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音乐教育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精选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民族音乐教育在现阶段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现状分析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以及全面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民族音乐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并为提高我国全面素质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与现阶段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实际地位并不相符。这也说明我国民族音乐教育在自身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据有关调查显示:唱通俗歌曲者,小学三至五年级(67名)占60%;初中一至三年级(84名)占64%;高中一年级至高三年级(96名)占78%,有的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十大歌星”的参赛兴致极高[3]。深入分析造成民族音乐受到冲击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物质社会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的大背景,另一方面是民族音乐教育自身所造成的比如过于注重民族音乐教育的技能性和知识性,忽视民族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在民族音乐教材方面,过于注重传统而并没有注重音乐的多元性和审美性;在小学阶段,民族音乐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薄弱;在中学阶段,忽视民族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等等问题成为制约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发展的瓶颈。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题下,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民族音乐文化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尤其是民族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教育制度对我国音乐结构构成和我国文化层次的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民族音乐教育制度的科学方法,切实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不断积极稳妥地改变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普遍薄弱现状,通过一些合理的措施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造民族音乐教育发展的良好条件,促进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稳健发展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传统不是一尊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传统离它的源头越远,它膨胀的越大(黑格尔语)。可见,传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的东西,而是不断发展的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如果不吸收外来的先进的因素和优秀成果,也会阻碍自己的更新与发展,对弘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不利。

在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曾引进“学堂乐歌”,使音乐成了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引进了欧洲近代音.乐体系,使我国的音乐教育走上了系统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从而培养出不少优秀的音乐人才。但也因此忽视了对我们自己优秀传统音乐的研究,导致很多误区。不少青少年学生因不愿了解从而不懂得我国传统音乐中的许多精华,误认为中国的乐器没有外国的先进;误认为中国没有像样的音乐理论,视西方的.音乐理论为普遍真理,从而形成“重西轻中”的错误思想。这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的弘扬发展,更严重的是大大助长了盲目崇洋,丧失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消极精神。

其实中国是一个文化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音乐极其丰富多彩。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历来是独具一格的,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民族音乐也具有自己的独特体系。我国民族音乐的许多规律、法则是西方音乐理论包括不了、解释不了的。比如,西方的音乐理论认为:二度音程的结合是不谐调的,但我国南方的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多声部民歌却常常用二度音程的结合,形成一种非常协调悦耳的声音。

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只属于自己而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性。譬如我国南方的侗族大歌就别具一格,1986年应法国邀请,有九名农村的侗族姑娘组成的贵州侗族民间和唱艺术团在著名的夏乐宫歌剧院演出,轰动了巴黎,法国各大报纸均大加称赞。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在海外如此风光,我们身在芝兰之室却不闻其香,岂不可悲。再如,我国北方世代传承的锣鼓曲牌千变万化,丰富多彩。那娴熟多变的鼓点和其它乐器出神人化的切人,配合得天衣无缝。若取其进人学校,比奥尔夫的节奏训练会更胜一筹。

当然,任何传统艺术都是在不断发展之中,但真正有成效的发展无一不是根植于浓厚的传统之上的。屹立于世界交响音乐之林的《梁祝》不就是取材于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和富有浓郁乡土味的越剧音乐吗,列为世界名曲的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不也取材于内蒙民间小曲么。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必须通过音乐教育来实现。而国民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摇篮,在这个领域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个迫在眉睫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音乐教师要自觉地创造条件,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方式将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灌输给学生,另外在普通高校里开设音乐欣赏课和音乐选修课,有意识地多介绍民族传统音乐,提高传统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让大学生们知道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高等小学校课程包括修身、国文、算术、本国历史、地理、理科、手工、图画、唱歌、体操等;男子加课农业,女子加课缝纫。”③可见,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且,在《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表》中对唱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歌词乐谱选择上做了明确规定。1911年1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学校课程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④通过音乐课程能够学会唱歌和音乐基本知识,提升道德素养恶化审美情怀。音乐课程教授单音、复音等乐理知识和声乐知识,以及乐器的演奏方法。1911年10月。教育部公布《专门学校令》,设立医学专门学校、美术专门学校、音乐专门学校等。音乐教育已经取得一定地位,获得法律形式的认同。1911年12月,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师范学校规程》,在预科课程、本科第一部课程,女子师范学校本科第一部课程中都有乐歌,要求“习得音乐之知识技能,以涵养德性及美感,并解悟高等小学校唱歌教授法。”

