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从某种意义而言,教学之成败取决于教师优秀而独特的个性化教学品质。本文旨在探究个性与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必然规律,积极倡导个性化教学风格,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个性 个性化 个性化教学
一、个性
个性一词在西方有两个语源。一是“individuality”,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容词“individual”。一是“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一词,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所佩戴的面具,心理学沿用其义,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特性。其实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个性均有不同的解释,溯其源流、考其流别便能深清其意。心理学认为“个性为一种心理现象”,主要研究人的心理个性的实质、结构、形成和发展。倾向于把个性看成是“个人的心理面貌”,即“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或者把个性理解为“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社会学常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认为“个性是决定人在社会中角色和地位的一切特性的综合,所以个性可以定义为社会的有效性”,或者“个性就是作为社会的个人在社会领域中起独立作用的社会性质”。哲学界由于研究视角的不一致,对个性的解释更加多样。在我国曾流行过的观点就有“哲学意义上的个性,是指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本质特征的总和……简言之,个性就是‘不像其他人’”;“哲学把人的个性理解为主体性的个体表现”;“人的个性特征首先是社会的特征,是他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独特环境的体现”。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育界对个性的看法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持什么样的个性观,就会以相适应的个性化模式教学。目前,教育界对个性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者以为个性“是在一定的生理与心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通过教育对象自身的认识与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体独特的身心结构及其表现”,一者将个性“看作是个体在一定生理和心理素质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表现为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故,个性包蕴着个别性与共同性,人的个性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二者不仅没有孤立地存在,反而辩证地统一。个性又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同时具有稳定性与可变性,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宋朝南渡之前,婚姻生活幸福美满,表现出“兴尽晚回舟”的欢快、浪漫的个性特质。当宋朝南渡,夫妻永别后,则表现出“人比黄花瘦”的愁怅、无助及绝望的个性特点。
二、个性化
(一)个性化时代
人类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可塑性(Plasticity),即不断地超越自我。这种超越以想象为前提,文学创作需要想象、虚构,就是以精确著称的自然科学,也遵循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发展规律。20世纪下半叶,越来越强烈的“个性化”呼声正是人类对呆板、机械的技术生活的积极反抗。无论是打开电脑,还是走向街头,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个性化”标签的广告: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桌面、个性化签名、汽车个性化改装、个性化营销……。个性化的浪潮与全球化的浪潮相互呼应、补充。正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样,越是有个性的思想、文化,也才更有可能被世界认可。从这个角度审视个性化,我们会发现:个性化意味着创新和超越;“个性化意味着标准的生活选择”。
(二)个性化界定
纵观当前中学生数学个性发展存在的差异,有两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一是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的差异,二是反映在数学学法上的差异。为了解决和缩小这些差异,我们应本着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态度,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需求的数学教学服务。
缩小差异首先必须注重打好基础,这是学生发展的共性。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我们在平时教学别重视基础训练。要掌握知识就离不开训练,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操作训练和较充足的练习才能巩固知识和灵活地应用知识。近年来,我校坚持每年级都有周周练、周末练等练习形式,并坚决反对简单地重复,经常进行题组的变式练习。通过练习、反馈、评讲,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知识的系统性及其相应的解法,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模式和思维过程,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缩小了学习程度的差异。
其次,我们十分注意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尽管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但是当学生共同处在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使数学的课堂成为一个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课堂。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作用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和谐的环境和氛围中自生地探索知识,并在探索中发展个性,缩小差异,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采用“提出问题——集体探索——定向求解——认识深化——小结引伸”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让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在共同探索中互补互助,共同提高。
第三,我们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数学教师工作室,用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利用网络,建立了网上数学学习平台,实施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差异和个体不同要求的分层教学。
第四,我们坚持做好数学课堂的延伸工作。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对数学需求的不同要求说明数学课堂的延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探究能力,一方面对一些学有所长的学生在课堂同步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对一些学习上确实存在困难的学生开展一对一的针对辅导,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惧怕情绪,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一、什么是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进行施教,学生需要什么,教师便需授予什么,学生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个性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个性化教学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着名教育家陶行之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都是对个性化教学的形象说法。
二、个性化教学的特征
我认为个性化教学应具有如下特征:
(一)针对性
个性化教学是真正的针对性教学,是以适应并促进个性发展的方式,实现具有完善个性的人的培养。比统一的教育更具针对性。但这种针对性是有选择地进行,与社会发展不相容的个性就应在教学中加以克服。
(二)多样性
不仅包容多种有益的教学方法,还在教学制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兼容,以适合个性不同的学生发展的需要。
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文本会有共性的认可,但更多的是个性的感受。为此,语文新课程的阅读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及其独特性,实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指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就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视野可能会比多数学生要宽广一点。但学生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在某些知识领域或知识点上可能比老师涉猎更广,理解更深。所以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感悟,实施多元化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策略。
我主要按照“自主阅读文本――引发独特感受――交流感受――共同积累”的模式进行多元化解读文本。首先,我给较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思考,以引发独特性感受。然后师生一起讨论,平等地对话,交流各人的阅读心得。最后再由师生一起总结阅读规律,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品读《故乡》时,大家对文本的主题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批判,有的认为是对迷信、庸俗生活理念的讽刺,也有的认为是对黑暗社会制度的鞭挞,更有的认为是反映了命运轮回的悲剧。这些解读,都是由于阅读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得出的具体感受,都有其可取性,充分体现了多元化解读文本的可能性,我们教师应该尊重、鼓励他们。又如,在学习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时,我在课前不对学生介绍有关这篇课文的任何评论,而是首先让学生反复吟咏、品味文本。由于个体经验和体会的不同,学生欣赏到的美点也不同,有的认为美在轻灵的语言,有的认为美在浪与海岸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美在抒情的笔调……当全班同学将自己的心得进行交流时,每个人都拥有了多种体验,开阔了自己的阅读视野,多元化解读课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二、指导学生“变式”解读文本
