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总结

工学交替校外实习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管窥酒店管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交替探索

1.教学管理改革

(1)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

工学交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涉及很多方面,只靠教研室无法完成,必须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进行协调。为此旅游系专门成立了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领导组由系主任、系书记、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职责包括审定工学交替计划、审定工学交替指导老师名单、审定考评方案、处理工学交替指导组提交的问题。该领导组涵盖了工学交替涉及的在校主要相关利益方,能有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指导组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傅的“双师”组成,职责包括制定工学交替计划、提出指导教师名单、拟订考评方案、根据工学交替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实习巡视与指导评定成绩、处理工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在实习过程中。这种“双师”制度有利于发挥学校和酒店双方所长,也是在实践中大家普遍认可和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

(2)在实习基地设立临时团支部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在“工学交替”单位建立团支部则更是一种新尝试与探索。工学交替基地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较在校有很大区别。学生们分在不同部门、班次,虽同处一个实习基地,但却很难聚在一起;学生们接触的人群也由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变成了现在的领导、同事和顾客,并需按顶岗标准严格遵守酒店各项管理规定,很多学生会出现程度的不适应,情感上较在学校期间也常会出现失落和对立等不良情绪。为此旅游系团委在系党总支指导下经过反复酝酿,于2011年1月报请系党政和院团委批示,决定在工学交替基地率先成立临时团支部,开始实践在工学交替单位开展团建创新工作,得到了系领导、上级团委和企业三方肯定。

(3)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善

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此,教研室非常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先后推出“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工学交替学生守则”、“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总的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制度化平台上,做到有据可查,这也是旅游系工学交替能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在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避免产生分歧。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方式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践,对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等初步成效,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设置中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等建议。

[关键词]苏州;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11-0139-03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管理等。

[基金项目]2010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在全校先行先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宝贵经验,本文对工学交替中的教学创新和探索进行了梳理。

全文阅读

浅议酒店管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一、教学管理改革

1.成立专门的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

工学交替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涉及很多方面,只靠教研室无法完成,必须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进行协调。为此旅游系专门成立了工学交替领导组及工作组(见图2)。领导组由系主任、系书记、教研室主任、班主任组成,职责包括审定工学交替计划、审定工学交替指导老师名单、审定考评方案、处理工学交替指导组提交的问题。该领导组涵盖了工学交替涉及的在校主要相关利益方,能有效、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在实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指导组由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师傅的“双师”组成,职责包括制定工学交替计划、提出指导教师名单、拟订考评方案、根据工学交替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实习巡视与指导评定成绩、处理工学交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在实习过程中。这种“双师”制度有利于发挥学校和酒店双方所长,也是在实践中大家普遍认可和采用的一种管理制度。

2.在实习基地设立临时团支部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而在“工学交替”单位建立团支部则更是一种新尝试与探索。工学交替基地学生的生活与工作情况较在校有很大区别。学生们分在不同部门、班次,虽同处一个实习基地,但却很难聚在一起;学生们接触的人群也由过去的老师和同学变成了现在的领导、同事和顾客,并需按顶岗标准严格遵守酒店各项管理规定,很多学生会出现程度的不适应,情感上较在学校期间也常会出现失落和对立等不良情绪。为此旅游系团委在系党总支指导下经过反复酝酿,于2011年1月报请系党政和院团委批示,决定在工学交替基地率先成立临时团支部,开始实践在工学交替单位开展团建创新工作,得到了系领导、上级团委和企业三方肯定。

3.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完善

制度建设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为此,教研室非常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先后推出“工学交替教师巡视规定”、“工学交替学生守则”、“工学交替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法”等,[1]总的思路是把工学交替运行在一个规范制度化平台上,做到有据可查,这也是旅游系工学交替能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均安排专人负责,在基地建设与管理方面应在合作协议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与权利,避免产生分歧。

二、实施形式探索

全文阅读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基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对本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管理改革、实施形式等方面的探索进行了分析,并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推广、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端人才、学生在全国技能比赛中成绩优异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据此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成立专门工学交替领导小组、在“工学交替”基地创建团学组织、积极丰富工学交替内涵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

