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投资

国外投资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嗨,中国海外投资

中国累计海外投资额只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一,美国的千分之五,中国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期,对世界还谈不上重大影响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是吸引外资的大国,去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535.05亿美元。近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报告称,截至2002年,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350亿美元。贸发会议高级投资官员詹晓宁表示:“中国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接收国,而且正逐渐成为资本输出国。”

中国海外投资仍在起步期,集中在亚洲

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发表的世界投资报告估计,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海外投资达到350亿美元,而在1991年,中国海外的投资总额不过30亿美元左右,1995年也只有150亿美元。中国海外投资在近10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

尤其在最近两年,中国大企业开始在海外进行较大规模的并购:中海油先后购买印尼和澳大利亚油气田部分股份,三宗收购累计金额达到12.08亿美元;2003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金额达3.8亿美元;安玻彩管收购位列世界500强的彩管业“老祖宗”美国道―康宁彩管分部;上海海欣集团、上海制皂和TCL分别收购美国格利奴、美国莫泰克和德国施耐德电子,这些都是数百万和数千万美元的大手笔。这表明一批中国的跨国公司正迅速成长,并跻身全球化竞争。

亚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其次是北美、非洲和南美,最后是欧洲,而且投资主要集中在中东欧。

尽管中国海外投资在近10年出现了很大的飞跃,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海外投资存量还是很低的。截至2002年底,日本海外资产总存量为365.9万亿日元(约合34500亿美元),美国同期为68912.51亿美元。即便按贸发会议统计的350亿美元计算,中国累计海外投资额只相当于日本的百分之一,美国的千分之五。

全球2003年的跨国直接投资总额为6530亿美元,中国的海外投资额即便按每年50亿美元计,也不到全球跨国投资总额的千分之八,这大致相当于英法19世纪末的水平。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计算,扣除通胀因素,2002年底的1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11.49美分(1929年以前美元实行金本位制),即350亿美元相当于1929年的40.2亿美元。英法两国从1860年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海外投资,1882年英国累计达到44亿美元,法国1892年累计达到40亿美元,同中国现在水平相当。但英法的海外投资高潮是20世纪初才开始的,因此中国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期。对世界还谈不上重大影响。

全文阅读

国外对外投资与对华投资初探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除2008年以外,利润再投资的主导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说明美跨国公司在华经营良好,投资收益及其增长之势未受太大影响。由上可见,首先,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进程没有停顿,与2007年相比,20n年美对外和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分别增长了38.8%和82.5%,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其次,美国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金融危机对美国跨国公司母公司的影响要大于海外子公司,母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和/或直接出资对外投资能力有所下降,而利润再投资在资本流量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再次,金融危机对美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集中反映在资本流量的波动上,2008一2009年对外投资资本流量连续两年减少但流向未逆转,2010一20n年又连续两年增加,即资本流量始终流向海外子公司,为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最后,金融危机对美对华资本流量的影响要大得多,表现为2008一20n年四年里,资本流量的方向一直在变,2008年从母公司流向在华子公司,2009年流向逆转,2010一20H年则重复了2008一2009年资本流量流向变化的过程,成为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行业分布

