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观后感

观后感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2 观后感

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玛雅文明在物质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有很大成就。例如,建筑工程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艺术价值。

很久以前,玛雅人曾经预言: 2012年12月21日,太阳下山后,只有非洲和中国西部少数人将看到第二天的黎明。玛雅人没有明确讲,人类文明将被什么毁灭,电影《2012》却告诉我们,毁灭的根源是太阳活动。在接下来的150分钟里,这部电影用有史以来最逼真最震撼最完美的电影特技表现出了一部灾难片极致。比如,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确实是艺术想像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也许,下一届奥斯卡的最佳视觉特效影片就是《2012》了。

这部电影虚构了一个名叫杰克逊·柯蒂斯的父亲,他带着孩子去美国黄石公园度假,却发现曾有美好回忆的湖泊已经干涸了,而这个地区也成为了。充满疑惑的他在黄石附近的营地偶然认识了查理。查理告诉他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查理说有些国家已经在联合秘密研制并建造可以躲避这个灾难的方舟。杰克逊以为他是个疯子就一笑而过走开了。

然而,第二天灾难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伴随大量陨石的坠落,让眼前熟悉的家园变成了人间炼狱。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爆发。杰克逊和众多家庭一样踏上了求生之路。面对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不知何去何从的他突然想起查理提到过的方舟和地图,于是决定前往方舟基地寻找生存的机会。在寻找和前往方舟基地的过程中,杰克逊一家在经历灾难的生死考验之后终于到达了方舟基地(中国西部)。

可是,已经制造完成的方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从世界各地闻讯涌来的受灾人群。谁去谁留已然成为挑战整个人类的道德抉择。面对灾难,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类做出了最重要的抉择:“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平等的生存机会!”最后人类终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当然,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这种已经基本模式化的故事已经算不上什么新意和惊奇了。对于那些对类型片和灾难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基本上我们可以在开场30分钟左右就判断出谁能活下来,谁将死去。但《2012》凭借强大的视觉特效,还是把这些俗套做出了不一样的感觉。这就是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的威力,面对各个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背景的观众,它总能在其中找出一些共同之处,并精巧地将这些跨文化的人性共同点融合进故事之中,然后以强大无比的视觉特效进行再包装,最后整合出一个让大部分观众都感到满意和刺激的电影。

影片《2012》有几段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

美国总统发表电视演讲,人民有最后的知情权,在此之前,孩子有权得到大人安慰,人们有权互相表达原谅。

全文阅读

《素媛》观后感

《素媛》观后感

我在同学的推荐下看了韩国电影《素媛》,电影拍得非常好。看完之后我又去找了同样题材的韩国电影《熔炉》图解版,简直深深被艺术作品塑造社会文化的力量所折服。

同样是讲述犯相关的事情,两部电影的不同背景设置、人设却能引发观众相反的感想。《素媛》用父母朋友的相互关怀、女主角的坚强勇敢,把悲痛的事实讲得很阳光温暖;《熔炉》却涵盖被隔离的聋哑学校、婚外情、贿赂等等和犯同样沉重的话题,以使观众震惊从而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说《素媛》击起了我们心中的涟漪,让我们去思考这一社会问题,那么《熔炉》就是试图激起浪花,也引起了观众的恐惧。

记得不久之前看到一个对电影版的《翻滚吧!肿瘤君》的评论:也许是编剧本身并没有过抗癌这么痛苦的经历,所以只注重表现主角治疗过程中乐观幽默的精神和她感人的爱情,真正患过癌症的人在观影后会觉得电影用讨喜的元素包装了抗癌过程,却没有真正尊重到癌症患者所尝的痛苦折磨。我认为这评论正击中了这类电影的软肋。它们的观影体验要更好,不会让你看之后感到深深的无奈和悲痛,甚至导演也会更偏向于采用颜值比较高的主角来淡化主题的严肃和严重性。但这样的电影就像是一个耍滑头打哈哈的人,他们不想改变什么东西不愿意得罪任何人,会让人像吃了整个冰淇淋一样觉得腻。

