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风格论文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精选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家 企业文化 关系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作用于人所形成的行为习惯,是员工在企业中生存的一种默认法则,是外显于其他企业所不同的一种气质。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的构建与推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那么,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对于企业文化具备怎样的影响呢?企业家的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影响企业的业绩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查找相关文献理清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之间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对企业的影响,如果知道了这种影响,我们就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培育和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二、企业家领导风格的内涵与分类

企业家领导风格一般指习惯化的领导方式所表现出的种种特点。习惯化的领导方式是在长期的个人经历、领导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在领导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稳定的起着作用,具有较强的个性化色彩。每一位领导者都有其与工作环境、经历和个性相联系的与其他领导者相区别的风格。关于领导风格的分类,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划分标准。美国学者纳德勒和图西曼根据领导在变革中的角色将领导风格分为魅力型领导和工具型领导,巴斯将领导风格分为变革型和交易型两种领导风格,而国内的一些研究者有的将企业家领导风格划分为任务型、社交型、智慧型、参与型等四种类型,有的将其划分为合作性、民主型、教练型等三种风格。

三、企业家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关系的相关研究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发现目前所做的此方面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而且一般运用维度划分的研究方法,首先界定出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存在形式,然后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其关系。

周杰等通过向不同组织的1370人发放问卷,调查企业文化和领导风格两方面内容,并利用因素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旋转法对试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领导风格的5个因素即魅力领导、个性化关怀、智力激励、权宜奖励、例外管理以及企业文化的4个因素即革新沟通、凝聚信仰、工作挑战和矛盾隔阂。该研究以领导风格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企业文化的四个维度作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魅力领导与革新沟通、凝聚信仰成正相关,而与矛盾隔阂成负相关,说明魅力领导有助于企业内形成良好的沟通,增加企业凝聚力,降低企业内部的矛盾和隔阂;2)智力激励与革新沟通和工作上的挑战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即企业文化中的革新和工作上的挑战离不开智力激励的作用,这对知识型员工尤其明显。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应该更多来自工作的内在报酬本身即智力激励,重点应该以员工的成就感和实现员工个人成长目标为主,通过适当的工作挑战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3)权宜奖励的推行可以很好的推动企业革新和形成企业凝聚力;4)例外管理容易导致企业中的矛盾隔阂,必须尽力消除企业中的矛盾和隔阂,作为领导必须注意自己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公平、公正,尽量减少不利于企业融洽的决策的产生;5)个性关怀不能预测任何一个企业文化的维度。如图1所示:

陈维政等对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在借鉴国外学者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将领导风格分为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两个维度,将企业文化分为经济导向企业文化和发展导向企业文化两个维度。由于领导风格的两个维度和企业文化的两个维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是同一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因此,领导风格又可分为变革型、交易型、双高型、和双低型四种类型;企业文化可分为经济导向型、发展导向型、双高型及双低型四种类型。分别表1表2所示:

该研究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进行了企业文化调查、领导风格调查、员工满意度调查及企业绩效调查等。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1. 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具有协同性。一方面,领导风格的变革维度会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维度产生影响,领导风格的变革维度增强时,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维度增强,即变革型领导可能导致较强的发展导向企业文化;另一方面,领导风格的交易维度会影响企业文化经济导向维度,领导风格的交易维度增强时,企业文化的经济导向维度会增强,即交易型领导可能导致较强的经济导向企业文化。

2. 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对企业员工满意度产生正相关影响,协同性越好,员工的满意度越高。

3. 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与企业绩效指标相关,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会影响到企业的绩效。企业文化的发展导向维度与领导风格的变革维度的协同性对企业绩效的发展指标影响显著,而对企业绩效的利润指标影响不显著。企业文化经济导向维度与领导风格的交易维度的协同性对企业绩效的利润指标和发展指标同时产生影响。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较好时,企业的绩效较好。

此外,除了上述实证研究,还有一些关于此方面的定性研究或者经验总结,比如认为合作型领导风格相比于强制型领导风格及权威型领导风格,更容易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满意度等。

四、思考与讨论

通过查找文献,发现关于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或经验总结,实证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现有研究主要从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之间的维度关系来论证,个别研究仅停留在结构层面上,实践意义有限;另一方面,关于领导风格与企业文化维度的划分,目前还缺乏一致性。但是,现有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即企业家在构建企业文化时应该考虑到自己的领导风格,就像一个人的个性和气质相匹配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一样,当领导风格和企业文化相匹配时,员工才会感到企业内在的一致性,才会将其默认为自己的生存法则,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陈维政 忻 蓉 王安逸:企业文化与领导风格的协同性实证研究,《管理世界》[J].2004年2月,P75-83.

[2] 周 杰 牟小俐:领导风格和企业文化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与决策》[J].2007年第21期,P93-96

[3] 洪向华:论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的辩证关系,《理论探讨》[J],2003,P81-82

[4] 陈永霞 贾良定 李超平 宋继文 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J].2006,P96-105

[5] 康 欣 康 健:国有企业领导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商场现代化》[J].2006,P214-215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价格认证;工作风险;成因;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1

价格鉴定工作存在的风险问题较为常见,已经成为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其风险主要是指价格认证机构在工作开展中由于最终物品鉴定结论的误差,导致委托单位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这种不确定风险十分明显,但这种价格鉴定风险是很难有效消除的,在价格鉴定工作开展中应对其予以高度重视。对于价格认证机构而言,其中存在的风险涉及范围较广,主要包括价格鉴定结论导致委托单位或者个人声誉受损,需要依据约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此看来,加强对价格认证工作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的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价格鉴定风险成因

价格鉴定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导致的,其中不仅包括价格鉴定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甚至有部分价格认证机构工作人员工作未能严格遵循相关流程和要求,造成工作存在严重疏忽和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价格鉴定方法存在缺陷

价格鉴定工作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相应理论研究较少,相关体系不健全,鉴定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价格评估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存在明显的据现象,难以更加全面的反映价格鉴定工作的特殊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我国当前法律规定盗窃刑事立案标准为1000元,但是在当前物价飞速上涨的时期,及时盗窃同等数量的物品,可能由于价格鉴定时期的不同,很容易导致其中存在误差,影响最终的判定结果,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专门价格认证法律不健全

由于我国价格认证工作起步较晚,所以相关研究以及实践工作经验较薄弱,相关国家政策规定性文件不健全,缺乏专门法律法规对价格认证工作进行统一规范,这种现象造成价格认证工作在实际开展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带来严重的工作阻碍,不利于价格鉴定结果的公正和准确[2]。

(三)价格认证机构鉴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在对涉及刑事案件物品价值鉴定时候,最终的鉴定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案件的判定结果,所以需要鉴定工作人员能够严于律己,以爱岗敬业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应对工作。但是就当前我国价格认证机构鉴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现状来看,总体水平偏低,对于价格鉴定的重要性认知水平偏低,难以对鉴定风险有效控制。加之鉴定工作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造成最终鉴定结果失真。

二、价格认证工作的风险防范对策

价格鉴定工作中,由于自身特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工作风险,这种工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应忽略对其的重视,所以就需要针对此类问题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以求更好的降低价格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最终鉴定结果的准确、公正,以求为鉴定结果使用者提供合理参考依据[3]。

(一)强化价格鉴定风险防范意识

价格认证结构的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高对价格鉴定工作的认知水平,提高对其重视程度,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明晰价格鉴定风险的作用和危害,切实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严于律己,提高责任意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将价格认证机构的名誉看作是自身的名誉,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影响。此外,提高价格鉴定风险防范意识,严格遵循相关工作制度,对于一切不符合受理条件的问题拒绝处理,如果符合处理要求的需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手续,在工作开展中具备高风险防范意识,遵循法律法规要求开展工作[4]。

(二)健全和完善价格鉴定制度

价格鉴定制度是价格鉴定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所以应健全和完善价格金鼎制度,落实责任制,确保价格鉴定工作能够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工作。价格鉴定制度中不仅需要包含价格鉴定业务指导意见,还需要不断充实对鉴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的要求。主要是由于价格鉴定工作需要由专门鉴定工作人员完成,所以强化价格鉴定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价格鉴定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做好培训、考核工作,不断提高价格鉴定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强化监督和评价制度,对价格鉴定工作人员的监督有助于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公正,健全奖惩制度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提升鉴定工作成效。

(三)提升价格鉴定专业性

价格鉴定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对鉴定工作重视度不高导致的,另一方面是由于价格鉴定工作不专业导致,这种问题十分突出。价格鉴定工作专业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价格鉴定程序的专业性,其二是价格鉴定结论专业性。价格鉴定工作主要是以市场调查结果为依据,但是由于市场层次不均特性,最终调查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针对此类问题,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而在价格鉴定结论方面,需要由专家对最终的鉴定结果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鉴定结果论据充分,保证结果的准确合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涉案物品价格鉴定工作是价格认证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价格鉴定结果直接影响到案件审判结果,存在较大风险。对于此类风险,首先需要明晰风险发生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改善措施,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强化鉴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价格鉴定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康.邢台市物价部门价格认证工作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4.