制造业增长了21.4%,增幅在九大行业中位列第五,其中机械、化工、食品和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四个子行业的增幅超过制造业增长率,分别达57.1%、37.8%、30.3%和24.0%,其中机械的增幅介于非银行控股公司和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幅之间。美对外投资存量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唯一行业是储蓄机构,即银行业,四年来下降了12.4%,且下跌趋势仍在延续。金属加工是制造业中的唯一受到危机打击的子行业,投资存量下降了12.3%。就存量而言,由表四的数据经计算可知,2008年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为集中的三大行业依次为非银行控股公司、金融与保险和制造业,分别占存量总额的37.1%、21.2%和14.7%,至20n年底这三个行业占比相应变为43.5%、18.7%和H.8%,其中非银行控股公司的份额提高了6.4个百分点,但金融与保险和制造业则分别下降了2.5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20n年其他制造、②化工、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和运输设备等四个子行业直接投资存量名列前茅,分别占制造业投资存量总额的28.2%、22.4%、14.6%和10.3%,而2008年四者的占比分别为28.6%、23.2%、14.3和9.4%,即20n年其他制造和化工的投资存量占比分别略有下降,而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和运输设备的投资存量占比则分别略有上升,说明美在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布呈现均衡化趋势。就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而言,2007年以来信息传媒和非银行控股公司两大行业以及制造业中的食品、运输设备和其他制造三个子行业未受金融危机影响,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表五)。其余行业或子行业的投资存量受金融危机影响或多或少有些波动,如制造业中的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和电气设备、器具与配件两个子行业的投资存量甚至出现了下降,而储蓄机构的波动最大。即使表五中储蓄机构与其他行业2008年存量数据缺失,但两者合计存量可从该表推算得出:2007一20n年两者合计存量分别为32.47、181.63、147.39、170.98和81.73亿美元,其中2009年合计存量比2008年下降了34.24亿美元,占当年美对华投资存量下降额38.79亿美元的88.3%,而2011年比2010年更是下降了89.25亿美元,超过当年美对华投资存量下降额42.75亿美元一倍还多。另外,从表五中储蓄机构与其他行业投资存量的历年变化趋势来看,上述大幅波动可能主要是储蓄机构的投资存量变化引起的,新闻报导美国银行出售中国银行股份的消息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储蓄机构投资存量的大幅变化,造成了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的不稳定。2011年与2007年相比,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总额大增82.5%,是美对外直接投资增幅的两倍还多。同期,九大行业中除了采掘业、制造业和金融与保险业外,其余六大行业存量的增幅都大于存量总额的增幅,其中专业与科技服务、信息传媒和储蓄机构增幅居前,分别高达489.4%、452.7%和250.6%,反映出美对华直接投资重心正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美对华储蓄机构投资的大幅增长是在美对海外储蓄机构投资收缩的背景下发生的。在此期间,美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增幅为44.7%,尽管低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增幅,但高于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33.8%的增幅,是美对全球制造业投资增幅21.4%的两倍还多。其中食品、金属加工、运输设备和其他制造四个子行业的同期增幅分别达542.5%、125.0%、104.3%和105.0%,不仅高于美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增幅,也对华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增幅。从表五还可以看出或计算出,在2011年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中,占第一位的是制造业,‘比重接近一半,为49.3%;居第二位的是其他行业,占9.6%;第三是非银行控股公司,占比8.9%;第四是批发贸易,占8.89%。而在2007年存量居前的是制造业、采掘业和批发贸易,占比分别为62.1%、8.1%和6.8%,非银行控股公司占5.5%,在九大行业中居第六位。相比之下,2011年制造业在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急剧下降了12.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其他行业和批发贸易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5个百分点和2.1个百分点,而非银行控股公司更是上升了3.4个百分点。在制造业中,20n年对化工、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其他制造、运输设备和食品等五个子行业的投资存量居前,分别占制造业投资存量总额的21.6%、21.5%、18.9%、13.3%和13.1%,而2007年也是上述五个子行业投资存量居前,但顺序为计算机与电子产品、化工、其他制造、运输设备和机械,占比分别为37.7%、23.8%、13.4%、9.4%和6.9%,而食品在当年的存量中居倒数第二位,仅占3.0%。结果是四年间化工和计算机与电子产品的占比分别下降了2.2个百分点和16.2个百分点,而其他制造、运输设备和食品的比重分别上升了5.5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即美对华制造业投资在各子行业中呈均衡化发展趋势。综合上述,自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对外和对华直接投资表现出以下特点。首先,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非银行控股公司最多,在制造业中其他制造居首。与此同时,存量增幅也是非银行控股公司最高,制造业中则是机械增幅第一。其次,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制造业最多,其中化工居首,而存量增幅则是专业与科技服务最高,制造业中食品增长最快。第三,美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出现了一些趋势性变化,即对非银行控股公司投资持续增长、存量比重上升,链式股权结构越来越普遍,对制造业投资存量比重在下降,在各子行业投资存量分布不均衡性略有下降等。与此同时,美对华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也出现了与上相同的变化,但以制造业为主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第四,除了两者相同的变化以外,对华直接投资行业结构还有其自身的变化特点,即从制造业为主向巩固制造业、大力拓展服务业转型,大幅增加对华储蓄机构投资就是这种转型的反映。但全球金融危机对储蓄机构造成了巨大冲击,使美从海外储蓄机构抽回投资,包括刚刚投入中国银行业的资金,结果造成美对华直接投资存量资金流量的大幅波动。

