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技术

国民技术范文精选

国民技术范文第1篇

在2003年的一份政府报告中,英国高技术移民项目被称为政府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旗舰”计划。

英国政府的态度也使我们看到这次英国移民政策的放宽即是世界范围发达国家对高级人才争夺的一个趋势。在2003年底英国内政部长David Blunkett肯定了在英国工作的合法移民贡献之后,表示将加大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同时全力建造一个更宽容更积极的移民政策。

这位在Sheffield 出生的盲人部长还把英国的移民政策同全球化趋势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才在世界范围内更频繁更自由的流动是英国改变移民政策的最终动因。

什么是高技术移民政策

一, 工作签证

在英国实施高技术移民政策以前,大多数希望在英国滞留并转变身份的人需要取得Work Permit工作签证。通常,在他们取得签证并有良好工作背景、纳税记录的情况下,四年后,取得永居身份(Permit Residence)签证的显示为ILR(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然而对于中国的学生和技术人才来说,工作签证也有诸多不利条件。

工作签证是英国为补充各行业所需人才而建立的一项为合法录用非欧盟国籍的外籍人士签发的签证。一共分为六类:商业类工作签,工作技能培训工作签,体育和娱乐类工作签,海外留学生实习工作签,关贸协定下的劳务类工作签,SBS(餐饮和酒店服务类, 有配额)。

工作签证的申请受到严格的审查和限制。工作签证通常由雇主代为申请并且只能对该雇主有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或受雇于其他雇主。如果工作签证持有者被雇主解聘,工作签证的有效期只有30天。也就是说,必须在30天内找到新的工作(不能下岗30天)。由工作签证转为PR的基本前提是连续四年的工作没有间断,否则要重新计算有效工作年限。

二、高技术移民HSMP 的条件。

高技术移民项目在实施中仍然由移民局下设的工作签证部(WORK PERMIT TEAM)领导, 英国高技术移民HSMP 是为那些在工作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专业人士。设置的中国公民申请英国的高技术移民要具备的条件|但是,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国家的状况不同在评估中会有很多变通。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五年以上工作经验

2、或者, 十年以上工作经历

3、申请者最近12个月收入17万人民币以上

4、申请人在所从事领域有重要或杰出成就者

5、如配偶具备大学以上学位 有额外加分

申请者应达到新的移民评分标准的65分基准线.

对于年龄低于28岁的申请者, HSMP有5分加分,并在评估标准上有所放松.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2、申请者最近12个月收入11万人民币以上

另外,

申请人应有能力支付所选区域的生活费用.

申请人获得移民局高技术移民许可后仍需到使馆或领馆申请签证.

申请人配偶和子女可随行,但申请人必须证明有能力供养其在英国的生活.

申请人首先获得12个月的英国高技术移民签证.12个月后,按照以下四种情况可继续获得3年的英国高技术移民的签证延签.

1、 申请人在英找到工作,凭相关工作证明,即可继续获得3年英国高技术移民签证延签;

2、 申请人在英自雇创办公司,凭相关公司证明,即可继续获得3年英国高技术移民签证延签;

3、 申请人在英即工作又自雇创办公司,凭相关工作和公司证明,即可继续获得3年英国高技术移民签证延签;

4、 申请人在英即未找到工作又未自雇创办公司,应提供出足够的证明来表明计划正在进行中,如几份工作申请表或商业计划书,即可继续获得3年英国高技术移民签证延签.

3年后(持有高技术移民签证四年后)申请人将可申请永久居留得的权力(PR Permanent Residence)

获得永久居留权一年后可选择申请英国护照或仍持有中国护照

英国高技术移民项目常见问题解答

Q 在英国我能参加什么样的工作?

A: 在英国您能申请任何工作成为正式雇员, 合同工或自己起灶经营。 只要是合法工作,并有助于证明您在经济上是活跃的即可。但是 您必须考虑到12个月后的签证延签,签证审批会考虑您的企业或就业计划 并要求您提供您能通过您的工作维持正常的生活的能力。

Q: 高技术移民在前四年不能动用英国公共基金,什么是英国公共基金?

A: 公共基金 意味着失业救济, 安置和无家可归协助, 安置委员会,残疾人救济金、税务减免,儿童好处、伤残生活津贴、工作家庭减税或社会基金付款,等等。

Q: 我的配偶可以陪同前往,并且在英国工作吗?

A: 可以 。如果您的配偶获得签证,他们可以在英国寻找任何合法的工作。但是配偶的工作收入不能被计算入支持您生活的收入来源。

Q: 我的家人可以和我同来英国?

A: 是, 您能申请您的配偶以及18岁以下子女与您同赴英国。他们必须获得当地英国使馆的签证, 您必须证明您有能力支付他们在英国的费用。

对于英国众多的高技术移民申请者来说, 子女的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英国的高技术移民政策规定, 高技术移民申请者的子女年龄未满18岁的可以参加英国的公立学校, 接受英国的免费教育。

英国高技术移民的办理进程和现状

2004年4月23日 英国内政部发出以下通知:

国民技术范文第2篇

2014年,国民技术每股收益仅仅4分钱,这样算来,其市盈率高达1064倍,糟糕的业绩能维持高企的价格多久?

补贴至关重要

2007年国民技术的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称“扣非净利润”)只有毫不起眼的740万元,而到了上市前夕的2009年高达9681万元,短短两年,扣非净利润暴增12倍!2010年国民技术扣非净利润再创新高达到15802万元,但上市之后,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坠落亏损的泥潭,2011年7779万元、2012年-1308万元、2013年-3322万元、2014年-3085万元。每年靠着上亿元的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及政府补助实现盈利,即使这样,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也只有469万元,2014年只有1015万元。2012年至2014年,扣非净利润都是亏损的,如果不是巨额的政府补助,国民技术恐怕就要退市了。

表1显示,国民技术各项指标在2010年达到巅峰,之后开始一落千丈。财务费用及营业外收入贡献的利润则从2010年大幅飙升,两者从2011年开始超过利润总额,利润贡献率达到103.37%,2013年更是达到1718.12%,2014年1213.84%。上市后,国民技术的盈利能力突然变得异常糟糕,但获得政府补助的能力却增强不少。2012年营业外收入中竟然高达863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高达8628万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创业板共有355家公司,其中首发募集资金达到20亿元或以上的公司有9家,国民技术以23.80亿元高居第二位,仅次于碧水源(300070.SZ)的25.53亿元。巨额资金到位后,对国民技术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立竿见影,与政府补助成为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2年国民技术财务费用-7022万元,是创业板公司中最少的;2013年,国民技术财务费用-6388万元,略高于汇川技术(300124.SZ)的-6677万元及东富龙(300171.SZ)的-6581万元,排行第三。2011年开始,国民技术的财务费用贡献的利润不低于5900万元,2012年最高达到了惊人的7022万元,半数以上的创业板公司一年的利润还不到6000万元!2011年开始政府补助也水涨船高,每年高达5800万元以上,营业外收入及财务费用每年贡献的利润达到1.18亿元以上,2012年高达1.57亿元,2013年、2014年分别高达1.27亿元、1.24亿元,而2012年至2014年净利润分别只有5499万元、469万元、1015万元。2013年、2014年的净利润远远不如2007年的1359万元,而2007年营业外收入及财务费用贡献的利润仅仅1001万元。但巨额利息收入和巨额政府补助依然无法挽救国民技术业绩的恶化。

国民技术上市前夕的2009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合计金额占收入的比例比2008年大幅下降,而上市后开始持续飙升,2011年高达41.04%,2012年55.50%、2013年59.83%、2014年58.52%。从2012年开始,费用比例远超毛利率,如此高比例的费用,如果不是巨额的政府补助及募集资金利息收入,国民技术要实现盈利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其中,研发费用2009年6794万元,到了2010年飙升至1.33亿元,而2007年至2009年三年累计才1.28亿元,之后一直居高不下,2010年至2014年研发费用投入高达7.52亿元,如此巨额的研发投入,不知道国民技术有用于研发哪些可以创造良好效益的项目。

风光无限的2010年

2010年4月29日,国民技术公告显示,当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8776万元,同比增长166.38%;净利润5783万元,同比增长285.64%;扣非净利润4984万元,同比增长234.73%。公告还称:“USBKEY安全芯片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一季度USBKEY安全芯片销售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9%,同时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在试商用阶段销售保持平稳。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毛利率较高的自主安全芯片类产品的营业收入增加,2010年一季度,公司安全芯片类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34.29%,因而利润总额相应增长。”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2010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暴增无疑为一年的高速增长开了好头。当年全年营业收入70237万元,同比增长50.77%;净利润17702万元,同比增长51.37%;扣非净利润15802万元同比63.22%。非常漂亮的数据。

在2010年年报中,国民技术称,顺利上市“有效增强了公司资本实力,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是国民技术风光无限的一年,既取得历史上最好的业绩,又在资本市场狂揽23.80亿元。然而,分季度来看,净利润在第一季度增长234.73%,半年预计预增167%-200%,1-9月预增80%-100%,全年预增45%-55%,只不过一季不如一季的业绩沉没在国民技术的业绩预增报告中,以至于第四季度业绩恶化也沉没在鲜花与掌声中。

进一步分析,2009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二季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合计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20%-26%之间,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大幅增加,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开始飙升,第三季度达到34.31%,第四季度更是高达43.18%。

从2009年至2010年共八个季度来看,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第一季度共四个季度净利润及利润总额都环比增长,而从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明显下降,直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经营性亏损,时机拿捏非常精准,可以说是收放自如。2009年净利润及2010年第一季度非常关键,高速增长有助于发行价可以飞得更高,而募集资金可以随之暴增。从发行结果来看,国民技术无与伦比的精心布局获得相当完美的回报。

2010年4月的招股书还描述“市场存在巨大上升空间”,而2010年年报开始露出不一样的信息,“公司主要产品 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其市场正在逐步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加剧,降低产品价格的压力增大。”

对手在哪里?