[2]王峰.对价格认证工作岗位风险防范建设工作的一点思考[J].商,2013,11(18):381.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领导风格;团队绩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之路,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热点。大学生创业往往采用团队创业的方式,在影响创业绩效的因素中,创业团队的领导风格不容忽视,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领导风格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领导风格的特征,以及不同领导风格对于团队绩效的影响。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

1.大学生创业。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下,国家鼓励毕业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主创业。但需引起重视的是,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0.01%,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相距甚远。其中的症结究竟在何处?袁先海总结了大学生创业道路上面临的三大重点问题,即创业资金稀缺、创业场地限制和创业教育重视不足。要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项目,谭光兴认为除了社会给予学生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之外,更应该重视起创业教育这一重点课题。创业团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这些人拥有共同的义务,在完成共同目标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依赖,他们对创业团队和企业负责,在创业的初期阶段处于执行层的位置,并实行企业的主要执行工作。胡桂兰等人认为创业团队是联合创立一个企业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共同的财务利益,而且在企业的前创业期就已经存在了。王红军认为在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方面,并不一定是在创业前时期或创建阶段参与的人才可以算是创业团队的成员。综上,本文所指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在校或已经毕业的大学生,为创立一个企业而聚集在一起,并且这个创业团队已经建立了一项正常运行的创业活动。

2.变革型领导。变革型领导风格是指通过让下属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下属高层次的需求,促使下属为了团队或组织的利益而超越个人的利益,并产生超预期的工作结果。变革型领导的行为特征主要包括领导魅力或理想化的影响、动机鼓舞、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四个方面。而中国背景下的变革型领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李超平提出的中国背景下的变革型领导,其维度包括德行垂范、愿景激励、领导魅力和个性化关怀四种。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是最有效的领导行为之一,包括对员工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的影响。但是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变革型领导风格是否对团队成员的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尚未知,所以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a: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变革型领导风格会对团队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3.交易型领导理论。Burns认为交易型领导是指建立在交易或者契约基础上的领导风格,领导者以员工的努力和绩效作为依据来为其提供奖励及惩罚。Bass和Avolio等人将交易型领导风格的行为特征分为权变报酬和例外管理两类。而Podsakoff及其同事将交易型领导分为权变奖励和权变惩罚两个维度。Kenzie,Podsakoff和Rich指出,权变惩罚在概念上与Bass的例外管理是一致的。已有研究中,有关交易型领导风格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存在比较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其可以对下属的绩效和满意度产生积极的影响,也有学者如Avolio等研究认为存在负相关关系。从例外管理的角度上来看,结果更为不一致,Greene认为例外管理与员工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Bass和Avolio研究发现存在负相关关系;Podsakoff则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有关。对于具有远大抱负的大学生创业者而言,可能更关注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而对基于短期交换的交易型领导风格比较反感。综上,本文提出假设:假设b:大学生创业团队中的交易型领导风格对团队绩效产生负向影响。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共调查10个创业团队,其成立至今的平均年限为两年,平均规模为6人次,其所处行业主要涉及文化传播、教育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研究采用小组访谈的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在被访谈人同意的前提下,利用录音笔记录采访内容。访谈结束后,研究人员将音频信息转化成文本信息,总共得到3万余字的访谈文本。针对已取得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变化的分析,它能根据数据对内容进行可再现的、有效的推断。为保证对信息编码的信效度,整个编码过程由未参加访谈的另两位成员分别独立完成。编码前,成员接受编码技能的专业培训,随后两人分别对文本中有关领导风格和团队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了编码。其后,团队成员运用SPSS软件对事件编码的信度进行分析。最终的检验结果显示,两位编码人员对关键事件的编码一致性程度达到0.8,编码的信度较好。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在进行相关分析之前,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领导风格和团队绩效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在大学生创业团队中领导风格特征,分析过程如表1所示:

在对领导风格进行编码后,分别对两种领导风格下的企业绩效进行了汇总编码。同时,笔者将根据被访对具体事项的描述进行三级计分,其中3分表示员工对团队绩效具有较高的满意度,2分其次,1分最低。以此为指导,笔者对10个团队进行了两种风格下绩效满意程度的编码,具体的编码情况见表2和表3所示:

以上两表是对领导风格及创业团队绩效情况的编码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各变量进行了频次汇总,最终的汇总结果如表4所示:

由上述结果可知,在大学生创业团队内部,变革型的领导风格以70%的出现频率超过交易型的领导风格。由此可见,团队领导们清楚地认识到在创业初期领导者需要更多地尊重员工,通过坚定的信念感染下属,最终推进组织整体效能水平的上升。

在7个采用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创业团队中,其员工对绩效的满意程度达到2.29,表明团队中的员工有较强的团队凝聚力,同时对工作比较满意,符合本文的第一个假设,即变革型的领导风格有益于大学生创业团队产生良好的绩效。并且,在3家采用交易型领导风格的创业团队,其员工对团队绩效的满意度仅为1,即可以认为交易型的领导风格会导致较差的团队绩效,两者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假设2得到验证。在管理实践中,以上结论应该引起企业管理者们的重视。

四、结论

本文基于对多个案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创业团队中,团队领导多为变革型领导风格,原因可能是该领导风格在充分尊重下属的基础上,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使员工产生归属感。交易型领导重视领导者与下属间的交换关系,从长远角度来看,该领导方式会造成员工工作满意度下降,增加员工的流失。从分析结果看,变革型的领导风格与团队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该领导风格在激励员工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效能并帮助实现战略目标。(2)除了领导风格外,创业团队的绩效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及对创业机会评价、创业启动金、创业方向等。本研究仅从团队领导者的领导风格视角出发,对其与绩效的相关影响予以论证,其他方面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开拓。(3)大学生创业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将有助于大学生创业者选择卓有成效的领导风格,从而构建和谐的团队氛围,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管理,提高创业绩效。

参考文献:

[1]袁先海.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透视[J].大众科技,2005,(10):135-137.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4篇

要]如何获取下属的信任和忠诚是任何企业领导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普遍发现领导风格对下属的忠诚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国内对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忠诚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章通过路径分析统计方法研究某机场集团公司领导风格、工作压力与组织忠诚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领导风格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的影响则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领导风格部分通过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并且间接影响小于直接影响。

[关键词]某机场集团公司;领导风格;工作压力;组织忠诚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1-0067-07

