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骨科相关知识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精选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骨科;感染;健康教育;知识宣教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31-02在本院骨科病房中,患者多为因车祸、机器押伤、滑倒或跌倒等直接暴力损伤患者,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该类患者应该做好后期指导工作,以防止患者因为一再的感染、发炎而重复多次住院,若发生后期感染,会使患者及其家属在心理、家庭、经济等各方面都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该类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应该引起重视[1]。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病房收治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知识宣教在降低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中的效果,现对笔者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本院骨科病房2010年12月~2011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145例,将所有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观察组73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18~71岁,平均(39.6±3.2)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0.5 h~7 d,平均(11.5±3.7) h;其中,四肢损伤35例,髋部骨折10例,脊柱骨折7例,其他20例。观察组中,男44例,女29例;年龄19~71岁,平均(39.8±3.0)岁;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6 d,平均(11.2±3.5) h;其中,四肢损伤38例,髋部骨折9例,脊柱骨折7例,其他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出入量等,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及时处理。(2)根据患者疾病及治疗情况正确安置,保持关节功能位,使患肢或者受伤部位得到良好的固定。(3)加强功能锻炼,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力训练等,预防相邻关节功能障碍以及不必要的肌肉萎缩。(4)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采用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按时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1)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栏、公开讲座、宣传册等方式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包括发病、治疗以及预防知识等。(2)告知患者疾病恢复期的饮食注意事项,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食用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3)告知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帮助其了解注意事项,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3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组间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情况通过自制调查问卷统计,问卷中包括疾病知识、护理知识、药物知识、出院注意事项等内容,总分100分,95分以上为掌握,70~94分为基本掌握,少于70分为未掌握,以掌握、基本掌握合计知晓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完成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宣教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为97.3%,对照组为8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宣教结果分析[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7%,对照组为12.5%,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骨科病房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骨科器械也不断更新,骨科手术种类更加多样,手术方法也以大切口、大视野向小切口、微创手术发展[2]。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方法是主要的治疗方案,但是随之而来的骨科感染及手术并发症也相继产生,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引起重视。对于骨科手术而言,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会导致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因此减少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不仅对患者和医生都很有意义,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3-4]。在骨科感染的影响因素中,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故对患者健康教育是必须的。为了提升骨科医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笔者在本研究中分析对骨科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的效果,结果显示对患者进行宣教,患者对自身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增高,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体现了统计学差异,具有明显的优势。相关知识宣教包括对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发病、治疗以及预防知识等),向患者介绍其疾病的饮食以及保健内容,告知患者疾病的预后情况并帮助其了解注意事项等[5-7]。这样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对系统的相关知识宣教,使患者了解影响自身恢复健康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临床的治疗护理工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加速康复速度,提高自身生活质量。

由上可见,对骨科病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知识宣教,能够使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降低骨科病房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 实用骨科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708-719.

[2] 罗从风,周蔚,翟伟韬,等. 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78-980.

[3] S. Terry Canale主编. 卢世壁主译.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 9版.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2134.

[4] 王蕾,罗涛.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选择[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9(4):304.

[5] Coats TJ,Brazil E,Hel''on M. The effects of commonly used resusci ration fluids on whole blood coagulation[J]. Emerg Med J,2006,23(7):546-549.

[6] 肖亚平,李娟,郭洪霞,等. 普通外科病房感染管理[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5.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再骨折 内固定取出术患者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2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23-01

随着临床医学的迅猛发展,骨科内固定器材的广泛使用,近些年,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后并发再骨折的病倒日趋增多。据我科统计,仅2009年收治的120例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中,有3例术后2个月内发生再骨折。对患者身心造成极大的创伤,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社会负担,进而引发医疗纠纷。为了减少或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10年1―12月通过健康教育形式,对入住我科行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民医院骨科病区收治的单侧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的患者100人。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单纯随机抽样,将调查对象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100名患者进行访问问卷调查。

1.2.2 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术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康复治疗知识、跌倒预防知识及并发再骨折的高危期等相关知识。调查员由科室统一培训,且在骨科病区任职3年以上的护师担任。在患者入院当日对抽样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相关知识点问卷调查评分。培训后于患者出院前一天再次进行相关知识点问卷调查并评分。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内容完全相同。评分分2级,问答正确1分,不正确0分,满分8分。

1.2.3 干预措施。在患者手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及出院前一天对患者进行面对面健康宣教,肢体演示,每次持续30分钟,每一次均对上一次培训内容进行开放式的互动提问,针对患者薄弱知识点加强讲解,教会病人功能锻炼的动作。培训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肢体语言。在术后第二天发放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健康教育小册子。

1.2.4 统计分析。所得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100名患者,年龄16~50岁,文化程度:小学69人,初中30人,高中及以上1人。女,28名,男,27名。其中单侧股骨骨折56例,单侧胫骨骨折44例。排除有器质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所有患者以前都未接受过护理人员相关知识培训。

2.2 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培训前后认知情况及评分比较。采用针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再骨折相关知识培训并进行干预,培训后已掌握预防再骨折知识人数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认知情况[n(%)]

3 讨论

下肢骨干骨折临床多采用钢板和交锁髓内针固定,在肢体行内固定期间,应力沿着内固定物传导,骨折部位出现应力遮挡,骨折部位的骨小梁失去应力刺激,骨小梁不能正常排列和重塑形,强度下降。当内固定物取出后,应力重新分布,原内固定器材固定段不能承受较大应力的地方易发生再骨折,发生多次骨折的情况并不少见[1]。合理科学的康复治疗是防止并发症和极早恢复功能的保证[2]。下肢骨干是躯体承重骨。对内固定取出术后患者积极康复治疗可增强骨折部位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跌倒是并发再骨折的诱因。如何预防跌倒,促进患肢功能恢复,是术后患者所面对的现实问题。健康教育的实质是一种干预,它提供了人们行为改变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服务[3]。“行为干预”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健康知识传授的针对性、一致性和可接受性,在于这种知识的“强反”与“刺激”的技巧[4]。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患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主要涉及康治疗知识,跌倒预防知识及发生再骨折高危时间段知识的普及。分析统计结果(表1)“术后8周内易再骨折”培训后,让患者认识到术后有这一严重并发症,及发生的高危时间段,使其从思想上重视,从而加强自身的行为约束达到预防再骨折的发生(X2=93.26,P

综上所述,对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相关知识专项健康教育,不仅要在医院内实施,还要充分利用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家庭[5]。固建议坚持术后随访12周,使其出院后的相关活动及康复治疗被医护人员所掌握,并给予专业指导,确保其遵从医嘱[6],从而确保该项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这既培养了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扩大了护患交流平台[7],又减少或避免了“再骨折”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因此,实施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后预防再骨折健康教育和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韩慧明.最新骨科手术操作细节与手术意外防范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4,30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5

