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硕士小论文

工程硕士小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方协同,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摘要: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培养为缓解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计算机工程硕士的论文质量近几年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该文分析了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存在的问题,找出了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工程硕士;计算机;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2-5474-03

自设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以来,工程硕士在我国高层次专门人才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改变了计算机学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为满足我国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工程硕士的培养包括课程教学、工程实践、学位论文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现状、工程硕士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

1.1 论文相对简单

国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意见中指出: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在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论文大部分与工程硕士从事的工作相关,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有实际的应用背景和使用价值,但深度不够。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计算机类工程硕士的毕业论文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约占80%,硬件设计约占10%,图形图像处理约占5%,其它约占5%。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相对比较简单。所使用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工作量相对不足。

全文阅读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概况(一)

我国的学位分为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其中专业性学位是以职业为依据的,所以又称为职业性学位,包括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

我国目前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最高学历一般为本科,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很少。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为了加快教育师资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亟需面向基础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满足上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渠道。

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概况(二)

1996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报告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招生对象、培养方向以及学位论文等都做了规定。

1997年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首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开始招生。

1998年又有首都师范大学等13所学校被批准招收教育硕士,并且组织了全国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第一次联考。

2001年是教育硕士发展的比较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在北京召开了首次全国专业学位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肯定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提出要加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速度,为教育硕士在内的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与保障。

全文阅读

制药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对我国制药业和制药工程人才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国内外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概况进行了对比。结合青岛大学医学院近年来在"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培养适应行业及企业需求的制药工程硕士研究生为目标,重点介绍青岛大学医学院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设置、培养模式的探索、学位论文质量监控措施等。

关键词:制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药工程源自青霉素的发现和制造,发展至今,药物不仅帮助我们克服了疾病,同时也能使我们强身健体。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国也将药物的研究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步晚,制药工程领域人才匮乏。因此,对制药工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现状分析

1.1我国制药行业的现状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跨国制药公司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内的结构调整,这给我国的制药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世界第二大OTC药物市场、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1]。然而,我国与世界制药强国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仿制药品多、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规模小、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药物创新研究投入不足,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学科带头人、企业家、管理人才缺乏[2]。因此我国制药业如何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提高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而大力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人才,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我国制药人才培养现状 制药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药业缺乏从事制药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和质量管理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重工艺、轻工程、重设计、轻制造,重技术、轻质量管理等偏向,对工程化制药人才的培养相当薄弱。为解决医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关键在于调整和加强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为制药业提供大批既懂制药技术、又懂工程,并擅长质量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概况

2.1国外制药工程硕士培养概况 国外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教育起步较早,目前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环节上也比较完善。纵观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是在不断协调与政府、企业、社会诸方面关系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3]。由于国情和教育基础情况的不同,国外的制药工程硕士教育经验,仅能为我国提供参考借鉴,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提高我国制药工程硕士教育培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全文阅读

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摘 要]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最终体现在学位论文的水平上,学位论文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此,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科学地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和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设计出基于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评估体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9-0125-03

1 引 言

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从1984年试点工程类型研究生开始,已经从9个培养单位、1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1千多人,发展到2010年的241个培养单位、40个工程领域、年招生8万多人、在校生21万余人。在这种趋势下,如何保证我国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学位论文是工程硕士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工程硕士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对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的探索研究,其中张士峰探讨了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学位论文选题及论文指导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建立一套完备的评价准则和责任体系来评价工程硕士论文合格与否。王庆金等构建了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进行了评价。黄秋萍对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数进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确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标准,完善评价体系。李庚建立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态度,制定科学标准,精确评分,公正评比,以评促进,加强监督,确保长效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实践的经验,是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估工作必须注重的环节。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者关于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探讨与指标体系建立两方面,而在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定量分析却为罕见。鉴于学者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估大多是定性评价的方式,专家评阅标准各不一致,导致论文评估时的主观性很强,论文的质量优劣难辨,缺少一定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同时,评审专家在评阅论文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选择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估。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析目标准则体系层次间的非序列关系,有效地综合测度决策者的判断和比较。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能够使评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提高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判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全国工程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论文评审参考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体系的各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的问题。

2 基于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造

全文阅读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 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但是,在教育硕士实际培养过程中却出现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术活动;师生配比不科学,导师关注度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实践考核形式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意义,增加学术活动;提高导师重视程度,改革教导方式;健全管理机制,科学进行实践考核。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专业硕士 困境 培养对策

全日制教育硕士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自2009年起,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范围”,这一政策的出台,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但借此机会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可以促进高校进一步发挥好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更专业化的人才需求。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内涵