一、 引 言

在创新制胜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创造价值的最根本因素,其忠诚与奉献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忠诚的雇员对于企业往往意味着更加稳固的客户资源,更高的生产率和利润及更加完美的品牌和社会形象,这就意味着更大的收益。而对于机场公司尤是如此,保证一支就职稳定的忠诚团队对机场公司保障航空安全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但近几年,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其整个生命周期的黄金发展期,但随着我国航空业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及各种类型航空公司的兴起,原有的航空公司员工劳动合同终身制的形势有所改变,航空公司员工辞职现象大量出现,已成为当今航空业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2006年3月,南航河南分公司1名飞行员离职,索赔金额为800万元;2007年12月,山东航空公司12名辞职飞行员被要求支付6,000多万元的赔偿金;2008年2月,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最年轻的机长罗祖林成为海航第16名因辞职走进海口仲裁委的飞行员……,在飞行人员离职引起关注的同时,机务维修人员、领航员、签派员等技术类员工的离职问题也凸显出来。这些都导致航空公司前期投入的损失、在职员工心理上的冲击、高昂的置换成本……,由此直接影响到航空运输的正常秩序,给航空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在民航市场日趋开放的今天,“飞行员辞职风波”进一步暴露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诸多问题,甚至]变成组织面临的管理危机。可以说,国内民航业以及航空公司如何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游刃有余,培养进而留住人才乃首当其冲。

二、 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1. 文献回顾

杨眉、石林(2006)通过对537位工作者的调查,探讨工作压力反应的类型及其与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存在四种反应类型,分别是积极压力、高压力、低压力以及消极压力。直接领导的不同领导方式与个体不同的工作压力反应类型存在关联。混合式领导方式下的个体积极压力反应最高,消极压力反应最低。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下的个体积极压力反应和消极压力反应无显著差异。

赵安安、高尚仁(2005)以台湾地区华人企业的一般成年工作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取样方式选取了216份有效问卷,以探讨家长式领导风格与员工压力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主管的威权领导被视为一种工作压力来源,造成员工种种生理压力反应,而且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心理健康及身体健康皆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在主管采取威权领导的前提下,仁慈领导行为与德行领导型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对员工的生理压力反应、工作满意及身体健康则无。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对领导风格的定义,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领导风格对工作压力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董敏敏(2007)以573名公务员为研究样本,旨在探讨压力源对公务员组织承诺的影响机制,聚焦于工作倦怠在此过程中所具有的角色作用,研究得出:工作倦怠不同维度在公务员不同工作压力源对组织承诺不同维度的影响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机制。其中,工作过载与公务员的情感承诺显著负相关;工作过载与公务员的规范承诺显著负相关。

伍燕(2009)通过在广东省深圳市发放503份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采用SPSS对酒店基层员工工作倦怠、组织承诺、工作绩效的状况及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酒店基层员工工作倦怠较高,组织承诺较低,工作绩效不高;工作倦怠、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多维相关性;工作倦怠是组织承诺的预测变量,两者是多维的因果关系。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2: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国外对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主要倾向于通过量表调查进行实证研究。Fredrick Reichheld在《忠诚的法则》(2001)一书中强调了领导者个人素质及言行对员工忠诚的影响。Jacqueline Mayfield和Milton Mayfield(2002)认为领导者的沟通战略是影响员工忠诚度的关键因素。Barsky 和 Lenny Nash 调查揭示了工作经历中的感情因素是员工忠诚的主要影响因素。Smith,Organ 和Near 研究发现,领导者的支持行为对员工忠诚尽职行为有直接影响力,对其它行为则必须通过工作满足而产生影响力。

国内学者何少芳(2010)在对企业员工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领导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下属对领导信任和忠诚的差异,仁慈领导和德行领导能够促进信任和忠诚的提高,威权型领导对部属忠诚信任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

曹花蕊、崔勋(2007)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调查问卷方法验证了在国有制造企业中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承诺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情境因素和员工期望领导风格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得出在未考虑情境变量时,企业领导采用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的情感承诺存在显著的影响, 但是对员工的持续承诺没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及本研究对领导风格的定义,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3: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义洁萍(2009)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9家企业的207份有效问卷,研究得出:交易型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压力、员工工作绩效显著相关。对例外的积极管理和交换性奖励维度与员工工作压力显著负相关,与员工工作绩效显著正相关;对例外的消极管理维度与员工工作压力显著正相关、与员工工作绩效显著负相关。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等(2006)通过问卷调查中国境内企业972位管理人员,在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验证了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和组织承诺各概念的结构效度及三者间的区分效度。研究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与员工组织承诺是正相关关系,并且心理授权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综上,可以看出国内对领导风格、方式影响的不同结果因素、影响员工组织忠诚的不同因素已有相关研究。同时,我们不难得出,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忠诚之间的关系也受到各种不同情境因素的影响,但是已有的研究对两者间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待深入研究。

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研究变量的定义及研究目的,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4:领导风格通过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产生间接、正向的影响。

2. 研究变量选取与定义

本研究对象某机场集团公司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员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件事,以防出现任何安全问题。我们的访谈也得出员工工作上的忙闲不均、安排的不合理造成其工作负荷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司员工工作压力这个维度分数最低且低于一般水平3.000分。由此,根据本研究的时代背景、上述已有研究及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我们选取了领导风格、工作压力及组织忠诚作为我们选取的变量展开研究,三变量的定义如下:

(1)领导风格:习惯化的领导方式所表现出的种种个性化特点,与领导者长期的个人经历、领导实践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此项分数越高代表领导者的领导风格越为人性化。

(2)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中,由于个体自身与外界威胁性的环境相互作用,使得个体受到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的反应过程。在本研究中,此项分数越高代表员工的工作压力越小。

(3)组织忠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竭尽全力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为思想意识上与企业价值观等的一致;行为上能尽其所能为企业做贡献。在本研究中,此项分数越高代表员工的组织忠诚度越高。

三、 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

本次组织诊断问卷调查共回收该机场集团公司问卷796份,有效问卷700份,有效率为87.94%。样本的详细构成情况见表1。

2. 测量工具

调查问卷全部包括116道问题,问卷的设计思想和主要调查方面说明如下:

该组织诊断调查问卷是在中外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们在多家企业咨询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并不断完善的。通过在国内10多家公司的应用来看,该问卷效果具有良好的效度,能够反映公司整体的组织运行状况,从而为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决策依据。

问卷的主要理论基础是麦肯锡的7S模型,又称“麦肯锡7S框架”、“企业管理分子”,也有人称之为“幸福原子”。任何一种完善的管理,都涉及这7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这7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关联的。这7个变量的英文都以“S”开头,因此称为“7S理论”(7S框架图见图1)。帕斯卡尔等人将7个要素解释如下:战略(Strategy)是指一个企业如何获取和分配它的有限资源的行动计划;制度(Systems)是指信息在企业内部是如何传送的,有些制度是正式的,如电子系统,有些制度是非正式的,如会议;结构(Structure)是指一个企业的组织方式——是分权还是集权,重视直线人员还是重视参谋人员,即在组织结构图上是怎样排列的;人员(Staff)是指企业内部整个人员的组成状况;技术(Skills)是指企业和它的关键领域的特长;作风(Style)是指高管的行为形式,也可以指整个企业的行事风格;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是指一个企业及其成员的奋斗目标,这不是指企业的长期经营成果,而是指“感动人”的以及能够将职工个人和企业目的真正结合在一起的价值观或目标。

在7个管理要素中,战略、结构和制度是硬管理要素,人员、技术、作风可以被视为软管理要素,与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而共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处于中心地位,把其他六个要素粘合成整体,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性要素。与此内容相对应,本次集团公司组织诊断调查问卷的设计包括了12个维度,分别是战略目标、文化氛围、组织、领导风格、员工关系和员工素质、工作满意度、沟通、工作(工作条件、工作压力、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制度、人力资源实务、组织忠诚及用工形式。

值得提出的是,以上各维度目前都一般有通用于各个职业和领域的标准化测量工具,但具体到某一行业的某一职业,还需考虑现实中具体的行业、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此外,为减少问卷项目数以保证被调查对象有足够的兴趣填写问卷,在研究实施之前我们需要完成各测量工具有针对性的构建工作。其中,领导风格量表由Avolio 和Bass( 1999) 修订的多因素领导问卷( MLQ)中文版、工作压力量表由刘雪元等人(2010)的研究成果、组织忠诚量表由Porter,Mowday,Steers 提出的组织承诺量表(OCQ 量表)改编而来。

