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探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1]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探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探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重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1、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经坚持并继续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摘要: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征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新李嘉图主义的代表斯蒂德曼认为他的贸易理论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贸易和被生产的生产资料、利润、工资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上,非凡地,斯蒂德曼强调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论中的突出功能。按照新李嘉图主义的价格决定方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由于一国生产某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技术、分配关系(表现为利润率、利息率和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而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这样,处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自然不同。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新

优化发展论: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都是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是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政治地位的稳步上升。

一.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但是彼此互补性很大,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融合后,会导致两国需求大幅度增加,而供给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少,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化调整,需求增幅会放小,而供给增幅会放大,与此同时,价格的增速会由快到慢,最终趋于稳定,同时,两国的福利水平是不断增加的。

如图,两国经济一体化后,需求由D1移动到D2,供给由S1移动到S2,此时价格由P0上升到P1,接着随着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力逐步提高,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需求曲线又由D2增加到D3,但幅度减少,供给由S2增加到S3,幅度增大,此时,价格上升到P2,幅度减少,随着经济的发展,最终D与S趋于稳定,价格通胀率逐步减小直至稳定,社会总福利水平稳定提高。

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

发达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相近,资源互补性也较相近,因此两国经济一体化后,会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同时会刺激需求的快速增加。需求与供给的同步性增长使价格基本上保持不变,同时,社会福利水平是不断提高的,并且增长幅度大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增长幅度。

如图,两国经济一体化后,需求会由D1增加到D2,供给由S1增加到S2,两者增加幅度相近,随着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需求不断提高,会由D2增加到D3,供给由S2增加到S3,在此过程中,价格增幅较小,社会福利水平大幅度增加。

通过以上两种情况的分析,得到一些结论: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法论文

一、定义“法学方法论”

什么是“法学方法论”呢?要分析“法学方法论”的内涵,笔者认为,必须先弄清“方法论”的概念。许多权威词典,对方法论的概念,作出类似的定义:在朗内斯特1983年所编的《哲学词典》中“方法论”指的是“对那些总是指导着科学探索的推理和实验原理及过程的一种系统分析和组织……也称之为科学的方法,因而,方法论是作为每一门科学的特殊方法的一种总称”;1977年出版的《韦伯斯特大学词典》则将方法论定义为“一门学科所使用的主要方法、规则和基本原理;……对特定领域中关于探索的原则与程序的一种分析”。梁慧星教授在论及“法学方法论”时,也提及了关于“方法论”的定义,他认为:方法论的任务是说明这样一种方法,凭借这种方法,从我们想象和认识的某一给定对象出发,应用天然供我们使用的思维活动,就能够完全地即通过完全确定的概念和得到完善论证的判断,来达到人类思维为自己树立的目的;方法论与人的活动有关,它给人以某种行动的批示,说明人应该怎样树立自己的认识目的,应该使用哪些辅助手段,以便能够有效地获得科学认识。从而,笔者认为可以将“方法论”理解为一种指导研究,统领分析,认识世界的工具。正如德国卡尔•拉伦茨在其名著的《法学方法论》中所言:“法学之成为科学,在于其能发展及应用其固有之方法”,法学也具有其固有的方法论。对于“法学方法论”的定义更是莫衷一是,引用比较权威的说法,卡尔•拉伦茨教授是这样定义其的:“法学方法论是以诠释学的眼光对法学作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指的不是对法律决定过程的心理分析,虽然这种分析亦自有益,但是于此所指的是发掘出法学中的方法及思考形式,并对之作诠释学上的判断”。简而言之,法学方法论就是为法学问题提供思路与观念和对于法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法的理论和手段。