作者简介:张宏(1968-),男,陕西渭南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副教授。(江苏 苏州 21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院级酒店学科带头人资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63-02

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方式。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在全院属于先行者,在工学结合中敢想敢试,取得了宝贵经验。2007年率先在酒店管理专业开展了工学交替,为当时学院四个教改专业中唯一教改的重点专业。

一、工学交替探索

1.课程体系改革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的学生管理

[提要]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与方向。要很好地完成工学交替,不但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还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工学交替;学生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中学生管理研究与对策

收录日期:2012年8月30日

一、工学交替的内涵及意义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综合运用企业实践资源和学校教育资源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一种良好途径。学生在工学交替中,以企业主人的身份进入相应岗位,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观念,提高其适应能力、执行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也使学生增加了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职业学习兴趣并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工学交替使高职院校通过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即时分析与总结,并整理归纳出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和管理中的缺陷与不足,制定相应教学改革和管理方案,结合企业实际要求,突显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职业教育特点;对于合作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工学交替的学生资源,充实企业人力资源库,同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及费用;对高职学生,工学交替实习不但促进和提升了学生技能与管理理论的实践,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了社会职业的责任,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促进职业技能的不断学习与提高,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要的有用之才。

全文阅读

工学交替:贫困山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

【摘 要】工学交替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对组织三批工学交替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工学交替成功的必备条件以及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工学交替;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实践

2012年永寿县职业教育中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科学决策组织学生进行了工学交替,实现了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零距离接触社会,学会生活,学会自立,知礼知法,为走向社会历练基本功。学校先期对企业进行了实地详细的考察,纵横比较选择了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国有控股公司)、青岛北通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学生分三批参加工学交替。第一批52名学生从5月9日开始到6月30日结束,共历时53天;第二批33名学生从6月17日开始到9月8日结束,共历时85天;第三批40名学生从元月7日开始到2013年2月底结束,共历时53天。三批共有126名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现已全部安全返校继续学习。回顾工学交替的191个日日夜夜,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虽然付出了汗水和辛酸,却取得了发展的重要一步,这一步我们走的认真、慎重、成功、为今后永寿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向前迈出坚实无悔的一步。

一、开展工学交替的背景及意义

(一)工学交替的政策背景。2005年11月7日,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一时间,工学交替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毫无疑问,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最佳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因此工学交替是政策支持的,过程是可行的。

(二)工学交替的现实意义。

一是工学交替摸索出了一条新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定岗实习,社会实践是我校办学指导思想上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舍弃了过去学生实习的一些偏面认识,只管校内,不管校外,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只能是好心办错事,得不偿失;我们大胆的提出将学生教育向校外延伸,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感教育,即工学交替,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同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行为影响,使学生接受优质资源教育,塑造健康的人格心理。职业教育的重点就是职业道德修养,学生只有通过工学交替才能正确体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是工学交替是一种教育思想。工学交替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无论是工还是学都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有于人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体现了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发展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工学交替是一种“知行合一、校企共培”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角度讲,工学交替人是一种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学生这种模式,可以将学习生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学习期和工作期,在企业进行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能够与学分相抵,而通过企业实际工作,不仅可以学习一定知识与经验,更能通过工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文章,首先阐述了工学交替内涵、工学交替的价值分析,然后分析了其当前遇到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一些利于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 困境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27-01

1 概述

1.1 工学交替内涵

工学交替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在岗生产结合起来,简单的讲就是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工作两部分,并且交替进行。该模式是在校企合作中发展起来的,其宗旨是产学结合、共同育人,它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来促进人才的培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1.2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分析

(1)它旨在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在现有的社会人力资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该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将服务作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道路,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首先,工学交替的实施可以灵活而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适应现代社会的专业,培养出社会所切实需要的人才,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其次,实施工学交替可以是企业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可以使新员工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并降低企业的培养成本。

