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类网络教育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精选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1篇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一来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二来也是因为网络教育的自身优势。较之于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具备独特的优势,网络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储备等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地组建学习小组,及时地运用在线交互软件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总之,网络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软件开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与运用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扩展,现有的软件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愈加丰富、愈加发展的网络教育,因此亟待对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进行软件开发技术工作,努力研制新的网络软件,最终促进网络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网络教育的更高更快地发展。

(一)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为网络教育提供了非常广袤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在网络教育发展中,网络教育资源库是根基。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来源,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能够综合性地提升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开发设计,能够及时地将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者教师的讲课屏幕及相关的课件内容传递给网络面前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教育中,如同坐在教室中一样,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各类学科资源科、开放式教育资源库、资源中心等教学资源与资源数据库的紧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学生无需紧紧盯着黑板,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及时地快速地捕捉教师的课程讲解,同时还能够定格教师的教课过程,通过系统回放、暂停等多功能软件,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推敲与学习,加深学习的印象。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利用这种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极大地节省课程备课的时间,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一边教学一边辅导。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通过教育资源库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进行知识的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质量。

(二)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提升了网络教育的信息整合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广袤的知识来源,但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繁琐的信息。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地通过网络教育来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呢?在网络教育中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管理,将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加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教育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软件,通过开发设计这款教育管理软件,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分类整理工作。在传统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中,往往由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人为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资源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学习者的要求,因为针对同一条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又快又慢,因此如何把握信息更新的频率,这是人为管理方式难以权衡的。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中,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误差不断,管理手段落后等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网络教育中,进行教学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将人为管理的模式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既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教学资源分类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复杂、错乱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资源按内容、主题、关键词等不同标准划分为统一的信息,并构建了相关信息的信息管理库,加强信息的筛选与超链接管理,学习者在进行网络教育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搜索引擎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搜索工作,并通过网页上的超链接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软件,能够加强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保障教学资源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为提升信息更新的精准性,在信息更新软件开发中,还设计了信息存储等辅助功能,新用户可以通过“历史消息”来查阅更新前的内容,而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页面来进行新信息的查阅与浏览等工作。总之,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教育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综合提升了网络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习者创设了科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系统性

与传统教育一致,网络教育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通过分类处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按照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与整理,能够按照学科体系的阶段性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习者在网络教育中,可以通过分类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快速查找,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阶段学习目标,提前了解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依托于现阶段的学习所得,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侧重提升,以确保不同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在网络教育中,学科分类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所得,进行科学的测试工作,以保证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科分类软件的应用,在细化知识分类的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资源环境,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2篇

一、网络高等教育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差异

尽管网络高等教育与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其本质是一致的,同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但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管理方法、生源特征等方面却有着明显差别。

(一)培养目标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两个宏观层面的基本特点:一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各类高校不断调整办学定位和优化人才培养规格;二是各类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地方学校大量兴办,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目前,国内举办网络教育的试点高校绝大部分定位于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并重型的大学,因此其举办的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研究型、学术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属于精英教育。而网络教育作为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延伸和补充,则主要为因各种原因不能进入传统大学学习的人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培养的是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应用型、技术型、职业型的专门人才,属于大众化教育。两者在质量标准上应有很大区别。

(二)教学模式不同

在传统的全日制教育中,教学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育,即师生处于同一物理时空面对面地进行接触交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则可以在与教师的同步交流中迅速获释疑问,提高学习质量。而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则完全不同,主办高校的教师与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主要借助于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进行学习,这对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学习者特点不同

接受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生主要为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年纪轻,记忆力强,加上经过严格的高考选拔,大都具有较扎实的中学阶段基础理论知识和很强的学习能力。参加网络教育学习的学生则大部分是在职人员,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学习专业与所从事工作联系密切,但由于离开学校时间过长,许多知识已经淡忘,理论基础明显差,加上入学门槛低,学生之间的水平和能力也参差不齐。

二、工科类专业高等教育特点及远程实施的难点

由于投入成本高、技术不成熟、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因素,工科类专业一直是公认的网络教育开展的难点,主要表现在:

(一)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

实验教学是工科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远程实验环境的理论和技术都不成熟,目前大多数开展工科网络教育学校的实验课程仍然依赖传统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式。然而依靠传统模式来构建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显然不能适应网络教育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首先,接受网络教育学生的分散性和业余特点使得集中安排课程实验时间实施困难,造成即便开设了课程实验,很多在职学生由于工作、交通、费用等因素也不能到校完成实验;其次,由于实验设备价格一般都比较高,设备的套数有限,无论是试点高校本身还是校外教育中心的依托单位,所拥有的实验设备主要是为本校全日制学生服务,因此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保证网络教育学生的使用,很多实验无法真正开展。因此解决好实验实训问题是工科网络教育成败的关键,亦是一大难点。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体现

与文经类专业相比,工科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比较严密,课程内外之间的关联性强。比如学习高等数学,不懂极限的概念就很难理解微积分,而没有修过高等数学就很难学习许多工科专业的后续课程。因此,在开展工科远程教学时,课程教学思想体现和学习过程控制比文科课程要求更高,更需要注重对课程进行周密的教学设计。在国内网络教育开展初期,许多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基本照搬了相应全日制本科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这种情况至今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课件都是传统的三分屏样式,这种没有教学策略的课件虽然试图把现实课堂搬到网络上,但却严重“失真”:远程教育教和学分离的特点使得教师不能直接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也不能直接要求老师解答疑问。对于偏重记忆内容、内外关联度不大的课程而言,此矛盾并不突出,但大多数工科课程都有较大的内外关联度且强调逻辑推理,只有在理解基础上才能很好掌握,这就使得远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毕业环节的实施

毕业环节是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工作责任感等具有独特作用,而工科类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接受一次比较全面的工程技术训练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全日制教学模式来组织网络教育毕业实践环节,必然涉及联系毕业实习地点,安排实习内容、组织论文(设计)课题、安排指导教师等众多工作。由于网络教育办学规模大、办学区域覆盖面广、学生情况千差万别,这样做不但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很大,并且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工科网络教育中如何解决好毕业实践环节的理论联系实践问题,保证教学质量,同样是一个瓶颈。

三、工科类专业网络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的要素

以上分析比较显示,由于网络教育和工科类专业一些固有的特点,工科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除了包含传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项要素外,还涉及更多的方面,其中教学设计、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无疑是突出的要素。

(一)教学设计

由于网络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被打破,取而代之是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如自主学习、网络答疑、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组合。精心的教学设计使各种教学方式得以科学组合使用,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二)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的核心,是教师表现和传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它的丰富程度和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支持服务

在网络教育中,由于教师与学生不在同一时空活动,相互问的交流存在障碍,教师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较难进行,因而支持服务的到位显得尤为重要。

(四)实践环节管理

实验实训、毕业环节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工科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和加强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工科网络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四、构建工科专业网络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国家重点大学,在近九年的网络教育试点工作中,坚持“质量、规范、规模”的办学方针,强调设计先行、建设为重、服务为本的理念,不断完善规范制度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个符合工科专业特点的网络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一)遵循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合理教学要求