不过,我其实喜欢《素媛》更多过《熔炉》。在看了网上的评论之后,我甚至没敢看完整版的影片,而只看了图解版,而图解版中的压抑气氛都已经很受不了。导演编剧们懂得如何运用技巧引起观众的恐惧,比如通过设置贿赂、背叛这些敏感的元素来放大主题的感染性。上面那一类电影告诉人们尽管这个社会上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美好和善良总是最高能的武器,让人流下眼泪后却还满怀希望。而后面这种电影却传递了绝望和无奈的情绪,让人痛得不知光明是否存在。

我进而想到,导演编剧的艺术信仰决定了他们的拍摄方法,而这些决定可以慢慢地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和对问题的看法,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和风气。所以也就会有人主张从积极的角度去表达和描述问题,让大家都能乐观地面对生活中悲惨的一面——所谓的传播正能量。不过我虽然身体上更愿意看《素媛》,嘴巴上却要说我很抗拒正能量,因为正能量们隐含着"负能量都是不求上进,正能量才是人赢"的高傲感。我却仍然把之前看过的一段关于"悲剧"的奉为圭臬,它的意思大概是这样:在以前,人们认为人生即是一场悲剧,而悲剧作品教会无可奈何的人们去接受它;悲剧作品通过表现一些典型人物的悲剧故事,让人理解虚荣的包法利夫人们、残忍的暴君们的悲剧,从而明白悲剧是活生生地植在人类的命运里的。

现在的我们有了更多的工具去对抗以前人们的噩梦,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蔑视起命运来,悲剧的艺术地位逐渐下降,积极乐观的文艺作品成了主旋律。可渺小的我们并不是无往不胜的,只是由于我们最近发展地太快了,所以有点沾沾自喜,认为人类足够强大来扼住命运的喉咙。这样骄傲自大的我们于是很难接受生活里的不如意,大家也担心写悲剧会被别人看作无能,所以不敢表现自己的软弱。人类自信心的膨胀还真是让人担心,我也希望能多看看当代的悲剧作品,因为发现自己也很抗拒去接受我做不到的事情。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th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全文阅读

盲探观后感

严格来说,《盲探》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犯罪推理片,片中甚至有些线索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近年来难得的好片。昨日,该片在南京首映,杜琪峰在片中一改以往的阴郁严肃,延展了杜氏的黑色幽默,从而令整部影片更具感染力。

开头有些无厘头

影片以小敏失踪案为贯穿始终的主线,同时穿插多条案件线索。开头显得有些无厘头:郑秀文扮演的女警何家彤被派去给同组成员买冰沙,顶头上司却突然要求她跟踪一位盲人。于是刘德华扮演的“盲探”庄士敦闪亮登场,用近乎警犬般灵敏的鼻子和耳朵,找到了香港“楼顶泼浓酸伤人案”的真凶。此后,故事情节开始快速发展……影片前半部明显好于后半部,中后段进展有些拖沓和凌乱,盲探的几处推理也略显突兀生硬,好在并不影响影片的整体。

观众如坐过山车

与其说《盲探》是部惊悚片,不如说它是一部喜剧片。导演将原本正经严肃的犯罪推理过程进行了喜剧化处理,消解了侦探片中的严肃庄重感,将杜氏风格的黑色幽默在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庄士敦趴在树上大叫“何家彤,快来救我啊!”而凶手则在树下不停追问“谁是何家彤?”;又比如庄士敦执枪于千钧一发之际打中匪徒,受伤的何家彤则用虚弱的声音说:“到底是偶像,眼盲了都能打中。”杜琪峰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把现实和想象糅合在一起,并悠然自得地在不同情境的镜头语言中切换,时而轻松,时而血腥,时而惊悚,却过渡得很自然,令观众的观影感受也如坐过山车般上下起伏。

