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记三等功事迹材料

个人记三等功事迹材料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阅读指导

掌握传记行文结构,搞清写作手法,熟悉设题思路。从传主的从职经历入手,利用传主生平事迹,为传主画出一条人生轨迹线。结合文中对传主的评价性语句,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解题的正确性。

从职经历人生轨迹评价性语句传记是记录传主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一种文体,兼具史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特点。近年来,高考文言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而且多为叙述和描写的片段。这些传记选文大多集中在南北朝至宋代这段历史时期之内,传主大多为有声望的文臣武将、文人雅士和道德楷模,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传主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传记文在高考考查中占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在日常文言教学尤其是复习备考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传记文特点、考点和应试策略,将此类文体的阅读理解训练作为备考的重点。

一、掌握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1.传记文的布局结构。传记文的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开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号、祖籍族望、家境师学、父兄仕途、布衣声名等基本信息,时有关于传主的特殊才能的记述。正文主要记载传主生平事迹,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组成。这些材料多以时间为线贯穿始终,以品行为核心决定取舍,以任职与官衔为行文标志,以事迹片断为表意载体。结尾交代传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人生结局、卒年赐谥等。了解传记文谋篇布局上的这些特点,有助于消除对陌生材料的恐惧感,同时也有助于整体阅读时全面感知材料信息。

2.传记文字的写作手法。传统传记类文字最经典的写法是横铺直叙。所谓直叙,即指按照时间自幼而老将传主生平贯穿写来,所谓横铺即指将传主某个人生阶段的主要事件铺开叙写。这样的写法使得文章纵有线横有面,纵横点面相结合,可以使传主的人生轨迹和所历重大事件历历在目。这种写法在短篇传记或者传记节选中体现得最充分,高考文言选文大都是此类写法。此外,一般叙事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叙事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传主勾勒与次要人物相比较,日常生活与高潮人生相比较,等等,都是传记文写作中常见手法。

二、了解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设题思路

历年的高考文言文设题数基本控制在4~5道题,其中1~2题考查文言字词句意义、用法和现象,3题考查人物性格特征,4题考查对文章的综合理解,5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三、阅读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全文阅读

涉台史料新闻的发掘与创新

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记录地方历史事实为题材,强调人文关怀和历史视角的史料新闻报道,成为当下中国地方媒体新闻报道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为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福建泉州与台湾一衣带水,涉台史料新闻成为泉州新闻媒体的一大特色。及时发掘和报道涉台史料新闻,不断创新涉台史料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就成为泉州本埠媒体不敢懈怠的一项重要任务。

找准海西定位,提升史料价值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海西战略的5年多时间,是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2009年5月中旬,《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出台,标志着海西建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也为泉州新闻媒体在发掘创新涉台史料新闻宣传报道上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发掘创新具有浓郁海西特色的史料新闻势在必行。

作为对台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前沿的新闻媒体,应当敏锐地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胆作为。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把握海西历史、文化、精神状态,承担起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迈进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史料新闻在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新闻题材的取合上,要强调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就需要在内容上贴近民众、贴近民生,更具深度,更生动活泼,凸显海峡两岸的紧密联系。

海峡两岸研究成果表明,台湾早期人类来自祖国大陆,其依据仅局限于两岸的文化考据、推测以及海底动物化石的比较,缺乏人类活动的物证。台东一带曾发现距今1.5万年至5000年左右“长滨文化”遗址。经考证,长滨文化属于典型的砾石器文化,是由中国华南传进台湾的。“北京人”化石发现者贾兰坡教授此前也认为,台湾的古人类是福建过去的,不可能不在福建留下遗迹。那么,福建的“遗迹”在哪里呢?2008年8月27日《泉州晚报》的一篇报道,回答了这个问题。

笔者在这篇题为《泉州发现旧石器印证两岸地缘近》的消息中,披露了泉州市民在市区大坪山上发现六块砾石,这些砾石的打造痕迹,材质和制作工艺,与漳州、厦门及广东潮汕一带出土的旧石器十分相似,后经过泉州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和泉州学研究所专家教授的权威鉴定,此石器的年代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1万年以上的。这些旧石器时代的文物,正是史前泉州的人类活动遗迹,证实泉州存在与“长滨文化”同期或更早的旧石器文化,为证明“泉州是远古人类东迁台湾的出发地之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在这篇短短700多字的消息中,笔者在裁剪取合上下了大工夫,有现场实物描写,有专家说法,有史料印证,有议论申发,摒弃了传统的史料新闻偏重表象的束缚,突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同根同源的主题,充分展现了闽台关系“五缘六求”中的“地缘近”。在当前两岸关系日趋好转的形势下,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无疑是一篇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俱佳的作品。文章刊发后,多家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反响强烈,两岸多家研究机构还将此文列为重要参考资料。正是对史料价值的深入发掘分析,这件新闻作品获得了2009年第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全文阅读