国民技术招股书称:“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安全芯片供应商之一,在USBKEY安全芯片、安全存储芯片、可信计算芯片、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占据优势地位,是国内少数量产32位USBKEY安全芯片供应商之一。2008年,公司以72.9%的市场份额在国内USBKEY安全芯片市场销售额排名第一,同时还是国内安全存储芯片、符合中国自主密码规范的可信计算安全芯片、移动支付芯片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在安全芯片细分行业,本公司市场竞争者主要是境外厂商。在USBKEY安全芯片市场,主要竞争者包括美国爱特梅尔、德国英飞凌、意法半导体等;在安全存储芯片市场,主要竞争者包括中国台湾的慧荣科技、群联电子、荷兰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在TCM可信计算芯片市场,公司先发优势明显,目前尚未有其他境内企业与本公司构成实质性竞争;在移动支付芯片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拥有SIMpass方案的德国英飞凌。总体而言,由于政策、资质以及标准等因素的影响,境外厂商在竞争中没有优势。”

看看这样的描述,国民技术在行业内颇有“独孤求败”的寂寞感。

更何况,国民技术还有四大核心竞争优势护航。

如此技术大拿,在顺利募资后,是否如虎添翼,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呢?从其募投项目来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以(32位高速)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为例。按项目实施后的前5年,年均增量销售收入1401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553.27万元、年均净利润2664.96万元、投资利润率46.56%、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4.25年。

按照国民技术的预测,这一项目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预计到2014年,中国USBKEY安全芯片市场销量将达到9627.1万颗,销售额达到12.66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31.5%和32.1%。”而公司又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本公司是 USBKEY安全芯片市场份额最大供应商。2008年,本公司以72.9%的市场份额远超其他竞争对手”;且“本公司已与全国范围的商业银行、电信公司和消费电子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本公司的安全产品已在全国各主要银行、电信应用,并取得客户的好评。”

看上去十拿九稳的好项目,到最后却业绩糟糕,截至2014年12月31日,这一项目累计实现效益1132万元,不到预计的十分之一。

另外两个同样美好无比的募投项目也好不了哪里去。同样是预计募集资金到位2年后达产,预计项目实施前5年年平均增加净利润分别2733.27万元及3997.76万元的(32 位高速)安全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尚未贡献一分钱利润,而基于射频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也只不过累计实现效益4952万元。

从2011年年报开始,国民技术为募投项目给出了种种理由。

2011年年报称:“Foundry高端工艺技术准备较预期有较大延缓,导致32位高端芯片研发较预期放缓……安全存储改造项目:随着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电脑产业的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导致相关电脑存储需求大幅降低,安全存储在电脑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存储市场需求开始增长,包括安全SD卡、安全云存储的需求有所增长。为此,公司……把重点转向SD接口的安全存储卡,以及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云存储的芯片以及方案的研发,致使项目资金投入较原定计划有所延迟。”

到了2012年年报,国民技术这样解释:“1.USBKEY项目:……32位高端KEY由于投入大、周期长,在研发设计时需要考虑新的需求……造成项目进度的延期。2.安全存储项目:安全存储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转向和移动支付结合的应用市场,公司移动支付产品技术及相关产品由于受到金融行业移动支付标准的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受到很大的影响。”

2013年年报和2014年年报解释大致也是如此。

种种理由的背后,也许募投项目原本只不过是美丽的传说故事而已。

高价并购后遗症

2012年6月8日,国民技术公告称,拟使用不超过16500万元的超募资金,收购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捷信联”)100%股权的系列公告。

可行性报告称:通过此次投资,可以在“手机深圳通”统一业务名目下将公司已形成RFID-SIM卡、POS设备改造、优惠券运营以及相关系统开发的业务布局和安捷信联运行平台和电子商务布局相整合,使客户更完整接受发卡、充值、电子商务和优惠券等服务,并使公司和安捷信联形成发卡、制卡、充值手续费、发卡费和其他增值业务,如电子商务、信息广播、优惠券等收入。 国民技术还在可行性报告中预计安捷信联2012年、2013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290万元、3549万元,净利润分别达到392万元、938万元。

相关的评估报告显示:“评估值比账面净资产价值增值14279.26万元,增值率560.96%。”非常怪异的是,整个评估报告并没有提及大幅增值的原因。另外,整个评估报告,充斥相当多的假设,3个一般假设还尚属正常,而特殊假设高达16个之多,如收益稳定假设、盈利能力不变假设等等,相当罕见。如此之多的假设,是否意味着评估机构对评估结果并不放心而增设了“防火墙”?

出让方并没有对业绩进行承诺,并购进展异常顺利,堪称神速,6月8日公告,6月11日办理工商变更,6月12日,国民技术将其纳入合并范围,随后更名为“深圳市国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本次投资是否像国民技术所言“本投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财务指标良好。”或者又如保荐机构安信证券所说,“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为了拓展公司业务,实现经营目标,给股东以更大的投资回报”呢?

没有。收购前后的安捷信联,一直在亏损中苦苦挣扎,盈利恐遥遥无期。

每年数百万到上千万元的亏损只是安捷信联送给国民技术的“小礼物”而已。安捷信联2012年6月12日的净资产只有1987万元,而国民技术付出的可是1.65亿元真金白银,1.65亿元主要化成两件“大礼”,一是1亿元的著作权,二是5567万元的商誉。

表4显示,合并日安捷信联的净资产只有1987万元,其中无形资产588万元,而经评估后,负债及净资产高达1.35亿元,暴增了10136万元,其中无形资产增值1.01亿元,增值率高达1723.99%。安捷信联2011年之前无形资产金额为零,而2011年无形资产莫名其妙突然增加了787万元,并且是管理软件。

评估报告显示,“本次纳入评估范围的无形资产包括账面记录以及未记录的软件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账面记录的无形资产共11项管理软件;没有在账面上记录的无形资产包括了10项软件著作权、17项专利权以及10项商标权。”这对于一家成立于2009年3月10日的公司来说,可谓硕果累累。可惜的是,公告内容并没有披露清单。

评估机构评出高价 “是假定安捷信联公司以评估基准日的实际存量为前提,未来能够持续经营,现金流在每个预测期间的末期产生,并能获得稳定收益,且5年后的各年收益总体平均与第5年相同。”但评估报告提及的稳定收益是多少呢?评估报告没有稳定收益的踪迹。

国民技术在《关于使用部分超募资金收购深圳市安捷信联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中称:“安捷信联未来15年的成长性良好。经评估师评估……安捷信联2012―2016年……预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290.21万元、3548.65万元、5359.08万元、8370.55万元、8719.07万元。2012―2016年的营业收入环比分别增长54.95%、51.02%、56.19%、4.16%。预计2017―2026年业务趋于稳定,平均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8719.07万元,净利润3049.35万元。”评估师厉害到可以评估未来长达15年的收益情况!

