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关艺术论文

公关艺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关艺术酒店品牌形象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内部公关重全员,美化酒店形象;外部公关巧借力,提升酒店美誉与知名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酒店内部公关,即对酒店全体员工进行公关管理、饭店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思想,是饭店取得经营成功的基础、良好的形象能使酒店所拥有的事物资产增值、巧借媒体造势艺术、借助媒体进行造势,是企业公关发展自己的一种绝好的艺术、发挥名人轰动艺术、利用名人影响公众,是酒店公关工作的一大创新技巧、利用名人进行公关,要注意以下工作的必须到位、利用普通顾客口碑艺术、对顾客的贴心加超常服务,能迅速获得顾客对酒店的忠诚、对普通顾客的服务切实做到“满意+惊喜”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酒店公关部应根据市场的形势,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事,讲究酒店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的艺术性,从酒店内部员工的公关管理到外部公关的巧妙借力,对客人做到贴心加超常服务,精心策划公关活动,方能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酒店公关内外公关艺术员工公关管理借势艺术

一、内部公关重全员,美化酒店形象

酒店内部公关,即对酒店全体员工进行公关管理,即“全员PR管理”,是对酒店的每个员工在意识上进行公关培养的一种方法和艺术。它要求酒店全体员工一举一动都有代表酒店形象的观念。“饭店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思想,是饭店取得经营成功的基础。”酒店公关的成功,不只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酒店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整体配合,需要对酒店上到最高领导,下到每一个员工实施全员公关管理。

所谓“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可以在酒店内部普及公关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认识到,酒店的形象、信誉等无形资产比有形资金、设备更为珍贵。良好的形象能使酒店所拥有的事物资产增值;恶劣的形象会使酒店的有形资产贬值。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酒店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

正如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北京的声誉在全世界得到了好评,酒店也随之得到了难得发展机会。酒店全体员工的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公众意识、创新审美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随着奥运的进程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全体员工在与酒店公众交往、服务过程中从言谈举止、仪表仪容都体现出良好的礼仪。在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中,真正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细致周到而贴心的服务,使顾客对酒店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进一步美化了酒店形象。

二、外部公关巧借力,提升酒店美誉与知名

全文阅读

酒店公关艺术分析论文

一、内部公关重全员,美化酒店形象

酒店内部公关,即对酒店全体员工进行公关管理,即“全员PR管理”,是对酒店的每个员工在意识上进行公关培养的一种方法和艺术。它要求酒店全体员工一举一动都有代表酒店形象的观念。“饭店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思想,是饭店取得经营成功的基础。”酒店公关的成功,不只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酒店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整体配合,需要对酒店上到最高领导,下到每一个员工实施全员公关管理。

所谓“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可以在酒店内部普及公关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认识到,酒店的形象、信誉等无形资产比有形资金、设备更为珍贵。良好的形象能使酒店所拥有的事物资产增值;恶劣的形象会使酒店的有形资产贬值。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酒店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

正如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北京的声誉在全世界得到了好评,酒店也随之得到了难得发展机会。酒店全体员工的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公众意识、创新审美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随着奥运的进程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全体员工在与酒店公众交往、服务过程中从言谈举止、仪表仪容都体现出良好的礼仪。在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中,真正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细致周到而贴心的服务,使顾客对酒店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进一步美化了酒店形象。

二、外部公关巧借力,提升酒店美誉与知名

1.巧借媒体造势艺术

借助媒体进行造势,是企业公关发展自己的一种绝好的艺术。比如北京奥运赛事期间,各国媒体蜂拥而至,媒体的力量不可忽视。巧妙地借助媒体对奥运赛事报道契机来宣传酒店,是酒店公关的一种巧妙的手法。

