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赏园艺论文

观赏园艺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教学改革论文

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常遇问题

1.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高等农业院校中,除了生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外,包括农学、林学、园艺、畜牧兽医、食品科学等专业,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的分子生物学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表现在课时数少和实验内容简单缺乏连贯性。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在研究生阶段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在先前的学习基础上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分子生物学国际动态和前沿知识,更加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利用先进的科研仪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另外,研究生来源较为广泛,当前我院本专业的研究生,本科专业有园林植物、农学、林学、生物科学和园艺等多专业的学生,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本科阶段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略有偏差,侧重点不同,尤其体现在实验课教学内容上,所造成的学生知识储备的实际差异对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带来较大影响。再加上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和微观,尤其是分子作用的原理内容抽象性较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大量的实验教学进行讲解和演示。为达到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需要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然而在这方面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明显不足,现在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如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常规PCR和荧光定量PCR扩增技术等,缺少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与研究生教学目标不符。

2.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近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和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实验室建设上投入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研究生实验教学中,由于上课人数较多,实验仪器设备数量上的不足,不能满足每个研究生都能进行实验操作的需求;第二,已有的实验仪器设备更新较慢,由于仪器设备老旧,造成的实验精度和准确性上的问题常有发生,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使授课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陷入尴尬;第三,实验室购置大型仪器和先进仪器的进度较慢,与分子生物学科研领域的飞速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办法满足传授学生分子生物学国际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的教学要求,在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常遇到技术障碍,不利于运用最新的实验技术方法开展教学,对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产生不良影响。

二、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

1.创新实验课程授课形式,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中,适当缩减技术实验内容,绝大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修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此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只为补平由于生源的差异引起的知识储备的差异,不宜占去大量的课时安排。利用较少课时进行完植物和质粒的核酸提取、DNA酶切与重组、感受态细胞制备、目的基因连接与转化和常规PCR等基础实验,使研究生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然后重点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开展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让研究生根据自己的课题科研需要进行合理分组组成研究小组,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已学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和自己设计实验,利用基础实验的常规技术进行综合和研究性实验。在此阶段实验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Seminar讨论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汇报,让学生参与讨论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将前瞻性、先进性的科研技术引入到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去,使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最先进的技术思想,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重点把关学生的实验设计合理性与可行性,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确定优化后的实验设计,指导教师可以从新颖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几方面去评价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设计。实验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定期组织Seminar讨论会,共同讨论和分析各个研究小组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锻炼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以作业的形式定期检查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记录,关注每个实验过程,检查研究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在本阶段实验结束后,重点考核各个研究小组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按照科研论文的格式撰写(包括题目、作者、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综述及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分析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讨论的充分性以及观点的创新性等方面对该部分进行评价。这样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授课形式既做到了在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分层次和分阶段的多元化考核,也锻炼了研究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研究生的独立思考查阅科研资料和书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从选题到实验设计,从实验材料准备到实验设备使用,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撰写,全方位地让研究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运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能力,起到最大可能地发掘自身科研潜力和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效果。

2.完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随着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硕士点的获批,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实验室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情况下与本科教学共用教学资源,教学和研究基础都较薄弱。在2010年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被授予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建立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实验室,并配套连栋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经过多年的设备更新和补充,添置了研究生科研实践所需部分试剂与耗材;提供经费供研究生导师外出调研及参加学术会议;提供经费供学科导师发表高水平论文、申请专利、购买文献资料,提供专家咨询费供学科聘请专家对学科发展方向调整进行把关。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加强学科建设。我们研究生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平台逐步得到完善。能够开展核酸提取、基因扩增、分子标记、Southern和Northern杂交、基因重组与转化、蛋白质分离与纯化、蛋白质体外表达和酶联免疫等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既满足了分子生物学综合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求,也为学生的实验教学与科研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实验室建设得到升级优化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从2007级17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篇,到2010级18人硕士研究生中只有10人从事利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研究并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和申报发明专利3项,其中已经授权1项,可见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是与教学质量成正比的。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的提高,反过来也为实验室建设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提供更多的有力支持,进而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配套保障。

