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股民炒股心得体会

股民炒股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股民必须知道的炒股核心理论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能满足于现在的经济收入,为了利益最大化,很多人选择了炒股,一时间我国形成了“炒股热”。但是在炒股过程中,股民不能盲目地进行投资,必须要遵循一些核心理论。本文对股民必须知道的炒股核心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供我国股民参考或采纳。

【关键词】炒股 核心理论 股民

一、前言

现如今炒股之所以能够这么火,其根本原因就是炒股能够短时间内获得巨大利润,还不需要付出较大的劳动力和时间,所以我国每年股民的数量都在快速增长中。但是股民数量的增加,使我国原本就不稳定的股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大多数新股民在进行炒股时常常会盲目的进行投资,使其受到一些没必要的损失,所以股民必须清楚的指导炒股核心理论,才能够够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炒股核心理论的步骤

(一)树立正确的炒股理念

首先,在炒股之前必须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炒股理念。不能将赚大钱作为终极目标,而是要摆正心态,不要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从而盲目的跟风进行投资或抛售,要拥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其实现如今股民中真正能赚钱的非常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炒股理念,太高估自己,低估了股市的风险。并且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经济水平也不相同,适合别人的炒股方式并不一定适合自己,但是我国却跟风十分严重,股民发现有一个人用这种方式赚到了很多钱,那么就会急于想要分一杯羹,也想通过同样的方式赚钱,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现如今太多所谓的炒股老师,所有人都去看所谓炒股老师的炒股技巧,炒股方式,但是仅仅依靠别人的经验或知识,是不可能在股市中生存下来的。所以,无论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炒股,或者是跟着老师进行炒股,都一定要树立属于自己的炒股理念,不能再炒股过程中失去自我[1]。

(二)建立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全文阅读

浅析大学生炒股的博弈心理现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投资意识普遍增强,最主要的表现就在于股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其中不乏许多大学生。可支配生活零用钱越来越多以及理财观念的增强,使得许多大学生纷纷进入了股市。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炒股现象,来浅析大学生炒股的博弈心理。

关键词:大学生;炒股;心理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市场的活跃也一直吸引着无数投资者。大学生作为一个较高素质的社会团体,自然也参与其中。据有些高校的调查显示,近期跟风进入股市的大学生股民数量仍在不断攀升。然而,大学生作为经济并未完全独立、思想并未完全成熟的一个群体,其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校园内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生活中,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养,炒股将会占据大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使其疲惫不堪。更主要的是,炒股作为一种金融投资,股价每天都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波动,大学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旦在股市中失败,心理上与经济上恐怕都难以承受其后果。

一、大学生炒股现象分析

随着近期股市行情的升温,大学生炒股的现象也更普遍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炒股存在性别与专业差别,男生以及经管专业的大学生更热衷于参与炒股,其原因可能是男生更擅长形成自己独立的经济决策;相比之下,女生更为保守。而读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平常更容易接触股票,也更易获得财经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跟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此类专业学生更容易趋向于炒股。其他方面,高年级学生占多数,家庭经济好的占多数,家庭有炒股氛围的占多数。在炒股动机方面,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为了赚取投资收益,有些学生是为了尝试体验一把股民的感觉,还有的学生是为了通过炒股提早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学习相关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的相关行业做就业准备。在炒股资金来源方面,大部分学生的资金都来源于父母提供的生活费,少部分来源于奖学金或者打工兼职的外快。在炒股投资金额方面,5000元以下的占多数,资金偏低。在炒股投资盈利情况方面,超过八成的学生遭受了亏损,只有不足两成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炒股的现象将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而发展,大学生股民也将成为一股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大学生投身股市的心理成因

全文阅读

办公室炒股情况调查报告

近段时期以来,随着股市持续走牛,许多单位的办公电脑屏幕总停留在大盘走势图上。最新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有94.9%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单位有人在上班时间炒股——“股市牛了,办公室熊了”是当今一些机关单位的真实写照。

调查显示:94.9%办公室一族涉足股市

专家:一味打压并不可取

王小姐就职于武昌一家咨询公司,自从她听朋友劝告拿出2万元积蓄投身股市后,就成了“办公室炒股族”。一到九点半开市,王小姐便打开股票系统,紧紧盯着股票的一举一动,下午3点才“意犹未尽”地收工。而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近一半的办公室一族参与炒股,更有1/3人员说“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中等收入是主力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办公室炒股者占受访者的46%。针对“您周围同事有炒股的吗”这一问题,竟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有”,更有1/3的受访者表示“周围的同事几乎都在炒股”。