网络教育的质量标准应该与培养目标相一致,标准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教育质量与培养目标的不协调,或者说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在我国,网络教育是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此,学院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接受网络教育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状态、学习条件和培养目标出发,制定了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要求和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安排中适当降低了数理化等工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求,加强了应用性和技能类知识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同样不强求与全日制同类专业简单的统一,在符合专业培养基本要求基础上,力求满足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

(二)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提高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由于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时间还是学习环境上都不同于全日制学生,简单照搬全日制学生的教材和学习内容必然影响学习效果。为此,学院从受益面较大的工科类专业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等着手建设网络教育系列教材。经过多年的努力,使工科类专业的网络教育专用教材达到2O以上。此外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各类学习资源建设,如针对物理化学课程重点、难点和前沿问题建设了有100多个专题组成的自动答疑库;为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工程制图课程建设了丰富的电子模型库等。学院先后自主开发完成课程课件150余门,辅导课件近500门,引进校外优质课程课件67门。

(三)从网络教育特点出发,着力优化教学设计

网络教育教与学在时问和空间上是分离的,由于缺乏群体的学习氛围、教师的直接指导和督促,远程学习要取得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外,加强课程教学设计显得尤为必要。针对工科类专业课程内容关联度大、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的特点,学院在课件制作中,强调教学策略的应用。每门课程都要求做好导学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前首先了解本课程的地位、主要内容、各章节问的关系以及学习方法。每个知识点学习后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测试题,供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一些与后继学习内容或其他课程关联大、必须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则通过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自测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否则须从头反复学习。为弥补工科类课程叙述方式单一、内容枯燥单调的不足,课程设计中根据内容需要,采用丰富多样、适宜的多媒体手段,努力体现易读性、趣味性和交互性。考虑到工科类专业许多课程理论性强、自学难,需要教师当面引导和启发的特点,我院对主要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实行网上自主学习、网络直播授课和集中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四)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实践教学难题

学院通过不断探索,采用多样化的组合模式解决化工、机械、自动化等工科类专业网络教育中实验实训环节难题。除校本部外,学院对开设工科专业校外教育中心所依托单位实验实训设施条件作出严格规定。需要亲身体验的操作性技能训练(如金工实习),利用当地设施来完成。对部分注重观察、动手要求不高的、且当地不具备开设条件的实验,则通过拍摄实验录像和开发仿真实验软件予以解决。一些必需的、校外教育中心不具备条件的专业实验,通过和专业学院合作开发远程在线实验装置加以解决。目前,正在不断扩充和完善的远程实验平台涵盖了10余门工科课程、近8O个各类实验。为了破解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难题,学院创新思维,改进实践模式。针对接受工科网络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在职人员,特别是行业内定向培养的情况,我们要求学生利用所在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在企业范围内选择毕业环节课题。为了确保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我们还实行了厂校双导师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负责当地指导,本校教师则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平台负责开题、初稿、修改稿、终稿等每个环节的评阅。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又通过接触业务实际提高了其工作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得到了基本保证。

(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支持服务水平

鉴于网络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服务和管理,对保证质量尤为重要。学院于2008年建立了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出了“精心设计、潜心建设、用心服务,创建具有华理特色的远程教育体系”的质量方针和相应的质量目标,通过制定和完善各个服务和管理环节工作流程,持续改进服务和工作质量。由学院学习支持服务中心一校外教育中心一班主任组成三级服务体系,着力做好导学、助学、促学工作,将为学生的服务贯彻在培养过程的每个阶段。班主任通过专用平台可以及时清晰地了解班上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六)严格工作程序,抓好过程监控

学院建立专门的教育质量监控办公室,通过建立流程和定期检查,对师资配备、资源建设、实践环节、支持服务等过程进行全面监控。无论是学校的主讲教师还是学习中心辅导教师的聘用,都实行资格审查,定期进行业务培训,通过每学期学生的测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映差的不再续聘。资源建设坚持规范操作流程,实施严格的出口质量审查制度。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从试卷命题、印刷、分发到考场安排、监考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程序,每个考点确保有一名巡考教师对整个过程实施监控。建立多渠道学生帮助平台,支持服务上,保证学生的诉求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所有处理结果都及时反馈质量监控办公室,以便不断优化工作流程。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比较研究

前言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人们却普遍认为优质资源匮乏,内容集成度低,针对性不强,希望建立更多优质、高效的专业资源库,一次性获得更多资源。笔者通过分析70多个国内外电气信息类专业网站,收集了国内外网络教育的论文120多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内容分析法研究网络教育资源,对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进行了分析。

一、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发展态势

2001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实施开放课程资源项目,迄今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巨大的成功,截止到2016年把2000多门课程的教学材料呈现在网络上,超过几十亿用户从中受益。在MIT的号召下,哈佛、卡耐基•梅隆、耶鲁、UC伯克利、英国开放大学等世界各国高校也竞相开放了其课程。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也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各个教育层次的资源体系,促进了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图书馆。据统计我国建成4000多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近1000多门大学视频公开课、2800多门大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内三大MOOC联盟组织:2012年5月组建,30所上海高校加入上海课程共享中心。2013年10月9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理事会在北京大学成立,该联盟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为实现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广泛共享而自愿结成的高校联盟。2014年5月全国地方高校UOOC(UniversityOpenOnlineCourses)联盟在深圳大学成立,56所高校加盟,分布于全国40个城市,广东省18所高校。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开通,全国高校通过此平台进行MOOC课程建设和应用,首批10门“985工程”高校课程在2014年5月下旬陆续开课。

二、国内外网络教育平台比较

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依托于网络教育平台,这些平台主要来自两方面:高校研发或商业开发。国外典型的平台:BlackBoard、Moodle、Sakai、WebCT、Claroline、ATutor、Learningspace、Dokeos和CoSE等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库及管理系统,集成了网络教学需求的主要模块,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有研究表明:国外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与评价,如课件的制作与、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国内的网络教育平台更加注重教学组织管理,如用户和课程的管理。专业网络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往往需要注册、付费、获得授权才能登陆、获取网络教育资源。公共门户网站和普通高校往往是免费登陆,通过查找学院、课程等栏目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三、国际开放课程联盟

国际开放课程联盟是全球网络教育的门户网站,了正式大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自由使用、复制、翻译和编辑,禁止商业利用,联盟不授予任何学位或证书。虽然国外网络公开课早在2002年就已经传入我国,但由于语言障碍,一直没有实现较快发展,直到2010年国内一些知名字幕公司,给这些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配上中文字幕,各大网站专门推出名校公开课频道,才使得国外高校网络公开课在国内流行。联盟提供课程教学大纲、日历、讲义、阅读材料、作业、考卷等文本资料,部分大学提供讲课视频和音频资源。使用Google浏览器可以在线翻译英、法、德、日、西班牙等语言,按语义、语言或来源搜索,可以快速找到电气信息类课程。2003年11月,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其宗旨为“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内外大学的优秀开放式课件、先进教学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用于教育,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