3. 数据分析

首先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在确认问卷科学有效的前提下,本研究再运用回归和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出结论。本研究的分析过程采用统计软件SPSS15.0完成。

四、研究结果

1.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1)效度分析。本文采用SPSS中因子分析法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经过方差最大化旋转后,领导各项目落入一个因子中,各解释总变异的46.470%、68.277%;根据直接斜交法法进行旋转删除题项的条件(符合其一:因子载荷量低于0.5的题项;同时在几个因子均有高载荷量的题项;因子的题项数量少于3,该因子题项全部删除),工作压力及组织忠诚量表在删除符合上述条件的题项后(工作压力及组织忠诚量表各删去两个条目),各项目可落入同一因子,各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3.269%、61.537%,它们对所有项目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对于结构效度,三量表的KMO检验系数都达到了0.6 以上,其中,领导量表为0.865;工作压力量表为0.682;组织忠诚量表为0.741。

(2)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同质信度来检验问卷的信度,“同质信度”即指问卷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在Likert态度量表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α”系数。Peter(2002)指出,问项数量小于6个时,内部一致性系数大于0.6,表明量表是有效的。如表2所示,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 领导风格、工作压力及组织忠诚的描述性分析

由表3,我们可得知该机场员工工作压力较大,不难明白,这是由于机场是一个对安全有着高度要求的行业,任何差错都有可能造成难以预想的后果;而领导风格及组织忠诚分数较高,皆高于总均值3.443分,这说明公司在这两个方面做得较好。

3.变量间的两两关系

(1)领导风格与工作压力的关系。以工作压力为因变量,以领导风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结果显示,领导风格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工作压力得分越高,员工的工作压力越小);通过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模型是显著的(ρ

(2)工作压力与组织忠诚的关系。以组织忠诚为因变量,以工作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通过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模型是显著的(ρ

(3)领导风格与组织忠诚的关系。以组织忠诚为因变量,以领导风格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结果如表6所示。

结果显示,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说明在该机场集团公司中,领导风格越为人性化,其组织忠诚度越高,员工就越不愿意离开现有岗位或组织;通过对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模型是显著的(P

4. 领导风格、工作压力与组织忠诚之间的综合关系

对于三个变量之间的综合关系,我们则采用路径分析的统计方法。路径分析(Path Analysis)其基本做法是要估计每条路径在整个因果网中的路径系数(path coefficient)大小,系数值越大,就显示因果效应越强。我们可以用线性回归方法来计算路径系数值,其路径系数即为标准回归系数。由于标准回归系数排除了变量单位不一致的影响,因此具有线性可加性。假设所有变量都已经中心化(即均值为零),可用下列方程来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见图2):

下面,本研究运用上述方法来分析领导风格、工作压力和组织忠诚三个变量之间的综合关系。

(1)检验回归系数c。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X对Y的回归系数c显著,即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β=0.605,ρ

(2)依次检验回归系数a、b和c。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X对M的回归系数a显著,即领导风格对工作压力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β=0.155,p

运用SPSS的回归分析方法,以组织忠诚为因变量,以领导风格、工作压力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结果显示,在引入工作压力这一变量后,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影响(β=0.582,p

由此可以列出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Y=0.582X+0.151M

这表明,当引入工作压力这一变量后,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的影响仍然显著,只不过影响程度有所减轻,说明领导风格只是部分通过工作压力这一中介变量对组织忠诚产生影响,间接影响的大小为:

0.155×(0.151)=0.023或0.605-(0.582)= 0.023

间接影响占总影响的比例为:0.023/0.605,即3.8%,即间接影响小于直接影响。上述分析过程如表8和表9所示:

进一步分析,三变量模型中剩余变量的影响大小分别为:

p2=■=■=0.988

p2=■=■=0.782

经过上述分析,领导风格、工作压力和组织忠诚之间的路径关系如图3所示:

五、讨论与结论

1. 研究结论

研究结果发现领导风格对工作压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的影响则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领导风格部分通过工作压力对组织忠诚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并且间接影响小于直接影响。该结论表明,本研究假设4被部分验证了。

利用这一结论,我们可以将员工的组织忠诚分解成两种不同的实现机制:其一,领导风格得分越高,首先会影响到中介变量工作压力,较低的工作压力会促使员工产生较高的组织忠诚度;其二,组织的领导风格会直接影响员工的组织忠诚度,也就是说,员工组织忠诚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工作压力较大,而是因为他认同上级的领导风格。

2. 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有关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忠诚、领导风格与员工工作压力、员工工作压力与员工组织忠诚的基础上,尝试着将员工工作压力作为领导者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忠诚作用过程中的中介变量,并且本研究部分验证了这个假设,这一尝试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者可以继续探寻以深入研究工作压力在领导风格与员工组织忠诚之间的作用机制,且可不仅仅局限于中介作用。

研究表明该组织的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忠诚有显著的预测力,因此,该企业要保持员工高的组织忠诚度,就必须鼓励公司领导采取有效的、人性化的领导风格,如向下属提供支持、帮助或指导,进行适当的激励并及时兑现承诺,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由此得到员工的认同与拥护。此外,在领导风格对组织忠诚的影响机制中,我们可以得知领导风格会通过员工工作压力间接地影响员工组织忠诚。虽然其间接作用小于直接作用,但是我们可得知领导的风格越为人性化,员工的工作压力会相应地减少,因此领导者在实际领导过程中应该加强个人领导风格的培养,通过给员工以人性化的关怀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重视与关心,从而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性化工作氛围,使得其工作过程中的压力得以缓解,进而提高员工的组织忠诚度。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主要为:

(1)受研究条件的限制,本研究选择某机场集团公司作为样本,虽然样本量充足,但机场行业的特殊性可能会对数据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后续研究可以拓展研究的行业面,使数据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2)本研究根据收集的研究对象资料而改编的量表虽信效度较高,但由于其所在行业的特殊性,该量表的推广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3)影响员工组织忠诚的因素很多,但由于本研究的需要,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相关因素都列入研究范畴。这样,本研究模型如果能引进更多变量,得出的结论会更为普遍、更具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Avolio B J,

Bass B M,

Jung D I. Re-examining the components of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using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9, 72 (4):441-462.

[2] Chatman,J.A. and K.A. Jehn,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How Different Can You B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4,37(3),522-553.

[3] Mayfield Jacqueline,Mayfield Milton.Leader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Critical Paths to Improving Employee Commitment[J].American Business Review,2002,20:89-95.

[4]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1):96-104.

[5] 曹花蕊,崔勋.领导风格对员工组织承诺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9):74-79.

[6] 董敏敏.工作压力源、工作倦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以公务员为例[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 何少芳.论领导方式对员工信任和忠诚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0(5):289-292.

[8] 刘雪元,李永娟,张凤,耿聪.民航从业者工作压力研究:基于网络论坛资料的编码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9(3):14-18.

[9] 伍燕.酒店基层员工工作倦怠、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0] 杨眉,石林.工作压力反应及其与领导方式的关系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3):226-230.

