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欣赏

古诗词欣赏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古诗词欣赏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沉淀。欣赏古诗的意味是我们对话宇宙意识、生命意识,审美意识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委婉,无不是作者的精辟之作。古诗词中的名词佳句,简洁明了地表现出丰富、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教学,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去学习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名词佳句中的意境,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一、赏诗中之画

坡论唐朝大诗人兼画家王维(摩诘)的《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画外意,待诗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致于太抽象。如骆宾王的《咏鹅》,就是一幅白鹅戏水而歌的图画;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那是夏日小池即景;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一幅柔媚的垂柳图;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又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暮江图。构成图画最主要的要素是线条和颜色,因此,古诗赏析的第一步就是感受诗中的色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中,“黄、翠、白、青”等四种颜色的对比,就表露出明朗、纯洁、活泼、轻盈、淡泊的色彩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中枫林中那大片大片铺天盖地的红,不禁让人感觉到暖意融融;“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绿蓝三种高调色彩对比,给人一种色彩强烈、刺激、冲突的视觉感受。类似的诗句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自古以来红色配绿色是中国人极为喜爱的色彩,这也是一种民族审美心理的流露。如果说,艳阳高照下的美景是油画般的浓墨重彩,那么风风雨雨却是造成间隔化的好条件,一片烟水迷离的景象是水墨一样的山水画意。如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轼的“山色空蒙雨亦奇”,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即便是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也因为这“斜风细雨”染上了一层朦胧的水意。值得注意的是,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从诗中纷繁变幻的景物中摄取最生动、最鲜明的画面,再现古诗词的绘画美,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理解古诗词的寓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感诗中之情

古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没有情感的诗不成诗歌。中国的诗歌中包容有各式各样的情感:壮志难筹是“拔剑倚柱心茫然”,建功立业是“不破楼兰终不还”,忧国之恨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选编的古诗词中一大部分是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对友情的期待与共勉;《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对友人的恋恋不舍;《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友人的安慰与赞赏。在欣赏这些诗词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对亲情、友情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醇浓与珍贵,感悟诗中之情。

另外,思乡情也是古诗词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代的诗人常借月亮的意象来涵咏思乡,如李白在《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在《泊船瓜洲》时忍不住吟诵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抒情诗中最突出的是展现爱国之情的诗,如陆游的《示儿》。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等闲事”,可见诗人陆游连死都看得破、放得下,却放不下“王师北定中原日”,通过这样的对比,就不难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则是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放歌纵酒”来表现诗人对国家、人民的热爱。古诗词中与爱国情紧紧相连的是悯农之情,如李绅在《锄禾》中由衷地劝告那些“朱门酒肉臭”的子弟要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因此,教师在教学这类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诗句,理解诗句,背诵诗句,让学生透过诗句了解诗人的心与诗人的情,感悟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三、悟诗中之理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如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这些诗句阐述了一定的人生哲理,引人思考。教师教学这类诗词时,可以参照说理性文章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品味诗中富含哲理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结合相关的故事和自己的理解来验证诗中的哲理,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全文阅读

浅析小学古诗词欣赏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沉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传承中国顾文化的文学史。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了一定的比重,一般每学期要求学生学三至五首,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让学生去理解诗意,而忽略对诗词的欣赏。那如何教小学生去欣赏古诗词呢?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欣赏

一、吟唱欣赏

吟唱古诗词是吟诵的继承和发展,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所谓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在追求古风古韵,又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心理的同时,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经典古诗词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如,谷建芬老师的20首小学古诗,就是采用吟唱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古诗词,教学时也可借鉴。

二、字词欣赏

诗歌中精妙的字词,说白了就是“炼字”,是诗人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诗歌中的炼字首先就要分析诗人要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或者主张,而使用炼字的目的就在于,这样的词汇才能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僧敲月下门”的“敲”,这些字无不体现了诗人“炼字”高超的技术,也突出体现了诗词的艺术水平。

三、想象欣赏

想象是古诗词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多数古诗词都是因景而生情的。如,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在欣赏这些诗歌时,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全文阅读