四、国内外公共门户和高校网站资源

自2011年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上线以来,提供首批20门课程供学习者共享,2013年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向社会免费开放,可以按课程名称、作者、学校检索。中国高等学校教学资源网、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网和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提供了高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名师、教材、课件、微课程等数字资源。网易、新浪和搜狐等公共网站开设了名校公开课,网易将哈佛、耶鲁等名校的视频课程翻译后上网,提供电气信息类60多门课程,支持iPhone、iPad等移动终端系统。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开放了国家级电气信息类课程246门。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逻辑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提供完整的视频教程,上海交通大学门户网站链接《基本电路理论》和《电路实验》课程,除介绍专业理论、实验知识外,还设置了特色栏目:科学名家生平、教学顾问、实验演示、自学材料、网络交流和学生优秀小论文等。

五、清华教育在线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

在清华教育在线课程共享联盟中,可以按教育类型、地区、学校或学科查询课程,国内30个省、市的250余所高校提供了电气信息类课程达2345门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了230多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类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包括数字系统、电力电子、机器人和控制系统、信号处理和通信工程等方向课程,占2000门开放课程总数的11.5%。根据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2个学科门类共设置92个专业类,电气信息类包含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共4个专业类,占总专业类4.3%。由表一看出,电气信息类开放课程门数占总开放课程门数比例是6.5%,高于平均开放课程水平。

六、国内外部分电类网络课程内容比较

在英、美等国高校中,电气信息类偏重电能的课程资源越来越少,大部分都侧重于信息类。国外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的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学体系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除基本电路理论外,还包含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内容,强调电磁学—电路理论—电子学—数字系统的有机联系。②强调基础知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重点是理解电路。开设与电路交叉学科的课程,与现代先进技术接轨。③强调实验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国内的电路、电子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基本按照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系统三门课程顺序讲解,各自形成比较完整但相对封闭的知识体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并不十分紧密,采用的理论体系和分析设计方法各不相同。实验内容独立分散,实验项目多,但缺乏综合性、创新性。

七、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比较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资源媒体类型:文本、PPT、XLS、PDF、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国内网络课程资源开放了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检系统、网上考试系统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与教材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有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课程、在线论坛、教学课件、数字图书馆、试题库、教学专题网站和虚拟软件库等。国外网络课程资源注重课堂演示实验,注重学习进度的安排,重视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通常采用BBS、在线答疑、E-mail等手段,或将Blog、Wiki、Facebook、SecondLife等软件引入网络教学领域。结语有关网络教育的研究可分十二个方面的内容,笔者就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资源做了一些比较和分析,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在当今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网络教育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国内外高校和教育机构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资源,实现了异地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打破了区域、语言的限制,因人而异的国际远程网络教育成为现实。(2)国内外使用不同的网络教学平台,具有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功能,通过搜索引擎可以查找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网络课程。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课程内容存在差别:相比较而言,国外课程注重融合、注重实用、注重更新;国内课程注重历史性、系统性和完整性。(3)纵观国内外电气信息类网络教育的资源建设情况,教育资源库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方便快捷地利用网络教育资源的平台。随着我国高校不断与国际接轨,加强网络教育的规划和指导,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建设基于合理开放、共享规范的组织体系,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管理、应用、共享水平,是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洪岩,唐卉,梁林梅.美国高等网络教育发展的新态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01).

[2]杨进中,张剑平.国外开放课程平台及课程开发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4).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4篇

以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范(试行)》中的关于远程教学管理系统的要求及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为基础在以质量为核心、以人为本、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基本理念指导下与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合作融合双方力量进行科学化管理从学院层面的系统管理、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四个模块构建网络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模块化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

1.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由于受到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性能等因素影响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有与它契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鉴于西南大学网络学院已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用户管理和安全管理裁们重在研究为有效指导与监督教学过程的系统制度化管理制定了《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管理办法》和《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师管理制度》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继续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教学过程监控和管理。

2.教务管理。教务管理包括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已由网络学院完成)。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院在2001年开始开设网络教育《化学》专业2008年在对培养方案做出调整和修订后,专业更名为《化学教育》专业,同时新增《应用化学》专业。两个专业在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等方面都采取不同于全日制本科的方式突出网络教育的继续教育特色。教学计划是根据网络教育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专业方向、学习年限和教学对象而制定投有盲目照搬普通教育计划。网上教学组织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作为考核、验收教学质量的标准。两个专业教学计划各自包含不同的11门专业课程、各有特色的6门选修课程、教育实习或工业见习以及毕业论文。《化学教育》遵循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模式和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教有所依、学有所用;由于大多数学员都是来自基层教学单位,因此依托基层教学单位完成教育实习的实践教学环节并设计合理的与学员从事教学相关性强的毕业论文题目精心进行指导。而《应用化学》则遵循当前经济改革浪潮中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来自工矿化工企业的学生实践优势依托企业完成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化学网络教育教材包括文字类(一般使用统编教材制作为电子课件、题库和案例库)、图形(像)类、音(视)频类动画类等教材洛类自成体系J虫立使用。

3.教师管理。教师管理主要从资格审查、培训管理、责任管理和考核评价上进行管理。学院规定从事网络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且有一定网络教育经验。教师任课前均需经过岗前专门培训,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践技能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能够主导学生的在线讨论活动,准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和指导。教师一旦承担网络教学需认真学习管理办法,熟知各项规章制度并与学院签订‘化学化工学院网络教育教师教学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化学网络教育教师档案。教学队伍建设:网络教育师资队伍的学科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均有相应要求技照‘化学化工学院关于成立网络教育课程教学团队的决定”针对学院网络教育优质资源利用不够缺乏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情况通过外聘请内培养构建合理的教学队伍。目前已形成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军的多个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研究: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质量肩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内容涉及网络课程内容的组织、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教学方式的探究、高校网络教学的设计原则、高校网络课堂教学的优化运用、网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等。鼓励教师总结自己进行网络教育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想技照科学论文的规范格式撰文投稿始予相应奖励,推动网络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4.学生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习评价管理。网络教育具有“师生分离”和“教管分离”性质教师角色淡化教学管理弱化而学生的自我管理凸显。我们在每个年级实行班组管理启选班长,定期轮换赴每一位同学充分参与管理锻炼自主能力加强自我服务,同时重视对学生自治的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由自我性评价和客观l胜评价组成。自我性评价:学生先完成自测题目和思考题目提交后与标准答案比较而做出自我评价。客观性评价:根据学生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设计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给出具体的分数通过提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使学生感受到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教学秘书定期分析学生学习评价相关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做相应教学调整。

三、化学网络教学管理模式特点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教育;重要性

自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诞生以来,在教育技能方面历经二十余载的发展,计算机正以强大的势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加之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化和普及,也扩大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规模。1968年,由此,“软件工程”一词在北约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被众多学者提上了议案。目前,计算机网络教育不断发展,软件工程的发展也变得尤为重要。