音乐课程教学目标是学会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声乐技能,并且学会如何教授音乐课程。随后,在《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中,在本科科目中,世界语、德语、乐歌为选修课程,在预科科目中明确乐歌为必修课程,并规定授课学时和基本歌曲、学年乐典、学年乐器、学年教授方法等教学内容。1919年,教育部颁布《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规程令》,是第一部关于女子师范生教育的法规,其中将乐歌列为必修课程。受到师范学校规程影响,众多师范类学校重视音乐教育。1912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预科课程中乐歌为必修科目。同年,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开办图画手工专修科,李叔同为音乐、美术主任教师,音乐课程有乐典、和声学、练声等。同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增设音乐课程。

1914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将乐歌设为必须课程;同年,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设立艺体专修科,乐歌设为必修课;同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音乐课;同年,四川高等师范学校增设乐歌体育专修科。1919年。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成立,是中国最早一所私立艺术师范学校,将音乐课细分为音乐史、和声、声乐、唱歌、钢琴、小提琴、国乐等;同年,烟台硫磺顶幼稚师范学校创立,重视钢琴、唱歌课程教学;同年,南通伶工学校建立,是中国最早的一所新型戏曲学校,课程设置有京剧、昆曲、话剧、音乐、舞蹈等。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民音乐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音乐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

民族音乐是指各个不同民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其中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张艳曾给民族音乐的内涵这样的阐释: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1]

一、民族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所处现状

国民音乐教育是指对全体国民进行的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修养,培养国民的音乐审美能力。国民音乐教育是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三部分。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探索、研究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音乐情感、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更能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

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很突出。在流行音乐大肆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少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了解、喜爱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我们处于物质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我国民族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还有就是民族音乐教育自身所造成的。这不仅仅是青少年自身对于追赶时代潮流的问题,也是学校、媒体等相关部门的失误。

首先,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以青少年为例,青少年大都喜欢唱流行歌曲,热衷于参加“快乐女生”、“非常6+1”等选秀活动,以追星为乐,却不喜爱传统的民歌民谣。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本来应当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课。就小学阶段而言,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对孩子从小抓起。到了中学阶段,又忽视民族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固然有讲授民族音乐的老师也得不到重视。某些大学只关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理论教育,忽视了民族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在选取教材方面,过于单一、传统,没有重视民族音乐体现出的文化多元性的融合。就某些媒体而言,广播、电视上很少出现介绍民族音乐知识或者作品的专栏,有些媒体几乎为零。

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改造作用,对人民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关于加强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益于优化我国的文化层次。其次,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中,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变革民族音乐的教育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切实落实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推陈出新,通过合理的举措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改变目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普遍薄弱的现状。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这就要求音乐教育首先要根据大纲的精神,建立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学校音乐教育急需具有明确规定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应当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民族音乐教育在全国的普遍执行。国家要保证学校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各个学校中都应有一支具有高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并且配备相关的民族音乐教材和图书、资料,典型的、常用的民族乐器,组织小型规模的民乐队,举办民族音乐学习沙龙,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宣传介绍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可以请专家或者是民间艺人举办民族民间音乐专题讲座,开展民族音乐文艺晚会等活动。

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来增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学唱民歌,演奏葫芦丝、笛子等民族乐器。在社会上,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都应当积极宣传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

总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才能挽救我们的传统音乐,挽救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适应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跟随上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使中国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处于不败之地。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国民音乐教育;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75-0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灿烂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这些旋律优美的民歌、婀娜多姿的舞蹈、绚丽多彩的器乐、南腔北调的说唱、唱念做打的戏曲,极富民族意韵而又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从古至今,音乐教育一直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了解民族音乐,感受、学习民族音乐更是得到越来越得到专家、学者和师生的认可和支持,民族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了解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一、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孔子开办私学,以“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内容,孔子把音乐教育放在了重要位置,充分体现了音乐在教育中的地位。抚古思今,当今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又如何呢?