近些年,我们虽然在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经过大量调研和经验积累取得了一些成效,申报并授权功能基因方向的发明专利1项,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指导(省部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SCI收录的论文6篇,但与“211”大学等院校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实验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对教学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把培养学生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必能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专业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当前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的大形势下,在校、院、系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一线实验教师的不断努力下,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也会更加深入,教学质量也会向着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养目标迈入新的阶段。

作者:崔金腾张克中李月华单位:北京农学院

全文阅读

《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的经验,对《观赏园艺学》优秀课程建设的意义、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教学任务实现以及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优秀课 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52-01

高校打造精品课程是聚集优质教育资源的需要,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建立良好的知识传播渠道,使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教学共享的一项教学创建活动。做好园艺专业主干课程《观赏园艺学》的知识传授意义重大。

一、学好《园艺观赏学》课程的意义

观赏园艺学以观赏性植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以自然科学为主,并综合应用艺术和社会科学,融会了《花卉学》《观赏树木学》《观赏植物栽培养护学》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观赏园艺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奠定园艺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优秀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规范课程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对园艺专业的热情,使学生养成自觉探索园艺知识的兴趣。

二、建设《观赏园艺学》优秀课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全文阅读

谈如何把握高中美术鉴赏的人文特点

【摘 要】美术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形象记录。鉴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美术作品,首先要把握美术学科特征,并从人文角度去理解美术作品,巧妙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以帮助中学生品味文化艺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提高文化修养。

【关键词】美的体验;美术学科特征;文化情境;地方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1]美术鉴赏课在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1]

本文以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鉴赏第9课《中西古典园林》为例,谈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美术鉴赏课的人文美特点。

一、把握美术学科特征,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术鉴赏课对园林的鉴赏和语文课对此鉴赏有着本质的不同。山东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鉴赏课本第九课《中西古典园林》,是对美术中的建筑门类――园林艺术进行鉴赏。建筑艺术对于培养全面的审美素养具有其他艺术不可取代和比拟的作用。鉴赏中西古典园林,要把握住建筑的美术特点,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审美品位。笔者设计本课中的鉴赏重点为中国的苏州园林与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作对比。鉴赏苏州园林部分,按照三条线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空间美;诗情画意,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来鉴赏。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

全文阅读

《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从创新观赏园艺学实践教学方式方法的手段出发,分析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对创新观赏园艺学教法提出了建议,希望对观赏园艺学的教学和学习有所促进。

[关键词]观赏园艺学 实践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252-01

观赏园艺学是园艺专业骨干课程,是园艺专业工作的基础课程,其主要融会观赏植物栽培、养护、育种、应用等观赏园艺学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增强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深入掌握课程精髓和就业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课题组通过对观赏园艺实验项目的设计和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本课程在我校园艺专业的教学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为重任,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构建了系列的实践教学改革体系,为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观赏园艺学中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相对于观赏园艺学的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 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

全文阅读

试论园艺与观光农业结合的经济文化价值

摘要:观光农业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产业和园林艺术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本文就观光农业的构成、园艺在观光农业园区的地位、观赏园艺的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观光农业 园艺 结合 经济 文化 价值

一、绪论

现代观光农业是不同于传统农业。是让普通农业上升到具有园艺水平、旅游观光价值的新型农业,它是文化、园艺、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具有独特的经济文化价值。

如何利用我们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农牧业生产、园艺生产、山水田畴,综合推进旅游开发大有可为。

淳朴的农村文化生活、风俗民情、人文景观等内容,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购物、习作、体验、休闲、度假,努力打造的观光园艺农业的雏形,开发一种新的农业、园艺业生产型态。可以极大地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观光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园艺花卉、农业种植、特种养殖、观光。这是农业随城市化高度发展后,城市与农村的有机的结合,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应运而生。

二、观光农业园的景观是多元素构成的复合体

观光农业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产业和园林艺术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是一种新型农业和园艺结合的经营形态。

全文阅读

浅论中国观赏园艺产业

摘 要:当今观赏园艺产业处速发展时期,其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速度,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观赏园艺植物生产都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上。在全面分析了中国目前观赏园艺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发展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优势条件,进一步论证了今后我国观赏园艺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观赏园艺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中国

