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规制管理论文

规制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律规制探讨管理论文

【摘要】市场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最佳场所,竞争机制是产融有效结合的启动器。本文深入探讨了产融结合领域之内涵界定并对产融结合领域反垄断规制展开法理分析,提出该领域反垄断立法观之发展趋势应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该领域反垄断立法之价值维度应从竞争转变为合作,该领域反垄断规制之立法原则应从结构主义转变为行为主义,该领域反垄断规制之执法原则由本身违法原则转变为兼顾合理原则,该领域反垄断规制视域由内国适用转变为兼顾域外适用。论文并对产融结合领域滥用垄断力量之主要表现形式即排他易及搭售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初步提出对该领域之反垄断规范与限制措施。

【关键词】金融业;工商业;产融结合;排他易;搭售;反垄断规制

【正文】

在经济全球化与国际金融改革大环境下,中国的金融业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冲击。而金融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制度的竞争,因而在金融制度方面我国仍在改革与完善,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需的广泛金融服务的要求,促进本国金融业持续、健康、有效率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虽然我国金融立法现阶段仍为分业经营,但是在金融领域中已然出现了产融结合现象,且呈现急速发展的趋势,容易形成市场支配力量和市场支配力量容易被滥用,再加上我国反垄断法刚刚颁布实施,细化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本文所探讨的我国产融结合领域的反垄断法规制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产融结合领域之界定及发展趋势

产业经济与金融业的结合我们称之为产业与金融的结合,简称产融结合。[①]

所谓产融结合,一般指金融业与工商企业通过信贷、股权、人事等方式走向结合,它是工商企业充分市场化和银行业充分商业化的产物,是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产融结合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工商企业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借贷、持股、控股和人事兼任关系;狭义是指工商企业(尤指工业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多指银行业)的股权渗透和人事交叉(尤指股权渗透)。本文在法律层面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产融结合。市场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追求资本增值的最佳场所,竞争机制是产融有效结合的启动器。现实中,人们对产融结合的理解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产融结合就必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还有的把产融结合简单理解为银企结合。其实,产融结合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比如说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银行对企业的信贷就是一种产融结合,但是银行的信贷规模或信贷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所谓产融的有效结合是指能充分利用金融功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和产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过程。[②]

(一)产融结合的国际发展趋势

全文阅读

金融法制横向规制管理论文

关键词:金融法制、横向规制、金融商品、统一监管

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以来,以英德日韩等国的金融法制出现了从以往的纵向的金融行业规制到横向的金融商品规制的发展趋势。2006年日本将《证券交易法》改组为《金融商品交易法》,把证券、信托、金融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大部分金融商品进行一揽子、统合性的规范,构建了一部横向化、整体覆盖金融服务的法律体系。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也深刻认识到其纵向割据的监管机构对不断创新的金融商品缺乏横向统一规制的问题。本文考察国际上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后,从金融商品的横向规制和金融业的横向规制两个角度,对适用对象范围、行业规制、行为规制、投资者种类、自律规制机构等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后,最后提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探讨我国应对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的对策。

21世纪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无法阻挡的潮流,混业经营格局下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多样化又进一步促进混业经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无论是破产重组或被收购,还是主动申请转型,各大独立投资银行纷纷回归传统商业银行的怀抱,开始全面组建金融控股公司。[1]这似乎又回到了1929年以前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但这绝不是历史简单的重复,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2008年3月31日,美国财政部正式公布了《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计划通过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的变革最终建立基于市场稳定性、审慎性、商业行为三大监管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主旨就是将多头分业监管格局收缩为混业综合监管格局,将授予美联储综合监管金融机构的权力。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肇因就是对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缺乏有效监管,而缺乏一有效监管的原因主要是各监管机构的纵向割据造成的。美国的金融混业综合监管和金融商品的横向统一规制已经落后于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2]

2006年,日本制定了《金融商品交易法》,“吸收合并”了《金融期货交易法》、《投资顾问业法》等法律,彻底修改《证券交易法》,将“证券”的定义扩展为“金融商品”的概念,最大限度地将具有投资性的金融商品、投资服务作为法的规制对象,避免产生法律的真空地带,构筑了从销售、劝诱到资产管理、投资顾问的横向的、全方位的行业规制和行为规制的基本框架,从以往的纵向行业监管法转变为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横向金融法制。这是大幅改变金融法律体系的“金融大爆炸”改革,融合判例法和成文法的制度,从而成就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证券金融法制之一。其以保护投资者为目的的横向金融法制的制度设计,较好地平衡协调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在此次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时,日本的金融体系未受太大影响,并且逐渐在充当美国金融危机救世主的角色。日本继受和创造金融法制的经验,值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其他大陆法系国家的借鉴和参考。

