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外计算机论文

国外计算机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计算机毕业论文-国外科技评估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

计算机毕业论文

1引言

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国家竞争的焦点已转向有效地占有和支配科技资源。因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科技政策,将科技发展目标与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强调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服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直接资助或间接引导相关科技项目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也从早期是一种科学家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兴趣性活动,变成为由政府直接领导和支持的一项社会事业,并肩负着国家发展的战略使命。在这种情况下,对科学研究工作进行评价也不再是科学家相互之间的一种个人监督和促进行为,它已成为政府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科学技术本身的迅速发展和复杂度的大幅提高,科学活动的成本不断上涨。要想进行所有领域的科学研究,并保持全面的竞争优势,即使对于发达国家,其经济实力也不能承受。有鉴于此,有必要加强对科学研究活动的监督和控制,特别是对于国家投资开展的科技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实施高质量的评估,达到确保有限科技资源用于完成最符合国家利益的科研活动的目的。

2国外科技评估活动的实践总结

2.1重视科技评估制度建设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前提

制度化是当前国际科技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科技评估不同于一般的研究活动,制度建设是科技评估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条件。世界各国制度建设的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以法律,有的以部门法规,有的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来进行制度建设。但经过多年的评估实践和努力,都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科技评估体系和相应的保障制度,使科技评估活动成为一项制度化、经常化的行为,成为政府管理决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为科技大国,美国是使科技评估活动制度化最早的国家。上世纪初,美国成立了国会服务部,它所进行的与科技有关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可以认为是科技评估制度的雏形。然而,科技评估工作在美国的大范围开展是在二战以后。1993年美国第103届国会颁布了“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根据GPRA的规定,科技评估的概念与制度、美国国会一级的有关科技评估机构的作用、功能、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予以确定。此外,日本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5)明确了科技评估的地位,《科学技术基本计划》(1996)和《国家研究开发实施办法指南》(1997)提出了建立开放型研究评价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日本科技评估机构不能随意设立或撤销;1985年法国政府做出规定,在没有经过评估之前,任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都不能启动。法国议会评价局、国家研究评估委员会,前者通过法律创建,后者由部长会议通过政令任命,评估委员会的任期,评估对象的确定,评估报告的公布,都有相应的法律和制度规定;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规定,凡开展科技计划评估活动,均需依据有关法律设立机构,遵照法定程序进行工作,出具评估结论和向有关单位反馈结果。

2.2提高科技管理质量和公众的监督是各国政府开展科技评估活动的动因

全文阅读

机助外语教学的计量学考察暨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态势展望

摘要:结合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本文对2000—2011年国内外语教学领域发表在CSSCI期刊上的有关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从年代分布、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关键词及研究热点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目前处于稳定成长期;刊载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较广,但主要集中在语言类和教育类期刊,并且各类期刊发文量均呈现上升趋势;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热点研究板块显著,該领域研究已涵盖其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使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整合背景下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建立成为可能。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机助外语教学;外语教育技术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795(2013)02-0024-0005

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获得快速发展。从狭义角度来看,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是一种运用计算机对要学习的材料进行辅的讲解、巩固和评估的一种语言教育和学习方法,它通常具有极强的互动性。Levy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定义为“对计算机在语言教育和学习中应用的探索和研究”(Levy,1997)。其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定义更简洁,涵盖范围更广,与现代大多数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观点一致。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伊利诺伊大学1960年启动的“柏拉图项目”(PLATO project)是其早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Marry,1981)。一般来说,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行为主义阶段、交际教学阶段和整合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也有研究者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按照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将其分为传统阶段(traditional CALL)、探索阶段(explorative CALL)、多媒体阶段(multimedia CALL)以及万维网阶段(web-based CALL)等四个阶段(Davies,2012)。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也引起了我国外语界的关注。1994年我国成立了全国性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专业委员会(CALLAC)。此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取得了很大进步。有关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的研究专著和成果文献大量涌现。2002年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4年出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取代了原来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教育部正式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同年,首届全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尝试结合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2011年间CSSCI源内所有期刊刊载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相关论文从年代分布、文献增长规律、期刊分布、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多角度揭示国内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状况,探究其演化规律,系统梳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领域的发展脉络,为今后該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促进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