股市牛气冲天,吸引越来越多的白领投身其中。“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股票。”在一著名企业工作的谢先生坦言,为了和同事、客户有共同话题,他上月开户成为新股民。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白领股民,他们坦言,炒股已成为办公室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全文阅读

谁又误读“全民炒股”?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日前在一次论坛上力挺当前股市,在谈到备受关注的“全民参与炒股”时,王忠明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5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

王忠明这个发言报出来后,引起网民对股市的热议和激辩,观点极其鲜明地分成两大派:一派是极力支持的,认为王忠明全面、客观、中肯地分析了中国股市后,提出近年来少有的观点,比某些经济学家讲得有道理;另一派则是极力反对,认为王忠明在误导,理由是现在的市场在部分利益团体的操控下已经严重脱离实际,就像一个漩涡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卷入其中。

笔者认为,王忠明的发言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说理性,他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角度,来分析论证目前中国股市与中国经济的联系,并预测将来的发展走势。对他的论述,笔者非常赞同。而一些反对的意见,恰恰是误解了王忠明的观点。

本来,王忠明阐述了两点:一个是现在算不上是全民炒股;另一个是现在的牛市情况是好事。他还解释说,牛市不仅体现的是股市之“牛”,相当程度上展示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之“牛”。另外,他谈到全民炒股,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原话是“即使是全民炒股也未必是一件坏事,当然,其前提是有效的监管,必要的措施到位。”但有媒体在报道时却成为“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

王忠明认为对当前股市的分析,包括舆论的宣传要防止“失明”。在谈到“全民炒股”时,他认为这个概念都不太确切,某种程度上有被放大的嫌疑。他强调,“有一些讨论和争论都是正常的,但是过分渲染会误导股民、甚至误导政府。”本来,王忠明提醒舆论宣传要防止“失明”,不要误导和推波助澜,而媒体报道此新闻时,恰恰又犯了这个错误。

一概地否定“全民炒股”与无条件地鼓动“全民炒股”,都不是正常的舆论导向,尤其是在当前股市疯狂的情况下,确有一些新股民不记“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忠告,不能正确理解炒股有投资和投机的双重性。笔者身边就有不少同事直言炒股的动机就是想乘机赚一把,根本不谈什么投资理财。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的宣传导向就更加重要了。一个只充满着投机的市场无论如何也说不上是健康的。当人们尚不具备成熟的投资心理时,看到“全民炒股是天大的好事”的报道,恐怕会刺激其投机心理,进而引起冲动,而把风险抛到了脑后,认为政府说“可以大胆地炒了”,这将是什么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笔者认为,从保护来之不易的牛市和对股民负责的角度看,当前舆论应该帮助政府宣传好两件事:一是引导和教育股民尤其是新股民增强投资的风险意识和科学的理财意识,让他们快些成熟起来;二是规范股市规则,监管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管理。一句话,即使是全民炒股好,也要把好事办好。

全文阅读

炒新更需精耕细作

股市是一个机会与风险并存,主力与散户博弈的特殊场所。这种博弈,不仅体现在投资主体对行情判断、品种选择的分歧上,而且在新股上市首日的炒新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些股民常因喜新厌旧导致不盈反亏,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点。

股民在新股上市首日买人带“N”股票,并于日后择时卖出,一般被称作炒新。由于带“N”股票不受涨跌幅限制,涨幅可高于10%,跌幅也可以深于10%,总能吸引激进投资者的目光。无论是大涨还是暴跌,带“N”股票因此被爆炒的情况屡见不鲜。然而,参与炒新的结果,除少部分股民短线暴富外,多数却不赢反亏。投资经验表明,与其捏着一把汗炒新,不如踏踏实实做熟悉的股票。

炒新切勿盲目跟风

炒新重在讲究方法,尤其要在把握炒新规律,权衡炒新利弊的基础上谨慎抉择。炒新讲究精耕细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做好炒新准备

炒新要有备而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一是进行分析,对即将上市的股票所属行业、发展前景、盘子大小等基本面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仔细比对,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经过分析,认为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有较大发展潜力,可适当参与,否则就要放弃。二是制定计划,重点是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买人的心理价位,切不可随波逐流。三是备足资金,炒新关键的时间段是从集合竞价开始到开盘后30分钟。如果没有足够资金,等需要买股时再抛股筹资为时已晚。

把握炒新技巧

炒新的要点在于眼力准、出手快,具体的炒新技巧体现在3个方面。

全文阅读

解读银发股民的心理

虽然如今的股民队伍中“银发股民”还是少数,但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时地耳闻目睹老年朋友炒股的故事。老年炒股,是祸还是福?存在哪些心理学方面的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番心理的解读。

老年人炒股通常出于哪些心理动机?

