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光电信息工程论文

光电信息工程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构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策略

摘 要:课程体系是同一专业中,将不同的课程门类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排列,形成有序的教学工作,而广电信息工程专业作为我国高校理工类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其课程体系的合理程度与体系特色,将决定日常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以及广大广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掌握。因此,文章将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论述,分析了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与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以期能从理论的角度来加快推进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进度,实现更好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工作,为祖国输出更多具有扎实知识与能力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必要性;策略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融合了光学、电子学、机械学、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性学科,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学、光纤通信、光电子学等领域之中,是我国高校各专业之中,最为重要的理工类专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在高校专业教育教学方面的要求也更加明确,如何高效培养具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人才,使其投身于国家各行各业光电信息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中,促使我国光电信息工程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这已经成为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者、管理者、国家教育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内容。基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开办有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构建与完善,适当增加与删减专业课程,突出本院校的光电西夏女工程专业特色,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定向式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

1.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现状

结合有关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情况与教学工作效率来看,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现状,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与实际工作正在不断完善与深入中,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专业教材更新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的影响,导致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无法与高速发展的光电信息工程科学与日益迫切需求的市场人才要求相符合,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高校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二,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了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电路、基础电子技术、集成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仪器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光纤通讯、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精密机械学等众多学科,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在这方面,我国高校管理者与光电西夏女工程专业的领头人、教学者对课程体系构建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其制定在当前阶段,主要还是考虑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合理分配与有序安排,而不是为了更好的搭配教学科目、提高教学效果而进行课程体系构建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性不合理,需要在今后我国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过程中,重视对专业各科目的合理搭配与次序排列,促使教学连贯与相互联系,使学生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知识学习与技能掌握更加高效。

2.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各大高校踊跃开办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与国外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开办情况来看,笔者认为构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是高校提升自身专业竞争力、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通过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合理选择与科学排列,促使教学工作环环相扣、井然有序,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更加的有规律,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优胜于其他高校,使高校自身的专业地位在全国高校中得以提升。第二,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我国教育部门明确规定的具体要求,随着近年来高校在光电信息工程专业上的不断扩展,以及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内容的不断丰富,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也应当跟上时展的脚步,通过结合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教学体系、师资力量的配备,合理的构建课程体系,使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在合理的课程体系下,发挥出积极的教学作用。第三,国外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有别于我国高校的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由于国外高校的教学专业实施齐全、教学思路开放,所以国外光电信息工程教学更多的倾向于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体系上自然也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辅相成,而我国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则受到这一方面的限制,主要是进行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上也就过多的偏向于理论课,并且在不同学科的理论课排列上缺乏考虑,经常出现这一堂课与下一堂的教学内容,发生大的跳跃式改变。

3.构建与完善高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理性策略

全文阅读

基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的探索

【摘 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立大学物理课程,如何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体现专业特色,是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四年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以电极化理论知识点为例,探讨大学物理教学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的体现。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

【Abstract】How to reflected photoelectr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is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for us.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taking the knowledge of electrical polarization theory for example, we proposed the methods on reforming teaching means and content for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on the based of difference specialty according to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Key words】College physics teaching;Photoelectr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pecialty feature

0 引言

对于地方高校而言,由于生源质量的下滑和学生一进校就感受到的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识首先就是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用,这门课程学起来难不难。基于这种出发点,学生对于大学物理这门工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认真,在网络上搜寻答案,学习效果自然不明显,对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影响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影响其全面发展[1]。

我们执教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学课程已四届,每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大学物理的教学里体现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细致分析,在教学中穿插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不仅使学生自觉或自发地认识到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大家学学物理课程的兴趣,培养了进一步学习后续知识的热情和对未知专业知识的渴求。

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物理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位置,然后以电介质极化理论为例,分析它与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结合点,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并对大学物理与我校工科专业的结合作了出展望。

全文阅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纤通信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光纤通信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讨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中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手段等。

