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歌曲

古诗词歌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试论古诗词歌曲的演唱

[摘要] 要想完美的表达一首古诗词歌曲,就要在好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掌握词曲作者的背景材料,对诗词的主题,意境有深刻的理解,以加深对诗词韵味的感觉,并在演唱中加以表现,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技巧,以唱出古诗词的词采、意境和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和韵味。在歌曲演唱中,“声”是基础,“情”是主体,当声音训练有一定基础后,要在总体表现上提要求,下功夫,以达到词曲和谐、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声乐艺术理想境界。

[关键词] 古诗词歌曲 演唱技术 韵味 情感表达

“中国的古诗词原本都是可以咏唱的,是文学与音乐一体化的艺术作品。采诗歌以作乐,是自周代以来就有的文化传统。在宴饮上,主客之间常采用诗乐的形式相呼应酬唱和,这样一种‘诗言志’的演唱方式,当时被称作‘歌诗必类’。而汉代的音乐机构乐府,有相当一部分任务,就是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歌制配成曲,编演歌舞子宫廷演出。宋代文人作词和乐的艺术活动十分平常。他们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先乐后词’。”柳永、姜夔就是当时有名的词乐创作者。而由于历史的缘故我们现在仅能看到他们的诗词,而无法听到与诗词相配的曲。凹世纪前期,出现了黄自、青主等为古诗词谱曲的作曲家。白居易的《花非花》、苏轼的《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等一批古诗词,经过现代作曲家的创作,成为词与乐结合的新型的艺术歌曲。

古诗词歌曲由于其浓郁的古典韵味和丰富的文化蕴含,而与现代歌曲形成了一些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在演唱风格上,还是在情绪表达上,两者都有很大的不同。想要唱好一首古诗词歌曲,不仅要掌握演唱现代歌曲的基本技巧,包括呼吸、吐字等,还要在其基础上,更加深入的了解诗词作品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深知古诗词的基本旋律和风格流派,思考古诗词的风格特征,体会诗词的意思等,这样才能抓住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征,才能为演唱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古诗词歌曲中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艺术的能源。有了气才有强弱,才有节奏的长短、音的高低、音色的变化和感情的表达。没有良好的气息控制,歌唱时会出现气不够用,容易造成喉咙上提、声音发紧、发白、不扎实,缺乏力度和美感。演唱古诗词歌曲同样也要气息的支持。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情绪需要特殊处理时,还要吸收我国传统用气的特点,有目的的采用揉、送、提、沉、歇、缓、收等多样手法,来表达演唱歌曲。

古诗词歌曲由于其本身的原因,歌词往往只有几十个字。诗往往只有二三十个字,而词最多也不过有百十来字。几十个字来唱完全曲,所以每个字的音都不会太短,否则就没有歌曲的深意。在古诗词歌曲里,往往一个音要占四五拍或更长的时值。像汉乐府民歌《上邪》,开头“上邪”两字,就一共占了十一拍,共三小节,而且里面装饰音也较多,这就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持,气息连贯流动,把这一个感叹词唱到位,唱的一气呵成,而中间不能有断断续续的感觉。

演唱古诗词歌曲,不仅要气息连贯、流畅,有充足的气息去演唱每一个音,还要注意气息的变化。并不是一首歌的每一个音都用十足的力度去演唱,而是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表达和作品的风格,调节气息的强弱变化、长短变化等。这样表达出来的歌曲,才会让人有一种虚实、变幻的感觉,才会最基本的体现出古诗词歌曲的韵味、意境之美来。

全文阅读

古诗词艺术歌曲论文

一、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念

艺术歌曲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艺术形式。在18世纪时,德国的诗歌艺术得到了发展,因此德国众多著名的作曲家开始为德国诗歌尝试着谱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艺术形式在20世纪初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作曲家开始为我国的传统诗词尝试着谱曲,在几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因此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让我国的传统诗词变得更让人易于接受。而且由于我国在数千年中所积累的优美古诗词数量众多,而且这些诗词的韵律十分优美,在进行谱曲后不仅会显得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遍比当下流行的歌曲要优美许多。