初中古诗词欣赏之意象

摘 要: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其中就有对古诗词意象的理解。在感受意象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挖掘古诗词的诗魂;要善于捕捉现象和领略意境。

关键词:意象;诗画;魂;情感;感动

散文与小说等艺术形式将密密麻麻的文字铺排在纸上,形式上颇有文字堆砌之感。而诗歌一出场,就以它特有的形式美征服了读者:精巧的五绝、七绝,几十个字,有的配以插图,诗与画相辉映,文与图相结合,言简意赅。可是正因为字少,使古诗词缺少“读头”。当今时代变迁,生活节奏速度快,大部分中学生对“古”已经不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欣赏,这与古诗词的意象领会就有很大关系,从而对学生学古诗词有很大帮助。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在感受意象上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欣赏古诗词,感受诗歌意蕴之美

品味古诗词的意象,是对古诗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等的综合系统性探讨,品味可以从字词、意境、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下面,我们就略谈一下。

1.对诗歌的字词句等有特色之处细致评析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几乎由意象组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共同组成了秋色凄凉悲切之景。每一个景象都带着令人凄清之感。古诗词中,还有一些客观事物早就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意义,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学景象。如,大雁南飞,形成了游子们思乡怀亲的寄托;折柳,暗示离别之苦、依依不舍;松、竹、梅、菊表示气节高雅、孤傲超逸之品性。抓住了这些特色,就大概反映了诗词的意象了。

2.诗画配

全文阅读

古代诗词意境欣赏刍议

摘要:古代诗词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高招语文试题中的重要考点。对中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词思想内容和创作艺术的

关键是对意境的把握。古代诗词意境的欣赏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丰富情感、作品的写作背景和生动传神的意象等方法来完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代诗词;意境;欣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占有较大比重。因此,古代诗词不仅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高招语文试题中的重要考点。对涉猎古代诗词还不太多的中学生来说,理解古代诗词思想内容和创作艺术的关键是对意境的把握。那么,怎样引导他们去把握意境,为具体的诗词意境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理解呢?这里仅提出如下几条,以供参考。

一、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欣赏意境

人的经历不同,对山川草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等自然景物的感触就会有异。因此,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可以洞察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如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与她的生平一样,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表现她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她的《如梦令》: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描述了词人惜春怜花、乘船赏荷的欢情。其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的感伤情调,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全文阅读

欣赏古诗词之美

语文教师,应该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已任。教古诗就是一条捷径。因为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优秀古诗为载体,就能让阅历不深的初中学生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怎么操作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初步感知,让学生欣赏古诗的音韵美

每一次接初一新生,都会发现几个喜欢朗读的,似乎也很有感情,继而你却会遗憾地发现他们无论朗读什么内容,什么情感的古诗,都采用固定的抑扬顿挫。也就是说,这种所谓表情,没能真正把握住某一首诗特定的内容、特定的情、趣、志,因而导致其朗读情感单一僵化,不能恰当地体现古诗的个性。这时,老师不能打击学生的朗读热情,应该积极肯定他们小学阶段在朗读方面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虽然他们表情单一,但比起那些不会表情,甚至连当众朗读都不敢的同学强多了吧!表扬之后,老师可以顺势引入一首与所讲之诗风格迥然不同的古诗,再通过范读启发他们认识到每一首诗的朗读应该有不同的风格和变化。比如,的《沁园春・雪》该怎么读,温庭筠的《望江南》又该怎么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辅赋壮词以寄之》朗读时怎么体现其情绪的起伏等等。

二、深入研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在对比朗读之后,学生已经深切感受到要朗读好古诗有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必须深刻把握古诗,因此对古诗的理解是古诗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1、找出物象

古诗写作的最终目标是传情达意,但情和意是抽象的,必须有所依托,依托什么呢,当然离不开物象了,所以,要理解古诗,第一步可以让学生找出古诗中出现的人、事或物。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共罗列了九个物象,后两句各有一个物象,一共有藤、树、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风、马,夕阳、人等十一个物象。