关键词:光纤通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67-03

当代信息高速公路的骨干网络是由光纤通信网络构成的,若没有光纤的发明及相关有源和无源光纤器件的发明和发展,当今的高速信息网络是无法想象的。但是当今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及通信工程等多门学科的快速发展及它们之间的交叉融合。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信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或通信工程师,除了需要掌握本专业的课程知识以外,也应该熟悉现代信息技g的其他相关主要知识,比如光纤通信网络及其相关器件等。本文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内容、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说明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研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光纤通信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

一、光纤通信技术简介

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普通光相比,激光具有波谱宽度窄,方向性极好,亮度极高,以及频率和相位较一致的良好特性。激光是一种高度相干光,它的特性和无线电波相似,是一种理想的光载波。继红宝石激光器之后,氦―氖(He-Ne)激光器、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先后出现,并投入实际应用。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2]。在以后的10年中,波长为1.55μm的光纤损耗:1979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年是0.154 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1970年,作为光纤通信用的光源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7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约11.4年),外推寿命达到100万小时,完全满足实用化的要求。由于光纤和半导体激光器的技术进步,使1970年成为光纤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年。在今后的几十年中,光纤通信网络的逐步商用化带动了相关信息产业链的蓬勃发展[3]。

由于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波导管的损耗低得多[4],因此相对于电缆通信或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综上所述,可见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5],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全文阅读

支持多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跨大学科科研平台建设

摘 要 以光电科研大平台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为例,对支持多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跨大学科科研平台构建进行探讨,对平台研究生培养方向与内容进行研究,对工理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多学科 跨大学科平台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01-02

在我国研究生规模化教育的背景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当今,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构建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成为解决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核心问题的重要途径。

1.跨大学科的科研平台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和研究生培养的多样化发展,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科研平台是支撑学科建设、布局研究领域、整合科技资源、聚集科研人才、争取重大项目、培育重大成果、促进合作交流的基础,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关键,科研平台水平是高校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围绕着创新能力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进行科研平台的整体谋划和布局调整,以跨学科大平台的概念进行平台构建成为必要。重庆邮电大学适时进行了科研大平台的谋篇布局和规划发展,其中光电科研大平台是跨学科大平台中的典型实例。

2.工理结合的光电科研大平台

光电科研大平台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光电器件及系统科研和能力提升平台、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地共建光信息材料实验室、中地共建射频技术平台,其整体统一在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下,是整合光电工程学院、数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共同构成的覆盖光电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光电科研大平台,平台示意图如图1所示。平台支撑电子科学技术、光学工程、理论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的发展,并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形成有力辐射。大平台学科涉及面广,学科交叉明显,为跨学科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支撑。

全文阅读

光电子实验教育理念分析

本文作者:罗彬彬 赵明富 舍丽 周登义 曹阳 全晓莉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技术的重要突破,推动了以光纤传感、光纤传输、光盘信息存储与显示、光计算以及光信息处理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了光学和电子学及其他相应学科(数学、物理、材料等)之间的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边缘的研究领域。光电子学一经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光电子学及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光电子技术包括光的产生、传输、调制、放大、频率转换和检测以及光信息存储和处理等。因此,可以这么说,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科是微电子学和光学,光电子学则是由电子学和光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是光频段的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光电子技术是光电信息产业的支柱与基础,涉及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学科,其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光通信、光存储、光显示、光处理等高新技术光电信息产业。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其中的信息获取手段对光电子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加快了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诞生了很多边缘学科,比如生物光子学、光医学等。综上所述,可见光电子技术在现代信息产业技术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光电子技术这门课程不仅是光学工程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也应该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光度学基本知识、光辐射传播、光束调制与解调、光辐射探测技术等。其中,光度学基本知识是最基础的内容,包括:电磁波波谱、辐射度学、光度学、热辐射基本定律、激光原理、典型激光器等。光辐射传播包括:光辐射的电磁理论、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电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声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磁光晶体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光纤波导中的传播规律与特性、光波在水中的传播特性、光波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等。光度学基本知识和光辐射传播这两个基础内容可以说是光电子技术课程基础中的基础,而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该专业学生对光电知识的接受和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有必要多花时间重点讲解这部分的知识点,同时在制作PPT教案时尽可能使用图片或动画描述一些原理性的知识。

