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工匠精神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审计人学习工匠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我怀着十分激动和崇敬的心情,聆听了__市__区“__工匠”先进事迹报告会。劳动模范们分别诠释了不同的工匠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带给我无限的感触。商场柜长__眼里的热忱,动漫制作人__心中的坚守,第二技工学校教师禹诚追求的创新,都是一线劳动者用实际行动对“__工匠”精神的同一阐述。对于一名审计人来说,这些精神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也应是审计人一身的不懈追求。

“工匠精神”蕴含着一份热忱。在同样的岗位上,许多人以完成任务为目标,得过且过,而劳动模范却始终保持热忱,追求工作质量的极致。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把工作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无限追求自我完善提升和集体的进步。十堰市审计局行财审计科科长郑丽,她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既是“最佳主审”又是“查案高手”。她经常勇挑重担,不负重托,善于从繁纷复杂的财务数字和审计调查中捕捉疑点,一查到底,在原则面前从不让步、不留情面。既是“犁木杠子”又是“护法使者”。我们审计人也应当始终保持热忱,真正做到“做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做一行”。面对严谨的审计工作,不畏繁琐,不惧单调,把每一次审计当成挑战,始终满怀热忱,才能将审计工作转化为一生的事业。

“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坚守。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这种不放弃、不迁就、不随波逐流,体现的就是劳动模范对事业的坚守。__市审计局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处长冷军红,她熟知审计业务的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练就了敏锐的研究分析能力,具备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管理水平,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被国家审计署评为计算机审计“领军人才”。作为审计人,面对繁重的工作、面对外界的诱惑、面对清贫的生活,必须始终耐得住寂寞、坚持住原则、保持住底线,用对审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扛起“审计铁军”的担当。

“工匠精神”还是一种创新。__攻坚克难改进取煤方法,提高了工作安全性;禹诚创新数控技艺,带领“__数控梦之队”屡获全国大奖;魏红权创新工作方法,攻克技术难题。创新改变了落后的生产方式,推动了行业的进步发展,审计业务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__区审计局近年来积极探索专项审计的新方法、新途径,其地税部门审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审计、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经验材料分别被审计署网站、湖北省政府网站和《湖北审计通讯》报道。我们审计人,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改革和完善审计方法手段,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用创新推动审计事业不断发展。

全文阅读

当前如何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了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独具匠心、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坚持和追求,蕴涵着严谨、执著、敬业、创新等可贵品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具有很强的普适性、针对性和拓展性。

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无一不是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其经济强国的地位都和其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德、日等国广大从业者的人生信条。工匠精神不仅是劳动者的职业准则,更是政府、企业的金色名片,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保持长盛不衰的源源动力。对于如今正从“制造大省”迈向“智造大省”的江苏来说,进一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江苏创造”向“江苏智造”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人”尤其是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才是做出好产品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大批工匠涌现,成为支撑“江苏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生力军,为社会奉献出精准的企划、精湛的技术、精益的制造、精致的品质、精诚的服务,才能推动我省成为制造业强省、打造更多质量过硬的“江苏品牌”、形成高端制造竞争优势,让新江苏建设再上新台阶。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国内市场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不适应,中低端产品多,优质高端产品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上是要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尤其需要“工匠精神”。因此,江苏应将“工匠精神”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弘扬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就业结构优化,推动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跃上中高端。

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创业创新亟待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鼓励不同的社会群体靠技能工作、凭本事吃饭。江苏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必须将工匠精神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使工匠精神成为人民创业创新的价值追求。各地方、各单位应该多措并举,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

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推动企业家追求卓越、生产者耐心坚守、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培育职业精神外,还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用规则制度引导人们的行为,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

让工匠精神入脑入心。全省各地都有坚持贯彻工匠精神的出色企业及优秀员工,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造福社会。应大力将这些人的事迹推介出去,更多地向公众传递工匠精神、讲述工匠故事、表达工匠情怀,使工匠精神在全省各地蔚然成风,让“工匠精神”引领“江苏创造”。这就要求我们宣传文化部门身先士卒,学习工匠的务实与敬业精神,培养和增强自身的看齐意识,脚踏实地践行工匠精神。要实在“学”,要对照“做”,真正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彻在宣扬传播的细微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孜孜不倦、久久为功,确保“工匠精神”真正在全社会弘扬开来、落地生根。

使工匠精神成为规制。再好的财富也要靠人来传承,再好的精神也要靠人来弘扬。发扬光大工匠精神,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人们的行为,发挥好工匠人才的作用。通过采取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引导培育江苏人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一整套工匠制度,并体现到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准入、质量监管以及专利保护等各个方面,使精益求精者得到应有回报,让违法违规者受到严厉惩罚。

