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结晶论文

工业结晶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水晶报表在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加强对毕业生论文的管理,设计了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并使用.NET平台中的水晶报表工具制作用户数据的显示和打印界面,该系统提高了学校对毕业生论文的统计、查询工作,文中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动态创建水晶报表的过程。

【关键词】毕业生;论文管理;水晶报表

对于大三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能够将专业领域内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岗位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入更深入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了毕业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毕业班学生由于绝大部分都在单位上顶岗实习,在毕业设计(论文)这个教学环节中,存在对学生通知、管理困难等缺点。如部分学生因为工作时间长、出差办公等原因没及时交开题报告、计划书时,指导教师很难及时通知学生,学生因为要工作,与指导教师沟通有困难,也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因此,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结合我校毕业设计的管理实践,设计开发了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加强对毕业生论文的指导与管理,加强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1.系统设计

毕业生论文管理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操作简单,用户无需进行培训即可使用,该系统能根据统计数据或用户的查询情况生成图表,能通知公告,能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长期使用,方便对各学期学生论文的对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1 档案电子化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的计划书、开题报告、答辩记录等都能上传到该系统中,节省了大量的纸张。

1.2 监管全面化

全文阅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晶体学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晶体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材料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本文根据材料专业《晶体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次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详细思路。

关键词:晶体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研讨式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81-02

一、前言

《晶体学基础》课程是为地质学、材料科学、矿物学等专业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和物理学等公共课程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4]。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晶体学基础》课程中的晶体结构、晶体对称性、倒易点阵、晶体投影、晶体生长、晶体缺陷等晶体学基本知识,是进一步学习《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物理性能》等专业课程的基础[2]。在材料科学领域,调控材料的性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一种材料的成分确定,那么它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力学等性能将取决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和晶体中存在的缺陷特征(如杂质原子的浓度、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等)。因此,《晶体学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不仅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对学生们将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开设《晶体学基础》课程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晶体学教学计划主要安排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大约讲解4学时。另一方面,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去通常要利用2~4学时来讲解布拉斐点阵、倒易点阵等晶体学知识。这使得部分晶体学知识被重复讲授,而一些重要的晶体学知识没有得到无法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讲解。基于以上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2010年起对材料专业的本科2年级学生开设了《晶体学基础》课程。

通过过去几年的《晶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反应对晶体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了,同时在学习与晶体学相关的其他材料专业课程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目前的晶体学教学中还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

1.晶体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多个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不同学科对于晶体学知识的侧重点有所差别。目前,国内《晶体学基础》的教材主要是面向地质和矿物专业而编写的[5],其包含的内容以及章节编排次序也是为了使地质和矿物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晶体学知识而设计的。所以,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次序并不完全适用于材料专业《晶体学基础》课程的教学。

全文阅读

新就业模式下人工晶体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当前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就业已从单一方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人工晶体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本文针对人工晶体的现状,分析了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对该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主要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及考核方式调整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就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教学方法。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人工晶体;教学研究;新就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198-02

一、前言

人工晶体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重要分支,随着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刺激着人工晶体方向的人才需求也在逐步扩大,也逐渐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就业的主流方向,而不再是局限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这一单一方向。因此在这种双就业方向情况下,高等工程教育应着力培养相关的专业型人才,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为学生进入工作阶段做知识的储备和引导。同时,晶体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必须夯实的理论基础,然而,人工晶体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并没有相对系统的教学体系,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完善人工晶体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授足够的必要内容并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能动性,以便更灵活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课程现状

根据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专业设计及人工晶体定位,人工晶体课程既服务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又服务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其他工学专业[1],然而,目前针对该课程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1)相关课程设置少,没有专门的理论知识教材配套;(2)实验及实践教学缺乏,常规的实验仪器与设备供给不足,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固定化,学生积极性不高。基于人工晶体课程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实际、可行的教学完善改革,以实现教学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改革措施初探

全文阅读

一种含有列形隔垫物液晶层的简化模型

[摘 要] 本文考虑了LCD液晶层中列形隔垫物的作用,将液晶层视为一种复合材料层,求解了其材料参数的理论值,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数值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温度变化时本文对含有列形隔垫物的液晶层进行的简化是可行的。

[关键词] LCD;隔垫物;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 TN141.9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高速发展,近年来液晶显示屏(LCD)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并逐渐取代了传统显示屏。由于液晶显示屏具有微功耗、无辐射、不闪烁、重量轻、体积小等独到优异的特性,因此液晶显示技术被广泛地用于工业、商业以及军事等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数字相机和军用仪器仪表上的液晶显示屏等[1]。