比如:在讲解激光是如何产生的时候,可制作动画描述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的原理;在讲解激光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制作多色图片对激光在各种光学谐振腔中的受激放大过程进行描述;在介绍各种典型的激光器时,最好收集到它们的实物照片进行讲解;在讲解光波在各种光学晶体中的传播特性与规律时,最好能制作三维立体的图片描述光学晶体的各向异性的特性,相应的公式表达尽量简洁化,然后结合动画描述光波在其中传播时所发生的变化。光束的调制、扫描和解调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电光调制技术、声光调制技术、磁光调制技术、直接调制技术、光束机械扫描技术、光束电光扫描技术、光束声光扫描技术、空间光调制器等。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基础都是“光辐射在光学晶体中的传播规律和特性”。其中光束调制的基本原理移植了微电子学中微波调制中的很多概念,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易于理解,但是光束调制和扫描的实现技术中,除了需要使用各种光学晶体以外,还需要使用半波片、全波片、起偏器、检偏器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完成光束的调制和扫描。这些光学器件对于没有光学工程基础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通过动画或图片等手段形象地描绘线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等基本光学概念,并借用相关的光学参考资料对这些光学器件的功能和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深刻理解光束的调制、扫描、解调等技术。光辐射探测技术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光电探测的物理效应、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光电探测器的噪声、光电导探测器—光敏电阻、PN结光伏探测器的工作模式、硅光探测器、光电二极管、光热探测器、直接光电探测系统、光频外差探测的基本原理等。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半导体器件理论基础知识,而光电子器件本身也属于半导体器件,因此学生只要掌握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就很容易理解各种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领域。该部分所介绍的各种光电半导体器件很可能会在学生将来从事信息产业技术的相关工作中用到,也可能会在将来某些学生跨到光电信息或光学工程相关专业进一步深造时从事相关科研课题研究时用到,比如:PN结光伏探测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等,都会经常用到。因此,建议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除了结合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相关光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最好能够给学生展示光电子器件的实物,以便给学生一些感官认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的系统方面的知识点包括:光电成像系统、光电显示系统等。

其中,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器件是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CMOS摄像器件和电荷注入器件(CID)。目前,CCD摄像器件的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主要包括线阵CCD和面阵CCD等,其原理基础仍然是光电半导体器件和两相或三相电极电路的结合。因此,教学中应结合脉冲数字电路知识重点讲解CCD的原理和特点。光电成像系统的内容包括:系统基本结构、基本参数、红外成像系统、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及综合特性等。其中红外成像系统涉及很多应用光学方面的知识,这对没有应用光学基础知识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属于光学工程专业学生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这部分内容简单介绍即可。而红外成像中的信号处理都涉及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属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范畴,这部分内容可以重点讲解。光电显示系统包括阴极射线管原理、液晶显示原理、等离子体显示原理、电致发光显示原理及多色激光显示原理等,其中前三类显示技术的应用已很广泛和成熟,可以重点讲解,而后两类显示技术比较前沿,可以简单介绍,以便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了解当今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光电子技术课程应用方面的内容包括:光纤通信、激光雷达、激光制导、红外遥感、红外跟踪制导、光纤传感技术等。这些应用技术可以分别举一个相应的实际应用系统进行介绍,让学生体会到光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和广泛性,激发他们对这门技术的兴趣。#p#分页标题#e#

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而言,毕竟培养的学生不属于光学工程或光电子技术领域的人才,而且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已有很多属于本专业的实验课程及课程设计,笔者认为光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该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将来他们最可能需要的工程能力而设置。在该课程中,各种光电子器件和原理、功能及应用最易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理解,而且也是电子信息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知识,因此,笔者建议开设一些光电子器件的相关实验课。由于光电子技术课程的总学时设置为48学时,所以建议理论教学为40学时,8学时为实验教学(共4个实验)。