2、体会意象

全文阅读

浅谈古诗词欣赏教学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古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从古至今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生命的和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生命的沉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是生命的忧郁,“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生命得急促”;“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对生命的坚强。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财产,究竟该如何品析其美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对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了一些个人的浅见。

一 重点字词赏析

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炼词,若能抓住关键字词赏析诗词,可直接劈文入情,深刻品味诗人的情感,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尽显草木萌发,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又如《题李凝幽居》贾岛里的一句,“僧敲月下门”一字,不但表明来者是客的身份,更写出了人物休闲随意的心情,也更显出了夜得静寂。又如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字,不但写出了兴华争相开放的美丽,更让我们想象到被花香吸引而来的蜜蜂嗡嗡,蝴蝶翩飞的热闹场景象,可以说一个字即让我们看到了花多花艳,更闻到花香,既写出了一个静态的画面美,更感到了一个动态的韵律美。一个字使全诗的意境全出。

二 典型景物赏析

古诗词中有很多景物是常客,理解诗意时若能抓住这些景物的代表含义,则很容易进入诗词意境。

如:植物类:“杨柳”往往含离别之情,因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体现在诗中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落花”往往表达伤心之意,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松”“梅”“竹”往往用来象征诗人坚贞的品质。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郑板桥的《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等等

景观类:“月”表达离愁别绪,渲染悲寂氛围。如苏轼《水调歌头》中“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斜阳多表现黄昏暮色中愁绪万千,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频洲。”“雨”往往可以渲染伤心的气氛,如刘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动物类:“乌鸦”往往与其他景物组合在一起,衬托愁苦之情,如马致远《秋思》“古藤、老树、昏鸦。”又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鸿雁”往往表达思乡、思念亲人之愁苦,如“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全文阅读

“黄河”“长江”古诗词欣赏

黄河——

黄河

〔宋〕王安石

派出昆仑五色流①,一支黄浊贯中州②。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③。

注释:

①派:别支,支流。

②中州: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称中州。

全文阅读

“松竹梅”古诗词欣赏

松――

南 轩 松

〔唐〕李 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①。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注释:

全文阅读

小学生古诗词诵读欣赏之我见

中国古典诗词是祖国瑰丽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强,想象丰富,可塑性强。重视中国古诗词教学,加强对古诗词的欣赏、背诵,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把古诗词的欣赏教学操作得碎了:逐字逐句地讲解翻译、总结概括、背诵默写。这样做无疑破坏了古诗词的审美意境。古诗词本如一串珍珠项链,但一经这种演绎,便成了一把鱼眼珠了。那么该怎样指导小学生诵读、欣赏古诗词呢?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总结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趣味式欣赏

趣味,就是让学生为美而陶醉,为美而震撼。

1.引领学生抓住诗句中的“诗眼”、点睛之笔去欣赏

抓住了“诗眼”,即抓住了“纲”,“纲”举了,“目”便张了,自然不需去字字讲、句句讲。如:欣赏“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指导学生去感悟“闹”“绿”的妙处,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样整首诗的意韵、情感自然就显现出来了。

2.引领学生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通过引领学生走进诗人描绘的具体情境,实现情感迁移,意念迁移,进而感悟诗句的弦外之音。

3.引领学生感悟比喻的精妙之处

全文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欣赏教学

【摘要】古典诗词历史悠久,是语文教学中宝贵的教材资料,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典诗词欣赏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古典诗词的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古典诗词欣赏教学;重要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汉赋、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漫长文学史中的宝贵遗产,这些作品中不仅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同时也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已然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教学的意义

(一)古典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古典诗词是古人多年来精英文化的积淀,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个绿字用的极为巧妙,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从修辞手法上来上讲这是一种移觉手法,也叫通感,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用“绿”去描写它,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即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再如马致远的代表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短短的28个字中,出现了大量秋色中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景,也抒写内心深处无尽伤痛而独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内心的情感,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戚,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学生多涉猎这些古典诗词,仔细的品味其中的韵味,其思维和审美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