剧情更加接地气

《盲探》集中了许多杜氏影片中的人物特色,主角“盲探”庄士敦的探案风格形似刘青云[微博]扮演的“神探”,喜欢还原案情和换位思考,同时还有和灵魂对话的能力;片中男女主人公你来我往的喜剧式对立,又令人联想到早年郑秀文和刘德华在《孤男寡女》中的对手戏;影片在叙事上利用了闪回和插叙,并在情景推理与日常场景中来回切换,像极了《大只佬》。杜琪峰通过抖各种小包袱,以及对影片节奏的掌控来营造幽默意境,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盲探》不像《毒战》那样阴郁严谨,也不像《放逐》那样主观张狂,而是变得更加通俗易懂,更接地气。

两位主演很出彩

全文阅读

人性观后感

人性观后感(一)

不要被束缚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阿根廷的动画短片《人性》,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片子是以一个扔掉灯罩的人为背景展开的。片子的刚开始是一个笑着的人式的闹钟在七点十五分响起,然后出现一个人手将其关闭,接下来,一个男人出现了,他就是片子的主人公,他起了床。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得正常。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感到诧异。

当主人公起床之后,我发现他刮胡子照的镜子竟然是人举着的,吃饭用的桌椅是人来充当的,甚至连桌子上方的吊灯都是人拉着的。当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主人公肯定是个有权势的大人物,要不然不会有这么多的人来为他服务。以至于他家门口的衣服架子都是一个女人充当的。当然,从他从门口的那个"衣服架子"的嘴里拿出钥匙就可以看出来,这并不是什么道具,而是真人。

接下来,在主人公出门之后,又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人力的士、人力红绿灯、人力楼门、人力电梯,甚至连更衣室里的更衣柜都是人力的。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这个世界似乎一切都是人力的。而主人公之所以可以享受这一切只是因为他的地位比那些"道具"高。而那些"道具"只是没有爬到可以把别人当道具的地位。

但是,当主人公进了办公大楼之后,故事又发生了一些波。当他站在办公室的门前,整理了自己的领带之后,我以为他要推门进入办公室,到没想到他竟然顺势趴在了办公室的门前。停了几秒之后,一阵脚步声响起,一个只有下半部分出境的人走了过来,踩在了主人公的身上,拿钥匙,蹭鞋,开门,进去,关门。一切都是那么的一气呵成呵主人公原来只是个让人蹭鞋的垫子,并不是什么大人物,这可真是莫大的讽刺。

这部片子只有仅仅的7分钟,但是他却以他独特的方式以及独到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麻木和冷漠的世界给我们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它以其自有的黑色幽默将片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全文阅读

《乡愁》观后感

摘 要:在当代世界,艺术的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新媒体艺术已经发展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不断的消解这传统艺术带来的生动与美好,虚拟世界正在不断的改变着现实世界,所以说新媒体艺术无非是当下艺术的一个方向,但我一直认为艺术是用来表达的,只要表达需要什么形式的表现方式都可以,哪怕是行为艺术。

关键词:《乡愁》观后感;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44-01

在奥维拉,侯孝贤,那沙特,还有塔可夫斯基中,我就选塔可夫斯基来说说,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既有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又有直面死亡的感触,又有对于宗教以及信仰的虔诚,更关键的是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境,所以说在看过他们的艺术作品后会有一种及对于生命存在的尊重,又用一种呼唤本民族信仰的冲动,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战略已经在各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抬头,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的灿烂文化将如何存在,所以这两位艺术家唤醒了我们的思考方向,对于对这两位艺术家的研究,无非会帮助我们解决以上的问题。