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也需要大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将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和金融法制提出新的挑战。

此次危机虽未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体系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战略来看,探讨金融商品的横向统一规制、资本市场统合法立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上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

近年来,以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代表,金融法制出现了从纵向的金融行业规制到横向的金融商品规制的发展趋势,出现了根据单一监管者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来重新整理和改编原有的多部与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相关的法律而将传统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投资业整合在一部法律中的趋势。英国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第一次金融大变革,制订了《金融服务法》(1986年),20世纪90年后期又进行了第二次金融大变革,并于2000年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该法中的“投资商品”定义包含“存款、保险合同、集合投资计划份额、期权、期货以及预付款合同等”。通过金融变革,伦敦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日益加强。德国通过2004年的《投资者保护改善法》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修改,导入新的“金融商品”概念,对“有价证券、金融市场商品以及衍生品交易等”作了界定,并通过修改《招股说明书法》导入投资份额的概念,将隐名合伙份额等纳入信息披露的对象。欧盟2004年4月通过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MIFID)引入了“金融工具”概念,涵盖了可转让证券、短期金融市场工具、集合投资计划份额和衍生品交易。欧盟内部则出现了金融服务区域整合,欧盟成员国的金融法制也逐渐呈现横向化和统一化趋势。

全文阅读

行业规管制度物业管理论文

1物业管理业监管局及其职责

监管局将会是自负盈亏的独立机构,其经费来自物管公司及从业员的牌照费以及印花税的每宗售卖转易契而征收的小额定额征款(约港币二百元至三百五十元不等)。现时初步建议的牌照费为,物管公司每年牌照费约港币二千五百元而从业员每年牌照费港币约八百至一千五百元。监管局将负责物管公司和物管从业员的发牌事宜,以及推动业界发展。拟议法例所订要求以及监管局所发专业守则,会就资历设定最低要求,并就不当行为施加罚则和纪律处分,以助业界提升标准和专业水平。监管局期望行业规管制度将提升业界操守,减少行业“围标”、管理不善等问题,违反专业守则的公司或从业员,可遭谴责、罚款或“钉牌”等纪律处分,监管局亦可主动调查投诉。监管局的主席和成员须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监管局由主席、副主席和不多于18名成员组成。该成员来自以下三类别人士:从事物业管理服务的人士;在与物业管理有关范畴、一般行政或消费者事务方面具有经验的人士;其他在行政长官认为是适合获委任为成员的人士。监管局每年须向民政事务局局长提交账目报表、核数师报告及周年报告。民政事务局局长须安排这些文件提交立法会省览。此外,监管局将获授权可主动展开调查,以及在接到投诉后进行调查。为确保研讯公平,遭投诉者在调查进行期间会被给予机会向监管局作出申述,而就监管局的决定感到受屈的人更可向上诉委员团提出上诉。为方便公众查阅物管公司和物管从业员的登记册,监管局将分别备存及公开有关资料。

2行业规管制度对从业人员的影响

物业管理行业的从业员,在这规管制度下,同时面对着新的机遇及挑战。担当督导或管理职级的从业员,将受到发牌制度的规管,并分为两级:第一级须符合较严格的发牌准则(资历架构第五级),而第二级物管从业员须具备的资历要求会相对较低(资历架构第四级),例如只须修完指明的物业管理文凭/副学位课程便足够。此制度除了使整个行业的平均学历水平提升外,更鼓励从业员致力个人发展,从而提升至较高级别,同时继续让学历较低者可进入就业市场,并与持续进修的理念互相共融,令从业员及业界的专业地位于社会上获得肯定,实在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与此同时,监管局所发挥的功能,是致力维持从业员的专业守则。如违反有关规定,可遭监管局纪律处分,例如撒销或暂时吊销牌照,以及其他制裁例如谴责、警告、处以罚款等。当专业地位有所提升,便相对面临挑战,社会上将对从业员的工作期望提高,亦因为其处分机制,从业员必须份外谨慎,充分了解相关法例、守则,增值自我,以专业的身份为业户提供服务及建议,亦同时必须注意平衡业主或法团的要求与规管条例下可能出现的矛盾,致力于新的制度下营造双赢局面。