全文阅读

论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定义,全面解读了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认为,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现为:是一种高度的职业认同,是一种质量高于一切的职业态度,是一种责任担当,是崇高职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价值体现,是一种思维状态,更是一种意志品质。

【关键词】 工匠精神;定义;内涵

2016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它的内涵体现在哪些方面?它有什么特征?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认真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后,本文就现代工匠精神及其内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工匠精神的定义

关于工匠精神,目前尚无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邓成认为工匠精神是“工匠具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嶂杂诙圆品精雕细琢,对产品的追求胜过对金钱的追求,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价值观;[1]李小鲁认为工匠精神是工匠身上应具备的独特的精神境界,首先应该具备极强的专业性,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2]熊丹青认为,工匠精神“狭义上来看,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产品的精雕细琢、持之以恒;广义上来讲,则是人们对任何事都精益求精、勇于创新”;[3]邱开金认为“工匠精神是职业人职业人格和态度、职业能力和技术的内化和提升”;[4]李宏伟认为“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5]夏芳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爱岗敬业的充分体现,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的精神理念”;[6]刘建军认为工匠精神是人类手工业发展的精神遗产,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7]臧志军认为“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努力去发现问题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来解决问题的文化”。[8]

综上所述,我们以为对工匠精神定义的理解当从传统与现代两个角度出发。由于工匠精神是手工业发展的产物,因此传统工匠精神是专指在手工业技术文化下,具有一定技艺的工匠(匠人、手工业者)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现代工匠精神是指在机器大生产、互联网+产业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代背景下,所有从业者(不再专指工匠群体)在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价值,是一个人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感的集中体现,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二、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综合东西方关于工匠精神、工匠行为的表述,现代工匠精神是知、情、意、行的综合体现,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全文阅读

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摘要】专注、专业、耐心、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核。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的重任,图书馆管理人员作为言传身教的老师,必须围绕这一核心内涵,从自身做起,不断加强对自身的工匠精神培育,并找出提升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路径。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择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1]。专注、专业、耐心、坚持不懈、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高职院校应当在培育能工巧匠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图书馆是高职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担负着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图书馆馆员既是管理人员,更是学生言传身教的老师。所以,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不断地分析自身与工匠精神品质的差距。通过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从中找到提升高职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最佳路径,为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无论是对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以及团队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还是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学生发展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乃至全社会工匠精神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对管理者本人而言——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形成工匠精神品质。管理人员的精神品质决定了图书馆的办馆质量与水平。要迅速提升高职图书馆的办馆质量,发挥图书馆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价值,就必须不断地围绕工匠精神的核心,不断地培养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不断学习提升,对岗位的爱岗敬业,对工作的坚持不懈,敢于创新提升工作水平等工匠精神。所以,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工匠精神品质的形成。

(二)对管理团队而言——有利于打造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是需要整个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要打造一支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就必须要求每一个成员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无论是专业知识学习,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爱岗敬业的岗位能力等都是关键因素。只要每一位管理者都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一个优秀的图书馆管理团队就自然形成。

(三)对高职学生而言——有利于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是全校各个有关部门重视与合力的结果。要成功地完成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全校上下的通力合作,图书馆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担负着重任,尤其是管理人员,他们同样是学生言传身教的教师,他们对工作的态度、质量、专业精神、业务学习精神等都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高职图书馆管理人员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提升。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匠精神的培育

摘要:积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既是新时期对高职学生的时代召唤,又是高职院校肩负的培养使命。文章认为通过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匠心示范、体育教学的匠心设计、体育教学的匠心实施来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的深度融合,对推动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加快迈向新时代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有效培育

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匠人之心”。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一直是体育精神的精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具有先决优势,是培育“匠人之心”的有效途径,也是课程思政的应然选择。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工匠精神

