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父爱的诗歌

关于父爱的诗歌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摘要: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就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歌教学 加强 初中生 人格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2-01

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璀璨的明珠,古典诗歌当中蕴含着我国古代人民无数的思想、情感和智慧。通过古典诗歌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学习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粹,而且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素质。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

可是,目前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囿于升学压力的禁锢,在古典诗歌的教与学中更多的是注重识记和基本大意的了解,而对于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感情却都忽略了。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李白的浪漫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陆游的爱国情怀、柳永的缠绵多情等等都是一带而过,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应付考试上。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与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大相径庭,诗歌最重要的魅力就在于诗歌本身的韵味和它蕴涵于诗歌中的情感,而我们进行诗歌教学的重点也不应该放在简单而无味的背诵方面,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去感受诗人的情怀,从而塑造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通过诗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人格教育呢?就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通过古典诗歌教学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就是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热爱和忠诚。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把国家的事情作为自己的责任,为了国家前赴后继,为了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在《白马篇》中诠释了何谓爱国。在初中的语文教材里有许多的爱国诗歌,充分体现了诗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唐代诗人陈子昂尽管深受排挤,可是仍然不忘国家与人民的安危,在《送魏大将军》一诗中,他这样写道:“雁山横化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更是把自己的命运紧紧地和国家联系在了一起,他的许多诗篇都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拳拳赤子之心天地可鉴。明末将领文天祥,一曲《正气歌》感天动地,为了国家大义,他宁死不屈,从容赴义。

全文阅读

洗净愁结,诗心凸显

王家洋的诗集《时代宣言》出版了。那是去年的秋天,我在乡下的一片金黄的大地上,接到家洋发来的微信,很是高兴并为他祝贺!

我和家洋认识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那是在美丽贞丰的双乳峰之下,一群诗人点着蜡烛走进大山,去寻找诗歌的痕迹。诗歌在哪里呢?诗歌在大山的深处,诗歌在诗人的心灵深处。

从那时起,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是诗把我们连在一起的结果。转眼,春去春来,时光洗净愁结,诗心凸显心底。美丽的忧伤,在诗人的心里,结出诗的精彩,阳光灿烂的日子,诗人收获了一片沉甸甸的金黄。

当我读着《到乡下去》的那些美丽而阳光的诗后,我的心里是一片梦幻的海洋,我已被家洋的诗感动着……

如今,他的第二本诗集《时代宣言》出版了。我读着诗集里的那些诗,心又一次被他的诗啄痛,这种痛只有我知道,那是一种爱的忧伤和美的痛快。

读着他的诗,想着他的人。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六十年代生于纳雍县寨乐乡的一个稻谷飘香的小河畔。那里山青水秀,流水潺潺;那里民风民情,令人沉醉;那里的土地,养育了一个时代的诗人。

是诗,让他懂得了真爱;是诗,让他懂得了关怀。

爱,在真爱之中,升华成了人性的关怀之美啊!

全文阅读

用一首歌感谢生命中的那棵大树

在所有的情愫里,父爱最为厚重。小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得很远很远;长大后,父亲像一棵弯松,才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沉重。童年时,父亲总是对我说:“我是大树,你是小树。”而现在长大了的小树想对父亲说:“你永远是我的大树。”在父亲节来临之际,小编搜罗的这几首写给父亲的歌曲或许正是你心中想要表达的。

为什么筷子兄弟的这首《父亲》如此催泪呢?因为所有动人的歌曲背后必定有动人的故事,2011年12月,王太利在拍摄《老男孩》的过程中父亲去世,他深刻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遗憾,于是他填词作曲写下了这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父亲》,这首歌也成为筷子兄弟同名微电影《父亲》的主题曲。与《老男孩》相比,站在《父亲》背后的筷子兄弟不再有对梦想的怀疑和彷徨,保留着的是流淌在心中的深沉情感。

这首歌用独特的风格和满含真情的歌词讲述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老父亲的故事,唤起大众关于父亲的集体回忆,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父亲给予的厚重而深沉的爱的回馈和感恩。

父亲

作词/作曲:王太利 演唱:筷子兄弟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 /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感谢一路上有你

