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家安全形势论文

国家安全形势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国际安全理论范式看当代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摘 要:国家怎样在当代全球互动背景下实现国家安全,有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论,均势安全、权力均衡、集体安全等不同选择。现实中,没有一个国家会单纯执行某种纯粹的战略。我国的选择应该是,在大力发展自身势力的同时,要充分地认清当前我国所处的国际地位,将着眼于外部环境的战略与着眼于内部发展的开放战略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安全策略,只有当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适合时代的背景和挑战,国家的安全才会有保障。

关键词:现实主义;均势安全;集体安全

中图分类号:D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56-03

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高度的呈上升趋势的经济依存,不断加长的国际机构名单,不断扩展的合作关系,不断增长的相互信任和不断深入与持久的和平,另一方面,国与国之间又相互猜忌,频繁更换外交伙伴,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危机和间歇性的战争时有发生,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的安全框架是中外所有政治学家关心的问题。在现实主义那里,安全意味着一段相对稳定的和平时间,在自由主义那里,人们应该追求一种永久的和平与安全。随着当代安全领域问题的层出不穷和复杂多变,越来越多的人站在更深刻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们试图融合现实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合理观点进行折中,针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发展对安全理念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诠释,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内容。

一、现实主义

1948年,《国家间的政治》一书的出版,使现实主义安全观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理论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思想。书中核心的观点是,权力争夺是无所不至的,从家庭到国际政治生活中的权力斗争,都是如此。整个国际社会是松散的,不稳定的。在这种不稳定的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法是软弱无力的,所以确保国家间安全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有中央政府的世界国家,在世界各国家中,各国应该达成一定的谅解。他的世界安全模式实际上是拥有一个强大霸权统治下的国际社会,是一种霸权安全。

在其基础上出现的新现实主义的观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新现实主义眼里,如果一个国家以不合理性的方式挑战现有安全模式,将会受到惩罚。它看中的是均势。虽然均势可以被打破,从而带来新的不安全状态,但这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经这种理论所诠释的均势安全是国家追求安全的一种传统模式。古今中外,从“战国七雄”的争霸到“三分天下”的并立,从近代欧洲列强的争锋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现实主义是这些论述得到了广泛的论证。以军事安全为核心的安全成为传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幅比较严峻和冷酷的,带有悲观主义色彩的国际画卷”[1]。对此,基辛格有一句精辟恰当的评价,“没有平衡就没有和平,没有节制就没有公平”[2],然而,均势安全或均势论在历经历史检验后,也显现出它的另一面。因为均势往往孕育着超级强国的优势和霸权欲望。国家对其安全的关注与担忧总不会以均势为满足,各国对自己的安全总有一种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各方不断谋求对于对手的优势,有时不能不通过战争来实现。在这种安全模式下,小国往往会成为均势下的牺牲品,如朝鲜半岛的分裂,波兰的三次被瓜分,就是大国玩弄均势外交的例证。同时,历史上对大国追求霸权的反应也并非总是伴随着制横的出现。霸权及其追求国往往会提供便利,来使别国宁愿“搭车”而不去制横。此霸权及其追求的具体形式除了军事强制武力征服,也可以依靠文化和经济影响来包容和束缚他国。同时,一国应该具有的制衡能力和意愿在国内众多问题的侵扰下会增添制衡困难,甚至促使一国专注于国内事务而根本不做任何制衡的努力。

二、自由主义

全文阅读

西安城市形象再定位研究

[摘 要]西安在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虽然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公众感知意象,却缺乏鲜明的战略定位,城市形象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这不利于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就目前西安的城市形象定位现状来看,不同领导、专家、学者站在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定位,整体呈现出的定位特征比较抽象、模糊。本文试图通过西安市相关政府文件、西安现实优势以及其在全国的竞争力三个方面的分析,以此为西安城市形象进行再定位。

[关键词]西安 城市形象 城市定位 城市形象定位

随着近年来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经营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城市的“品牌效应”,重视城市个性和魅力的展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和学者的共识。城市形象由此承担了反映城市独特形象和魅力的责任,它作为城市内涵的外在显现,无疑是城市对外宣传的最重要载体。

纵观国内外众多城市,其中有一些成功的形象定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时尚之都”巴黎、“音乐之都”维也纳、“购物天堂”香港、“浪漫之都”大连、“生活品质之城”杭州、“风筝之都”潍坊等等,这些城市在城市形象塑造上抓住了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将其转化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软实力”。