“北京长城饭店借媒体之力腾飞”在酒店业界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84年初,美国总统里根访华的消息传到了刚刚开业的北京长城饭店。长城饭店的经理和公关人员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能邀请里根总统光顾,将给“长城”带来良好声誉,对饭店前途产生极大影响。于是他们经过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了里根总统在“长城”举行答谢宴会的机会,美国总统访华的答谢宴会从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搬到了刚开业的北京长城饭店。1984年4月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记者,聚集在长城饭店,向世界各地发出了里根举行告别宴会的消息。这些消息,无一不提到长城饭店。于是,长城饭店在全世界名声大振。后来,许多外国来宾一下飞机,就想到“长城”住宿。之后的头两年长城饭店70%以上的客人来自美国。1989年,美国总统布什来华访问,长城饭店凭着自己一流的设施和服务质量,又把布什“抢”到了长城饭店,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宴会。2月26日晚,500位宾客在长城饭店与布什总统一道品尝德克萨斯烤肉。这使长城饭店又一次成为了世界各地新闻报道的中心。从此,北京长城饭店便深入了世界人们的心中。

全文阅读

酒店公关艺术研究论文

【摘要】酒店公关部应根据市场的形势,紧密结合当前的时事,讲究酒店内部公关和外部公关的艺术性,从酒店内部员工的公关管理到外部公关的巧妙借力,对客人做到贴心加超常服务,精心策划公关活动,方能推动酒店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酒店公关内外公关艺术员工公关管理借势艺术

一、内部公关重全员,美化酒店形象

酒店内部公关,即对酒店全体员工进行公关管理,即“全员PR管理”,是对酒店的每个员工在意识上进行公关培养的一种方法和艺术。它要求酒店全体员工一举一动都有代表酒店形象的观念。“饭店从上到下树立正确的公共关系思想,是饭店取得经营成功的基础。”酒店公关的成功,不只依靠专职的公关部门和公关人员的不懈努力,而且有赖于酒店的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整体配合,需要对酒店上到最高领导,下到每一个员工实施全员公关管理。

所谓“全员PR管理”,即通过全员的公关教育与培训,增强全员的公关意识,提高全员公关行为的自觉性,加强整体的公关配合与协调,全面发动全员的公关努力,形成浓厚的组织公关氛围与公关文化。可以在酒店内部普及公关教育,使全体干部、职工都认识到,酒店的形象、信誉等无形资产比有形资金、设备更为珍贵。良好的形象能使酒店所拥有的事物资产增值;恶劣的形象会使酒店的有形资产贬值。而创造和维护良好的酒店形象和声誉人人有责。

正如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北京的成功举办,中国、北京的声誉在全世界得到了好评,酒店也随之得到了难得发展机会。酒店全体员工的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公众意识、创新审美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随着奥运的进程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全体员工在与酒店公众交往、服务过程中从言谈举止、仪表仪容都体现出良好的礼仪。在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中,真正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细致周到而贴心的服务,使顾客对酒店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从而进一步美化了酒店形象。

二、外部公关巧借力,提升酒店美誉与知名

1.巧借媒体造势艺术

全文阅读

公共关系应聘中的语言艺术论文

一、简历的撰写

1所学课程、教育经历主要就是大学课程和参加校外培训课程,这些会告诉你的招聘者你可能拥有的知识领域和可能的能力程度。写这部分技巧仍是要主次分明,将你最高的学历以及和工作相关度最高的写在前面,让招聘者可以一目了然;在写教育经历时则应该从较近的开始,同时要尽量简洁。在最后要总结下自己的技术特长,让招聘者了解到你有能力轻松的完成你的工作,并且在竞选这个职位时有足够的理由让人认为你比较优秀。

2.项目经验这部分包括曾主持或参与的项目,这是体现你综合素质的一块,招聘者通过这一块可以判断你是否能够迅速的进入工作状态以及能否和同事积极的合作完成工作。在写这一部分时要尽量详细的记录清楚,尤其是项目架构及所运用的技术、所使用的工具,同时要强调你在这个项目中的角色,但是切忌夸大和欺骗。

3.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自我推销的机会,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及心理等方面的评价,自我评价是让一个陌生人对你建立印象的最直接途径,但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环节。自我评价中应该实事求是,叙述要简练、书面化,同时要能突出闪光点,一定不要一味的抒情;在描述自己的爱好时要避免写那些容易让人误解的爱好。