投资收益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收益(Income)在2007一20n年期间,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创出新高(表六)。下表六将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总额与相应年份的投资存量总额相除,得出了历年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其中,2007年至ZOn年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分别为n.7%、12.2%、9.5%、n.1%和n.o%,五年平均收益率为n.l%,而2002一2006年五年间的收益率分别为7.7%、9.3%、10.6%、12.1%和12.3%,五年平均收益率为10.4%。也就是说,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美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略有上升。美对外直接投资20n年的投资收益总额比2007年增长了30.6%(表七),年均增长6.9%。期间投资收益增长最多的三大行业分别是非银行控股公司、信息传媒和其他行业,增幅分别达51.0%、29.9%和22.5%,其中只有非银行控股公司的增幅高于投资收益总额的增幅(30.6%)。同期制造业的平均投资收益增幅排在采掘业之后列第五,其中运输设备、化工和食品三个子行业的投资收益增幅居前,分别达72.5%、16.8%和8.3%,运输设备的投资收益增幅甚至超过了非银行控股公司,而化工的投资收益增幅则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投资增幅。20n年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情况可见表八。有五个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收益率高于总的投资收益率(n.0%),它们是采掘业、批发贸易、制造业、非银行控股公司和信息传媒,收益率分别达到20.6%、15.5%、12,5%、12.2%和n.0%。2011年投资收益构成中,来自非银行控股公司的收益占48.4%,高居首位,且所占比例比2007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其次,制造业的收益占16.1%,但所占比例比2007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第三是采掘业,其收益占比为8.5%,也较2007年下降了0.7个百分点。排名第四的金融与保险业收益占比8.0%,较2007年下降了4.2个百分点,且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其ZOn年的投资收益比2007年减少14.4%,是所有行业中唯一减少的行业。在制造业中,其他制造、化工和计算机与电子产品三个子行业的20n年投资收益在制造业投资收益总额中占比居前,分别为27.6%、22.4%和16.8%,分别比2007年下降2.1个百分点、上升1.1个百分点和下降1.6个百分点,而金属加工和电气设备、器具与配件两个子行业ZOn年的投资收益比2007年有所减少。与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情况类似,美对华直接投资收益在2007一20n年期间持续增长,仅2009年因金融危机影响有所回落,但与前者不同的是,2009年美对华直接投资收益水平仍高于2007年。同时,2007一20H年美对华直接投资收益与美对外直接投资收益之比分别为1.7%、1.9%、2.0%、2.2%和2.1%,呈逐年上升之势,除2011年略有下降外。另外,2007一20n年美对华直接投资年收益率分别为19.4%、13.9%、13.4%、16.1%和17.8%,五年平均收益率达16.1%,高于美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n.1%)5个百分点,但低于2002一2006年美对华直接投资18.4%的平均收益率(高于同期美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8.0个百分点),即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出现下降趋势,美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与美对外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趋于收窄。20n年与2007年相比,美对华直接投资总收益增长了67.7%(表九),比同期美对外投资收益增幅(30.6%)高出一倍还多,年均增长13.8%,恰好是后者年均增长率的两倍。同期,除采掘业、储蓄机构和其他行业数据缺失外,投资收益增幅高于美对华直接投资总收益增幅(67.7%)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媒、专业与科技服务、非银行控股公司和批发贸易,增幅分别高达430.0%、292.3%、166.0%和69.3%,而制造业的平均投资收益增幅垫底,仅为巧.5%,其中ZOn年比2007年收益增长的子行业是运输设备、其他制造、食品和金属加工四个,收益增幅分别达180.8%、47.6%、43.9%和22.4%,尤其是运输设备的投资收益增幅不仅高于制造业的平均收益增幅,而且高于对华平均收益增幅,其余四个子行业计算机与电子产品、电气设备、器具与配件、化工和机械的投资收益则不增反减。