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乡愁》,也许我并不懂太多电影里的技术术语,但还是从一些镜头里读出了一些艺术家想表达的东西,塔可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位诗人,我觉得也许诗人都具有浪漫主义情结,所以在塔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有很多具有诗兴的画面,我确实感到了一种缓慢的,唯美的,如小河涓涓细流般的浪漫主义叙述。他是为艺术家,这是无可厚非的,这部电影在缓慢的叙述结构下,暗藏着一种近乎疯狂的,和一种忠贞的乡愁,在看完这部片子后,身体里的很多细胞还在颤抖,这就是我的总体感受,通过里面对男主人公,以及疯狂的宗教徒这些个体生命的描述,无非表达了艺术家那颗虔诚的宗教情怀和充满乡愁的人文关怀,想到这里我有点害怕,我没有信仰,我没有着吗强大的内心,我们现在的文化给了我们什么,没有这些艺术的沃土,我如何去生长,这是我当时的感触,也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他们的生活经历的表达,使你产生了震撼,那吗我把我的生活经历表达出来,这也许就是我们的文化所给予的,也许这就是我这个个体生命所发出的热量,可能不是塔可夫斯基的熊熊烈火,但我的小小的火苗也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时影片一开始我就被缓慢的叙事结构所击倒,不由得觉着电影的进程如此的缓慢,这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啦,塔可夫斯基电影里的画面,我确实的发现他的每个镜头都是一幅很美的油画,确实,影片的第一个对我的震撼,是在当女主人公进的教堂,也许蜡烛就是一个符号,在这个能指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的所指,如果说这时候的宗教力量还在心中流动的话,那吗当宗教徒焚火自杀的镜头则彻底的震撼了我,这样的信仰,这般的崇高,面对灵魂的救赎,面对死亡的不屑,又有什么可以征服他们呢,我心中在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民族,这是一个多么虔诚的文明,心中的宗教力量蹦泄而出,以及对宗教的热爱幻化成一组充满着细腻感情的一组画面,让观众去慢慢的品味。

是的,我们现在社会在激烈的变化着,飞速的发展着,有时我在想我们是在发展吗,还是我们在倒退,过去离我们越来越远,而现在马上的变为过去,快的连让你厌倦都没有机会,就在这样的时代下,又有多少人还有乡愁呢,他们也许有,也许已经麻木,但是,这部作品肯定会把人们那种心底里最深处的思念拿出来,让人们去流泪,这就是艺术,它让我们为之感动,这就是永恒的东西,这就是艺术家民族的东西也是他们的信仰带给他们的观念。

当看完这部影片,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国家的民族性在哪里,面对着外来文化的侵蚀,我们的信仰在消失,人们陷入一种无限的空虚之中,我有时在看我们的城市时,似乎觉得陌生,高楼林立,回忆被摧毁,一片片的废墟,但当我看到废墟时,心中总有种舍不得,又有种无可奈何,似乎我们的感情好像没有什么载体,他们在任意的飞翔,我们国家是个有传统的国家,但好像我们自己的宗教在离我们越来越远,不,使我们离它们越来越远,我们失去了载体,我们的文化就没有了力量,我们也许在那天就失去了存在,我们的思维不在东方,我们的颜色也须都会变得,所以说当看完这部影片我有一种强烈的呼唤本民族文化觉醒的冲动,我们在融入世界,但同时我们也在按他们的规则在游戏,也许这也是我们的消失过程,可能在以后你会觉得更快,我们如何才能独特的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如何的打自己的文化牌,这都是我们以后要思考的问题。

