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告学理念

广告学理念范文精选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1篇

随着我国广告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广告学教育出现了很多问题,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问题主要包括:

1.轻视实践教育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教学理念均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该理念认为学生只需掌握理论,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可以在学生走向职场后获得。高等院校长期关门办学,很少涉足广告市场,与社会、广告企业的必要交流和沟通亦是极度缺乏;学校亦不采取模拟企业策划、模拟广告设计等活动,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2.单线交流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过程仍旧以教师传授为主。在教学规划过程中,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确定,学生意见很少能够真正被老师重视和采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也是单向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传达的信息能否真正为学生理解,就不得而知了。而单线交流模式并不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3.教学理念封闭

教学理念封闭这一问题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是教师知识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从师资方面来说,由于客观条件和教育体制的限制,广告学专业的教师培训大都是阶段性的,很难使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从教学手段来说,相当一部分院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问题:教学手段单一。这一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我国广告教育方面,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例如:多媒体设备已经在许多院校得到普及和使用。但是,很多教师将多媒体设备当作了播放器在使用,在课堂时间用来播放影视资料,这显然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广告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弥补地域性造成的知识沟问题

高等院校可以联合专业网站的设计人员,构建一些专业网站,也可以利用“优酷”、“土豆网”等互联网平台,开展微电影广告,以及开展微信、微博广告竞赛,加强不同区域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进而可以解决地域限制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2.理论与实践并重

应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广告学专业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去使用所学广告知识,进行广告设计,提高其实践能力。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广告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沟通交流的过程。而广告的目的是要通过沟通实现对目标对象的劝服,从而实现广告目标。教师通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将广告的理念、技能传输给学生;学生则根据自己理解选择性地接收教师传达的讯息,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更符合广告学科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

4.教学理念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广告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我国要想实现广告学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封闭式的专业办学观念,积极开展与国外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来提升国内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科学合理的广告学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考虑本学科的课程体系,还应充分考虑关联学科的课程设置。

三、结论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哲学广告定位广告策划

广告定位、广告策划是因为对广告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规范,为广告活动的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出谋划策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在广告定位与广告策划时就离不开哲学作指导。

一、就广告定位来讲,主要是生产方根据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产品的需要,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产品与其它企业同类产品不同的、独具一格的形象特点,进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确定一个位置。根据这一定位理论,哲学在其中的指导意义就非常鲜明。

比如,要想让广告诉求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明确位置,就应该鲜明、独特地给该品牌一个表现地位,这一表现地位必须是其他产品不具有、该产品所独具的。在寻找这个独具地位时,就应该反复思考,什么样的地位才是与众不同的、才是该产品所独具的,如何做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美国现代哲学家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印在我感官上的观念不是我的意志的产物,因此,有产生这种观念的某一其他的意志或精神。感官的观念比想象的观念强烈、生动和清晰,又稳定,有秩序和连贯,不像通常由人的意志所造成的结果那样,是随意激起的,而是形成有规律的排列或系列,其中可取的联系足以验证,造物主的智慧和仁爱。人所依赖的精神根据既定的规律或确定的方法激起我们的感官观念,这种规律或方法叫做自然规律。”。梯利在这里把根据既定的规律或确定的方法来激起人们的感官观念的规律和方法叫做自然规律。实际上这不仅仅是一个自然规律,同时更是经过了无数实践后人们所喜爱的一种哲学思维规律。这一规律对广告定位有着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比如在如何使消费者买这家企业生产的商品而不去买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类商品这一点上,艾里斯和特劳斯曾说“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这一功夫实际上就是企业在进行广告定位时千方百计开动智慧把独特的产品形象、销售主张印在消费者的感官上,激起消费者的感官观念,使他们获得一个只认识该产品、该品牌的理由。比如天和制药公司在为其药品“天和骨通”所作的广告定位即是很好的一例。“天和骨通”是一种专治骨刺疼痛的口服药,首先在口服药这一品牌诉求上应力求给消费者以感官观念上的定位,骨刺疼痛是中老年易患的一种疾病,患这种病的一个显著症状是身体部位的疼痛感非常明显,患者此刻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药到病除,不愿意再多捱一段时间,而那种贴在患处的药膏正好迎合了患者的心理。但是当这种药在患者用后效果不是能产生即时明显性时,那么他们的感官就会寻求一种转移;此时印在消费者感官上的观念,并不是消费者自我意识的产物。因此,当有产生这种观念的某一其他意志或精神出现时,就有可能带给消费者另外一种感官观念。所以,比打针、吃药更少副作用的外用药膏解决不了患者迫切希望即时去痛的愿望时,“天和骨通”药因没有产生副作用的药物成份所以才使得该药品成本高,本药品采用缓释配方,可以使药物成份最快地到达患部,迅速解除患者痛苦,他们把上述卖点作为其产品的定位策略。有了这样一个产品定位策略后,策划者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把产品重新起名为“天和骨通”以迎合中国人传统中的“天地人和”伦理观念。其次,在广告中设法特别强调“缓释”配方这一概念,并在广告文案中较祥解释缓释镇痛的药物机理,把在“十二小时内不间断提供药力有效抑制骨刺疼痛”这句广告语印在所有印刷品广告上;同时。还在印刷品广告上设计了一个彩球落在一名女子裸背上这一创意来暗示该药品的渗透药效,最后用其他暗示性语言来点明该药品无副作用。这样的广告定位与策划自然打消了消费者的疑虑,并迎合了他们希望尽快解除病痛的期望,同时那一颇具温馨的产品名字又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所以由于这一广告定位与策划很好地体现出了“人所依赖的精神根据既定的规律或确定的方法激起了消费者的感官观念”这一哲学原理,这则广告很快就激起了消费者喜爱该品牌产品的感官观念。这是一种生动、清晰、稳定、有秩序和连贯性的感官观念,这样的感官观念自然会坚定地支持消费者去购买这一品牌药品。果然,该企业只花了500万元广告费就在18个月内创造了7000万元的惊人销售额。对于该品牌的认知度,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中40-50岁之间的目标消费者群中迅速上升为52%,50岁以上患者群中迅速上升为71%。医生对该药品的首选率达到60%,患者对该药品的首选率达到了65%。回味这一广告定位,可明显看到哲学观念对其的指导作用。