1 观赏园艺产业现状

1.1 观赏园艺品种资源丰富

中国从南到北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等几个气候带,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量丰沛,土壤类型多种多样,具有良好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加上地形、降雨、光照等多变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多种农业生态类型,适合各种类型的观赏园艺作物生长,品种资源丰富。

1.2 观赏园艺产业迅猛发展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全面展开,我国观赏园艺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人均占有量均有很大提高,观赏园艺产业已成为中国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成为农业结构中最为活跃的主导产业。观赏园艺产业正在向产业化经营推进,其中涌现了大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企业发展注入的资金形式趋于多样化,包括外资、民资、工商资本等形式资本。观赏园艺业的发展方向更趋合理、细致,产业的生产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区域化布局。比如中国部分地区观赏园艺业已逐渐形成基地化和集约化生产体系、科技开发支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配套物资生产和供应体系,观赏园艺业正朝着集生产、花卉文化、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方向发展。观赏园艺的迅速发展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不仅观赏园艺产品出口创汇额大幅度增加,同时在许多地区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旅游业,以及为观赏园艺产业服务的科技产业。

1.3 生产技术亟待改进

全文阅读

观赏植物造景艺术公选课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观赏植物造景艺术作为一门公选课,课程内容是介绍常用的观赏植物种类及其观赏特性,如何根据形式美的法则对观赏植物进行搭配造景,以及如何处理观赏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本文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定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介绍实际案例、改变授课方式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探究,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观赏植物造景艺术 公选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73-02

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体在校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主要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公选课既是高等院校整体课程设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当代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公选课的开设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拓宽视野,完善并优化知识结构,还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能力。

本文重点从课堂教学的层面来探索观赏植物造景艺术公选课的教学改革。

一 观赏植物造景艺术公选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人数多、课时少

观赏植物造景艺术课程目前在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已成功开设两年,每次选修人数都达到180人,达到周山校区公选课人数的上限。高校公共选修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专业和年级,学生的基础背景参差不齐。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周山校区现有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三个学院,选课的学生也全部来自这三个学院的不同专业。虽然农学院和林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开设有植物方面的专业课程,但因为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多为大一、大二等低年级学生,所以绝大部分学生对观赏植物的基本认知还比较浅显。

全文阅读

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摘要:从花卉园艺与观赏园艺这两种现代园艺技术入手,论述在高档居住小区、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园以及现代商务建筑区中现代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现代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结合创新

园林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升,很多新型的现代园艺技术随之发展起来,并逐渐运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这些园艺技术能够使园林景观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有利于缓解精神压力,打造更和谐的城市园林景观。

1.现代园艺技术概述

1.1花卉园艺

花卉园艺是近年来发展比较快速的现代园艺技术,相关部门对其生产与运用也给予了充分重视,无论户外还是室内,花卉园艺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户外应用中,主要存在于城市绿地、道路绿化以及城市建设中,室内的应用主要是指居室园艺,主要有插花与盆景。近年来,花卉园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为园林景观设计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1.2观赏园艺

我国的气候与土壤非常适合各种各样观赏园艺植物的生长,随着我国农业战略结构调整步伐的推进,观赏园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观赏园艺已经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之一。早期的观赏园艺只局限于对园林植物的分类、描述、栽培、生产等领域,随着行业的发展,现代观赏园艺还囊括温室种植、种苗生产、花卉保鲜、花卉引种、良种培育等方面,更多地应用于园林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中。

全文阅读

美育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行

本文作者:诸葛沂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高校美育教学体系必须以审美能力培养的科学规律为指导,循序渐进。高中美育的欠缺导致大学生对美、对艺术不敏感,审美感知力低下,审美直觉理解力迟钝。大学一年级是重新认识美、接触美的全新时期。这一时期艺术理论公共基础课以《艺术概论》等课程为代表,但它只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要建立“大美育”的全校性公共美育体系,就需要将这门课推向全校。使大一新生在“德”(思政课)、“智”(专业基础课)、“体”(体育课)及“美”(艺术概论课程)的共同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填补“断乳期”的精神迷茫和空无,引导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人生美好信念的执著。