二、“国际经济法方法论”的界定

根据笔者的思路,在已知“法学方法论”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国际经济法方法论”就要先理清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根据王传丽教授在其主编的新版《国际经济法》教材中的诠释,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即调整国际经济交往中关于商品、技术、资本、服务、在流通结算、信贷、税收等领域跨越国境流通中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的总和。国际经济法作为国际法项下的独立的法律部门,其方法论的概念理应与国际法方法论的概念息息相关。按照《国际公法百科全书》中的经典诠释,国际法的方法论这个概念,既指其广义的概念,即用于获得国际法律体系的科学知识的方法;也指其狭义的、更专门的概念,即用来确定国际法规范或规则的存在的方法。尽管与与其同宗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不同,国际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国家间、自然人及/或法人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不涉及国家间的政治关系,而国际公法调整的一般是国家间的政治、外交、军事等非经济法律关系,国际私法主要调整涉外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的民事法律地位以及国际民事诉讼的规范;其次,国际经济法具有其特殊的法律渊源,国际经济法的渊源除了国际条约外,还包括了作为商人习惯法的国际商务惯例以及相关国内法,而国际公法的主要法律渊源为国际条约及产生于国家间的政治和外交活动的国际惯例,国际私法的主要渊源基本上是各国国内法中的冲突规范以及极少的旨在解决法律冲突的国际条约。因此,根据上述概念与特征,笔者认为可以引用何志勇教授的观点,将国际经济法方法论的定义抽象为:为国际经济法问题提供宏观的观念和对于国际经济法问题提供解析工具的理论和手段。

三、国际经济法的常用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的方法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方法,以描述的手段讨论实然问题,采取规范分析、实例分析的方式,对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研讨。实证分析大都是同事实相关的分析,关注的问题一般都是“是什么”。这种方法在国际经济法中颇为常用,尤其体现在WTO法中。例如,研究“发展中成员差别与优惠待遇原则”是否是WTO各项协定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原则,就要客观审视WTO协定中的相关规定与案例,用以分析该原则是否为WTO比较重要的原则之一。回顾WTO内发展中成员的差别和优惠待遇原则的发展历史,发展中成员差别和优惠待遇作为一项被认可的概念,始于《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及《WTO贸易与发展委员会》,但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协定》中体现最多。例如,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第12条第4、5款中规定了“各成员认识到,虽然可能存在国际标准、建议和指南,但在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发展中成员采用的某些技术法规、标准或合格评定程序,旨在保护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本国技术、工艺和生产方法。因此,各成员认识到不应期望发展中成员使用不适合其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其技术法规或标准、包括实验方法的依据。”按照此条文的规定,发达成员在采用较高标准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发展中成员出口到其境内的商品不能单单按照发达成员所采用的较高标准,而是应当按照发展中成员国内适用的,符合发展中成员发展水平的标准来提供市场准入。同时,《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协定》第10条规定了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例如,为保证发展中国家成员能够遵守本协定的规定,应请求,委员会有权,给予这些国家对于本协定项下全部或部分义务的特定的和有时限的例外,同时考虑其财政、贸易和发展的需要。各成员应鼓励和便利发展中国家成员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上述对于WTO规则的实证分析,都可以说明“发展中成员差别与优惠待遇原则”是WTO各项协定中的一项比较重要的原则。

(二)历史研究法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学理论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它也分析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商品劳务和资金的流向,分析直接约束这个流向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1]国际经济学理论渊源久远,对国际经济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至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说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其比较利益的思想是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说之后的“边际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经济学形成提供了重要方法。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经济学是在传统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门系统的和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即以凯恩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学派兴起后不久,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学研究吸引了西方许多经济学者的注意力并不断得以发展,新的方法和学说层出不穷。国际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国际金融理论和国家货币政等。最近几十年来,在以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国际经济学一般理论各个方面方面均获得了持续和富有成效的发展。

一、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

(一)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1、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在国际贸易实践中,H-O-S理论一直占据中心地位,但是“里昂惕夫之迷“的存在使之陷入了困境。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经坚持并继承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论,认为贸易的真正来源在于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并非资源禀赋的差距。新李嘉图主义以一种比较动态的、长期均衡的分析来解释国际贸易。新李嘉图主义贸易理论把收入分配置于整个的突出位置,并贯穿分析的始终。