全文阅读

观观后感

蓝岸晖,我们曾经的同行,原是深圳市国家税务局稽查二分局七科科长。然而就是这位曾经身着税务服,头戴国徽的税官,在查处辖区某公司涉税案件时,与公司经理林武斌成了交杯换盏的好兄弟。为逃避290万元的税收及滞纳金,林武斌先是为蓝岸晖送去了高档的烟酒等礼品,后又是陪蓝岸晖去香港游玩,并附送2万元港币。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软。收了礼,岂能不办事,此时的党纪国法在蓝岸晖的脑海里成了一片空白。不自觉地在林武斌送来的缓缴报告的审批栏中签上"同意缓缴",并署上自己的大名。为林武斌制造了合法的逃税空间,使其在此期间转移所有财产。其实,申请缓缴也是蓝岸晖的计谋,他知道,当时采取相应措施,这笔税款是可以及时入库的,他为什么成了"不征税的税官"。首先,他有这个权力,有了权力就要充分使用。他告诉林武斌"你申请缓缴,我同意缓缴,时间长了,也就不要缴了",其次是他也在拿这个权力来为自己寻找一个谋利的空间。林总经理也心知肚明,尽力和蓝税官套近乎,其目的都是相同的,我不缴税款,你得实惠。真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难怪能成为"好兄弟",而国家的290万元税款也付之东流。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我们这位同行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诱惑,最终因,不征少征税款罪而被判入狱,如今是身在牢狱,过着漫长的铁窗生涯,其教训十分深痛。真是权钱交易结孽缘。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各种思想观念无不对人们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作为国税机关,理所当然成为诸多利益的交汇点,单位的领导更是许多人试图突破的关口。面对特殊的位置,国税干部应该始终保持着一颗清醒的头脑。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所给的,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没有向人民索取利益的权利;只有为国家守好大门的职责,决不能成为不正之风的突破口;只有为党的旗帜增辉的使命,决不能给党的形象抹黑。

看完这又一起发生在税务队伍中的典型案例,不能不令我们深思。作为一名税务干部,既是个人一生中的骄傲,也是家庭和亲人的光荣,一定要以此为戒,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要知道"人该怎样做,权该怎样用,法该怎样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时刻提高警惕,不要被眼前一时利益所迷惑。当然在我们队伍中,蓝岸晖这样,徇私枉法者有之;利欲熏心,贪污受贿者有之;淡化责任,失职渎职者有之;道德沦丧,赌博者有之,但这是极少数,其结果都落得个身败名裂,后悔晚矣。我们要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从税之德,常弃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认真学习,筑牢思想政治防线。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爱。进一步增强遵纪守法,廉洁从税,拒腐防变的自觉性,使自己的前途永远一片光明。

蓝岸晖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地步,一是他的法制观念淡薄。作为一名国税部门的七科科长,为了自己的私利,把党纪国法抛到脑后。二是制度没有落实。缓缴税款是有制度的,为何蓝岸晖却能大笔一挥使290万元的国家税款付之东流。三是管理不到位。在日常的税收管理活动中各工作环节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为何蓝岸晖能一人说了算了,上级管理部门为何对这么大的一笔缓缴税款不管不问。

闭目思考,作为国税部门,执法单位,国税人,如何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如何使每一位税务干部都能将正确的世界观、"八荣八耻"观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那就是必须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这也是树立和实践正确荣辱观、世界观的起点。税务人员只有对世界观、"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和利害关系等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才会以此为镜,时时照,刻刻省。而提高思想认识的主要途径就是学习,必须从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中充分认识正确世界观、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树立和实践为人民服务变成自己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动。其次要实行纪律约束。税务干部既然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奉为宗旨,就必须接受围绕实现此宗旨而制定的严格纪律的约束。对违反纪律的言行就要及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相应的惩戒处理,以此来引导他们坚持正确的人生观,远离"八耻"。把行政行为上体现的人生观、荣辱观置于"阳光"之下,在业余时间言行上的表现也受到广泛监督,促使自己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人生观,为全社会树立榜样、做出表率。

全文阅读

盖章观后感

心暖花开

——观《盖章》有感

七(23)林xx

指导师:沈x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

人们总在顺境中微笑,却忘记了在逆境中微笑的重要性。微笑常会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爱笑的人们也应该笑一笑。就如同电影《盖章》一般。微笑足以改变一切,哪怕是融化最坚不可摧的冷漠,然后衍生出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一个肯定,一个微笑,随着荡漾从心底发出的灿烂笑容。一个车库管理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慰籍了一个个阴郁的心灵。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都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吧!别人微笑,你亦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真正懂得微笑的人,总是容易获取比别人更多的机会,总是比别人更容易获取成功。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微笑,拥抱的是快乐;舍得微笑,获取的是幸福。