国民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音乐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音乐文化修养、培养国民音乐审美能力的教育。它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属于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民音乐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音乐素质为目标,主要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即幼儿园、小学、中学、普通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培训等途径来实现的。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整个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中地位重要,是基础,也是主导。长期以来,有一些观点认为: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任务是高等专业院校和专业团体的任务,学校音乐教育无足轻重。在这种思想下,许多学校音乐教育忽视了民族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很少或不涉及,这就导致民族音乐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割裂与脱节。我们知道,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就必须要充分挖掘民族音乐艺术内容,普及民族音乐文化,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环境。为民族音乐培养真正的听众,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弘扬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毋庸置疑,民族音乐文化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是有益于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丰富学生音乐知识,扩大学生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演唱(奏)技能及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教育更是音乐文化的教育,要将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得以体现。每一个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要欣赏琵琶名曲《十面埋伏》首先必须熟悉中国古代楚汉相争的那段历史,其次了解它的多段体结构是与作战的顺序相吻合的,还有琵琶复杂的演奏技术和音乐效果塑造了逼真的作战场面多等。就是一些短小的歌曲如《嘎达梅林》,学生也可以在学唱过程中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征、、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扩大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民族音乐教育有利于学生把握民族音乐思想,领悟民族文化内涵

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遗产,大多蕴藏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很多优秀的作品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音乐来达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的。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对其评价“尽善尽美矣”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很多民族音乐作品都能够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引发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关心和思考,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接受德育,在潜意识中提高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如学唱歌曲《苏武牧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境,然后讲讲苏武牧羊的故事,接着学唱歌曲,体会苏武手持汉朝符节,牧羊19年的顽强毅力和不屈的民族气节。最后以表演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道德品质和爱国精神。由此可知,教师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看、听、唱、演”,有利于学生把握民族音乐的思想,领悟民族文化内涵,培养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三)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艺术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民族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它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第一,民族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音乐是一门特殊艺术,它既能细腻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又能开启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基本音乐知识,还要教学生们唱歌,跳舞、演奏乐器、欣赏名曲,让他们用音乐的语言去欣赏和学习音乐,并激发其去主动地追求美、感受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第二,民族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的想象具有自由性、情感性和差异性的特点,音乐给人们展开的想象空间是极为广阔和自由的,欣赏者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必须借助于想象进行再创造。教学的事实证明,民族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民族音乐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能够培养其独特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三,民族音乐教育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各具特色,或优美深沉,或热烈激昂,或恬淡隐忍,或慷慨悲歌。向学生展示这些优秀作品的同时,使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他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品质。

三、结语

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整个国民音乐教育体系中地位突出,是基础,也是主导。它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民族意识以及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潜移默化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深远意义。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0UYS091

参考文献: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6篇

(一)民族音乐的内涵

我国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使得我国文化整体上呈现出绚烂多姿的特色。所谓的民族音乐,在广义上而言它是指一个民族在发展中所创作出的所有音乐,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理解,我国56个民族中所有的音乐都可算作我国的民族音乐,包括古代的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传统音乐以及现代的新音乐等。而狭义上的民族音乐则是指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主要可分为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歌、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五大类。

(二)中小学校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教学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有利于了解历史和民族文化民族音乐以音乐的形式体现出的是民族独有的背景文化,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可以使学生对某个时期民族的发展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为例,此曲创作时间为1931年,正值我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忧患时期,内有各路军阀混战,外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人民生活之疾苦作为现代人是无法体会到的。而刘天华的《光明行》在当时山河大地遭受蹂躏的环境下,却没有流露出悲观的情绪,反而以一种振奋人心、生气勃勃的曲调来鼓舞国人的士气,恰似一首黑暗、绝望中的呐喊高歌。又如古琴曲《精忠词》,表现的是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民族之爱与精忠报国的高尚信念;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英雄岳飞慷慨激昂的国家之爱与精忠报国的决心;通过《阳关三叠》可以淋漓尽致的再现唐朝诗人王维与友人临边时悲愁的情感。作为听众,在学习了类似的民族音乐的同时,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对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2、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性阶段,在当前中西方文化激励冲突、碰撞的复杂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于文化的主观辨别能力是很差的,需要有专业的教育家来对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向着真、善、美的价值观发展,从而远离商业流行音乐及电影、杂志中的一些庸俗、浮躁的误区。这个过程中,民族音乐作为历史沉淀出来的文化精品,其中的美学元素、价值观念都是经过几代人肯定与认同的,对于青少年思想成长方面而言无疑将会有着积极、健康的影响。如在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中,作者阿炳将长年的辛酸社会生活与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在曲目中形成了统一,使得曲目整体上哀而不伤,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作者的博襟与统一的美学观念。因此在中小学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可帮助学生完善正确的价值观念。3、培养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发展和成长的基石,而我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自然也起到了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因此,在中小学生当中深入开展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通过音乐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来认识民族精神,继承团结友善、勤劳勇敢、热爱和平的民族信仰,无疑是健全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有力手段,更是民族精神得以传承下去的保障。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民族音乐教育现状