新李嘉图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与李嘉图理论不同主要在于:李嘉图是从各国生产的角度即从各国的生产特点不同和劳动效率的高低不同上来解释比较优势的差异;新李嘉图主义不仅从各国生产的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的比较优势的差异,而且,同时强调要从各国分配领域、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动态角度来分析和比较各国比较优势的不同。

新李嘉图主义的代表斯蒂德曼认为他的贸易理论是把分析的重点放在贸易与被生产的生产资料、利润、工资和经济增长的联系上,特别地,斯蒂德曼强调了收入分配在其理论中的突出作用。按照新李嘉图主义的价格决定方式,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生产资料投入系数,劳动投入系数,分配率。由于一国生产某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技术、分配关系(表现为利润率、利息率和工资率)、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的差异不仅表现在生产技术、生产条件、劳动效率等差异上,而且不同国家由于分配关系的不同也会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而影响分配关系变动的一个重要影响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程度。这样,处于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处于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就自然不同。

全文阅读

浅谈国际经济法

摘要: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以及不同国家的法人与个人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国际经济法自产生以来,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有关国际经济实体产生了巨大影响。笔者拟在对其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国际经济法的历史进行相关的梳理,并对其思想做出简单的评述。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are the adjustment countr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national legal person with individual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relations legal norm general name which produc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ctivity.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since have produced, has had the enormous influence to international economy's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o the rel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entity. The author plans to its concept limits foundation, carries on related comb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ules and regulations' history, and makes the simple narration to its thought.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学历史发展

key wor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Historical development

作者简介:梁士辉(1986-),男,汉,河南濮阳人,新疆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一、国际经济法学说

由于观察角度和理解方法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一直对国际经济法的涵义见仁见智,没有形成统一的见解,但归纳下来,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两种学说:

(一)狭义说:国际经济法乃国际公法的一个分支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调查

一、样本与数据说明

本次调查以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和现代科技学院的经济类专业的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和市场营销3个专业。为了数据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填写,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8份均为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有效率为100%。本次调查内容较为详实,样本涉及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全面了解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①收稿日期:2009-04-15作者简介:刘妍(198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第11卷第2期2009年6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JournalofAgriculturalUniversityofHebei(Agriculture&ForestryEducation)本次调查主要从学生对该课的总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的期望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总体评价调查显示,有107名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表示很感兴趣,占总回答人数的54·04%;38·38%的学生持有一般兴趣;另有7·58%的学生不感兴趣。可见,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学习国际经济学,这表明该课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与国际经济学本身具有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一定关系。不过,学生普遍反映该课有点偏难。调查中有8·08%的学生认为它是最难的课程之一,39·39%的学生感觉比较有难度,另有46·47%的学生认为难易程度一般,仅有6·06%的学生觉得比较容易。在学习的困难方面,38·46%的学生认为图形解释难度最大,29·23%的学生认为难以把握经济学思想,16·92%的学生认为数学基础薄弱是学习的障碍,另有15·39%的学生认为该课知识量太大,无法全面掌握。可见,该课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前面表明,仍有多数学生对其很感兴趣,并没有因为其难而失去学习的信心。一方面,这表明学生能够认识到国际经济学的有用性,挑战难度也是对自身能力的一个考验;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更应该透彻掌握该课程的精髓,抓住教学任务的重点,努力为学生排疑解难,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态度对学生听课态度的调查显示,7·07%的学生能够非常认真的听课,43·94%的学生都很认真,有47·47%的学生有时会无法集中精力,另有1·52%的学生非常不认真。可见,绝大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都还不错。为了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何差别,按专业进行了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听课认真的学生最多,占本专业的58·67%;其次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占本专业的47.95%;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最少。见表1所示。表1不同专业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听课态度听课态度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非常认真68.2245.3348.00认真2939.734053.341836.00有时不认真3649.313040.002856.00非常不认真22.7411.3300.00这表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对国际经济学的重视程度比其他两个专业的要高。这可能由于,学生认为国际经济学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联系更加紧密,是该专业的重点基础学科,所以国贸专业的学生就会比较主动去学习。而其他专业,尤其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则认为与其专业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所以学习劲头较差。这是学生的认识误区,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该课作为经济类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对于课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查显示,只有8·58%的学生能做到定期复习、预习,有72·73%的学生只是偶尔复习、预习,其余学生从不复习、预习或仅限于完成作业。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普遍较差。这点与大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压力较小,大学的生活多姿多彩,使许多学生不再埋头苦读,若是将精力用到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也是对理论学习的一种帮助。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引入日常案例,这样不但能够激发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三)理解能力一方面,对学生课堂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理解大部分授课内容,仅有3·54%的学生能完全理解。这种课堂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这与课程本身的理论难度有一定关系,国际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微、宏观经济学基础、数学基础、图形抽象能力等,由于学生的各方面基础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全面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掌握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要预先了解学生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并不一定将所有理论模型都一一讲到,在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的范围内去抓重点难点。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和贸易