[3] 陈晓菲.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应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

[4] 李兰娟.慢性病预防与保健[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

[5] 邝俭玲,苏保育,刘间芳等.院外延伸护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6):621-624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维解剖软件;骨科学教学;解剖知识

解剖知识是医学知识的最基础理论,是基础医学中的重点。骨科学同样也是外科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在骨科学教学过程中,骨骼的位置、肌肉的起止点、血管神经走行及相互的空间结构等都需要用到解剖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缺乏对解剖立体直观的认识,故在学习骨科学的过程中很难将解剖知识很好地渗透。因此重视解剖知识,将其与骨科学整合优化,让解剖知识针对性地与骨科疾病、体征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骨科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掌握。传统骨科学解剖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一般使用二维图片、实体教具及尸体标本作为辅助。目前,二维图片缺少对空间结构的准确描述;实体教具对人体解剖结构细节表达失真[1];尸体解剖供体来源减少,学生利用尸体标本进行观察和解剖的机会逐渐减少等问题导致学生在骨科学学习过程中对人体的空间结构理解程度降低,不利于学生对骨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近年来计算机三维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如何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解决以上矛盾成为骨科学教学中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三维解剖软件不仅可以从各个位置观察解剖结构,还可以从不同层面、方位和角度显示人体的形态特征、空间位置及毗邻关系[2]。我们已经将三维解剖软件引入骨科学教学中,加强了学生对解剖知识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骨科学教学效果,现将教学中的体会介绍如下。

1解剖知识在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好解剖知识是学好骨科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准确的解剖定位,才能根据症状、体征做出疾病的正确诊断。同时,学好骨科学必须掌握相关解剖组织的起止位置、相互关系、血管和神经走行等情况。骨科学的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半学期或者大四上半学期,此时学生对大一学习的解剖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如何将基础理论知识同临床知识相结合,并且能够融会贯通,是摆在骨科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3]。

2三维解剖软件的优势

在传统的骨科学教学中,仅通过二维图片、实体教具、尸体标本等讲授解剖结构,导致讲授内容不够立体形象,使学生缺乏空间认识、缺乏对解剖细节的理解[4]。在骨科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疾病的定义、病因、治疗等,还需要准确认识到病变部位的空间位置、大小、几何形状以及与周围组织之间的空间关系[5]。教师很难利用单纯的二维图片、实体教具甚至尸体标本对其进行清晰讲解,这给学生的学习、理解造成很大困难。三维解剖软件对以上问题进行补充和扩展,具有以下优点:(1)利用数字化信息,建立仿真的骨骼、肌肉、重要血管神经走行等多种解剖元素相结合的模型,使得教学模型更加真实。(2)可以随意旋转、剥离、覆盖,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讲解,有利于学生形成空间概念,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形象。(3)三维解剖软件可以减少教学中对尸体标本的依赖,弥补标本缺失、损坏、模糊不清等不足。(4)三维解剖软件作为新生的教学手段,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骨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6-7]。(5)三维解剖软件可以让学生在骨科学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骨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将一些复杂的空间结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6)三维解剖软件减少了骨科学教学对实体教具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学校在实体教具购买与维护方面的费用。

3三维解剖软件的选择

笔者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解剖软件为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3Dbody软件。本款软件摒弃传统图片拼接技术,完全基于三维数字模型创建,立体直观,可以从各种角度观察解剖结构;能够显示或隐藏4000种以上的解剖结构;可以实现逐层剥离,完全再现人体解剖的全过程;具有放大及缩小功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近距离观察细节;所有部位都可以实现透明效果,而不是只有皮肤可以透明,透明度也可以调节,方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使用鼠标指向某个结构,可以自动显示名称,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软件自带的搜索引擎,能够快速找到想要查看的结构;全屏显示,可充分利用屏幕空间,最大限度显示3D结构。

4讨论

骨科学中的解剖知识内容繁琐,相关专业名称、相互关系复杂,想要学生尽快掌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骨科学教学的要求,故三维解剖软件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学工具,在骨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三维解剖软件解决了骨科学教学过程中人体解剖结构复杂、空间关系无法表述清楚等问题,可以使传统的骨科学教学模式得到改善。人类的记忆过程主要依靠视、听、读,其中90%来源于视听。三维解剖软件能够提供更为形象生动的解剖描述,文字及图片相结合,图文并茂,使大脑快速做出反应,与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相对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只有掌握了解剖知识才能为生理学、病理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保障。传统模式下,仅提供二维图片及模型进行教学,由于缺乏相互联系,很难被学生接受、理解,造成学生死记硬背。三维解剖软件可以使骨科学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保证了骨科学教学的真实感,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知识点。在教师备课期间,三维解剖软件能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素材,使教师可以将传统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制作精美的课件及视频,完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综上所述,三维解剖软件在骨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极大的改善和补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丁占彪,崔英健,陶伟,等.目前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探讨[J].考试周刊,2007(35):38.

[2]邓长弓.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趋势初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5):504-505.

[3]潘骏,薛恩兴.现代教学技术在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42-43.

[4]赵长青,樊粤光.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5,19(2):94-96.

[5]程昊,周波,李宏伟,等.计算机三维数字人体模型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3519.

[6]尹良军,秦晋,程昀,等.现阶段骨科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94-95.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骨科学; 教学改革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Orthopedics in English/GUO Quan-yi,LI X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1):128-13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world,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English skills of orthopaedic surgeon.Because of the high labor intensity of orthopaedic surgeon,the time for orthopedist to study English is short.In addition,rthopedics has multiple sub-specialty,and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disciplin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vident,orthopedist have to learn large quantity of knowledge.Medical vocabulary has extensive sources and the background is complicated.Teaching clinical orthopedics in English is special.Nowadays,English ability of orthopedics is still insufficient,the number of teacher is not enough and the assessment mechanism should improve.Facing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orthopedics in English,optimizing the teaching-learning models coul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orthopaedic surgeon in the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Therefore,we spread out discussion mainly from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orthopedics in English.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Orthopedics; Teaching reform

First-author’s address:Institute of Orthopedics,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LA,Beijing 1008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1.03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医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国际性学术交流日益增多。国际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医院国际化进程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又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新世纪医学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风尚、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要具备能够在国际平台交流的英语水平[1]。在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两个方面必须面对:一方面,随着物理学、材料学、分子生物学以及计算机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临床骨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大多数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都发表于以英文为媒介的SCI期刊,重要的国际骨科会议也均为英文会议。另一方面,西医骨科学起源于欧洲,从英语角度学习有助于对学科专业知识理解。因此,提高骨科医生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探索新方法。