结果呢?2012年1月1日至6月11日数据不祥,2012年6月12日-12月31日,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369万元、亏损658万元;2013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196万元、亏损1081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分别为1922万元、亏损784万元。实际情况与当初的假设已经背道而驰,安捷信联并没有获得稳定的收益,而是获得稳定的亏损。引用评估报告的话来说:“各种假设情况均直接影响评估结论的合理性和公允性,严重时会导致评估报告以及评估结论不能成立。”简言之,目前看来,安捷信联的净资产评估值增值率560.96%,这一评估报告及评估结论已经不成立了。那么按照安捷信联现在的状况,是否有必要再做一次评估,好让国民技术计提减值损失?由于出让方没有业绩承诺,股权转让款根据约定在工商变更登记完成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支付,国民技术只能吞下高价并购苦果了。

国民技术将增值过亿的无形资产确认为著作权,摊销年限约为15年。不知道安捷信联拥有的究竟是何种神秘的著作权,可以管用15年,这些著作权是否真的能创造效益?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但无论是安捷信联一直亏损的业绩还是所处技术突飞猛进的行业来看,15年摊销年限实在太激进了。这也许是国民技术无奈的选择,如果国民技术按照本身研发的软件技术约5年的年限来摊销的话,那么著作权每年摊销金额将增加1312万元,而2013年469万元及2014年1015万元的净利润则保不住了,只有亏损。2015年是否盈利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如果2015年再次亏损,国民技术就面临退市之忧。显然,高价并购,并且尽可能减少业绩的负面影响,将增值过亿的无形资产确认为著作权并按约15年来摊销是很不错的选择。

非常激进的账务处理,无疑很好地美化业绩,但减值是不可避免的。截至2014年末,商誉未计提一分钱减值,还是5567万元;而著作权摊销1727万元后余下8288万元也未计提一分钱减值。回到现实中来,国民技术是时候好好考虑本次高价并购形成的著作权及商誉的减值事宜了,一旦计提巨额减值,自2007年以来一直盈利的国民技术恐怕就要尝到亏损的苦涩滋味了。

大股东紧急减持

国民技术前身深圳市中兴集成电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原国家计委批准承担“909工程”集成电路设计项目而组建的企业,由中兴通讯和国投电子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经过增资、股权转让及IPO,第一大股东是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华大”),持股27.50%;第二大股东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兴通讯”),持股20%。

解禁期一过,中国华大及中兴通讯就开始“胜利大出逃”。解禁不到8个月,两大股东持股比例由47.50%减持至1.15%,减持股份的比例高达46.35%,减持如此之急迫恐怕也是股市前所未有的事情。

还处于上升期的“市场前景巨大及竞争优势明显”的国民技术刚刚上市,为何留不住两大股东的“心”呢?而对国民技术的了解,恐怕没有谁比两大股东更加清楚的了。大股东退出宣称是“进一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二股东退出则说:“在适当时间、合理价位区间出售国民技术股份。”两者在国民技术上市时帮了不少忙,旗下公司的关联交易为国民技术贡献不少利润,此番退出,估计国民技术日后会愈发艰难了。

国民技术范文第3篇

1、机械产品现代设计技术

包括建立机械工程数据库;开发动态分析和动强度设计技术;CAD应用技术和局部集成的接口技术、网络技术及建库技术;并行工程技术、动态仿真技术、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反求工程设计技术。

2、机械产品可靠性技术

重点开发可靠性工程管理技术、产品和系统可靠性设计技术、失效分析技术、可靠性实验评定、运行监测、故障诊断等技术。

3、热加工清洁生产技术

包括熔炼自动化、利用炉废气预热和除尘等铸造清洁生产技术;高效燃气无氧化加热、温锻塑性成形等锻造清洁生产技术;切割及焊接清洁生产技术;可控气氛多用炉、连续炉和真空热处理炉等热处理清洁生产技术;电镀、涂装等表面处理清洁技术。

4、精密成形技术

重点开发以实模精密成形、刚型、准刚型精密成形、高紧实度造型(芯)等精密铸造技术;精密模锻、辊锻、热轧、热挤压多向分模锻造、热镦锻等精密热塑性成形技术;冷温挤、冷挤、冷轧、超塑性等温成形、冷精整及复合成形等机械构件精密焊接与切割技术。

5、表面功能覆层技术

包括少无污染、高效、高性能的表面功能覆层技术与装备;重大工程装备表面功能覆层制备技术;高能束表面覆层制备及应用技术;新型复合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功能材料及涂层技术。

6、数控技术

重点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数控磨床、数控锻压机床、电加工机床、数控重型机床等六类主机配套的数控系统。

7、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

研究开发工业过程自动化的管理控制集成技术;工业通讯网络和现场总线协议的开放式自动化系统。

8、工业机器人系统技术

开发点焊、弧焊、装配、搬运、喷漆五大类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传动机制、伺服驱动、传感控制及系统成套的设计和制造及工程应用技术。

9、机械制造柔性自动化基础技术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柔性自动化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自动化单元和部分集成控制技术,开发车间级自动化系统和FMC·P-FMS、FMS三个层次典型柔性加工设备。

10、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技术

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综合自动化单元技术和系统;以GT原理为主线的车间级、单元级自动化成套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产品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系统;单元技术间的集成技术;质量控制技术。

11、传感器技术

研究开发力敏、磁敏、热敏、光敏、气敏、湿敏等类传感器、工程传感测量系统及基础共性技术。

12、自动测试技术

开发VXI总线、GPIB总线、RS485串行总线三类自动测试系统,VXI总线结构的电机、发动机、工业泵、印刷板产品自动测试系统;GPIB总线结构的环保自动测试系统;RS485串行总线结构的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分析仪器和智能数字采集系统。

13、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高频、大中功率变频装置和电源、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技术、新型IGBT器件生产技术,以及为重点工程配套的电力电子器件、电力半导体应用装置。

14、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以高效超精密加工车床、CNC型超精密复合加工机床、超精密平面和外圆磨床为重点,开发超精加工技术及应用工程,带动开发出一批精密、超精密的基础功能元器件,如超精密主轴轴系、超精密的伺服进给系统、超精密的测量系统和误差自动补偿系统等。

15、高能束加工技术

开发光加工应用技术、千瓦级二维激光切割技术;激光加工机配套设备及元件;多维激光加工机及机器人;激光焊接工艺;大型复杂零件激光表面处理工艺和汽车发动机缸体激光热处理生产线。

16、高性能机械工程材料生产及应用技术

开发轴承、密封件、模具等机械基础件用新材料及应用技术;电力设备、石化设备等重大装备的自动化仪表材料和专用功能材料及应用技术;汽车工业用精细陶瓷、专用功能材料、工程塑料、新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

17、系统管理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精密生产技术、虚拟制造技术、企业级信息管理系统技术和设计、制造、质量、销售等方面的有限集成技术;资源管理信息库;并行工程技术、信息交换和接口通讯技术。

18、重大工程成套装备制造技术

重点开发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成套装备的总体设计、大型构件加工、系统优化、参数匹配、在线监控、故障诊断、综合管理及系统可靠性等关键技术。

19、环境保护工程装备相关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处理等成套设备和技术;电子辐射照氨法处理工艺;厌氧生物法处理模块化技术;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技术。

20、节能节材技术

研究开发风机、泵、电焊机等量大面广产品的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发电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超临界技术、循环流化床和加压流化床技术、抽水蓄能技术;余热余压利用技术;高效、节能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和控制技术。

二、产业化技术

1、典型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技术

造型设计效果模糊综合评价系统、小型机与工作站计算机辅助造型系统、工作站及超级微机辅助工业造型设计系统软件。已在10多个企业应用,效果显著,在机床行业有重要推广价值。

2、加工中心加工系统动态稳定性分析和计算软件

适用于机床整体静动态特性预测和结构的软件包,包括八个功能程序段及相应的接口程序。已用于6个单位,效益良好,适宜在机床行业推广。

3、树脂砂铸造成套技术

包括连续式和间歇式混砂机系列及树脂砂再生设备。对提高铸件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适用于质量要求高、批量大的铸铁件生产。

4、钢水净化技术

适合国情的钢水精炼及保证铸钢件内部纯净度的全套装备及工艺。已用于十几家企业,适用于核、火、水电及石油化工设备中的各种铸钢件生产。

5、典型精密锻造件生产线成套技术

根据企业提供的典型件和生产纲领,提供生产线交钥匙工程及单项技术、装备或软件。对节材、节约工时、节约投资、提高锻件精度有重要意义。已在4家企业使用。

6、先进模具选材、设计、制造成套技术

包括高性能模具材料及应用技术、模具的现代设计加工技术和模具的配套技术。已在4家企业使用。适用于汽车、摩托车、轻工、仪表等行业所需的各种模具制造。

7、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及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

包括热壁加氢反应器内壁、大型水轮机转轮的拼焊及耐气蚀堆焊和宽带极高速堆焊技术。在焊材及工艺方面有节约外汇的效果,已在3家企业示范,适用于加氢反应器、尿素合成塔、电钻锅炉等设备的内表面堆焊。

8、激光焊接及切割加工装备成套技术

包括激光器、激光焊接及切割成套技术。对提高焊接强度和质量有重要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适用于刀具、工具等各种材质的薄板焊接。

9、氮基气氛保护加热淬火与微机控制系统

包括CNC系列变压吸附制氮机组、TC-89系列微机控制系统、保护加热淬火工艺技术。有节约投资、提高质量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碳钢、低合金钢的热处理,轴承、齿轮等零部件淬火、渗碳生产等。

10、可控气氛真空热处理成套技术

包括密封箱式多用炉生产线和连续可控热处理生产线、真空热处理设备和工艺成套技术。经5个厂试点效益显著。用于汽车齿轮、轴承和标准件、高合金钢、不锈钢、低合金结构钢、轴承钢的渗碳及淬火等工艺处理。

11、先进刀具、工具系统

用于车床和数控镗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经企业试用,对提高工效、节汇创汇有重要价值。适用于机械加工企业。