二、我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特色

对于古诗词而言,要真正领略到其中的美感就需要对其进行吟唱,但是我国的古诗词传统演唱方法与近现代的演唱方法是不同的,其演唱特征也不相同。

(一)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所选用伴奏的特点

对于我国的传统古诗词而言,由于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吟唱方式完全为我国的传统唱法。但是对于我国近现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由于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演唱的过程中已经加入了很多西式的演唱方式,例如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加入西方唱法,并且在配乐中融入了很多西方乐器,如钢琴、提琴等,这些与我国古代的传统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都是不同的。由于加入了西方的演唱方法与乐器,因此在这样的加工方法下也就能够将古诗词中的意境、音律等因素表现得深入人心,也就更容易让现代人所接受。

(二)近现代古诗词题材选择上的特点

目前我国的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往往是选择我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并且流传深远、妇孺皆知的诗词,例如岳飞的《满江红•写怀》以及李白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些诗词不仅在我国古代流传深远,在近现代也是十分出名的诗词。而且这些诗词在每个时代都会具有现实意义,例如《满江红•写怀》可以激发起人们极大的爱国热情,并且在进行演唱时能够让人充满正能量,抒发人们内心的感受。

全文阅读

古代诗词VS流行歌曲

很小的时候过一首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曲由一位名叫朱小玲的女歌手演唱,其唱腔清新哀婉,年少的我虽未经风雨,仍是被那种忧伤的气氛年感染----考虑直到现在,每当我看到映衬着历史的雕梁画栋时,耳畔仍会不知不觉地响起这首歌。后来,我才知道她唱的是唐后主李煜于国破后所填的词《虞美人》,道不尽对故国的思念。这是我接触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现代流行歌曲的伊始,它间在当年众多咿咿呀呀的所谓“甜歌”中,竟有着一丝独自绽放的山百合的味道。

年纪再大些,陆陆续续又听了好些这种由中国古代诗歌改编的歌曲,其中全文选录编曲的,以邓丽君演唱的苏轼《水调歌头》最为著名。词风豪放清奇的东坡居士,肯定没有想到,他在密州任所对天空奇妙景象的驰想,对月之阴晴圆缺及人生这悲欢离合的感叹,于九百余年后,竟会再度被谱上新曲,传唱于大江南北,感动着更多新的痴男怨女。我个人认为古诗词之新编新唱,此曲堪称经典。

继而,在香港拍摄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于高昂处,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

类似的感受,你也可以从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也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中获取,“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豪气,委实曾让我有未生于斯世的遗憾。

将中国古代诗词新编于现代流行歌曲中的尝试,从些也渐渐屡见不鲜。全篇改编难免会有它的局限性,莫若取其数理化,用在新歌的关键之处,以求“画龙点睛”。

于是港星蒋志光、韦绮珊的对唱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有了《瑟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所不同的是,白乐天欲抒发的是被贬谪的凄苦,而新歌中的男女主人公似是想藉此名句来呼唤久候的爱情。是啊,同样的一句话,流入处在不同境遇、有着不同渴望的不同的耳里,自然触动着不同的心事,自古就是如此。

又看到陈百强的歌曲中竟出现了《对酒当歌》的名字,不禁大惑:难道此君亦有着曹公“时光易逝、功业款就”的苦闷吗?忙细细听来:干净的声线,深情且难掩忧伤的基调,竟是在倾诉着一个“失了踪”的爱情故事,“这颗心”虽“真的很痛”,但仍“不断地寻梦”,“两眼尽红”地“依稀觉得这样傻也只是为情重”。歌曲内容固然与《短歌行》所表达的相去甚远,但感情之充沛、情调之悲凉,未必就逊之多少。

这使我忍不住对古代诗词创作与现代流行歌曲歌词的创作做了一些比较:

全文阅读

浅析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特色

青主本人对于艺术歌曲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艺术歌曲的歌词首先要文雅、要有很深的含义,而诗人的诗作具有这种要求;其次,与民歌不同,不能用同一曲调去套用歌词,而应根据不同的词去谱不同的曲调。因此,青主的20首艺术歌曲(《音境》中9首,《清歌集》中10首和《大江东去》)中,古诗词歌曲为14首,占有重要的比重,笔者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总结出歌词的艺术特色。

1、歌词的内容

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所用诗词全部取自中国古诗词,内容不尽相同,或曲折或丰富,或矛盾或细腻,但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和美学价值。从题材上看,借古讽今的有《大江东去》;表达思念的情感《我住长江头》、《忆江南》、《回乡偶书》;表达爱情、亲情的有《红满枝》、《走去走来三百里》、《脸如花》、《长命女》、《征夫词》;表现生活场面有《击壤歌》、《越谣歌》、《醉妆词》、《世人都说神仙好》、《赤日炎炎似火烧》。

以《大江东去》为例,此曲是青主的优秀代表作,于1920年创作于德国,回国后在X书店发表。当时作者在一位朋友家的避暑山庄消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与朋友泛舟湖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便按照北宋词人苏轼(1037-1101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谱曲。这首词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八月被捕入狱。后被救出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是苏轼于元丰五年在黄州所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磅礴,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拿周瑜和自己相比,喟叹不遇明主,壮志未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豪情壮志。可以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经历坎坷,心情是沉郁的,复杂的,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青主选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暗喻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也有与苏轼一样的豪情壮志。青主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渴望中国富强、独立,并且意识到要改变当时中国的状况,就必须打破其腐朽的制度,在这种先进思想的指导下,他参加了辛亥革命,以实际行动同封建旧制度及军阀官僚政府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大革命失败后,遭受到政府的迫害,但这并没有使他绝望,在其音乐创作中,仍把自己追求光明的理想寄托在音乐上,正是与苏轼一样的爱国情怀,一样的豪情壮志,才写出这首佳作――《大江东去》。

2、歌词的形式

所谓歌词的形式是相对于歌词的内容而言的,这里主要是指歌词潜在的音乐性,即歌词具有什么样的韵辙、节奏特征、格律,这种形式对于旋律创作有何影响。

在青主的艺术歌曲中,韵辙的种类丰富,青主所选用的14首古诗词在传统音韵学归纳的13辙中占7辙,具有一定的分量。其中“发花”辙的有《大江东去》、《越谣歌》、《征夫词》;“梭坡”辙有《击壤歌》;“一七”辙有《走去走来三百里》、《红满枝》;“灰堆”辙有《回乡偶书》;“遥条”辙有《世人都说神仙好》、《赤日炎炎似火烧》;“由求”辙有《我住长江头》、《醉妆词》;“言前”辙有《忆江南》、《长命女》。在诗词的节奏特征上,诗词的节奏特征纳入音乐创作后,在不同程度上奠定了音乐节奏的基础。古诗节奏方正,五言通常分“二/三”两逗,七言则分“二/二/三”的头、腰、尾三逗。虽然它们自身节奏的变化有限,但却给作曲家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如《回乡偶书》为了诗句停顿的规律性,节奏上做了拉宽与收紧处理。

全文阅读

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的美学特点

摘要: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传统文化之一,用诗词歌赋谱写出的歌曲既传承和发展了古诗词的文化意蕴,又丰富了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本文从新的角度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分类进行理论梳理,并且探究中国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的艺术歌曲《红豆词》的审美意境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意境美;韵律美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何谓“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第一部用文字记录流传在民间的歌曲诗歌总集,很早就将诗歌与音乐进行了结合,但是由于歌曲大都是即兴演唱,没有很好的记谱方法,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没有将音乐旋律很好地记录下来,只留下诗歌。然而,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文化大规模的涌入,艺术歌曲在中国近代也得到了复兴。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就是将中国的古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的形式进行交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类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中国古代的琴歌和唐宋的词调音乐,比如《高山》、《流水》、《霓裳羽衣曲》等。另一类是近代以来,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的传统作曲方式相结合谱写出的带有中国风味的艺术歌曲,比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刘雪庵的《红豆词》等等,而本文所研究的艺术歌曲《红豆词》是20世纪30-40年代,著名作曲家刘雪庵先生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唱《红豆》的歌词进行作曲,采用了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与中国的传统的五声调式相融合谱写成。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的美学特点

