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系统化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对于如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督促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比如学校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等,本文针对这些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重点强调实现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建设,致力于完善本课的教学质量,满足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全文阅读

主题教育与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目的:探索开展主题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效结合的途径与方法,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新成立的思想政治教学团队专门授课,对照组由思想政治课部其他教师授课。比较两组在知识需求、学习心理、期末考试成绩、课堂到勤率、学习收获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案和措施。结果:试验组在期末考试成绩、不及格率、学习兴趣、知识拓展面、对教师的评价、课堂收获等方面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主题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教育;形势与政策;主题;结合;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154-02

“主题教育”就是把具有一定特征的某种基本思想作为核心内容贯穿于思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主题教育因为更生动、活泼,更能体现教师对课程认知的深度及知识的广度受到当今教改的推崇。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与政策性等共性特征,更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实践性和教学方法多样性等特质,这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特殊的位置。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对大学生成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当前国际和国内的形势,正确领悟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进而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

2.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参考。本课题旨在通过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载体,把各种主题教育同形势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和管理体系,提出可借鉴和可复制的建议,为其他高校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全文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如何做到贴近实际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必须贴近实际、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把握好和体现出在自身内容体系、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才能真正吸引学生、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真实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实效。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贴近实际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一、贴近实际,把握教学内容的稳定性与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方面:基本理论、基本形势和热点问题。基本理论包括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形势分析方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的国情等;基本形势指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行业形势中相对稳定、具有一定必然性和规律性的内容;热点问题是学生社会普遍关注、学生特别关心的社会问题。这些构成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特点。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相对稳定的,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是相对稳定的;另一方面,形势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呈现的问题、热点、焦点也不同。

正是因为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特点,只有贴近实际,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政策的变化,专注社会热点,针对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思想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才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状态,才能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把握好。

以专题“生态文明建设”为例。专题“生态文明建设”反映了世界发展的规律和必然趋势、我国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更契合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贴近他们的衣食住行。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标志着一种新发展观的诞生。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对过去走过的发展道路重新进行评价和反思,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倡导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发展观成为全球共识。在国内,“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十报告则明确指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和五位一体的社会建设总体布局。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更是贴近了学生生活的实际,从寝室的居住环境、水电等资源的利用、学校公共环境的建设与呵护整个学校所在城市武汉乃至于中国大环境的生态文明建设都与他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专题“生态文明建设”既实现了政策性与知识性、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又做到了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全文阅读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初探

摘 要: 高校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改革,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 教学目标 内容体系 主要任务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重要使命,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整合,形势与政策课的地位在高校中进一步凸显,各院校普遍将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以开设常规性课程或者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由于认识不到位、课程定位不明确、运行机制不合理等原因,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欠缺,教学效果与开设课程的初衷还存在较大差距,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增强其实效性,有利于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和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形成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二)能力目标

全文阅读

以高质量《形势与政策》课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本文探讨有关《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分析该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实际,坚持认为以高质量的形势政策课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构建《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模式的设想,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我国高校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现在每所高校必须设置的必修课程,对学生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现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以达到教学目的。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以来,各高校普遍开展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并积极完善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实践改革,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走上正常的教学轨道。但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点不一致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一个的特点是其时效性较强,教学要点教育部社政司定期印发,对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指导,但是目前既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又没有一个较好的教学目的、要求,所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随意性较大,形势与政策相关教材不统一、教辅资料不规范,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订阅不足,显现出教材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师上课的内容的设置的随意性增大,随意自主安排讲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课程内容,而不去理会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同时一些教师注重理论的教学,不能使学生和教师互动,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社会实践

全文阅读

增强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究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存在的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认同感不强、形势政策教育实效性不甚理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完善组织架构、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优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失的表现

(1)一些高职生时常悲观、片面地看待社会形势。高职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有较大差距。他们大都来自普通学校,受长期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他们对社会风气、国内外政治等涉及国家、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则“不太关注”或“不能意识到”,认为这些问题的衡量尺度不确定、没有决定意义。造成他们时常悲观、片面的看待社会形势。

(2)部分高职生不善于正面理解党的政策。现在的高职学生大都是九十年代后出生、成长的,他们的生活环境是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改革开放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变化,社会上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许多不良倾向,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在现今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里高职生们会感到茫然,甚至使得部分学生对党的政策方针产生怀疑。

(3)《形势与政策》课课堂秩序不够理想。就高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对问卷整理分析,现今高职学生所拥有的较突出学习心理特征有:①渴求心理。大多数学生都希望、渴望能有一技之长,愿意多学习和吸收知识以适应现今激烈的人才竞争的需要。②实用心理。单凭主观印象认为学习的基础知识不够实用,对基本理论不感兴趣,更偏重于生产实际方面的学习,多要求老师传授实际工作中所能用到的知识与经验。③厌学心理。由于受社会价值观、分配不公、不正之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学习目的不正确。

2、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分析

全文阅读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效果,是高校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教学方法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41-02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自1987年在高校开始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以来,关于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政策措施屡屡出台。虽然,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但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的形势下,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实效没有完全显现,没有起到应有的育人作用。因而,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以确保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实现,是高校科学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工作。

一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缺少参与性和吸引力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效果都是密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课堂做专题报告的形式上。要么是“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讲义说天下”的传统灌输教学模式,要么是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罗列大量声光材料,忽视了政治理论的系统阐述和新闻材料的深度解析,尤其是不能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种传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单向枯燥的教学活动,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学生缺少积极参与的热情,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充分尊重,特别是授课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课艺术,教学气氛就会沉闷,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2.教学内容随意,缺少系统性和时效性