1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本文依托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进行检索。以“题名或关键词”为检索项,“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英语”和“外语”等为检索词,并将匹配设定为“精确”以提高检索准确率,时间跨度选取2000—2011共12年的数据,期刊范围选取“CSSCI”,检索条件最终合并为:题名或关键词=计算机*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多媒体*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或者题名或关键词=网络*题名或关键词=英语*题名或关键词=外语*时间=2000-2011*范围=CSSCI来源期刊。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相关论文共1598篇。有必要指出,将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选定为期刊选取范围是因为CSSCI是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查询与学术评价的重要工具。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选取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研究论文代表了国内該类研究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剔除会议、通知、简讯等非学术性论文以及与該领域研究不相关论文,最终获得有效研究论文1524篇。

2 文献数量分析

全文阅读

再谈计算机思维

摘要:总结目前计算思维的研究现状,对计算机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和计算机思维等概念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比较,从不同方面综合分析和阐述计算思维的特征,并对计算思维研究的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强调计算科学方法论研究对计算思维研究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计算科学思想史研究将对计算思维和计算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计算;计算学科;计算机科学思维;计算思维;计算机思维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领域已成为一个极其活跃的领域,计算学科也成为一门范围极为宽广的学科[1]。在此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力地刺激了人文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科学的研究就是“以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为物质、技术基础,以计算机与人脑相类比为前提的[2]”。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从近三十年电子计算机发展引起的新技术革命,两千多年逻辑学发展的经验教训,作为符号处理系统的计算机在智能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尤其是人们在高级抽象思维领域,如辩证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尚缺乏研究等方面,对认知科学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同时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提出了“思维学”的理念,给出了“思维科学”的研究框架、研究方向与基本道路,并在随后的一系列工作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思维科学的理论与思想体系[3]。他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实践,正预示着更重大的变革――思维科学的出现。”“引出这项变革的是电子计算机”。而“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4]”。在钱学森的倡导下,自上世纪80年代起,面向新技术革命的思维科学研究愈来愈受到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随着美国计算机学会(简称ACM)和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分会(简称IEEE-CS)组成的联合攻关组于1988年底提交了“作为学科的计算科学”的报告[5],计算学科的“存在性”得以证明。随后,CC1991报告和CC2001报告等相继出台,从学科的角度诠释了计算科学的内涵与外延,为计算学科建立了现代课程体系。在计算学科课程体系的本土化进程中,我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付出了艰辛努力,并取得实质性成果,于2002年提出了“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简称CCC2002)[6]。在CC2002教程的引导下,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国内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的广大工作者进行了广泛而有益的探讨[7-10],大大丰富了计算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在计算学科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如何培养既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与技能,又具有计算机科学学科意识和素养的人才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方面。

基金项目: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计算机思想史研究”(03KJD520028)及江苏科技大学高教项目“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GJKTY2009025)资助。

作者简介:张晓如(1963-),女,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教育、数据库;张再跃(1961-),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可计算性理论与知识工程。

一个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与思维方式密切相关,与其他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比,计算机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也应有其独特的地方。正如计算大师Dijkstra所言:“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能力[11]。”因此,当计算机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趋密切的形势下,研究与之相关的人类思维活动与思维方式便成为现代思维学科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不妨称此种思维为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显然,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而后者则是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人员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们更为关心的。究竟什么是面向计算科学的思维?它的特点是什么?对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研究对计算学科的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这种思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吗?又如何培养呢?我们现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吗?

1面向计算学科的思维

全文阅读

近五年国内有关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综述

【摘 要】笔者对2012年至2016年三种核心期刊上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进行分析,包括数量变化以及研究内容等,并针对研究内容总结需改善的地方,由此推测出未来国内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软件;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ses the researches from three foreign language class core journals(2012-2016),including quantity variance and research contents.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points that c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in China.