1、韵律美1)歌词结构美。中国的古诗词是讲究韵律美的文学,注重押韵。张璐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学特征》1一文中指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直接影响歌曲的旋律的走向和节奏的处理:字的“平仄”和音高、旋律走向相呼应,而诗句的平仄押韵又是歌曲节奏的创作依据。”而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第二十八回:“蒋雨涵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应冯紫英之召,对歌罚酒所唱《红豆》一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立金波--噎满喉;瞧不见--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眉头;捱不明--更漏;呀!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这是一首吟唱爱情的歌曲,歌词文字之间流露出一股婉转哀怨的情调。连续十个排比句的运用,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结构形式。其中,第一、二、三句是“3+4+3”的十字节奏形式,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歌词乐句长短不一,注重押韵,更加有助于演唱者注重对歌曲意境的把握,抒发内心的情感。2)旋律美。旋律也称曲调,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应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2刘雪庵先生的歌曲《红豆词》,歌词选自《红楼梦》,旋律优美。从上图的五线谱上可以看出,《红豆词》的旋律线条比较平稳,歌词与旋律线条相结合,全曲采用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它的旋律优美,在音调的创作上多采用模进和装饰音等手法;并以小字二组e开头,旋律具有朴实,平缓的特点,突出中国古诗词的古典民族风味,体现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中国风味”。3)曲式美。在乐曲结构上,他采用了再现二部曲式,首句点出了全曲的爱情主题,节奏整齐,旋律变化不大,重在抒发内心的情绪。具体的结构图示为:A段:a(2)+a’(2)+b(2)+b’(2)+b’’(2)+a’’(2);B段:c(2)+c’(2)+插入句(2)+a(2)+a’(2);从插入句反复一次,加强了尾句。曲式结构整体上呈现出起承转合的中国式思维特点,与歌词紧密结合。本曲调性为降E羽调,A段基本上由2个小节的乐句构成,B段的第一句与A段的首句进行了一个对比,后面则是再现,也是由2个小节的乐句构成,整个曲式结构跟诗词做到了很好的结合。2、意境美什么是“意境”?简单说来,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1)歌曲的意境美。《红豆词》歌词取自《红楼梦》,“红豆”即相思豆,诗歌中常用“红豆”代指相思,而在《红豆词》中则借指血泪。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门见山,点出了全曲的爱情主题。“开不完”、“睡不稳”二句意指痛苦的相思之情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描绘了贾宝玉因爱而引起的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尾句又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难以割舍喻为青山隐隐、绿水悠悠。全曲用“红豆”、“春柳”、“春花”、“纱窗”等意象,塑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让听者在歌声中产生无限的遐想,体会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细腻情感和凄美的爱情,令人回味无穷,沉浸于此。2)演唱的意境美。整首歌曲重在抒发歌词语句流露出的相思愁苦之情。因此,《红豆词》所言所诉,决非尽是诗情画意,而包含痛苦与伤感的呈诉,所以演唱表现,就得需要演唱者对歌词意境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善于抓住贾宝玉对林黛玉相思的细腻情感,方能体会其中的意念,然后才能表达出歌曲的意境。所以,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红豆词》,它的演唱就要根据乐曲情绪的发展、节奏以及歌词与音乐结合中的强弱要求,表现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要求演唱者对《红楼梦》和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充分领悟歌词与旋律相结合的意境,以及表达作者内心的含蓄情感,才能充分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文学内涵,从而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现东方文化独有的艺术魅力。

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摘要:通过部分实例的解读,指出中国古代诗词歌曲不仅在歌词上以词韵为统领,而且在旋律发展上,也往往采用调式主音,或以归于调式主音的旋律片段统领全曲并与词韵相对应,体现出词曲用韵共生发展的艺术特征,具有特殊的审美趣味与文化意蕴。