一、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过程

软件开发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作,软件开发技术也经历了相当的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软件开发初期,对软件开发的认识上,人们普遍的都比较重视“软件危机”的解决措施。20世纪60年代末,由K.W.Dijkstra提出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大受世人的追捧,很多人认为这项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软件危机”,但面对大型软件系统,系统的重要性、稳定性、扩充性却难以实现,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面向对象方法,使软件工程领域重获生机。对象管理组织OMG于1997年11月将UML正式作为基于面向对象技术的标准建模语言,自此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推陈出新,造就了目前UML作为可视化建模语言事实上的工业标准备受社会各界青睐。

随着SOA体系的出现和CASE技术频繁的更新,软件工程技术的不断持续更新和不断完善,在软件开发技术上及时出现了呈现出的飞跃,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现代网络教育。

二、现代网络教育的特点

从教育培训层次来看,计算机技术也逐步用于教育界,因此网络教育应运而生,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也在教育形式方面影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短,因此“优势”也就意味着新技术的结束。网络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加快了教育模式的改革,使传统面授教育逐步过渡为网络远程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从使用传统的书本等纸介课件资料,逐步转变为采用网络资料、学习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从而做到了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使其按照自身条件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自主地学习知识;有助于自动化的进行教学管理活动,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网络平台,从而使工作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三、软件开发技术对网络教育的意义

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开发为前提,软件开发技术也为网络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支持。

1.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为网络教育提供了资源储备

当前,国内有很多种开发教育资源库的模型,获取资源的途径因此多样化,而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资源库,为网络教育储备了足够的文献资源。传统的数据库管理模式限制了数据的重复利用,而且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较差,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人工浪费。而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则使各类教育资源和资源数据库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使资源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这一点是我国原有的管理工作无法企及的。

2.教育管理软件的开发丰富了网络教育的管理手段

先进的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同时也丰富了教育资源,而教育管理软件的开发也为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多种可选途径,极大的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也使教育管理模式的软件化和信息化,获取信息的准确率和管理效率也因此大大提升,同时,也有利于管理信息的备份及存储带。此外,教育管理软件也被广泛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针对性

我们一般都根据学科分类来划分教学内容,它可以按照学科类别将教学内容归类,从而细化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所以,对于网络教育来讲,准确划分学科类别,积极开发并推广应用软件技术,有助于细化学科内容,从而有目的地开展网络教育。同时,学科分类软件的广泛应用也有助于整合课业资源,促使管理者根据学科知识特点,科学的划分知识层次和学科类别,以突出自身教学活动的特色。学科分类软件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知识氛围,教育者可通过这一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的循环中,也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突显教学个性。这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特点。

4.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灵活性

软件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理论倡导的新型教育模式。辅助教学软件的大量开发和实践应用使网络教育具有更加灵活的教育方式,突显网络教育的时代特色。同时教学软件的广泛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丰富的教学软件资源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把握学习时长、掌控学习进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好意识,提高了有效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网络教育开创了现代教育开放、交互、自主、和谐的教育新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变革,软件开发技术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技术依据。实践证明,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依托于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开发技术将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发展态势,在教育领域乃至人类学习、工作、生活等全方位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未来。

【参考文献】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软件工程;网络教育资源;资源库;开发流程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7―0111―03

引言

教育信息化推动了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相应地拉动了网络教育的资源需求。网络教育资源是保证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因此,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以工业化、流水线的方式开发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来适应这种高速增长的需求。因此,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来,有助于缓解目前这种资源供需脱节现象,减少资源的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可以满足大众终身学习的需求。

一 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简称为SE)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其基本思想就是将软件当作一种工程产品来处理,从时间角度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复杂问题进行分解,把软件生命的漫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并给每个阶段赋予明确而有限的任务。典型的生命周期阶段可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维护等八个阶段,总体由软件定义、开发和维护三个时期组成[1]。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软件工程的核心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②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③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④标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2]。软件工程和教学设计一样,都体现了一种系统方法的思想。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原则可明显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复用性和可维护性。

二 软件工程应用于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在对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设计与开发时,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用于网络教育,要对资源中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教学过程及其控制进行全面的设计,即教学设计;另一方面,网络教育资源又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它具有从软件定义、软件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到运行与维护的软件生命周期,即具有从软件提出到更新、淘汰的过程。因而也适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具体过程及其组织应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因此,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维护应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组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方法,应将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软件工程的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教学设计的方法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其控制进行设计,这是网络教育资源设计的核心。在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组织和技术方法上,则应遵循软件工程的方法,例如,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过程的组织、实施,开发技术的应用等,都应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来提高开发效率、优化网络教育资源质量。

三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目前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一般是针对具体的学科课程。既涉及到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和科学性,又涉及到软件实现的技术性和效益性。当前开发的资源过于依赖教学设计的思想,而忽视其作为软件应具备的属性,缺乏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网络教育资源作为教学软件具有教学性,但是不能够以教学设计来取代教学软件开发的一般过程。

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基于一定的多媒体著作工具基础上的,需要多种专业人员的交流协作。而当前的资源开发主要是基于小组和个人,并且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开发进程是隐性的,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显性的操作流程。过程的推进是沿袭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来进行,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开发阶段划分不明晰、开发人员职责不明确、缺乏编写“文档”意识、资源更新缓慢、“老化”的资源循环使用、开发周期长等。从而致使开发效率和质量难以保证、各个阶段独立性差、开发过程的随意性加大、资源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差、利用率低等。这种个体化的开发模式难以适应人们增长的资源需求,难以适应当前资源系列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变革当前的开发模式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迫切需要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规范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本文基于软件工程对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的一般流程进行了显性的探讨。

四 基于软件工程的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

网络教育资源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由于各种网络教育资源面向的对象能力层次不同,因此所需设计、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在类型、结构、功能上应有形式上的差异变动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采用科学规范的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管理和维护网络教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对设计与开发的网络教育资源不断测试、更新、升级和维护。资源的编辑制作及入库操作也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以便于对资源的共享维护以及用户对资源的查找和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应包括需求分析、教学设计、结构和功能设计、素材编辑制作、教学应用等阶段。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一切工程设计开发的起点,是软件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需求分析可以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还可以通过分析,整合优势资源,从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需求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着设计阶段各种媒体的选择、策略的制定和情境的创设。只有掌握了教学的需求,才能了解学习者的状态,决定资源的主题和类型,形成资源开发提纲,完成对资源的整体规划。

2 教学设计

设计阶段是在资源开发提纲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即作资源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软件工程中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方法。这个阶段问题的中心在于“如何总体设计并具体实现资源”。针对知识主题类型及其知识结构体系来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相应的媒体表现形式,确定学习者控制的交互类型与反馈方式,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教学设计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资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找出相应的知识点描绘成知识地图。对教学顺序、呈现和控制策略进行组合,从整体上对资源的呈现策略和控制流程给予规划和安排,将知识点放入资源的流程框架中,形成总体方案。

3 结构和功能设计

结构和功能设计是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与软件工程中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相对应。结构和功能设计就是对网络教育资源各个教学单元模块的框架结构、资源内容组织编排及其教学的功能进行设计。在研究网络教育资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先设计整体结构,再设计每个集成单元的结构,最后对基础素材进行设计。