2010年教育部的《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详细介绍了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该培养目标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第一要“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第二要“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教育教学工作”。全日制教育硕士是硕士研究生层面上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自然应该具备一名硕士研究生所拥有的理论水平和学术研究素质。同时,应用型人才是专业硕士的发展目标,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强调的实践体验是探究性实践[1],全日制教育硕士需要熟练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对全日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同时注重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工作的困境

(一)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学术活动。

全文阅读

关于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 论文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研究的起点,也是做好论文的关键。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着选题太大太难、选题不在项目管理领域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本文总结了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加强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工程硕士 学位论文 选题

论文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研究的起点,也是做好论文的关键。题好一半文。一篇毕业论文的质量受制于多种因素,而选题是否得当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甚至决定着论文的成败。目前,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影响了论文的进度,而且降低了论文的质量,急需加强指导。

1.项目管理工程硕士毕业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

1.1前期准备不足,仓促选题。

由于攻读项目管理工程硕士的人员均为在职人员,工作与学业要同时兼顾,学生平时大都在单位,在校时间短,与导师的交流少。由于自身缺乏系统性的学术性研究,对学位论文开题的重要性不了解,有的甚至不重视,对选题的研究范围、难度、特点等知之甚少,且缺乏与导师的沟通,导致开题后论文撰写困难重重,一筹莫展,有时甚至推倒重来,严重影响论文撰写。

1.2选题太大太难,力不从心。

选题太大是指选题涉及面太宽,以学生的能力和所学知识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选题太大往往造成搜集材料过多,千头万绪,不得要领,文章显得凌乱,分析不透彻,大而空,没有深度,没有创新。选题太难是指学生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综合能力及客观条件的制约,题目超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领域,造成写作中力不从心,常常半途而废,浪费时间。

全文阅读

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上培养质量

【摘要】【摘要】在教育硕士数量日益剧增、质量遭受质疑的今天,加强其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两方面来探求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课程设置;毕业论文;培养质量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我国设置的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它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自1997年首次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走过了10余个春秋,随着培养院校的增加,教育硕士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并已初具规模。在国务院学位办、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管理和指导下,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管理)实践、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规范和要求,各培养单位之间不断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整个教育过程有了日渐明晰的认识,初步达成共识,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如何完善这一体系,继续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问题,仍处在不断摸索之中,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和毕业论文两个方面来探讨进一步加强教育硕士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教育制度的灵魂,教育政策最终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如何从课程设置上提升高等师范教育的质量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须从教育硕士坚持的职业性方向出发,紧密结合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实际,适当压缩政治理论和英语等公共课的课时比重,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业性强、实践性鲜明的实践型课程,并增加观摩教学等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突出实践能力的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硕士。

1、从教育硕士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设置课程。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史面向中小学教师职业及课程教学实践需要的,因此教育硕士课程必须贴近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现实,要考虑到中小学课程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以及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实践需要,必须提供有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策略和方法,突出针对性和务实性,以适应和满足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现实需求为宗旨。教育硕士课程不仅要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纵深度和前沿性;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还要提高学生教育科研能力。为此,必须打破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以教师职业的实践需求为依据,创造性地设置课程。务实性与创新性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对哪一方面的忽视或弱化,都会直接影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2、从教育硕士实际出发,针对性的设置课程。

全文阅读

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探索

装备学院是隶属总装备部的一所正军级任职教育院校,是全军重点院校,学科体系覆盖6大门类、15个一级学科、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开展全日制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军事硕士、同等学力在职申硕、高校教师在职申硕等多种类型的研究生教育,是全军同类院校研究生培养类型较全的院校之一。鉴于任职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都具有较强的岗位指向性,在培养全军在职干部上具有较好的互补性,全军各任职教育院校均高度重视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以适应不同岗位、不同类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装备学院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自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工程硕士研究生起,就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不断拓宽培养领域和招生规模。目前,学院共有项目管理、航天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年招生100人左右,培养了一批适应岗位需要、能力素质较强的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

一、装备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情况介绍

(一)招生从2011年招生的情况看,考生主要来自全军作战部队、总部机关、科研试验部队、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与工程技术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也有少部分地方高校考生。

(二)教学经过近10年的探索,我们在课程教学上摸索并建立了自己的培养体系。在教学环节上,制定了各工程硕士领域培养方案、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等比较齐全的教学资料。在课程设置中,既设置了基础理论课程,也设置了工程应用课程,在体现研究生水平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特色、工程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课程建设上,根据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尽可能选用适合工程硕士研究生使用的教材,制作课件,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在授课教师遴选上,尽量选用具有工程经验和部队任职经历的教师。其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70%以上。同时聘请试验部队、航天科技集团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开设课程。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上,严格按照工程硕士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并进行严格的考试。在教学中,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室,针对工程硕士特点实行交互式教学,结合高水平的专题讲座,有效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工程素质。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为一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教学督导组进行课程教学检查,教学质量全部为优良。经过课程学习,学生提高了理论水平,具备开展学位论文研究的能力,部队反应良好。