全文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育创新探究

一、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概况

1.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情况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于2001年,从专科开始招生,2006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第一批专升本学生。第一批本科生已于2010年毕业。到目前为止,一共毕业了三届本科毕业生,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均在四星级酒店以上从业。经用人单位反映,工作能力比较突出。同时,旅游管理专业在2011年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称号。经过近11年的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正在以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虽然发展的步伐很快,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习实训条件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虽然毕业生的就业率挺高,但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存在不足,学生的职业成长空间不大等问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还需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并强化管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样,旅游管理专业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必然。

2.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是在2002年开始的,经过几年的初步合作,工学交替逐步走向规范和深度合作。工学交替人数已经达到2000多人,每个年级分两批,每批半年,合计是一年,总共联系了宁波宁海开元名都大酒店、杭州蓝天清水湾大酒店、杭州宝胜水博园大酒店等12家五星级以上酒店,工学交替经验现在已在全院各专业推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了迎合特色专业的建设,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10级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教育“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也包含在工学交替模式中,是指学生在校内完成三年传统的课程学习,第6学期和第8学期在“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模式上,将传统3.5+0.5的教学模式,改为3+1的模式。即学生入学后三年在校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理论教学,完成课程实验实训、毕业论文等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一学年专业实践,第6学期集中到“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进行经营服务管理综合性专业实习;第8学期分散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同时结合工作实践完成毕业论文。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使校企合作教育岗位实习时间相对集中且时间较长,了解和把握行业发展现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培养人才,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二是通过分散实习以利于学生个性与多样性发展,与个人就业导向紧密结合。“3+1”模式正在实践中,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比较保守目前虽然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已经提出改革,开展实践教学和工学交替模式,但是还有一部分院校领导和老师受传统学术教育的影响太深,对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心理,或者说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本质还没有深刻领悟,认为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的特权,而本科院校不能办成职业院校的路子,显然是没有领会高等教育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的办学实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传统的课程观、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和编写教材,思路尚待拓宽。

2.学校、学生和企业利益有待协调工学交替涉及企业、学校、学生三面的利益,从总体上说工学交替可以使三方赢利。但是由于这三方面的利益和价值目标不一致,难免有一些矛盾冲突的地方。学生进行工学交替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职业技能。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学校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办学资源,促进学校的就业率,提升学校形象和增加发展的潜力。而企业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充分利用廉价的人力资源,节约成本,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三者之间有些利益是一致的,有些利益是相互冲突的。不同利益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各方面又没有及时沟通和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工学交替实施动力不足,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学校不及时与企业沟通导致信息不畅,部分企业功利性太强,只是利用学生的廉价劳动力,而不是真正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了使工学交替模式有效实施,要多方面协调三者利益,积极协调矛盾,解决问题。

3.双师型队伍不完善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现代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执教,旅游院校的教师队伍更强调双师型的教师。双师型的教师是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师的职业资格,同时还应该具备一个类似于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这样的老师才能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拥有熟练、实用的实践技能[2]。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都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高学历人员,基本没有从业经验。虽然有部分教师取得了导游资格证,但是基本上只是考取了证书,并没有相关实践经验,所以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依然艰巨。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许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理论课时量大,内容过多过深的问题,而实训技能教学课时少,设备不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缺乏实训教材,这样导致学生们动手能力比较差,到企业实习时还需要重新培训上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全文阅读

高职服装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针对高职服装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对高职服装专业实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可行性的探析。

关键词:高职服装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09―02

高职院校很多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轨过来,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缺少高职教育经验,学科研究、教学组织、教育理念、师资配备等先天不足。尤其是服装专业主要参照本科设计院校的课程体系及教育模式运作。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忽视服装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致使学生就业缺乏竞争力,其人才培养几乎无特色可言。市场对高职的旺盛人才需求一度掩盖的教学与实践脱节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对服装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进行反思。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是就业,它的最终目标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特色和质量为突破口,强调其鲜明的职业技能特色。服装专业包括服装设计、服装营销、服装工程、服装制作等多种方向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服装企业和社会个体服装经营培养人才,既要培养扎实的个人发展的艺术设计基础,又要满足服装企业的各种需求。从就业为导向和职教的科学视角出发,基于高职服装专业的环境与设备进行探索和实践,尝试“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培养服装专业人才,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的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是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进行改革的可行性较大的探索方案。