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西安,以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经营中占据优势,但在目前城市形象的塑造上,虽然多年来已经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公众感知意象,却缺乏鲜明的战略定位,城市形象尚未取得统一认识,这不利于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在“千城一面”的城市化语境下,打造本我品牌形象是西安城市经营的现实要求。

一、西安城市形象定位的内涵

城市形象定位,即在分析和调查城市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静态的、动态的比较优势,结合未来发展态势和区际分工,确定出最具有生机的城市个性特征。

西安城市定位的范围辐射广、内涵丰富,再加之城市自身各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其城市形象定位的复杂性。这些因素决定了西安城市形象定位需从多方面的分析比较中确定。就目前西安的城市形象定位现状来看,不同领导、专家、学者站在各自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定位,整体呈现出的定位特征比较抽象、模糊。本为试图通过西安市相关政府文件、西安现实优势以及其在全国的竞争力三个方面的分析,以此为西安城市形象进行再定位。

全文阅读

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研究

摘 要:新时期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的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认为可以从制度保障、高校教育队伍建设、网络教育、爱国教育等方式来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原因;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

随着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互联网的发达,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外部情况复杂多变,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与和平演变战略的推进从未停止。此外,各种敌对势力,、等虎视眈眈。新的形势对对国家安全提出新的挑战,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的希望与明天。他们由于生活在和平年代,对西方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并不敏感,容易成为和平演变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及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涵把握不够

在大学生的认知里,国家安全指的是传统的军事上、政治上的,而对非传统的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了解的却不够。在他们的认知里,国家安全等同于间谍、特务、监听这些表面上,而对国家安全的内涵以及对威胁国家安全因素的来源及传播途径缺乏认识。他们了解的途径仅仅是通过一些讲二战的电影、书籍,而这些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是远远不够的。

(二)大学生基本能够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缺乏责任意识

全文阅读

浅析《过秦论》结尾含义

《过秦论》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是高中语文传统篇目。作者贾谊以辞赋家铺陈手法、政论家豪迈气势论证秦王朝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武功,而又迅速灭亡的史实和原因,实际上是提醒汉朝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施行仁政,避免重蹈秦的覆辙。对于秦的过失,文章结尾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全文的结论,也是全文中心之所在。对这个结论,《中学语文教师用书》及一些相关教学资料,解释为“一个戍卒发难,而天子七庙被毁,本人又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嘲笑,原因是什么呢?不施行仁义的政策,因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笔者以为这种理解不合文意。

要解释清这个结论,首先要理解文中“攻”与“守”的含义,这里的“攻”不是攻势,也不是战争中的优势,而是指秦始皇和他以前的君主兼并六国夺取天下的过程;“守”不是“守势”,也不是战争中的“防御”劣势,而是指秦始皇统一天下、治国安民的时候。从全文结构上看,从开始至“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是论“攻”,即夺取天下。“于是废先王之道……”以下论守,即治理天下。

综观全文,作者从秦孝公内政外交起笔,接着历叙“惠文王、武、昭襄”等几代君主的功业,正是他们四方杀伐蚕食诸侯,才使“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这是秦的发家史,其中不乏残暴和血腥,作者对他们的武力扩张并未指责,而且对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雄才大略,用武力荡平天下的气势,是含有褒扬之意的。那么,如此强大的秦国,何以会“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呢?难道仅是说明秦始皇的残暴,使本来攻势变成守势吗?这显然不符合全文的行文思路。

其实,翻开《史记・秦本纪》、《秦始皇本纪》以及先秦《左传》、《国语》、《国策》等典籍,在秦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为人称道的仁义君主,正如贾谊说:“(秦)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在蚕食诸侯过程中,秦的许多君主都失信背约,为天下所不齿。大肆杀戮、巧取豪夺、欺骗狡诈、武力威胁无所不用其极,如张仪虚言骗楚,白起长平坑杀降卒,怎谈得上仁义?而秦却在不断取胜、壮大,为何单是始皇、二世不行仁政而亡天下,落得“身死人手”的结局?