一、对专业特色建设的理解及误区

什么是办学特色?目前我们能在教育部2004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当中找到解释:“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该方案将特色列为评估一级指标来考察。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教育模式、人才特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方面。从这个解释来看,“特色”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一是长期积淀出来的稳定的东西;二是要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三是特色要被社会认可。特色可不拘泥于形式,只要满足上述条件的教学要素,都应属于特色范畴。专业特色是学校特色的一部分,与特色的性质一样,专业特色也是多维的,只要在某一方面具备上述三个条件,就应被视为专业特色。

根据各自优势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思路是正确的,特色是可能总结提炼,并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强化,管理者可以集中资源促成特色鲜明化和更有社会影响力。但是,在认识和具体做法上存在一些偏差,片面地追求专业差异有可能导致相反的效果。对专业特色的含义理解不清,指导思想不明确现象比较普遍,尤其一些典型的认识误区需要引起关注:一是把特色定位与特色本身混淆。二是把专业特色等于人才培养特色。三是简单模仿名校。四是过分追求差异。五是对特色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曲解。六是重宣传、轻建设。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现状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以说是个老牌专业,其前身叫“国际贸易”,1998年国家教育部调整新的专业目录,将国际贸易专业更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上世纪末,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入世预期带来的外贸人才需求增加,该专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规模扩充。许多高校在这个时期纷纷增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保守估计,目前该专业每年培养毕业生人数超过3万名。

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们长期调查发现两个现象:一是很多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二是尽管就业难,可是那些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仍能较顺利地找到工作。这些现象说明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有矛盾,二是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仍需提高。从学科大类划分,国际经济与贸易属于经济学,其课程体系与师资队伍重点突出经济学,而管理与法律比较薄弱或不被重视。专业口径过窄,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学生个性不能被充分张扬,造成人才“克隆”。另外,扩招也导致了教育资源无法及时跟进,也容易造成培养质量下滑。

目前,教育部正在研究建立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制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业压力迫使许多招生单位重新审视自身实力,努力发挥特长,以差异化竞争策略重塑专业特色,从而能够赢得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路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币汇率

面对世界经济减速发展,欧美各国频频降息,如美联储进人2(X)1年后n次降息,使美国的短期利率由年初的6.5%降至1.75%,很多国家采取本币贬值的政策来促进出口,限制进口,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如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但人民币汇率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走势持续坚挺,并保持稳定。而且,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参加2田1年《财富》全球论坛时表示,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减速发展,中国将继续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泛开辟国内市场,中国外汇储备将继续增加,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保持稳定。