梯利在《西方哲学史》中又说:“所有的知识都建立在经验之上,归根到底发源于经验,人类的观念有两个来源,即感觉,它为心灵提供可感觉的性质,此外,还有反省或内在的感觉,它为心灵提供关于它自己活动的观念,诸如知觉、思维、怀疑、相信、推理、认识和愿望。人类理智首先要的机能是心灵能接受所感受的印象,这是外在的对象通过感官所造成的,或者由它本身反省那些印象时的活动所造成的。”耐克公司在把自己的产品从体育场馆推进到寻常百姓家中时所进行的广告定位与策划,就是在充分利用消费者观念中的“感觉”和“反省”这两个思维来源所进行的一项成功范例。1986年,耐克公司推出一种产品——充气鞋垫、利用空气作为脚底支撑物的产品;此时,在美国国内刚刚兴起一种健身运动的风潮。耐克公司这一产品的广告策划者首先决定要设法把全民健身这一观念打进消费者的大脑与心灵中。其次,要设法让消费者明白,全民健身活动与参加体育锻炼能给人的生命带来诸多的好处,让消费者在知觉——思维一怀疑——推理这样一个内在的感觉过程中深深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这样一个健康哲理。有了这样一个定位与策划思路后,一切广告均照此进行,比如在他们推出的那个具有代表性的广告作品中,由当时最能代表和象征嬉皮士的著名甲壳虫乐队演奏著名歌曲《革命》,在变异求新的旋律与节奏中,一群群,一伙伙穿着耐克产品的人忘情地进行着体育锻炼。这则广告准确表现出在美国刚刚出现的全民健身大潮和美国人民对这项运动的喜爱,使他们由衷地认同运动是生命健康的保证这一哲理。

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通过时空直观对感觉印象的综合统一,我们得到了关于外在对象的知识。但是,我们这里得到的只是对一个个孤立的事物或感觉对象的认识,至于这些事物或感觉对象之间的联系,我们并不清楚。真正的知识应该是关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知识,是关于规律和秩序的知识,因此,我们的认识还应当向前推进一步,进到知性认识阶段,去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知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不同,感性认识是心灵的承受性,是心灵受到刺激而接受表象的能力;知性认识则是心灵自身产生出表象的能力,是一种认识的主动性。它们之间又是密印相连的,因为知情不能直观,感性不能思维。”康德为此解释道:“思维无内容是空的,直观无概念是盲目的。……只有当它们联合起来时才能产生认识。”由此可见。在广告定位时赋予认识对象(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性认识还远远不够,广告定位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充分地调动起认识对象(消费者)自己的知性认识能力,由对产品形象的感情认识在心灵上得到一种哲理升华,产生出表象的能力,发挥出认识对象——接受——认识,认可事物的主动性能力上来,上面所举美国耐克公司打人美国普通百姓家庭中的广告定位案例则是消费者从对产品的感性认识由心灵升华产生出表象能力的一则成功佐证之例:对于这一哲学现象,德国近代哲学家谢林亦有一段精彩解释,谢林说:哲学有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解释“表象何以能绝对地同完全独立于它们而存在的对象一致”第二任务是解释“某一客观的东西如何会用一种单纯思想的东西而改变,以致与之完全一致起来”。也就是说要寻求这两种“一致”的根据或基础。在谢林看来,这两种根据是应该统一的,哲学的这两个任务实际上应被看作为一个任务,这一任务即是“如何能把表象认作是以对象为准的同时又把对象认作是以表象为准的问题”。为了更详细具体地阐释这个问题,谢林又说:“一切知识都是以客观东西和主观东西一致为基础的,因为人们所认识的只是真实的东西,而人们普遍认定真理在于表象同其对象一致。”他认为,“一切知识中都包含有两个方面的东西:一是客观的东西,一是主观的东西。知识中一切客观的东西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自然,知识中一切主观的东西的总和我们称之为自我或理智;自然是外在于意识的东西,是可能予以表象的东西;自我或理智是有意识的东西,是作表象的东西,而我们的知识就在于这两者之间的一致符合。”“因此,把对客观产品的相关知识赋予认识对象并使其在内心理智方面得到真正认可;那么,认识对象此后就不会再轻易改变对该产品的态度,该品牌自然会牢牢导入到消费者的心中并占据一个较牢固的心智认知市场,这更是在广告定位时运用哲学观念的指导而认真去做的一件事情。

二、笔者在另一本书中曾这样说过广告策划的定义“广告策划,顾名思义,就是为客户的广告宣传活动出谋划策。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中也说:“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找出事物问的因果关系,衡量未来可采取之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是广告策划的主要着眼点和主要任务之一。”由此可见,在广告策划时运用因果关系这一哲学原理作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哲学家梯利对因果关系提出了这样一种看法,他说:“人能比较观念,注意它们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推论。由此而得到论证的知识,人还能观察感觉的秩序,通过习俗或习惯认为一种对象同另一对象有关系,并称之为原因和结果。”梯利并且进一步解释道:“关于因果关系的知识建立在观察和经验上。我们观察到对象之前后相连,相同的东西经常连结在一起,火焰生热,寒冷降雪,一个台球运动接着另一个台球运动。在许多事例中发现两种对象往往在一起,我们推论这种对象有因果关系,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原因:这引导我们看到其中一个出现,就期待另一个出现,心灵由习惯或习俗所推动而相信那两种东西有联系。将永远结合在一起。火和热、重量和坚定性等两种东西经常连结以后,我们就受习惯的决定,从一种东西的出现而期待另一种东西,换言之,经验到对象的经常连结,于是相信它们有联系。”“作为广告策划这项整个广告活动的重要一环来讲,运用“一个是一个的原因。看到其中一个出现,就期待另一个出现”这一人们认识事物的哲学规律来做为广告策划的指导,那整个策划活动就必将显得逻辑严密,更有针对性,能有的放矢地把自己所要宣传的产品顺利打人预定目标市场,达到预期销售目的,并让消费者从心底喜爱你的产品。下面我们还是用一个具体实例来加以论证。

说起手表,人们脑海中就会涌上一个不约而同的概念,瑞士手表,我真正喜爱的品牌。确实如此,一百多年来瑞士手表一直以其做工精细、零件耐用、造型美观、走时准确而名闻世界。因此,它也就在这百年历史中深深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爱,一直占据着世界手表业市场的老大位置。“斯沃琪”手表则是瑞士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ETA公司于20世纪八十年代推出的一种新品牌手表。

当ETA公司推出“斯沃琪”手表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手表行业不甘心瑞士手表在国际市场E的垄断地位,纷纷与其展开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首先是美国的天美时(Timex)推出了计时精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一种新品牌手表。日本制造商不甘落后,随即推出款式更加新颖的电子手表,打破了机械手表的传统概念。这样一来,国际手表市场上的这些新款手表一下子对瑞士手表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形下,瑞士ETA公司经过详细市场调查后,为“斯沃琪”手表打开并占领国际市场搞了一次成功的广告策划。