艺术欣赏类课程的主旨在于通过赏析作品、讲授初步艺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欣赏课程涵盖面极广,应处于美育教学体系第二阶段,安排成通识课程或公共选修课。艺术欣赏课可以将各种艺术基础知识与具体作品赏析结合起来,在讲授时与学生们一起欣赏感悟,激发其审美兴趣,提高其审美理解能力。将美术、音乐这两种视听领域最重要的艺术门类以《中外美术鉴赏》和《音乐欣赏》来安排也是非常合适的。此外,还可以选修课方式开设电影赏析、摇滚乐欣赏等兴趣课。授课时应以感受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感知力,扩充相关知识,为美育的进一步深入铺好道路。

艺术表现课程着重于动手实践的课程,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开设美术、音乐、戏剧类的兴趣课程,如素描、雕塑、合唱、话剧等,这些课程完全由任课老师选择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课程中直接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从而掌握一定艺术表现能力、创作能力。艺术表现课程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为学校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学生的审美创美实践积累才能创造环境。

要想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与美的鉴赏、感受和创造能力,提高精神境界,陶冶和美化精神境界,就要在充满再造性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的审美创美实践中完成。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和个体体验相结合,在以理智引导感性等原则指导下投入审美创美活动,获得相应的感性体验,精神愉悦的心灵美化,塑完美人格,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所以,从审美过程本身来构建高校美育体系,既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理解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而这后两者就需要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看则两分、实则紧联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育人的重要渠道,是高校师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的共同创造,蕴涵着丰富的美育功能。为此,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造就具有高尚审美趣味、道德修养与广博知识完美结合的合格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与审美教育的契合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与高校发展定位、自身特点和育人特色结合开展的。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作为浙江省内唯一的农林院校,近几年来以生态文化、感恩回报为宗旨开展“红绿”主题校园文化建设,每年都举办以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减排为主题的青年生态文化节,举行“东湖•缘,生态•悟”大型文化活动,以各种文艺形式组织演绎了“红绿”主题。许多同学在这些活动中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学校的艺术文化氛围也随之提升。

发挥学生主动性,使高校美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美育教学落到实处审美创美活动环节完全可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之中,让审美创造为校园文化建设增彩添色。根据浙江农林大学的实践,大致有两种途径能使美育在校园文化中实现并相互促进。其一,课内与课外结合,作业与活动结合。如可以发动学生组织、参观各类展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审美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其二,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将美育深入到学生的校园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社团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活动,发挥社员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校的艺术氛围,开展如音乐节、戏剧节和美术展览等多种活动,将审美创美实践深入校园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夺目的闪光点。

全文阅读

试论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运用

【摘 要】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笔者就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艺术欣赏课是公共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具体实践与相互促进的作用。艺术欣赏课的开设,可以在开启学生审美的视野,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与审美层次。在学生活动组织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艺术欣赏课所感受到的审美观与认同感代入到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中,不断渗透到校园文化精神内涵里,与之相互融合,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一、艺术教育之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艺术作为一种人类的精神生产,是满足人们主观情感和需求的文化现象。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艺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素养已逐步成为人们有意识追求高层次、高品质精神生活的重要标准之一,形精神、科学态度的载体,成为真善美的基础。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成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在专业学科上得到更高水平、更深层的提升,同时在普通院校里,公共艺术教育也成为了以“完美人生”为目标的主动创设的综合实践课程。【1】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内涵

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提出:“公共艺术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的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由此可见,公共艺术教育已成为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目前在各大高校中逐渐得到高度的重视。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各所重点高校均已开设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专业与课程,同时,把公共艺术教育课作为普通文理科专业学习者的选修课程,使艺术贯穿在在各科教育培训中加以普及和推广。

公共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艺术教育,而是以艺术欣赏(鉴赏)、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专业基础课为主要内容的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以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感性认知、培养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为教育目标,是培养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的完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里所说的创造力并不是指具体的艺术表演和欣赏,而是将艺术作品欣赏与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尤其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环境里,公共艺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积极推动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公共艺术教育课的普及与推广,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满足了同学们主观情感上对审美认识、理解上的需求,以及有意识提高自身素养的需求,同时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