑作品。对于具体细节处理上,“大师”在表现方式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他们更在乎体现人物心灵的活动,人物泥塑所呈现的状态。有时需要一年两年的前期构思准备,制作时间也许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相对“技师”来说,“大师”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

第三,从作品价值区分。“技师”作品价值是在工艺美术市场上作为商品产生经济价值和纪念价值。作品本身是一种特定工艺的技法和技艺展示。“技师”的技艺手法高低决定了作品的商业价值。而“大师”作品则不完全由市场决定。“大师”的作品除了具备作品本身的材料价值外,还具有审美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这些价值往往是材料价值的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很难用金钱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大师”的作品除了表现工艺技法外,还能人以启迪和想象。这种附加价值是“技师”的作品无法超越的。“大师”的作品更受到业界人士的认可和赞赏。第五,从精神需求区分。在工艺美术行业中,一般“技师”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多。他们制作的目的完全是为了通过制作工艺品取得经济效益,可以说是一种谋生手段。他们的经济收入源于自己辛勤的工作,只有不断的制作所擅长的工艺品才能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在这种情形下,“技师”们的时间和精力往往被用来不断的复制符合当今社会人们审美取向的工艺作品。可见,其精神需求还停留在对物质的追求上。“大师”们通常把自己的创作建立在自己情感抒发与表达的基础上。“大师”们在行业中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都有一定坚实经济基础,财富基本自由。他们的时间和经历更多的是在思考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灵感上。为了表达自己对社会或者对某个事件的某种看法和感受,才会创作某件作品。相对“技师”,他们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但更具情感、更有生命力、也更具说服力。

二、工艺美术技艺的传承、融合与创新

综观古今,“历史创造了艺术,艺术记录着历史”。技师和大师同样为人们创造和美化着生活。在工艺美术领域中,二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在日益发展、繁荣、传承、创新的工艺美术行业中,两者需要取长补短,发挥优势,使创意和技能更上一层楼。

第一,向外部学习,扩怀和格局。艺术创作是高级的心智劳动,大智慧、大格局才能够创作出经世不朽的优秀经典作品。要摈弃社会的江湖习气、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的不良心理。要学会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所长,弥补短板,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各自价值。同时,要汲取新的力量,还必须向古人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国外大师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放大格局,开阔心胸,博采众长,才能够实现跨界融合,独树一帜,成就一代名师。

全文阅读

浅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丛书学术价值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说:“在人类所有的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最正直的手艺。它在人的成长中功用最大。它在物品的制造中通过手将触觉和脑力协调,身心合一,使人得以健康地成长。”“工艺”是“工”与“艺”的结合,有着双重的指向性与标准性,是物质性与审美性的多层重合。卢梭所说的“工艺”在汉语中应该解释为“手工艺”。《当代汉语辞典》解释“手工艺” 为“指具有技巧性、艺术性的手工,如挑花、刺绣、绳丝等”。可见两者之间有着相似性与共通点。古语云:“巧夺天工。”即形容制作技巧之巧妙与高超,“器”通化于“道”,涌现出诸多让人高山仰止的技艺大师和叹为观止的工艺美术精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理念的物化形式代表和审美品格的重要载体。

我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在当代的社会经济建设中一直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有着庞大的经济产值,更因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深受关注。作为行业的翘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已经成为被关注的热点。虽然常有报道、理论研讨,但目前关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研究还存在零散性,尚缺少对工艺美术大师的体系性研究,缺少学科高度的理论审视,缺少立体的历时性和现实性的深度描述研究,缺少能够呈现行业发展的方向性标尺的专著文献。

2010年至2014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丛书50卷,填补了学科的空白,以其特有的创新性、学术性、体系性,解析了相关工艺美术的基本范畴的研究体系,同时在实践的层面上,又从工艺美术的创作、传承和应用着眼,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现实问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丛书以“大师”为研究对象,以探寻传统文化的造物思想为指导,提出时代文化理念下的矛盾性问题,即视觉的审美思考与历史的观看方式之间的冲突,进而产生研究者所面临的物质性要求与精神性要求相对立的矛盾选择――是以事项本身的现象历史为主,还是以事项背后的社会文化问题为主。如果仅仅以艺术对象自身的形态历史为唯一目标,会在理念层面上削减艺术史研究的有效性;但若过度指向艺术之外的社会文化问题,则易导致背离本体只注重艺术社会功能学的庸俗化倾向。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研究事项形态发生过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求关于现象背后的社会指向。因为,工艺美术并非一个独立自足的实体,更不是一个可以脱离一定社会精神总和的纯粹物质方式。它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与文化、社会景况的联系,比以往人们所普遍相信的远为紧密,能够“引发并强调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包罗万象的、作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宇宙整体的性质”。