1 骨科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

1.1 骨科医师工作强度大,减少了其学习的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在此过程中,各种老年疾病、慢性疾病逐渐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研究预测,由于人口寿命的延长,退行性疾病和骨关节炎发病率逐渐增加,接下来的几十年以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将极大依赖于骨科医生[2]。同时,由于现代社会交通运输、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伤和工伤也越来越多,使得骨科医生工作强度不断增加。骨科医生必须提高工作速度,并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再加上以实践性、操作性强[3],对医生体力要求高为特点的骨科日常工作,导致骨科医生英语学习的时间减少。

1.2 骨科亚学科划分较细,增加了专业英语学习的内容 骨科分科较细、病种较多,骨科医生的学习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病种的变化不断增加,所需学习的专业英语知识也逐渐增加。现代社会交通运输业、工业、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使得除单纯性骨折脱位外粉碎新骨折、多发性骨折频发。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好转与医学的发展,化脓性关节炎和脊髓炎、结核病已经逐渐减少,但类风湿、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骨关节疾病逐年增加。此外,退行性骨关节病所引起的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增生性骨关节炎也是门诊中遇到的最多的病种[4]。以中国人民总医院为例,学科分类较细,包括创伤、脊柱、关节、肿瘤、运动医学、康复骨科、骨科基础研究等亚学科。各亚学科专业程度高,术式复杂,骨科医生除了从传统教材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需大量阅读国际上最新的、最前沿的英文文献,导致医生成长过程漫长,需要掌握的专业英语知识量大。

1.3 骨科专业英语词汇来源广泛,背景复杂 现代西医骨科起源于欧洲[5],亚学科专业领域专业英语词汇多种多样,专业性强,并且很多专有名词以重大贡献者名字命名,如踝P节骨折中Cotton骨折、股骨踝间骨折中的Swashbuckler手术入路等。骨科专业名词极多,增加了掌握的难度。

1.4 骨科和其他多学科具有交叉,增加了需要掌握的词汇量 现代骨科不仅与医学影像学、神经外科、肿瘤科、风湿免疫科等临床学科关系密切,同时骨科的发展与材料学[6]、力学[7]、分子生物学[8]、信息技术发展[9]息息相关。如材料学与力学的发展使得内固定和外固定器材不断更新,组织工程技术在骨科的应用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基础医学研究成果与临床医学中的转化越来越广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医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入。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手术机器人逐渐应用于骨科,例如专科设计的 Robodoc机器人系统、MAKO-plasty机器人系统、Acrobot机器人系统、SpineAssist机器人系统[10]。其他学科在骨科中的应用使得国内优秀的骨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骨科专业知识,并且需要阅读大量相关学科英文文献,英语要求相对更高,跨学科英语知识需求量更大。

2 骨科临床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

2.1 临床骨科医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低、英语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在骨科学基础教学中,教师对骨科知识均采用为中文授课方式。骨科学知识量大,中文骨科知识掌握起来都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则使学生掌握起来难度更大。因此,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大多数学生对医学专业英语热情较低,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日常交际英语上,常忽视骨科专业英语的学习[11]。国内一些医学院校已经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课程,很多学习基础好的医学生也意识到了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12]。但大多数医学生对专业英语重要性的认识仍让需要提高。

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特别是同等学力研究生,比较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把重点放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忽视英语的学习[13]。他们所具有的英语能力主要来源于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试,如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CET4、CET6等,这样的英语学习具有被动性、短时间性、应试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于进入骨科临床工作的骨科医生,当通过这些考试后,忽略了进一步的英语学习,出现类似于其他领域医学工作人员英语水平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现状,包括具备一定英语阅读能力,但无法使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同行交流,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难以独立完成高水平英文文章的发表[14]。

2.2 骨科专业英语教材匮乏 双语教材的缺乏是制约任何专业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15],骨科学亦是如此。现代骨科起源于国外,通过几十年我国骨科人的努力,中文骨科教材已经逐渐趋于成熟。虽然骨科学中有很多专业词汇都有被认可的中文译文,但经过单纯的、传统中文骨科教学,医生很难将中文名称与相应的英文名称结合起来。至今,专业的、公认的、内容全面的、及时更新的双语骨科教材仍然没有诞生,大型的骨科英文原版教材专业性强,但对于大多数临床骨科医生阅读难度较大。

2.3 骨科专业英语师资力量匮乏 配套的骨科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对骨科医生英语教学有重要影响。执行骨科英语教学的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骨科临床经验,同时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骨科老专家年轻时没有机会接受优良的英语教学,出国留学机会较少,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缺乏骨科英语教学的水平。年轻的骨科教师英语水平较好,但骨科临床经验未达到一定的火候。公共英语教师对临床知识了解较少,教学方式与其他专业类同,不能满足骨科专业需求。师资力量在临床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还受教学兴趣、认识程度、教学方法、自身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双语教学中教师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双语教学好坏与职称评定、奖金和任期考评没有直接关系,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积极性不高[16]。此外,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师资资源显得更加紧张[17],这也影响着临床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这些现象导致我国骨科专业英语师资力量匮乏。

2.4 骨科专业英语考核机制缺失 包括骨科专业的临床医生英语水平的评价还多限于CET4、CET6、雅思、托福等公共英语考试,这些考试并不能对专业英语水平起到考核的作用。因此,公共英语的学习与专业英语的学习逐渐脱节。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常把注意力集中于公共英语,而对专业英语学习不足。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专业英语考核机制,多把精力集中于临床知识学习忽视专业英语学习。

3 骨科临床英语教学优化方案

3.1 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提高骨科医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尽早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具备一定骨科临床专业水平的医生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可以使自身业务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国际上最新,最受关注的科研成果大多发表于以英文为媒介的SCI期刊。一名优秀的、走在骨科发展最前沿的医生,要想迅速学习国际上最前沿的骨科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并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良好的英语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良好的英语水平是骨科医生走向前沿,走向国际的敲门砖,因此尽早从思想上重视骨科专业英语的学习极为重要。

3.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决定着医学英语教育的实施程度。专业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很高。骨科专业英语师资队伍,应兼具良好的临床业务水平与专业英语知识水平。由于目前骨科专业英语教育发展较慢,师资力量缺乏,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启动骨科专业优秀英语教师人才储备,提高师资水平[18]。启动优秀骨科英语教师人才储备建设的的方法很多,包括选取英语基础好的骨科医生进行教育教学培训;也可选取优秀的英语专业教师和骨科医生进行联合教学培训;在一些骨科实力较强的科室,选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医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培训等等。同时,由于双语教学教师工作量更大,对于英语教学教师可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例如,从职称评定、奖金和任期考评上给予一定支持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积极性。增加优秀的医学英语教师与海外医学院校的交流可以提高英语与专业知识水平。长远来看,构建英语教学专业教师与临床医学专业教师交流平台,能够促进英语教学与医学专业教学共同发展,英语教学与临床医学结合必定是未来的教育方式。