【Key words】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Translation software;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aching

0 引言

随着移动网络,计算机设备的高速发展与普及,全世界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作为国与国不同语言沟通之间的桥梁,翻译行为在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地位愈发重要。传统的借助纸笔词典的翻译早已成为过去式,面对迅猛增长的翻译需求,如何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大规模翻译任务成为当下译者普遍讨论的话题。现在的翻译工作已进入自己的新时代,“体现出新的特征:全球化,信息化,技术化,本地化,职业化,项目化”(傅敬民,谢莎2015:37)。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缩写MAT)的翻译协作,是现在翻译行业的主流模式。

1 研究方法

借b南京大学关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目录,译者选出更能代表翻译类研究的3个核心期刊,在中国知网以“计算机辅助翻译”为选项,分别搜索符合条件的篇名,摘要和关键词,选出近五年(2012-2016)的有关论文20余篇,筛选掉因包含“计算机”,“翻译”等单独关键词实际内容与MAT无关的论文数篇,最终得到15篇符合所有条件的论文(表1),并组建成本次分析的自建论文数据库。

全文阅读

讲席教授组机制是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实手段

清华大学正在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根据学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到2011年,学校应力争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2020年,应努力在总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显然,目前正处在这个发展战略实施的一个关键时期。

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因素很多,但是否具备批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无疑是极其关键的必要条件之一,构成了有志于斯的大学的立身之本,实际上也是其最“本原”的任务。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借用一句老话,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格外重视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前些年不少高校大大扩大了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而我系的本科招生规模一直保持不变)。我们的毕业生遍布世界,弄潮于信息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上,其能力与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充分肯定与普遍赞誉,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我系进一步加强了在这方面的实践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以促进我系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这里想针对我们采取的重要措施之――“讲席教授组”机制及其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1 基本理念:没有国际一流的教师,就难以造就国际一流的学生

高水平的教师与高水平的学生是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清华计算机系是“尖子生”云集的地方,要把这些尖子生培养成从国际标准来看都堪称一流的学生,没有一流的教师是难以想象的。我系已建成了一支国内一流的教师队伍,突出标志之一是,我系现有院士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4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海外)2名。我们积极从国外(尤其是欧、美)引进优秀教师,同时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我系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起来,脱颖而出,如我系有5人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所有这些,为我们培养一流学生打下了必要的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以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标准来衡量这支队伍,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是需要下大力气不断充实、完善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我国的薪酬水平与国际一流大学的薪酬水平差距甚大,以及国内外信息领域高端人才的就业特点,我们要“成建制”地建立起堪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媲美的教师队伍绝非易事,或者说在现阶段,时机还不尽成熟。譬如,在目前条件下,要想吸引在国外一流大学计算机系取得助理教授以上职位的学者回到我系长期工作,基本上还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一点与生物、物理等学科领域不太一样)。实际上这正是我系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有鉴于此,我们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或者说采取的一个基本对策是;利用好清华大学业已建立的“讲席教授组”这一得天独厚的机制,在全世界范围内物色一流的学者组成讲席教授组,每个讲席教授组10个人左右,每位成员来我系工作每年至少1个月以上(国外学者的学术休假制度确保了这个重要条件),实质性地投入到我系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积“零”为“整”,统筹安排,在整体上出效果。这种设计,既充分考虑了现实性和可行性,又显著区别于邀请国外学者作学术报告等比较一般的交流形式,讲席教授组的成员可以深入下去,而不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浮光掠影。

2 讲席教授组的基本构成条件:必须具有世界水准

全文阅读

“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探讨

摘要:文章根据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回顾了我国“水文统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分析了“水文统计”课程国内外教材和专著以及教学内容,归纳总结了新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现有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增加了实用的分析计算、新理论和新方法在水文中的应用等,以期完善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高等院校“水文统计”课程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水文统计;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宋松柏(1965-),男,陕西永寿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康艳(1976-),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陕西 杨凌 712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102059、JY1102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54-02