其次,对于这个结论,贾谊在《过秦》中篇中已有阐述:“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由此看来,作者以为秦之失在于吞并六国之后,仍是继续沿用夺取天下的办法来治理天下。

另外,作者写作本文意图,名为论秦得失,实际是警戒汉统治者,因为汉初和秦国才统一时形势相似,人民经过长期战乱,迫切希望国家安定,休养生息。《过秦》中篇说:“(自春秋以来)兵革不休,士民疲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由于本文立论精当,切中时弊,在当时就备受推崇,司马迁在《秦本纪》和《陈涉世家》中两次引用此文,并进一步发挥说:“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险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在《过秦论》下篇,作者明确提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作者再三强调的是“变化应时”,“见始终之变,知存亡之机”。

综上所述,文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一结论,“攻守之势异”并不是不施仁义导致的结果,而是立论的前提条件,而行仁政则是这一前提下“安社稷”的“牧民之道”。所以笔者以为文章结尾的大意为:一个戍卒起事而天子七庙被毁坏,本人又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所嘲笑,原因是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以前攻取天下变为现在治理天下),而始皇不知顺应新的情况,(继续像攻取天下一样来治理天下)不行仁政的缘故啊!

全文阅读

试析俄军战略评估机制

根据《俄罗斯军事学说》,战略规划是指“为保障武装力量、军事机构和其他部队建设与发展而制定的全方位保障目标及任务实施方法”。其主要任务是“确定建设和发展武装力量以及其他部队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依据对战略形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军事威胁的判断,选择动用武装力量和其他部队的使用方法;使武装力量和其他部队获得与建设和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资源保障;制定保障武装力量发展的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对武装力量和其他部队建设情况实施检查、监督……”显然,战略评估在俄军战略制定与规划计划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发展阶段

俄军战略评估机制的建设运行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俄罗斯独立建国至20世纪末的反思与重建阶段和新世纪开始至今的强化与完善阶段。

反思与重建阶段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在痛定思痛后重建战略规划体系,战略评估的需求与做法渐次形成。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对军事建设实施国家计划与管理的做法就为西方国家羡慕和借鉴,但是俄罗斯独立初期却彻底抛弃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的做法,军队建设五年计划也随之取消。在经历建国初期的经济混乱和滑坡之后,俄联邦政府不得不于90年代中期开始重新采取规划的方法加强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与此同时,军队改革受挫、建设停滞,也使军方意识到必须将军队建设与改革纳入国家整体改革的全局中统筹考虑,采用科学的规划方法。最终,俄罗斯确立了以目标纲要法为基础的军事规划制度,并于1998年颁布了《2005年前俄罗斯联邦军事建设国家政策基础(构想)》,明确规定要建立起统一的军事建设规划体系,以目标纲要法为基础制定远期(10~15年)、中期(4~5年)和近期(1~2年)文件。与此同时,在国家安全会议秘书普京、谢尔盖・伊万诺夫的先后带领下,陆续通过了国家安全构想、军事学说、军事建设构想等一系列构想文件,并成为军队建设规划和武器装备长期发展规划新的起点。

强化与完善阶段 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的战略评估在其战略规划框架下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巩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如此局面主要是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文件实现的。如:2002年颁布《2010年前俄联邦军事建设国家政策基础》,2008年颁布《俄联邦武装力量建设规划暂行条例》,2009年颁布《俄联邦战略规划基础》和《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2014年颁布《俄联邦战略规划法》等等。正是通过这些努力,其战略规划程序作为才得以规范,战略评估运行机制也因此得以完善。

运行机制

俄军战略及规划运行一般由确定议题、形势研判、咨询论证、组织承办、审议鉴定、决策拍板、监督反馈等环节组成,相对集中的评估环节有四个。

形势研判机制 为掌握军事安全形势和军队发展形势,及时控调规划、计划,俄军定期分级组织形势研判。俄军改革比较频繁、变动较大,但也有一定之规,其各类战略评估周期与相应的规划计划文件修定周期大体一致。通常情况下,近期计划类的修定为1年一次,有效期为1~3年;中期纲要类的修定为5年一次,有效期为5~10年(或为3~6年);远期构想类的制定为5年一次(也可视情况临机修定),有效期为10~20年(或为6年以上)。 2014年12月26日,俄罗斯出台新版军事学说

全文阅读

中国产业安全的研究

【摘 要】首先,从产业安全研究现状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影响我国产业安全的内外部因素。其次,对我国产业安全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产业安全评价体系。最后,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竞争力