3.3 阶段教育、分层教育设立实用课程,因材施教 由于医学生年龄各异,英语水平良莠不齐,英语教育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阶段应有不同的教育模式[19]。医学生本科阶段是公共英语基础教育的黄金时期,在本科阶段教育重点要放在基础英语学习如阅读、听说、写作能力上。有调查表明,较好的公共英语水平的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专业英语学习环境,并且有较高的理解能力[20]。因此,提高公共英语水平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基础。

课堂是医学专业英语教育的主阵地之一[21]。在骨科专业学习阶段要注重骨科专业英语教育与公共英语教育相结合,教育的起点是学生全面掌握骨科专业词汇,与骨科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这样能减少后期阅读英文文献的难度。对于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教育者应该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出发,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22]。对于公共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本硕连读医学生和本硕博连读医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公共基础知识后可以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穿插英文专业词汇的讲解。中英文双语教学中不能摒弃中文专业知识的内容,在中文教学的基础上穿插英语知识专业知识还能促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课堂中增加文献阅读研讨课,可以为师生互动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锻炼文献阅读能力[23]。国内很多骨科教材多为国外教材译文,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引导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以便更好地了解骨科专业知识。

在骨科研究生阶段,由于很多院校毕业要求需发表SCI论文,定期开设英文文献阅读与写作相关课程能够提高骨科医学生文献阅读能力,对医学生科研、英语都有促进作用。硕士研究生临床教学中定期组织英文文献汇报,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习兴趣,提高研究生对最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24]。积极鼓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医学生参加国内或国际上的英文学术交流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促进优秀医学生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骨科动态,使优秀医生专业水平和英语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3.4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制定科室英语学习计划 临床骨科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交流骨科新知识,最终还是要更好地促进临床实践。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高效促进临床实`的要求,日常的临床工作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年轻医生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由于骨科亚学科分科较细,每一个亚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词汇,在科室活动中制定英语学习计划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医学生专业英语知识。如在科室活动中,可以定期挑选最新的或者认可度高的英文文献翻译讲解,定期采取英语教学查房,选取典型病例,使用英语汇报病情、诊断、治疗等[25],既能使骨科医生学习到骨科专业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特别是,随着大数据理念在各专业的广泛应用,国际性的疾病治疗指南越来越多,充分学习国内外指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能够使年轻骨科医生用英语分析病例、系统性处理患者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6]。在一些国际化进程较快的医院,诊治外籍患者疾病的过程中使用英语查房不仅能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同时对医护人员英语专业知识与交流能力也有极大促进作用[27]。

综上所述,在骨科学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的今天,我国骨科的发展需要紧贴国际骨科发展趋势。在此交流过程中,较好的骨科专业医学英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骨科专业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我国临床专业英语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针对教育现状采取策略切实加强骨科医生专业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川,胡兴平,祝青国,等.医学国际化背景下提高临床医生英语能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师杂志,2014,(s2):171-172.

[2] Farley F A,Weinstein J N,Aamoth G M,et al.Workforce analysi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how can we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our predictio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2007,15(5):268-273.

[3]毛宁方,白玉树,谢杨,等.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2):194-195.

[4]黄国忠,解传信,吴德万.21世纪基层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6):88-89.

[5]冯传汉.中国骨科的过去与现在――在第四届华裔骨科学术大会上的卓越成就特别演讲[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081-1084.

[6]马剑雄,高峰,柏豪豪,等.可降解生物材料在骨科内固定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6,21(3):323-327.

[7]李亚军.计算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8):7869.

[8]田伟,赵丹慧.应发挥分子骨科对骨科发展的引领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7):2593-2596.

[9]郭卫春,黄文俊,汪光晔.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55-59.

[10]张军良,周幸,吴苏稼,等.手术机器人系统在骨科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79-2082.

[11]赵敦.骨科教学查房中加强英语教学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08,(12):98.

[12]王哲,辛娟,尹鑫.我校八年制医学生双语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87-188.

[13]向冰,林登萍.医学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索[J].考试周刊,2013,(41):87-88.

[14]康红军,周飞虎,赵妍,等.临床医生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117-120.

[15]廖荣霞,谭雪焦,陈敏.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 推进医学双语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1001-1004.

[16]王敏,张峡,郝勇,等.临床双语教学中教师状况综合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4):510-512.

[17]曹忠芹.反思教学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2,(12):128-129.

[18]王吉云,马志敏,李志明.医学英语教学中师资分析及学生现状的初步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551-552.

[19]郭彦琼,杨和平.浅谈临床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J].基础医学教育,2003,5(4):378-379.

[20]苏力,李大荣,张淑云,等.临床课程试行医学英语教学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4,(3):29-31.

[21]林丽,任安经,袁文俊.八年制医学生生理学双语教学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28-929.

[22]徐玉娟.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3):194-196.

[23]田易,倪兵,吴玉章.文献阅读研讨课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2):265-266.

[24]巴院.英文文献学习报告会在硕士研究生临床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0):94-95.

[25]郑唯强,袁鹏群,沈姝,等.军队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英语查房教学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14,21(8):780-782.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5篇

实验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 教学实践

一、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实验骨伤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骨伤科治疗方法和方药对机体的作用、作用机理,以阐明骨伤科疾病的发生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疾病骨伤科疾病的原理,是现代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医骨伤现代化及培养现代中医骨伤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组织工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多年以来这门课程在陕西中医学院一直作为自修课程,但随着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及学科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必要性愈加明显。通过开设实验骨伤科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中医骨伤科学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中医学(骨伤方向)于2007年正式开设了该门课程。但其涉及面广,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而课时相对较少,给这门课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进行了有限的实践与探索。

二、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可行性

从课程设置看,实验骨伤科学涵括范围广,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使学生能系统地用实验去印证理论知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机会增多,课程更贴近临床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的同时,能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同步发展。因此,从课程特点看,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设计看,如果把开设实验骨伤科学的目的局限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范畴是不够的。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只要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内容,就能通过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制备狗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及假设股骨头坏死等临床景象以后由学生自己独立处理,锻炼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些问题不能从书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促使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从实验中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做使实验骨伤科学课不再是简单地重复手术操作步骤,而是一个探讨性和研究性的学习过程。无疑这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验骨伤科学是可行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创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主动的实践者,从而充分调动了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其求知欲望。学生在实验中思维活跃,操作认真,讨论热烈,探索精神强。由此可见,学生们对实验骨伤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基础医学教育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基石

实验骨伤科学教学内容涉及到组织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知识,这些基础医学知识掌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很多相关基础知识较差,对于很多基本的实验方法不了解,对一些基础实验的原理也不清楚,这样该课程让他们觉得很难理解。所以对于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学生,加强基础医学的学习对于开设实验骨伤科学有重要意义。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方法及实验原理,了解基本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科研创新意识及基本能力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内涵