12、自泳涂料涂装生产线成套技术

自泳涂料是由活性高分子乳液、活性添加剂及颜料组成的新型水性涂料,与现用的电泳涂装工艺相比,具有工艺简单、稳定、节能、节材和省投资、涂层性能好等优点。可提供工艺设备设计、制造及调试交钥匙工程。用于汽车车身及家电部件的底漆涂装。

13、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及关键技术

车间物流自动化立体库的系统设计、成套设备、控制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大中型企业的物流管理,经多厂试用有节省占地和投资、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14、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成套工程技术

包括系统设计、成套设备和编程控制及监视软件,适用于机械、汽车制造业的控制系统,经多厂试用有节约投资、缩短维修时间之优点,经济效益显著。

15、普及型和经济型机床数控成套系统

包括以工业PC机为基础的总线模块化、开放型体系结构和以步进电机驱动的经济型数控系统,适用于机床配套及现役机床改造。经多家工厂试用效果明显。

16、超声波涡流在线自动探伤设备

将超声波探伤和涡流探伤技术相结合,组成成套机组,可同时检测内部和外表缺陷及几何尺寸,可用于机械零部件、管棒及锅炉制造厂检测,试用效果好。

17、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CAPMS

该系统吸收国外MRP-Ⅱ之精华,按职能部门、业务分工数据处理方法、等分为18个模块,集产、供、销、存、人、财、物管理为一体,各模块既可独立运行,又可集成,还可作CAD/CAM/CAPP信息集成通讯接口。适用于多品种、大小批量及单件生产或混合制造。经企业试点,对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重要价值。

国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舞;民间舞;技术技巧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103-01

一、中国舞技术技巧对民间舞的作用

(一)跳跃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弹跳部分的训练在中国舞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根据跳跃训练这一人体运动形式本身的共同规律以及中国舞的特殊性,我们在安排训练时,要与其他种类跳跃训练有所不同,而且在训练的能力、规格、空中的爆发力以及舞姿的造型等方面,也要有中国舞特定的风格特点。在跳跃的训练中我们采用了地面的舞姿动作,有目的地把符合跳跃的特性,有助于跳跃技术发展的身法动律与跳跃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跳跃的空中动势感、跳跃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和空中舞姿瞬间的停留感,将丰富多彩的舞姿变化及身法韵律运用于跳跃之中。

(二)旋转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舞蹈的旋转是指人体自身为轴进行各种旋转的运动,它是由舞姿动力和垂直重心轴所构成的。舞蹈的旋转是舞蹈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转在中国舞训练中不仅是一种技术技巧,它既能作为独立表现形式存在,又能在身法韵律和技巧动作中起到巧妙的连接作用,它的语言丰富,极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更是中国舞训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旋转部分可以说几乎每个民族舞蹈的技巧中都有运用。各民族技巧都是在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的平转、小转等旋转部分而延伸的。加上各民族的姿态后,以原本中国舞旋转为元素,进而发展为本民族的舞姿转。

(三)翻腾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翻身是中国舞所特有的民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由始至终贯穿着上身拧、倾、仰、俯、和旁提的形态进行,具有中国整体文化融会贯通、和谐统一的民族审美特征。在民族技巧中它与身韵结合一体,赋予技术技巧生动的韵律感、形象感、突出了以灵巧活泼、急速连贯、舒展流畅为主要性格特点。技术性强,难度大,变化多样,种类多。

二、中国舞身韵在民间舞中的作用

民间舞学生除了要掌握好扎实的基本功及技术技巧外,还要具备在中国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特殊表现手段――身韵。“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舞的艺术灵魂所在,同时它也是中国民族民间舞必有的艺术元素。

(一)形于其中,规范掌握

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不同民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或美的不同要求。例如:藏族的基本体态为坐胯、弓腰、曲背等,都要经过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中的中段训练;朝鲜族以含、垂、稳、柔为主要动律特征或形态特征,也要基于中国舞基本功的上身训练;傣族舞蹈的三道弯特征,也需要中国舞基本功训练将学生的肩、背、腰部训练的非常有弹性。

(二)神于其中,仔细观察

神韵是个异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评音乐、书法、舞蹈等,都离不开神韵二字。只有把握住了“神”,“形”才有了生命力。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是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各民族都赋予各民族舞蹈不同的情境与神态,中国舞身韵的神对于民间舞民族神态的训练也有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藏族人们淳朴、热情的性格,来源于其本民族的地域关系,也造就了一批勤劳而朴实的人们。藏舞翩翩而起时,其神态应是沉稳而刚毅的,或是欢快而轻巧的;东北秧歌随着其哏、俏、幽、稳、美的韵律特点,也随之表现出泼辣、活泼或是“稳相”中的稳中浪,浪中哏的神态。

(三)劲于其中,画龙点睛

在看舞蹈演员表演时,往往都会听到有人评论说:“动作完成很好,但劲头不对。”中国舞中的音乐节奏大不相同,更多情况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民族民间舞的节奏也不是平均的,也是在中国舞中的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附点等对比关系的形成下而创造的。中国舞的训练,对于民间舞学生较好地掌握剧目有着很大的帮助。例如:维族的三步一踢的节奏就是附点的转化;东北秧歌的众多动作都是中国舞身韵“劲”训练中的强弱、缓急等的对比。“劲”的训练无疑给民间舞表演画龙点睛,向更高水平的表演更进一步。

由此可见,中国舞身韵部分对于民间舞专业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使得学生得心应手的掌握好民族民间舞表演的各个细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我们希望学生们在掌握民族民间舞蹈本身的风格、特征、韵律、神态之前,很好地掌握中国舞技术技巧、基本功训练以及身韵部分的形、神、劲、律。只有如此,民族民间舞才真正地达到理想的表演境界,同时,中国舞基本功训练也在民间舞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隆荫陪,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国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国;人工孵化技术;改良

1 我国古代家禽孵化技术

我国家禽孵化技术历史悠久。《夏小正》中有“正月鸡桴粥”的记载,《逸周书》有“大寒鸡始乳”的记载。这两条记载说明大约在先秦时代,先民已经把“正月”或“大寒”作为孵鸡的合适时令。

在春秋战国前,鸭和鹅也成为了人工饲养的家禽,由于社会对鸭和鹅需求的增加,到了汉代,在自然孵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寄孵技术。寄孵技术是把鸭蛋交给母鸡来代孵的技术。东汉《风俗通》“鸡伏鸭卵,雏成入水”的记载,就反映了这一技术。这是一种原始的人工孵化技术。

到了宋代,发明了鸭卵的人工孵化技术。如《调燮类编》中载:“凡鸭皆雄癔雌鸣,重阳后始肥,清明后生卵即内陷。伏卵闻砻磨声即断而不成。无雌抱者以牛粪妪而出之”。“以牛粪妪而出之”即以牛粪发醉产生热量或燃烧热来孵化鸭卵。同时,广东还有“汤鸭卵出雏”,浙江“火培鸭卵出雏”等。其中所谓“汤”即将鸭卵放入热水中“汤”约片刻,然后包入棉絮中,到期即可出雏,所谓“火培”即用火加温的方法。为我国传统人工孵化中应用最多的一种。从这些孵化方法看,当时孵化技术已达一较高水平。

人工孵化是我国家禽养殖史上的一次飞跃。人工孵化技术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清代达到成熟阶段。清代专业性的“哺坊”的出现,是我国传统人工孵化技术成熟的标志。

在清代和民国初年,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工孵化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代表方法:炕孵法主要盛行于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西北),以通州法和东昌法为代表;南方以桶孵为主,桶孵又分为潮州法和广州法;缸孵法盛行于长江流域,以扬州法和萧山法为代表1。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的经验和技术。以炕孵法为例,其热源主要是用干草焚火,或细木柴。炕孵法的温度是其成败的关键,对此《幽风广义》总结说:“火枪莫巧,只要人殷勤看待,温和之气不绝,不唯出齐,并速而无坏。若乍寒乍热,不唯出之不齐,卵亦多腐坏不成”。对于怎样掌握合适的温度,人们创造了“看胎施温”的方法。如《哺记》照法一段谈到:“尽垒其室,穴壁一孔,以卵映之。次日即见一小珠,熠耀其中,甚亮而白,三日,其珠渐红而稍大,四日,色正红,如小钱样,五日,如大钱而略似血残,六日,见血生头,状如蜘蛛,是日或间有坏而迟者,是为六日危。七日,生眼一只,黑细如莱子,雄左而雌右……”,这些观察细致入微,在清代能达到如此水平,实在难能可贵。

2 民国时期的孵化技术

民国时期传统人工孵化技术还在大多数地区广泛使用。山东东昌法为代表的炕孵法盛行北方,其特点是:“其孵化室,土人号曰暖房,盖因其法,系以火炕盛卵而孵化,故有斯名也。其构造,即在普通农家之屋内,砌成一丈长,八尺宽,二尺高之土炕,炕面铺以五寸厚纸麦秸,而以木材燃火加热,达相当之温度时,即在麦秸上叠卵二层,然后盖以棉被,在火炕上,又有木架二层,距炕约二尺半左右,至十一日时,即将炕上之卵移至最上层,至十五日时,复移下中层,如斯每日转卵五次,工人日夜看守,以皮肤之感觉,而定温度之高低,普通由清明孵起,至五月初止。”