关键词:古代诗词歌曲;词韵;共生性;文化意蕴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4-0123-06

“韵”是中国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词歌曲韵律具有特别穿透力的根本原因。其“不但作为诗歌存在的条件,先于诗歌而存在,而且以大量的双声、叠韵、叠词等等声音现象,潜在地存在于诗歌语言中”。

就中国古代诗词的词韵,刘勰在《文心雕龙・声律》中指出:“声画妍媸,寄在吟咏;滋味流于下句,气力穷于和韵。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意为“诗词文章的美丑,寄托在吟咏上;韵味从安顿句子上流露出来,气力全用在求和谐与押韵上。不同的声调配合得当叫做和谐,使收声相同的音前后呼应叫做押韵”。

就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的词曲用韵,沈约《答陆厥书》云:“若以文章之音韵,同管弦之声曲,则美恶妍媸,不得顿相乖反。”此处“顿相”乃古代乐器“舂牍”之别名。这是以音乐之和谐发展来谈文章创作中“词韵”的重要性,同时也蕴涵了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学的共同审美趣味。清代戈载《词林正韵》在谈到填词时指出:“填词之大要有二:一曰律,一曰韵。律不协,则声音之道乖,韵不审则宫调之理失,二者并行不悖。”进一步说明了古代诗词创作除注重自身声韵平仄的谐畅外,更加注重“词韵”与宫调运用及旋律发展的密切联系。

然而笔者发现,对于中国古代诗词歌曲,研究者往往注重歌词与曲调发展的单一层面分析,或关注歌词结构、平仄与曲调结构、旋法的联系,而较少关注词曲用韵关系及其文化意蕴的解读。鉴于此,本文将以部分实例,阐释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表现特征及其内涵。

一、以调式主音对应词韵

全文阅读

潜伏:古诗词在流行歌曲中

古典诗词是最美的汉语组合形式,也是传统中国人理想的气质体现,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古代的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韵飘洒醉长安。而今天,尤为幸运的是,古诗词谱曲中有不少都被谱成了流行歌曲,这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邓丽君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专辑《淡淡幽情》,这张专辑完全是由古诗词谱曲组成,经过她充满古典美的音色打磨,供人传唱并历久不衰。再后来,以方文山的中国风为代表的音乐伴随着周杰伦独特的风格,如龙卷风一般席卷课堂,古诗词开始在流行音乐中潜伏了。

最早的流行音乐与古诗词

流行音乐诞生于近代开埠最早的上海,在人们的印象中,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流行歌曲充满西方的情调,是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的移植。所谓的现代流行歌曲在音乐上大量借鉴了西方现代音乐的元素,由此塑造“现代”感觉。如果仔细对歌词进行研究,我们会发现,这种现代新兴歌曲与古典诗词之间有密切而复杂的关联。现代流行歌曲中,中国传统古诗词汇集到一起,成为现代流行音乐取之不尽的资源。这种承续和汲取一直维持到当下,还常常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0世纪初,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先进的新文化代替原来的旧文化。上海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出现了以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为开山之作的中国第一代流行歌曲。当时的流行乐坛还到处充斥着西方味道,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缺乏流行音乐元素。与此同时,较为流行的西方音乐形式不断传入中国,影响着中国流行乐坛。当时的流行乐坛多采用欧美流行的曲子,由中国文人“依声填词”。由于要考虑新思想的传播和传播形式的保守,古代诗词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现代流行歌曲之中。

流行歌曲对古代诗词的吸收和借鉴没有固定的方式,最明显的就是直接选用旧体诗词作为歌词。这类作品在当时流行歌曲中占比不是很大,但要超过新诗作歌词的情况。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有《淡白梅花》(纳兰性德《眼儿媚・咏梅》)、《长亭柳》(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湘江忆君》(卢仝《有所思》)、《良宵曲》(温庭筠《更漏子》)等等。其中大部分都集中于流行歌曲的第一阶段,反映了以黎锦晖为主的第一代词人面对匮乏的新诗资源及自身并不成熟的创作能力,不得不转向深厚的古代诗词寻求支持。比如由黎锦晖创作、王人美演唱的《淡白梅花》,现在听来充满了浓重的老上海百老汇色彩,原词的意境倒是淡了。