1.引言

20世纪9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深化。经济全球化代表着社会分工的高度发展,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融入经济全球化当中,既为一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也让其幼稚产业暴露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当中,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安全方面的威胁更加凸显,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外经济开放的条件下提出来的,是指一国产业在对外开放时保持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保持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主体的控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处于产业劣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业遭受着来自发达国家产业竞争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外资和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甚至出现外资垄断的情形。经济全球化并不像鼓吹者宣扬的那样,让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协同发展,反而使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只有关注产业安全问题,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谋求发展,为我国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经济环境。

2.国内外关于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

随着对外政策逐渐放开,我国产业安全的状况愈发让人担忧,产业安全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虽然我国一直保持逐渐放开的对外开放战略,但受到的外来冲击越来越大,这也使得政府和理论界对产业安全的关注程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只是在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的同时,我国产业安全问题更加凸显,只有具备产业安全的思维、理论和战略准备,才能确保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国内产业安全的研究时间较短,很多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见解,研究呈现百家争鸣、各持一词的现象,国内研究中出现了较多的概述类文章,为厘清产业安全研究思路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何维达、潘玉璋和李冬梅[1](2007)系统回顾了我国产业安全的背景,产业安全理论和产业安全研究现状,从产业安全定义、成因、产业安全评价和产业安全调节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认为产业安全定量化的评价,以及产业安全预警系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李孟刚[2](2006)在梳理了以往产业安全研究后,运用合向创新法构建了产业安全理论体系,比较分析了影响产业安全的各种因素,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提出产业安全研究路径和理论模型。赵惟[3](2005)从产业安全理论和概念为主线,对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进行综述。金成晓、余志刚和俞婷[4]以中国加入WTO的时点为分界,分两个阶段综述国内产业安全的研究,并指出了目前产业安全研究出现的几个趋势。以上是对国内产业安全研究的综述的主要文献,专门综述国外产业安全研究为主要的产业保护手段。具有代表性的是高德莱提出的保护贸易理论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绩效对本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文阅读

新形势下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探索与尝试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5)06-000-02

摘 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煤炭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应对当前严峻形势,进一步凝心聚力、鼓舞士气、保持队伍稳定的重要法宝。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翟镇煤矿持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新的载体和方法,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提升形象,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

关键词 煤炭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与实际等

一、以理论武装为导向,健全机制,学用结合

一是完善“定期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到位。矿党委中心组、中层干部、机关部室、生产辅助和基层职工定时安排学习。各级学习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考核,通过“职工大讲堂”、“联合党课”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

二是学用结合,注重学习成果转化。把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实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企业中心工作的高度融合。每年确定20多个调研课题,征求意见建议500多条,形成120多篇调研报告,为推动矿井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以文化建设为根基,以人为本,以文化人

一是融合统一,高端定位。根据山能“超越”文化“融合统一、创新升华、超越发展”三个阶段的要求,确立了“主文化融合、分文化拓展、子文化延伸、母文化输出”的文化建设思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重点做好安全、道德、廉洁、班组、社区广场五个层面文化的拓展和延伸。

全文阅读

关于网络安全的几点思考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物理世界中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安全关系和利益的全球化、多级化的复杂的世界格局,已经全面映射到开放的互联网体系中,由此形成了一个社会、技术一体化的复杂巨系统。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网络已彻底改变人类的沟通方式。电话使人类的沟通不受时空限制,但主要是点对点的线状沟通,而网络形成了网状沟通,而且成本大幅降低。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人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手机网民达5.27亿。我国虽是一个网络大国,但不是一个网络强国。网络已彻底改变舆论形成机制,自媒体彻底打破信息垄断,言论自由成为现实,统一舆论被瓦解,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强化。

随着信息安全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对信息安全产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2000年召开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将“强化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体系”作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2003年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下文简称27号文)对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提出“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2004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把信息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到同高度。2006年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中将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作为战略重点,并明确“促进我国信息安全技术和产业自主发展”。

2011年的《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11]4号)明确提出“完善网络环境下消费者隐私及企业秘密保护制度逐步在各级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推广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

