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三代国际指南

[摘 要] 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历了三代国际指南。三代国际指南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选择核算经济论文目的、概念解释、观察和推算、核算体系的灵活性、核算结构和部门分类等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际指南; 比较

1947年,联合国发表了第一个国民经济核算的报告,1951年,出版了第一个官方的国际指南。此后,又出版了多个国际指南,这些国际指南便影响着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与实践,二次大战以后的时期可以称之为“国际指南的时代”。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国际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实践活动的不断进步。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代国际指南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可以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划分为以下三代国际指南。第一代国际指南:即1951年和1952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指南和1953年联合国的指南;第二代国际指南:即1968年联合国指南(1968年sna),1970年欧洲的指南(1970年esa)以及1969年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1969年mps);第三代国际指南:即1993年由各国际组织合作完成的指南(1993年sna)和1995年欧洲的指南(1995年esa)。由于mps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践中已不存在,下文中将不再涉及这一体系。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代国际指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代国际指南发端于1947年出版的联合国报告。这一报告主要由斯通撰写的附录构成。尽管这一报告代表了联合国,但这一体系是以“货币交易占支配地位的先进工业化经济模式为基础的”①。

应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身)的请求,斯通指导完成了一份国际指南。这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第一个国际指南,它主要用于马歇尔援助计划。1951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出版了《简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47年的报告相比较,这是一个简化的体系,只区分了往来账户和资本账户,部门的数目只有3个(即政府、企业和住户),对部门也没有进行任何的细分。

全文阅读

中国亟待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近期,美国商务部下属的经济分析局(BEA)公布了新的GDP统计方式,将研发支出(R&D)、娱乐文化支出以及退休金等指标纳入新的GDP统计之中,在全球率先践行SNA-2008国民经济核算新标准体系。目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明显滞后于国际新标准,也不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应加快与国际新标准体系的接轨,研究制定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GDP统计调整的主要内容

BEA每五年调整一次国民账户核算体系,这是第十四次调整,也是1999年将计算机软件产业纳入统计以来的最大一次调整,主要包括:(1)将私人和政府的研发支出作为固定资产;(2)将私人用于娱乐、文化及其他艺术创作的支出作为固定资产;(3)扩大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住宅的所有权转移成本,改进相关资产价值和使用寿命统计;(4)房屋交易时的多项税费和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赤字等也将并入计算,以权责发生制来测度固定收益养老金计划的交易,将养老金计划视为金融企业部门的子部门;(5)对国民收入和生产账户中的工资和薪金统一按照权责发生制估计。

日本政府宣布将于2016年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由于基础数据不足,新标准未考虑将娱乐作品计算在内,如果加上动漫作品等知识产权的价值,GDP将有扩大空间。相比其他国家,日本GDP的增加率将更大,因为在日本企业将生产基地向国外转移的同时,研究开发基地仍然留在国内,并一直保持了高水平的投资。据日本内阁府统计,如果将研发费用纳入GDP,日本的名义GDP有望推高3.1~3.4%,被推高的金额将达到约15万亿日元。

此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也已经采用了加上研发费用后的新核算标准,GDP上调了约1.1~1.6%。欧盟将在2014年采用新的GDP核算标准。

全球国民经济核算演进新趋势及其影响

1.SNA的修订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新。2009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等五个国际组织联合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SNA-2008(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 ),并鼓励各国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采用这一新的国际标准。SNA-2008(“新国标”)对SNA-1993作重大修订的44个核心议题,几乎贯穿了SNA的所有内容,但它更加关注政府公共服务活动、资产、金融服务和国际经济活动,强调对国民经济账户的拓展应用,新增加的内容基本都是以国民经济账户为基础,扩展在新经济环境和重要核算问题上的应用。

SNA-2008版本的新变化突出表现在:

全文阅读

浅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分析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变迁

论文摘要: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宣告MPS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舞台。文章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

一、供需框架

为了揭示制度变迁的规律,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在这一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是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v·w·拉坦应用他对技术变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度变迁,将舒尔茨和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

二、主体博弈

一般来讲,SNA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官方)。供给结构单一、成本巨大、投资期长,风险远高于收益。官方供给SNA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因而SNA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相比而言,SNA需求主体则不同,它由政府、企业、个人所组成。需求主体多元化,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标(动力)不同(注: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标,类似诺斯的术语“外部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需求目标基本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经营的市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社会实现;对个人而言,其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完备信息,减少市场交易的环节和风险,即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其经济利益,实现其个人经济目标函数最大化。

SNA供给与SNA需求主体、目标既然存在上述差异,同时,SNA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丰富的方法,使人们在考虑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时,必须首先对SNA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导机制加以重视。