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通过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由于某些文本会以“陌生化”的面孔出现,共鸣就会出现障碍,这时候往往需要某一种介质。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解读文本,以帮助他们找到这种介质,走上个性化的阅读之路。同一个文本有许多介质,就看阅读者个人的阅读修为和阅读方向。如在《孔乙己》中,有人以“笑”为介质来解读,有人以孔乙己的矛盾身份来解读,有人以猜测掌柜的心理来解读。
以“变式”解读文本的基本教学模式是这样的:阅读文本――寻找介质――变式阅读。当学生有效运用“变式”解读文本的方法时,他们的创意就会不断地出现。巴金的名篇《月》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摘要:教学个性化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富有个性的教学,既是教师个性在教学中的自然流露,又是培养学生优良个性的重要手段。要重视老师教学个性化的形成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 个性化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什么是个性化教学?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似乎很难。但有基本的界定,那就是个性化教学是与众不同的教学,是发挥个体创造性的教学,是他人无法复制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出个性化教学标识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师的气质、形象、智慧等人格因素紧密相联。显然,个性化教学是教师走出照本宣科等平庸式教学状态,将教育理想与见解自由融入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学技巧而获得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境界。 此外,个性化教学不是刻意做作所能得到的,也无需在整堂课中去追求教学独特性。个性化教学是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所自然流
露出来的教学风格的展现。
一、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教育更多地强调统一。要老师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以相同的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以相同的测验接受统一的评价,从而甄别出学生成绩的优劣。这种看起来相当公平的教学,是以“假设每个人都是相同的”观念为基础的。其结果造成教育机制上缺乏合理、完善的个性培养运作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不到充分的重视。然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度个性化,自主化的人。所以,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
素质教育的呼唤。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拓宽他们的奇异思维,解放个性、发展个性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张扬儿童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精心设计个性化作文教学呢?
激发写作兴趣是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前提
我们知道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乐于写作是关键。我们应在写作训练中,通过多种方式着重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情趣,让他们主动观察,乐于写作。
1、在活动中感受生活。
孩子们在接触新鲜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说出来。教师要利用孩子的这些特点因势利导,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在一起聊一聊。如完成一次有趣的中队后动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聊天漫谈,只要内容与活动有关便可。有的说出自己表演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看别人表演后的感受,还有的谈了活动时的热闹场面。让他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指点,灵活点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各自的习作。
2、潜移默化培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运用“潜移默化”规律,努力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如在新学年初,每个学生都买了新的学习用品,教师灵活运用这些,对学生进行引导。新学年开始了,老师也想买一样学习用品送给自己的孩子,让学生帮助。有的推荐书包、铅笔盒、橡皮、尺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要求他们把向老师推荐的东西介绍得更详细些,说出物品的形状、颜色、图案、用途等。可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写一篇《我的学习用品》,机灵的孩子马上开始观察起自己的学习用品,随即就可以动笔,自然就可收到好的效果。
表达真情实感是学生个性化作文的基石
一、对教师个性化教学的认识
一般的观点认为教师的个性是在一定个人个性的基础上赋予了教师职业所特有的个性,包括教师个人自身的个性和教师职业的个性。教师个人的个性是从心理学上对个人所下的定义,是指一个人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教师职业的个性是指教师职业给这个群体的特殊规定性,适应教师角色规范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倾向性。教师个性的显现和张扬离不开教学这个大舞台,因此,研究个性化教学是对研究教师个性的关键所在。
教师个性是教师个体个性和教师职业个性的统一,同样,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是由教师的个人个性和教师职业共同决定的。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征和需要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和自身发展的独特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不仅强调学生间的差异,也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与重点突出;不仅强调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也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笔者认为,教师个性化教学在当前更注重教师的个人个性在教学中的运用。从教师的职业个性来看,我国的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师职业观念的制约,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固定化,教师缺乏了自身的个性,教育也因此失去了活力。教师自身个性的作用往往是隐性的,力量却是不可忽视的。
二、加强教师个性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个性教育不仅包括对学生的个性的培养,也包括对教师个性的培养;不仅包括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也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理解教育也是对教育理念的升华,因此加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是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是教师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这也深深的扎根在人们心目中。教师个性及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无论是在学识上还是在人格上对学生的表率和导向功能都是毋庸质疑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手段和方式的简易化和丰富化,教师学识地位的表率逐渐弱化,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所张扬出的个性更为学生推崇。这种人格魅力是潜移默化的,出自于教师自然的表现,对学生的影响却是多方面深层次的。
摘 要:当前,伴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兴起,对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小学生的必修课,实现个性化教学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与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深刻阐述了实现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关策略,以期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阶段作为个体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学生成长道路的开端,对于实现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人格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均具有指导意义,从而对于语文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时代,秉承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双赢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共同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意义;策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所在