在这项广告策划活动中,从策划者的思路中明显可看到哲学观念在其中的指导作用。首先,他们认为消费者在选购手表时常常会运用比较观念,通过对各种品牌手表的性能、好处、独具说服点进行比较后再进行推论,最后得到论证后的知识,决定其购物选择。在进行市场调查后策划者发现,国际手表市场当下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以年轻消费者群为主体;而年轻消费者则越来越倾向追求感性消费,这一消费特征主要是凭借感觉、情绪、气氛及符号来消费商品和服务。在感性消费时,消费者选择品牌的准则不再基于“好”或“不好”的传统认识观念,而是更基于“喜欢”或“不喜欢”,他们开始追求产品或服务所为他们提供的一种感觉或附加价值。因此,广告策划的重点应放在品牌附加价值方面来考虑。例如:身份或地位的象征,对美的热爱,好玩及趣味性,潮流或流行性。用这样的策划来指导并理顺消费者的比较观念,使消费者在进行比较后做出购买“斯沃琪”手表的推论。为此,首先在手表构造上该品牌手表重量轻,属电子模拟手表。表壳、表带设计出许多种款式和颜色,颜色都很鲜艳,并定位于时装表,用此定位来吸引追求潮流、赶时髦的年轻消费者群。同时在这一品牌手表的构造上只有51个零件,因此表型很薄,成本也就很低,一只表成本只有5美元;用低价格、高形象的诉求进一步打动消费者。此外,该品牌手表不断推出新款式,用让人眼花瞭乱的手法吸引消费者群的眼球。该企业并且郑重宣布,所有款式的“斯沃琪”手表在推向市场5个月后即将停止生产。因此,任何一款“斯沃琪”手表都具有永久收藏价值。这样的广告策划确实迎合了消费者的期待心理。于是人们急切期待着新的产品不断出现,许多消费者都有好几块甚至十几块“斯沃琪”手表。因为他们希望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同的时间里佩戴不同的“斯沃琪”手表。有一位商人竟然拥有25块“斯沃琪”手表,他每天都要换一套西服、领带、衬衫、换戴一块“斯沃琪”手表·成功的策划必将会换来销售的成功,到1994年,“斯沃琪”手表已在全球售出了1.5亿块,三年间公司实现利润4.4亿瑞士法朗(3.23亿美元)。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现代广告设计传统美学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对广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广告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广告的产生则以上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广告的发展与开端。建国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广告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广告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西方国家的广告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广告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要想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广告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植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人。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广告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它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广告艺术。

一、现代广告形式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具有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而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练,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广告。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广告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

二、现代广告“瞬间艺术”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能让人“一目了然”,还能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用多”,“一以当十”“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广;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方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广告艺术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表现出了一种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我们平常说“匠心独运”、“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户。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广告艺术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地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广告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三、现代广告中的中西传统美学理念比较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表现对象时,经常是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广告画面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虾的形象更为完美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似”,“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再看我们的一些广告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绝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标准,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广告招贴艺术的要求。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思想,而广告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理念。本文对这一辩证关系的探啧,将会在当下世界多元的语境之中,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艺术。

广告在世界各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共同的规律,它们都是随着商品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传播手段的革新,对广告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说1886年出现于巴黎街头的多色印刷的版面画是近代广告的开始时期,那么我国广告的产生则以上世纪20年代和三四十年代出现在沿海城市的月份牌广告和路牌广告为标志。它们虽然带着一定的半殖民地色彩,但却以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人到千家万户,因此,应该说是我国广告的发展与开端。建国后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广告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广告的影响,在原有基础上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所提高,近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也借鉴了美国、日本、欧洲各国等西方国家的广告艺术手法。可以说,作为广告艺术,中国的广告设计工作者吸收和借鉴了不少国外同行的经验和做法。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要想使民族文化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在广告艺术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在广告艺术的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它们构成了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植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人。正因为这样,作为外来的广告艺术,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它时时流露出传统美学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将会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广告艺术。

一、现代广告形式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具有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作用。它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而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以不同的比例组合在一起。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越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练,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广告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棣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广告。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既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水”主题招贴广告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

二、现代广告“瞬间艺术”中的传统美学理念

广告招贴画属于“瞬间艺术”。好的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能让人“一目了然”,还能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在有限的时空条件下.能使人过目难忘,回味无穷,那就需要做到“以少用多”,“一以当十” “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是艺术技巧的标志,特别是广;招贴艺术,它只能从生活的某一侧面而不是从一切方面来再现现实。任何形象都不过是构成整体的一部分,重要的是能不能概括其他部分。广告艺术中常常有充满画面的特写,一双手,一双眼,一个动态,一个表情,只要是选择最富于代表性的现象,而且具有它的某些特征,它就能构成“言简意赅”的好作品。尽管构图简单,却表现出了一种能吸引人的意境。在“意境”中,客观事物精粹部分得到了集中处理,达到了情景交融,能牵动人的某种情思、某种体验、某种联想。我们平常说“匠心独运”、“意匠”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加工的特殊手段,加工手段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作者艺术成就的高低。唐代诗人杜甫说的“意匠惨淡经营中”、“语不惊人死不休”,说明艺术意境的产生一定要有“意匠”的煞费苦心。“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户。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在我国的广告艺术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特别是中国画,巧妙地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广告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

三、现代广告中的中西传统美学理念比较

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人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各种艺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奠定了传统西方艺术的“模仿”说。中国艺术家则是有选择,有重点,以“不似之似”、“脱形写神”为艺术追求的胜境。在中国画中表现对象时,经常是背景不着一笔。传统京剧舞台除了简单的一桌一椅,别无他物。观众欣赏画,主要不是欣赏艺术家画的什么,而是主要欣赏通过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欣赏的着眼点在于笔墨、章法、气韵、意境,正如同观众欣赏传统京剧,主要是欣赏演员的技艺和“唱、念、做、打”的功夫。中国传统艺术,突破了自然主义和形式主义的片面性,创造了不少规范化的程式,这些师法自然、来源于生活但又经过千锤百炼、概括而又多变的“程式”是一种经过高度提炼的美的精华,是积淀了内容要求的形式之美。正因为如此,它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艺术家随着时代的要求,赋予它新的活力,常用而常新,这种程式化的处理在我国广告画面的装饰性形象处理上,也常得到应用,显示了夺目的光彩。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人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虾的形象更为完美生动。齐白石提出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石涛的“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说法是相通的。联系他的作品和实践可知,他主张的“不似”正是为了“似”,“不似”其实是在“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不是“似是而非”,而是使形象更有概括性,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再看我们的一些广告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作品的魅力,绝不只是以外形的逼真为标准,有时候,欣赏者不是简单地接受宣传,同时也是探索、发现和补充,从而得到欣赏的乐趣,正因为欣赏者有所探索、有所发现和创造,作品的主题才能产生深人的影响。这种特点正符合了广告招贴艺术的要求。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11/12-437-1