(一)校方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多数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和获得外界的认可,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有针对性的考试教育方面,而对于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教育认识程度淡薄,没有充分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具体体现为:①许多中小学校每周只象征性地开设两节音乐课程,而在音乐教学方面比较笼统,没有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学观念;②教师自身的专业音乐知识匮乏,没有经过专业的考核也缺少实际教学经验就可以上岗,这在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学过程中效率无疑是非常低的。尤其是在广大县城和农村地区,教育部门管理、考核制度宽松,许多学校因资金和主观意识问题,甚至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而是以语文教师“客串”,或是社会人员兼职教授音乐,导致教学质量差。③教师手中可利用的民族音乐教学资源较少,主要以音乐教材为主,形式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对地区性民族音乐文化挖掘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二)教师专业素质问题

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中,表现出的整体专业水平较高,有的教师还在专业性的声乐比赛中获奖,但相比较而言民族音乐知识则了解的有限,尤其是传统的京剧或地方性戏曲多数人都不懂得欣赏,甚至一听到类似的声音就烦躁不已,认为那是过了时的旧文化。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规定有:“3-6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片段,7-9年级的学生每学年能够学唱京剧或地方戏曲唱腔1段。”如果作为民族音乐教师自身都不会唱地方性戏曲和京剧,则新《课标》根本就无法得到落实,逐渐的我国传统的国粹文化也就会出现年龄断层现象。

(三)教学技巧方面的问题

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以应试教育的理念来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导致教学的手段只重视音乐技能,而忽视了民族音乐形式下的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使得教学结果流于表面化而缺乏情感深度。最理想的民族音乐教学,在于既能够使学生把握到音乐形式背后的美学观念,又能够掌握高超的演奏技巧,使学生能自主的通过音乐来表达美,抒发内心的情感。但对于中小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无疑是要分清楚主次的,以笔者个人经验来讲,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之下,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美感刚好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因此应当先从帮助学生理解民族音乐中蕴藏的文化和美学理念入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才是专业性的声乐技能教授。但目前许多中小学校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民族音乐教学方面,不仅没有缓解学生的压力,反而以考试排名、表演评奖等形式在技能方面大做文章,加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这与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学生心态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饱受诟病,新的教学观念应当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做起,达到“学生主动学习、老师从旁辅导、解疑”的目的应当是各专业教学的最理想效果。但在目前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对民族音乐保有逆反的心理,认为民族音乐“很土”、难听,唱出来没有面子。这种现象主要源自于主流的商业化流行音乐的冲击。流行音乐被称作“快餐式”音乐,其主题多为情爱、伤感、叛逆,这也正迎合了青春期中小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便左右了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使得中小学生过早地出现功利心强,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浮躁心态。因此民族音乐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像是小树苗成长过程中周围的支架,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树苗的茁壮成长,避免被风吹歪或刮倒。

三、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有效途径

(一)加强校方和教师的重视

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应当从校方着手,加强对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资金完善教学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用少数民族乐器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来取代传统课堂讲课等形式,丰富教学的手段。其次,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民族音乐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教授经验,对于县城地区或偏远山区资金不充裕的中小学,可聘请民间艺人入校讲授民族音乐文化和乐器的演奏,还有的农村中小学通过教育部门的协调,实现了与城市资源的共享,即通过远程教育的手段分享城市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的资源。最后,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应从情感、美学、价值观等教学角度着手来予以重视,而并非要制定出严格的技能考核手段来加重学生的负担,从而避免民族音乐教学落于表面形式的现象。

(二)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育

拓展民族音乐课外教学活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拓展课外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辅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内涵理解,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一个过程,其具体形式如:①定期组织中小学生进行经典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及戏剧曲艺等才艺表演,对参赛者全部给予口头和形式上的奖励,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带动学习的积极性;②校方可定期邀请知名民乐专家或民间艺人来校内进行音乐讲座,并通过现场表演技能、口头讲授创作典故、学生参与表演等形式与中小学生展开互动,在快乐中学习民族音乐文化;③校方积极组织中小学生有规模的参加当地的民族音乐文化节,民族艺人故居,民族乐器展览会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三)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7篇