一、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两种观点

目前,面对国内经济增长减缓,外贸出口增长回落,加之国内需求不足的情况,经济理论界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贬值,其理由:一是亚洲国家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贬值幅度在30一50%之间,而亚洲国家同中国外贸出口的“碰头”产品率高达25%以上,若人民币不贬值,就会导致中国廉价劳动力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减弱,造成中国外贸出口增长乏力,如1998年中国出口仅增长0.5%。所以,只有通过人民币汇率贬值,降低中国外贸出口产品的价格,把失去的优势找回来,才能达到促进外贸出口的目的;二是中国目前内需不足,通货紧缩问题严重,经济需要以增加出口来走出困境,而应用非汇率手段(如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扩大出口,虽然对出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出口越多退税越多,从而在目前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国家的财政收人就有可能减少,故通过提高出口退税率来促进出口并不是长久之计;另一方面,提高出口退税率本身就说明了人民币币值被高估。因此,人民币贬值是唯一出路;三是1998年中国的年贸易顺差达437亿美元,外商来华直接投资达456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却仅增加了50亿美元。这说明外汇流失严重,各方面对人民币信心不足,外商投资者普遍对人民币有贬值预期,因此便产生了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四是历史已经证明,货币贬值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必经之路,如日本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同样,即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得强大、富裕之后,货币贬值也依然是它应付外部冲击,调节国内价格,纠正贸易逆差的一种“常规武器”,美国则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证。而理论界中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如复旦大学的谢百三同志,中国社科院杨帆同志等,则持有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应该而且必须保持稳定。经过认真研究,仔细分析,我们认为,近期内,人民币应该维持币值的相对稳定。

二、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论依据

关于人民币汇率当前应该而且必须保持稳定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运用国际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较小,人民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不大根据国际经济学理论,一国货币贬值的效果,要看该国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如该国进作者简介:冯英娟(1970.2),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学教学工作。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无穷大,则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差额;而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需求无弹性的话,货币贬值不但不能改善贸易收支,可能还会使贸易收支恶化。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无穷大的话,则货币贬值一方面会使以外币表示的该国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增加出口量,增加外汇收人;而另一方面会使国内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升高,从而减少需求,减少进口量,减少外汇支出。因此,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甚至可以使逆差变为顺差。但如果该国进出口商品需求无弹性的话,则恰恰相反。从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我国的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较小,接近于需求无弹性的情况,属需求缺乏弹性一类。因为我国出口商品中20%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80%是初级原材料、低附加值的制成品,这类商品弹性较小。近年来,由于初级产品贸易规模下降,此类产品弹性更日益缩小;对于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我国主要的出口商品往往被发达国家视为“敏感产品”而加以限制,从而人为地降低了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年初,日本又对我国的大葱、鲜香菇、蔺草席等农产品实行进口配额,而且准备陆续对其他一些产品如木制品等也实行进口配额。这些做法,都人为地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需求结构来看,我国进口的商品中,有80%是各种生产资料,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引进国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进口难以压缩,因而中国的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也较低。所以,从现在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人民币贬值,不但不会扩大出口,限制进口,反而有可能引起负面影响。应该采取其他措施来改善贸易收支。而且,近年来外贸出口增长乏力,主要是由于世界商品价格下跌造成的。所以,扩大出口并不只是通过人民币汇率贬值就能解决的。另外,产品出口国借用货币贬值的方法改善贸易收支,常常会导致各国货币的竞相贬值,从而互相抵消着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积极作用。2.国际经济学中阐述的J曲线效应理论指出,通过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有一个时间差在货币贬值初期,国内企业对汇率变动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出口不能立即增加,而进口也不能立即减少,但原有进出口合同却还要执行。此时,由于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下降,而出口量不变,则出口收汇会立即下降;以本币表示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会上升,而进口量不变,进口付汇反而增加,从而带来贸易收支恶化。因此,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来看,不宜采用货币贬值来刺激出口。3.在国内物价指数较低的情况下,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的出口是有利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汇率的稳定,有可能使出口商品的价格在出口国和进口国都稳定。而目前我国物价指数较低则可能使我国的出口商品在进口国长期保持低价,这对于我国开拓国际市场十分有利;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价格的稳定,而价格的稳定有利于计算出口成本,这一切均有利于我国出口的发展。4.中外利差逐步缩小,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条件根据国际经济学关于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可知,如果中外利差过大,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将很难。例如:美国利率高,而中国利率低,则投资者会抛出人民币,购买美元,存到美国银行以获取高利息,这样,人民币汇率将下降,即人民币将贬值;反之,人民币将升值。总之,中外利差过大,则可能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而中外利差缩小,则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条件。5.经济持续增长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亚洲与金融”专题研讨会上说,近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接近百分之十,2(X刃年GDP首次超过一万亿美元,预计今年的经济增幅为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0%,进出口增长8%。这一切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物质基础。6.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适度,外债总量、结构合理,对投资者来说相当安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最好的投资国之一,使人民币贬值的压力所存无几。中国外汇储备高达16田多亿美元,并另有600多亿美元居民外汇储蓄,而外债仅12(X)亿美元,短期债务更仅有巧O一180亿美元左右,与1998年的俄罗斯和韩国情况不同。由以上各点可以看出,目前人民币汇率应该保持稳定,才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第l期冯英娟:从国际经济学角度看人民币汇率稳定