三、基于需求缺口的变迁方式

全文阅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绿色国民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专家、学者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而以往大部分领导和官员只关注经济增长,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除此之外,由于绿色国民经济的范围比较广,核算涉及到的资源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在目前的核算过程中,只是对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核算,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被忽视。

(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不完善

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治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消耗的资本总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在计算环境成本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很难明确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因素。

(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尽管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核算制度、规范等也有所区别,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时,核算不全面,结果不真实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对于明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环境问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全文阅读

有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初探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逐步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成熟时期。由于我国新经济体制大多保留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从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管理的需求,因此,我国必须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发展历程及存在的弊端,进而列举出了核算体系改革中相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建议

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历程

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模式”转向“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模式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目的在于消除陈旧核算体系下存在的诸多弊端,其内容主要包括:核算内容不完整、生产范围过于狭窄、核算方法缺乏创新等等。其中,提出并使用过两种模式相互混合的形式,随着国际形式的转变和苏联的解体,各国国民经济核算模式开始并确立使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模式,我国于1992年确立了新核算体系,并预计用5年的时间实现新旧核算体制的全面转型。而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改革工程,根本不可能在转变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同时事实表明,新核算体系不管是在方案设计和实施的同时,依旧存在许多不同的问题。

在1996年召开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上,参会人员就曾对我国国民核算体系改革的方案和策略两个问题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主要论题之一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模式转体是否应该一步到位?这一问题又涉及了三点:一是核算体系的方案设计是否要一步到位?二是核算体系的目标模式是否一步到位?最后是已有方案实施是否一步到位?当时与会讨论者认为,确立“目标模式”一步到位是有利于核算改革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大家都有明确的目标,其方案鉴于方案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采取的方式也比较灵活。但是方案的实施应该是逐步试点、逐步摸索。

时至今日,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仍然还在不断进行中。当前情况下已不再是围绕何种目标模式的选择了,而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核算体制,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从而促使我国经济增长。因此,我国的经济和核算研究的工作人员们仍在不懈地努力着。

二、有关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的不足

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要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通过市场化产出来具体衡量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在目前的生产总值中,只能单一的看出经济产出量或经济效益的情况,经济核算仅仅只反映了经济的运营,没有显示出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采用以及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由于,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组成部分,它的缺席无法表现出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因此,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凸显了它的不足,并表现在:

全文阅读

浅谈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摘 要:GDP核算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对经济衡量的重要途径,然而,GDP核算往往只注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却没有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纳入考虑的标准中来,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却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也将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纳入其中,着力构建和打造新型的绿色国民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

1 绿色国民经济的理论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作为绿色国民经济的根本和重要依据,由于经济发展导致的资源损耗的成本费用以及环境损耗的总量指标,通过这一指标,可以将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因素之后的经济成果进行准确的展现。其实,绿色国民经济是真实反应出国民经济增长净正效应,绿色国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简而言之,只有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才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层面,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作以全面统一的核算,一方面,在绿色国民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将会逐渐转变原有的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有效缓解和改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使用环境资源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相统一的局面;另一方面,绿色国民经济将自然资源成本以及环境损失成本都列入到绿色国民经济的范畴中来,从而使人们对于资源和环境的重视程度提升;最后,绿色国民经济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了政府工作由以往的传统GDP为业绩考核为标准的观念的转变。

2 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认识不到位

如今,绿色国民经济的提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肯定,然而一些专家学者却对此有着不同看法,他们没有真正了解和认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本质,没有使其得到很好的落实,环境保护作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关键性内容,然而一些领导官员却一味的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没有建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念,没有将其真正的落实到工作中来,忽视了资源环境的重要性。绿色GDP的最后总目标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写协调发展和进步,从而完整的体现出国民经济活动的优秀成果,绿色GDP的运用将会迎来干部考核体系的彻底的调整,传统意义上的干部政绩的考核都是以GDP的增长为基本的标准和依据,必须在此基础上与社会进步和环境的协调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考评,因此很多干部就会有一些怨言和想法,这对实际工作的进行和开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全文阅读

世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比较

摘要:本文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出发,介绍了两个最重要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即对两个体系进行了概念理论上的介绍,还对两个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MPS;SNA;生产;收入

1.两种体系:MPS与SNA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历程中,由联合国公布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体系有两个: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1.1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联合国于1971年发表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也称其为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简称MPS),它是前苏联在总结1925年以来计算国民收入的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套核算方法和体系,主要用于苏联和东欧等计划经济国家,也称东方体系,我国早期也采用这套核算体系。