[11] 义洁萍.领导风格、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2] 赵安安,高尚仁.台湾地区华人企业家长式领导风格与员工压力之关联[J].应用心理研究,20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eadership Style,

Work Pressure and Organization Loyalty

——Taking an Airport Group Corporation as an Example

Chen Pei, Shi Wei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chool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 Beijing 100872,China)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5篇

前段时间社会上曾有过一个讨论:当主管的管理风格与下属的风格发生冲突时,主管是保持自身的风格,要求不同风格的下属来适应自己,还是采用不同的风格去适应不同的属下?从一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主管一味地去适应员工,还是员工一味地去适应主管,显然都是有失偏颇的。如何保持管理风格的有效性,使之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则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话题。

管理风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性上的差别,即只有适应企业管理环境的管理风格才更为有效。根据佐佑公司的分析模型,一个组织目标的达成必然与组织的理念、业务、“人”三方面密切相关。这三者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环境,因此,我们也将从以上三个要素入手对企业的管理风格进行分析。

一、组织理念与管理风格

组织理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风格上的差异。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其组织理念的形成必然受到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的影响。1998年对中西方企业管理风格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的管理风格植根于各自的社会文化中,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企业管理风格上的差异。

东方的文化注重看人情,讲关系,强调“以治家的方式治国”;西方的文化则更多的是本着既定的规则办事,秉承“以治国的方式治家”的原则。如果我们关注东西方的管理哲学发展史,就会看到,东方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一直宣扬“人尽其才、知人善用”的管理理念;而反观西方的管理学家们,直到今天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对工作管理的精细化。

因此对于中西方的企业来说,在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东方企业的组织理念更侧重于“感性、亲情”,而西方企业的组织理念则更侧重于“理性、规则”。从管理风格来说,东方企业大多关注“人”;而西方企业则更多的侧重于“工作”。

目前很多东西方企业也都意识到了,仅仅偏重于某一方面的企业文化都是有问题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成功的中国企业却往往采取严格的类似军队化管理的管理风格;而与此同时,西方企业则越来越推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组织业务发展阶段与管理风格

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理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体将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组织业务的发展必将经历这四个阶段,并呈现出如“春、夏、秋、冬”四季般的循环更替,大体如下图所示: 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其所适合的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

业务初创期:企业具备规模小、尚未定型、低速发展、缺乏目标与标准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缺乏经验积累,无法制定出明确的长期目标及相应标准;同时,由于组织处于萌芽状况,未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明朗,企业对员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亲和型为主的管理风格,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家庭般的组织氛围、加强组织的无形吸引力上;同时由于组织整体经验的缺乏,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采取灵活自主的开拓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探索出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业务成长期:企业具备方向基本确定、高速发展、标准逐渐建立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经过创业期的摸索,已经逐渐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对员工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必要的依据;同时,组织成长步入加速期,未来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规模急速扩张,新员工数量剧增。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教导型为主的管理风格,给予员工长期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标准,并增强对新员工的培养力度,使之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价格认定风险 形式 分类 原因 防范

开展价格认定是经济建设、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直接服务于司法、纪检监察和行政执法等领域,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利害关系大,时限要求高,技术性强。随着价格认定工作的发展,价格认定风险日益凸显。因此认清价格认定风险、了解引发风险的原因,掌握防范风险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价格认定风险的主要形式及分类

价格认定风险是指价格认定机构和人员在价格认定活动中因出具了价格认定结论而可能遭受损失的一种不确定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目前这些风险主要有:社会公信力下降,相关人员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价格认定风险分类主要分为固有风险、操作风险、干预风险三类。

(一)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由价格认定条件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由于被价格认定标的本身的特点、价格管理体制不顺、价格认定行业的理论基础不完善、技术方法单一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价格认定机构出具不能反映客观情况的价格认定结论书所造成的风险。

(二)操作风险

主要包括受理过程中的风险和价格认定过程中遇到的风险。受理过程中的风险包括不办理委托或委托书未写全、不规范,委托手续不全就实施认定;委托手续中认定标的与实际标的描述不一样;超范围受理;未经技术认定就先进行价格认定。价格认定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包括:没有认定资质的人员实施价格认定;没有按照规定回避;没有进行现场(实物)勘验、市场调查或片面调查;未按规程、标准和方法进行价格认定;价格认定结论书的制作不规范结论书出现笔误,各项描述过于简单,没说明依据与结论的关联性,使可信度降低。

(三)干预风险

干预风险包括内部干预形成的风险即价格认定部门领导发出不正当的指示、意见,外部干预形成的风险即外部单位和个人要求机构或人员按自己的意见认定。

二、引发价格认定风险的主要原因

引发价格认定风险原因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有价格认定机构定位模糊、价格认定人员的职业操守不高、价格认定人员的风险意识低、价格认定人员的业务能力差。客观因素主要包括价格认定机构和人员独立性和受干预程度、价格认定的规范化程度、价格认定标的及相关材料的质量。

三、价格认定风险的防范

价格认定风险的防范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价格认定机构及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保持职业谨慎、强化风险意识,是降低价格认定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价格认定人员应认识到价格认定风险的广泛性和危害性,强化风险意识,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进行价格认定,才能减少价格认定风险。

(二)严格按照现有行为规范和技术规范执行,堵塞各种可能出现风险的漏洞

1、受理程序的风险控制

在受理过程中,首先应对委托方提供的委托书的完整性进行审核,要严格完善委托的手续,明确双方义务,文来文往,说明被委托物品的相关情况。委托时经技术部门进行相关认证,价格认定标的各项指标明晰后再接受委托。严格按照价格认定相关规定受理委托。

2、实物勘验的风险控制

除灭失物外,坚持现场实物勘验制度,做好勘验记录。价格认定人员要根据委托书载明的情况对实物进行勘验。可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勘验过程,前提是委托方聘请专业机构出具技术认定报告后,再作价格认定,避免因专业知识欠缺而影响认定结论的情况。对于灭失物品,应严格、谨慎进行,要让委托方明确物品规格、基准日状态的基本信息,且在报告中要详细说明。

3、市场调查的风险控制

首先搞清标的物的价格类型。市场上调查相应价格类型的标的物的市场价格。注重采价渠道多元化。采价渠道可采取异地询价、委托专业部门询价、电子邮件询价、网络询价等多渠道采集认定所需价格,确保价格认定基础资料的公允性、客观性。

4、出具价格认定结论书的风险控制

根据选择的价格认定方法,选择科学合理的参数标准,认真测算。要注意公式选用是否恰当,基础数据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有误。

价格认定结论作为表明价格认定过程和形成认定结果的文书。出具结论前,必须重新审视整个工作过程,检查所取得的证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数据资料有无违反技术标准,有无不合逻辑的论证等。如在该环节发现工作疏漏,可有针对性补充认定资料,完善工作底稿,甚至调整认定工作方案,重新开展工作。

5、适时适用拒绝认定和终止认定

如价格认定条件不成熟,应适时适用拒绝价格认定,说明不予受理及终止认定的理由,避免强行认定。

(三)建立和健全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规章制度,降低价格认定风险的发生

价格认定的风险控制,不仅贯穿在价格认定工作各个环节,同样体现在内部制度建设上,围绕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建立价格认定工作制度和内部监督机制是控制价格认定风险的有效措施。遵循独立性原则、恪守客观性原则、提高价格认定公正性、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强化纪律制度。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策略;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0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价格鉴证风险是指由于鉴证机构或者鉴证人员在价格鉴证活动中因出具了鉴证结论或报告而导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法制建设更加健全,人们的法制和维权意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价格鉴证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道德素质,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积极防范价格鉴证中的风险,做到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进行价格鉴证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价格鉴证风险种类,分析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原因,探讨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策略,为我国在价格鉴证风险防范方面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价格鉴证风险种类

价格鉴证风险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出现的一种风险形式,总体来讲,价格鉴证风险的种类主要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价格鉴证政治风险。价格鉴证政治风险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我国有关价格签证的法律法规不怎么健全,价格签证与其他政策存在着冲突与矛盾等造成的风险。当前我国有关价格签证的法律主要是《价格法》以及《价格签证管理办法》,这两个法律都不怎么健全,而且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使得价格签证工作风险存在。

第二,价格鉴证对象风险。价格鉴证对象风险是指由于对于签证的价格、范围以及对象、定性方面掌握不牢靠,而产生的风险。目前,对于价格鉴证的对象,主要有国家认证、行业认证以及企业认证等,由于认证种类多,而且对象复杂,在实际的价格鉴证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三,价格鉴证方法风险。在实际的价格鉴证过程中,价格鉴证人员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财产价格进行认证,由于方法不同,最终导致价格鉴证出现风险。因此,在采用价格鉴证方法进行认证时,需要根据认证标准以及认证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认证,避免不必要的价格鉴证问题出现。

第四,价格鉴证结论使用风险。关于价格鉴证结论使用风险,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价格鉴证结论得不到社会的认可,进而影响到价格鉴证结论的正常使用。二是价格鉴证结论中的鉴定报告存在问题,签证报告使用不当。三是有关部门以及人员对于价格鉴证结论存在着误解以及争论。