《老爸你别装酷》是胡彦斌《音乐斌潮》专辑中最有趣的一首歌曲,这首歌让人想笑又感动,因为它把父子之情以及家庭关系写得很透彻,也把孩子看待严肃父亲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头发有点秃/每天早晚还要拼命梳/其实心很软就是爱装酷”这样的歌词让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自己的老爸。

专辑策划人林文炫的家恰好毗邻胡彦斌的家,平时他们经常串门,与胡爸爸接触多了,林文炫终于明白为什么胡彦斌的偶像就是他的老爸。做过国际海员、服装设计师、京剧演员的胡爸爸是一个极富童心的人,为了这个可爱又可敬的人,林文炫和胡彦斌一人作词一人作曲,创作了这首描绘活宝老爸的歌曲,还特地设计了一段Rap让胡爸爸秀一下。这首歌曲用的是胡爸爸那个年代的四步舞的节奏,再配以流行的Rap唱法,显得非常funny。

全文阅读

让童年与诗作伴

摘要: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要求。基于这个层面,笔者尝试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实践“我手写我诗”的探索。诗歌创作对于小学生来说颇具难度,因此笔者以大量积累的诗歌作为原始积累诗歌背诵篇目,同时渗透押韵、格律等诗歌写作的主要技巧的讲解,初步使学生形成对诗歌的感知,并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节奏和内容的形式美,让学生乐学、爱学。在课内指导创作诗歌的技巧,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独立创作诗歌的技巧,使学生在阶梯上升的学习中学习创作诗歌。

关键词:积累;创作;诗歌;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05

诗歌能给学生激情,能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与知识,同时发展语文能力。尝试创作诗歌,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诗歌的美,并走进仿写和创作诗歌的王国里,才能让学生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学校打造“诗意校园”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儿童诗歌创作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感受:

一、引导阅读,创造氛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有一位诗评家曾说:“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眼低手也低。”这些话形象地说出了读诗与写诗的关系,明确了读诗在整个诗教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读诗,首先应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鼓励学生借阅、购买圣野、柯岩、金波、鲁兵等老一辈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诗作品,并坚持每周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学习网站,让学生通过查找、选择、阅读、思考、交流等环节来激发学习兴趣,扩大自身的阅读面,充实内心体验,积累习作素材。

二、贴近学生,内外结合

在现行的语文文本中,每年级每册都有不少名家如叶圣陶、乔羽等的诗歌、诗词。在教学中,首先要吃透教材,真情诵读,把诗歌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然后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从而使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师生共同入境入情,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在创作的时候有意识地把握自己诗歌的“感情基调”。

全文阅读

论普拉斯诗歌中“蜜蜂”意象内涵的演变

摘 要:“蜜蜂”意象一直是普拉斯诗歌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多数评论仅仅注意到普拉斯1962年创作的五首“蜜蜂组诗”,忽视了1956年之前和1959年的蜜蜂题材诗歌。本文分别考察这三个阶段蜜蜂意象的使用,发现其内涵沿着“父亲、父女关系、女性”的脉络逐步深化,反映了普拉斯女性意识的发展和诗歌创造艺术的逐渐成熟。

关键词:普拉斯 蜜蜂组诗 女性意识 自白派

蜜蜂意象进入诗歌久已有之,19世纪著名女诗人艾米丽・迪金森就写过许多蜜蜂赞歌。然而,对“蜜蜂”意象的内涵挖掘最为深入的却是20世纪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蜜蜂组诗”。长期以来,多数评论集中分析1962年的“蜜蜂组诗”,忽视了普拉斯此前创作过的蜜蜂诗歌,视野过于局限,不利于准确判断普拉斯的意图,更无法了解普拉斯是如何一步步提炼创造出“蜜蜂”意象独特内涵的。本文试图结合被忽视的诗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普拉斯对“蜜蜂”意象的处理,为我们认识普拉斯笔下“蜜蜂”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提供新的思路。根据创作时间,普拉斯的“蜜蜂诗”可以分为三组:1956年之前创作的《悼诗》;1959年的《伊莱克特拉魂系杜鹃花路》、《养蜂人的女儿》;1962年创作的5首“蜜蜂组诗”――《养蜂会》、《蜂箱送抵》、《蜂蛰》、《蜂群》、《越冬》。每组诗中,普拉斯对“蜜蜂”意象内涵的挖掘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时期“蜜蜂”指向不同的意义。