全文阅读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摘要: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对大学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这是政府部门对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的重点要求。在此,本文将从分析《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增强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马克思主义形势政策观为指导,具有独特特点,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然而,目前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却不太乐观,教师未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特点,改进方法,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呢?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一)针对性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为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开设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形势与政策》。针对性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二)时效性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无论是国际政治形势还是国内政治形势都一直在变化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势态来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动态来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应与现实发展相接轨,贴近现实生活,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又一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或动态性。

全文阅读

基于金融所有权优势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融支持理论探析

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学者有关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试图将微观企业金融实力融入宏观金融支持分析中,一方面在理论上论证政府与金融部门对企业海外并购支持需求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将企业自身金融优势置于OIL框架下作为企业所有权优势的一部分,在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对企业的支持下与企业自身结合形成企业金融所有权优势,为海外并购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海外并购 金融支持 金融所有权优势

在后金融危机中国企海外并购活动频繁时期,以往产业资本参与支持的海外并购已力不从心,迫切需要金融资本的加入来解决“资金瓶颈”问题,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完美结合能更好的促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顺利完成。在当前跨国并购已逐步替代绿地投资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主要形式的背景下,对于海外并购金融支持的专门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在理论上以微观企业分析和宏观金融支持相结合为视角分析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融支持问题,为海外并购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

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理论研究回顾

国外学者有关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的研究较少,主要有Gary C.Hufbauer, Rita M. Rodriguez(2001)《21世纪的美国进出口银行―一条新途径?》收录了美国进出口银行成立65周年的相关研究文章,主要介绍美国进出口银行的经营环境、对美国企业出口的支持作用及所面临的问题等。

国内学者对于海外投资与金融服务支持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中国“走出去”战略框架下,将政策性金融服务支持与商业性金融支持相结合宏观总体把握金融服务对于海外投资的支持。严明(2005)在《海外投资金融支持―以中国企业为对象》第一次全面的阐述海外投资与金融服务支持问题,是国内第一部研究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的专著。其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研究对象比较广泛,其所研究的海外投资支持问题主要指“走出去”战略框架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对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绿地投资、海外并购等“走出去”内容的总体支持探讨;第一次建立了海外投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此专著理论上沿着钱纳里“双缺口”理论分析思路,在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框架下,建立海外投资金融支持需求分析模型,其突出的理论贡献弥补了以往此研究领域的理论空白;对有关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外投资及金融支持风险分析和手段分析,其涵盖内容全面深入;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现状分析客观全面,同时介绍了国外发展情况并予以中国借鉴,提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金融支持的发展与战略选择等。

另一方面是单纯从政策性金融服务的角度讨论其对于海外投资的支持。佟志广(1996)以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实践探讨了政策性进出口金融支持功能。白钦先、徐爱田、欧建雄(2003)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及管理体制并予以比较。虞瑾(2006)从理论论证和最小二乘法实证论证外汇管制放松、国内金融深化、政策性金融支持等三大政策量化指标推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和影响力,并提出完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黄人杰(2007)认为政策性资金的运用应当以间接模式为主,通过以少量的政策性资金带动巨量社会资金的杠杆效应,改变商业性机构和社会投资者的风险―收益分布,提出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型金融和以市场化方式实现政策性目标的运营机制等问题。

全文阅读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究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门课程突出将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着重培养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满足这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本文将针对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参考成人学习理论,对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成人学习理论;教学研究

“形势与政策”课是国家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一门十分注重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课程,对于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作用,是教育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纳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2004年和2005年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建设得到了重视,在课程规范化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尤为受到关注,但对于课程教学方面的讨论稍显不足,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根据一些研究者开展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研究,仅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目前课程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为主,教学效果甚微。[2]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发挥实践环节的育人功能,创新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坚持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创新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等内容。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及对理论的运用能力是符合当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要求的重要议题。

一、成人学习理论

成人学习是一种改变由经验形成知识和行为的学习过程,是认知结构组织与再组织。成人比儿童具有更多的经验,对理解新鲜事物并掌握其认知结构具有更强的能力。成人学习有四个法则。第一,效果法则:成人在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学习,效果最佳;第二,联想法则:成人更愿意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强化对认知对象的掌握;第三,有备法则:成人往往在有需求的时候才会选择学习,强调学习的目的性;第四,练习法则:成人需要通过大量实践练习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成人在学习过程中更愿意接受指导性学习,更愿望交流、反馈,主动性和参与性突出。当成人的兴趣和经验得到满足时,其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大学生已属于成人的范畴,成人学习理论可以适用于“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中,根据成人学习的法则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满足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教学实效性。此外,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模型也能给予“形式与政策”课教学设计很好的启发。按照运用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所学内容的比例(详见图1),直观地展示了不同学习方法的学习效率。他指出,学习效率在30%以下的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包括“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而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包括“参与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向别人讲授”或“立即在实际中使用”。由此可见,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效果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

“教社政[2004]13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就是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3]紧接着,“教社政[2005]5号”文件明确了“形式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的定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4门必修课承担着基本理论的教学任务,而“形势与政策”课则承担着将理论与现实对接的重要任务,着重培养大学生应用基本理论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学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通过最新国内外热点难点焦点事件的解析,帮助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将知识内化成为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不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传授方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把握形势发展与政策制定的必然趋势,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做到真与善的统一。[2]因此,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更加需要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更加需要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强化其对方法的应用体验,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内化,并获得审视判断形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说教式”“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是很难有效达成本门课程教学目的的,而成人学习理论的观点与实现“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较为吻合,增强课程的参与性、实践性、互动性,改变学生原来由经验形成的知识结构和行为,全面提升“形式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组织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