1 构建“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理论依据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合作式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就是“工学交替”模式的先例。德国生产手艺精湛得益于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系,卓有成效的“双元制”培训制度已成为欧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主流形式。典型的“双元制”培训有几个基本要素,实行工读交替式培训和学习,约1/3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约2/3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每一职业岗位群的各项能力都有不同的时间要求。它注重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偏重于应用技术、实践教学,高度密切与企业的配合。双元制在实训实习中大量、广泛地被众多国家采用,充分说明它注重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结构性转变的结合,而这恰恰是中国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软肋――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能力的脱钩。要构建一个开放的职业教育体系,工读紧密结合,多制度全方位满足社会和行业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航的柔性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全文阅读

高职汽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探索

摘要:工学交替模式贴合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在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中,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的难题。本文总结了在工学交替模式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探索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针对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从教育与管理两方面探讨了一系列办法。

关键词:工学交替;教学组织;学生管理

1前言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行业的兴旺,汽车专业成为高职院校中一个大的专业门类,担负起了为汽车行业的众多职业岗位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重任。在此过程中,各个学校的汽车专业也都在探索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应用技术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探索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交替的模式突破源自于本科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合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实际需要,以期有利于学生专业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但是,在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中,在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方面会遇到一系列实际困难,如果不能处理妥当,将严重影响工学交替的实施,甚至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结合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展工学交替的实际,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而总结规律,为今后的工学交替提供借鉴与参考。

2工学交替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交替是学校与企业合作,让学生的学业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既有工作又有学习。工学交替模式对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好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有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践经验积累,有利于学生深化专业认识。第二,在校期间即建立专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第三,有利于学生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养成健全的心智,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第四,通过现场接受职业指导和职业训练,让学生直观了解各种职业信息,提高职业素养,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第五,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使得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成熟。但是,工学交替模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给教学进程的安排出了难题。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虽然学校与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但是企业的生产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存在波动,进而影响到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能力,校企合作协议中关于学生实习期限的条款通常会带有弹性,这就给学校带来教学进程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是学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预先考虑并加以解决的。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该专业每届有多个班学生。工学交替模式中与学校合作的主要是海南一家大型汽车类企业。因为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企业要到临实习前才能初步确定接受实习学生的人数。实习时间为一个区间,初定为3-4个月。此外,企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一定要求,实习前企业派员对预备实习的学生做筛选,有一定的淘汰率。因此,去企业实习学生的数量、实习时间跨度、留下学生数量、留下学生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实习结束后的教学安排等都是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予以考虑的。因为存在着如此多的变量,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针对企业有可能因为市场原因而出现接受实习学生人数的波动,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安排上制定了多套方案:A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结合企业正常情况下生产实际所设定的主推方案。B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所有班的学生在预定实习的学期正常在校学习,在第五学期均进入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因为自身生产安排在预定实习学期时不能接受学生实习的情况。C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大部分的学生在预定实习学期进入主要合作企业甲企业进行实习,余下的少部分学生安排进入另外的合作企业乙企业进行实习。这是考虑到企业不能全部接受学生实习以及可能出现的筛选留下部分学生的情况,以其他的一至数家合作企业作为实习备选。通过以上多套方案的安排,基本上可以解决企业生产波动给教学进度安排带来的困扰,不至于因为企业接受实习学生的数量变化给教学进程安排带来混乱。对于实习时间从3个月到4个月变动的问题,我们的教学进程安排是在开展实习那学期的第13周,安排一门为期4周的短期专业拓展课程。那时如果实习结束,学生们则回到学校完成这门课程学习。如果实习没有结束,则安排教师前往企业指导学生,以指导加自习的方式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弹性安排,保证了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完整性。

3工学交替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管理

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内容、全新的生活节奏,会产生适应性问题。因为学生都是直接从中学升到大学,之前没有任何的工作经历,面对有一定劳动强度的工作时,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了而退缩,这些问题都给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从教育与管理两方面入手来加以应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