微笑往往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好处。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蒙娜丽莎,我不需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微笑。”可我却认为,我们需要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微笑,无论是老师、同学、亲人还是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微笑是唯一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

全文阅读

晚秋观后感

不知从何说起,只是一种瘫软的感觉……

两个人的故事,异国,异乡人,一个被爱伤透了(安娜),一个将爱伤透了(勋),却因为陌生而熟识的际遇,褪去了物质化的外壳,在等待中,领悟到了爱情的真谛,最终变换了身份——安娜从囚犯变为自由人,而勋从自由人变为了囚犯,就这样,现实中彼此拥有的爱情被阻断了,而等待在爱情殿堂里的职能变得意味深长起来(其中是否隐含着爱之神圣性呢?)。剧中的手表,作为金钱关系的维系物,它脱离出物权所有性,而成为时间的窗口——是过去的鉴证,也是未来的期许,那么等待的意义有多大,其中的爱又能持续多久?

嘀嗒、嘀嗒,等待、等待

我喜欢那背景音乐,那种温婉而优雅,崇高却残忍的旋律,像一个伤心的,侧低着头,在公演,因泪而迷糊着的眼在聚光灯的阴影里凝住了,而肢体曼妙,仍流动着优美的舞姿。在此,所有的观众都因她的表演而获得了审美的,只有她因悲伤而盈泪。那Seattle的雾,晚秋的雾,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上空弥漫,笼罩着如积木般挺立着的摩天大楼和弧形的高架桥,干净、素洁、裸,给冷漠着上了梦幻的色彩——这里却也上演着爱情故事,love in Seattle.

场景一:放纵

没有爱却想到做,"Do you want me?"安娜第二次遇到勋时,误以为勋只是想要她的身体,那是一念间的放纵所使然,陌生的悸动在7年牢狱皮肉之苦以及旧爱的折磨中想到了逃离,以之毒为避难所以功毒,那是她曾经的伤痛未愈的镇痛方式,大多数人最直接的选择方式,她是普通的安娜。然而,可喜的是,在火山口并没有爆发,点燃了导火索,可是没有爆炸,或许是出于纯洁的爱之本能,亦或许是出于对这种回忆的恐惧,安娜推开了勋,"Nice to have company, right?"勋的这句话也许道出了原委:陪伴可以驱逐回忆的痛,放纵却会引来曾经的殇。

场景二:告别

勋陪安娜来到游乐场,碰碰车过后,一堆外国情侣在远处分手告别,导演通过安娜与勋的演绎将他们的话说给了观众,当然这些话带上了安娜与勋的主观色彩:勋是以游戏的口吻对待,想让安娜开心,而安娜却是情之所系,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安娜对前男友感情的流露。离别是必然,然而只有真正正视它时才能解脱,安娜现在正经历此过程,那一声"wait",与其说是外国男对其女友的呼唤,不如说是安娜内心意识的流动,在此,电影镜头透过安娜的心灵折射了出来,如一席流动的筵席般,外国男与其女友走走停停,远远近近,时间从白天一瞬间变成黑夜,安娜在他们的追逐中试着找寻爱情,这种意图,在外国男女双人舞中集中体现了出来,随着舒缓的音乐,舞姿翩翩,温馨而幸福,安娜也拾起了丢失的爱情。

全文阅读

贞观长歌观后感

七十二集的《贞观长歌》吸引了我,我一连看了七八天,从中也学会了很多。

唐太宗不仅有卓越的带兵之策,开始了贞观元年,还有杰出的治国策略,形成了清明的政治,快速的经济发展的“贞观之治”,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不能仅靠他自己,应该归功于他的会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有名的“房谋杜断”,杰出的谏臣魏征,英勇的武将李靖……