三、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及加入Wl丫)后的变动趋势1.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现实意义(l)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吸引外资人民币汇率稳定会完善中国吸引外资的软环境,使外商坚定投资信心,不会发生外资抽逃,对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家经济安全非常有利。(2)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树立中国的对外形象人民币贬值会使中国损失大量的名义GDP,使国家的名义实力大大降低,不利于中国对外形象的树立。(3)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减速发展,各国频频降息的情况,人民币汇率贬值会引起贸易保护主义,招致更多国家对我国商品的反倾销诉讼,导致新的贸易磨擦,从而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稳定。2.加入Wro之后的变动趋势需要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出口商品结构会发生变化,出口商品会由初级产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向以制成品、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则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会大大加强;而加人Wn)后,平等贸易地位的获得,发展中国家优惠权利的运用,会使一些人为降低出口需求弹性的行为大大减少。同时,由于科学技术进步,进口商品需求弹性也会大大加强。而随着B股开放,以及加人WID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对外汇的超买和对人民币的超卖将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大幅度震荡,有可能导致人民币贬值。总之,目前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应该稳定,并随着经济条件、经济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增长。

全文阅读

国际石油经济

1.对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综合勘探开发的思考吴裕根,王越,王楠,WuYugen,WangYue,WangNan

2.经济增加值(EVA)考核与提升公司价值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周颖,诸鸣,张军贤,杜国敏,ZhouYing,ZhuMing,ZhangJunxian,DuGuomin

3.国际石油经济 斯洛伐克天然气市场改革及成效胡建武,HuJianwu

4.国际大石油公司低碳发展实践及其启示赵星,张运东,杨艳,ZhaoXing,ZhangYundong,YangYan

5.对中国未来车用能源发展的几点思考张继宏,ZhangJihong

6.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与商业化前景分析辛凤影,王海博,XinFengying,WangHaibo

7.对世界和中国成品油市场发展环境的研判——"第三届成品油分销国际会议"成果之一卢向前,LuXiangqian

8.2010年上半年中国成品油市场分析及下半年展望丁少恒,任贵民,蔡德洪,仇玄,DingShaoheng,RenGuimin,CaiDehong,ChouXuan

全文阅读

国际经济法学刊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浅析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DSU速效仲裁

国际经济法中关于“紧急情况”的范式

通向国际数字团结的国际发展法之路

论公正与公平待遇的习惯国际法特征

论美国政府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监管

中国在变动世界经济法律秩序中的作用

中国海外资源能源投资法律问题调查报告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