二、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原因

对于价格鉴证风险种类有了较为简单的了解之后,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原因。对于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入手:首先,制度缺陷。制度缺陷是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价格鉴证机构是主要是价格主管部门,他们没有固定的责任人,而且大都属于二级法人机构,这样的结果便是直接导致价格签证责任主体不明确。其次,法律不健全。尽管为了进一步降低格鉴证风险产生的概率,国家有干部们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还是存在着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部门规章制度不明确的问题,直接增加了价格签证的风险出现率。再次,技术标准不规范。技术标准不规范,是价格鉴证风险产生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加上概念理解有误、签证方法存在误差等,价格鉴证风险产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技术标准不规范必然导致价格鉴证风险的产生。最后,其他人为因素。格鉴证人员是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的关键,如果格鉴证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达标,缺乏相应的责任心以及谨慎性、敬业精神,很容易造成价格鉴证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价格鉴证工作严重扭曲的现象。

三、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策略

笔者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的几点策略,总体来看,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第一,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签证活动越来越广泛,签证业务也是越来越多,签证人员很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做出增加签证风险的问题来。为此,价格签证人员一定要熟悉价格鉴证流程与风险,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第二,完善价格签证制度。健全的制度是保证价格鉴证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为此,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价格鉴证的制度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签证人员对于价格鉴证的制度法律法规学习力度,通过加强纪律,继而明确责任,为价格签证创造良好的环境。第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价格鉴证结论的得出,是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的最终果实,是大量公式和参数的精密计算和合理取舍的结果,这就要求价格鉴证人员具有优良的执业素质和技能。第四,使用决绝签证以及终止签证。使用决绝签证以及终止签证,这也是价格鉴证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鉴证业务,鉴证部门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拒绝鉴证,从而有效地避免鉴证风险的产生。

总结

综上所述,身为价格鉴证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有风险意识,了解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和应对风险的措施,经受公检法司及当事人的各种检验,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价格签证的水平与质量。尽管价格鉴证人员在价格鉴证风险防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究出大量的价格鉴证风险防范措施,但是在实际的价格鉴证风险防范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价格鉴证风险防范质量。为此,作为价格鉴证人员,应该谨慎对待价格签证过程中的问题,加强价格鉴证风险防范,为其他价格鉴证人员在价格鉴证风险防范方面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景方.价格鉴证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视角(上),2008(02).

[2]曹志明.浅谈价格鉴证执业风险与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3]王宇罡.价格鉴证中对区域价格资源的合理利用[J].价格与市场,2012(08).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8篇

一、 论风险问题

斯蒂格利茨对风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与罗斯柴尔德(m.rothschild)在70年代早期合作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之中。

斯蒂格利茨在与罗斯柴尔德合作的论文《递增风险:定义》(1970)中,首先对风险的传统定义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新的定义方法。他们认为,人们通常用四种定义来说明一个随机变量(y)较另一个随机变量(x)具有更大的风险(假定二者均值相同),即:(1)随机变量y等于随机变量x加干扰项z(均值为零的噪音);(2)每一个风险规避者更偏好x,即对一个凹效用函数而言,eu(x)≥eu(y);(3)与随机变量x相比,随机变量y的概率密度函数在其尾部具有更大的权数;(4)随机变量y的方差大于x。通过对随机变量的偏序进行检验,他们指出前三种定义是等价的,而第四种定义则与之不同。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风险的含义,他们还对“更高的风险”给出了一个正规的定义,即如果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是另一个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加上一个“保持均值不变的差”(mean preserving spreads),则该随机变量具有更高的风险。其中,“保持均值不变的差”是一个均值为零的分段函数。斯蒂格利茨与罗斯柴尔德的这一定义,成为大多数论述风险问题文献的分析基础。

斯蒂格利茨在与罗斯柴尔德合作的《递增风险:经济影响》(1971)论文中,进一步对递增风险的经济影响及其具体应用进行了论述,分别就不确定性对储蓄收益率的影响、资产组合选择问题、厂商的生产问题和厂商多期计划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考察,其主要结论包括:(1)均方差分析方法一般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相关函数的凹行或凸性条件可以用阿罗-普拉特的相对和绝对风险规避概念进行表述;(2)厂商在不确定条件下的产出总是低于确定性条件下的产出,厂商对递增风险的最优反应是削减产量而非价格(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这些发表于70年代早期的论文,奠定了斯蒂格利茨的学术地位、并部分地奠定他的研究方向和风格。有人曾经形象地指出:斯蒂格利茨的学术生涯,就是他关于风险和不完全信息的基本思想在整个经济学领域不断传播的过程。

二、委托-和道德风险、信息甄别、不完全竞争等理论

斯蒂格利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研究,直接导致了他对委托-及道德风险、信息甄别、不完全竞争等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既是它对前述分析工具和基本思想的理论应用,又构成了他对各种具体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的立足点。

1.委托-和道德风险。斯蒂格利茨利用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对委托-及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反映在其与阿诺特合著的《对道德风险的基本分析》(1998)、《道德风险与非市场制度》(1991)等论文之中。

斯蒂格利茨等认为,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引起委托-和道德风险问题。由于人和委托人的利益和行为动机可能不一致、且存在非对称信息,因此,人的行为可能不符合委托人的利益。他们指出,即使发生这种情况(对委托人而言,人的行动并非最优秀的),委托人可能仍然偏好人参与其中的结果、而非没人参与时的情形。例如在刑事审讯中,杀人嫌疑犯可能更偏爱雇用一个人(律师)所产生的结果(定罪为过失杀人)、而不是没有人时的结果(判处死刑)。当然,最符合委托人利益的结果(无罪释放)可能通过人的其它行动(例如向法官行贿、做伪证等)取得。由于委托人不能根据可观测到的信息完全推断人的真实行为,因而他对人的能力、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的程度等无法获得准确的了解。因此,斯蒂格利茨等将委托-关系的特征描述为:委托人由于部分非对称信息的存在而具有的风险的情形。

将努力函数引入分析模型,使得双方签订的合约对双方的偏好集和机会集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并使得市场活动更趋复杂。据此,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88)针对意外保险指出:“即使预期效用函数、努力程度与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的关系等基本函数是相当良好的,无差异曲线和可行集却也未必:无差异曲线不必是凸的、可行集必定不是凸的;价格-消费线和收入-消费线可能是不连续的;努力程度一般不是保险政策或商品价格等参数的单调函数或连续函数”。显然,不连续性将削弱人们对市场机制的自信。此外,他们认为非市场因素会使得道德风险问题进一步加剧。为此,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1991)所得出的结论是:“当发生明显的市场失灵时,非市场因素至少部分具有克服市场缺陷的强烈动机”。

2.信息甄别模型。阿克洛夫的“旧车市场模型”和斯彭斯-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分别对逆向选择的机理和信号传递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斯蒂格利茨则提出了信息甄别模型和保险市场模型,大大拓展了经济学界对逆向选择和信号理论的研究。

斯蒂格利茨在其所发表的《“信息甄别”理论、教育与收入分配》(1975)论文中,以“受教育水平”作为市场信号,对信息甄别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而在《质量依赖于价格的原因和后果》(1987)论文中,则考察了价格水平充当市场信号、并具有信息甄别作用的情形,尤其是对信息甄别问题给出了更一般的分析。斯蒂格利茨认为,价格水平除了传统经济理论通常所描述的作用外、还具有充当市场信号的功能-它传递信息并影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在存在非对称信息的情况下,价格的变化具有两方面的效应:在信息不变的条件下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以及信息的变化引起的需求曲线本身的移动。例如,在保险市场上,愿意支付较高价格的投保者,往往具有更大的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保险公司可根据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将投保人甄别开来、并使不同类型的投保人选择不同的保险合同。