由于网络学习者对网络教育资源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开发出的资源应具有明确、清晰的框架层次结构,符合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习惯。提供相应的导航设计来避免信息迷航。由于网络中的资源信息通常是分块呈现,因此信息块的大小要在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的限度以内,然后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组织。

4 界面设计和脚本设计

通过编写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这些标准化的“文档”来规范资源的编辑制作过程。脚本可作为编辑制作基本媒体素材的依据,同时可以理清设计思路。通过界面设计来美化界面布局,对细节进行优化,使资源更加人性化,增强资源的视觉冲击力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参照软件工程的标准化的设计方法,资源在编辑制作阶段应制定统一的参照标准,以便于后期的资源入库和维护。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进行资源的开发。实质上是运用网络开发工具,将设计思路以文本、音频 、视频、动画、虚拟现实和多媒体应用程序等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集成于Web应用程序之中[3]。

在资源的编辑制作过程中,可以先制作基础素材,再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集成素材,形成不同类型的课件、网络课程等。在网络资源编辑制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运用有效的评测手段和其他的反馈手段来测试、判断资源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测试资源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指标。将制作好的资源按类型分类入库。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属性进行标注和预校验,添加必要的索引信息,确保资源库中数据信息的精确性[4]。

采用积件设计思想和模块化的组织形式,可以将网络教育资源库构架为媒体素材库、集成单元库和课件库三个层次结构。这符合网络教育资源制作的基本过程,体现了软件工程模块化的思想。纵向和横向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开放性和可扩充性,有利于维护管理和动态更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重组[5]。

6 教学应用

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就可以投入教学应用了。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不断反馈和修订来对各个环节进行功能上的扩展、内容上的完善,对资源的质量水平作出价值性的判断等。通过网络教学的实践进一步推动网络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反馈与修订是一个动态的进程,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另外,在整个网络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全过程按标准进行评价和管理。从项目一开始,设计者、开发者和用户等需要共同明确最终资源的所有方面的一致标准,每个开发人员都应该清楚地知道怎么做,始终坚持用确定了的标准来有效地保证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6]。

五 结语

本研究基于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一般流程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规范操作,使开发人员能明确各个阶段的任务分工从而简化操作程序,提高教师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力,提高资源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胡水星,俞力凡.基于软件工程思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应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5,11:62-64.

[2] 黄春花,刘远军.基于软件工程的网上教学平台的开发研究[J].科技资讯导报,2007,22:33-34.

[3] 刘志波,鬲淑芳.网络课程的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 2002,2:43-48.

[4] 马秀峰,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2:55-58.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7篇

自1999年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包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内,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学校共计69所。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同生共存的两类教育形式,均以在职成人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但在办学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他们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过程中同时催生的产物,诸多学者和一线实践者对两类教育形式认识模糊,甚至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因此,对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厘清和辨析,有助于搭建衔接两类教育形式的桥梁。

1.概念辨析

开放教育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开放教育泛指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其本质是人人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教育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育过程开放、教育方式开放、教育环境开放等。狭义的开放教育则特指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形成的开放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新型的常规教育形式,进入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网络教育同样也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育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浏览各类学习资源,在没有教师有计划地连续指导情景下,同网络伙伴进行交流的学习。狭义的网络教育则是由普通高等院校组织的对学习者有明确培养目的、主要依靠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的教学和学习支持服务。目前我国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均是定位在狭义层面,是依据从事现代远程教育的不同高等教育机构来进行划分的,培养对象均是面向成人,尤其是以各类在职人员为主。

2.办学模式

开放教育由中央电大统一组织,普通高校、行业部委共同参与,各级地方电大具体实施的多级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相对而言,网络教育则是依托普通高校自身资源,由网络教育学院和校外学习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对学生实施教学以及教学管理服务。

3.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在现代远程教育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开放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参加实时及非实时网络教学辅导,还可以参加由当地教学点组织的面授辅导及小组学习等。中央电大、省电大以及教学点通过统一的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专业实施方案等实现导学、助学、促学的高效整合。网络教育则是学生完全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的学习活动,包括:院校通过网络课程资源(含视频与文本)进行在线教学与辅导,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在线完成作业,通过网上讨论与网上论坛实现师生互动和答疑解惑。

4.课程体系

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是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保障。网络教育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师来自于院校自身,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的完整性。而开放教育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开放教育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基础以及行业需求等,从全国各地聘请教师共同研究课程体系,制定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5.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是依据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要求,依据中央电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纸质教材、音像视频资源、多媒体资源等进行一体化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则是根据自身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二、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

学分互认,来源于英文“CreditTransfer”,指的是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学生的学分可在合作高校之间实现相互认可与换算。对于院校来说,学分互认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可优化整合、统筹配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解决部分学校扩招后师资、教学设施不足等问题,并使院校能够聚集优势资源打造自身特色与品牌。对于学习者来说,单一院校的课程组合已经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学分互认有利于打破院校之间的壁垒,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学习渠道。由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最大化地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正在积极开展学分互认的相关探索。

1.合作开设专业与人才培养

在开放教育启动时,中央电大为了充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开展了与普通高校合作开设专业和人才培养的探索,截至2012年,已经开展26个本科专业的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通过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建设专业课程、合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对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要求的学生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实现了专业层面的整体学分结果互认。中央电大和合作高校初步探索了学分互认规则,主要包括课程考试要求、学位英语要求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要求等,比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学位课程须达到约定的平均分值、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须达到约定的等级或分值。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各院校的专业要求不同,学分互认具体规则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2.“免修免考”

“免修免考”是指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通过国家承认学历的其它教育形式取得某门课程的学分,且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低于现修专业被替课程的要求,可以按有关规定对现修专业中的被替换课程进行课程学分替换(即免修免考)的认定方式。针对此类方式,中央电大和多数网络教育学院均制订了相关的制度文件,并在实践中广泛应用。在“免修免考”的认定类型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基本保持一致,包括:(1)按毕业专业(国民教育系列)免修免考课程。比如:计算机本科专业毕业生可免考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各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等;(2)按学历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已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各类高等学校研究生、本科、专科学历,并参加开放教育第二专业的学习者,其所学原课程(6年有效)达到现行同等(或较低)层次专业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要求的予以免修免考,并获得相应学分(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入学前已具有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可免统考并免修全部统考科目的课程(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3)按单科结业证书免修免考课程。(4)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单科课程。比如,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具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及以上证书者,可以免修免考本专科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5)按国家等级证书免修免考课程。比如,入学前已取得中级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教学计划中属性为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经济法》(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实施方式方面,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都是依据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采用学生申请、院校审批的方式进行。开放教育的学生提出申请后,报经地市级电大分校(教学点)、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审核批准,采用分级审批的方式开展。网络教育的学生则是到学习中心提出申请,经学习中心初审合格后报经学院进行审核和办理。此外,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在“免修免考”的认定范围、学分认定量等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一般来说,凡教育部承认学历及相关证书等均可以进行认定。但由于各教育类型的社会认可度存在差异,部分院校进行了特殊规定,如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明确指出电大、函授夜大、网络试点院校课程取得的成绩不能进行相关认定。在学分认定量方面,各个院校也制定了明确的规定,如中央电大规定“统设必修课程免修免考的比例规定为不超过统设必修(不含综合实践环节)总学分的35%”;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规定“办理免修后累计认可的学分不能超过本院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毕业总学分的50%”;东北财经网络教育学院要求“申请免修课程学分累计不得超过教学计划规定总学分的20%”。