一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民族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手段,它的作用不只是美育本身,而且有益于中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提高。首先,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给中小学生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教育中小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刘天华先生作于1931年春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1931年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寇入侵,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对生活都抱有一种悲观情绪,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偏移。刘天华先生的这首《光明行》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用主和弦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刘天华先生借这首乐曲来鼓励国人,并且告诉国人,只要我们努力奋斗,我们的未来就会充满希望。中小学生们在学习这首乐曲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容易理解这首乐曲的中心思想。这样一来,中小学生通过民族音乐不仅接受了审美教育,同时也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其次,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民族音乐赏析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它可以让中小学生在赏析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了解音乐家以及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使中小学生掌握大量的感性材料。如在欣赏二胡曲《二泉映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讲讲其作者华彦均的故事,通过对曲作者生平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到《二泉映月》并不是一首赞叹美景的作品,而是一首作者吐露心声的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同学们不但懂得了《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还学会了应该如何去赏析其他同类型的乐曲。所以说,民族音乐教育对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是很有帮助的。再次,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中小学生发现美、认识美的能力。前面已经提到过,民族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小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老师还应该教授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让同学们通过这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去发现民族音乐之美,并学会怎样认识民族音乐的美。综所上述,民族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各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各地音乐教材中都增加了乡土教材的内容。这表明教材编写者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是另外一种情况。那么我们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我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强烈冲击。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张口就能说出一大批流行歌星的名字,他们平日里主动接触的也仅限于流行音乐。因此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限于流行音乐,而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少之又少,在中小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民族音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另外,现在很多中小学生热衷于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的学习。而在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上,尤其是民族器乐的学习上,很多家长和学生视民族乐器为“土”乐器,不愿意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某些民族乐器后继无人,乃至失传。

第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中小学生民族音乐教育不被重视。虽然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很多地方的中小学实际教学中看重的还是升学率,把升学率看作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属于升学考试课程的音乐课自然而然地就受到了其他“主课”的排挤。很多中小学的音乐课可有可无,音乐课的情况无人问津、无人监督、无人关心。使得音乐教育无法按照《课程标准》执行,更不用说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了。

第三,在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中过分地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应该得到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虽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并且许多中小学校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和技能作为音乐课程的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但还是有很多的中小学校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违背了“以审美为核心”的原则,依然过分地强调知识点的掌握,从而忽视了中小学生在欣赏和参与中体验、探索、感知民族音乐。

第四,现代社会过分地看重音乐的功利性。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从而使得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很多人不注重民族音乐的审美价值,而是用其他音乐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来与民族音乐作比较。人们逐步远离民族音乐是因为学习民族音乐不能给人带来现实的利益,人们不会只重视审美的价值而对民族音乐的深远意义发生兴趣。这种思想也影响到了一部分中小学生,使得一些中小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了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到了民族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不是某种现实的利益。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音乐带给人们的现实利益,那么我们就偏离了音乐的本质,曲解了音乐的真正价值。

第五,音乐的娱乐功能被过分地放大,主要表现为“快餐式”的流行音乐盛行。这种音乐的确可以起到为高节奏生活减压的作用,但其内容大多与爱情有关,且传递的音乐思想过于低俗,所以并不适合中小学生。如果中小学生过多地接触这种“快餐式”的流行音乐,首先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会影响到他们学习文化的态度,再次会对他们学习民族音乐形成障碍。举个例子,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是参赛者还是观众,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这其中有个重要原因是一赛成名的选手幸运地过上了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前呼后拥、光彩照人、名利双收等等。而且这一切似乎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努力,往往是被星探相中,然后重金包装就行了。由此可见,过分放大音乐的娱乐功能会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以笔者之见,现在的中国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上述几个问题是最为突出的,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解决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所面临问题的途径

民族音乐是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民族意识与民族精神在音乐领域的积淀,它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民情,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第一,我们要创造良好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气氛。学校可利用广播、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民族音乐,传播民族音乐的知识,组织民族音乐知识讲座,成立民乐学习兴趣小组,组织民族乐队,举办民族音乐演唱、演奏比赛,组织学生下乡采风,广泛收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传授音乐知识,提高民族音乐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繁荣民族音乐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