根据笔者6年来给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讲授这门课程的经验,建议实验课程设置如下:(1)光敏电阻的工作特性实验。可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光敏电阻,实验要求掌握光敏电阻的主要特性参数,掌握使用光敏电阻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光源光谱特性必须与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匹配,防止光敏电阻受杂散光的影响等。了解数字信息传输和模拟信号传输时应该选择哪种特性参数的光敏电阻。实验设置为2个课时。(2)光电二极管的工作特性及参数测量实验。包括PIN光电二极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APD),要求通过实验测量Si和Ge的PIN光电二极管光谱特性,设计PIN光电二极管和APD光电二极管输入输出特性测试电路,并进行相应实验分别获得它们的光电转换效率及增益系数等参数。实验设置为2个课时。(3)光电三极管的电路设计及参数测量实验。设计一个光电三极管的光子探测及放大电路,并通过实验测量光电三极管的光电转换效率及放大系数等参数。实验设置为2个课时。(4)光电池的伏安特性、光谱、温度特性的测量。通过实验绘出光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光谱特性曲线、温度特性等。实验设置为2个课时。通过以上实验课程,能够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对光电子基本器件有些感官认识,而且能够深刻掌握它们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为将来在具体工程设计及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全文阅读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探索

摘 要 文章根据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特点和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对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提出我校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为光电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 光电信息 实践教学 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XIAO Yanshan, WANG Fei, HE Huiling

(College of Scienc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Hubei 4430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Optical Engineering expertis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our school practice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optimization, raised my school Op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training objectives,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content, buil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hierarchical, multi-module,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to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serve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d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全文阅读

配网自动化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前景探讨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光纤通信成为时代的热点,在光纤通信过程中配网自动化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光纤通信是光导纤维对信号传递的一种方式,主要特点是通信的容量非常大,一般情况下要比电形式的通信容量大出很多倍。文章对配网自动化中光纤通信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光纤通信;应用前景;光导纤维;信号传递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3-006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3.028

在配网自动化的实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是通信问题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配网通信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有线通信,它的特点是抗干扰的能力突出,但是需要假设出通信线路;无线通信在架设上比较简单,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频道资源的限制以及无线干扰等。在当前情况下,光纤通信不仅干扰程度比较小、可靠性强,还可以和电缆进行同时性的铺设,发展潜力突出。

1 配网自动化在通信方面的具体要求

配网自动化的完成是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改变人们工作生活效率的一种手段。配电自动化动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对馈线终端进行传递,然后完成对配电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需要根据配网自动化的特点,对信息加以研究,常见的信息种类有遥感信息、故障信息以及脉冲积累信息等。在配网过程中,因为配网自身的规模型特点、结构性特点和自动化程度,所以对于通信系统有非常高的要求。具体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1 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

在配网系统当中,非常多的通信设备处于一种外露的环境中,并且环境条件非常恶劣,这样就要求配网系统的通信设备必须有耐高温、耐雨淋、耐冰雪日晒等方面的性能,与此同时,还要减少电磁对于通信系统的种种干扰,以此保证配电网可以在这种环境下高效、可靠地去工作。另外,配电网还需要有后备电源的支持,一旦遇到停电的情况,能够维持通信系统的正常稳定工作。

全文阅读

光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光电子学基础课程是光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光电子相关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必需基础知识储备。笔者结合课程教学特点,以及该专业的本科、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对光电子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和课程评价方法等做了改革探索,获得了较多的有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光电子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138-02

一、介绍

光电子技术是由光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的光电子技术,涉及光信息处理、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领域,是未来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核心技术。光电子技术不仅研究内容非常广泛,而且也是未来信息技术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它包含光信号的产生、光信息的传递、光电信号的转换和处理和光电功能材料相关的内容,如:光电功能材料的发光机理、制备方法和工艺应用范围、光电器件的加工与制作和光电系统的集成等一系列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工程应用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涉及光子学、光信息科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前沿学科理论,它是由多个学科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学科。