(一)教学基本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具使用、多媒体运用、教姿教态、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研究水平、运动技能等教学基本功均能彰显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工匠精神。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既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格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也是教师为学生展示工匠精神、培养工匠品格的最佳方式。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能完美地诠释工匠精神的内涵。(二)教学态度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根本核心。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对待职业的责任、态度等的综合表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其工匠精神的无声表达,凡是在教学中能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地对待教学和学生的教师,都有着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匠人之心。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感召下,秉承着严谨、务实、求真的教学态度,必然会呈现给学生最好的匠人品格,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启迪与浸润。(三)教学活动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学效果与影响等都需要教师以匠人之心严谨对待。在为每位学生提供匠心独具的课程与教学、帮助他们获得完美体验、促进他们充分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经年累月的繁重劳动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充盈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的教学资源和最优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培育工匠精神的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文化中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虽然拥有开展工匠精神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但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工匠精神自觉地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更没有自觉融进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中潜在的工匠精神只能以隐性课程的形式,在不知不觉中对部分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虽然,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主要内容,但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群体中,仍然存在着轻视或者忽视体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及其教育价值挖掘的意识淡薄现象。(二)培育工匠精神的条件羸弱。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一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培育工匠精神的目标,将工匠精神培育纳入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完整的指标体系之中;二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具备匠人之心的教师,能够以匠人之心对待教学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工匠品质;三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有适合开展工匠精神的课程内容,要在正常教学内容框架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还需要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教学目标的明确等方面增加工匠精神培育的要素,逐步丰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条件。(三)培育工匠精神的行动匮乏。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公共必修课程,并没有得到高职院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是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最低标准在运行,更不要说在教学中增加工匠精神的培育了。部分体育教师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工匠精神,但很多时候目的并不明确,没有把培养工匠精神作为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之一,自然也不会把教学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这使得体育教学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只停留在隐性课程层面,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教学行动中。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全文阅读

精彩人生视域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索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的精神。 成就精彩的人生,助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需要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战场,工匠精神是高技能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这种培养是多方位的、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教育、熏陶。

关键词: 高职生 工匠精神 培养方法

什么是“工匠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追求完美、追求更好,努力把品质从99%提升到99.99%的精神”[1]。有的学者认为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爱岗敬业,热爱所从事的职业;二是能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三是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和完美;四是甘于奉献,具有崇高的职业使命感。”[2]有的学者强调“工匠精神”是“指手工艺匠人在制作过程中追求完美、追求极致的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品质的追求,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的精品”[3]。根据学者们的阐释,结合高职学生现状与未来发展,笔者认为,所谓“工匠精神”就是一种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对职业充满敬畏、对工作专注执着、对产品追求精益求精、对人生追求极致、追求完善、止于至善的精神。

2015年“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之后,工匠的故事很快引起社会热议,几乎震撼了每一位爱国者的心灵,举国上下,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其实,我们是工匠精神的始祖,这只是工匠精神的失而复学。

《大国工匠》讲述的是8个工匠所缔造的神话。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从他们的身上不难看出他们独特的现代气质、魅力:认可和热爱自己的职业、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充满敬畏感、有专业功底、对工作执着、对职业忠诚,永不放弃,不改变初心,对自己的职业有超乎寻常甚至近乎神经质般的追求,对产品和服务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精品打造”,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新的创造。工匠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这正是高职学生成就精彩人生必须具备的工匠精神。

总理在2016年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4]这是“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工匠精神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表明了国家层面上弘扬和培养“工匠精神”的决心。

高职学生是推动经济向创新型转变,实现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一支重要的后备军,是未来的企业高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可忽视的力量。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

全文阅读

用匠心写匠人 以争鸣赢共鸣

依天工而开物,观物象而抒臆,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赵州桥、苏州园林、丝绸、景泰蓝、青花瓷……中华文明进程中,早早埋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变“制造大国”为“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湖北省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要地,拥有深厚的工业文明底蕴。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联合开展了“中国梦・大国工匠篇”网络媒体深入企业采访活动。作为本年度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第三次“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火热展开。

5天时间里,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网站的近40名编辑记者,分赴湖北武汉、孝感、黄石、咸宁、襄阳、十堰、宜昌等8座城市,走进航天、钢铁、船舶、石油、电力、汽车、建筑、餐饮、工艺美术等10余家企业,深入采访17位一线工匠,发挥网络媒体优势,传播大国工匠精神,在网络空间掀起一场用“匠心”报道“匠人”的宣传热潮。

做好“匠心”报道意义重大

让工匠有名,名至实归;让工匠得利,利在国家。“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首次被提及。随后,“工匠精神”又被写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各界热议话题。为何在这一时期要着重强调工匠精神?