液晶显示屏是一个复杂的层合结构,主要由玻璃基板、液晶层、偏振片等部分组成。其中的液晶层主要是由液晶材料和层间隔垫物[2]等构成的,由于液晶层厚度一般在几微米,大约只有玻璃基板的1/100,又由于液晶屏本身的复杂结构使得液晶屏的研究成为一个难题,因此合理的简化液晶层就具有实际的意义。现有对液晶屏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屏幕的加固以及温度作用下的分析等[3-4]。文献[4]中的液晶层未考虑其中隔垫物的作用,这不符合液晶层的结构特点。本文综合考虑层中液晶和隔垫物的作用,采用复合材料力学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液晶屏的研究提供帮助。

2 理论分析

液晶屏各部分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根据图1a中列形隔垫物的分布形式,取图1b中的体积代表单元,图1中深色的为隔垫物,浅色的为液晶。根据复合材料力学中的分析方法[5],将其简化为一种均质材料,得到材料参数的理论值分别为:

全文阅读

“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固体物理”课程的特点和不同专业对固体物理的要求,通过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及研究,在“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中建立了“一个平台+三个知识模块”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特点,对“固体物理”课程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及立体化教学模式等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固体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1-0072-0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固体物理的能带理论为基础,固体物理学得到了飞速发展。科学家在磁学半导体、超导、激光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重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已经迅速转变为实际生产力,并带动了相关信息科学技术群的高速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末,“固体物理”被采纳为我国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在物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最为显著的一项改革。[1]

固体物理学通过研究固体的结构,及组成固体的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来阐明其性能和用途。固体物理学涉及的内容包括固体中的原子结构、晶体结合规律、固体电子运动方程及能带结构、金属导体的导电机制、半导体的基本原理、超导性的基本规律等,因此,“固体物理”已成为物理学科和材料学科的专业主干课之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教育部直属的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重点大学,目前“固体物理”课程已在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三个专业开设,并拟在应用物理学专业开设。

本文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以下简称“我校”)目前的固体物理本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专业对固体物理知识需求的不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合理改革措施并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实践。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一个平台,三个知识模块”教学模式的建立

“固体物理”课程内容丰富,体系庞大,涉及到“普通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等多门课程,而目前国内各个高校“固体物理”课程的授课学时受到了总学时的限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固体物理的精髓讲授给学生,需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特点和对固体物理的要求来精选授课内容。

全文阅读

光石沟铀矿区含铀伟晶岩的铁质矿物与铀成矿意义

[摘要]光石沟铀矿区花岗伟晶岩型铀矿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铀矿新类型,铀矿体产于花岗伟晶岩中,研究得出铁元素赋存于幔源富铀岩汁流体交代成因的矿化伟晶岩富铀铁质脉和晶质铀矿的铁质环边矿物中,提出铀矿化伟晶岩矿分布与幔源富铀岩汁流体活动范围基本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光石沟铀矿区 含铀伟晶岩 铁质矿物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1

1光石沟铀矿区地质特征

光石沟铀矿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东南部,矿区出露地层为下元古界秦岭群,是一套片麻岩―变粒岩―大理岩建造的中深变质岩系,其第三岩性段第二亚段(Ptqn3-2)为花岗伟晶岩型铀矿的源层。

褶皱构造为牛家台短轴背斜,该背斜两翼地层0-300米范围内的层间虚脱带控制了矿化伟晶岩及铀矿体分布。

断裂构造主要是大毛沟及大东沟层间破碎带,属于矿后断裂,与铀矿化关系不大。

灰池子岩体(γ31)及大毛沟岩株(γ32)出露于矿区西北部,花岗伟晶岩脉分布在灰池子岩体、大毛沟岩株外接触带,外接触带0-300m范围内的黑云母花岗伟晶岩为铀矿化主岩。

全文阅读

熔融结晶法制备精萘的工艺研究

摘要:萘作为多环芳烃在精细化工中有着不可取代的独特作用,主要用于生产燃料、医药、鞣革剂、香料,植物保护剂及橡胶防老化剂等。本研究以焦油工业萘为原料,采用的是静态结晶法中的熔融法制备精萘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此工艺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不需要溶剂、三废排放少等优点;结晶温度为78.5℃,结晶时间为20h时,降温速度为2℃/h时,恒温时间为16.5h,精萘纯度高达98.21%。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工业萘 精萘 熔融结晶