作者:王国兴 尹翔硕

全文阅读

外国投资者怎么投资中国

一、审慎的市场调查

1、外国投资者考虑投资中国时,需要明确在中国投资的目的与目标,仔细研究目标市场的基本状况、优势与劣势等,并形成比较全面的商业发展计划。如果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设立代表处或分公司等实体,建议充分与有关代表沟通,了解投资地的市场环境、经济条件及用工环境等,且不可贸然进行规模投资。

2、如果外国投资者不向通过绿地投资方式在中国开展商业运营,考虑通过资产并购或股权并购的方式收购目标公司,进而快速切入当地市场,获得成熟的采购、销售等商业渠道。此种方式,需要外国投资高度关注并购的相关商业风险、法律风险。

3、无论何种方式,审慎全面市场调查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投资计划及目标能够实现,对于未来公司运营的风险与困难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识别,最大限度地实现投资初始目标。

二、客观评估产品的竞争力

1、通过市场调查,初步判断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众所周知,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外国投资者需要明确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即是否有卖点。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如果你的产品的性价比非常高或能够准备切入消费需求,收益将是非常显着的。

2、即使你的产品具有很好的卖点,你是否有比较顺畅的渠道保证产品及时流向目标消费者。无论如何,你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源等进行产品策划、宣传、引导。同时,渠道的建设将是很辛苦的。

三、投资审批及相关问题

全文阅读

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影响

[摘要] 应用Panel Data(面板数据)模型,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面板数据分析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来看,关于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文献并不多,关于FDI对某一区域资本形成效应的文献更是少见。为此,本文将重点探讨FDI对我国某一地区国内投资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快速增长,也是全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地区,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本文将对江苏省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为政府制定利用外资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一、FDI对国内投资影响的研究理论基础

来自国内外的经验研究表明,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十分突出,FDI对国内资本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外商新投资建立的企业会直接导致投资规模的扩大,外商并购国内企业盘活资本存量以及并购后的追加投资;外商投资带动产品前后向及相关产业投资;然而外商也会通过上述途径对国内投资产生消极效应,外商投资企业在中间产品投入上转向从国外直接进口,直接导致国内相关企业生产的萎缩;外资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对国内企业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打击了国内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从FDI对国内投资的最终影响结果来看,主要表现为三种效应:如果FDI增加1美元,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大于1美元,那么就存在着挤入效应;如果FDI增加1美元,而东道国总投资的增加额小于1美元,那么就存在着“挤出效应”;如果FDI增加1美元,东道国总投资也增加1美元,那么表明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是中性的。

关于FDI对国内投资影响的经验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Lubiz(1966)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加拿大国内资本的形成;毛新雅、王贵新(2006)认为FDI对长三角的国内资本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雷辉(2006)研究认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FDI对国内投资的影响表现为挤出效应,中部地区则表现为明显的挤入效应;而薄文广(2006)认为在全国范围内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国内外已有研究由于在模型的设定、变量的选取以及样本区间等方面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千差万别,本文将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建立衡量绝对挤入挤出效应的理论模型。