二、面试

面试可以说是应聘的最后一步了,这一关也是最具考验性的一关,这不仅仅要考验你的知识、反应,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面试前的准备面试前最主要是要了解公司和面试信息,了解公司的背景你能从中知道这家公司需要人员具备什么样的特长和知识类型;面试信息主要包括:职位要求和面试官,职位要求自不必多说,而面试官是与我们面试成败直接相关的,如果能了解到他(们)的口味,我们的成功率就会提高很多。还有一点是要注意穿着、语言和举止,你的一切表现都是你给面试官的一个信号,所以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会扭曲他对你的看法。

2.整理必备品必备品主要包括你的资料文件,获得奖励的证书还有面试常见问题准备等,你所带的东西也是招聘者对你的第一印象的一个环节,所以与面试无关的东西就不要携带,所携带的证书、身份证等文件要携带原件及复印件。需要整理的必须品之一是常见问题的准备,这些准备能让你有备无患,而且迅速的回答能让面试官感觉到你的自信、知识的全面性以及对待这场面试的良好态度,能够大大的提高你面试的获胜几率。

全文阅读

从需要理论透视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摘 要:通过对目前(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404篇期刊论文和128篇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以现状描述、经验总结为主的现状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密切相关。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现状;需要;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J023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Viewed from Need Theory

GE Jie

(School of Music, Anyang Normal College, Anyang, Henan 455000)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①的研究开始起步,无论是期刊论文还是学位论文,都有了一定的进展,为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综观15年来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于“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舞蹈教育”、“美育”来说,通过在万方数据库的知识脉络检索和比较分析(见图1),显示出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2009年底前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的404篇期刊论文和128篇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期刊论文影响力的统计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公共艺术教育以现状描述、经验总结为主的现状与公共艺术教育研究者的“需要”密切相关。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研究现状

全文阅读

公共性与八十年代艺术话语共同体重构

摘 要:上世纪八十年代是艺术公共性重建和公共话语共同体重构的时代。在此期间,艺术话语个体从政治集群中离散出来,在社团、学会、沙龙、报刊媒介中进行公共话语交往,艺术共同体形成新的交往理性。《美术》杂志作为八十年代的关键刊物系联着其他艺术和社会话语场域,在“私人性-公共性”的交织和“公众-公开-公共性”的矛盾悖论中集中体现着话语圈/话语共同体的聚合、演变。

关键词:《美术》杂志;公共性;艺术话语共同体;重构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329-03

八十年代是艺术公共性重建及话语共同体重构的时代,这一时期,艺术话语个体从政治集群中离散出来,走出生于斯、长于斯的场所,通过志趣、气质和爱好的共识走进学院或建立社团、学会、沙龙,并在公园、广场、展览馆及报刊媒介中进行公共话语交往,艺术共同体在新的交往理性中亦随情境变化离散、聚合。据不完全统计,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正式出版发行并颇有影响的美术报刊有18种,与美术界交往密切的其他文艺报刊有47种,非官方报刊在八十年代初则已有50余种,从1977年到1986年间活跃的艺术群体有79个,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锋艺术展有187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期,包括公园、广场、文化宫、艺术馆在内的展览场所多是临时的、随机的,诸多报刊杂志虽纷纷创刊、复刊,亦经历着停刊、改版,而《美术》杂志尽管历经编辑主体、资金背景、运作方式的变化,但仍是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相对稳定的公共话语载体,且因其官方文艺政策背景与同人办刊方式相结合,面向艺术家、评论家、业余爱好者、学者、普通读者的开放程度最为广泛,辩论氛围也最为浓厚,这令八十年代不同立场的话语主体皆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借由《美术》杂志而形成的话语圈/话语共同体,并由其系连至其他艺术话语/社会话语场域,促成了多元艺术话语共同体的重构。

一、“私人-公共”与话语共同体生成

“公共性”(Publicity)概念在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解释如下:“公众范围内的公断,则具有公共性”,汉娜・阿伦特则强调: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是在保证人的自律性和差异性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理往的政治空间。由阿伦特、哈贝马斯等开辟的公共性研究迄今尽管有不同历史背景及立场的延伸,但形成的共识即:公共性建立在私人理往基础之上。八十年代《美术》杂志与哈贝马斯所言欧洲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理想愿景有历史性差异,但在私人内心领域及理性话语(discourse)交谈二因素上则有共同的分析视角。