会用人的不仅是唐太宗,他善用的这些人也会用人,忘记了在第几集的时候,侯君集初任吏部尚书,他的到来肯定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一个带兵的会打仗,但不一定会做文官,于是很多的人不服气,第一天上班伊始,侯君集是第一个到了尚书省,很多的官员到了就在议论纷纷,看他会怎么治,他说:我们吏部都是卯时开始上班,我是第一个到的,现在辰时已过,还有很多没来的,上班的第一天,我只罚最后一个到的三个月的俸禄,等明天,谁比我后到我一准罚谁。就简单的几句话,明天谁还敢迟到。紧接着,他带领着朝庭由吏部选拔的一批官吏让皇帝面试,但这批官吏没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才在其中,于是皇帝让他重选,第一次选出来的没有人才不关侯君集的事儿,但若第二批仍然如此定不会让皇帝失望这位初上任的吏部尚书的,他召开了会议,负责选人的吕品相道出了这次选人的难处:所选人员全部都是达官显贵的亲戚,选了张三,不能不选李四,也不能不选王五,于是侯君集免除了他的职务,他让其他的人员自荐主持选官,说出自己的意见。第二天,大多数的人都自荐提出了不少和意见,惟独这个吕品相没提荐,于是侯君集又问他,他却说自己已经犯了一次错了,若再犯一次错,那么朝庭就会不再相信吏部的选拔了,他不想再给吏部抹黑,侯君集听说之后,表扬他能知过,能知过则必能改过,于是又重新启用了吕品相,果然第二批选拔的人才是个个出类拔萃。

从这儿我似乎学到了治班之道,我们现在治理的是一个班级,虽比不了唐朝的吏部那么大的级别,但也有许多的道理在其中,我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也是领导了一群人的一个“官儿”,在这群人中我们也得选拔负责不同事情的“小官儿”来治理,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也得从严,虽然我们没有“罚俸”之权,但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再也不敢重犯了,同样,对待犯过错误之后有“知错”的学生,我们不也得相信他定会“能改”的,重新用看待好同学的眼光去看待他,这样“改错”后的学生定会有不凡的表现的。

还有其中的一个人物马周,他是一个小官末吏,本没有什么大官可做的可能,可他有机遇,机遇造就了他遇到了一个公主,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大字不识”的主子,机遇又让他遇到了一个愿意广泛纳谏,所有官员必须进言的皇帝,这才让他有替主子进一言的机遇,这才让他有机会被明主发现他这个人才,但当皇帝提拔他做个个户部的六品官儿时候,他去上班也遭到了众官的论议,说他既无战功也无功名,更无朝庭的荫蔽,是皇帝一时高兴的破格提拔,他却善于给自己找到机遇,初始提拔,他苦等了一天,找到了当初让他有一习之地的安康公主,感谢她的赏识让他得到提拔,让不记得他的公主想起了他,看到他的寒冷,公主赐衣一件给他挡风,第二天他又一次光临了公主府,说是来告别的,他没有军功,也没有功名,家里也是三代不为官,所以户部的所有官员都瞧不起他,他很快就会被他们挤兑走的,为了让自己不会遭到罢免,能在此之前光明正大的离开为好,有了他的这番话,他紧接着又一次得到了提拔,由六品变成了四品,原来瞧不起他的官员谁还敢瞧不起,于是各种阿谀奉承就紧跟而至了。

从这儿似乎又看到了一个为人之道,我让们不是做官,我们也不指望也得到个什么升迁,但我们也得学会利用身边的机遇,当一些机遇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看不到,也不要不去利用,自然不能是攀个什么“公主”,但我们也得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利用与锻炼,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这样不也是一个为人之道吗?