MPS的理论依据是:社会生产就是物质生产,只有创造物质产品或者作为物质产品生产过程直接延伸的活动才是生产活动,其他活动都是非生产活动。据此,全部社会产品都是由物质部门生产的,物质产品的价值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因此MPS只需着重考察物质产品的再生产过程,即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物质产品价值的分配和再分配、物质产品的使用构成和具体去向,等等。

MPS采用限制性生产的概念, 它把经济生产的定义只限于物质产品生产和生产性劳务, 只承认物质生产才是生产, 相应地, 社会产品只是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果。从使用价值看, 物质产品由工业、农业和建筑业三大部门生产, 社会产品就是这三个部门所生产的物质产品。从价值形成过程看, 物质产品的价值除三大部门所创造的价值外, 还包括货物运输业和商业等流通部门追加在商品中的价值。 所以,MPS把工业、农业、建筑业、货物运输业和商业通称为五大物质生产部门, 这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成果, 构成了MPS的社会产品价值核算的内容。

全文阅读

对改革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思考

提要以GDP为核心指标的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许多缺陷,主要是没有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耗减和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的成本,因此无法真正反映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最终成果。为此,应对现行的核算体系进行修改,将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关键词:绿色GDP;资源和环境;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人类的经济活动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拼资源、拼环境、拼投资,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污染及破坏前所未有,这样的基本国情与国外许多国家是不同的。我国现行的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只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而没有反映负面效应的影响。为此,应充分认识现行核算体系的弊端,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最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制定环境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缺陷

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主要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是以市场化的产出来衡量经济增长和进步程度的。从现行的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核算只反映了经济运行的过程与结果,未体现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生态造成污染的代价。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的数据就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是“免费商品”,自然资源耗减和环境质量的下降不但不会减少GDP,治理污染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益反而还计入GDP,即污染也成为了GDP的增长点,造成GDP的虚增。总之,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未考虑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损耗。GDP的生产法计算公式为GDP=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消耗)之和,即GDP=各部门增加值之和。经济活动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GDP只核算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成本,却没有计算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即自然资源耗减成本,造成自然资源无价或低价,其结果高估了当期经济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

2、未考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降级成本。经济活动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亦称环境降级成本),包括环境退化成本和环境保护支出。GDP核算一方面没有扣减环境退化成本,即环境污染的代价;另一方面将环境保护支出作为生产活动来反映。从两个方面增加了GDP。结果是污染物排放越多,GDP越大;环境保护支出越多,GDP也越大。高估的GDP将导致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导致自然资源与环境状况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全文阅读

小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变迁

摘要: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宣告MPS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舞台。文章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

一、供需框架

为了揭示制度变迁的规律,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在这一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是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v?w?拉坦应用他对技术变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度变迁,将舒尔茨和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

二、主体博弈

一般来讲,SNA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官方)。供给结构单一、成本巨大、投资期长,风险远高于收益。官方供给SNA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因而SNA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相比而言,SNA需求主体则不同,它由政府、企业、个人所组成。需求主体多元化,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标(动力)不同(注: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标,类似诺斯的术语“外部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需求目标基本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经营的市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社会实现;对个人而言,其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完备信息,减少市场交易的环节和风险,即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其经济利益,实现其个人经济目标函数最大化。

SNA供给与SNA需求主体、目标既然存在上述差异,同时,SNA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丰富的方法,使人们在考虑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时,必须首先对SNA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导机制加以重视。

三、基于需求缺口的变迁方式

全文阅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分析浅谈论文

论文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变迁

论文摘要:1992年起我国开始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3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宣告MPS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舞台。文章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模式的变迁进行分析。

一、供需框架

为了揭示制度变迁的规律,新制度经济学根据制度变迁主体的不同,把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类。在这一领域成绩最为突出的是V·w·拉坦(VenronW·Ruttan)和林毅夫。v·w·拉坦应用他对技术变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制度变迁,将舒尔茨和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

二、主体博弈

一般来讲,SNA供给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官方)。供给结构单一、成本巨大、投资期长,风险远高于收益。官方供给SNA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因而SNA在此具有公共品的性质。相比而言,SNA需求主体则不同,它由政府、企业、个人所组成。需求主体多元化,因而需求的利益目标(动力)不同(注:在此所言的需求利益目标,类似诺斯的术语“外部利润”):对政府而言,其需求目标基本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比较;对企业而言,其利益目标包括企业管理、经营的市场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企业家个人努力的社会实现;对个人而言,其对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需求是为了寻求完备信息,减少市场交易的环节和风险,即减少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其经济利益,实现其个人经济目标函数最大化。

SNA供给与SNA需求主体、目标既然存在上述差异,同时,SNA所具有的巨大信息含量和丰富的方法,使人们在考虑国民经济核算改革时,必须首先对SNA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引导机制加以重视。

三、基于需求缺口的变迁方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