第二,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各中小学校应该意识到民族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一样,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片面地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忽视甚至放弃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因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还是要从中小学音乐教育做起,从娃娃抓起。我们应该继续发掘民族音乐教育的巨大价值,肯定民族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第三,培养中小学生赏析民族音乐的能力,增强中小学生的感性经验。民族音乐的欣赏应本着以主观体验为主,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民族音乐的美,领悟民族音乐的妙,体验民族音乐的情,感受民族音乐的真的原则,吸收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乐曲结构、旋律发展手法等内容的分析讲解,以学生自我感受为基础,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令学生将民族音乐与自我的情感认识不断协调起来,使民族音乐的欣赏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在活动中令学生自我振奋、自我感动。乡土教材的挖掘和利用,可使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区域中、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获得民族音乐的素材,更加愉悦地接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

第四,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民族音乐教育。我们不应该用功利的目标去衡量民族音乐教育,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重在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了解、继承和发展传统音乐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开创民族音乐文化繁荣的新局面,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教育关系 发展

民族音乐是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形成的,它代表着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早在公元前就已经有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到春秋战国时,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发展,展开了热烈的中国风,很多外国人都被民族音乐和民族精神所吸引,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探究民族音乐的独特文化内涵。

一、对民族音乐教育的分析

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音乐史,承载了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文化,是后人感受前人传承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所以,教育深深影响着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一)将民族音乐融入教育对增强民族意识十分有利

中国文化在“五四”运动后出现了断层,受西方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处在转型期的国民受到多元化文化和价值的巨大冲击,对我国国民的民族意识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这种意识逐渐变淡。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使中国逐渐迈向世界大国之林,同时,表达出对民族文化的渴求。在国与国之间,影响最深的就是民族文化。因此,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凝练和广泛传播使得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像是很多大型的国际文化活动中(北京的奥运会开幕式,中俄、中法的文化交流年等)都含有非常多的中国元素,这些都属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精神。音乐彰显了文化的灵魂,中国传统哲学深深地融合到中国民族音乐之中,高度体现了先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厚德载物的精神。将中国民族音乐融入到我们的教育中来,使其赋予人自豪感、民族感、使命感,使人们的民族意识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二)民族音乐与教育的融合对素质教育的深化有促进作用

对人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其全面发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民族音乐具有丰富多彩、独特完整的特色,是民族艺术的结晶。民族音乐是艺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课程,也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我国民族音乐艺术教育的加强及发展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特殊的意义。

(三)民族音乐与传统教育的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音乐教育对人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有锻炼作用。教育家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应更加注重应用音乐的可造性、抽象性特点。通过研究,更清晰地了解音乐对学生的听觉、视觉、注意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作用。在民族音乐教育鉴赏课上,利用不同的音乐形式体现音乐的创造性,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二、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

民族音乐在长期的成长发展中,形成传统的几类音乐,主要有:歌舞音乐、歌曲、说唱、契约以及戏曲等五大类。但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如何传承与发展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一)西方美声歌唱法的引进、借鉴使得传统民族音乐中的艺术原生态淡化。这种情况,专门针对民族音乐的唱法、风格,曾引起了音乐界的一场辩论。

(二)生活的方式以及风俗的变化,还有外来音乐的引入都让中国民族音乐受到影响,失去了其中的原味,各种唱法的加入也使得民族音乐最朴实的成分一点点消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民族音乐市场越来越小,民族音乐的爱好者越来越少,这些对中国民族音乐的颓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欧美音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形式给听民族音乐的人造成一定的冲击。学校教育也不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教育,导致民族音乐教育逐渐被忽视、淡忘。

三、教育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音乐想要发展还是要靠教育,依靠教育普及、获得提高及达到创新。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为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在调查中,学生大多数都没听过民族音乐,相对了解的较少。然而,当我们将民族音乐之窗打开之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将被激发出来。所以,以教育为基础前提,对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教育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有着绝对的地位。

(一)普及民族音乐教育,改变育人观念

改变育人观念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育人观念,其次是由谁来改变育人观念。在我国执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主要是借鉴前苏联的重技能轻素质的方法。素质教育主要是相对应试教育、技能教育提出来的,想要改变与人的观念,就要先明确我们培养的是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优势,还要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和民族责任感。这就要由国家、学校、家庭以及个人共同来改变育人观念。国家在政策上改变育人观念,学校在教育活动中改变育人观念,只有多方共同协作,才能更有力地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