一、蜜蜂和父亲:内化的男性视角

普拉斯的“蜜蜂诗歌”和她父亲奥托・普拉斯密切相关。奥托是大学教授、养蜂专家,普拉斯对蜜蜂的特殊感情不可避免地糅杂着对父亲的感情。“蜜蜂”意象第一次出现是在《悼诗》中。《悼诗》的具体写作时间无法考证,可以肯定的是它写作于1955年普拉斯23岁生日之前。这是普拉斯诗歌创作的第一阶段,被特德・休斯称作“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普拉斯的创作仍显稚嫩,缺乏深度与独创性。

《悼诗》的主题和对“蜜蜂”意象的处理反映出普拉斯早期创作中不自觉地内化了男性视角,模仿男性写作传统。这首写给父亲的悼诗中塑造了一个脾气刚烈的父亲形象,他“能够毁掉国王的笑”,病重住院却还“咒骂雨天的滴答声”和“嘲笑天使舌尖的埋伏”。①他无所畏惧,“像愤怒的泳者痛骂大海”。全诗每节末交替重复出现“咒骂雨天的滴答声”和“蜂蜇带走了我的父亲”,塑造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的同时,营造出悼亡诗低回吟唱的忧伤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深切缅怀。从主题上来看,《悼诗》并没有后期父亲题材诗歌或蜜蜂题材诗歌中爱恨交织的复杂性。《悼诗》表达的只是爱,这爱既投向父女血缘关系,更是对以父亲高大形象为代表的男性权威的仰慕。此时,蜜蜂的内涵单一而固定。诗中的“蜜蜂”暗指父亲,和蜜蜂蜇人自取灭亡一样,父亲“蜜蜂”般蜇人的性格,使他咒骂恶劣的天气,导致病情加重而亡,这和普拉斯传记中提到的情节基本相符。

事实上,在蜜蜂世界里,只有工蜂才有蜂蜇,而工蜂都是女性。由此可见,普拉斯早期对蜜蜂意象的理解是不够深入的。她并未意识到蜜蜂世界中严格的性别区分,也更不可能意识到蜜蜂世界所蕴含的丰富女性内涵。此时她对蜜蜂意象的使用,显然并未跳出男权文化的藩篱,内化了男性写作的模式,模糊了蜜蜂世界的性别特点。

二、蜜蜂和父女关系:挣扎中寻找“自我”

全文阅读

心存真爱 第5期

【原文】

父亲,树林和鸟

牛汉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童年时,一个春天的黎明,父亲带着我从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旁走过。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闻到一声鸟叫。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全文阅读

探析非马诗歌中的母亲形象

[摘 要]著名华裔美国诗人非马有着广东、台湾、美国的成长经历。非马曾随父亲在台湾生活,一九四九年时,被迫与仍留在广东家乡的母亲及部分家人分隔海峡两岸。特殊的人生经历在非马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深远影响,他创作的一系列诗歌中塑造了多义化的母亲形象。本文将探析非马诗歌中的母亲形象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非马 华裔美国诗人 母亲形象 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 I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12-0104-03

非马 (William Marr),本名马为义,祖籍广东省潮阳县(现汕头市潮阳区),生于台中市,二战开始前随家人迁回广东的家乡。一九四八年随父亲再度来到台湾,却因为一九四九年退守台湾后,而被迫与当时仍留在广东的母亲和部分家人分隔海峡两岸。一九六九年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核能工程博士学位,曾任职于美国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安全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美籍华人科学家,也是著名的诗人、翻译家、艺术家。他的诗作完美结合了科学系的理性思维和诗人的感性,文字形式干净利落、轻盈隽美,视角尖锐透彻,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内容,具有极为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台湾、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广受读者喜爱,他创作的双语诗在美国也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高度赞誉。芝加哥诗人俱乐部董事长、同时也是伊利诺伊州诗人协会会员的格兰娜・豪勒威(Glenna Holloway)这样评论非马: “他的诗歌既继承了中国诗歌优美、有层次感的传统,也吸收了美国诗歌的随性和风味,形成了他独一无二的幽默感、洞察力和柔情风格,他完美地驾驭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元素。”[1]