《美术》杂志创刊于1950年,1966年停刊,1976年复刊,1978年趋向公共讨论氛围。1979年前后,包括艺术青年、艺术家、学者、爱好者在内的个体通过高考、返城及其他方式进入新的话语场域,这一新型交往关系建立在思想和爱好的共识基础上,呼吁平等、自由的话语氛围。《美术》杂志在这一时期不仅作为话语主体参与艺术公共氛围的建立,同时也作为公共话语媒介促成新话语交往网络的建立。一方面,《美术》杂志与《文艺研究》、《美术研究》、《文艺报》等公共报刊媒介一起形成互文性话语对艺术家身份问题予以充分探讨,1979年3月,《文艺研究》集中重发五、六十年代文艺发言及社论,并借由政策性话语对艺术个体的合法性进行呼吁,《美术》杂志几乎在同时予以回应,连续发表文章对艺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分殊、艺术家创作时间、空间、主体和方式多样性方面进行表述。1980年至1983年间,《美术》更发表16篇长文讨论艺术家创作的“自我表现”问题,为艺术家个体的话语权和独特性释出充分的可能性;此外,有关文艺作者从集体创作中抽离出来并获得个人创作权和署名权的问题、个人创作的物质与精神回报问题、文艺/学术团体自愿组合的问题亦得到讨论,这即在公共媒体上对私人/私权的合理性进行公开讨论并达成公共意见和共识。尽管这些观点均在来稿中进行表述,但正如《美术》杂志在1981年12月刊《致读者》一文中所言“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杂志对来稿的集中选登亦是表明提倡艺术家个体性的基本立场。

公共性的实现首先基于个体和私人性的独立,同时亦要求私人理性话语交往而形成批判性争论及共识。对此,《美术》杂志在1980年3月《编后》一文中借话题评论表明了办刊态度:“报导和文章涉及到美术创作中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希望以此为开端,在刊物内外,逐步展开讨论和争鸣”;1981年杂志再刊发《致读者》一文:“既然是争鸣,就要允许各种不同的意见都能有公开发表的机会……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讨论,通过讨论得到澄清……经过争论逐步求得一致的认识。”在以编辑部名义发表的这两篇文章中,“平等”、“公开”、“讨论”是其主要态度,并强调应区别学术批评与政治批判,建立自律性和理性的话语秩序,而这也是《美术》杂志八十年代办刊的主要基调。从1979年到1989年,由《美术》杂志推动的话题、发起的征文活动大致有25个,这些话题讨论多为书信体、商榷体、问答体及笔谈,如“正确对待人体美术问题”话题包括6篇笔谈、17封来信、1篇社论及1篇作品推介,关于油画《父亲》的讨论包括8篇商榷文章、3篇评论、1封作者来信,八十年代中后期围绕青年艺术群体的话题则包括评论、社论、艺术家自述、访谈、往来书信等大量争论、交谈。以书信体、商榷体、笔谈等为主要形式的话题讨论建立在话语发出者与回应者的交往与争论之上,此类文章多以私人交谈为基调,然而一开始即是要发表在公共媒介之上,这既使个人态度得以自主发挥,同时又富于公共话题性以推进话语认同及思考,这亦是艺术话语主体在脱离地缘、血缘等自然共同体后在新话语场域内势必要发展的新型公共交往关系。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初探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教育越来越引起高校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目前学校艺术教育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对于艺术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所处的地位和发展进行探究,强调艺术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248-01

公共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全面素质人才必备教育体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艺术教育开始从纯艺术领域走入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应该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广泛吸收人类现有的艺术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当代公共艺术教育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课堂