《淡白梅花》

词曲:黎锦晖

莫把琼花比淡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全文阅读

古诗词演唱和现代歌曲演唱的区别

摘 要:古诗词演唱是推广、宣传中华民族这种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语言艺术的重要手段,也是了解古诗词精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含蓄的情感、深远的意境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推广古诗词演唱,提高古诗词演唱技艺,使之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精神文明服务,是每个音乐老师的责任。

关键词:古诗词演唱; 现代歌曲演唱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11-146-001

古诗词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古诗词演唱和现代歌曲的演唱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古诗词和歌唱(音乐)的关系

歌(音乐)最初只是人们在劳动生产、社会生活中用简单的感叹音来表达人们的情绪的一种发音方式。在文字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感情更加丰富多彩,用几个简单的感叹字已经远远不能准确表达人们的情感了,于是人们在歌里逐步加进实词,以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因而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就出现了。从此时开始,一支歌开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韵律),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诗歌也叫歌诗,是一种唱出来的文学形式。

古诗词为什么美?因为它除了文字美外还有一种内在的、无法分割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入耳。古诗词的音乐美来源于古诗词平仄的合理搭配,节奏的完美、圆润,韵律的和谐、悠扬。

古诗词具有韵律美,音节美。古诗词四言诗为两个音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五言诗为三个音节: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七言诗为四个音节: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多美的音节,这种音节简直就是为歌唱所准备的!

全文阅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经典古诗词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色的声乐体裁,是上个世纪早期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作曲家根据我国独特的文化元素所创作的一种声乐形式。经过几代人的创作和努力,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已经成为代表我国独特声乐文化的一颗明珠。基于此,本文根据时间顺序对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和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为更好的认知古诗词艺术歌曲提供一定的知识梳理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歌曲创作;发展

一、引言

与其他体裁的歌曲相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显著特点就是其歌词全部从我国古典的诗词中得来。我国的古典诗词具有意境高远、内涵深邃和神韵独特的特点,是我国灿烂文化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篇章。将古典诗词与歌曲进行融合,创作出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提升了音乐创作的内涵,创新了音乐创作的视角,而且还将我国古典诗词用一个独特的途径进行传颂和宣扬,在经典文化传播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历程

根据歌曲创作的技法,可以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以青主、黄自为代表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以谭小麟为代表的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创作技法以及以罗忠镕为代表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第一,第一阶段——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展起来的欧洲浪漫派创作技法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有青主和黄自。其中青主在1920年创作的《大江东去》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被看做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的鼻祖。黄自先生是这一发展阶段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佼佼者,分别以谱写了白居易的《花非花》、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和辛弃疾的《南乡子•京口北固亭有怀》等诗词歌曲,在黄自先生的诗词歌曲中既蕴含了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韵味,又体现了这些古诗词本身的内涵,将两者之间进行融合创作,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歌曲形象[1]。黄自先生的诗词创作理念对这一时代甚至是后来的很多的音乐作曲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第二阶段—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创作技法。20世纪40年代的亨氏十二音序列作曲创作技法的代表人物是谭小麟先生。这位留学美国的作曲家曾在现代作曲大家亨德米特座下学习,深受亨德米特的现代作曲理论的影响,并将现代作曲理念引入到我国的音乐作曲教学当中,但是谭小麟先生在引入亨德米特的现代作曲理论和技法的过程并不是“照搬照抄”的,而是通过我国传统文化基础对亨德米特的创作理念进行再解读、再创新,将古典诗词融入到现代音乐作曲中是谭小麟先生的一个独特特点,在强调创作民族性的理念基础上,谭小麟先生创作了张九龄的《自君出之矣》、辛弃疾的《正气歌》和朱希真的《鼓浪矶》等精品歌曲,这些精品中展示了现代作曲的娴熟技巧,又体现了纯熟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为后来的歌曲创作者带来了启发和创新。第三,第二阶段—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罗忠镕先生被看做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的代表人物,他在1980年创作发表的《涉江采芙蓉》是一首严格按照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进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首歌曲同时也被看做是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在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开山之作。作为罗氏五声十二音序列创作技法的第一人,罗忠镕先生突破了当时错误政治化观念对音乐作曲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歌曲创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意义的尝试和探索,在罗忠镕先生之后,先后有很多的作曲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的十二音技法与我国的古诗词作品进行融合创作,为我国现代音乐创作开创了先河[2]。罗忠镕先生一生创作的作品数量是非常多的,而且体裁丰富多样,他的这种现代创作技法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被看做是我国现代音乐创作发展过程中一座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三、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分析