由于复杂的历史背景原因,多年来与母亲无法相聚的经历使非马以亲身经历、人文关怀入诗,创作了一系列 “母亲”形象的诗歌。这些感人肺腑的诗歌都是对诗人内心的直接剖析和诠释,毫无保留地张扬着思绪的涌动。诗句质朴、坦率的表象下,燃烧着诗人对母爱热切的渴望和思念,对生命新鲜的冲动和激情。

一、非马诗歌中母亲的现实原型

一九四九年之后,非马曾多年与留在大陆的母亲和弟弟未通音信。直到七十年代初期,非马的母亲才千方百计地和在台湾的父亲取得联系。一九八零年,非马才得以回到广东老家探望他的亲人。所以,在此之前,非马的诗歌里极少直接描写母亲的现实原型,而是多以借物寄情、从侧面由对其他事物的想象抒发对母亲的思念。

全文阅读

学写诗歌要牢记“五要”

【摘要】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教会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诗歌写作时,要注意语言凝炼、优美;想象大胆、丰富;情感具体、真实;格调高洁、雅致;意象独特、新颖。

【关键词】语言 想象 情感 格调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用诗这种文学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在日常生活中,地上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朵白云、春天的一湾清水、秋天的一片落叶,都可能让我们感情涌动、诗性大发。那么怎么才能写好诗歌呢?牢记以下“五要”,将对初写诗歌者很有帮助。

一、语言要凝练、优美

美的语言不一定是诗,但诗的语言一定是美的。一首好诗不仅意思隽永,而且语音和谐,节奏鲜明。

例如的《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巧用比喻。“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跑。“舞”、“驰”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雪覆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于静态的“山”“原”以动态美,使之生机勃勃。“欲与天公试比高”,此句表现了“山”“原”与天相连,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一个“欲”字更把“山”“原”拟人化了,生动的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这几句语言凝练、优美,韵味无穷。

又如我国当代诗人风亮的诗歌《当我想你的时候》最后一段是整首诗的精彩篇章,也是作者情感的又一次升华。作者用优美、凝练的文字,告诉我们:“珍视一种时空心视一种建筑在水一方相识/不经意的回首引起不经意的欣赏……”让我们看到:“在诗的雨里湿了你的睫毛湿了我的心结,一种情绪已经黎明而另一种情绪却点燃了今后的夜……”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当我想你的时候不论是什么时候,总是要点击你的地址斟酌你回眸里的注解……”诗歌的语言美在这里展现出来,那是作者用心写就的诗作。特别是最后一句,那是一种怎样的想念,作者在诠释这一份想念的时候,含蓄而委婉,他只是用一句:“点击你的地址斟酌你回眸里的注解”,就让我们清晰地读到了一颗真挚的淳朴而又高洁的心灵。这是多美多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这样的诗歌,每一个字符都是一道风景、每一字符都是那么清新而绚丽,读来朗朗上口,犹如一颗甘香无比的橄榄,满口生香、回味无穷。

我们在写作诗歌时,要反复推敲语言,使诗歌更美、更动听。

全文阅读

电视诗歌散文浅析

【摘 要】电视诗歌散文,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电视艺术手段,经过专业的电子制作方法,将诗歌散文这一传统文学体裁通过画面、声音展现给广大观众,使诗歌散文从文字艺术形式变成视觉艺术形式,可以说这是电视文化一项重大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电视诗歌 散文 电视文化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互联网、广播、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迅猛发展。电视,作为其中一种传播媒介,通过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表达方式,每天传播大量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内容,拥有着最广泛的接受者。借助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文化迅速为人们所接受。以电视为载体的的大众文化消费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和消遣的主要内容。在日益繁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下,看看电视是人们最简单而直接的休息方式。受众群体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各种欣赏需求。纵观现在的电视节目,新闻类、 娱乐类、谈话类等等,形式可谓多种多样,而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社会、财经、家庭、选秀、旅游等等层出不穷,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欣赏口味。