个性作为心理学层面的评价指标,其作用在于衡量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程度,其中的主要参照因素为个体的心理特征。而学生个性则是指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与周围群体的相比较之下的独特之处。教学个性化作为由来已久的话题,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其定义通常表现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的教学素质为依托,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营造良好教学环境,发挥教师功能的最大化,从而充分挖掘学生潜质。”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实现教学个性化对于促进学生心理与认知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途径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多借助简单课文的朗读传播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正能量,从而为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指明方向。语文课堂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主调控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包括学生达观性格的塑造、文本领悟能力的养成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初中语文“新课标”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个性发展以及教师个性化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个性化教学将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正确引导,同时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积极性。本文结合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教学特点以及初中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理念形成的主要途径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1.通过个性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逐步彰显学生个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理念的应用需要通过教学手段的运用得以实现,在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中,通过“探究性”教学手段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将自身的个性进行彰显,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观察过程能够达到全面,对其内心发展状况进行准确的评估,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得个性化教学理念能够得到不断的应用。
2.转变传统教学思想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理念形成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将个性化教学理念不断培养,最终能够将其教学理念进行应用的关键。在传统意义上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是将学生基础知识不断夯实,在此基础上将其知识点进行延伸使学生知识范围逐渐扩大。这种思想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初中生思想个性发展的需要,教师对其教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更新与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义,将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进行逐步更新,使得学生能够将其存在个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样教师个性化教学理念才能够逐渐形成并且有效运用的教学中去。
二、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教学特点
1.对学生兴趣引导过程较少
个性化教学强调以个别差异为出发点,以学习者兴趣与需要为中心,以每个学生能力与个性的最大发展为目标。近几十年来,个性化教学是教育革新最积极的领域之一,时代赋予每个老师改革的重任,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而个性化教学也因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充分挥洒个性以最大的帮助,是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不断发挥自身潜能,发展个性。
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必须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增强两个意识。首先是服务意识。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湛的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个好学、会学、乐学。其次是实践意识。注重知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生活基础。
学习是教师、学习与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斯腾豪斯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所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实现创造性的教,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教学,为学生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发挥的条件,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得到发挥。这里学要强调的是:1.教师的教要具有开放性,要让学生能够发挥采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表达独特的心理体验,其答案一般是不唯一的。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思考应不加“限制”,要求越具体明确,越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趋于雷同。3.教师要民主、平等、尊重,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心理放松,是焕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个性化学习的重要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比如,思考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对各种可能的答案加以评估,然后作出比较有把握的答案,他们能注意答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冲动型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反应很快但答案的正确率较思考型学生要低,但并不能说明冲动型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一定比思考型学生差。辐合型学生面临一个认知任务时,总是搜集综合所有有关信息,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最后提出一种解决方法;而发散型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肢体的思维往往会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最终想出多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因此发散型学生更容易产生创新的观念。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认知方式的长处、兴趣或学习偏爱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让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以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
1、恰当地设置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有的学生善于综合;有的学生擅长对信息进行整体加工,有的学生则注意对信息的细节加工。在教学中要让不同的学习风格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获得成功的愉悦。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先从发挥冲动型学生的积极性着手,设计了播放影视片断“林则徐禁烟”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并提出一个学生不难回答的问题:“是禁烟运动引起了鸦片战争吗?”很快就有同学举手发言了,让学生一下就进入了课堂学习的角色。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风格的类型后,如何发挥他们的个性和才能,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呢?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教育的平衡性和公平性。在学生回答了并不是禁烟运动引发了鸦片战争之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是否能够避免?为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已经照顾到了不同类型风格的学生。这样既能够满足了冲动型学生的个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调节和带动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满足了思考型学生的个性需求,因为问题的提出,给了他们思考的机会,他们会从鸦片战争的起因去思考;同时也给发散型学生良好机会,这些学生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鸦片战争的起因,借鉴前面学生的回答,从多个方面去分析,用联系的观点思考问题,视野开阔。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为教好《鸦片战争》这课,教师设计了一份合作探究任务单探究的主题:“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到19世纪40年代才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探究的方法有:多边访问法、阅读提炼法、互相讨论法等。并给学生提供一些辅助资料,包括的主题有: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的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阶段的早期殖民扩张;工业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目的就是考虑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搭建探究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从而弥补个性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