(二)教育方式的创新,激发了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卡巴列夫斯基作为前苏联最有名的音乐教育学家之一,他曾经说过,“把音乐美的魅力传给孩子的前提条件就是将孩子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传统的音乐教育就是灌输式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中国民族音乐有其独特的特点,能够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激发起来。

(三)有关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

就目前情况来看,民族音乐老师在学校中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他们的水平大多也参差不齐,学生数量也少,学生的学习动力、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很多学校并没有开展民族音乐的普及,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民族音乐,更谈不上喜欢了。所以,教育部门应调整现行体制,建立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对有兴趣学习民族音乐的学生进行专业培养教育。

(四)举办各式各样民族音乐活动

通过举办这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从而促成音乐教育领域,抑或是全球范围内的民族音乐教育,对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想要让中国民族音乐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就必须在发展中将它不断地传承下去,保持民族特色文化。

基金项目:

2011年安徽省质量工程——音乐教育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第81号,阶段性成果之一;2012年安徽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高专院校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jyxm618 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小梅.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本土化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0,(05).

[2]刘倩.浅谈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及思考[J].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院报,2011,(05).

[3]刘畅,刘绵绵.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科发展管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4]谭啸.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史学传统[J].中国音乐学,2010,(01).

[5]权美兰,徐慧颖.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

[6]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01).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音乐教育 国民素质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科学文化知识等必备内容,这是提高其个人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健康的、积极的和高尚的个人情操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使得受教育者可以增强自信心。因此,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二者是互相辩证的关系。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论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的辩证关系”为话题进行浅谈,企在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一、音乐教育对国民素质的作用

(一)音乐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从而提高国民的素质。

音乐教育是可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音乐教育在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思想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很多教育专家所说,音乐教育是人们情感的表达,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在音乐教育中,受教育者通过乐曲或是歌曲中的歌词、音乐或是节奏旋律中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增强了其审美能力,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得以释放和升华,从而给与人们以感染力和共鸣。例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可以将我们内心中的民族情感激发,使得我们团结一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得到释放,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受教育者在其爱国主义得到激发的背景之下,发自内心的感受到祖国的伟大,是一种爱国主义式的教育,让受教育者在音乐熏陶下获得素质教育的实质性收获,自身得到升华。

(二)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完善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和应用,这些都是有利于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音乐教育是以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而服务的,有了这种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人们对于生活才会有着积极的、正面的认识,充分激发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音乐教育中,通过编写歌词的形式,受教育者会在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释放等方面得到培养,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在歌曲演唱时,人们也会在无限的想象之中去感受着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各种思想和意境,获得情感上的享受和共鸣。当人们在共唱《56个民族,56朵花》之时,大家会在祖国大团结和共同发展之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和谐,这种积极的、正面的思想会使得演唱者感受深切,这不就是一种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之教育吗?音乐教育可以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完善其形象思维的发展和应用,这些都是有利于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推动力。当我们将这种积极正面的内涵应用到为国家服务和贡献之中时,我们自身的国民素质也在大大提升。

二、国民素质对音乐教育的作用

(一)国民素质的提升可以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水平等方面,精神层面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指标。这种经常层面的需求之一就是音乐等美的享受。音乐教育不仅仅是表层的教育,还是一种人文知识的内涵和演绎,因此,国民素质的高低可以决定音乐教育内在的文化底蕴和基调,没有国民素质加强的保障何以促进音乐教育的良性发展呢?国民素质的内涵可以通过教育者文化素质以音乐教育的形式传递给受教育者,使得受音乐教育者在接受音乐教育之时感受着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内涵。当前,在一些人群之间流传着一些低俗和不堪的音乐,这种音乐正通过网络等形式向着青少年传播,有的已经产生了很不利的影响,这就必须要通过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来进行抵制,我们必须要以高雅和健康的国民素质内涵来促进美好音乐的流传,只有保持自身的健康、良好的国民素质内涵才可以保持音乐教育的健康性和积极性。

(二)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音乐教育的开展程度和内容。一个国家中,如果国民的素质都在提升,那么,它会很需要音乐这种形式来给予正面引导的,无论是其艺术形式,还是其艺术内涵都会有着较为丰富的底蕴,在这种积极的国民氛围会影响更多人的参与和开展,使得音乐教育成为一种传播正能量和引导健康思想的媒介,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人们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才会使得音乐内容有着积极的内涵、形式才会更加健康,否则的话,只会是一些哗众取宠、藏污纳垢的内容。所以说,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音乐教育的开展程度和内容。

三、音乐教育和国民素质相互促进和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对于各种文化需求以及其它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音乐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之,国民素质的提升又会积极影响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音乐受教育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水平,而国民素质水平的提升也无疑会积极提升音乐水教育水平的积极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重视音乐教育有利于人们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得音乐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来激发参与者的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还会提升其审美综合能力,在音乐中懂得对于真善美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代百生.“音乐美育”的内涵与实质[J].美育学刊,2012,(04).