二、FDI对国内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

全文阅读

外资并购之外国投资者辨析

摘要《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 企业 的规定》使用外国投资者的概念来指称外国投资,虽然符合外资并购的规制特点,但却模糊了外国投资的界限。对于外国投资者的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外资并购的特点,从投资者国籍、资本来源和投资行为等方面来进行界定。另外,根据相关规定和惯例,港澳台投资者、三资企业和部分返程投资也应被视为外国投资者。

关键词外国投资 外国投资者 国籍标准 资本来源标准

2006年8月颁行、2009年6月修订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使用了“外国投资者”的概念来指称外国投资。那么,何谓“外国投资者”,如何界定?“外国投资者”概念是否能够能够涵盖所有的外国投资?“外国投资者”的形式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立法并未明确规定,理论界也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明确“外国投资者”的概念,不仅是外资并购中正确适用 法律 的前提,而且关系到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国策是否能够落到实处。鉴于外资并购在我国愈演愈烈,对“外国投资者”的概念进行辨析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

一、外国投资与外国投资者

(一)外国投资的认定

笼统地说,外资即外国输入之资本,其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一个比较模糊的 经济 学概念,是一个通俗的提法,后来外资的概念被引入法学领域。但是由于外国资本的复杂性,世界各国对于外资的认定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从投资者国籍来认定。这种标准主要是从投资者的所属国来确定外国投资,凡是非东道国居民(包括 自然 人和法人)所有的资本都属于外国资本,不论其是否来自东道国境外。此种标准只考察投资者的国籍而不管资本的真正来源,不能从实质上对外国投资作出正确的认定,实践中往往会引起适用法律的混乱。

第二,从资本的来源认定。这种标准注重资本的属地,只要资本来源于东道国境外,不管资本的所有者是否外国人,均视为外国投资。比如,《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关于合格投资的规定即采用此标准。

全文阅读

中国对外投资经济论文

一、加快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利用外资,我国将形成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国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晚发展慢,200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仅有29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0.45%,之后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年均约45%的速度增长,到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为1078.4亿美元,是2003年的37.2倍,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之比为1∶0.92,基本呈现进出持平格局。这一比例虽然低于发达国家1∶1.4,但已经高于发展中国家1∶0.5的平均水平,可见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步伐不断加快,成效显著,我国也由此首次跻身世界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之一。2014年对外投资约1200亿美元,超过利用外资水平,未来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1.25万亿美元。今后将向着对外开放的“大进大出”格局转变,这将意味着我国今后应继续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更大程度上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之中。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实践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还可以带动推进更多的企业“走出去”。目前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也在不断显现。具体而言,其主要的影响作用表现为:一是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经济带来的最直接效应就是,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形成经济增长效应。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影响。我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因就是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投资主体的技术水平,形成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三是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通过转移国内剩余生产能力,延长产业生命周期,一方面获取更多收益,另一方面有利于腾出发展新产业的空间,促进新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四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促进效应。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贸易壁垒,使企业更方便的进行产品出口贸易,带来正的出口贸易效应。可以预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会不断发挥其加快经济增长、技术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扩大出口贸易的影响作用。因此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要想使我国经济更广泛深入融入世界经济,最大程度的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获取更高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积极推动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推进“走出去”进程,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那么,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发展,其对外直接投资到底对我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影响作用程度如何,近年来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跟踪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程,提高“走出去”的质量,为提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经济效应的研究状况

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主要还是从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状况进行跟踪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