中图分类号:TQ24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000-00

第一章 实验部分

1.1药品与设备

1.1.1实验药品

由鞍钢化工总厂精萘车间生产的工业萘

1.1.2实验设备

全文阅读

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半导体物理学作为凝聚态物理学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微电子器件工艺学的理论核心。探讨半导体物理学发展规律,对于更好地掌握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半导体;晶体管;超晶格

中图分类号:O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185-01

一、半导体物理的发展

(一)半导体物理早期发展阶段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将量子理论运用到晶体中来解释其中的电子态。1928年布洛赫提出著名的布洛赫定理,同时发展完善固体的能带理论。1931年威尔逊运用能带理论给出区分导体、半导体与绝缘体的微观判据,由此奠定半导体物理理论基础。到了20世纪40年代,贝尔实验室开始积极进行半导体研究,且组织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工作在科学前沿。1947年12月,布拉顿和巴丁宣布点接触晶体管试制的成功。1948年6月,肖克利研制结接触晶体管。这三位科学家做出杰出贡献,使得他们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全文阅读

新员工实结

新员工实结

从岗前培训到岗位入职,两个多月的时间犹如白驹过隙,所幸我能逐步地从滨松光子的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及历史使命,到公司的主要产品(pmt)及上下游产业链等方面取得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领导与同事们悉心地指导和帮助下,我对闪烁体部的特色文化、主要产品及各个工序与作业等都主动的进行了学习与实践,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由于初涉职场,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下面就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基于收获与存在的不足两方面进行剖析与总结,使自己早日成为公司的优秀员工,与滨松共同成长与发展。

一、 对闪烁体部及各个工序的学习与认识

在蒋经理、张老师等领导的关心下,由师父韩工和小闫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先后深入部门各个工序进行观摩与学习,对每个工序都有了初步的了解,熟悉并了解了各个工序及作业的任务与流程。

1) 晶体生长

通过理论学习与主动实践,了解了晶体生长的工艺流程,如设计配料与装料、抽真空与封焊工艺、装炉、温场设计、调试与记录以及出炉等,每个作业都有很多技巧,均为非实践不能领悟的技艺,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向王师傅等同事求教,加以深入学习并掌握。

2) 晶体加工

晶体加工是部门最重要的工序之一,同时缘于工作所需,入职以来在加工学习的机会较多。加工主要有晶体条(块)与阵列等作业,还包括内外圆、划片机、铣床、车床等在内的大型加工机床等。通过同事们悉心的授教与自我总结,使我获益匪浅。其中个别作业可独立操作,如img-m2d二维影像测量软件的应用、晶体打磨与抛光等作业。

全文阅读

晶体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

《晶体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进一步学习材料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本文根据材料专业《晶体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次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详细思路。

关键词:

晶体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研讨式教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晶体学基础》课程是为地质学、材料科学、矿物学等专业学生在完成高等数学、普通化学和物理学等公共课程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4]。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晶体学基础》课程中的晶体结构、晶体对称性、倒易点阵、晶体投影、晶体生长、晶体缺陷等晶体学基本知识,是进一步学习《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分析》、《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力学性能》以及《材料物理性能》等专业课程的基础[2]。在材料科学领域,调控材料的性能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如果一种材料的成分确定,那么它的电学、光学、磁学以及力学等性能将取决于材料的晶体结构类型和晶体中存在的缺陷特征(如杂质原子的浓度、位错密度和晶粒尺寸等)。因此,《晶体学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不仅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将对学生们将来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实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开设《晶体学基础》课程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晶体学教学计划主要安排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中,大约讲解4学时。另一方面,在《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分析》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过去通常要利用2~4学时来讲解布拉斐点阵、倒易点阵等晶体学知识。这使得部分晶体学知识被重复讲授,而一些重要的晶体学知识没有得到无法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讲解。基于以上原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2010年起对材料专业的本科2年级学生开设了《晶体学基础》课程。通过过去几年的《晶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学生们普遍反应对晶体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了,同时在学习与晶体学相关的其他材料专业课程时,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目前的晶体学教学中还存在以下3个主要问题。

1.晶体学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它是多个学科的重要基础课程,不同学科对于晶体学知识的侧重点有所差别。目前,国内《晶体学基础》的教材主要是面向地质和矿物专业而编写的[5],其包含的内容以及章节编排次序也是为了使地质和矿物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晶体学知识而设计的。所以,现有教材的教学内容以及讲授次序并不完全适用于材料专业《晶体学基础》课程的教学。

2《.晶体学基础》课程中包含着很多晶体学基本概念,同时还有非常抽象的宏观和微观对称操作以及晶体的投影操作。在以往的晶体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借助一些静态的二维或者三维图片进行讲解,其表现力度有限,无法有效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晶体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