说到这儿,让我想起了刘墉写的一部书《世说心语》,在其中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告诉我们为人之道,不要说废话,要学会既不撒谎也不说实话,这样才是会做人,做个快乐的人。(编辑:华华)

全文阅读

港囧观后感

承蒙XX招待,刚从点映场回来,开宗明义的讲,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非常煎熬,有数次想破口大骂的冲动,但控制住了只喊了一次"傻逼",一次"阿西吧",最后的悬空玻璃平衡戏拿回了一点分数。本文强力剧透,慎入,说说个人港囧观后感。

这故事讲的是:学美术的大学生徐铮凭一次在系里面自我阐述式的演讲引起了两个女生的注意,喜欢艾迪。沃霍尔式艺术方法论的杜鹃和跑到美术系给 家族内衣企业物色人才的管理系学生赵薇。结果是徐铮和杜鹃画着画着电影海报好上了,在一段《偏偏喜欢你》的MV里,徐铮和杜鹃的每次地下式亲热都引发了麻 烦(电影的第一处笑点),被老师抓、推倒了书架打碎了石膏模型之类,导致总也上不了手。不久杜鹃得到了赴港交换的机会,终结了和徐铮的关系以及他们促成性 生活的努力。落寞中的徐铮和赵薇搞上了,徐铮的一个偶然的吻让赵薇流下了鼻血(电影的第二处笑点),于是徐铮顺利接手赵氏内衣工厂,成了一位还不错的内衣 设计师、高端倒插门和老丈人家的顶梁柱。20年后,和赵薇生不出孩子的徐铮获悉杜鹃在香港开画展,与老丈人一家奔赴香港,暗自筹划与杜鹃的重逢。

但一切被妄想拍纪录片的小舅子包贝尔搅黄了,这个傻逼凭借男性的同理心和为姐姐赵薇看守男人的使命感洞察了徐铮的意图,于是擎着DV全程跟随徐铮。居然能用跑步追 上的士中的徐铮(电影的第三处笑点,也是包贝尔这个臭傻逼在一个多小时的主要演出中唯一一次笑点)。二人逃和追的过程卷入了一起谋杀案让警察李灿森、葛民 辉全程陪跑,又搅合了王晶的片场,在王晶的片场戴上了摘不掉的道具头盔闯入妓院寻找开锁师傅,好不容易摘掉了头盔在画展现场能和杜鹃相见,然而不依不饶的 包贝尔为了破坏两人又给徐铮扣上了(我忍不住了,这部电影不要叫港囧叫"摘不掉的头盔"好么),发疯一样的徐铮又开始追逐包贝尔,途中了感人肺腑 的情怀版约会演说,费尽千辛万苦总算是得到了包贝尔作为一个男人的理解,然而徐铮又被老丈人一家拉医院做取精,生不出孩子羞愤交加的徐铮终于爆发,把毫 无才华却做什么纪录片导演鬼梦的傻逼小舅子包贝尔、好吃懒做的大姨子一家、像窥淫欲一样关心他情况的丈母娘喷了一顿。甩掉限制了他的人生的丈母娘一家,徐铮和杜鹃还是见上了,一切似乎水到渠成顺其自然,杜鹃安排他洗澡,间中虽然经历了徐铮对杜鹃过往性经历有可能过多的厌弃,但动物性开始起作用……徐铮上了身,要动,但是顾及影响杜鹃的会没有吻下,二人终于发现这次的性生活没有发生的理由,徐铮脑子里还存在这边厢刚给他买了法国小楼做画廊的赵薇,他把这种感觉理解为爱。埋伏了很久的李灿森和葛民辉这条线索终于炸了,警察葛民辉就是凶手,他绑架了赵薇,要徐铮、包贝尔交出无意拍下凶案证据的DV 带子。

最后就是高楼上的动作戏,葛民辉和李灿森胡乱打了一通,徐铮、杜鹃和赵薇在摇摇欲坠的玻璃平台上澄清了彼此的关系。徐铮认命,总结了一下本片的主 题,最后发现在香港的第一炮就已经让赵薇怀上孩子了。剧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