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持肯定态度,比如国外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一国对外直接投资会同时增加投资国和东道国的国民收入,是一个双赢的投资行为。因为发达国家向高度工业化国家迈进时期,对外直接投资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和产品过剩提供进一步获取高额利益的途径,并且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旺盛的投资供需形成了当时的双赢发展态势。而关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探讨,是伴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而开始被跟踪研究的。国内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对外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我国国内经济的产出增长。由于我国区域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各区域对外投资的效应也具有现实意义,比如认为我国东、中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同时东、西部地区的GDP增长差异也由对外直接投资的差异引起。可见从不同层面说明对外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具有互相促进关系,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能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但这种增长效应由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小而处于较低水平。也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效应、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三个方面。肖怡楠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平衡国际收支上,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加快资金流出,从而适当平衡国际收支顺差。吴建军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也有研究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给投资国带来的增长效应不明显,表现为对外投资不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且从短期来看对外直接投资对GDP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长期则呈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可见,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显著,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当前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另一方面我国当前对外投资流向主要是资源类行业,可能对我国当期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时滞。所以,持续跟踪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研究

目前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效应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通过衡量生产率的变动,体现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是关于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分析。从对生产率影响看,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生产率的提升在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资本存量较高的东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但也有认为这种促进作用小于国内研发资金存量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所以,自主研发才是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还有得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的观点。从对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看,研究普遍认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正的影响作用。白洁实证检验了1985年到2006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R&D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表征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研发投入作用不显著。也有学者加入技术吸收能力与国外研发资本存量溢出等指标,得出2003-2010年间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并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创新能力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但是持续对外投资会获得更高的生产率及技术溢价。多数成果也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正技术溢出效应,而持不同观点的认为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还较小,产业和地区分布不够均衡,导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出来。可见,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以技术创新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解释变量,没有考虑到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提升母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在验证逆向溢出效应存在性时,忽略了之后效应。而且,多数实证研究忽视了技术吸收能力的作用,而吸收能力对于能否消化吸收外来技术至关重要。因此,继续探究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获取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文阅读

国内海外投资与贸易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但具体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具有互补性还是具有替代性?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反?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促进贸易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理论解析

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注:[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第42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东道国寻求某种自然资源既是为了满足母国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资源导向型的投资不仅扩大了母国自然资源的生产规模,而且也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甚至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2)市场导向型投资。如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和占领市场型投资。因此,在这种类型中,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的初始阶段,因各种需求的存在,贸易是创造性的;当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替代效应。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贸易时,在东道国进行市场导向型投资也可能会带来服务贸易方面新的需求。(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还有佛农(Vernon.R),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的其他国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佛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性,这要根据母国(或跨国公司)投资的动机、类型和发展阶段而定。

二、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证检验

当我们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再来看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时,会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异同。因此,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对这两类国家分别进行研究。

(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全文阅读

我国境外投资研究论文

一、现行境外投资外汇、外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项目外汇管制过严,阻碍了境外投资的发展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向国内传递,我国一直实行严格的资本项目外汇管制。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资本项目外汇管制成为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此后,资本项目外汇管制虽然有所放松,但对境外投资的管制仍很严格。目前,我国限制企业购汇进行境外投资,除战略性项目、援外项目和带料加工项目可以购汇进行投资外,其余项目的境外投资以企业的自有外汇为主。企业有自有外汇的,首先使用自有外汇进行投资;没有自有外汇的,可通过贷款等进行投资。另外,我国鼓励企业使用实物投资,或以设备投资,或允许企业不结汇出口。企业能用于境外投资的自有外汇和筹措贷款的能力十分有限,依靠实物投资也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些都不利于境外投资企业的经营和规模的扩大。调查中,企业普遍反映以现有设备投资难以符合项目的需要,因为有些设备技术落后,甚至是国内已经淘汰的设备,为适应东道国的竞争需要,许多投资项目需要购买新设备。而以货物不结汇出口的方式投资,虽然可以部分解决企业投资资金的问题,但输出的货物必须销售后才能变成资本,企业的投资能力受到其销售能力的制约,结果许多项目因无法及时获得外汇资金而丧失有利商机。