美国组建了网络安全司令部,美国将网络空间安全由“政策”、“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1998年5月,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了第63号总统令(PDD63):《克林顿政府对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的政策》,成为直至现在美国政府网络空间安全的指导性文档,2011年5月16日,美国白宫网络安全协调员施密特美国首份《网络国际战略》,2012年10月16日,签署了《美国网络行动政策》(PDD21),包括三类行动,网络搜集、网络防御、网络进攻,奥巴马提出到2016年整编成133支网络部队,最近北约网络空间安全框架指出,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具备一定的网络作战能力,公开发表网络安全战略的国家多达50多家,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十报告要求:“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议题。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对信息网络的高度依赖,国家、组织甚至个人都可能通过信息手段威胁国家安全。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2014年7月2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正在开展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同内集中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行为,三部门相关负责人呼吁广大网民共同净化网络环境,不信谣、不传谣,并积极向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等举报机构提供谣言信息线索。

2014年5月16日,中央政府采购网了《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重要通知》。《通知》规定,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因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存在着攻防两方,所以关键核心技术设备、信息产品和服务等的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自主可控的好处:信息安全容易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不存在恶意后门并可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反之,不能自主可控就意味着具“他控性”,就会受制于人,其后果是:信息安难以治理、产品和服务一般存在恶意后门并难以不断改进或修补漏洞……。

2014年11月24日,以“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为主题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北京召开。11月19日-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网络空间形势,我们要立足国情,创新驱动,解决受制于人的问题。坚持纵深防御,构建牢固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捍卫我国网络空间!

全文阅读

浅析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关系

【摘 要】美国出现债务违约危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一方面,这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状况;另一方面,危机也给各国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与国家经济安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考虑通过提高国家经济竞争优势来提升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水平。

【关键词】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经济竞争优势

一、问题的引出

1943年,美国报纸专栏作家李普曼首次提出“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传统上,对安全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为宗教冲突、民族矛盾、领土纷争等。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安全观也发生很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理解,国家安全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外交安全等五个层面。在冷战期间,国家的安全观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两个层面,而其他安全层面均从属并服务于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使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支柱。由于各种壁垒的设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日益加剧和频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国经济的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先后调整国家安全战略,并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至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位置,如,俄罗斯于1996年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并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中强调“保障国家安全应把保障经济安全放在第一位”。

近些年来,各种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尤其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并逐渐扩大,使世界各国重新考虑国家经济安全状况。2011年5月,美国债务违约危机更是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恐慌,这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安全状况。然而,国家经济安全的外在表现就是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因此,这些危机也给各国国家经济竞争优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是基于国家经济安全与国家经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这样的内在联系,文章将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相关研究现状

早期,很多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就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理解。例如,西方政治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国经济强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军事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维护一国的经济免受外部因素的侵害;而有些经济学者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一种经济竞争力及由其带来的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和能力[1]。但到目前为止,“国家经济安全”的定义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全文阅读

地缘政治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摘要: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领域中。地缘政治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发展脉络,对于我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缘政治;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

中图分类号:D85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961(2007)04-0050-03

一、地缘政治因素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

地缘政治因素来源于地缘政治理论,它强调地理环境对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认为国家的政治、军事活动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制定政治、军事、外交政策的主要依据。国家安全战略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缘政治因素是国家安全战略制定的理论依据。地缘政治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由此可见,俄罗斯的国家安全战略也离不开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国的政治制度、精神特征以及对外政策。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达尔文主义为国家间竞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创立了政治地理学,他把人类国家和世界当作有机体来研究,认为国家在政治上的力量取决于该国领土的大小,国家之间不断进行着争夺生存空间的斗争。因此,他认为国界也应是经常变动的,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必须确立生存圈。地缘政治理论确立后,经过马汉的“海权理论”、金麦德的“陆权理论”、皮克曼的“边缘地区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近代资本主义扩张和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理论依据。

历史上俄罗斯国家安全就与其独特的地缘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地理位置成为俄罗斯民族保障国家安全的独特力量和手段。从最初寻求生存的领土安全,到扩大势力范围的帝国主义扩张战略,再到确保其独特欧亚大国的安全战略,地缘政治因素已经渗透到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

在探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在影响因素时,如下因素必不可少:历史上俄罗斯民族的大规模迁徙浪潮开辟了俄罗斯国家扩张的道路,经济利益是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恒久不变的因素。大俄罗斯主义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中坚定不移的信仰,沙皇制度是俄罗斯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因素,而更为恒久的则是地缘战略因素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因为地缘战略因素不仅赋予了俄罗斯国家对外扩张的内在需求,同时也为俄罗斯提供了对外扩张的客观条件[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