盛于长江流域的缸孵法的特点是:用普通之水缸,砌于一小灶上,灶有一炉口,可放入盘铁,盘铁上可以放碳,即以此盘为炉,底垫土数寸,铺以麦草,草上置疑特制之柳篓,即为装卵之具。当放蛋时,每放蛋一层,铺草一层,盛卵之多寡,因缸之大小而不同,高二尺半,直径一尺八之水缸,普通可放蛋五百,缸上有盖,盖上留一小孔,孵化时将卵放入柳篓内,然后在铁盘上烧木炭火,以缸内温度合宜为度,检查温度法,该技士以手触边,即可知也。放卵后第一日不行转卵手续,此后每日转卵四五次,到第十七日即将卵由缸移至架上。所谓架者,是以木椽成,又以高杆为底,上铺以碎草,蛋即平铺于其上。然后覆以棉被,即以此棉被之厚薄而调节温度之高低。其热源是室内火炉所生。据云,每二人仅可管理六七缸。常留有一空缸,为转卵用。

南方桶孵法以潮州法为代表,其特点是: 用普通的房舍作为孵化室,孵化室里的设备主要是暖炉和卵床。暖炉以竹篾编成,为无底形长篓,长篓盖以无孔密底的竹制盘盖,长篓内糊以绵纸两层。卵床用木板于室内近墙处一边,距离约2.5尺左右堑成长方沟渠形,然后将暖炉置放其中,每距四五寸放一个,倾入谷壳于周围将其空隙充实,暖炉底亦垫以5―6寸厚谷壳,暖炉口须与垫板齐高。暖炉之多少可视需要而增减,但不得少于两个。加热方法是将卵于入孵前用阳光照射或炭火烘烤,或用炒谷使卵本身温度增至华氏101―102度,用麻布将卵包起放入暖炉中,然后将谷炒热放入暖炉。一层谷上放一层蛋。最后加盖棉絮及麻袋用盘盖密封保温。

种蛋在篓内孵化后,乃移上摊床,此时即用棉被覆盖,使保持温热不致发散。

随着民国时期西方畜牧技术的传入,中国学者在参考西方技术的基础上,也对中国传统人工孵化法进行了局部改良。如曾礼堂对广东的人工孵化法作了改进,增加了一个焙蛋室,“附设于孵化室内,其用途为焙热种蛋,促进胚胎之发育,以备放下炉桶孵化者。室之大小无一定标准,因焙蛋之多寡而定,但为温热之易于保持,及减少意外发生起见,不宜过大,最大以仅容二列之焙蛋箩为限,是以在许多条件与因子支配之下,焙蛋室宁取其数目加多,万勿其取阔大。室内横贯数层之木棒,或铁条,每隔放置一浅竹箩以便盛蛋之用(第三图)。层数由四至五六层,过多或过少均不适宜,因各层温度之高低不同故也。每层距离约一英尺,最下层(地面)燃烧木炭屑,并覆以木灰,以使温度之调节。第一之蛋箩内,通常不放蛋,只放置棉布麻包之物,避免过高之热力。”“有两间(哺坊,作者注)采纳作者之意见,用特建之孵化焙蛋室,于是省去许多劳力与时间而能焙多数量之蛋,免去天时人事之限制。”经过这一改进,此种传统的孵化法对天气的依赖性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民国时期,机器孵化法得到了初步应用,对于孵化机的结构也有了详细的描述。如余英敏的《鸡蛋人工孵化变迁之研究》解剖了一款水热孵化器,详细描述了其结构。其构件主要有孵卵箱,调节器,温度计,水管,蛋盘和作为热源的灯,孵化器的整机如下图:

图片来源:余英敏:《鸡蛋人工孵化变迁之研究》,《农声》,1935年第186期。

这种孵化器温度、湿度可以控制,大大减低了对环境的依赖。从事养鸡业者,也开始研究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孵化的影响。如吴克敏翻译的《孵化中湿度高低对于鸡孵物理化学变化之关系》一文,对湿度和孵化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研究,有了如下认识:1、对于胚胎的发育,湿度高发育快,低则发育慢。2、胚胎发育周期,显著的受到湿度高低的影响。3、胚胎发育中,钙的同化作用在高湿度中为佳。4、孵化第十九日,高湿度中,死亡率有增加趋势。5、影响蛋黄的生理变化,可能降低胚胎的生活力。6、湿度对于卵壳膜含水量有关,如过多时,使胚胎不能自由转动,并阻止其呼吸,妨害孵出。

余论

中国的孵化技术,到民国时期三大人工孵化法已经成熟,近代科技也已经影响传统的孵化技术,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群,李士斌:《我国养鸭史初探》,《畜牧兽医》,

[2] 马孝劬:《中国古代的家禽孵化技术》,《中国农史》,1981年第1期。

[3] 刘启贤:《满洲炕鸡孵化法》,《农业进步》,1936年第4卷第2期。

[4] 郭万林等:《土法孵化之研究》,《新农村》,1935年第24期。

[5] 畜牧组:《潮州人工孵化法的介绍》,《江西农业》,1951年第1卷第3期,第58页。

[6] 曾礼堂:《广东人工孵化法之研究》,《农声月刊》,1937年第203与204期合刊,第

B15―B16页。

国民技术范文第6篇

移居加拿大中国移民潮渐陷瓶颈人数下降

虽然近年中国抵加移民人数还维持于每年3至4万人水平,但据该报获取的加拿大移民部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移民近年来申请数量正在大幅减少,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的情况为例,在2004年7月正在审核的移民申请人有3万7千多人,但到2006年6月已大幅减少至1万9千多人,同样情况也出现在香港等中国移民申请案较集中的移民办事处。近年所见顺利获得签证的新移民大多都已等候多年审批期,许多都是陈年积压案,并非是新近提交的申请案。

移民服务界普遍反映,2002年新移民法出台是转折的关键,由于语言、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造成了中国移民加国兴趣的下降,曾经有移民专家分析称,不适时宜的加拿大移民法例如不加以改变,中国移民申请案数量可能还会下滑到更低的水平。例如,以技术移民为高比例的中国移民申请人数下滑就已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很多分析认为是中国本身国力强盛,造成国人移民兴趣的降低。但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潜在移民资源仍足以达到加拿大移民吸纳容量,问题还是出在加拿大移民政策能否吸引中国移民这个问题上。

中国现今拥有加拿大所需的劳工资源,包括蓝领劳工、保姆、农业技术人员等等,但依照现今移民法例,这类人才移民加国却是困难重重,而高层次技术人才在国内经济高速成长的环境下,出国的意愿已大幅下降,这就使中国移民移居加国的走势卡在瓶颈之中。

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加拿大近年政局不稳定形成的困境,喊了多年修改移民法例,始终未见大动作。通常加国移民法例的大幅修改需要由在一个强势政府来推动,如九十年代自由党政府就曾推出过一些新移民政策,但最近几年联邦自由党不稳,保守党脚跟未定,只是一个少数政府执政,估计明年大选很快再临,所以即使移民政策专家都意识到移民法例必须修改的现实,但在政界仍没有推动力,僵局在短期内并不会有大改变。

华社提建议书揭示中国移民关注的问题

最近当地华人参政联盟向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提出建议书,其中揭示的问题恰是中国移民最关注的问题。建议书针对技术移民政策提及,现今移民审核标准过高的语言、学历要求,与实际加拿大劳工市场形成脱节,一方面造成高学历者移民后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加拿大急需的劳工找不到人手。而对于已抵加的新移民在就业、居住方面的资助仍需加强。

建议书提出的主要建议还包括,允许有足够应付工作英语能力、在加拿大已找到就业职位的蓝领工人移民加国;雇用更多移民官清理移民申请积压案;认可海外学历资格;允许海外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可在境内申请移民资格;对商业移民降低资产来源证明的要求,并减短审核时间;将父母、祖父母列为与配偶及子女同等家庭团聚首要地位;增加新移民定居就业资助等。

加拿大联邦移民部长索伯格在回函中,虽只是原则性阐述既有的政策及说明,并未提及政策改变的具体意见,但已应允将这些意见未来提交国会讨论,并就移民法例改革举行更广泛的咨询活动。

中国商业移民潜力强大 未来人数可望大增

吴先生是湖南一家大型国企分公司的总经理,年过40,企业已开始由下至上的裁员,自己下海经商在经验、资金上都有顾忌,正值高二的儿子,考上国内名牌大学的希望不大,考虑送子出国留学。而加拿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医疗体系等吸引着吴先生一家,算计一下,送儿子出国留学,几年至少也要花10多万加币,不如同样花差不多的钱,全家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不仅儿子学费可大减,自己也可重新创业,即使打一份工也能平安生活。