(二)利润汇回保证金管理,对企业资金周转不利

为保证企业境外投资资产不流失,我国要求境内投资者交纳外汇汇出金额5%的利润汇回保证金。利润汇回保证金管理也属于资本项目外汇管制的重要内容,其本意是鼓励境内投资者将境外投资所得汇回国内,但对企业来说,却占压了大量资金,妨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尤其是在境外投资的初创阶段,境外企业多半无法创造利润,保证金的占压增加了企业的负担。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保证金管理对促进利润汇回的作用并不明显,有时会迫使企业采用规避保证金管理的投资渠道。境外投资企业在获得盈利以后,多半希望扩大规模,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如果将利润汇回后再投资,则将再一次面临繁琐的审批程序。虽然利润直接转为再投资也需要主管部门的审批,但手续相对容易。许多企业为了降低扩大规模的成本,倾向于将利润留存在境外。为解决保证金资金占压问题,需要用现汇进行境外投资的企业,有时不得不转向境外带料加工贸易的投资方式,或是一些非正常的投资渠道,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三)对国际商业融资的控制,阻碍了企业利用国际资金市场

境内投资者如果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属于我国外债管理的范畴,需要国家计委的审批。境外投资企业的境外借款则不受此规定的管辖。但如果需要境内投资者、金融机构或其他部门、单位提供担保,则要经过外债管理部门的批准。对境内投资者使用国际商业贷款进行境外投资的限制,实际上阻碍了企业对外部资金市场的利用,而利用外部资金市场,企业往往可以获得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对降低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大有裨益。调查中有些企业反映,在其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的过程中,许多得到消息的外国金融机构也会对该项目进行考察,如果认为该项目有利可图,则会为企业提供信息便利和附有有利条件的贷款承诺。但由于上面提到的原因,使用这部分资金非常困难。

二、我国对境外投资的外汇和外债管理

全文阅读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与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密切,不仅吸引了很多外资来我国进行投资,同时我国很多企业也走出国门,到外国进行投资。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发展我国对外投资的策略,希望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对外;投资;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国际投资(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又称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或海外投资(Overseas Investment),是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通过跨国界流动和营运,以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对外投资是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现状是符合时展的。

一、对外投资的意义

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在国际投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可以享受WTO成员国的一切优越制度,不在受绿色贸易保护的影响,这就为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扫清了障碍。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是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对外投资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又一新特点。由于对外投资可以享受到很多经济上的优惠,同时享受到贸易的保护,在税务、进出口上都有很大的优惠,因此,企业非常愿意到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相对较低,市场也不成熟,很多企业都看到这个时机,纷纷进行对外投资。30多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有很多国外企业到我国进行投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国企业也发现对外投资的优点,纷纷借鉴海外企业投资的成功经验进行对外投资,可以说对外投资是我国企业发展状大的必要途径,是符合时展规律的。

二、对外投资的特点

1.投资资本形式多样化

全文阅读

国企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世界直接投资的现状;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分析;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进行论述。其中,世界直接投资的现状从进入21世纪后,FDI继续发展、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欧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的地区、所有发展中地区的FDI流入流量几乎均有所上升进行论述。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分析从FDI有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外国直接投资较容易受跨国并购的影响进行论述。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从中国应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培养跨国管理人才进行论述。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有着参考指导的意义。

20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百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国际环境日益稳定,正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迅速发展起来。

一、世界直接投资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FDI继续发展,2007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达到18333.24亿美元,远远高于2000年创下的历史最高水平。

2007年发达国家的流入量达到12476.3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32%,美国仍然是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欧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大的地区,几乎占发达国家总流入量的三分之二。

发展中国家FDI流入量在2007年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4997.47亿美元,具体来看,所有发展中地区的FDI流入流量几乎均有所上升。

二、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分析

FDI有两种进入方式: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各国经济自由化加强,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FDI存量和流量规模日趋庞大,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00年,全球跨国并购总价值达到1.1万亿美元,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所占的份额超过五分之四。一般情况下,外国直接投资较容易受跨国并购的影响,因此,这段时期跨国并购比新建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得更多。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