“水文统计”是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原理研究和揭示水文现象统计规律的一门学科,是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核心基础理论。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水文学家刘光文教授在河海大学(原华东水利学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水文系,亲自开设了我国第一门结合水文专业特点的“应用数学”,主要介绍水文学中基本的统计理论和方法[1],1980年更名为“水文统计”。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水利、交通和电力发展战略的调整和发展,丛树铮、朱元、宋德敦、丁晶、郭生练、金光炎、吴正平、黄振平、张海伦、刘权授、梁忠民、华家鹏、谢平和陈元芳等学者先后在水文统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形成了今天“水文统计”课程的理论体系[2-16]。以“水文统计”课程为核心,出现了若干相关的分支课程,如“统计试验方法及应用”、“风险分析与决策”、“随机水文学”和“水文水资源随机分析”等,所有这些推动了我国“水文统计”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2-16]。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在水文统计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引进了许多院校“水文统计”的教学。但是,这些方法仍分散于一些外文文献和研究专著。根据现行“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水利、交通和电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鉴于大多数学校在“水文统计”课程开设之前已经讲授过概率论,因此,有必要压缩现行“水文统计”教材中的一些概率论篇幅,突出概率论在水文中的应用,增加一些实用的理论方法和水文统计新的理论与方法,补充和修改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国外“水文统计”课程教学内容

国外“水文统计”教学主要选用的教材有《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美国地质调查局培训教材《Statistical Methods in Water Resources》和《Statistical Methods in Hydrology and Meteorology》等[17-19]。

全文阅读

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之比较

【摘要】 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在我国审计事业中各有其特定的地位与作用。文章通过对计算机审计与信息系统审计的起源与发展、基本概念与审计目标、适用准则与审计技术等方面的比较,厘清两者的本质区别,以求两者并行不悖地得以发展。随着环境的变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计算机审计的内涵与外延必将得以深入与拓展,而成功地开展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则是我国审计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起步伊始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应当多方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追踪国际惯例,并针对国情提出发展对策。当务之急,是制定切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体系。

【关键词】 计算机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 比较

计算机审计(Computer Auditing)与信息系统审计(Information System Audit,简称IS审计),前者约定俗成,后者势在必行,但两者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中长期模糊不清、难舍难分,这不仅不利于我国审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可能影响我国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本文拟通过两者的产生与发展、基本概念与审计目标、适用准则与审计技术等方面的比较,厘清两者的主要区别,以求它们在我国取得并行不悖的发展。

一、两者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比较

在计算机审计与IS审计产生之前,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审计早已存在。可以说,EDP审计是计算机审计与IS审计的前身与发展的基础。

(一)EDP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EDP审计不仅是指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还包括对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审计。F.Kanfuman(1961)、A.Pinkney(1966)、T..W.Merae(1976)、Joseph Sardinas(1987)、W.Thomas Poter和William E.Perry(1987)等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EDP环境中内外部审计规则和组成方法、EDP审计的测试方法、特殊审计技术、审计步骤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196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出版的《会计审计与计算机》一书,详细阐述了在EDP环境下如何开展IS审计和传统的外部审计。而作为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ASCA)的前身,成立于1969年的EDP审计协会(EDPAA)及其属下的EDP审计师基金会(EDPAF)25年间一直使用EDP一词。至今,EDP审计与IS审计仍有并驾齐驱之势。例如,在Jack.J.Champlain所著的《审计信息系统》(第2版,2003)一书中,仍然将EDP审计师与IS审计师相提并论。

从诸多文献资料分析,EDP包含两种含义,一为环境说;二为系统说。作环境说,诚如国际审计准则15指出:“为了国际审计准则的目的,当一个单位对与审计有重要意义的财务资料的处理,包含有任何类型或大小的计算机时,就存在着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面对这一环境进行审计的审计师也就是EDP审计师。而作系统说,则更多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以该系统作为审计对象必然会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因而也才有应用而生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及其单独的审计标准、指南和程序,以及由此产生的IS审计师。

全文阅读

我国液压凿岩机设计研究现状与建议

摘 要:分析了我国液压凿岩机的各类设计研究文献,列举了一些相关论文的主要论点,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我国液压凿岩机产业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学术建议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液压;凿岩机;设计研究;建议

中图分类号:TD421.2 文献标识码:C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various design and research literature on hydraulic rock drills in China, enumerates major arguments in some related papers, points out the imperativ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cademic and policy-related advice on the R&D of the hydraulic rock drills industry in China.