经过2年多的申请程序,吴先生全家终于以投资移民身份顺利抵加,而且吴先生还利用国内关系,成为国内一名牌商品的北美商,现在生意越来越兴旺。

黄先生在广东一侨乡做服装生意10多年,由于国内业内竞争越来越大,成本翻升,这两年生意连年亏本,而且两个孩子都快临高考,黄先生考虑让他们出国深造,在种种困境及子女前途考量下,他决定申请加拿大企业移民,希望在自己仍是精力旺盛之时再创一番事业,同样也可节省孩子留学费用,给家庭安置一个出路。

在南京从事餐馆业的李先生,近年生意本想扩张,但遇事不顺,他一直有想海外发展的念头,今年也在考虑以投资移民方式在海外立个脚跟,只是目前还在权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同的移民要求及环境。

以上情景,目前在中国大陆越来越普遍,经济的富裕,各自未来出路考量,都使他们将投资海外移民作为一大考量。而且目前在中国家庭至少有百万美金且具商业背景的人才不断增长,加拿大也成为他们商业移民的一条良途。近年来中国商业移民在总体移民中的比例正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不断增长。

移民专家认为,中国商业移民的趋势将会越来越强,这是与中国经济成长有必然关联的,参照新加坡等商业移民的惯例,华人经济区发展越强,有钱人越多,申请美加商业移民的人数也会越多。

他指出,现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家庭资产达到加拿大商业移民标准的五六百万人民币的家庭非常多,他们是潜在的加拿大商业移民资源,如果加拿大能更放开政策,中国商业移民潮完全可形成。

国民技术范文第7篇

上市两年来,国民技术的光环已然暗淡,不但业绩持续变脸,当时寄予厚望的两个募投项目均有延迟,最重要的是其核心技术可能与国标无缘,以至于机构纷纷逃离,股价距离最高价时已大跌近八成。

业绩连续六个季度下滑

8月8日,国民技术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同比下降26%;实现净利润3092.48万元,同比下降仅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1635.6万元,同比下降约70%。

分产品看,安全芯片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31%,毛利率为39.45%,同比下降9%。其中移动支付类收入4997万元,同比增长97%,毛利率45.59%,同比增长1%;通讯芯片类收入3159万元,同比增长55%,毛利率16.52%,同比下降5%。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国民技术连续第六个季度出现业绩下滑。与上市前营业收入和利润双双高速增长的情况形成巨大反差。

2010年(即上市当年),国民技术的业绩增长已经开始减速,随后则陷入负增长。目前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下滑程度还在加深,由2011年初的下滑22%变为目前的下滑70%。同时,公司毛利率下滑也很快,2010年中报时公司毛利率为47%,今年中报毛利率不到35%。上市两年来净利率也大幅减半,由上市之初的27%降至目前的13%。

对于上市前后业绩变脸的原因,国民技术证券事务人员对《投资者报》解释称,由于公司此前营收主要来自安全芯片类产品,上市前三年(2007年~2009年)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46%、73%和80%,而USBKEY产品又在安全芯片类产品中占有较大比重,受产品自身的成长规律影响,USBKEY产品已进入成熟期,由三年的高速增长趋向平稳增长的态势,同时伴随竞争环境加剧,该产品的市场份额和产品毛利率出现下滑。

由于USBKEY安全主控芯片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可能同比下滑,移动支付产品和通讯产品的销售收入,预计在三季度仍难以弥补USBKEY 安全主控芯片的销售收入下滑缺口。公司因此预计,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将同比下滑30%~50%。

股价大跌机构逃离

与业绩持续下滑相应的是,国民技术的股价两年来大幅下跌。当初首发价87.5元,上市首日收盘价157.31元,暴涨80%,几天后冲高至183.77元最高价,成为当时创业板为数不多的几家百元股之一。

但好景不长,股价很快出现颓势,并一发不可收拾。2012年8月16日,国民技术收盘价为15.6元,按复权计算,这一价格已较最高价下跌近八成,多数投资者亏损累累。

就在国民技术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股价跌跌不休的同时,机构开始选择逃离。

上市初期,公司流通股东基本上都是著名的大型机构。但到2011年,国民技术的流通股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重仓该股的机构大多数都选择了出逃。2011年一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只剩下华商动态阿尔法、诺德价值优势两只基金,还有部分券商及理财产品。到了2011年二季度,流通市场更加冷清,除了中兴通讯和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创司外,其余都是自然人股东。时至2012年二季度末,国民技术十大流通股东中,基金仅剩基金兴和一家。除此外,既没有保险公司持股,也看不到券商持股、社保持股的踪影。

同时,公司自家股东也开始减持。继此前中兴通讯大幅套现数亿之后,今年3月8日至3月9日,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及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30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3%。

两个IPO募投项目延期

国民技术2010年4月上市时,原计划募资3.36亿元,实际募资多达23.8亿元,是当年超募倍数最高的几只新股之一。之所以获得这么多超募资金,与公司当时寄予厚望的募投项目有关。

国民技术招股书披露,募集资金将投入三个项目:32位高速USBKEY安全主控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32位高速安全存储芯片及解决方案技术改造项目、基于射频技术的安全移动支付芯片及解决方案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三个项目将分别投入8036万元、10170万和15346万元。建设期均为2年,预计达产后年均利润总额12527.9万元。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三个募投项目应全部建设完成,但事实是,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只完成了一个,还有两个项目进度缓慢。

对于USBKEY项目的延期,国民技术在半年报中表示,由于前期工艺技术准备较预期有较大延缓,导致32位高端芯片研发较预期放缓。对于第二个项目即安全存储改造项目,国民技术解释称,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导致电脑存储需求大幅降低。但是,针对移动终端的安全存储市场需求开始增长,包括安全SD卡、安全云存储等需求。“为此,公司根据市场变化放缓原计划对于SATA以及USB 3.0接口相关芯片的研发投入,把重点转向SD接口的安全存储卡,以及基于可信计算的安全云存储的芯片以及方案的研发,致使项目资金投入较原定计划有所延迟。”

尽管项目延期听上去理由充分,但国民技术为何不作提示?而且,公司对延期项目的进展计划也不明确。“没有具体时间表,公司会在技术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推进USBKEY项目的发展;在对安全存储项目调整后,尽力保持产品市场优势。”公司证券办人员表态。

核心技术前景不明

拥有移动近场支付2.4GHz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算得上是国民技术的救命稻草。但从行业发展来看,这也许会成为“压死”国民技术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国内移动近场支付最受关注的标准有两种,即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中国移动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持采用2.4G技术,因为其在应用时不像13.56MHz技术那样,要求用户更换带NFC功能的手机,用户仅需要更换一张带有2.4G移动支付功能的SIM卡。

谈及2.4G技术更适合移动支付的原因时,国民技术副董事长孙迎彤前不久表示,目前全球带NFC功能的手机还很少,占全球手机出货量不到20%。近期更有报道称,“因功耗及兼容性原因,苹果已彻底放弃NFC的研发”。

不过,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未出台的当下,很难说2.4GHz标准将会成为国标。一个被业内解读为2.4G技术被中国移动抛弃的事件是,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今年6月21日在上海签署移动支付合作协议,合作内容就包括近场支付技术标准和NFC手机产品检测等,并计划在全国50个城市建设移动支付示范商圈。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中国移动与银联的合作至少在市场层面上体现出了一种趋势,未来很可能在13.56MHz标准的相应产品和技术上会有更多的合作。多名业内人士称,银联的标准成为国标的可能性大为增强。

国民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55-02

1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概述

美国1997年国会颁布的《国防授权法》中,给出了军民两用技术的定义:军民两用技术,是那些既能满足军民需求,同时又具有充分商业应用价值,可以支持一个可行的生产基础的技术。它是技术上的根本性转移,目标是建立一个既满足军事需求又满足商业需求的先进国家技术和工业基础,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更好的性能来满足军民两方面的需求。它包括三种类型的技术:第一种类型是由军方开发成功后先在军方应用,然后转为民用的民技术;第二种类型是由民用部门开发的先进民用技术,在民用市场上经过多年成功应用后,经过军方认证进入军方应用的技术,我们目前把它叫做民技军用技术或民参军技术;第三种类型是从开发时即考虑同时适合军民两用的两用技术。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是指一项由军事科研单位开发(或民间开发)的技术转换到民品(或军品)方向的输入和输出的动态活动过程。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的技术本体就是参与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技术资源。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流程同技术转移的主要流程相似,也受到四大要素的制约,即技术本体、技术供体、技术受体和转移环境。技术供体就是技术的拥有者和首创者,在民用技术向军用技术转移中,技术供体主要包括企业研发机构、独立研发机构、大学等。技术受体主要是指技术的吸收者和引进者,在民用技术向军用技术转移中技术受体主要包括军品采购部门、军事技术研发组织、军品生产企业等。在军事技术转为民用过程中,与之相反,技术转移环境主要包括各项政策环境、外部信息环境和伦理观念与传统等。