我们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就在于增加我们对中医骨伤疾病研究的本领,要开展科学研究,首先我们要有科研意识,要在我们的工作及学习过程中,通过意识去发现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尚无这方面意识,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医骨伤专业本科生科研意识的引导,培养正确的科研意识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通过介绍近些年来现代医学、现代骨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临床与实验研究新成果、新进展、新动态来扩大学生知识面。这对开拓科研思路,培养科研能力非常重要,同时通过课堂探讨,要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养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科研精神。

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他们了解基本的科研方法及科研思路后,通过国内外最新文献的学习,让他们在进一步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的基础上,也了解到学科前沿,同时对他们的外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操作中重视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培养良好的科研思维和探索精神,培养创新的科研能力。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科研意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如科研的概念、科研分类、科研选题的步骤及原则、有关医学实验动物学基础知识等。

另外,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骨伤特色及重点病种的科研思路及方法训练,如讲述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中医药的优势,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骨折愈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内容包括长骨干骨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观察指标。另外,颈椎病、股骨头坏死、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质疏松、脊髓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研思路及研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在科研思路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引用国外最新文献,通过这些文献的结构设计、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层次来让一方面学生了解科研思路及科研设计。

五、突出实验技能培养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点

一个好的课题需要严谨的设计,但涉及再好的课题也是需要熟练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完成,所以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和基础医学的教学实验相结合,适当增加骨伤科疾病研究方法中的基本实验,如我们在组织学实验中可以适当增加肌肉,骨骼的标本处理、常规及特殊染色方法的教学;在免疫学实验中可以增加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等。目前全国中医药院校尚没有统一编制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教材,我们根据以往给中医骨伤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时的经验,结合教学改革内容,并参考了同类相关教材,编写了内容配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同我院现有基础条件适宜的实验骨伤科学实验指导院内教材。以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多媒体教学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利用自己制做及应用国内外相关实验方法的多媒体课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知识的媒体结合起来,提供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理论感官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嗅鞘细胞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及其培养,我们把培养嗅鞘细胞的实际操作过程及培养结果的图像拍摄下来,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枯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化,便于学生理解,深受他们的欢迎。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节省时间。我院目前此门课总时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28学时,实验8学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在单位时间里增加了信息量,减少了板书时间,与以往相比相对延长了学时,使我们有时间给学生讲解更多的内容。

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精神是强化实验骨伤科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使人对工作、学习和创造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从而使人思想活跃,注意力集中,产生较高的智力而获得成就。这门课程因内容较广泛和前沿,在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通过一些设计性实验或课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我们布置以“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为基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通过这一任务学生就会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科研专著去了解科研的整个过程,如,设计思路、动物分组、动物造模、指标测定及统计学方法等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了科研方法,又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这一点对于以后的临床工作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但迄今为止,该学科尚存在许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具体涉及到传统基础理论及临床技术,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实验骨伤科学的开设和规范教学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增加学生兴趣,培养新世纪中医骨伤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寿好长,朱津浦,金京南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改革[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7).

[2]耿建芳,王玉芬,邢天娥等.中医专业实验诊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

(上接第168页)用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Blog的出现使网络教育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台阶,也使得人们将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许多认识。在Blog短短的发展阶段,它已经用它的优势,使人们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进行知识管理的工具。随着它的日益普及化,它也必将成为教育中的重要工具。Blog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它将引发人们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新的思考,使网络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然Blog在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个Blog受益者去探究、发展和推广,使它成为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成为教育发展中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黎加厚. Blog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2]张正国. Blog:承载我们的教育理念[J].信息技术教育,2004,(2).

[3]冯纪元.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04).

[4]于斌. Blog技术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05,(05) .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骨科 体会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确的健康教育能使得患者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并且通过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对疾病有基本的了解。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以及各种护理技能,能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能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1]。骨科患者的特点在于患者的伤肢受到制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均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骨科疾病知识,日常的基本护理知识以外,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功能锻炼等部分。本文主要是探讨在骨科中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的应用以及体会,旨在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180例,男109例,女71例,年龄17~64岁。

健康教育:对骨科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主要是依靠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进行讲授以及示范。教育形式:书面教育、口头教育,根据病情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制作患者住院指南(小册子)、建立病区墙报宣传栏、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召开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告知患者骨科疾病的基本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康复知识。通过书面文字以及图片的教育使得患者能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在其进行休养康复的过程中告知其相关的注意事项以及正确的骨科护理等。具体的骨科健康教育如下。

⑴骨科基本知识:在患者住院治疗以及康复期间,护理工作人员要适当给患者进行相关的骨科的健康教育。一般在患者手术前需要告知患者如何配合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前的相关注意事项。骨科患者大部分在手术后均需要固定伤肢,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如石膏、牵引或是夹板的固定注意事项,特别是对行动不便的骨科患者。正确的固定方法能避免病情的恶化还能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术后根据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进行正确摆放,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也是健康教育内容中的重要一环,正确的能使得伤肢愈合较好,同时能使得患者感觉比较舒适等。及时告知患者预防和有效应对切口疼痛的方法,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尤其注意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采取的措施有:密切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及末梢血运;遵医嘱使用药物如低分子肝素钙;指导和协助患者尽早主动、被动运动,以加快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还应包括,向患者介绍相关的骨科并发症以及相应并发症的诱因。护理人员应该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预防知识。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伤口感染以及出现褥疮。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伤口附近的清洁卫生,同时需要定期更换敷料等。由于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此要给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拍背以促进被压肌肉组织等的血液循环。患者出院时,还需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拐杖或是轮椅等使用方法,以及出院后的饮食调理等。

⑵心理健康教育:对于骨科患者,致病原因常常是由于突发意外事件,导致大部分患者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加上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行动不便,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不安以及烦躁、后悔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取得患者的信任,多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情变化以及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指导,使患者能消除其悲观和恐惧的心理,配合临床治疗。患者入院后,首诊护士进行入院宣教,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适应住院生活,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术前进行知识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练习有效咳嗽,适应床上大小便,告知禁饮食的目的和意义。另外,由于骨科患者需要长期卧床治疗,患者也会因此产生消极的心态。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的恢复时间,以及相关的知识。使得患者明白疾病恢复需要一定长的时间,要有一定的耐心积极配合治疗以及坚持做物理康复治疗等。同时也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属说明,建议家属能给予患者精神上以及生活上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患者能尽快康复。

⑶功能锻炼:功能锻炼在骨科患者康复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大多数患者由于害怕肢体活动会对伤肢等造成影响或是发生二次骨折等情况,因此不能进行过多的肢体活动。所以应向患者讲解骨科疾病康复的基本原理,消除患者的顾虑,能定期积极参加功能锻炼。另外,在进行功能锻炼以及物理康复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疼痛,由于害怕疼痛患者常常会不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向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正确早期的功能锻炼能使患者的伤肢更好更快的愈合,对于恢复患者的活动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除了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练重要性外,还要向家属进行功能锻炼重要性教育。通过向家属进行健康教育,除了能使得家属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督促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康复锻炼以外。家属还可以在家中辅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功能锻炼,能给予患者正确的支持辅导,加快患者疾病的痊愈。