古诗词成为作曲家钟爱的对象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客观原因,即古诗词本身具有的独特内涵,或是清新淡雅,或是深沉隽永都为作曲家的思维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体裁和广阔的现象空间。另一个原因即主观方面的原因,即这些作曲家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并且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古诗词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感情[3]。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发展的特点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基础是古诗词,但是风格却各有不同,例如黄自先生的古诗词歌曲具有浪漫的抒情和昆曲的音调混合,而谭小麟先生的则偏好在重奏乐方面的室内风格。其次,不论是哪一个时代的古诗词歌曲创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西方现代创作技法与我国的古诗词进行探索融合,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出国留学,受到西方作曲技法的影响,同时又对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不论是青主、黄自,还是后来的谭小麟和罗忠镕,都在音乐作曲意境和民族气质风格体现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全文阅读

让流行歌曲为古典诗词学习插上翅膀

如何提起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笔者在《唐诗宋词选读》的教学中,深感困惑。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一曲《荷塘月色》,清新脱俗的曲风不是脱胎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吗?突然意识到我们熟悉的许多歌曲像王菲的《但愿人长久》、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周杰伦的《青花瓷》和《本草纲目》、李宇春的《蜀绣》和《倾国倾城》、许嵩的《庐州月》都与古典诗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学生能够记住周杰伦那么绕口的歌词,怎能背不下来几首唐诗宋词呢?既然学生那么爱听具有古典因素的流行歌曲,怎么会不欣赏传承了几千年的古典诗词呢?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流行歌曲来激发、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一、古典诗词与中国风歌曲的渊源

最初,诗和歌是一个整体,诗相当于歌词,歌相当于曲子。文人写出来的诗是拿来唱的。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经是广为流行的歌曲。《诗经》里面的所有诗篇都曾是口头传唱的,只不过是有人将歌词整理出来了而已。中国风歌曲是采用有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及编曲技巧,由怀旧的时代背景与现代节奏完美结合,从而产生出含蓄、忧愁、优雅、轻快的歌曲风格。其歌词对古典诗词的传承是显而易见的。

探究中国风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传承模式,大概可以分为四种:诗词配曲式,词句提取式,语言改造式,意境化用式。

1.诗词配曲式

这种古词新唱、借古意表今情的形式,既有古典的雅调,又有当代的风格,细细体味,意蕴无穷。如当年春晚上王菲的一曲《但愿人长久》的歌词就源自苏轼的《水调歌头》。因为天后王菲唯美的唱风,感动了无数的痴男怨女、天涯游子,遂广为传唱,成为中秋佳节不可缺少的咏月抒情的精品。《水调歌头》这首古典诗词就因流行音乐的流行而扩大了影响。

2.词句提取式

这种融合的形式很广泛地被一些歌词作者使用。一些歌词创作往往只是借用古典诗词的某些词句或意象,不一定是原诗词的现代演绎,但却表现了歌曲与古典诗词丝丝缕缕的关系。如花儿乐队的《鹊桥汇》,借助了“鹊桥”的典故,围绕恋人相会的主题,把一些相关的诗词名句融汇在一起,构成回环不绝的生死相许、心心相通的意境,把人的思绪引入鹊桥,令人流连忘返。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雅俗共赏,既提高了流行歌曲的文化品味,又使世人重温了古典诗词,享受到一种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大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