斯蒂格利茨的这类模型,具有四个突出的特点:(1)许多结论依赖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假定;(2)所有模型均包含某种信息不对称;(3)当存在信息甄别时,某一市场价格上的供给和需求可能不会相等;(4)即使对于完全相同的商品,也会出现多种市场价格,即市场价格是一个分布、而非单一值。在信息甄别模型中,不完全信息和非对称信息可能使得市场失灵,使得市场均衡偏离最优水平。它们在劳动市场、信贷市场和保险市场上的应用,则为新凯恩斯主义对自由放任的质疑态度提供了微观基础。

3.不完全竞争。对不完全竞争的分析是斯蒂格利茨的另一项重要学术贡献。他在一系列相关论文中均将厂商模型化为面对风险(产出依赖于随机变量)、市场结构(行业中的厂商数量)内生地决定及采用博弈论思想(进入战略和退出战略等)的生产单位。

斯蒂格利茨在其与迪克西特合著的《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性》(1977)论文中指出,外部效应、规模经济和分配公正,是导致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的主要原因。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针对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模型,对不同假设条件下的市场均衡与社会最优的关系进行了对比。他们首先将规模经济问题巧妙地转换为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条件下,通过减少产品种类、增加每种产品的产出数量,能够降低企业成本、节省社会经济资源;与此同时,产品种类的减少将使得消费者产品消费种类的减少,从而引起社会福利损失(消费者更偏爱消费的多样性)。由此,他们将规模经济问题变为产品种类和产品数量问题,且其社会福利性质依赖于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形式(因为效用函数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种类多样化的偏好状况)。

为了反映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在消费者效用函数中的作用,并体现产品替代对消费者效用、从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构造了著名的“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效用函数”(后被人们引申为d-s生产函数,在现代内生增长理论、尤其是品种增加型或质量改进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分别对固定替代弹性、可变替代弹性和非对称情形下的效用函数及其市场均衡同社会最优的对比进行了讨论。他们的研究表明:在固定替代弹性的情形下,垄断竞争市场的市场均衡和约束最优完全一致,即具有相同的企业数目、同样多的产品种类和产量;无约束最优拥有比市场均衡和约束最优更多的企业和更多的产品种类,但仍没有企业达到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因此,社会最优并不是将产出扩大到穷尽全部规模经济的情形。此外,他们还在固定替代弹性情形下,第一次严密地推导出了人们熟悉的张伯伦dd曲线和dd曲线。

三、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将上述研究成果运用于保险、金融和劳动力等特定市场分析之中,是斯蒂格利茨对经济理论的另一项重要贡献。在斯蒂格利茨的研究中,这些市场均具有下述显著的特点:(1)每种市场的产出均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至少一方的市场交易者面临风险问题;(2)市场面临非对称信息;(3)每种市场均充满了委托-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这些市场一般不会出清,其产出往往偏离最优水平。

1.保险市场。在与罗斯柴尔德合作的《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1976)等论文中,斯蒂格利茨等人对非对称信息和不完全竞争下的保险市场进行了研究。在这类保险模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非对称信息。保险合同是在非对称信息下签订的,如果双方都知道合同后果,那么至少有一方将拒绝该合同。斯蒂格利茨将意外保险的消费者分为两类:高风险的消费者和低风险的消费者。市场双方对消费者的类型存在非对称信息:消费者了解自己的类型、保险公司则不知道消费者属于哪一类。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仅要进行价格和数量决策,而且还必须就它提供的保险合同进行决策。

斯蒂格利茨和罗斯柴尔德(1976)指出,在竞争性的保险市场上,市场均衡是这样一组保险合同:“当消费者为最大化其预期效用而选择合同时:(1)在均衡集合中,不存在获得负预期利润的合同;(2)在均衡集合之外,不存在如果提供将获得负利润的合同。”由于高风险和低风险的消费者不会购买同样的保险合同,因此,不论市场是否是完全竞争的两类消费者不会联合起来。不过在不完全竞争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能够通过消费者的需求数量对消费者进行甄别。此外,由于消费者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控制其发生意外的可能,因而保险市场上充满了道德风险。阿诺特和斯蒂格利茨在《道德风险的基本分析》(1988)论文中表明,保险市场中的非市场因素(例如家庭或社会对事故受害人的援助或捐助)能够抑制消费者对避免意外的措施的采取,从而导致一个更差的结果。

2.金融市场。斯蒂格利茨沿两种思路对金融市场进行了研究:一是对企业财务结构的论述,一是信贷配给模型。其中,第一种思路直接与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相联系,第二种思路则突出了斯蒂格利茨的研究特色---对非对称信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的强调。斯蒂格利茨在《对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的重新考察》(1969)一文中,对一般均衡情形下的莫迪利安尼-米勒定理的条件进行了概括,并在不使用风险等级概念的情况下,揭示了企业财务结构与企业价值的无关性。

在与韦斯合作的《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1981)等论文中,斯蒂格利茨沿着与mm定理不同的新思路,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在这里,企业的财务政策受到银行信贷配给的约束。他们提出了一个存在非对称信息和逆向选择问题的信贷模型:企业知道其投资行为所蕴含的风险,银行则不了解借款企业的风险状况。风险较大的企业愿意以更高了利率借款,而利率的提高将使得低风险的企业退出该市场(产生逆向选择),从而使得银行放款的平均风险上升,并减少银行的预期利润;与此同时,利率和合同条款的变化,可能诱使高风险的企业从事风险更大的投资项目(成功的可能很小,但一旦成功则获得高额的回报)、进一步降低银行的预期利润(道德风险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将宁愿选择在较低利率水平上满足所有企业的借款申请。于是,就产生了信贷配给现象,它是市场信息甄别、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相结合的必然结果。金融市场上的信贷配给现象,说明了价格(即利率)调整的不充分和资源配置中数量约束(即信贷配给)的必要性。这一市场特征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的微观基础。

3.劳动力市场。在对劳动力市场的分析中,斯蒂格利茨突出了非对称信息(雇主对雇员生产率水平的不完全信息)在市场信息甄别、隐性工资合同和效率工资中的关键地位。斯蒂格利茨《欠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假说、劳动力剩余和收入分配》(1976)及其与夏皮罗合作的《作为工人纪律手段的均衡失业》(1984)等论文,是斯蒂格利茨研究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甄别和效率工资问题的重要论文。其中,夏皮罗和斯蒂格利茨(1984)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对劳动力市场上效率工资的分析,以“夏皮罗-斯蒂格利茨模型”而具有相当的影响。其基本含义是:由于在雇员是否偷懒问题上,雇主和雇员之间存在非对称信息,因此,为诱使雇员不偷懒,雇主倾向于提供一个高于市场出清水平的工资(从而使得劳动力市场偏离瓦尔拉均衡)。

在斯蒂格利茨对劳动力市场的各类研究中,呈现出下述共同特征:(1)工资水平高于“工资等于劳动边际产品价值的假设”,从而存在失业现象;(2)由于雇主-雇员关系涉及非对称信息和委托问题,工资缺乏灵活性;(3)市场上会出现多重工资;(4)劳动力市场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这些特征构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它为政府对市场的适度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市场效率与微观基础

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斯蒂格利茨对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具体而言,斯蒂格利茨对风险、非对称信息(委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和不完全竞争等市场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市场本身缺乏效率的可能;他对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等特定市场的分析,则直接构成其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市场效率与政府作用。在与格罗斯曼、纽伯里、格林沃尔德等人合作的一系列论文中,斯蒂格利茨等人对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的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80年表的论文),揭示了非对称信息和信息成本等的存在如何导致了帕累托效率的缺乏。例如,斯蒂格利茨在与纽伯里合作的《理性预期下的技术选择和市场均衡最优性》(1982)一文中指出,“在一个存在竞争市场的世界中,保险市场分配分配风险、产品市场分配产品;但在缺乏保险市场的情况下,仅存的产品市场不得不承担起这两种功能。……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在非常特定的情况下,市场配置才能在非常弱的意义上,实现我们的有约束帕累托最优概念中所隐含的最优性”。