从国家层面来讲,弘扬传播工匠精神,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我国制造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摆脱旧有的以要素、规模驱动的增长模式。而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对制造一丝不苟、对产品追求极致、对产业专注坚持等为特征的工匠精神,正是实现这一转型目标的重要依托。

从社会层面来讲,弘扬传播工匠精神,有助于在全社会倡导“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作风。湖北省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王华虎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说,“工匠不等于工业制造,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拓展到各行各业。”一段时期以来,浮躁之风冲淡了工匠精神。如今,我们呼唤和重视工匠精神,将对各行各业形成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从个人层面来讲,弘扬传播工匠精神,有助于技艺传承和个人成长。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设备制造厂装配钳工朱卫东告诉记者,“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都是坚持奋斗的动力。”大国工匠,不求名、不逐利,克服寂寞、抵制诱惑,长年在一线奋斗。而一个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国家,一个懂得尊敬工匠、呵护工匠的社会,则应让默默劳作者得到合理回报,让成大器者得到充分激励。“我们长期以来不懂宣传,没有尽早让社会感受到力量,感受到信心。”采访期间,这样的观点被反复提及。

全文阅读

新媒体视野下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摘 要: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高职教育承担着培育“匠人”的历史使命,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在高职实习实训教学中培育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在高职实习实训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教育 实习实训 工匠精神

一、引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具有传统色彩的精神系统,自2016年第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工匠精神所代表的敬业态度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渐渐成为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一种职业素质及价值取向。

工匠精神是一个完备的精神系统,它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某一门课、某一个培训即可获得的,而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淀,需要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的培养。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快餐化生产、消费泛滥成灾,接受技能训练的技术工人在社会普遍急功近利的心态下,难以形成匠心驱动,缺失钻研琢磨的耐心。作为担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使命的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这一进入工作岗位前的最后教育阶段,深入探讨工匠精神的培育问题,既有助于彰显高职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又有助于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二、在实习实训环节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育学生对职业的认可和专注。

实践出真知。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理论教学阶段论工匠精神的培育,多是感性认知,只有在实习实训环节动手真做,才能掌握真本事真技能。

全文阅读

工匠精神,民族魂

【摘 要】2016年3月“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正是这届政府的独具匠心之处,这是呼吁工匠精神回归的总动员。工匠精神追求的精雕细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以及它所代表的耐心、W、坚持、敬业、坚定、踏实的的精神内涵,正是我们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和必备的。工匠精神,民族之魂;任时代更迭,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关键词】工匠精神 品质力量 民族魂

2016年3月“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追求的精雕细作,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以及它所代表的耐心、专注、坚持、敬业、坚定、踏实的的精神内涵,是我们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和必备的。本文将围绕工匠精神的来源、内涵、缺失以及我们需要怎样的工匠精神等方面来探讨工匠精神对我们的重要性。

1 什么是“工匠精神”?它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长期以来,手工匠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将追求细节、追求完美与极致纳入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这样的执着追求,便是工匠精神的来源。

工匠精神的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验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全文阅读

课程思政理念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面对全球的激烈竞争,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越发重要,追求卓越、崇尚质量的工匠精神逐渐成为中国职业精神的体现。高职院校肩负着为新时代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必须结合时代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采取策略传承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重任,在新时代要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高职教育的需求,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态度、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行为表现与职业价值取向,是创造传奇的重要力量。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追求。当前中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转型中,为提高产品质量,各行各业急需大量崇德尚技的现代工匠。高职院校强调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工匠的重任,理应肩负起传承工匠精神、培养现代工匠的神圣使命。在国家全面深化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力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这一核心素养,是职业院校发展、改革的必然选择[1]。

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正是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而在人才培养中需融入工匠精神,这是学校、企业与学生实现三赢的需要,有利于职业院校创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满足经济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也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职业生涯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一)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立德树人”是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必须把“立德”摆在人才培养的首位,把思想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重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和职业价值观塑造,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正确的职业观和健全的人格。工匠精神有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时代内涵,与“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高度契合,工匠精神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灵魂,需在人才培养阶段加强培育工匠精神,将职业精神养成有效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在“课程思政”中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高尚的职业理想信念和职业品质,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匠精神培育与“课程思政”建设,两者在育人理念上是一致的,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真正实现了重塑人的精神使命[2]。高职院校要促进“课程思政”与工匠精神的积极融合,致力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在育人理念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课程思政理念为顺利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工作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需强化课程思政教育的全面渗透,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把工匠精神培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将知识、技能和价值引领融合起来,促进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的逐步形成,使其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二)满足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现实需求。目前我国处于经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步消退。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提供人力资源支撑。高素质人才需要具备从事某一职业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卓越的职业态度,以及视质量如生命、视品质如尊严的职业价值取向,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通过弘扬工匠精神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引导高职学生塑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致力于培养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经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三)有利于培养职业操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把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职毕业生就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就业难"与"用工荒"的主要矛盾,因而对学生开展工匠精神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专业课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路径,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课程思政使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素质养成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效应。通过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较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科学严谨、精益求精、实事求是、注重创新的工匠精神,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惯性认知,促进其顺利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