光电子技术在经历上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后,其技术水平和工程应用技术取得了很多突破,在社会发展中以及社会信息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电子技术的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多地影响我们的生活。目前,国内外正掀起一股光电子技术和光电子产业的研究和发展的热潮。一些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光电子学和光电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中,许多以光电子技术为研究方向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和公司越来越多的建立起来。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将给工业和社会带来比电子技术更大的技术冲击。光电子技术和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光电子学基础是光电子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也是未来光电子产业需求的人才中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课程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基于光电产业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产业逐渐的出现在社会当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出适合的人员,在高校中就加入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使得光电产业得到了快速、稳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对光电产业专业人员的培养,本文就对基于光电产业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进行了研究,首先从校企结合的方式对改革与实践进行了讨论,然后从高校内部的教学方案进行了分析,为我国高校培养光电产业人才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光电产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实践

引言:随着21世纪的到来,逐渐的进入了信息时代,光电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成为了当前阶段我国朝阳产业之一,为我国高速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随着这一产业的出现,我国各个城市中都建立了相应的科技园区,对其进行了研究与生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量光电信息专业的人才,由于这项科学是新型的一项科学,人们对其了解程度还不是很高,这时,如何对其开展有效的培养方式成为了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加强对基于光电产业需求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

(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

光电产业是当前新型的一个产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就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出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的进行实践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且还会使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更好的结合,为学生之后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加强外聘教师教学活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往往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其中一部分理论知识往往应用不上,或者是实践工作中需要的知识在教学中没有体现,因此,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际工作需求的理论知识的教学。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强聘请光电企业的专业人员进入学校进行教学,通过外聘教师对实际工作的讲解,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泛,学到的知识内容更加接近实际的需求。并且,还可以定期的将学生送往企业进行实际的考察,企业的外聘教师将一些产品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产品的开发、技术原理等更好的了解。从而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文阅读

三值光纤通信原理探讨

摘要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光子信息的进程突飞猛进,网络通信技术越来越重要,它实现了计算机储存信息共享和信息远程传输。由于网络的普及程度日益增长,这就需要通信技术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随着现代网络通信的需求,光纤通信逐渐成为了远程通信和城域网的主要通信技术。本文将对三值光纤的通信原理进行浅要地讨论和研究。

关键字 信息时代;网络通信;三值光纤;通信原理

【中图分类号】TN929.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25-02

对于三值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技术中一中新的通信技术,其主要是采用了线偏光的两个互相垂直的稳定的偏振趋向和零光强来完成光的三值编码调制出三值码元进行网络信息传输,这项新的技术进一步的提高了传统光纤的通信容量,同时这项技术实现了先偏光等通信手段的实用化,进一步加强了光纤的通信能力,极大的发展了通信技术,而且光的多值码元的编码还能提高光数字网络的信息传输率和频带的利用率。

1线偏振光的波动理论和在光纤中的传输原理

1.1三值光纤通信是一种新的通信技术,其理论基础主要是线偏振光在光纤中的波动理论。光纤通信中采用了电磁波频谱近红外光区的1300nm和1500nm两个低损耗的波段,但在光纤的通信中一般都是用经典的电磁波理论作为光纤通信的理论基础。光波属于横波,是由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也是由其中相互正交的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的简谐振动交替变换而产生的一种矢量波。当光波在物质间相互作用时,电场对物质的电场力要远大于磁场对电子的作用力,所以一般使用电场强度的振动来作为光波的振动,同时用电场强度的矢量端点在空间中的运动轨迹来表示光波的偏振状态,由于矢量的振动方向在空间中的取向是不对称性的,这样就使光波具有了偏振性。

1.2在研究线偏振光的波动中,光束中的光线的偏振状态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是相同的,所以光束都完全是偏振光。同时光波的偏振形态一般分为完全偏振光、非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有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有自然光、有部分线偏振光、部分圆偏振光、部分椭圆偏振光等七种,由于是在不同的媒质中对光波进行形态的描述,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米勒矩阵法、复平面法、琼斯矩阵法等表述方法对光波在传输过程中的偏振形态进行表示。

1.3在光纤的波动理论中,一般采用Maxwell的方程作为理论基础来研究电磁波在光纤波动中光纤的波动,来解释光纤理论和波动原理。同时由于存在不同的光纤材料和某些环境的因素对光波的线偏振态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光纤的纤芯在光纤的横截面上的折射率的分布造成了影响,致使折射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使其变成沿轴向不均匀的分布,对光波的偏振形态造成了影响。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