纵观老年股民的实际,可以把老人炒股的动机大致分三种:

一是游戏心态。老年人走进股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块的时间没法打发。“扔进去点钱,为的是找点乐”,这是不少老年炒股者的心态。有游戏心态的老人一般经济条件比较好,也不需要照看儿孙。还有些老人文化层次较高,比如教师、医生、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等等。这样的老人觉得炒股很时尚,所以喜欢参与。无论原来的生活背景是怎样的,股市现在对他们来说,都能像公园一样解闷好玩。

二是补偿心态。还有一少部分老人是带着补偿或者替代心态进入股市的。当老年人退休之后,很容易陷入孤独感之中,非常害怕与社会隔离的生活,于是就想通过一种活动进入一个群体,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某件事情上。股市里既有知识老人,也有家庭妇女;既有刚退休的,也有年过古稀的。炒股,可以让老人走出家门,建立起一个新的社交圈子,找到新朋友和新乐趣。那些坐在交易厅门口择菜、聊天、织毛衣的老人,他们无意间用最家常的方式,使现代生活中紧张而忙碌的交易看上去那么平和,使交往的心理需求得到了补偿。

三是赢利心态。不能否认有的老人炒股的功利心较重。有赢利心态的老人可能经济条件不太好,寄希望于股市,想从中挣钱养老,所以对股市很钻研,心理投入较多。赢利心态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老年人炒股,对赢利预期不可太高。因为患得患失不利于心理健康。炒股求的是快乐,否则真不如回家去抱孙子。

看来老年炒股不好简单地说是福还是祸,全看有怎样的心态了。老年人投资股市反映了老年人观念的转变,体现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观念的改变,也让很多老人重新找到了自信,感觉自己紧跟时代心未老,有利于心理调节。可以说炒股是老年人生活现代化的一道风景。老人炒股不完全是为了经济上的获益,还有其他的心理上的需要在炒股的过程中同时得到满足。比如:精神上的快乐,获得价值感,扩大交往,锻炼思维,保持朝气等等。这些都是附加的心理上的收获。这是好的一面。但是,多数老人炒股的初衷是好的,如果因为过于投入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乃至身心健康就得不偿失了。老年炒股应该重在消遣,关心股市更要留意“心事”。凡是投资就会有风险,老年人炒股应量力而行,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股市如潮,潮起潮落很难把握。入市炒股,您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全文阅读

老年人炒股,是祸还是福?

走进老年人炒股的故事

老妈的故事:

老妈提前退休在家,闲来无事,被几个朋友拉到股市。开始入市时,子小,投入两三万元钱,既是玩玩儿。

也许是老妈运气好,她买的4只股票都涨幅很大,让她轻而易举地赚了一笔。

尝到了甜头,老妈的手有些管不住自己了。看到好股,就要买上几百股。这样一来二去她投入的钱越来越多。一年下来,家里的积蓄都被老妈从银行转到股市。不仅如此,家里的电视也被她垄断过去,等着盼着看财经报道的股评分析。

每每小赚一笔,都能使老妈眉开眼笑。于是更是倾其所有,就连老爸在她生日时送她买鞋的二百元钱,也被偷偷投进了股市。老爸知道后和她吵,她一本正经地说自己正在做的可是一项大事业,还盘算着几年后赚够多少多少钱好买房子呢?可自从老妈炒股后,家里的伙食急转直下,因为老妈算计着家里能节省下的每一分钱。

然而,就在老妈为自己炒股的骄人战线暗自得意的时候,股市的大盘开始下滑,老妈先是把赚来的钱赔了进去,接着又是连连失手,老妈的股票大部分被套牢。好在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蛮好的,并声称,只要不抛就不算赔。并随着个股的下跌一路接下来,准备解套后大赚一笔。

近日来,老妈看着一路下跌的个股连连叹息,抱怨自己没钱了,要不然再接一点多好。并不是游说我拿出钱来炒股,说现在正是买进的好时机,年后大盘准会大涨。每当这时,我就说,等您那赔进的好几万元钱收回再说吧!