3行业规管制度对专业团体及学会的影响

物业管理从业员一直以加入专业学会为职业上的一个目标,其主因是其专业地位于业界内已普遍获得认同,而一些主管级职位的入职条件亦把其会员资格列为其中一个基础要求,要于事业上更上一层楼,便不得不自我增值,持续进修,以达学会会员资格,努力成为业界中专业的一员。在从业员发牌制度下,政府带领行业订出新的专业标准,这体系不单包括主管职位,第二级的个人牌照更涵盖了前线职级,职场上不同岗位的入职要求从此大有可能以此作准则,雇主亦必须雇用拥有第一级牌照的人士出任主管职位,而并不是以学会会员资格作标准。此情况会否导致加入学会并成为专业会员的人数有所调整,仍是未知之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专业学会于业界的权威性与政策上的注册标准,其地位分野将会作出重新的厘定,从业员的视线亦将由加入专业学会转移到考取新制度的等级牌照为职业目标,如纵然已于行业累积多年经验,亦已成为学会会员,若仍未能达到第一级的资格要求,于法例上仍然不能担任主管一职。所以,专业学会可能须要作出变革,会员的期望将会渐渐提高,希望透过学会去把视野扩阔,能开拓更广的人际网络,或更希望可与不同地域的同业交流,定期交换物业管理讯息等,都会是专业团体或学会要思量的范围,故在新的制度下,学会亦要比从业员走得更前,自强不息,与业界并肩进步。

4延伸与反思

大中华物业管理学会对《条例草案》的内容原则上是支持的,但同时也做出提示:只为服务提供者(如物业管理公司及从业员)进行监管而不正视行业所面对的其他问题,并不能解决现时物业管理在香港所面对的问题。众所周知,物管服务提供者只是业主的人,并无实权,部分业主往往以其身份要求物管公司及其员工按个人意愿行事,导引不公平、利益输送、甚至违法违规情况出现,此情况在分散业权住宅小区尤为明显。业主的过度参与(甚至主导)日常工作往往容易出现利益冲突、意见矛盾,甚至出现“外行管内行”的情况。故此,大中华物业管理学会认为,政府应在立法规管物业管理公司及从业员的同时,亦应将业主组织及相关人士纳入规管范围内,好让整体行业得以在相关法律共同规管下得以健康发展。物业管理这行业于香港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从首批由香港房屋委员会于1950年代兴建的六层大厦,直到现在,业界的地位及接受性逐渐提高,政府亦推出新的监管制度,新制度下对各持份者的影响等等,都可见香港物业管理行业一直在变化!业界亦须面经常面对不同的问题。值得反思的是,规管制度的覆盖面及条例厘定是否足够和清晰,香港于过去数十年间城市及物业发展遇上很多改变,无论是住宅、商业或工业物业之业权种类,以及物业服务公司的性质、营运范围和背景,也非常多元化,规管制度的条文能否完全适用于不同情况?除此之外,全港的物业数量及从业员人数庞大,监管资源是否足够?执行上能否有效地落实?处分机制怎样达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专业守则的制订基础有否充份考虑行业现实的情况而作出平衡或相应调节?尽管这一连串的提问依然存在,但我们可以坚信不移的是,必须坚守物业管理的最根本理念:于既有预算的资源下,致力为客户(业主)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及休憩环境,令每人都能安居乐业,是我们的生存之本。

全文阅读

行政法特许规制管理论文

「摘要特许作为一种政府规制工具以及行政法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其与一般许可具有何种区别以及在相关的法律规制上存在哪些问题,这些研究不仅可以充实行政法学的内容。同时,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法;特许;规制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可以设定行政许可。这些事项,行政机关应当通过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的方式作出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以这条规定为依据,社会中存在的大量有限公共资源,例如航空运输业、无线电频率使用以及城市水务、电力等领域,其利用与配置可设定行政许可。那么,这一领域的许可具有何种特点呢?其在许可过程中又会有哪些独特问题需要行政法学者关注呢?本文将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简要描述与勾勒。

二、特许与一般许可的差异

以我们较为熟悉的大陆法系为例,一般而言,会在其行政许可法中将特许与一般许可作出简要区分。例如,日本行政法学中,认为诸如电力、煤气等运输业,具有高度的公益性。因此,此类营业活动应获得国家的特别批准并在实施过程中接受国家的业务监督。特许是对国民设定其原本不拥有的权利或权利能力的行为。德国行政许可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例如认为特许,即通过竞标程序授予申请人以独占性或者市场垄断性权利,特许合同条款中包含价格、质量等规制要求。授予程序的竞争性和行政规则要求统一于特许制度中。[1]当然,这是最为基本的一种概括性描述,下文将进一步加以概括。以下,我们大致将特许与一般许可的差异概括如下,从中我们可进一步发现特许存在的缘由。