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中广告设计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对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优化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需要根据专业的职业能力标准,聘请社会上的专家、企业里的技术人员和学校专家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并对社会进行调研和对人才市场进行调查,掌握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广告设计岗位的需要,来培养广告设计专业人才,重视对他们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地优化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教学内容,建立职业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1]。

二、实现校企同行,产学融通

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着经费投资少、办学条件差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社会、企业的资源弥补学校内部的不足,与广告设计相关的企业合作,按照“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产学互动、互利双赢”的原则,进一步探索并完善“校企同行、产学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机制。根据广告设计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实现产、学结合,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课时高于理论教学课时。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

(一)重视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针对广告设计工作岗位共同存在的基础性重要课题,通过调查和分析,培养广告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有: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广告设计岗位够用的基础知识;其次,学生需要具有自主学习、举一反三的知识应用能力;再次,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学校在教育中,要重视学生需要掌握的这三种基础专业能力,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这些基础能力。

同时,在广告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要根据广告设计行业的需求建立课程体系,坚持高职教育“必需、够用”“实际、实用、实践”等教学原则,以必需、够用为出发点,设置主干课程,根据行业的职业目标、知识要求突出核心课程,整合教学内容。

(二)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对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进行考察,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确定课程教学的顺序,对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要有合理的安排,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也要科学合理,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选用教学组织形式时,要根据现实需要进行选择,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教学手段,也要不断地改进与优化,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智力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尽量地选择直观、形象、案例、情境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四、建立分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学校与合作的企业双方共同负责制定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技术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在学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将那些过时的、不适用的部分剔除,将那些有用的部分保留并优化,并且按照广告设计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要素来设置实践教学课程,规划设计好单项职业能力的学习链路并做好专业职业延展能力的学习分析。

(二)训考结合、训赛结合,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利用单元课题、项目实训、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形式来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在每一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通过单元作品展览的形式对本单元课程的教学进行展示和小结。设计竞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项目进行实训比赛。这些项目可以是任课教师或学生个人在社会上寻求设计项目,也可以是合作的企业提供的课题。毕业设计是指在学生毕业之前对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一次综合的实训,毕业设计可以是学生在指导教师那里选题,然后根据指导教师的指导单独的完成;也可以参与教师的某一个研究项目,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也可以自己在社会上寻找实习单位,参与单位的项目设计,在单位的广告设计人员的帮助下完成,在毕业前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和考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践课程体系以及课程结构,都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行业的人才要求来制定,培养出适合企业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O.基于校企合作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创新[J].教育界,2013,(16).

[2]李康乐.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美与时代(上旬,2014,(08).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6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广告心理学 考试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广告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广告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地位亦日益重要。作为广告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之一,《广告心理学》的地位不可忽视。调查统计显示,排在广告专业毕业生认为最应开设课程前五位的依次是:“市场营销类”、“媒介”、“广告心理学”、“视听语言学习及鉴赏”以及“案例分析”;排在广告专业在校生认为最应开设课程前五位的则依次是:“影视编辑与多媒体设计”、“广告表现与制作”、“视听语言学习及鉴赏”、“广告心理学”、“媒介”。然而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其考试模式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系统梳理并进行改革。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一词可从生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界定。从生理学上讲,素质即个人先天的生理特点,这些特点经过遗传获得,一般称为遗传素质,即平时所谓的禀赋;从教育学上讲,素质是指个人在后天环境中通过影响或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本文主要指后者。

“所谓素质教育,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以充分启迪、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个体潜能为手段,以为社会培养各种适用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实践上讲,是指施教者着意营造一种理想的环境和氛围,使受教育者经过耳濡目染和学习、训练,在德、智、体、美和心理承受、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过程。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或削弱考试功能。考试是评价教育管理者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评价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必要工具,二者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二、《广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目前考试模式

1.广告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目标的实践性。“广告心理学就是探索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学现象及其存在的心里规律的学科。”。具体而言,广告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广告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广告诉求的心理机制;广告表现的心理规律;媒体接触心理;广告效果及其测量方法。研究所有上述内容的目标只有一个,即增强广告的实战性。学习、研究心理学方法与规律在广告中的应用策略,就是为了使广告创作者更好地把握消费者心理,准确定位,科学策划,大胆创意,对消费者的行为施加影响,最终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

(2)内容的综合性。作为一门极具交叉性的学科,广告心理学的内容具有显著的综合性。不仅涉及到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体、广告效果测量等广告学方面的内容,而且与普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联系密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知识;既有陈述性知识,又有程序性知识。内容的综合性,不仅体现了学科性质的复杂性,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不仅要具备广告学、心理学两方面的扎实基础,而且要使两者融会贯通,彻底祛除两者都懂却又均不深入的现象。

(3)方法的灵活性。显而易见,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陈旧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理念下《广告心理学》教学改革的要求。鉴于《广告心理学》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只是运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对于技能训练、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却无济于事。因此,应根据《广告心理学》课程目标的层次和课程内容的类型,灵活运用讲授法、发现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来锻造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利学把握《广告心理学》学科性质,有利于我们实事求是地改革目前的考试模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

2.目前广告心理学的考试模式及其局限

考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检查评价功能、教育激励功能和反馈调控功能。“改变学生学习的最迅速的方法,就是改变评定制度”。作为一种评价行为,考试可以培植、引导和激励学生智力素质、审美素质、技能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考试模式,“智育惟一”、“以分数论优劣”的弊端依旧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1)考试观念。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未能真正树立起与素质教育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相适应的考试功能观。他们对考试的本质、地位、作用和功能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过分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并将此成绩作为保送、评优、毕业的重要依据,而不关心是否具有专业能力和素质等问题。考试的导向性、指挥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生以考试及格为目标;教师以完成试卷批阅为课程结束,以试卷成绩评价学生;教育管理者无法通过考试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

(2)考试内容。《广告心理学》课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三方面内容:一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二是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在目前的考试内容中,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检测过多,对于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检测过少,而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检测基本为零。若考试命题时过分拘泥于教材,学生就会对教材的内容死记硬背,最终分数只是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衡量,而无法判断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无法使其专业素质得以提升。

(3)考试方式。有关资料表明,现代管理对人才的测定有100多项指标。而卷面考试中只能测出其中三分之一,其他如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却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做出评价,而这些能力又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目前的《广告心理学》考试中,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表现为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期终考试多,平时考试少;客观题多,主观题少;理论题多,实践题少。题型设置不合理,大多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问答等,综合性思考题和分析论述题过少,很难测出专业能力和实践素质。另外,平时成绩大多根据出勤情况和课堂活跃程度评定,占学期总成绩的30%,此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片面性,信度很低,对于践行素质教育几无意义。