二、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

工匠精神承载了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文化基因,努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职教育更应把办好职业技术教育和塑造工匠精神紧密结合[3],运用多种策略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中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课程作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载体,需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工匠精神浸润式教育,义不容辞地挑起培育工匠精神和培养“大国工匠”的担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一)高职教师自身践行工匠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职教教师当怀一颗工匠之心,努力提高自身工匠素质。要加强教风、作风建设,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十年磨一剑、敬业爱岗、责任心等工匠精神中的优良品质作为高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培养高职教师勇于担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格,提升锐意创新开拓进取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起表率作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敬业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直接决定了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高职教师要把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践行工匠精神,做精益求精、卓越进取的“工匠型”教师。给学生树立良好表率,强化引领作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为学生树立学习践行工匠精神的榜样。在教学实践中弘扬工匠文化,传递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把培养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教学之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行业发展情况,通过传授知识与技能,感受企业文化,体会技能的价值和工匠的地位,从而产生对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技艺、现代技术的热爱,引导他们有效提升职业态度,鼓励他们自觉立志做工匠精神的传承者,努力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工匠。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渗透工匠精神,帮助学生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实质,鼓励学生真正深入到企业或者工厂进行实训,在真实的环境下去亲身实践,从而不断升华自身的工匠精神[4]。积极从企业聘请一线能工巧匠、名师等到校任教,他们熟练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能够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思想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企业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强化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能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目前部分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师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应全方位培育工匠之师,在工匠精神指引下建设教书育人的工匠之师,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求精创新的技术追求,打造具备实操经验和能力的双师型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企业顶岗实践的形式,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将企业的文化、新工艺、新技术等带进课堂,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最前沿领域知识,提升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工匠精神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有利于培育工匠精神的工作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工匠精神,传播工匠文化,诠释高尚无私之师德,让高职教师领悟并践行工匠精神。(二)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及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培育学生精神气质的重要环境,能有效推动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隐性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逐渐养成工匠精神[5]。借助校园文化建设为工匠精神提供生根的土壤,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助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通过工匠精神的引领与塑造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使命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营造推动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有利于工匠精神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渗透与融合[6]。高职院校要打造围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渗透,将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打造契合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加,引导学生在匠心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学校要增强文化自信,发挥中国传统工匠文化资源优势,将校园文化与产业文化深度融合,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积极营造崇尚工匠精神的良好校园氛围,形成重视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文化,利用广播、校报、校内宣传展板、横幅、公众号、微信平台、微博、抖音等新旧媒体,向学生传播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如精益求精、锲而不舍、吃苦耐劳等,潜移默化培养工匠精神,将工匠文化内化于心。学校应开展蕴含工匠精神元素的校园活动,举办主题活动、讲座、演讲、专题比赛等活动,挖掘学校自身存在的工匠精神资源,这些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往往能起到入心入脑的教育效果。(三)校企合作共育学生工匠精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由职业教育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也是其自身的实践特性和应用导向的必然结果。工匠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传承工匠文化的优秀企业合作,统筹校企资源协同育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职业生涯的磨炼与提升,离不开在现场工作岗位的砥砺。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创造一个让学生零距离感受行业企业职业精神的真实工作环境,因此高职院校要秉承工匠之心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产教融合发展生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在产教融合中确立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地位,实现双方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协同和双赢。加强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工匠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将其作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构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自身成长的育人环境,学生通过企业参观学习、实习,可以提高专业技术技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近距离了解企业文化,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在实践中感受企业员工身上的工匠精神,通过“学中做、做中学”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工匠精神,争做专业精业勤业的当代工匠。在顶岗实习中,选拔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学生的“企业师傅”,对学生手把手传授技能,将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传递给学生,既保证了岗位能力得以衔接与传承,又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品质。(四)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学生树立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培育落实于专业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工匠精神培育达到预期的效果。职业教育更应注重以赛促学,组织开展各类校级技能竞赛,以企业标准为基础、以职业院校教育和行业评价为主体,积极参与梯次衔接的各级技能竞赛,让学生在学校就以工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职业教育技能活动周、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锤炼学生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技能宝贵的新时代风尚。

三、结语

在制造强国战略的深入开展背景下,高职院校肩负着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更新观念,充分挖掘和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学活动中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也要不断探索传承工匠精神的具体策略,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人力支撑。

引用出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