1、作为基础的权利性质不同

这点正如前述,已有部分学者对此加以了讨论。例如有多位学者将我国的行政许可分为一般许可和特别许可。认为一般许可仅仅是对法律一般禁止的解除,而特别许可则是赋予相对人可以与第三人抗衡的新的法律效力的行为,是为特定人设定的新的权利和资格的行为[2]行政特许区别于普通许可的最重要法律特征是行政当局的申请人提供了一个完全的公法上的主体权利,例如建设一所医院,经营一个铁路企业。这种权利本来是为高权主体所承担的,并不为申请人所拥有的,所以特许是高权主体将自己拥有的权利的出让行为。特许不同于委托。特许是对权利的授予,许可和例外准许是对禁止的解除。他们之间只是在都需要得到行政当局同意的程序方面,有形式上的共同点。[3]例如驾驶许可、营业许可等属一般许可,而持枪许可、烟草专卖许可、品和的生产许可,都属特别许可。

全文阅读

通信设备制造业管理规范化措施论文

论文关键词:通信设备制造业企业管理通信设备供应链

论文摘要:随着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科技的发展,使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与需要,因此,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迫切地需要根据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针对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并要求把多年的管理经验加以总结,使之系统化、科学化,使通信设备供应管理趋于优化。

管理活动是时展的产物。然而,管理活动真正形成为理论,却是在工业企业产生之后,工业企业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就是一种优化。

自从加入WTO后,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规模越来越大,使得管理工作不断复杂,仅仅凭借个人的经验管理企业已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发展与需要,本文将从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实际管理情况分析通信设备制造业供应管理的优化。

一、通信设备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做,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通信设备中的各种制成品零部件的生产就是制造。通讯设备包括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三大产品系列,但在通信设备制造工地,把主要部件组装成线路、网络设备等组装活动,均列为通讯设备制造活动,从事这个活动的行业就是通信设备制造行业。

二、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特点

1市场需求复杂。通信设备市场需求一般可分为电信级需求和企业级需求。相比企业级需求而言,电信级需求更大更强,此外,由电信运营商带来的网络设备需求更加稳定。一般大中型通信设备制造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参与电信级市场的竞争,从而导致企业所面对的市场需求较为复杂。

全文阅读

电子商务规制研究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机制对国际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对电子商务的努力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尽管如此,现行WTO法律体系中有大量规则与电子商务的规制和发展联系密切。因此在WTO框架中进一步完善这些规则将会大大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WTO现状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是以电子方式进行交易,提供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行机制。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跨国经济活动的空前繁荣,电子商务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力势必会超出一国的范围,进入国际层面,从而对国际贸易流转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国际贸易关系支柱的世界贸易组织一直对电子商务这一新课题予以了极大的关注。1998年的第二届贸易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电子商务的共同宣言,宣言对网上交易实行临时免税的作法。除此之外,会议还决定在个相关的理事会下,开展一个针对电子商务的工作计划(WorkProgramForElectronicCommerce)。

然而由于西雅图会议的失败及其他原因,这个工作计划的成果未能进入正式的谈判议程中,而只停留在有关的会议记录和咨询报告中。可以说WTO成立以来这么多年,直接针对电子商务所采取的动议未能取得实际的成果。但即便如此,乌拉圭回合的最后文件以及以后达成的其他协议中已经包含了大量调整和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的规则。本文就试图探讨WTO现行法律体系中有关电子商务规定,并对在WTO框架内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需如何完善这些规则作一前瞻性分析。

一.GATT与电子商务

GATT作为当前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框架,对电子商务的运行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由于电子商务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通过电子媒介寻找交易伙伴、缔结合约,但仍然以实物形式进行交付的。对于这部分交易,GATT的法律规则仍然适用。所以在GATT的框架下进一步削减关税,促进贸易自由化,可以进一步释放电子商务的巨大潜能。

除了GATT的这种整体促进作用外,GATT下属的《信息技术协议》(InformationTechnologyAgreement,以下简称ITA)为全球电子商务的开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其硬件基础,即电脑、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产品。1997年3月缔结的ITA规定个参加方自1997年7月1日到2000年1月1日将主要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降为零。在该协议中还列出了一份经各方一致公认的信息技术产品分类清单。