三、《广告心理学》考试模式改革

1.转变考试观念。考试与素质教育并非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素质教育的水平与结果也需要借助考试来衡量与判定。首先,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情况,更要强调通过考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明确考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论是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方式都要体现这一要求。第三,要通过考试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使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为今后指明方向,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增强。

2.丰富考试内容。《广告心理学》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其考试内容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专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上。专业性体现在考试内容应涵盖《广告心理学》作为“学”的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形成完整体系,要求考试范围全面、重点突出。综合性体现在《广告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在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体系。实践性体现在《广告心理学》“术”的基本特征,对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有较好把握。三个层次之间应设置合理比例,形成一定区分度。

(1)考试内容应源于教材却不拘泥于教材。即试题总体上应与教学大纲和教材保持一致,但同时又应有所超越。一方面,要将《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融于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中,以检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从广告心理的角度分析脑白金争议广告的成功原因与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应允许一些试题“超纲”,教材没有要求,老师没有讲过,也可适当纳入试题。可采用两种方法:①试题中“超纲”内容的10%,考查学生对广告心理研究前沿以及最新热点的了解程度。例如,结合案例分析中西文化心理差异对广告创意的影响;试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广告创作的影响;谈谈国际广告中的跨文化心理问题;分析一下娱乐广告风行的社会心理原因。②教师只讲教材的80%,另外20%留给学生自学,试题中加入自学内容,以考查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自学情况。

(2)考试内容应具有较多选择性,具体方法有:①试卷中除共同题外,可让学生选做一部分试题。例如,综合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可实行“二选一”或“三选一”,即两个或三个试题中选做其中一题。这样既增加了试题的可选性和灵活性,又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致因一题不会而失分过多。在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广告心理学》的期末考试中,笔者在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中,就实行了“二选一”,一个是英国萨奇兄弟广告公司的经典平面作品“怀孕的男人”,另一个是获嘎纳广告节影视广告大奖的麦当劳“婴儿摇篮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广告心理相关知识对其创意进行分析。每次考试可用两套试卷,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其一。两套试卷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一套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法的掌握情况和简单应用能力,另一套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可兼顾两者特点再设计第三套试卷。这样既考虑了各个学生的知识差异和个性特征,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

3.改变考试方式。目前考试方式的弊端可用四多四少概括,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口试少;理论考试多,实践能力考查少;一次考试定结论多,数次考试综合评价少。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考试改革,可采取多样化方法:按考试形式可分为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按考试成果可分为考试、考查、小论文、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创意方案;按答卷要求可分为开卷、闭卷。

(1)加强日常考核,全面、综合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目前,学生课程的最终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一般占20%~30%,期末考试成绩一般占70%~80%。以后应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30%~40%),同时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平时成绩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出勤情况;(2)完成作业情况;(3)课堂讨论准备的发言提纲和发言情况;(4)平时考试成绩。如果要求学生撰写课程论文,还应考虑其论文质量。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7篇

一、目前国内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广告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实践性课程针对性不强;重技能,创新性思维训练不够;盲跟从,特色人才培养不突出的现象。这跟我国广告学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我国广告学专业所属院校性质不一,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各所大学依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学科背景出发设置课程,如新闻传播背景的院系新闻学、传播学理论课程会偏多,实务运作课程比例会少些,致使广告教育未能摆脱重知识传授,缺少对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即使是开设实践性的课程,也会由于不少老师只埋头钻研理论,缺少实践运作广告的经验,指导性的质量也是有待考量的。以艺术院校或艺术系为基础建立的广告学专业过多注重各种广告设计、制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广告意识、市场意识的培养,形成重技能,但创新理论和创新思维训练不足的现象。而不少学校新增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不是来源于自己的市场调研,而是模仿成熟高校的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对区域经济人才需求的思考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特色不足,不能很好的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在许多学校的广告学专业对基础综合性学科的设置不够重视,专业性课程比重太大,对于这个知识更新那么快的时代来说,学生只重在研究理论模式,没有跟进时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话,是很难跟上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适应国际化、全球化的文化交融的市场的。

二、创业教育理念下的广告学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及策略

(一)将创业教育课程列入专业课程设置中,纳入课堂教学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素质。高校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与能力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务必使更多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与“做事”的高度统一。强调贯彻“创新、创造、创业”三创教育理念,培养人的“自学”、“自教”和“自做”等三白精神。

创业教育的意识培养,知识和技能以及创业素质的形成不是两次讲座就能达到的,也需要贯穿于课堂常态教学中。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

一是创业教育指导不断线。在三年或四年的高校教育过程中,从年级到年级不断线。可以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相结合,将创业讲座和创业实践相结合。这些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培养。

二是单独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如开设《创业学》基础性课程和《网络创业教程》等方向性课程。通过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二)“实践与创新”并举的课程设置理念

创业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创业教育注重实践课程的引入,更加注重培养人的创造价值观。因此创业教育理念的下的广告学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许多企业认为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到企业后动手能力差,需要经过相当长的适应期。所以不少用人单位不喜欢接纳刚毕业的学生,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把实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而广告市场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任何理论与案例都不能生搬硬套,要求学生根据市场变化而创新运作,这也将创新性的培养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提出中国高校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服务性、操作性很强的广告行业来说,广告教育更应该以“实践性、创新性”为核心理念,提高学生运用广告原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广告意识、市场意识,把学生放在真实广告环境中去培养。上海师范大学金定海教授和该系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中国广告》和《国际广告》两个专栏的撰文,每年安排学生参加广告比赛,学生也几次获得了中国广告协会学院奖平面金奖、《中国时报》广告金犊奖。参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了广告运作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具体做法如下:

是广告学专业实践课程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践的含量,一些应用性强的课程要有实务训练的课时。比如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策划与创意、平面广告设计等,都要设置实践学时,让学生实际运作项目。

二是增加课程的实践学时和实习实践训练。可以增加实践环节和实习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我们学院的广告学专业在2009年将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到了25%,经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学生毕业较受市场欢迎,每届学生就业率都在93%以上,而且毕业年以后每年都有学生自主创业。

三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的有效指导。

学生经验缺乏,实习和实践都要安排好导师跟踪指导,让训练落到实处。外出实习的,也跟实习基地建立联系,安排到企业导师指导。

(三)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三四年的高校广告教育不可能为广告行业培养出具有管理客户、洞悉市场、运作策划、善于公关、熟练执行,长于设计、工于文案、富有创意等能力的通才。不同学科背景的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般都会不同。艺术背景的多定位为设计型,营销传播和人文背景的多定位为策划创意型。设计型人才培养侧重于广告人才的设计技能,它要求被培养人在通晓和把握各类广告表现艺术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广告创意构想恰当地表现;策划创意型的人才培养重心策划创意思维与策划实践能力培养。