结 果

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能主动配合治疗,在出院时均对其疾病有着基本的了解,定期回医院进行复诊和功能锻炼。骨科疾病的愈合情况较满意,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是死亡病例。

讨 论

正确开展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护理工作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医院宣传资料等,这是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促进其身体健康疾病痊愈的良好载体和传播途径[2]。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消除或是减轻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疾病康复的危险因素,通过改变患者的健康观念和知识,使得患者自愿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疾病的痊愈速度以及生活质量。患者掌握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能使得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并且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疾病的康复,特别是对于骨科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痊愈等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骨科患者进行全程阶段性健康教育,帮助建立有利于健康的遵医行为,普及基本医学保健知识,促进了患者的早期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如果没有前瞻性预见性护理,将会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健康教育是一项最有价值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将在护理工作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7篇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变革。本文从骨科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优势,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骨科;教学

骨科教学作为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1],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很难掌握和理解全部的骨科知识,随着现代临床教学对骨科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骨科教学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的特点,因而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使教学质量和效率获得了提高。

1骨科学教学的特点

1.1内容繁杂

骨科学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知识交叉,不仅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学生难以做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讲解,那么学生很难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某一种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如对颈髓损伤的讲解,教师不仅需要对相关的骨科学知识进行讲解,而且还需要讲解一些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学生如果不了解脊髓断面解剖的构成,就很难理解相关症状产生的原因。骨科疾病的病情和病因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疾病的病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骨科疾病的概念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讲解[2]。

1.2直观性强

骨科知识大多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因此图像的表现在骨科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如果对某一概念缺乏形象上的立体认识,将很难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手臂骨折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图片与模型展示,学生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有关的病理表现,无法理解肢体的受伤机制不同会造成骨折类型的不同,以及复位手法的不同。又如在诊断神经损伤中,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图例进行理解,那么在临床上就会无法识别不同类型的手部畸形。

1.3实践性强

骨科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骨科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在教学中学会骨科的检查和具体操作,才能做到融会贯通。骨科的检查方法和形式复杂多样,不同的关节和神经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学生仅凭教科书上的文字说明和图示,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教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做到对具体操作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通过视频和幻灯片对一些复杂部位的检查进行动态演示,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了相关技能。

2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优势

2.1有利于提高骨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传统的骨科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讲课为主,但是骨科知识往往过于抽象,被动的听课使学生对讲课内容一知半解,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3]。而多媒体技术可利用计算机在综合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弥补传统骨科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很方便地利用图片、视频、声音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骨科知识以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不仅使骨科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使课堂上的互动性更强。不仅如此,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可以及时更新骨科知识的最新进展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真实病例信息来补充讲课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骨科知识的兴趣,而且提高了骨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有利于教学信息更形象的表达

骨科教学包含的内容繁杂,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较强,传统的骨科教学主要以教材和板书为主,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参与感不强[4]。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案例以更加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如在讲解踝关节骨折的不同类型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很难理解,且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的特点,模拟成动画的形式进行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3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传统的骨科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一个人主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只是在机械记忆方面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计算机软件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体的差异化。如学生对于掌握程度比较高的章节可以选择直接跳过,而对于理解不够深刻的章节则可以选择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从而提高了学习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具备习题的练习功能,针对骨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习题,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多媒体课件的练习相对于传统练习而言,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4有利于临床教学

骨科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骨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就需要学生进行角色上的转变,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使用者,至于如何快速进行这种转变,则是骨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第一次应用理论知识于临床实践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于操作失误,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骨折复位、内外固定及相关手术操作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视频会对手术操作的细节、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会表现出惊慌。

2.5有利于手术观摩

对于一些疑难手术,日常的骨科教学很难有机会进行现场观摩,因此将手术过程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对偏远地区的骨科实习生和医师,平时很少有机会进一步的学习和进修,造成疑难病例的诊断困难,或无法开展高难度的手术。此时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观摩其他医院开展相关手术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在一些手术无法做到实际临床演示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模拟演示,且演示视频具有保存方便,易于推广的优势。此外,在互联网远程教学中,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仅解决了异地师生分离的问题,也解决了实际观摩由于学生众多而造成的看不清楚的问题。

3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5-7]。此外,板书是教师精心备课的成果,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板书配合教师的语气和表情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记录的笔记也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如过于强调幻灯片的制作,则可能造成幻灯片只重视美观,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反而弄巧成拙。因此,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教师的授课经验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就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幻灯片课件的制作等,因此教师只有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才能实现预期的授课效果。

4讨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骨科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两者进行充分结合,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自的优势,不断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注重开辟多媒体教学模式新的实用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魏劲松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孟红波,吴帆,蔡郑东,等.iPad在骨科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309-311.

[2]任树军,谭福柱,宋寒冰,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100-101.

[3]费广岳.浅谈多媒体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1):146-147.

[4]马真胜,张红菊,王晓滨,等.互联网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争鸣,2001(22):2104-2107.

[5]索娜,焦永倩,刘桂花.骨科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出院随访工作的效果探讨[J].河南中医,2014(B11):416-417.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8篇

中图分类号:R24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307-02

中医骨伤科作为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临床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骨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复杂,疾病的诊断、发展演变涉及许多相关学科;而且目前本学科发展迅速,专业高度分化,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更新,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仅靠教材难以满足。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1-4]。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结合骨科的实际情况,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和探讨。

1 充分利用专科网站和专业书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我国现行的中医药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沿用课堂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临床医师的培养模式还在探讨中。教学过程仍然是从课本到课本, 中医骨伤科教学培养的目标, 主要是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如骨折和脱位的复位手法等[5-9]。而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学教材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在内容上,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和对新知识的渴望。学习的知识、技术不规范,不完整,很难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因此在开始授课之前,结合临床工作经验,我们选定了与本课程有关的中西医骨伤科书籍,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强大功能,借阅或购买专业书籍,如《骨与关节损伤》、《实用骨科学》、《临床解剖学》、《骨科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学》、《伤科汇纂》、《医宗金鉴》等,并对如何结合课堂教学独立学习进行了讲述。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推荐优秀网站,搜索相关知识,进行辅助学习,使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拓展了知识面,提高自学能力和自我完善知识结构技能,使临床教学进入一个良性互动阶段,达到了中医骨伤科的临床教学目的。

2 建立素材库,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中医骨伤科教学和临床解剖学、影像学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注意收集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如X线片、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MRI)等,并分门别类整理,建立素材库;同时建立解剖知识图片素材库,在制作多媒体课程时加以充分利用[10-12]。