3.“学分当量替换”

“学分当量替换”这一概念是在中央电大与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事局以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共同组织和实施的“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中首次提出的。它以承认学生以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开放教育学生以往获得的非学历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级别的技能大赛证书和相关学历证书等,经过严格认证后,根据其与对应的学历教育专业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的相关性折算为一定的课程学分。比如,对于获得“首都职工素质教育工程通用能力培训结业证书”的学生,在修读工商管理专科时,能够免修《个人与团队管理》(必修)、《资源与运营管理》(必修)以及《首都职工素质课程3》(选修)三门课程,共分。该项目以“学分当量替换”为桥梁,探索了对学习者正规及非正规学习后的先前学习成果认定办法,拓展了“免修免考”以课程为认定单位的学分认定办法。

4.课程共享

跨校选修课程是普通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的常见方式。在网络教育实施过程中,若干网络教育学院探索了以学平台进行课程共享的方式来推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及课程互选、学分互认。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以及北京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网络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研发中心”,以组织制作优质网络课程、文字教材等一体化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对于其成员单位的学生来说,则可以修读该中心平台上所提供的共享课程,并能够得到相应的课程学分。与传统高校的跨校选修课不同,网络教育的教与学过程完全是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撑,共享课程的探索实现了两校及多校之间课程学分互认。

三、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结合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开展学分互认的探索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为学习者提供更优质的资源。从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已开展的学分互认探索来看,尚存在以下若干不足:

1.缺少开展学分互认的理论基础

目前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学分互认的探索多是基于现实需要所开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在学理界,关于学分互认的标准、学分互认的类型等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结论。由此导致在学分认定以及学分互认的开展过程中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即使对于各院校制定并已实施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免修免考等),也难以形成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应用的一般性指导原则。

2.缺少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

学分互认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最大化地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事实上,由于制度体系、经济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各类教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和壁垒。对于同时起步、共同发展的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也毫不例外,虽然二者在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国家政策支持,二者之间关于学分互认、资源整合的推进并不理想,甚至存在有意停步不前的情况。

3.尚未形成完善的学分互认机制

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学分互认的:一种是院校双方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规定学生能够进行课程学分互认的要求以及实施方式等;另一种则是院校单方面制定对其他教育类型课程学习成果进行学分认定的制度文件,继而进行实施执行。但整体来看,这两种方式均属于个别、自主、无序的实践行为,缺少操作层面上统一的要求和流程模式、规范,由此导致学分互认实践工作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

4.学分互认的范围还较有限

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现状来看,参与学分互认的院校还很少,能够进行学分互认的课程也较为有限,甚至很多课程学分还停留在单向认定的层面上。此外,无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还是学生,大家对学分互认的认知依然欠缺,一系列深层、细致的问题还尚未得到解决。

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的对策

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是我国国家教育战略目标,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作为两类较为特殊的教育类型,能够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搭建提供样板和案例。结合“国家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积累与转换制度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入推进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需重点解决以下若干问题:

1.深化学分互认的理论探索

对于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来说,教与学过程的相对分离导致其课程的表现形式、实施方式以及学分衡量与认定方式等均与传统课程有显著差异。因此,在已有学分互认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研讨适合远程教育的课程学分互认标准及规则,能够有效指导开放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学分互认实践。

2.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

相比西方及日本、韩国等,无论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远程教育,我国在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的建设等方面等都相对落后。学分银行作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有效衔接各类教育,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推动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进程。由于教育类型的多样化以及教育体制的复杂性,目前多数的探索并未突破地区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先期引领并切实推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探索,可为我国国家学分银行的构建提供坚实基础。

3.构建学分互认的操作规程

明确、规范的操作规程是学分互认得以在实践中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学分互认能够持续、稳定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开放教育和网络教育开展学分互认中,需要转变目前单一、个别化的校际实践思路,探索开展学分互认的稳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包括学分认证标准开发流程、学习者业务办理流程、认证单位业务办理流程等。

4.建立学分互认的激励机制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开放资源;成人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020―03

1999年1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l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全国68所普通高校试点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招收网络教育学生。经过近十年的发展,2008年国内网络教育在校生规模已达到356万人。2000年,教育部启动“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这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高等教育(含网络教育支撑环境)重大项目的最重要内容。至2003年,该工程总课题及299个网络课程、1个试题库、9个资源库和案例库已通过验收。2007年1月,教育部启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审工作。至2009年,共评审出149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分布在43所网络教育学院、中央电大及两所省级电大。2008年3月,教育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启动,由中央电大承担建设任务。该项目主要内容是研究并构建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标准、技术与平台,把各地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并进行共享,拓展目前的远程教育服务空间和服务内容。2009年12月,53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副院长汇聚北京,参加全国高校远程教育协作组主办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开放研讨会。教育部高教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出席了研讨会并对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是高等院校网络教育要在发展中规范,保证学历教育的高质量。二是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要向社会免费开放,把网络教育优质资源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大众。三是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向社会大众开放,要重点解决社会关注的问题。会上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联盟,标志着全国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资源免费开放计划的正式启动。

广东省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为教育部批准远程教育试点单位,开展现代远程学历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广东省在网络教育规模和探索网络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在网络教育共享平台搭建和开放资源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高校参与其中,共同开展网络教学资源共享以及共享平台的建设工作。

一、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网络教育以其资源利用最大化、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形式个性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特点,成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平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为社会成员提供继续教育”,“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明确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服务社会,以及利用网络教育开展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和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高等学校凭借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和在重点学科建设方面的经验及名师特色,建立了一系列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的、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网络教育的基础,而推进各高校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是网络教育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关键。开展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推进网络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网络教育质量,使网络教育在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可以有效整合高等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通过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可以把各高等院校重点、特色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或者将某一专业中不同课程需要的教育资源建设,通过高等学校间的配合与分工协作来完成。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上集中最有优势的资源,更有利于网络教育资源质量的提高。

2.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能实现高等学校间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整合与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我们仅需要建设一套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就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在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上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从而有利于节约成本。

3.通过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可以进一步推进网络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要求各高等学校在教学资源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遵循统一的标准和运行机制,包括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也需要遵循统一的技术标准。通过这种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推进了网络教育的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网络教育的质量。

4.网络教育开放资源不仅可以为在校教师教学备课提供更加丰富、全面的知识作为参考,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对在校学生业余自主学习、开阔思维和视野、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技能等提供更大的便利。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可以更好地为普通高等教育提供辅助教学作用。