全文阅读

股市投资:别因心态不当“花钱”买罪受

编者按

提起炒股,很多股民会有心痛的感觉。网上曾流行一首网友改编的歌曲《股票让我心痛》:“为何股票它总是让我心痛?/为何苍天它把我深深捉弄?/究竟我的伤痛谁能懂?/上上下下坐电梯的享受,/到了最后全都成空!”甚至有网友发起歌词改编及翻唱大赛,参与者踊跃,改编后的歌词五花八门,但都离不开一个“痛”字。老百姓拿点闲钱炒股,大都期望得到回报,可近年来中国股市一直低迷,想挣钱确实不易,股民们有的被深套,有的屡次割肉亏损连连,更有人为了扳本深陷股市难以自拔,经济受损,浪费时间和精力,引发经济困难、家庭矛盾,甚至影响身心健康。有人说股市是赌场,是陷阱,常把被套、亏损的责任归咎于股市本身,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其实,不管你认为股市是什么,炒股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作为一名投资者,只有具备基本的投资素质,有一定禁忌,有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能避免成为股市的牺牲品。

投身股市心态各异

50岁出头的于阳是某事业单位的出纳员,工作清闲,有时一整天都没啥事。闲得无聊她就上网玩游戏、聊天。

2010年1月底,春节临近,单位基本处于提前放假状态,一个办公室只有一俩人值班。于阳值班时跟网友闲聊,说起一年来的收入,有个网友兴奋地告诉她,自己这一年在股市里小有收成。于阳奇怪地问:“不是说股市不行吗?你还能赚钱?”网友说:“股市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就看你如何操作。”“呵呵,风险太大,我可赚不了股市里的钱。”于阳并没有因为网友赚了钱而对股票动心。聊着聊着,于阳被网友的一句话触动了。网友说:“咱小老百姓玩股票,玩的是心情,图的是乐子,就像玩电脑游戏,对沉闷的生活是一种刺激和充实。”于阳顿时想到了自己的生活,简单、呆板、无趣,就像摆在桌面上的账本。上班跟枯燥的数字打交道,下班跟老公大眼瞪小眼(孩子在外上研究生),一切都按部就班,没任何悬念,也就在一念之间,她决定炒股。

听网友说春节后会有一波行情,于阳取出10万元存款,赶在节前办理了入市手续,并半仓买进了一只股票,没想到当天这只股票便高开高走,大涨超过4%,为她带来浮盈2000多元,相当于她半个月的工资。于阳欣喜若狂的同时,后悔自己没满仓。次日一开盘,她就把另外5万元资金也买成了股票。可出乎她意料的是,接下来那只股票竟连跌三天,她第二次投资的5万元几乎买在了最高点。于阳天天焦躁地看大盘,希望她的股票再涨上来,可行情让她失望。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只有四个交易日有反弹,她账面资金迅速缩水近20%。

70后股民邓玉溪最初也不懂股票,她投身股市确切地说是随大流。邓玉溪本是全职太太,丈夫何胜是房地产公司老板,事业有成而且顾家,每月都会给邓玉溪充裕的生活费和零花钱,只几年工夫,邓玉溪便攒下了数额可观的私房钱。

2006年,儿子上了幼儿园,邓玉溪早晨把老公侍候出门,把儿子送幼儿园后,便没事了,直等到下午4点半才去接儿子。闲得无聊时,邓玉溪到附近的美容院做面部保养,在那里认识了几位全职太太。她们聊天时谈得最多的是股票,她们随身带着笔记本电脑,边做保养边炒股。邓玉溪经常听到她们兴奋地计算自己一天的盈亏,挣钱了眉飞色舞,亏的时候并不怎么沮丧,好像亏的只是数字。她们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很让人羡慕。邓玉溪也想试试,但又觉得自己不懂行,担心亏本。其中一名张太太却不以为然地说:“股票这东西,越是不懂的人越能挣钱,懂太多了反而不好。以前我买股票、买基金,就看名字,名字好听我就买,照样挣钱。”说到此,她压低声音凑近邓玉溪,“我现在还有内部消息,赚钱的胜算更大,你跟着我做,包你挣钱。”

全文阅读

悠着点,银发族炒股不占优势

“五一”长假结束了,天气热了,股市疯狂了,像被注射了兴奋剂,拖曳着沪深股指连翻了几个跟头,从1600点到突破4000点,不过是大半年的工夫。这一数年不见的红火景象,让每日新开户数不断刷新纪录。看着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开心的笑脸,听着他们议论自己这两天又有多少钞票进账,一些徘徊在股市外的老年人再也坐不住了:“上一拨错过了,这一拨咱可不能错过。”随着投资理财的不断升温,老人们也开始不甘寂寞了。许多老年人纷纷将闲置的资金拿来炒股、买基金,手中持有零散外币的老年人,还加入到炒汇的大军中。据有关部门调查,近几年,离退休职工炒股票的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在全国的5000多万股民中,老年人约占10%以上,有的城市老年人占到股民总数的35%以上,老年人已成为股市中一支庞大的队伍。今年新增的股民中40%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股市大涨让都市银发炒股族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