在临床带教中,我们提取素材库中的相关影像资料,对其相关特点,进行讲解示范,如X线片能发现骨密度、骨形态的改变,从而可以显示骨折或脱位的形状、骨质破坏的部位及程度;CT有较高的骨组织及软组织分辨力,可以鉴别疾病的性质,当其应用于骨组织尤其是脊柱的显示时,可以准确的显示骨与软组织的关系;三维重建CT则使图像立体感强,有利于病灶的定位及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在显示关节附近的病变、破坏时,可以准确的显示病变的部位及程度,有着其他影像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MRI则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显示神经组织结构,有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13-16]。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强调的是“骨伤”,其中又以四肢损伤最为常见, 躯干、颅外次之, 所以, 根据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学习四肢损伤区域骨的形态结构、肌肉配布、神经支配、血液供应等情况,则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部位的解剖毗邻关系,使学生对疾病认识和治疗方法如复位、理伤手法等内容有直观形象认识,加深对疾病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骨伤科常见病的感性认识[17-18]。例如:学习尺桡骨骨折内容时,通过素材库X线图片和局部解剖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不仅复习以前学过相关内容,同时对骨骼与肌肉韧带的解剖关系、骨折复位时的具体手法要求与肌肉附着和骨折位置的关系等这些平时难以理解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正是影像学、解剖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推动了骨伤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正是由于骨伤科学的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它们的进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跨学科知识讲授骨伤科知识,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学生兴趣和主动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临床学科, 其特点是感性认识和临床查体、操作性较强, 而学生长期在课堂接受理论教育, 对于骨伤科知识相对陌生, 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加强感性认识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并且将感性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骨科基本知识是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功能日益强大,在丰富内容、活跃气氛、诱导思维、使内容直观生动等方面对现代医学教学起到巨大作用[19-22]。

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人机互动的效果,使学生有直观形象的感觉,可以将那些不易表述的知识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收知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大, 能及时、充分地反映骨科学的最新成果, 把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将大量的信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呈现给学生[23-24]。学生通过课后拷贝课件复习所学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还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例如,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一名学生来说,缺乏直观认识和系统了解,单纯凭文字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尤为重要。讲解该疾病时, 可先将其分为概况、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医药认识及对策等内容进行讲述。首先利用图表和图片让学生明白该病的概况和流行学特点,特别是讲述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骨与关节十年”活动的意义,以及人口老龄化与该病的关系,以及中医药在治疗中优势。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认识疾病。同时利用解剖图片让学生了解关节的解剖结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解剖的关系,在讲述治疗方法时利用相关影音材料特别是手术治疗等内容。直观和形象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简明扼要的图文概括了知识要点,以生动丰富的图像替代了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使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认为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和学的共同发展,相互推动,对摸索出一套既能适应于当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全新的中医骨伤教育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刘献祥,林燕萍《中医骨伤科学基础》课程教学调查研究[J].中医正骨,2004,15(10):25-26

[2]夏建龙.中医骨伤临床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206-207

[3]陈波,邹华.中医骨伤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中医药导报,2005,11(9):89

[4]卢建华,王维佳,陈华,朱胜良,杨米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3):433-434

[5]蔡桦,李钊.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效果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8,14(11):97-98

[6]李桂文,韦贵康,叶军. 改革中医骨伤科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89,(2):42-44

[7]杨小欣.《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模式新构想[J].中医正骨,1994,6(4):41

[8]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三步教学法探讨[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4): 32-33

[9]赵波,李晟.关于改进中医骨伤专业教学的一些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3(4):56-57

[10]宗少晖.多学科相联系提高骨科教学水平[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 ,24 (9) :71.

[11]赵晨光.中医骨伤专业中实施电化教学探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1999,1(1):67

[12]王秀华.《中医骨伤基础》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95

[13]罗小鹏,李沛.《中医骨伤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规律探讨[J].中医正骨,1999,11(4):56

[14]王平,赵雪圆.探究式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6(3):154-155

[15]陶源,徐祖健.中医骨伤科学临床实习教学实践探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14-315

[16]江勋源.《骨伤科影像诊断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2):204-205

[17]宋波,梁玲,武煜明,杨恩彬,陈普.局部解剖学课程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30(6):54-55

[18]许本柯,舒先涛.中医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尝试[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6,6(2):45-46

[19]曹慧.计算机动画技术在中医骨伤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2):85-86

[20]谷福顺,王爱国.中医骨伤临床教学法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7(1):39-40

[21]彭义香,郑军,付燕,等.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2003 ,2(2):42-43

[22]俸志斌,廖小波.多媒体在中医骨伤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41-142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9篇

1骨科主要内容的共同原理

大学本科骨科内容主要有: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肿瘤、畸形五个方面,有的交叉出现,容易混淆,对此做仔细的分析、分类,为教学中迁移理论的应用提供帮助。

1.1关于骨折的共同原理

骨折包括四肢骨折和脊柱骨折。每种骨折在分类上都按照稳定、不稳定的原则分类,或按照骨折线的形态分类,而在治疗上都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最基本的治疗原则。所以在学习骨折时应该及时掌握这些共同原理,依次类推,很容易从一种骨折过渡到另外一种骨折的学习。而最复杂、最难理解的复位方法并不要求学生掌握,所以骨折部分的共同原理并不是太多,学习的内容和经验比较容易迁移到其他骨折的学习上,无非是有特殊的类型和并发症出现等,元认知的要素也并不是太多、太复杂,这些共同原理均可通过直观的模型展示出来。

1.2关于神经损伤的共同原理

教科书中关于神经损伤内容主要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虽然分属在不同章节内讲述,但都有些共同原理。周围神经损伤后出现哪些畸形和感觉分布异常,是学生主要掌握的内容,所以学习周围神经分布是根本,是学习周围神经损伤的共同原理。有时学生对周围神经分布并不是太理解,需要展示特殊的分布图,比如爬行状态下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分布图是曲线状的,是共性的内容,这样某一根神经的分布可以通过邻近的神经分布来推断和记忆,这种原理也很容易迁移到脊髓损伤的学习上。脊髓损伤的主要内容是脊髓损伤的分型,脊髓横断面的解剖适合所有各部位脊髓损伤,仅仅是在并发症和植物神经紊乱方面和周围神经不太一样。掌握这些基本的共同原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3关于畸形的共同原理

骨科畸形主要讲述四肢的先天畸形,最大的特点就是每一例都有非常鲜明的外观,虽然书中7个畸形看似并不关联,但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7个畸形都是关节的畸形。关节的畸形矫形可以通过截骨和软组织的平衡进行矫形,这个基本的原理可以迁移到所有的7个畸形矫形中。所以迁移理论应该也适用于骨科畸形的学习。