5.网络教育可以作为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以及继续教育的重要教育途径。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将对推动网络教育更好地为成人学历教育、自学考试以及继续教育等服务发挥积极作用。

6.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同样是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与关键,整合各高校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大众对不同知识的多样化需求,对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内容

1.确定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服务定位。定位准确是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及达到预期成果的必要条件。结合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高等教育服务定位的要求,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服务定位如下:

(1)网络教育应主要运用于各类继续教育的远程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师生准分离状态下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自律性和求知的目的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而各类继续教育的成人求学者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自律性,因此,成人求学者是最适合接受网络教育教学的群体。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主要服务对象应为各类继续教育的成人求学者。

(2)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也不仅仅局限于继续教育的成人求学者,对在校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帮助。在校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丰富

自己的课堂教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对在校学生的业余辅助学习,满足在校学生的课外知识、业余爱好等非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提供帮助。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可以为普通高等教育提供辅助教学作用。

(3)随着网络及计算机的普及,以及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开放,高校借助网络教育服务于大众,提供社会公共教育服务的责任越来越大。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为高校服务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平台,为终身学习体系和构建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2.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涉及网络人力资源建设、网络教育环境资源建设、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三者缺一不可。

(1)网络人力资源建设。组织优秀网络教育教师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开展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保障。教师队伍是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优秀的网络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学科专业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并且掌握网络课件制作技能和网络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教师队伍,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对网络教育的教学质量带来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是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和教学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主要人员,主要参与网络教育教学平台的开发与维护,以及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录制、管理与维护,为网络教育的正常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2)网络教育环境资源建设。环境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育硬件环境和网络教育软件环境。网络教育硬件环境是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载体,存储并系统管理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服务器、宽带、防火墙、录播系统等设备。网络教育软件资源是实现网络教育教学的关键支持系统,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环节。软件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教育教学平台,即教学服务软件系统,结合服务定位的不用,教学平台应该可以满足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

(3)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是网络教育开展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重要工作。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网络教育开展的教学质量和最终成果。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教学视频资源、课件资源、试题库资源、辅助教材库资源等。网络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方法和途径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国际引进。其目标应该能实现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共享,而又分类开放,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需求。

3.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运行与保障机制。

(1)高校内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是一项大的教学改革项目,涉及高校内各个部门,甚至校际、国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因此,高校内应成立专门部门或者领导机构。完善高校内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分工,各个部门协调工作,为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工作的进行提供体制保障。

(2)校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合作开发的运行机制。广泛开展校际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是整合、共享优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是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效率和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而合作开发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必然面临高校间彼此互认相关课程,以及如何开展合作达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赢的问题,因此探讨完善高校间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合作开发的运行机制,意义重大。

(3)网络教育开放资源使用与管理条例。网络教育开放资源使用与管理条例是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制度保障,明确网络教育开放资源的服务定位,管理体制,各部门分工,教学资源开发、使用、维护办法,经费投入及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条例,为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

(4)教师知识产权保障机制。教学资源的免费开放,涉及教师知识产权的保障问题。为调动优质教师参与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知识产权保障机制,给予教师适当报酬补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借助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

网络教育开放资源建设为传统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提供契机。如何把握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改革传统成人高等教育向现代成人高等教育转变,使网络教育这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还有许多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去改善。

1.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应该在各类继续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这也对传统继续教育借助网络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提出要求。实现网络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的优势互补,开展“网教+面授”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促进继续教育整体发展的关键。

2.网络教育在传统继续教育领域开展,对继续教育接收端的教学条件提出了要求――具备最基础的网络数据接收设备和影像播放设备。因此,加快继续教育教学点等基层站点的教学设备建设,并普及网络和计算机使用,在最大范围内实现继续教育求学者接受网络教育的可能,是借助网络教育资源,促进继续教育发展的基础。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网络课程;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22-02

1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对幼师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对幼师的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职高专教育则是我国培养幼师教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模式仍然不是很成熟,其中,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则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教学课程无法高效开展,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容乐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社会中,在逐渐成熟的教育技术应用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其教学方式仍然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则以徐州幼专为例对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2 网络课程优势分析

第一,有利于个性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相对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借助数据库系统,通过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录入,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跟踪,而且可以根据跟踪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对完善的分析,进而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第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课程模式的建立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幼师专业学生而言,其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随时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三,有利于教学管理的自动化。在高职高专教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时互动,而且有利于学生的管理。

3 网络课程功能分析

高职高专在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针对幼师专业教育所建立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收集信息和共享信息,借助这一教学系统系统,教育机构可以实现教师远程知识交流和共享,而且对于实时应对教学问题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信息环境下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教学系统必须具备如下特征,第一,安全稳定性,第二,灵活性,第三,全面性。具体而言,教学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知识获取功能,为了不断完善高职高专幼师专业教育教学系统的数据信息,学院必须借助其所建立的知识管理系统从大数据库、图文信息或者网络信息中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获取功能。对于幼师专业而言,其可以借助所拥有的教育资源,来不断完善其教育系统功能,也可以通过和其它高职高专学校通过联盟的方式来拓宽其知识信息获取渠道,进而不断完善其教育系统功能。第二,知识应用功能。知识应用是确保所建教育系统功能实现的重要环节,知识应用体现了知识从理论层次到实践层次的过渡,知识应用也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在幼师专业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新问题,教育工作人员则可以通过查询知识管理系统,调用相应的知识内容,然后在通过恰当地运用使得所面临的问题得以解决。第三,知识共享功能。信息环境下的现代化网络课程教育系统必须具有知识共享的功能。这意味着不同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知识交流,这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教育知识的获得。通过内部知识共享,可以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全面提高其教师素质,通过外部知识共享,则能够帮助教学工作者达成共识,进而更好地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工作的开展。

4 徐州幼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现状分析

在信息化环境下,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幼师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徐州幼专)为了能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工作,每年都会举办一些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如今,电脑、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被运用到徐州幼专教学课程中,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快速检索专业术语的意思,而且通过网络获取的解释也更加的全面,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对幼师专业最新教育信息进行了解,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利用光盘进行专业课程学习。而且,随着多媒体设施被广泛运用于学校教育中,很多幼师专业教师通过参加一段时间的培训,已经可以熟练掌握多媒体设施的使用。从表面上看,信息技术设备已经在徐州幼专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教师和学生是信息技术设施的运用主体,但是对于很多师生而言,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专业教学和学习中,仍然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要求其必须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对于教师而言,还应该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并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则需要掌握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功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虽然信息技术在幼师专业教学中已经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这只是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教育中的初步应用,无法对幼师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更深层次的影响,所以,对于徐州幼专而言,相应的教学应用改革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

5 徐州幼M络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5.1 网络课程教学模型构建

对于徐州幼专而言,网络课程教学模型构建是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础,教学模型的构建,可以使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更加有序开展。具体而言,在整个网络课程教学模型中,应该分为活动层、资源层、基础层,其中,活动指的是相应的教学活动,包括任务活动、学习评价、讨论答疑等,资源曾指的是网络系统为学生提供的各类学习资源,其中包括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指导、学习资料、网络教学平台、特色教学形式等,基础层指的是支持整个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其中包括数据库、服务器、主机等。