股市新兵多老人

在北京某证券营业部里,记者看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老年人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股票行情,交换着情报,还有个别嗓门大的老年人招呼着同伴去另外的营业厅听课。根据中国证监会分析:我国50岁以上的投资者大多数是散户,投入的资金多是自己多年积蓄的血汗钱。

今年2月,57岁的老陈看到几个老同事炒股都赚到钱,也试探着将2万元投入了股市,没想到短短10天就赚了2000多元钱。尝到甜头的他把存在银行里的养老钱取出来投入了股市,每天都到证券公司的营业大厅报到,从开盘一直待到收市,午饭也不回家吃,以快餐充饥。3个月来,老陈学会了一些股票基础知识和交易操作方法,关于股票的一些信息,他主要靠与其他股民的交流和看电视得来。到目前为止,老陈的收益达到近50%,不过他并不满意,“关键是经验不够,缺乏耐心,不然就能翻一番。”对于大盘高位可能存在的风险,老陈和其他几个老年股民似乎比较乐观,“我现在几乎满仓,2008年北京奥运前,股市肯定没问题。”60多岁的老李正忙着看盘,她告诉记者,退休前她就开始炒股,但是一直没有投入太多精力,现在股市风云变幻之余,她放下家里的事情,泡在股市,一则赚点钱贴补家用,二也是担心再次错过解套机会。

和股市同样热的,还有炒汇和买基金。在证券公司开户的人以买股票为多,也有的同时买基金,而通过银行开户的则主要是买基金。“五一”后记者走访北京朝阳区一带银行网点,发现非现金服务处的叫号繁忙,排队等候的椅子上都坐满了人,工作人员说大部分都是申购基金的。据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近一段时期,来开卡办理的客户平均流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左右。有些网点甚至增加了两倍。前来开户的对象以中老年人为主,且很多是带着5万元10万元的大笔现金前来入市。

炒外汇风险相对炒股要低得多,所以一些手头持有少许外币的离退休的知识型老年人,开始关注外汇市场并投身其中。和炒股不同,在外汇交易柜台进行交易的客户寥寥无几。许多老年客户喜欢清静,选择在家里通过电话和网络炒外汇。据有人统计,在炒汇大军中,离退休老人占了4%左右。

不光在营业厅、银行能感受到股市飘红对老年人的影响。北京朝阳区有家老年大学不得不贴出通知,告诫学员规避股市风险,避免盲目炒股。据该老年大学的校长反映,老年学员当中50%以上的人都在炒股。课间休息的时候,他们就聚在一起,聊股票。上课的时候也不太有心思听课,特别是3月中旬后,学员的到课率明显下降,每个班上最多能到80%,还有20%的人,一大早就跑到证券大厅报道去了。以前除了个别生病的,几乎全体都能按时到课。

高位不抛 低位不退 只当娱乐

全文阅读

国人为何“无所不炒”

在财富快速积累、社会快速转型的今天,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流行病,最为典型的病症心态就是勤劳不如投机,创业不如短炒!于是,人们除了炒股、炒房外,还炒矿、炒蒜、炒豆、炒金、炒茶、炒药等,总之,无所不炒!其中,炒房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大难题。一夜之间,为什么中国人变成“无所不炒”?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如果劳动不体面、勤劳难致富,则投机短炒、梦想暴富就会变得时尚。

廉价劳动力时代,大量农民工进城,不仅满足了城市用工的需要,同时也从供求关系的角度压低了农民工自身的工资水平,通过农民工的“低工资”示范传导效应,进而又抑制了城市工人的工资上涨。整体低工资,直接给“劳动光荣”和“勤劳致富”以沉重打击。既然无法勤劳致富,人们当然会寻找暴富的便捷之法,比方炒股,炒房,

投资市场单一而狭小,因为无所投资,所以无所不炒。

在通货膨胀或负利率时代,存钱不如花钱,储蓄不如投资。然而,目前,我国投资市场仍然比较单一落后,我们还没有像样的公司债券市场,基金则是一个追涨杀跌的大散户,而股市(比方中小板和创业板)规模也还比较狭小,由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分红能力较差,导致股市风险大于收益,投资不如投机,除了炒,投资者别无选择。当长期投资与理性投资之门被关闭时,短炒与投机之门就会洞开。

全民创业意识淡漠。

短炒投机,快进快出,赚差价。短炒者希望通过天天炒、天天赚差价,甚至不用上班,每天赚个烟钱、饭钱或酒钱,运气好时甚至赚到一个月或数个月的工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