1.4关于感染的共同原理

在外科总论中,感染治疗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引流彻底。该原则同样适用于骨科感染,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结核感染,也不管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染,治疗上都围绕这个基本原则。这也是学习感染的共同原理[4]。外科总论的这些共同原理比较容易迁移到骨科感染的学习中,但慢性感染有其特殊性,学生学习的困难也在于此,但通过迁移理论的应用,学习困难应该可以缓解很多。

1.5关于肿瘤的共同因素

教科书中各骨肿瘤疾病相对独立,缺乏足够的关联和共性,学生感到特别枯燥和乏味。我们认为,单从疾病本身确实缺乏共性,从良性到恶性再到肿瘤样病变,跨度非常大,但发病年龄和发病部位是串联各种骨肿瘤的共性部分。年龄和部位非常有规律,比如青少年干骺端常发生恶性肿瘤、肿瘤不跨越关节等,这样的规律可以迁移到对所有年龄段骨肿瘤的学习。

2骨科各主要内容之间的迁移除了骨折、神经损伤、感染、肿瘤、畸形五个方面有各自的共同规律以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需要教师仔细的挖掘整理。比如神经损伤和骨折,很多骨折本身就会造成神经的损伤,肱骨中段造成桡神经损伤,髋臼骨折或脱位造成坐骨神经损伤。骨折和肿瘤常常合并存在,造成病理骨折,骨折以后畸形愈合,造成四肢畸形,可以用一副图标(如图1所示)将这些主要内容的共性衔接起来,通过图标,学生能够在学习下一个内容时迁移顺利,而不会突然感到知识内容跳跃太大,学习方法无所适从。

3骨科教学迁移理论的思考

相同因素确实是产生迁移最为重要的条件。哈洛的实验发现,在两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猴子能找到葡萄干,是由于两种不同实验都有一个共同实验工具:藏有葡萄干的“立方体”。猴子能通过实验“学会学习”,获得元知识,并将原理应用到找葡萄干上。所以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很好地将所教内容好好的整理,找到共同原理,获得迁移理论应用的基础。

迁移理论发展到今天衍生出许多相关理论[5],比如关系转换理论、概括化迁移理论、官能-形式训练说、形式训练说、学习定势说,以及现代迁移理论中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迁移理论、认知策略迁移理论、经验整合理论,构建主义[6]等。这些理论都是对桑代克迁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的总结,但总体上其理论大同小异,都强调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强调为了达到迁移,学生要领会新旧学习情境中的相似之处,以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7]。骨科教学内容纷繁复杂,在应用迁移理论时也应该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迁移理论,每位教师应该按照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找到其中的共同原理。

当学生突然发现两个学习之间存在关系时,迁移的结果是“顿悟”。迁移并不会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而是由于学生静心学习后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并不是任意的教学都会使学生学习产生迁移,比如死板的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显然不容易让人产生“顿悟”。

骨科相关知识范文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186例,所有患者均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后初诊糖尿病患者,均诊断Ⅱ型糖尿病,且需择期手术。其中男132例,女54例,年龄35~87岁,平均(62.31±10.21)岁,既往有糖尿病病史患者糖尿病病程1个月~32年,院前饮食治疗或药物治疗164例,血糖控制均较稳定。初诊糖尿病24例。诊断标准:入院后空腹血糖≥7.8mmol/L,骨折1周后复查空腹血糖≥7.8mmol/L,可确诊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空腹血糖7.8~27.5mmol/L,平均空腹血糖(15.26±2.34)mmol/L,尿酮体阳性32例。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88例,股骨颈骨折42例,股骨髁上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16例,腰椎爆裂性骨折10例,多发性骨折8例,肱骨骨折6例,骨盆骨折6例,踝关节骨折2例。合并症:高血压72例,冠心病50例,慢阻肺20例,脑血管疾病16例。

1.2护理方法

采用“一护一患”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即一个护理人员专门护理一例患者,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骨折感染的相关知识及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心理应激能力,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提高抵抗能力。

1.2.2血糖控制

护理人员应耐心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并定期监测血糖波动情况,根据患者病情定时注射胰岛素,使患者血糖维持在5.0~8.0mmol/L,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应立即通知主管医师,轻者口服糖水,重者静注50%葡萄糖液20ml。

1.2.3围术期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保持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肌肉与关节锻炼,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足营养,定时定量进食,禁止进食高糖食物,有效控制血糖。术后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发生,观察患肢温度、肿胀、血液循环情况。密切监测患者三餐前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有效控制血糖药物治疗。

1.2.4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渗血情况,保证敷料的干洁,定期进行伤口换药,换药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出现伤口感染。注意会的清洁,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翻身拍背1次/2小时,保持床单清洁,预防压疮的出现。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对于排痰无力的患者给予吸痰治疗,避免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3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

1.3.1调查内容

包括护理人员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等。

1.3.2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糖尿病的基本知识(20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20分),降糖药的种类及注射部位(20分),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时间(20分)等5大项100分。每项内容有5小项,每小项为4分,完全了解为满分。

1.3.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前先培训调查员,采用不记名方式,当场发放问卷,独立完成,调查共发放186份,回收186份。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并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学历、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186份调查问卷平均分为(72.18±3.97)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本科及其以上护理人员的平均分显著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P<0.05),而护理人员调查问卷平均分在不同护龄、职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知识考核结果,136名护理人员及格,50名护理人员不及格,及格率达73.12%(136/186例),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2.21%(3/136例),不及格组术后感染率为12%(6/5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

2.2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及格组护理的患者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乙、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不及格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后的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及格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不及格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可引起脂肪、蛋白和糖代谢功能紊乱,降低了骨骼Ⅰ型胶原、糖蛋白和肾脏1,2,5-(OH)2-D3合成功能,降低磷的肾小管重吸收、肠钙吸收程度,引起负钙平衡后导致继发骨质疏松。糖尿病患者出现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高血糖造成供血血管减少,降低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细胞的趋化性和蛋白合成能力,引起免疫功能减弱,同时抑制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使骨折手术患者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或不愈合。糖尿病伴发的周围神经、心肌功能损伤,增加了心血管、呼吸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伤口的愈合。相关研究表明,骨科护理人员对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偏差,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骨折合并糖尿病手术患者在手术时,常由于紧张、恐惧及创伤引起应激性高血糖,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后诱发酮症酸中毒并发症,从而增加麻醉意外的风险。因此,骨科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骨科手术专科知识,更需要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骨折合并糖尿病的护理质量,降低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护龄、职称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不同学历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差异显著,表现在本科及其以上学历者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中专学历者。在对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调查中发现,与不及格护理人员相比,及格者所护理患者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甲级愈合率明显升高,乙、丙级愈合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亦显著增高。对于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纠正代谢紊乱,积极治疗合并症,预防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增强术后伤口的愈合功能,避免出现术后感染,其次,护理人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对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发生及伤口愈合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临床骨科护理中,要求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人员提高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