ITA对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协议的50个参加国几乎覆盖了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的95%。而且ITA总各参加国所作的关税减让承诺是必须服从与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也就是说非ITA的参加国也可享受到ITA参加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减让所带来的利益。

全文阅读

汽车规模定制项目管理论文

中国的汽车市场需求量增长迅速且总量巨大,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截止至2013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五年全球第一。[1]从中国汽车购买人群和购车时考虑的因素来分析,在未来十年,“80后”、“90后”将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军,汽车的消费群体具有年轻化、个性化的趋势。同时客户在选择汽车时考虑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在购车需求上,将更多的展现自我个性的需求和追求时尚、社交以及享受生活的需求。总体上来看,我国汽车产品具有总量上规模巨大、需求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随着汽车行业竞争日益地加剧,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或定制化生产都无法满足上述的汽车产品的特点,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采用大规模定制(MassCustomization,缩写为MC)技术来研发新的汽车产品。

1研究背景

樊树海等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大规模定制必将取代大规模生产,并基于对大规模定制的分类剖析,提出了汽车工业适合采用的大规模定制类型,同时提出大规模定制需要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共同作用来实现。MC有机的结合了大规模生产和定制化生产两者的优势,而汽车行业采用MC技术研发新产品其核心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争取最大的客户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后续的产品升级便利性和功能的延续性。汽车产品研发项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和管理是推动项目完成的两个动力,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项目管理在大规模生产的汽车产品研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且有效的应用,并且在企业中形成了严格的开发流程和项目管理标准,随着项目管理和MC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在MC中的应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张冕、杨爱华[3]结合大规模定制的四大流程和项目管理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对项目管理在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邱进东、顾建新[4]基于对大规模定制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的特点分析,提出了面向大规模定制的项目管理模型。但由于面向MC汽车产品研发项目具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对采用MC技术的汽车研发项目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2面向大规模定制的汽车产品研发项目特点

大规模定制的汽车产品研发项目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和开放的系统,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用户参与项目的阶段和方式的转变

用户作为项目的主要干系人,其需求随着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是在不断变化的,传统的面向大规模生产的新车型研发项目应对用户需求动态变化的能力极差,越到项目的后期,变更带来的代价越大,面向MC的项目,则要求用户可以在任何阶段参与到项目去,满足用户需求。在汽车产品研发项目中,根据用户参与定制的切入点不同,可以将大规模定制可分为核心型、选择性和形式化定制三种类型。[2]4用户在研发阶段参与到项目中属于核心定制项目,在制造阶段参与属于选择性定制项目,在销售阶段参与则属于形式化定制项目,如图1所示。

2.2项目范围的特点

全文阅读

地质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论文

一、地质资料的汇交及验收

汇交工作做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归档档案的价值,这就要求汇交工作必须全面并且精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地质报告的编写、图鉴的制作等工作都利用计算机完成。因此,近年来汇交的地质成果资料除了纸质版本外,都配有电子文件。从而,汇交验收工作必须对纸质报告和电子文件分别进行。

(一)纸质地质档案的汇交及验收

纸质地质档案验收的重点在于汇交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完整性主要检查汇交资料是否齐整。每一套地质报告都由报告正文、附表、审批文件、附图(附件)等组成。汇交验收不仅要查移交清单与移交文件是否相符,还应根据卷内目录核对资料是否齐全。在汇交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是附图短缺,因此,仅根据移交清单清点,无法查明原报告图纸的缺失。规范性主要检查汇交资料是否按照规范进行编制,如:报告正文打印装订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有残缺;图纸打印是否完整,是否按照手风琴叠图方法正确叠图等。每套汇交的地质报告需要有两套,一套用于存档,一套用于后期借阅利用。

(二)电子地质档案的汇交及验收

国土资源部下发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2006年)对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包括电子文件的命名、电子文档的格式、电子文件在存储介质中的组织形式、电子文件的汇交及验收等。因此,对于电子文件的汇交和验收工作可以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国家档案局档发[2012]7号)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规定要求进行。

二、地质档案的整理及保存

(一)地质档案的整理

全文阅读

成本规划与控制企业管理论文

1现代商业环境下成本管理需求

1.1成本规划与控制产生历史背景

成本从广义上讲,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发生价值牺牲,从狭义上讲是产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各项资源、费用之和。成本管理就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即将发生或已经耗费资源进行预测、规划、核算、分析、控制、考核等各项科学管理方法总和,从价值理论分析成本就是价值的转化,成本管理过程就是一种价值向另一种价值转化的过程控制。成本管理具体包括成本规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五项内容,这五项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章节重点介绍成本规划与控制。