造物行为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习俗、道德信仰、审美标准等诸多文化现象,所以中国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有着深邃的民众集体精神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深入血脉的文化自觉,有着广阔受众性和自发性的文化模式。20世纪后的中国,在由农业手工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潮流中,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艺美术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呈现出整体性的复杂与混乱趋势。与此同时,许多工艺美术也经历了自身的蜕变,它们或许依然带有原生形态的某些形貌或风味,却能够立足于时代背景,顺应现代化主题下的社会需要,经历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工艺美术并不局限在特定的时间维度之中,而是作为生活之中始终存在的艺术形式、生活器具、审美理念。工艺美术不仅表达着对自我躯体能力的挖掘,还饱含着自我情感的需求和文化认同。工艺美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其实用性在逐步消退,而蕴含的文化价值却逐步凸显,成为时代追求的新潮流。

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综合反映。而作为文化的拥有者,就是在某一知识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全面性、主体性、深入性的领军人物。其往往作为一种“活态传承”, 以一种活跃、可持续的方式延续其文化形态的一种传承方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就是这样一类的“文化主人”,作为国家评选出来的行业领军人物,自然是在这行业内的佼佼者,技艺出众,理念超群,往往为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与传承,呕心沥血,塑造或形成独特的文化现象。江苏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丛书50卷的出版,就是立于时代种种问题的社会背景之下,对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进行的有益探求,不仅在实质上阐释了手工艺存在即发展的意义,更是以其庞大复杂的信息储备向受众敞开了大师们个体意义塑造的过程,以实在、务实的自身体悟,去展现大师的感知与经验,使得受众进一步认识和深化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以及大师在技艺之道的探索与实践,从而体现大师们的生命意义的观照,引发读者的人生理想,构建艺术与生活、物质与大众的对话平台,确立主体性的中国文化自觉,拓展中国工艺美术的价值标准与现实意义。

事物意义的建构,不是虚无缥缈的理论口号,而是自我实践中的感知萌发,正是这种独特的感知,才使得每一个人都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确立了“自我”的面貌。大师的作品面貌就是大师心性的萌发,形成自我标签,完成自我艺术个性的塑造。每一本书中的大师都有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或悲苦,或平顺,各有各的不同,但是在大师的生涯之中,却能够让人鲜明地感知到大师对道器的追求,对技艺、理念的理解、深化以及相互影响、相互混溶,最终形成一致。这些发展和变化,表现出他们没有被动地融合社会需求,而是更深层次地去探知他律之后的一种自律性的发展需求,从而形成了特定的价值目标,才能使得观者凝视每一张大师的作品图片时会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打动,并不由自主地进一步思考艺术、社会以及人之间的内在关系。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全文阅读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占春生陶瓷艺术

【艺术家档案】

占春生 (詹春生) 艺名:德源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陶瓷艺术大师(收藏家)

1962年生于江西景德镇

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景德镇市德源瓷业艺术总监·特艺指导老师景德镇市陶瓷协会常务理事

全文阅读

从搬运工到国家工艺美术大师

1955年,杨锐华出生于中国陶瓷名镇――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父亲是个工艺美术师。

1972年,初中毕业的杨锐华进入当地的运输公司拉起了板车,当上了搬运工。渴望改变命运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拜师学画。半年后,杨锐华因为会画画,被调去做木工。随后,热爱陶艺的他,师承当地几位名家学习陶塑。1975年10月,在师父们的建议下,杨锐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从南京艺院结业后,他又到清华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此后,杨锐华的陶艺设计渐入佳境。1978年,他被调到当地的工艺厂。后来,杨锐华进入石湾镇湾江艺术陶瓷厂设计室,开始专职搞创作设计。1986年,杨锐华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副厂长。

2010年,杨锐华决定闯出一条独立研究与独立经营的道路,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创作中,杨锐华善于捕捉和运用瞬间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独特气质与内涵,而多年习画,让他具有超越一般陶塑艺人的构图和造型能力。以画入陶,是杨锐华作品的一大特点。他塑的关公,立马横刀,势如泰山;他塑的苍鹰,昂首展翅,威风凛凛……

2006年,石湾陶塑因其高超的艺术性,特殊的人文性、地方性等特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蜚声海内外的石湾陶塑,一向以历史人物、花鸟蔬果为塑造对象,且以小巧玲珑著称。而杨锐华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创意,将北方雄鹰嫁接到石湾陶艺上,制作出英姿勃发的大型苍鹰陶塑,展现出石湾陶塑雄壮、阳刚的一面。

杨锐华在年轻时,就对雄鹰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的挚爱,这使他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进行鹰陶的创作。为了把鹰的形象塑造好,他经常到动物园写生,仔细观察鹰的姿态和神韵,然后将画纸上的鹰,带到立体的雕塑上。此后几年间,他创作的多个雄鹰陶艺作品获奖,有的作品被海内外名人收藏。

杨锐华的第一件获全国金奖的作品《哺》,表现的是鹰妈妈和小鹰之间浓厚的母子情,借此颂扬坚强而温柔的母爱。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一声长啸》、《浩气凌空》、《志在千里》、《掠浪四海》、《群英会》等深受广泛好评的作品。其中《一声长啸》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200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群英会》则是石湾史上最大一件表现动物题材的陶艺精品,该作品采用以画入陶、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展现群“英”(鹰)相会的宏伟场面,在第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一等奖”。