5.2 建立完善的教育资源数据库信息系统

在信息环境下,为了全面推动徐州幼专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就是帮助高职高专院校存储其所需的大量知识数据信息,教师或学生在访问数据库系统时,都需要从庞大的数据库中调用所需要的各类信息,所以,数据库的完善性可以为系统访问者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此,在数据库系统建立之后,还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完善。在数据库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知识获取。在知识获取过程中,要求不断扩大幼师专业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具体而言,要求徐州幼专院校通过互联网络建立起与其它院校的资源共享机制,对互联网络中的各类教育资源进行广泛搜集,然后筛选出有用资源,徐州幼专院校还可以购买教育软件开发公司所推出的各类商业性教育资源库。而且,为了确保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完善,院校还应该提倡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鼓励幼师专业教师积极开发各类实用性较强的教育资源,进而进行大范围推广,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教师可以对其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等各类教学资源进行逐步积累,然后使其变为数据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教育资源库内容的不断更新,这也有利于特色教育数据库的建立。第二,知识分类。知识分类过程中,要求院校对各类教育知识信息进行编目,这样可以帮助系统访问者进行高效检索和存储,在知识分类过程中,应该遵循相应的分类标准,如可以分为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等。

5.3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是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徐州幼专而言,在信息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首先应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所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该具备如下功能:第一,网络教学功能。借助这一全新的教学平台,院校可以安排教师定期开展课程的讲解,学生通过其个人账号进入到这一教学平台之后,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另外,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的丰富,除了对教学大纲中所安排的课程进行讲解外,还应该开展一些特色网络课程,如发达国家幼师专业教学课欣赏、经典教育故事分享等。第二,信息交流功能。网络课程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和教师或者其他学生进行在线互动。这一功能的设立,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在线交流,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和在线的其他学生进行探讨,还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和看法,通过此类交流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的专业素质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高。

5.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翻转课堂指的是,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借助某种技术工具,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师生则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利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开展幼师专业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安排合理的课前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获取相关信息,高效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其次,教师要设计制作有特色的微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制作的微视频通常应该保持在8分钟左右,而且视频画面要突出,力争做到细腻美观,当然,教师也应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微视频进行合理调整。

6 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以徐州幼专为例对高职高专网络课程开发与利用课程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分别是构建网络课程教学模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邓丽强.浅谈中职学校网络课程建设[J].科技信息,2012(2).

[2] 徐南利.网络课程建设应防止“三重三轻”[J].商场现代化,2012(17).

[3] 梁鹏,徐.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课程建设热的冷思考[J].职大学报,2012(4).

[4] 杨慧娟.网络课程建设: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工程类网络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软件开发技术;网络教育;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随着人们对网络教育的重视,网络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技术进行一定的更新与提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软件工程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

一、计算机网络教育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补充。网络教育的迅猛发展,一来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二来也是因为网络教育的自身优势。较之于传统的教育,网络教育具备独特的优势,网络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知识储备等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地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环境,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地组建学习小组,及时地运用在线交互软件实现与教师的良性互动。总之,网络教育可以极大地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网络教学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来实现教学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来实现教学。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多媒体系统,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扩展了单机多媒体系统的功能,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软件开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中的重要性

网络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产生与运用离不开软件技术的支撑。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扩展,现有的软件技术已经难以适应愈加丰富、愈加发展的网络教育,因此亟待对软件技术进行优化设计,不断进行软件开发技术工作,努力研制新的网络软件,最终促进网络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网络教育的更高更快地发展。

(一)教育资源库的开发为网络教育提供了非常广袤的教学资源

网络教育的应用与发展,离不开网络教学资源库的支撑作用。可以说在网络教育发展中,网络教育资源库是根基。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能够极大地丰富网络教育的教学资源来源,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能够综合性地提升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教育资源库的开发工作中,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开发设计,能够及时地将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者教师的讲课屏幕及相关的课件内容传递给网络面前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网络教育中,如同坐在教室中一样,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各类学科资源科、开放式教育资源库、资源中心等教学资源与资源数据库的紧密结合,大大地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效率。利用教学资源库的软件,学生无需紧紧盯着黑板,只需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就可以及时地快速地捕捉教师的课程讲解,同时还能够定格教师的教课过程,通过系统回放、暂停等多功能软件,对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推敲与学习,加深学习的印象。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利用这种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极大地节省课程备课的时间,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实现一边教学一边辅导。网络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通过教育资源库的设计,教师可以有效、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组织工作,学生也可以利用教育资源库进行知识的反复练习,不断提升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质量。

(二)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提升了网络教育的信息整合能力

在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了广袤的知识来源,但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繁琐的信息。如何帮助学习者快速地通过网络教育来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呢?在网络教育中应该加强教学资源的信息管理,将教学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分类整理工作,加强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提升了教学资源的信息的利用效率。在网络教育中,应该构建完善的教育管理软件,通过开发设计这款教育管理软件,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的分类整理工作。在传统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管理中,往往由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人为管理,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对教学资源信息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适应学习者的要求,因为针对同一条教学资源或教学信息,不同的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又快又慢,因此如何把握信息更新的频率,这是人为管理方式难以权衡的。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管理中,管理效率低下,管理误差不断,管理手段落后等都严重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在网络教育中,进行教学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与设计,将人为管理的模式提升为信息化管理,既可以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效率,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教学资源分类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复杂、错乱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将教学资源按内容、主题、关键词等不同标准划分为统一的信息,并构建了相关信息的信息管理库,加强信息的筛选与超链接管理,学习者在进行网络教育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搜索引擎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搜索工作,并通过网页上的超链接进行相关内容的扩展。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软件,能够加强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保障教学资源随时处于更新状态,为提升信息更新的精准性,在信息更新软件开发中,还设计了信息存储等辅助功能,新用户可以通过“历史消息”来查阅更新前的内容,而旧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页面来进行新信息的查阅与浏览等工作。总之,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教育中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网络教育中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综合提升了网络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学习者创设了科学良好的教学氛围。

(三)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使网络教育更具系统性

与传统教育一致,网络教育也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通过分类处理软件的开发,能够将网络教育中的教学资源按照相关的学科进行有机的分类与整理,能够按照学科体系的阶段性将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升网络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学习者在网络教育中,可以通过分类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快速查找,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阶段学习目标,提前了解下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及难点,依托于现阶段的学习所得,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的侧重提升,以确保不同阶段学习的连贯性。同时在网络教育中,学科分类软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所得,进行科学的测试工作,以保证学生及时地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地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学科分类软件的应用,在细化知识分类的同时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知识资源环境,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

三、总结

网络教育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教育具备传统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育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等都使得网络教育得以迅猛发展。不过在网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提升网络教育的重要价值,越发需要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资源库的开发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能够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指导工作,教学资源管理软件的开发能够提升网络教育的管理水平,学科分类软件的开发能够让学生利用网络教育更加系统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多媒体教育网络的设计与开发[C].广州:GCCCE97,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