要想突出专业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的共性与个性就要充分的体现。可以考虑采用如下的做法: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8篇

现在各类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各专业就业率参差不齐,广告设计专业就业率偏低,起薪点偏低是现实情况。相当数量高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这个应该归咎于前些年相关专业招生数量的“失控”和学生对就业单位条件要求不适应。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高端广告企业,急需广告专业人才且待遇不菲,却难以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而同时另一个方面,很多中低端广告制作单位也难以招聘到愿意从事广告制作行业的毕业生。出现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高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不能很好专业定位,已经很好的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轻视应用广告学课程,违背了广告专业规则。同时,很多高校对广告设计专业盲目上马,盲目扩招,粗放经营,专业定位模糊,这些必然造成广告专业毕业生同质化严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缺乏个人竞争力。

一?广告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不能缺失或偏离

中国广告业在最近20年一直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也是国内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整体规模已经接近GDP的1%。广告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05年底全国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5394户,广告从业人员940415人[1]。加上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教育机构和在政府、行业监管部门从事广告专业工作的人员,我国广告从业人员总数至少超过300万,但是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尚不到2%,而美国广告业75%以上从业人员是本科以上毕业。中国广告业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多家专业机构预测到2010年中国市场广告额将达到2000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掌控运作。“中国有30万家大中型企业、1000多家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也需要大量的、高水准的广告决策及运作人才[2]。”

中国广告市场从2006年开始全面开放,但是,目前我国广告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广告教育普遍存在专业理想黯淡、专业精神失落的现象,专业形象一定程度上被社会扭曲,广告教育界的专业使命出现弱化”[3]。很多高校广告专业毕业生求职就业非常困难,起薪点低,感到在校期间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专业知识,不少学生甚至后悔选择这一专业,于此相对于的是很多急需高素质广告专业人才的单位又招聘不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毕业生,很多中低端广告制作单位也找不到愿意从事相关岗位的毕业生。

各高校制定的广告学专业业务培养目标也都规定:毕业生能在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广告经营管理。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各级管理者对此认真理解和把握尤为必要,因为相当数量的高校在具体实施中已经出现了偏差,弱化了学业标准并缺失或偏离了专业培养目标。

中国广告协会与中国传媒大学2004年秋联合开展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广告界认为国内广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水平一般,无专业经验”,“教学严重落后于实践”,指出“应加强专业技能课,重视案例教学”。依靠背离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的教育理念,去培养快速发展的广告业所需要的达到培养目标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

二?达到培养目标不能忽视专业教育

广告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快速的行业,“企业招聘首先选快手,上手慢了肯定不行。……上手慢的后劲也不会大,连位置都抢不上,也就没有机会发挥后劲了[4]。”专业教育时间是有限的,而社会的需要是无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学生无限的能力,只能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能力,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科学的知识结构。然而,一些高校的整体专业设置互相抄袭,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教出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要从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入手,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要从加强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师专业素质入手,否则是纸上谈兵,教出的学生也只是嘴上功夫纸面作业缺少实践能力。由于广告行业是热门职业,学费收入较高,很多学院轻视广告行业的专业特性,认为没什么难度,上一些电脑,请几个老师一个专业就开起来了,一些高校在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纷纷开办,使得广告教育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不匹配,造成盲目扩招后课程设置互相抄袭,毫无特色,这样培养的毕业生怎么会有竞争力?

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是每个专业的共同点和着力点。只有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和所学专业配套,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起薪点。学生的专业教育水平的高低是有学校在此专业中的整体水平以及教师的个人水平所决定的。要办好广告专业必须先从教师的个人水平入手,提升教师的专业基本能力和行业判断力把握力。不能忽视的一点是,随着广告专业的扩招,带来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很多学校也对老师的招聘随意,很多没有相关专业水平、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充斥课堂。教师缺少专业实践能力和经验必然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一些教师缺少对专业的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匮乏陈旧,这也与广告行业的快速发展相背离,教出的学生可想而知。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9篇

【关键词】卓越;教学模式;广告学;四化

伴随着中国广告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广告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短短的几十年间,为我国广告市场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在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对部分城市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广告业对专业人才需求仍然旺盛。虽然,每年的广告专业毕业的学生队伍也很庞大,但是广告行业中仍存在公司招不到优秀人才,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这种现状从一定的层面上反映出我国现阶段广告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缺陷:高校广告学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理论教学脱离实践应用;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应用型专业广告人才匮乏已成为众多城市中广告业的发展瓶颈。因此,如何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广告人才已成为每一位广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据此,笔者从广告教育的实践出发,提出了 “四化”培养模式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为广告学教育课程模式的改革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一、实践课程项目化,以项目导入为基准

广告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广告学专业应强调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现阶段的广告设计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课题一般都是以虚拟的题目为主,和社会直接接触不多,学生的广告思维相对比较单纯,呈现概念化和程式化的特点,广告作品主要以考虑美观为主,而少有考虑它的实用性。因此,设计出的广告作品通常是中看不中用的主观设计。鉴此,高校中广告设计的课堂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直接以实际商业设计项目导入课程为指引。

所谓项目导入课程,即以社会上某些企业单位正要为其新产品设计一个品牌包装形象来推出市场,让大众了解该产品的特性和功能;以此类项目来带进课程,让学生模拟市场,把自己代入设计师的身份;根据设计公司的固定程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设计方案的策划、草图成型以及最后成品的诞生,对整个设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实际设计项目的导入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在商业环境下工作体验的机会,能够让学生以实境体验的方式真实而全面地了解现代企业的运作方式及工作流程,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和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涯发展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通过导入商业设计项目,使学生近距离接触商业设计活动,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增长专业知识,检验所学知识内容,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在实际课题的锻炼学习之时,教师的身份转变为向导和顾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学生则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际商业项目中,学生围绕项目主动学习,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在项目实践中掌握了设计系统中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又表现出他们各自的能力。通过实际项目的导入,改变在校学生对广告的观念,并将对此次课程自己不久的将来所从事的设计事业进行预演,能以更积极的、充分准备的心态来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强大的压力。有了思维上的放宽,少了形式上的约束,这种张弛结合的教学方式就更适合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实践环节社会化,以社会采用为目标

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得到客户认可而创造价值。所以说设计是为客户而设计的,自然应该是一种服务性行业;有时候,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但是客户喜欢;有时候,设计者的个性会被全盘否定。做设计不一定成为做别人的头脑来替他做事。

个人认为得到客户认可的才是好的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服务,服务客户,服务社会,服务自己.或许有人会问瑞士的设计大师尼古拉斯・特罗斯勒设计了很多爵士乐的海报,设计的这些海报都是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满意便可,因为客户是他自己。但是,他在设计有客户的项目中则非常注重跟顾客交流,从与顾客谈话的细节中和收集的图片资料里就开始制定设计计划。他经常和社会形形的人沟通,以此寻找贴切的语言,而并非以自我感觉为中心。