任何艺术实践都离不开理论指导,理论是艺术发展与进步的内在动力。课堂是实施艺术教育模式和载体,是其理论教学的主渠道。如何把枯燥的理论转变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的有效资源是当前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在当今校园,音乐节、现代舞等艺术活动十分普遍,但却也显现出艺术理论的粗疏。缺乏理论的校园艺术活动最终会走向乏力与尴尬。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加强公共艺术理论教育,在学校开设艺术理论类课程,建设完善的教育体系;把现有艺术理论进行进一步的整合、筛选;调动起理论教学的趣味性,加强理论教学的普及性;从人、物、财上加大投入,建设丰富的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库,并逐步通过高校艺术实践活动来深化理论教学。

二、实践维立足于艺术创作

以艺术创作为形式的实践是检验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平台,因此,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紧扣艺术实践性,借助校园艺术活动,简历自己的艺术活动平台,让学生进行艺术体验,真正领会艺术的本质。公共艺术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艺术活动与艺术实践时也应该就地取材,在教学中要发掘和创造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适时的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使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摆脱职业艺术演出的专业元素,而变成一种朴素的艺术锻炼行为。

全文阅读

辽宁省公共艺术建设对策思路研究

[摘 要]辽宁省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内容多样,因此各个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丰富多彩,在专业设计上、建设监管、后期维护等就暴露了大量问题。在特色地域文化设计上甚至存在歪曲原有文化精髓的现象。通过实际大量调研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上述情况形成了以“231”结构建设框架思路,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大视野阐述宏观、中观、微观状态下对辽宁省文化公共艺术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对策思路研究,最终达到文化辽宁的目标。

[关键词]辽宁文化,公共艺术,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249-01

一、辽宁省公共艺术项目建设现状

首先是缺乏专项整体的规划,对于辽宁省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并没有采取不同的描述手法确定近、中、远期公共艺术专项总体规划项目的有关内容。其次是规范制度立法的缺失,监督管理机制松散。辽宁省各个城市还处于公共艺术建设发展的初级阶段,往往是无规、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严重阻碍了公共艺术建设。最后是决策的非专业化、维护管理的不足、艺术作品质量不高、脱离公众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二、 辽宁省公共艺术项目建设发展对策思路

三、 2.1辽宁省公共艺术建设对策架构――“231”结构

在辽宁省公共艺术建设上以“231”即2个维度,3个尺度,1个目标为构架。即理论和实践两个视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最后达到建设一个“文化辽宁”目标。

全文阅读

艺术形态的舆论特征性鲜明

摘 要:艺术形态的舆论不同于其他舆论,公众在对多种艺术体裁进行艺术表达时,多会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艺术形态的舆论特征有两点:一是心理性,二是复杂性。本文将以艺术作品典型事例作为论据,以在当今艺术家作品的与社会舆论的形成之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公众未能感受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反而仅仅用片面的观点看待艺术作品,将这些艺术作品作为情绪的导火索,将公众舆论从浅舆论上升为显舆论的暴力工具,而非能够将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真正的主旨体会与表达出来为论点。

关键词:艺术形态的舆论;心理因素;创作意图;公众舆论;艺术作品;个体差异性

舆论被定义为公众在特定的环境与时代下,给予特定的事物公开发表言论逐步形成为一种相对统一的状态的集合。毋庸置疑,它是社会公众给予的言论评价,是社会公众心理的绝对呈现。而艺术形态的舆论,即公众能够对多种艺术体裁进行意见的表达,其主要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态,公众可针对其内容或态势的不同,阐释其各自特有的意见倾向,其阐释的艺术形态也包括广播电视的文化娱乐节目、电影、多媒体中的文艺内容,皆可放置于艺术形态的舆论中。在艺术形态的舆论中,公众对于意见的发表带有心理性与复杂性,公众对于意见的表达多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心理因素又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可分为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具有个性倾向性及个性心理的特征。因此,在细致分析艺术形态的舆论时,其特征可用复杂性与心理性概括。