一、电视诗歌散文的效果

中央电视台在1998年推出了《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电视诗歌散文一问世就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它将文学和电视完美结合,通过电视对诗歌散文进行再创造,使文学作品有了声音、画面以及更丰富的情感传递,使欣赏者得到了心灵的净化,精神的启迪,审美的愉悦。《电视诗歌散文》在众多的综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中打造了一个诗意化的空间,弘扬真善美,满足了一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高品位文化的需求。它既有名人名作也有新人新作,每一集都让观众觉得选材独到,个性鲜明,制作精良。

二、电视诗歌散文的造型语言

电视诗歌散文在表现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主要是运用造型语言。

电视的语言就是画面,顾名思义,造型语言就是指运用隐喻性、象征性的镜头和画面表现出散文或诗歌本身的情感意境,同时也再现了作者当时的所思、所闻、所见、所感、所忆。这种表达方式开拓了观众的想象思维,激发观众再创造的审美能力,使观众深切的感受到话外之意,声外之情和形外之神。造型语言本身不限于屏幕上具体展现什么,重要的是让观众感受到了什么。2003年8月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电视诗歌散文展播推出了几辑名家名作,其中朱自清的一篇《背影》,以朴素的记录,淡如往事一样的手笔记叙了父子间的深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篇散文在表现主题上就充分运用了造型语言,几处父亲的背影形象既表现了情感细节,又不动声色的深化了原文意境。

全文阅读

论海子诗歌世界里的乌托邦主义

摘 要:在贫乏的精神时代,海子的诗歌在形而上的“乌托邦式”追逐中从救赎走向幻灭。因此,研究海子诗歌世界里的乌托邦主义,有助于我们深入海子诗歌的本质,了解诗人是如何以乌托邦式的构建去寻找自身的精神与信仰,而且对海子的诗歌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海子;诗歌;乌托邦

海子属于第三代诗人中的一员,但他又是其中一个特殊的诗人。在欧美思潮大量涌入的年代,第三代诗人中的海子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以彻底的虚无主义去对待精神危机,而是在孤军奋战中体验着理想主义文化信念,通过诗歌缝合破碎的现实世界,重构精神信仰。海子诗歌中的“乌托邦主义”无处不在,从大地到太阳再到实体,这些海子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始终存在着一种乌托邦精神。

一、海子诗歌中大地主题的乌托邦主义

1.诗意的家园――大地。诗歌里麦地是荒凉而贫瘠的,海子不是陶渊明一样的田园诗人,他的麦地乌托邦反映的是一种激烈冲突。海子在麦地意象里,像敬畏父母、热爱情人一样爱着乡村与土地,麦地意象逐渐泛化,从思乡之情变为对乡土的眷恋,并进一步深化乡土情怀,使之变成精神上的乡愁,进而对生命的存在进行关注。他觉得存在即要受难,应该在艰苦的劳动中慰藉灵魂,重建精神家园。

2.流浪的欲望――幻灭。海子因为父亲对自己是大学教师的身份而渐渐有了距离而伤心。现实的穷困以及亲人的期望,尤其是爱情的失利让海子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创伤,这种情感挫折对他的影响是极深的,渐渐让他流露出了自杀的情绪。生活的贫困、恋爱的失败对海子诗歌有很大影响。还有就是海子把诗歌当作自己的事业,全部的生命。尽管他死后荣誉越来越大,而活着时却没有被重视,甚至被一些资深的著名诗人所批评。被埋没的海子精神焦虑,压力极大,逆境使得幻想着大地乌托邦的海子被现实给敲醒了。

另外,海子将诗歌变成精神存在的形态,他在目标的追逐中却发现和目标相距越来越远,他的大地乌托邦是对生命的深思,也有着某种神性体验,但所带来的是空虚和黑暗,甚至是无比绝望,这也为他后来的自杀埋下了隐患。

二、海子诗歌中太阳主题的乌托邦主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