(三)学位论文在学位论文工作方面,实行学校和部队双导师制,论文选题87%为部队工程项目或研究项目,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应用需求。总的来看,学位论文工作比较严格规范,学生大部分是来自全军的在职干部,非常重视论文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开题报告认真,答辩程序规范,有部队专家参加,把关严格。从已毕业的学员论文情况看,内容多围绕实际工作展开,技术含量较高,多具有较好的军事应用价值。但在中期检查和预答辩方面,有时受部队试验任务的情况的影响,部分学生开展的不够充分。

(四)管理目前,装备学院实施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模式,各级责任比较明确。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招生、教学、学位档案,并有专人进行管理。为规范工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管理,制定了专门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管理办法》。同时,明确要求导师要在工程硕士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界定了院内导师和院外导师职责分工。院内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参与招生录取,与院外导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与院外导师、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指导和检查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协助院外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和答辩,参与研究生的考核考评。院外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与院内导师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并与院内导师、研究生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参与或承担研究生部分实践性课程教学活动,指导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和答辩,参与研究生的考核考评。

(五)办学特色与效果装备学院根据任务确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面向试验部队,针对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特征设定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国防科研试验任务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办学特色比较鲜明。毕业生主要从事试验管理、规划、组织、试验技术等岗位,完成的工程项目用于国防试验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100多项已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涌现了一批以全国突出贡献工程硕士陆晋荣为代表的新型杰出人才,部队对装备学院工程硕士的培养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工程硕士培养的几点经验

全文阅读

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相关问题探讨

摘要:学位论文是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阶段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出现了一些问题,该文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2-7845-02

学位论文是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计算机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出现了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为了能培养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人才,需要找出现阶段影响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因素,并从管理上、制度上、教育过程的各环节上加以改进。

1 影响计算机类工程硕士论文质量的原因

1.1工程硕士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工程硕士一般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学习的同时要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因此做论文、上课的时间比较紧张。即使节假日等有空,部分工程硕士因忙于家庭等原因,很少把精力放在论文和上课学习中。

1.2 学习意识淡薄

全文阅读

大学图书馆强化工程硕士信息资源服务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简称GCT)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是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工程建设部门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工程硕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已渐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作为培养单位应注重完善工程硕士培养制度,提高培养质量。同时,作为高校教学科研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也应努力承担起对工程硕士生文献信息服务的重任,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某一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能够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发挥坚实作用。河北联合大学于2002年正式成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目前拥有2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至今已培养工程硕士300余人[1]。

1工程硕士信息资源的需求特点

本次统计限于河北联合大学2009—2011年毕业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够全面,但由于学校工程硕士招生时间短,人数比较少,故本次统计基本上可以反映学校工程硕士文献需求和特点。在学位论文中,引文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对文献需求的集中反映[2]。通过对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出工程硕士对文献的归纳能力和创新水平,掌握其利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需求,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1.1信息资源需求的不均衡性

1.1.1引文数量分析引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硕士生对相关学科文献信息的了解和吸收能力[3](见表1)。从表1可见,在统计的6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共引文献3029篇,平均引文量为54.83篇,引文篇数最多的达82篇,最少的有40篇,可见工程硕士从选题、调研到写作的每一环节都要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文献资料的需求量比较大。

1.1.2引文语种分析———引用文献的语种不均衡通过对引文语种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工程硕士撰写论文时利用国内外文献的情况,吸收信息的能力[3]。同时,对图书馆如何合理地收藏各语种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表2可见,学校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引文语种最多的是中文文献,均占总引文的60%以上,而对英文文献的引用率只有将近30%左右。

1.1.3引文文献类型分析———引用文献类型不均衡在所统计的60篇论文中,引文文献包括期刊、图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等(见表3)。结果表明,论文引文中有70%以上的文献来自于期刊,其次为图书,而其他类型的引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可见,工程硕士由于“进校不离岗”,不能像在校生那样有时间、有能力系统地利用书籍,而期刊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颖等特点,自然成为他们的首选。而且,工程硕士论文准备时间有限,写作过程求快,这也导致他们更多地依赖期刊。同时,随着图书馆学位、会议论文数据库的日益完善,查阅起来更加快捷,也正日益成为工程硕士获取信息的渠道之一。

1.1.4引文年代分析通过对引文年代分布的分析,可以了解工程硕士利用文献的时间范围情况,作为测评论文新颖性的标志之一。在所统计的3029篇引文中,中文文献最早发表于1947年,最近的为2011年发表的文献,时间跨度为65年。中文引文主要集中在1991—2011年这20年(引文共2707篇,占中文总引文量的89.37%)。因此,做好这20年的文献信息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有重要意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