Keywords: hydraulic; rock drill; design & research; opinion

1 我国液压凿岩机设计研究历史回顾

我国液压凿岩机的研制起步非常早,距今已近50年。我国液压凿岩机技术研究也很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长沙矿冶研究院等就翻译了大量国外液压凿岩机专利和论文,七十年代后期,我国作者撰写了大量液压凿岩机的技术论文,直到现在,关于液压凿岩机的论文与专利仍然不断出现在各类期刊与网络上。

我国液压凿岩机设计研究方面的论文,有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学士论文,有期刊论文,也有网络论文,在整个液压凿岩机技术论文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全文阅读

站在计算机发展“云端”

“云”是个大家熟知的名词,在“云计算”出现以前,谁都没想到过这个富有诗意的名词有朝一日还能与“计算机”联系起来。“云计算”一词既能准确而形象地概括这一新兴计算研究手段的特点,又使得它的含义变得泛泛而且虚无缥缈。为了准确定义“云计算”,许多科学家相继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

那么,云计算到底是什么?青年计算机研究专家王力哲博士,早在2008年就在国际上提出了科学云计算的定义。该定义是国际上最早的云计算的定义之一。定义一经提出就被广泛关注,作为云计算广为接受的定义之一。年轻有为的王力哲博士由此进入公众的视野。

年轻有为――“庖丁解牛”揭开云计算“面纱”

王力哲,1974年12月生。1993.9~1998.7就读于清华大学,期间攻读电气工程专业和应用数学辅修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2004.2~2007.12就读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应用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为德国2007年首批三所精英大学,其中计算机专业德国排名第一。

沐浴在国内外各大历史名校的“阳光”下,王力哲博士迅速成长,并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叩开”了计算机研究的“大门”。先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2009.1~2011.8,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及计算研究院,任研究科学家、首席软件研究工程师。2011年8月至今,在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任“百人计划”研究员。

一步一个脚印,一跨一个台阶。三十几岁的年龄,一长串精彩的履历,王力哲博士当真称得起“年轻有为”。青春不虚度,他用执着和激情来点燃梦想。在云计算定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就是他多年注重基础累积,换来的劳动结晶。

王力哲博士提出的云计算定义致力于定义云计算的功用,特性以及使能技术等。“从云计算系统应该具有的功能角度给出了科学云计算系统的定义,指出计算云系统不仅能够向用户提供硬件服务HaaS(Hard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数据资源服务DaaS(DataasaService),而且还能够向用户提供能够配置的平台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因此用户可以按需向计算平台提交自己的硬件配置、软件安装、数据访问需求。”北京理工大学的张建勋博士等在他们的论文中引用该定义,并做如此评价。

除此之外,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Fujimoto教授在论文中引用该定义作为文章立论的基础来解释云计算的特点。译文如下:“计算机资源提供服务成为一种方法,如软件即为服务,平台即为服务和架构即为服务。这些服务本质上是灵活轻便的,用户可以选择服务的粒度并只对他们需要的资源付费。利用上述模式,商用云计算资源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亚马逊网络服务弹性计算云(EC2)提供了可以按小时、按月付费的计算和存储资源(Lizhe,Jieetal.2008)。”

全文阅读

浅谈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现状

【摘 要】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 现状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我国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80年代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这项新兴的科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术论文,还是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表明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得到了极大地关注,与此同时该项新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

一、CALL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重视理论研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学,较少涉及到中小学;理论研究结果在实践操作中有待验证;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普及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地区、大中小学之间发展不平衡

在加拿大,“几乎所有的大学教师,超过78%的中学教师使用互联网准备教学资料、做研究”。在日本,“截至1996年,小学计算机安装率是84.7%,初中99.7%,高中100%”(杨敏、朱春玲,2002)。在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地区之间计算机的普及率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各地区多媒体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相对落后地区的大学仍然无法普及,中学特别是小学电脑的安装率是极低的,这让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成为许多学生渴望不可及的学习奢侈品。

1.2 教学资源闲置严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