2 推进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意义

2.1 理论意义

作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力量与综合国力体现的国防科技工业,关乎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与国防力量的部署。而如何做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结合,又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路子,如何搞好技术的双向转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当前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国防科技领域的重要课题,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能够有助于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抢占世界科技的制高点。

2.2 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理性化程度的加深,军民两用技术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愈发明显,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自其始端便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紧密相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经过几次调整,探索形成了“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但整体上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中间环节,两用技术转移稍显落后,影响了我国科技成果有效利用率,对整体产业结构也造成了严重制约。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积累形成的大量军民两用技术,是国家高科技资源的宝库。对军民两用技术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有助于增加国防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3 国外主要国家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无不重视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军民结合产业已经成为军工经济的重要支柱,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现阶段,国外军事装备技术中85%是军民两用技术,纯军事技术仅占15%,国外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对军民结合的重视。在政府的倡导下,各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转移体系。

美国在军民一体化建设背景下,美国建立了以NASA技术转移网络为核心的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网络,以国防部为主导,商务部、能源部、联邦实验室等其他政府部门参与,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技术转移计划、倡导,配以政策、法律支持,通过全国性技术转移网络实施军用技术转民用或民用技术转军用,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

以色列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建国至今周边环境一直处于紧张态势,这也致使以色列军事工业十分发达,因此军事工业也成为该国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先导,扩大军工技术成果的利用范围、提高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率,成为其发展国民经济和科技工业的重要途径。以色列军民技术转移以国防委员会、国防部长、国防部下属机构为主导组织。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军事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因此依靠民间企业发展国防科技成为其首要选择,日本在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时采取高度集中的一元化管理机制,政府、军方、民间等共同协商出来推动技术转移的计划和政策,特别重点扶持民间可生产军品的企业。

通过对国外主要国家的发展模式探讨,可得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首先,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与控制过程中政府作用不可或缺。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发达国家政府规范国防科研生产以及装备采购活动,鼓励和扶持在工业、技术和产品上寓军于民、军民结合,推动“民”工作,发挥民用资源对国防建设的保障作用,从而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其次,应当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参与建立起核心的军民技术双向转移网络,以服务军民两用技术转移过程,并在其中以科技手段加以规范和控制。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转移创新发展模式来看,应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技术转移计划、倡导,配以政策、法律支持,通过全国性技术转移网络实施军用技术转民用或民用技术转军用,特别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技术。再次,政府还应通过招标形式让民用技术参与到国防建设中来,为军工企业从事民品业务提供资金保障、分散风险。政府鼓励军工企业的人力资源转移到民用企业,利用民用资金推动技术转移的政策使民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国防工业改制及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是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主要途径。高比例的国防开支,较为科学的技术转移机制,使得国防科技的某些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整个国民经济也能较好的发展。最后,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观点亟待转变。现阶段两用技术转移过程中“民”容易“民参军”难,实际上很不利于两用技术转移发展,理想模式应当是有自由的市场、对等的供求双方在符合等价交换的基础上优胜劣汰。若要有效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之间的转移流动,观念上要先达成“融合”,牢固树立“大国防”、“大系统”、“大军工”的理念,因为发达、成熟的市场经济要求打破军民分割的界限,把军和民纳入一个大系统实现资源的整体优化配置。

4 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现状分析

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已经成为富国强军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随着军民两用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完善的国防科研体系,为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开发和转移,形成了军民结合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国际交流,开辟了我国对外技术合作的新领域。尽管我国军民两用技术的转移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与一定的成绩,但现行的很多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如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政策体系就不完善;对于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政策甚至是缺失的,如军用和民用标准问题;一些关键性的政策法规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民用企业参与国防工业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保障参与者的利益;中介机构的单一性不能满足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需求等。

5 推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

5.1 完善顶成设计

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与转移是一项复杂而又庞大的工作。与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工业体系相互促进,更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应实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战略方针。从国外成功的经验开看,国家高度的统筹规划是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基石。在促进民用企业大量进入国防科技的同时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的军企的退出,因此主要代表着军方利益的机构已经不能满足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的大融合的需求。所以要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发展我国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的统一指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5.2 制定鼓励民用企业参与政策

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学者认为民用技术比国防技术先进。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民用企业也非常希望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扩大市场份额。由于国防科技的特殊性,那些保密强、投资大、风险高、盈利少的项目可由军方完成,其他保密低、盈利空间大的订货应尽量提供给民用企业生产。国家军事订货制度尽量采用民用标准,这样有利于民用企业的进入与双向转移。完善相关激励机制降低民用企业进入国防科技的风险。国外采取的一贯做法是共同承担研发的经费与风险,成果共享。对于不能共享的成果应明确技术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对相关研发企业或个人给予补偿。

5.3 建立和完善中介机构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薄弱是制约我国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应该组建功能齐全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组织。可以在原有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介机构的基础上经过业务拓展,改为具备全方位地进行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专业服务的机构。其次国家应当增加对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介的扶持力度。由于国防科技行业本身的特殊性和目前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相关配套不全面,中介机构不可能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行,因此需要国家的专门扶持。最后要提升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与质量。严格规范此类机构的运行规范,促进此类机构组织真正在军民两用技术转移中发挥好桥梁作用。

5.4 防止核心技术扩散转移

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政策作用的结果是最大限度推广新技术的同时,保证关键技术不泄露。在技术转移中,随着设备、技术、人员等不可避免的流动,技术也不可避免的扩散。我国目前民用技术发展迅猛,大力发掘民用技术的军事用途是减少国防人力财力投入的大势所趋。因此技术如果以民用的形式被转移到国外或者敌对势力,通过技术的重组与创新成为了军事用途,那么将产生巨大的隐患与威胁,或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具有两用性质的军民两用技术要严格规范。对科技成果的保密要严格认定,对于可以解密的军事技术要及时解密。监督军民两用技术交易活动,形成军民两用技术交易的监管体系。同时完善军民两用技术转移项目的审查和评估制度,保证相关政策的顺利实施。

国民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自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作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方面可以使军民两用技术得到应有的重视,促使国防工业部门走出去与民用工业部门一道开发、开展与市场结合的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军民两用项目为纽带,把民用工业部门请进来,有效建立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部门的紧密联系,有效地采购或吸引民用工业部门参与国防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渐建立军民一体化的工业体系。

一、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背景

关于军民两用技术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国会在1992年的《国防技术转轨、再投资和过渡法》中首次提出,随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其含义为:满足军事应用和非军事应用的产品服务、标准、加工或采办规范,亦即军用和非军用的技术加工和产品。军民两用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先为军用后转民用的民技术;二是先为民用后转军用的先进民用技术;三是从开发时即考虑适合于军民两用的两用技术。这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军民两用潜力,而非专用技术。

军民两用技术是针对国防科技发展需要提出的。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一直是各国国防科技政策的重要内容,但真正把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提高到战略地位是在冷战结束后。首先,世界各国的国防经费自冷战结束后均有大幅度的下降,国防经费的下降促使军工企业进行产品的战略调整,以利用过剩的生产能力。其次,研究开发新型武器系统的成本持续上涨,这就使得这些军工企业实施民政策,以补充研究经费的不足。最后,在目前的科技水平条件下,军用和民用技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二者之间的通用性越来越强,许多军用技术稍加改造就能用于商业用途,而大量的民用技术也能直接用于军事用途。通过发展两用技术既能推动新的军事技术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一举多得。因此,美、英等国政府先后出台和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国内两用技术产业的发展。

二、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都建立和拥有了自己的产业领域和主体技术群,在发展武器装备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技术特色和优势。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民技术开发和民用科技能力提高,使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总体看,军民两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的科技成果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中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我国国防工业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军民之间界限分明,自成体系。军民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造成了军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没有考虑民用的可能性,适用的民用技术也很难进入军事应用领域,从而制约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军工各行业在生产机构设置、装备配置、研究方向等方面重复投资,人才、设备大量闲置,资源浪费严重。同时,民用领域的大量先进技术与在研项目由于管理体制的制约也无法发挥其具有的军用潜能。

(二)成果转化与市场开发困难。这个问题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军工体系单位向民用市场转化成果和开拓市场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民用体系单位向军用市场转化成果与开拓市场困难。两个由于受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军工体系单位与民用体系单位相互分离,不易沟通,难于形成合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比较薄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匮乏,科技成果拥有者和市场拥有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在市场开发上,多数军工体系单位由于主要是从事军品研制,缺乏与民用市场的联系,没有形成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营销体系;而民用体系单位由于政策与法规的制约,以及联系的渠道缺乏,也无法将自身拥有的优势产品与技术有效地投入军用市场,转换成经济效益。另外,我国目前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完全是两套体系,各自遵循自己的标准进行产品设计、试验和生产,也影响了它们之间成果的转化。