因此,对广告设计而言,服务对象是关键。如果设计作品是为了服务自己,对象变成了了自己,自己满意就好,那就成了纯艺术。如果设计作品的对象是别人,是客户,那么设计的目的满足别人的要求,真正好设计的最高境界是了解客户,做出能说服客户的好的设计,而不是跟客户思想不一致就否定客户,真正好的设计师是能够解决办法说服客户的。

广告学专业在大学三和大四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直接把商业项目导入课堂,让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通过设计作品是否被社会采用用来衡量学生设计作品的优与劣,来检查自己创作过程中的的优缺点。

三、专业能力行业化,以行业认可为宗旨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媒体环境,由于技术和经济的有力推动,呈现出交叉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互联网到户外,从短信到手机终端,从1.0时代到2.0时代,随着3G时代的到来,移动环境的技术已成为数字艺术行业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传统的PC及相关技术正在迅速衰落,以职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Google Android、Apple Ios、RIM BlackBerry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渐渐成为主流。但是,当前移动应用需要针对众多移动平台进行开发、设计、开发、维护和移值成本居高不下;Android的分裂,iOS的封闭等等因素也成为移动平台开发者的致命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移动开发的成本、周期和各种平台自身的限制。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当前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更可以在将来的互联网电视和车载互联网设备等移动互联网设备中广泛应用,前景无限。

广告学专业定位培养新媒体广告人才,需跟数字媒体最新技术有机结合。Adobe公司针对致力于从事Adobe RIA技术开发的软件工程师以及数字艺术和数字媒体设计师,提供了系统化的学习和教学资源环境。目前,我们专业与ADOBE签订了《ADOBE创意大学项目》引进协议,参加ADOBE每期新技术教师与学生培训,众多学生与教师均已获得了国际认证。教师有机会与Adobe专家以及活跃在创意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士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将有助于老师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掌握最新的Adobe教育产品的最新技术,与行业发展保持紧密的联系,并迅速的准确的传授给在校的、与数字媒体和创意学习相关的学生。让学生掌握行业内最尖端、最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

四、能力培养兴趣化,以兴趣倾向为动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有趣,是学生学习广告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有趣即是广告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广告知识以某种方式表现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广告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第一,做好各种广告实践课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广告的兴趣。广告学实验课程教学是广告学专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告学教学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诱惑力,不仅加深学生对广告学科特点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广告实践课教学这块阵地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能学的更好。因此,对于学生实验,在观看大师作品的时候,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并且不断设计一点小疑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次次美丽火花地绽放,一次次煦丽颜色地改变,一次次实验的成功观看,都会激发学生化学的强烈兴趣。

二,采用幽默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广告的兴趣。广告实验是生动有趣的,但广告理论却是枯燥无味的。为了保持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的兴趣,采取幽默有趣的课堂教学方式,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深入浅出的说明问题,引起学生愉悦的心理反应,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他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三,全方位指导,使学生树立信心,将兴趣转化为成绩。广告学专业除了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兴趣之外,还专门成立兴趣团队――矢量创意团队。这个团队分成各种小组,有平面设计小组、影视设计小组、动画设计小组、美术设计小组、广告摄影小组和广告策划小组等。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学生有了学习广告的兴趣,主观上喜欢上广告,就应该因势利导,乘胜追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使学生把对广告的兴趣落实到行动上。当学生取得一定的进步或获得比赛奖项时,应及时给予大力的表扬,让学生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劳动有回报,增加学习广告的自信心就上来了,对广告就更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学生对广告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出来的结果。应该要利用一切机会努力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把兴趣转化为乐趣,进而转化为志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乐学”,就一定会学好广告学这个专业。

结 语

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教学重点在于专业理论,而社会实践则增强学生的社会实战经验积累,培养他们的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良好综合素质。广告学专业是一个新型专业,走的每一步都是至关重要,因而它的方向一定不能偏离。本文结合广告学专业的特点,通过教学体系的改革和深入剖析,探讨了"卓越"实践课程教学环节模式的培养,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性的指导和良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尔尘.跨媒体的广告创意符码转换[J].现代广告学刊,2007总第141期.

[2]邢加满.商业设计项目与实验室教学关系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1).

广告学理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广告;策划能力;培养;实践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广告业是创意产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必然的使命。在就业理念视角下,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广告专业有设计类、经营管理类、策划创意类,作为以策划创意为定位的广告学专业,广告策划类专业要侧重学生策划思维的形成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策划市场运作能力方能具有职业胜任力,从而提高就业的能力。

广告策划是“根据广告主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及市场、产品、消费者、竞争者的状况和广告环境,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创造性、效益性的原则,为广告主的整体经营提供规范和科学的广告活动规划方案的决策活动。”[1]大学生的广告策划能力要包括:具有从文化视野,运用营销学、传播学理论分析策划案例的能力;具有独立制定和调整市场策略方案,并能根据项目的市场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和现场执行策划方案的能力;具有调查消费者、市场的能力;具有跟广告主沟通的能力和较好的提案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依赖扎实的广告策划理论,更需要有计划的实践培养方案。多年来,我们广告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习动机:ARCS学习心理动机模式的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永恒不变的真理。美国学者布鲁纳也强调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更是为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认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因此我们认为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的高度认可,充满激情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建立起学习与学生之间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种满意感,那么就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意(attention)――激发兴趣,关注专业

切身性(relevance)――认同专业与自身的发展

自信心(confidence)――相信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能力

满足感(satisfaction)――从专业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一)注意。指的是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

为了激发动机,学生的注意必须被激起并维持。因此,关注专业,激发对专业的好奇心,是入学期的重点教育。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新生专业讲座,点燃专业激情,增强广告人意识,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新生入学,由专业负责人做新生专业讲座。从美国总统“如果我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开篇,给学生介绍广告行业,介绍著名广告大师们的策划、营销、创意经典之作,介绍广告专业学生们毕业后的奋斗历程。虽然只是两个小时,但是每次我们都看到学生的眼光变得灼热,我相信,从那一刻起,他们的专业激情被点燃,学习的动力由此萌生。后来很多学生说,做一个成功的广告人已经成为他们的梦想。

二是我们为专业学生设立了导师制。刚刚远离家人的学生来到异地他乡,心中充满惶惑和迷茫。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分工,每位教师指导5-6名学生,负责大学四年学生的专业指导。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每个学生就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他们感到特别的温暖,有人关心让他们增加了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一位学生特别热爱广告专业,可父母反对,在我们老师的疏导下,父母终于让步,几个月后,家长问学广告的感觉,他套用了一句广告语:飞一般的感觉。他的父母放心了,我听了他的话后也欣慰地一笑。一年后我们做专业问卷调查,90.1%的同学高度认可本专业,83.7%的同学喜爱导师制。