国民音乐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传承;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步入了世界的舞台,文化的沟通与交流逐渐加强,这就使得音乐成了世界通用的语言。站在音乐的属性来看,每个国家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在音乐的语言和思维形式上都具有鲜明性。故而,正确的理解音乐(即音乐的世界性与民族性)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前提。

一、民族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

首先民族音乐是音乐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中承载的是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的责任,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具有开发智能和培养性情的作用。基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使得它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可以说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并且为了使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同时不断地提升,故而加强民族声乐教育至关重要。

还有,就是民族声乐具有独特的教育内容,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民族音乐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人们的语言文字、生活方式、环境、习俗、地域、民族信仰以及经济形态等表现了出多样性,并在音乐中融入了各民族人民的精神价值与文化内涵,使得各民族的音乐均有明显的差异性。如蒙古族的音乐均具有节奏自由、旋律富于装饰、曲调悠长辽阔、情绪奔放、尾音拖长的特点。

再次就是民族音乐的教育意义。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一是民族声乐是历史的缩影,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在开展民族声乐教育的过程中,使其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对本族民族声乐与其他民族声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进而使学生的审美观也随之提升、并维护民族团结进和加强民族间的文化认同。二是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即为民族的发展史,通过音乐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以及民俗习惯的改变等。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热爱、欣赏、传唱民族音乐,感受它的文化神韵与精神气质,并获得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同时强化民族精神。

二、促进民族音乐发展的策略——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一)培养创新型的师资队伍。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音乐教学的师资上相对较为缺乏,因此,政府与学校应当广泛的吸收创新型人才,摒弃各种体制的束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发掘具有丰富民族音乐资源的民族音乐人才,并将其大胆的任用、提拔,使能歌善舞的民族特色弘扬;再者就是使民族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到人与社会与自然与时共进。并将这三者相互渗透,使其相互依存,协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为民族区域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促进民族音乐的发展。同时将民族音乐与美术、舞蹈、戏曲以及影视等相结合,拓宽它的发展领域,丰富它的内涵与内容,并进行不断地更新,使民族音乐教育的理论提升,让学生拥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将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理论、音乐心理学以及音乐教育学等知识不断地累积。最后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民族音乐培训班,创建强大的师资队伍,并定期的去民族音乐院校学习和深造,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完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为了促进民族音乐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首先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主要包括了学生、学校以及家长等,进而让他们了解、热爱、掌握并传承民族音乐,使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被遗忘和吞噬。完整地音乐教育体系指的是将音乐教育融入各个教育阶段,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从小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在后期才能更好的发展音乐,使音乐更好地服务于人。通过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演唱、研究、演奏,并检验师资的专业素质。同时在现阶段这个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音乐的教育途径还包括了网络音乐教育、电视音乐教育、社区音乐教育以及广播音乐教育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自身的教育面越来越宽广,凸显的教育意义也越来重要。而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如若民族音乐要想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就必须结合本民族音乐发展与传承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构建完整地民族音乐教育体系。

(三)拟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民族音乐教育,而规范、全面、有效、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教材则是教育的关键。基于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之间在文化、经济、地区等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样就使得如何拟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材成了广大学者共同深思的问题。民族音乐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除了让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同时还要借此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因此,我们必须收集丰富的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资源,如民歌、戏曲、民间音乐、器乐曲以及说唱等,并将其提炼。使教材其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表现性,同时具有专业性和教育性,将民族特色在音乐中凸显,将民族审美观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将当下的时代元素与传统相结合,进而拟定与当代教育教学相吻合的民族音乐教育教材。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音乐思维也在随之转变,而一切民族音乐的来源均源自民族的发展特性,而学校更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的最佳地方。我们既要学习我外的优秀艺术文化,也要保持独特的民族风格,改革并创新民族音乐的发展道路,使各民族之间的民族艺术相互融合、学习、借鉴,丰富它的内容与形式,进而有效的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嘉幸.走出西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