1.2现代商业环境下成本管理要求

企业作为为顾客提品或服务并创造价值的经济组织,不仅要核算成本为产品或服务市场定价提供依据,而且要通过营运分析与流程优化、战略管理等手段进行成本规划与控制,加强成本管理以获取立足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商业环境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分工与协作从国与国之间向国际产业链拓展,原材料、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性日益加强,技术进步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商业模式创新引发新的管理变革,这些因素变化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超出传统成本核算与管理要求、以顾客为导向,以全球化为视野,从战略角度寻求企业竞争优势。作为一名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树立成本价值理念、了解成本性态、熟知成本发生流程环节、深入实践精确核算成本,关注对标企业标准成本,制定战略成本目标体系,对成本进行有效规划与控制。

1.3成本规划与控制作用与意义

成本规划是根据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所处的内外经济环境进行战略管理的制定,主要包括确定成本管理的重点,规划控制成本的战略途径,提出成本计算的精度要求,确定业绩评价的目的和标准。成本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目标成本管理,对构成产品成本各种要素、条件进行预防、调节或施加影响的过程管理行为。成本规划与控制基于战略成本管理产生,成本规划是方向与基础,成本控制是方法与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好成本规划与控制,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与分配,优化组织机构与资源,促进企业基于竞争进行战略合作与利益共享;做好成本规划与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主要保障,也是企业持续发展基础。全方位设计与规划成本,必须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出发,从产品研发、设计、筹建、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流程环节中对研发成本、筹建成本、采购成本、库存成本、人力成本、生产制造成本、销售与服务成本、资金成本、税费成本等资源耗费进行科学规划与预算控制;超出传统管理模式,拓宽成本管理空间(从关注内部活动拓展企业外部活动,从企业自身利润关注到产业链上下游利润,从企业主体向顾客拓展)、延伸成本管理时间,通过价值链分析、对标管理、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系列方法体系融合、互补,达到成本管理优质高效,确保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2民营企业在成本管理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制定招聘规划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案例概况;案例分析;解决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A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主要以研制、生产、销售医药、农药为主、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一般情况下,企业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没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造成的、缺少工作分析、缺乏科学的工具作为考评人员素质、水平、技术和业务实力评测手段、基础环节不扎实、招聘程序不合理、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进行正确的工作分析、招聘前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的资格能力要求、进一步完善招聘、选拔及录用的程序、招聘适合企业组织的最优人才、看一下企业内部是否具有合适的人员来填补空缺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主要在分析了B公司招聘工作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招聘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误区,并结合人力资源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应该从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进行正确的工作分析;进一步完善招聘、选拔及录用的程序;招聘适合企业组织的最优人才以及树立正确的招聘理念等方面出发来予以解决,期望为招聘规划的科学制定以及树立正确的招聘观念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对策

一、案例概况

A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主要以研制、生产、销售医药、农药为主,B是A在中国的子公司。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以及对生产部门人力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开发,2000年初,分公司总经理想在生产部门设立一个处理人事事务的职位,工作主要是负责生产部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并希望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寻找人才。

于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建华开始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在本行业专业媒体中做专业人员招聘,费用为3500元,好处是:招聘成本低;不利条件:企业宣传力度小;方案二,在大众媒体上做招聘,费用为8500元;好处是:企业影响力度很大;不利条件:非专业人才的比例很高,前期筛选工作量大,招聘成本高。最终总经理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企业的机会,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且制定了招聘广告,具体内容如下:您的就业机会在A化学有限公司下属的B公司,诚邀对于希望发展迅速的新行业的生产部人力资源主管,主要负责主管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两部门协调性工作。抓住机会!充满信心!请把简历寄到:B公司人力资源部收。

最终人力资源部经理建华和生产部门经理于欣经过反复考虑后,达成共识,一致录用王智勇,原因是两位负责人对王智勇面谈表现都有很好的印象。但是,当王智勇来到公司工作了六个月,结果发现王智勇的工作不如期望得好,指定的工作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胜任其工作的行为,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抱怨,显然他对此职位不适合,必须加以处理。然而,王智勇也很委屈,在来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招聘所描述的公司环境和各方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原来谈好的薪酬待遇在进入公司后又有所减少。工作的性质和面试时所描述的也有所不同,也没有正规的工作说明书作为岗位工作的基础依据。看完这个案例,我们不禁会问,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