(三)缺乏多元化研发资金来源。长期以来,军工科研单位的研发资金基本上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使得资金投入的渠道单一,而国家投入的资金主要用途是用于军用技术的研究。这就使得科研单位在研发过程中很难有精力与动力考虑技术的军民共用性,同时由于管理体制及政策的制约,民间资金很难融入到军用项目的研究中来,从而使得军工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无法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另外,民用体系单位虽然有着广阔的资金来源渠道,但由于准入机制的制约,使得其缺乏将资金投入军民两用技术研究的信心与动力,使得民用企业研究军民两用技术在研究资金上出现“渴死在湖边”的尴尬。

(四)人才资源流失相当严重。目前,军工行业在战略重点转移和结构调整中步履艰难,许多企事业单位科研、生产以及生活条件相当困难,因而在分配和奖励政策上尚未有突破性进展,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价值难以通过评估认可参与收益分配。那些既有较强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又精通经营之道的企业家和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难以留在军工行业中。

三、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对策建议

(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发,加强对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建议成立由科技部、国防科技工业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军民两用技术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国家层次的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的管理、指导、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协调合作、组织攻关;制定一整套有利于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税收、人才、金融、市场、工业产权、进出口等各个方面予以支持,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国家应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要真正做到“寓军于民”、“军民互动”,让一次投入产生出两种效益,国家可授权有关部门制定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计划,统筹考虑军品和民品的发展,做到军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民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一起规划、一起部署,军民两用技术重点资助领域指南并将其作为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及产业化的宏观指导;通过建立竞争、评价、监督、激励四个机制,设立专门机构对军民两用技术项目进行评审和推选,对项目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和验收,通过评审优选,确定若干军民两用技术为重点发展领域。

(三)加快对军工系统现行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抓住军工行业目前在体制、机构、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调整的机会,使新体制、新机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军民两用技术的潜在优势。从国家发展经济的角度要求军工系统在调整过程中把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创新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一是按照“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建设思路构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新体系。军工主要抓新型装备的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总装和总测。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中间的加工制造,在做好保密的情况下,尽可能面向市场,采取公开招标或择优安排,吸收和利用民用领域中的先进技术成果;二是逐步放开对军用技术中有军民两用特征技术成果的管制,使之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民用部门在重大工程和高新技术开发上也要采取全国招标的办法,为军工行业军民两用技术及产品进入市场营造公开、公平、平等的政策环境。

(四)建立以军民间互通、互动为定位的双向传导机制。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扩大军品与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鼓励国防科技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扩散,同时支持民用高技术资源向国防领域渗透,促进国防科技资源和民用科技资源间的“相互对流”,以实现国家科技资源的统一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资源的整体和综合优势。

(五)健全以公平、公正为目标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合理流动、开展公平竞争的角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取消制约发展、阻碍竞争的各项制度,建立科学的行业准入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实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通过确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引导企事业单位间的资产重组和联合开发,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大规模、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既能生产民用产品又能研制武器装备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六)设立军民两用高科技园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差别很大,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经济还不具备条件。通过对民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认真总结和交流,指导和推动下一阶段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利用地方的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国防科技工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选择一批在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地区和城市作为示范城市,共同营建军民两用高科技园区和基地;根据军工行业企事业单位在中西部地区占有较大比重的现实,充分发挥军工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需要的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一是建议国家设立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基金,打通军民两用技术成果通向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军民两用技术具有明确的军事需求,需要国家给予相应的投入。国家的投入作为种子基金,带动其他渠道配套投资,扩大投入规模。二是根据军民两用高技术项目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方式给予扶持。对于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军民两用技术发展,由于风险大,可采取政府资助的方式;对于进行中试和产业化的军民两用技术,可由政府资助与企业投入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

国民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技术创新 动力

0 引言

如今科技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体现在技术创新上面。像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技术创新,并因此增强了综合国力。而众多企业中,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有韩国的三星,美国的通用电气、IBM、微软等,日本的佳能、松下、东芝等。不少大企业虽然已经拥有了资金、品牌、销售渠道等优势,但就是因为自身技术创新不足而被小企业挤垮了,比如佳能在复印机市场打败了施乐,索尼在彩色电视机领域打败了美国无线电公司。这足以看出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性。

2012年9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私营企业有1059.8万家,比去年增长了12.6%;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是29.8万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1.3%;民营经济占GDP的60%以上。虽然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但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技术创新动力方面的问题。找出这些问题,并研究出增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有效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1 文献简要回顾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他认为创新能够使企业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熊彼特主张技术推动模式,即技术创新的动力是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不是市场推动的。而美国的另一学者施穆克勒则认为正是市场需求推动了技术创新,他从研究中发现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同时存在的,并且技术创新一般都是在投资之后发生的。加拿大的学者木罗等人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做了相关调查,其中有18%的企业是技术自身发展促使了技术创新,26%是市场需求动力,56%是双重动力。后来的研究不断加入新的技术创新动力,比如政府的创新支持行为、企业家对创新的偏好等。

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暨南大学的胡霖等学者以广东省的民营科技企业为例,对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找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国学者还对江苏和温州等地的民营企业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费孝通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了“苏南模式”,该模式是江苏省苏州、无锡等地区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一种方式,乡镇政府主导企业的发展。

2 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产权明确,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管理者。所以,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有很强的企业责任感。而且在民营企业中,管理者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科技人员,既是技术创新的决策者,又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管理者与科技人员一起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可以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民营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管理层级少,经营比较灵活,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技术创新。扁平式的组织结构使得民营企业内部信息传递速度快,能较快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民营企业有很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势,但是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企业都十分注重技术创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与发达国家投入巨额研发费用不同的是,我国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明显做得不够。民营企业注重短期效益,而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需要市场反应周期的,因此会出现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现象。

我国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存在的问题有:①技术创新资金不够;②缺乏技术创新人才;③技术创新意识淡薄;④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首先,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能投入技术创新的资金是有限的。而且民营企业的信用度没有国企高,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融资。虽然政府因鼓励技术创新而提供资金支持,但是获取政府的支持也是不容易的。其次,我国的技术创新人才要么是在高校、研究所,要么是在国有企业里面,一般的民营企业都很缺乏技术创新人才。个别民营企业即使有技术创新人才,也不是特别重视人才激励,造成人才流失的问题。再次,民营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长远眼光,追求短期效益,不重视技术创新。管理者的不重视导致下面的员工也会认为技术创新并不重要,对技术创新人才不尊重,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影响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民营企业因规模小,所以分散风险的能力比较差。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创新成果外泄、在其他企业之后才出成果、中途资金链断了等风险。而民营企业又缺乏应对这些风险的经验,一旦出现了这类问题,企业可能就倒闭了。考虑到这样的后果,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选择规避风险,对技术创新产生了一种恐惧。

3 增强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对策

3.1 增加技术创新投资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增加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政府的科研投入占整个国家的科研投入的50%以上,而我国政府的科研投入比例只有30%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因此,我国政府应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帮助财政有困难的民营企业。政府还可以通过降低创新税收来激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少民营科技企业的增值税负担竟达到了80%。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为了保障技术创新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应强制性地将固定比例的企业收入作为技术创新基金。另外还要有专门的技术创新资金小组来负责企业的创新融资,既包括监督企业收入的一部分是否转入创新基金,还要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及向政府申请创新基金,保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链不会断。

3.2 完善用人机制 我国有不少民营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而家族企业最大的缺点就是任人唯亲,缺乏技术创新方面的人才。要想让企业长远地发展下去,就得通过正式招聘引进技术创新人才,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更加了解企业的创新文化和创新活动。企业还要为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专家授课,以及出国进修、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机会,使企业不断与时俱进。除了将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企业之外,还得留住人才。有的企业因对创新人才激励不够,他们在企业内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之后就跳槽了。所以企业应该采取多种奖励方式,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有直接加工资、技术成果提成、创新奖励股等方式,在进行物质奖励的时候不能无差别化,容易导致搭顺风车现象的出现;精神奖励是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根据的,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晋升和进修的机会,可自由选择。

3.3 加强技术创新意识 企业家在民营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行为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应该鼓励他们在办企业的同时去高校进修,比如MBA教学,这对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技术创新意识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建立创新的企业文化也能加强整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首次要确定企业的创新价值观,有了创新价值观之后还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落实价值观。日本的一些企业建立了鼓励员工创新的制度,使员工的创新意识更强了,并让创新成为了他们的习惯。

3.4 控制技术创新风险 为了将技术创新风险控制到最小或者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小组,对该项技术创新的多种方案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选择风险最小的那个方案来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企业还要对技术创新活动进行监控。另外一种降低风险的方法是将技术创新的任务委托给其它组织,比如高校和研究所。这样既可以减少投入资金,也可以降低技术创新风险。

4 结论

本文在介绍了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以及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现状,找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所在,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我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是因为技术创新资金不够、缺乏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和对技术创新风险的承受能力较弱。可以从增加技术创新投资、完善用人机制、加强技术创新意识、控制技术创新风险这些方面努力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跃.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部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08):13-16.

[2]李慧春,王照亮.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机制[J].特区经济,2008(0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