(二)切身性。即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

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知识,老师讲的理论是否有用?”“学了这些东西我们出去是否会做广告?”等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

切身性有两种: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目的指向的切身性指的是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切身性,例如,如果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具备创意的能力或训练他具有特殊的技能,将来就可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学生的动机就会被激发,这就是产生了目的指向的切身性。过程对切身性的影响是与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的。例如,小组头脑风暴或小组市场调研,学生若看到合作好的小组会充满向往。因材施教,找到学生兴趣之所在 , 将它与教学联系起来。

(三)自信。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

影响自信心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力知觉、控制知觉、对成功的期望。

一进入大学就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四年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大学规划,每次的实习实践都要求制定能够完成的工作计划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指标,并要求在实践中提升。

(四)满足感,即教学应组织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

影响满足感的因素有:强化和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每次实习也请广告公司给与评定,也会获得一种被肯定的自信和找到差距不断提高改进的动力,鼓励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做出恰当的归因,从而不断收获进步的喜悦和满足。

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策划思维

《广告策划》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也就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构成。但是课堂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真枪实干,因此多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多向思维。尤其是项目模拟教学是课堂训练学生策划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所谓项目模拟教学,指的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教学案例,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做法统称。”[2]

而广告策划项目模拟教学方式是以模拟广告实战的形式训练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贴近市场的目的。模拟对某个项目的全程策划,然后进行提案技巧的培训和自己策划案的提案,让学生完全体验一个完整策划过程。

策划项目模拟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模拟策划、模拟沟通、模拟提案。

(一)模拟策划

主要是选定一个现有品牌根据要求进行全程策划。我们主要采用3+1的教学模式,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组合5-6人的策划小组,选定具体的项目,根据课程进度完成项目的局部内容。讲三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完成实践项目一个环节,如此循环,最后课程理论讲完,学生策划案也已经完成。

(二)模拟沟通

模拟沟通是针对虚拟的企业问题,由学生分别扮演策划师、客户的角色,根据具体项目进行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策划师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和技巧,观察他是否能将客户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且能吸引客户深入探讨下去。

(三)模拟提案

模拟提案包括了练习模拟和实战模拟。练习模拟即学生扮演策划师针对某一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制作提案,也可无需制作提案,使用已成文方案,并由扮演部门主管或者总监等人依照客户的思维特征向策划师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刁难,从中培养策划师的表达能力、说服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真实提案针对即将向客户提交的方案,提前在课堂上组织预演,从中找出问题,以使将来的提案过程更加成熟、更具备说服力。如学生跟我做香格丽城阶段推广方案,我们在课外做好后到课堂上提案,我扮演客户,策划书撰写者扮演策划师,其它小组同学是竞争者。一个个刁难的问题常让策划师面红耳赤地据理力争,提案者得到锻炼,旁听者也可学到很多。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是门科学,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以任务为驱动的实战训练:培养策划的实务运作能力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适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实际运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高校的一部分如计算机、信息教育等专业和一些实验教学开始了实践和研究,但是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如何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论,建构实践能力教学体系研究还鲜为少见。广告专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弱决定我们人才质量,因此如何在广告专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实际运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告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具体实践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以参加各类广告大赛为任务

策划课程一开始就将ONE SHOW奖、金犊奖、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的策划题目拿来讨论,由学生自由选定。这几个大赛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也得到广告界的充分认可,所以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学习作业本身就是做参赛项目,这样合二为一的教学让学生目标性增强,学习兴趣大增,主动性提高。

(二)具体项目的实战训练

有些学生偏爱做实际的项目,教师把项目带入教学,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市场,贴近市场,而教师在相同项目操作中也易于发现学生的能力缺陷从而因材施教。

实战训练也有两个层次,一是传帮带,二是放手。

传帮带的传统师徒式教学效果很好,实际运作中的现场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感悟更深。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项目的跟进项目教学法,它“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用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3]

项目跟进教学法让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协作解决实际的问题,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有一次我做一个房地产策划,亲自带两个学生做项目的市场调查,教他们假定身份,现场提问,当他们提问不当或找不到合适时机时,我要在一旁弥补和帮忙,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感受很深,后来他们自己可以大方进行调研了,也能收集到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了。

放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专业一年一度的广告文化周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实践平台,学生依靠这个平台自己招商,举办广告大赛、广告饕餮之夜、广告创意交流会、邀请名人讲座(教师协助完成)等,从策划书的完成到活动的执行都是他们自己全程负责。这是一个走出校园前的热身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积累经验,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精神,形成实际操作能力。

四、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策划实战体验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生可以在对口广告公司或企业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产品和企业,培养学生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不少广告公司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培训的方法,利用实习时段跟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全程参与具体实战项目,按照公司的策划流程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们专业跟桂林市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先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这个阶段培训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聆听客户的需求是广告人的最基本能力;交给学生上岗的一些专业技能,比如市场调查方法和技巧、接电话的方法和语言训练、谈判社交的礼仪等。然后进行策划流程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接到广告主的任务后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然后制定策略,最后到广告主那提案比稿。虽然获得采纳的小组只得2000元奖金,但整个实战锻炼,学生收获更多的是经验和实战能力的提高。

五、实践训练的系统化:逐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市场把握能力

目前大学的广告教学不少还停留过去知识的讲述,分析前几年的案例,给学生传授的思想往往落后于业界的发展。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不适应期,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社会中锻炼,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保持与市场变化的相对同步,从而摸索出相应的市场规律。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返回学校继续求学和提高,一年后再进入社会,几个来回的训练,比一直前三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集中实践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4年级不间断的进入广告公司实践,策划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一年级:认知实习,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知道一个广告人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学会交流和沟通。

二年级:市场调查与分析。要求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对具体的品牌、消费者等进行调查,自己设计问卷,亲历市场调查。要求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学会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三年级:广告策划创意的实践。要求参与广告公司的具体品牌或活动策划,培养市场的实际运作能力,积累策划经验。要求完成一个创意作品或一个品牌推广策划案或活动方案,并做策划或创意提案。

四年级:毕业设计,要求做一个完整的案例,写一个策划全案。要求掌握具体的策划书写作方法,提交一份制作精美的策划书。

策划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效果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经过四年的培训,思维的开拓、合作沟通能力、市场调查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区内外的广告大赛,策划类的获奖较多,也证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有效果的。当然,策划的经验还是显得不足,这还需要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不断地磨练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翔.罗洪程编著.广告策划[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03:8.

[2]巩艳芬,王恒久.模拟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J].石油教育,1999,0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