1 艺术从未停止对社会的批判,它具有时代性和批判性

大部分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企图性,它试图以艺术作为桥梁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有通过文学作品的描写影射时代;有通过音乐作品的旋律渲染情绪;有通过舞蹈作品的形态表达感情;有通过绘画的图像凸显内在;有通过影像的画面展现社会。艺术家们希望寄托自己的思想,凸显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感。本文讨论的是,在当今艺术家作品的与社会舆论的形成之间,公众往往未能感受到艺术家投射于作品的意图,对于有创作理念的艺术家来讲,他们往往更希望公众能够明白作品的真谛和作品的意图,然而公众仅仅只用片面的观点看待艺术作品,将这些艺术作品作为导火索,成为直接导向公众舆论的暴力工具,而非能够将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真正的主旨体会与表达出来。

2 文学:关注的都是艺术的东西

在作家余秋雨携作品《冰河》与读者见面且面对报社记者的采访时,记者问道:“有大量的读者认为您的作品辞藻过于温情,有挥洒心灵鸡汤的嫌疑。”面对这样尖锐的提问,余秋雨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他指出舆论环境固然如此,已然难以改变,但是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讲不可同日而语,受众密切关注的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点,并非是这个点的另一层,如娱乐花边新闻:谁出轨了,谁又上位了,或谁嫁入豪门之类的。但是,究其这个人的本身,也许她演技好,她长期资助学生,这样类似的关注点并不能夺取受众的眼球。这便让些许艺术创作者一味地迎合市场,追逐受众难调的口味,而让作品变得媚俗且市侩,因为好的作品是具有精神性的,不单单只是无痛哀吟,而好的作家应该有引领性与超前性。例如,幼时看得最多的便是《西游记》,这本明代巨作看来并未体察到作家吴承恩的境况,单从书里只能看到作者笔下描摹的神魔世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并未觉察出任何当时处境的忧愁,只领略到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的精彩。在如今看来,好的作家、艺术家被舆论环境包裹着,有超脱其境,继续埋头创作的人,也有顺应潮流,随大流而去的人。

3 音乐:消费艺术的真正价值

全文阅读

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探讨

摘要:目的解析城市公共艺术本质,对城市公共艺术发展进行思考,从城市公共艺术走向城市艺术,探寻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对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进行解析;对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结论城市公共艺术本质体现为物质性、精神性、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公共性、生活性、政治性、场所性、创新性,这种艺术本质属性使城市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向系统性、层次性、多元性,体现发展的继承性、时代性、创新性,体现于城市的职能和人们的生活中,使城市本身成为艺术品。城市公共艺术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审美环境中而发展成为城市艺术。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艺术本质;公共艺术本质;发展;城市艺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艺术成为设计艺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但公共艺术如何定位,公共艺术的边界如何厘清,公共艺术如何发展,目前还缺乏确定性。解析城市公共艺术的本质,从艺术的本质属性的规律上探寻城市公共艺术的实践发展路径。

1艺术的本质

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辞海》中艺术的定义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作为特征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在英语中艺术(Art)的本意是“人工造作”。按照美的性质,美分为现实美与艺术美两类,[1]从美的性质看,艺术美独立于现实美,独立于自然世界的美,体现于人的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关于艺术的本质,李心峰先生在其文章“再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中这样论述:“艺术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的反映;艺术是一种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实践形式,是一种精神生产;艺术具有审美特征;艺术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艺术具有突出的想象的特征”。[2]结合艺术定义及艺术本质的描述,体现出艺术是人类智慧充满想象力的创造物,反映对象是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客观世界,体现人的思想、政治、社会、生活的审美需求,在人的情感体验中得到价值实现,艺术美的本质独立于自然世界体现人自身创造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艺术的本质是关注于人文的物质与精神的审美体验。

2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解析

公共艺术是公众的艺术或社会的艺术,它存在于公共空间并服务于公众,体现了公共空间中文化开放、共享、交流的一种生活价值。[3]城市是人类社会权力和历史文化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合体,具有人类社会的效能和实际意义,集中展现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4]是结合人本身的社会与文化聚落,是最复杂的人文物质与精神体系,是人造物的聚集体,是人与人造物关系的聚集体,这说明城市本身具有艺术的本质属性,它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物质性、精神性、审美性、情感性、创造性、公共性、生活性、政治性、场所性、发展性,体现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

2.1城市公共艺术本质的物质性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