对市场的这种判断,必然导致斯蒂格利茨对政府作用采取新凯恩斯主义的态度,强调适度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斯蒂格利茨在《政府的经济角色》(1986)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斯蒂格利茨认为,信息不完全问题既遍及私人部门又遍及公共部门,因此,我们在承认政府干预经济、克服市场失灵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政府干预的不足之处和公共失灵现象。斯蒂格利茨将“公共失灵”归结为五个方面: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是市场失灵的一个来源,同样普遍存在于公共部门;与政府强制力紧密相关所再分配,不仅会导致不公正。而且会产生寻租活动;当前政府带给未来政府的有效合同的局限性,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费;公共部门中产权让渡的其它缺陷,将限制有效的激励结构的构建;公共部门缺乏竞争,会削弱人们的积极性。

2.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对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格林沃尔德和斯蒂格利茨曾在《对可供替代的宏观经济理论的考察》(1988)一文中作出了扼要的总结:“新凯恩斯主义理论通过多种方式,修改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假设。不同的修改,可依据它们所关注的市场进行分类。对于劳动力市场,有三种理论方法,分别集中于隐性合同、搜寻和效率工资。其它方法集中于产品市场,试图依据菜单(调整)成本或不完全竞争解释价格刚性。还有一些理论针对资本市场,它们强调信贷配给和资本配给的作用。”

根据前文对不完全竞争的分析,当风险规避型厂商面临市场冲击时,通常会作出削减产量的决定;同时,劳动力市场上的隐性合同、效率工资和委托问题,会导致工资的刚性,从而降低厂商调整价格的能力。这样,必然会导致经济周期和失业现象。此外,斯蒂格利茨还在与格林沃尔德合作的一系列论文中,将前述信贷配给和资本配给等金融市场特征,转化为宏观经济现象,分析了金融市场的这些特征对产出水平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他们的分析表明,金融市场对产出水平的影响,不是通过凯恩斯主义的利率和资本的边际效率、而是通过自有资本约束和资本配给来实现的。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9篇

管理风格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应性上的差别,即只有适应企业管理环境的管理风格才更为有效。根据佐佑公司的分析模型,一个组织目标的达成必然与组织的理念、业务、“人”三方面密切相关。这三者构成了企业的管理环境,因此,我们也将从以上三个要素入手对企业的管理风格进行分析。

一、组织理念与管理风格

组织理念的不同必然会导致组织管理风格上的差异。而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其组织理念的形成必然受到其所在的社会文化的影响。1998年对中西方企业管理风格的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的管理风格植根于各自的社会文化中,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的不同导致了东西方企业管理风格上的差异。

东方的文化注重看人情,讲关系,强调“以治家的方式治国”;西方的文化则更多的是本着既定的规则办事,秉承“以治国的方式治家”的原则。如果我们关注东西方的管理哲学发展史,就会看到,东方其实在很早以前就一直宣扬“人尽其才、知人善用”的管理理念;而反观西方的管理学家们,直到今天仍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对工作管理的精细化。

因此对于中西方的企业来说,在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东方企业的组织理念更侧重于“感性、亲情”,而西方企业的组织理念则更侧重于“理性、规则”。从管理风格来说,东方企业大多关注“人”;而西方企业则更多的侧重于“工作”。

目前很多东西方企业也都意识到了,仅仅偏重于某一方面的企业文化都是有问题的,企业要想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因此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多数成功的中国企业却往往采取严格的类似军队化管理的管理风格;而与此同时,西方企业则越来越推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二、组织业务发展阶段与管理风格

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理论,一个组织的成长大体将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组织业务的发展必将经历这四个阶段,并呈现出如“春、夏、秋、冬”四季般的循环更替,大体如下图所示:在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其所适合的管理风格也不尽相同。

业务初创期:企业具备规模小、尚未定型、低速发展、缺乏目标与标准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自身缺乏经验积累,无法制定出明确的长期目标及相应标准;同时,由于组织处于萌芽状况,未来的发展态势并不明朗,企业对员工的有形吸引力不高。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亲和型为主的管理风格,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家庭般的组织氛围、加强组织的无形吸引力上;同时由于组织整体经验的缺乏,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采取灵活自主的开拓行为,进行多方面的尝试,以探索出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

业务成长期:企业具备方向基本确定、高速发展、标准逐渐建立等特征。此时,企业的管理者经过创业期的摸索,已经逐渐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从而对员工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必要的依据;同时,组织成长步入加速期,未来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规模急速扩张,新员工数量剧增。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采取以教导型为主的管理风格,给予员工长期的工作目标及相应标准,并增强对新员工的培养力度,使之能快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工业风格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金融合约;价格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价格风险是企业未来一段时期内生产要素和产品出现的价格波动,这种变动是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对于电网企业而言,由于产品接近垄断,所以价格风险主要来自需求波动,是市场上某种不利因素产生并造成实际损失致使企业无法实现或降低实现目标的效率的可能性。为此,深入研究电网企业如何规避价格风险,利用金融合约有效管理价格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合约与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的概述

(一)金融合约概述

金融合约理论研究如何使用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为企业从事套期保值交易。这类金融合约的目的不是资产的保值增值,而是利用商品价格变动的相关性,平衡价格波动,使企业能够预测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及其变化,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合约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已经建立了大宗战略商品期货交易市场和金融期货交易所,并与国际接轨,企业可以利用商品期货、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操作,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

(二)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风险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电网企业不仅存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外部风险,也存在自身经营管理的内部风险,因此强调风险管理对于提升电网企业综合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电网企业属于天然垄断行业,具有规模优势,控制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能源,在垄断市场上收益收到价格曲线的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会成倍影响垄断企业的收益。同时,由于电网企业供电地域范围广,管理链条长,固定投入高,经营杠杆效应十分明显,这进一步放大了价格波动对电网企业净利润的影响。电网企业实施价格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价格风险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通过在电网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风险导向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价格风险管理体系,形成包含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金融合约应用于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的现状

虽然我国企业已经认识到使用金融合约转移和规避价格风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但金融合约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化解价格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产生其他的风险。一类是对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过度使用金融合约引发的风险。价格风险有一部分是来自经济系统的风险,不论使用金融合约或交叉套期保值都无法规避的风险,但是由于缺乏清楚的认识,企业一味追求转移和规避风险,造成过度使用金融合约反而放大价格风险。另一类是金融合约本身规定造成的风险,例如逐日结算风险,由于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交易和逐日结算制度,企业一旦出现无法及时补足保证金就会被强行平仓,造成严重亏损。还有一类是企业追求金融投机带来的巨额利润,没有对价格风险进行适当的套期保值,因为金融合约不足以规避价格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因此电网企业应对集中于正常的经营活动,不能不顾风险指望利用金融合约获取超额利润,应当树立正确的价格风险管理理念,分析风险来源,从根源上对风险加以防范。

二、强化电网企业价格风险管理中金融合约应用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企业金融合约内部控制机制。追求超额利润的动机往往使企业内金融管理部门忘记自身职责,放弃套期保值的宗旨,导致企业金融合约成为个人投机的工具,在市场方向发生变化或判断失误时给企业带来损失。为此建立完善企业金融合约内部控制机制非常重要。要建立审批机制,对金融合约的建仓、平仓实行分级审批,对于大额交易应当由高级管理层集体决定。同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二)健全和强化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保证不相容业务分离。电网企业应当健全和强化与金融合约相关的内部组织机构和工作规范,明确职责分工,确保金融合约计划、指挥和控制的合理性和充分性。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金融合约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对每个工作人员要制定可考核的工作规范,同时对进行金融合约操作计算机系统要明确规定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

(三)建立完善金融合约预警机制。由于金融合约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电网企业需要通过专业经纪公司完成交易,并按照交易所规定的操作程序和结算方式进行交易和结算,隐含了各种操作流程风险,因此要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对金融合约流程中出现的合作机构选择不当、没有按规定程序与合作机构签订合同、资金划拨未经有效审批等情况进行预警,降低电网企业应用金融合约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少华,李渝曾,王长军,言茂松.电力市场中的远期合同交易.电力系统自动化,20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