为了创作一件满意的作品,杨锐华往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如为了创作《一声长啸》,他仅构图就花去了半年时间,先后画了百余幅雄鹰图。第一个陶塑作品出炉后,杨锐华觉得不满意,于是废掉重做。第二个作品出来后,他还是觉得不够满意,又废掉重新制作。第三个作品出炉,杨锐华终于满意了,因为他自己被作品的气势和神韵打动了。《一声长啸》,使杨锐华获得了“第二代鹰王”的美誉。

全文阅读

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摘要:

从大量实践来看,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及意义主要表现在它能适应基础美术教育的改革、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有助于形成美术教育的生态意识。本文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进行思考和审视。

关键词:

手工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现状;价值

从世界范围来看,人文艺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人文艺术帮助人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是增强理解力,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阶段划分的话,美术教育体系包括了学前阶段、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以及高校阶段的美术教育,直至硕士、博士生美术教育。对于高校美术教育而言,其主要包括:专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以及职业美术教育。普通美术教育主要指普通非艺术高校中的美术欣赏等美术选修课程,专业美术教育主要指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的教育,而职业美术教育则包括师范美术教育,主要培养未来的美术师资,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育,主要培养艺术设计师。其中,承担培养艺术师资重任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主要是因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主要目标,这些受教育者将会成为下一代的导师,影响的可能是两三代人。我们不难知道,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的关系密切,两者可谓息息相关。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等会间接或者直接地影响到未来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教师的成长。也就是说,基础美术教育中欠缺的部分应当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获得进一步的补充,那么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内容也就应当充分考虑基础美术的教育教学。近些年来,由于在基础教育的改革当中提高了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视程度,因此将手工艺课程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就近年的情况来看,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手工艺课程却出现了部分边缘化和缺失的倾向,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的重新思考与审视。

一、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

从现实来看,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实施基础美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教育者为目的,以使得受教育者能够掌握从事美术教育的必备的能力为。目前,虽然一些高等师范院校也逐渐重视手工艺教育,也都采取了不少增加手工艺课程比例、课时的策略,但对于大部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情况而言,手工艺的课程相关的数量占总体课程数量的比例还是有待提高,其中开设专门手工艺专业课程的高等师范院校就更少了,手工艺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化的状态。

1、教材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发展,但未很好地适应基础美术教学在笔者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教材理论体系已经有了较为显著的改良,但相对于需求而言还是显得滞后。从近十多年的情况来看,我国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美术教材陆续颁布一系列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对基础美术教育中的教学模块、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等都进行了较多的更新。相比之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相关内容却还没有做出较多更改和调整,这样一来就明显地滞后于基础美术的教育现状和教育实践。总的来说,手工艺内容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在当前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当中还比较缺失。

全文阅读

宁波市工艺美术师职评政策

各县(市)、区人事局,宁波保税区、宁波国家高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慈溪出口加工区人事劳动局,大榭开发区人事局,市直有关单位: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从事工艺美术和艺术设计、服装设计等相关专业(以下统称“工艺美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资格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工艺美术专业职务试行条例》和浙人专〔2005〕108号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评审条件。

一、正常申报条件

申报工艺美术师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

2、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年以上。

3、获双学士学位,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2年以上。

4、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或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理工艺美术师资格后,从事助理工艺美术师工作4年以上。

全文阅读

手工艺在师范美术教育的价值

摘要:师范教学过程中,美术教育对基础美术教师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美术教师的基础美术教育工作,因此,师范美术教育、基础美术教育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作为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补充,师范美术教育需要着眼于基础美术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创造能力。本文阐述了工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现状,手工艺在师范美术教育中价值,为提升手工艺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手工艺;师范美术;现状;价值

1前言

从广义角度分析来看,人文艺术直接影响国家发展,对促进人类协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人文艺术有利于提升人类协调发展能力,对开发学生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艺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覆盖了教育的各个阶段,师范院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基础美术教育能力,旨在于培养幼儿、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等各阶段的教师储备资源,对未来美术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目前师范美术教育来看,需要重视基础美术教育工作,特别是手工艺教育工作,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师范美术教育教学效率。

2手工艺在师范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2.1教学设施限制

与其他美术课程相比,手工艺教学对于教学设施要求相对较高,不仅是软件设施,还包含了硬件设施。在手工艺教学中,对于材料以及场地方面的要求非常高,一部分师范学院可能无法提供较为标准的学习场地,同时手工艺方面的师资也严重不足,使得手工艺教学存在非常严重的边缘化问题,师范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艺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

2.2手工艺教学与基础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匹配

全文阅读

宜兴工艺美术师职称评定标准

各有关镇、街道、园区,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无锡市职称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深化职称工作改革的实施意见》(锡职称〔2009〕1号)以及宜兴市职称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工艺美术(紫砂)专业技术职称管理的意见》(宜职办〔2010〕10号)的有关精神,为认真做好今年工艺美术初级职称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申报职称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艺德艺风,自觉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照章纳税(附纳税情况)。在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技人员近三年内)任期内,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并通过专业技术资格注册。

取得工艺美术员(未获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近三年内)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1、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2、伪造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