建立习作档案 记录成功 体验快乐

建立习作档案 记录成功 体验快乐 葫芦岛市炼化二小 赵刚 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事多年的写作教学,让我感到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厌烦、惧怕写作。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理念正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田。如何让学生喜读善写?笔者做了有意的尝试,那就为学生建立个人习作档案,记录他们成功的足迹,让他们体验快乐。 一、 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建档兴趣。 学生对于个人习作档案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让他们对此产生兴趣,必须拿出有说服力事例。笔者做了一些研究,在一次习作课上,我拿出了自己多年来写的读书笔记和自己写过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介绍了我的学习经历,学生看了很是羡慕,我不失时机的说:“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的‘文集’很好,它确实对我有很大的意义,不仅是我自己写作经历的展现,更让我有了写作的信心,并让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老师也很遗憾,中小学时老师的一些积累呀、习作呀都没有保存下来,丢掉了许多美好回忆。老师想让同学们现在就来建立自己的习作档案,也来展示自己的成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都想尝试尝试,之后我又讲一些作家善于积累的事例,学生更是兴味盎然。 二、 明确档案内容,建成个人档案 学生有了建档欲望,但不知从何着手,有些不知所措,因此我指点学生将档案分成如下几项: 第一项:起名字。先由每个学生对自己的习作档案进行命名,要有意义、有特点、有韵味。这一来学生也确实动了脑筋,积极的参与,没想到很多名字是富有诗意的,如《海鸥飞翔》、《作家足迹》、《芳草园》《沙沙小雨》等等。 第二项:寄语。让学生在档案的重要位置,请老师和家长为自己的档案写出有希望性寄语。这样可以让家长知道学生有了个人档案,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第三项:习作资料积累。学生对习作感到困难,原因有很多,其中没有习作的素材是重要的一个。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让学生进行习作材料的积累。1、生活日记。习作是反映生活的,任何习作也都是来源于生活,将生活的见闻进行记录,作为原始材料以备习作参考。发挥日记记事功能,记载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发挥日记的记实功能,将自己亲眼见到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发挥日记的内心独白功能,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会、感受写下来等。2、读书随笔。读书可做习作语言、习作技巧等方面的积累。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优美词句段的摘抄、名言警句的记录、人物典型事迹的简记等。 这些积累不刻意去进行,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有意识的积累。 第四项:习作作品收录。学生每个学期都会有十篇以上的习作,这些习作是经过学生打草稿,教师批改,凝聚着师生的汗水。这足以展示学生习作水平,把这些习作进行收集,工整的抄写在习作档案中,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势必增强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第五项:师生品评。这一项是一个评价过程,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自评、他评、师评。从中让学生体验成功,发现问题,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当然注意评语的语言要求,要亲切、多鼓励、多赞扬,问题的揭示要采用建议式、希望式。 三、 档案交流、体验成功 习作档案建成后,在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1、举办档案展览。每位学生的档案都是学生成果体现,要让学生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同时很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扬,因此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找出每个人的优点再进行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听到自己的优点也能听到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时机,促进学生完善自己的档案。2、积累材料交流。每个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不同选择积累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交流,学生将自己积累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展示给同学,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吸取知识,丰富头脑,也会增强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使得材料的积累更广泛、更有实效。3、习作展示。除了课堂习作,学生也课外习作,都可以呈现在习作档案中,引导学生自我展示。不仅要将习作读给同学听,还要讲一讲习作经历,也就是怎么写出来的,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之后请同学进行点评,这会有针对性,对学生习作导向更有实际意义。 活动的开展要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在其中享受快乐,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习作能力的目的。 葫芦岛市炼化二小 赵刚

全文阅读

《史记》的取材初探

摘要:司马迁以史信而有征的科学态度为原则,广泛取材,综合古今典籍及其他资料撰著成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本文主要论述了《史记》取材的四个类览,即“六经异传”、“百家杂语”、“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和游历访问、实地考察。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取材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62-01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全书130篇,约52万字。记三千年间事,上限起于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限讫于太初。书中详实地记载了纷纭复杂的政治兴废,众多的人物事件,反应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展现了多彩的历史画卷。无论是涉及时代之久远还是囊括空间之广阔,《史记》都是空前的,司马迁也因此成为中国史上以历史学家著称的第一人。

司马迁搜求了丰富的原始材料,并进行审慎的整理取舍,撰写出一部通史。在史料的整理和抉择上,司马迁有其优良的方法。他在《自序》中称其总则是“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可见,他是要把异传的材料剪辑摘要,包罗到史记里面去。在对语句上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对史实的理性抉择。司马迁一方面对所征引的材料归纳综合,另一方面也适当增删文字以体现自己的主观倾向。综观《史记》取材的四个类览,大致如下:

一、“厥协六经异传”

《史记》所据之原料涉及的经传,包括先秦典籍和当世流传的著作,考本书中自述其所取材者如下:

写春秋以前的历史主要根据《诗经》、《尚书》。司马迁在《孔子世家》里,谈到孔子删定《诗经》时,曾“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殷本纪》中有“自成汤以来,采于《诗》、《书》。”《诗经》有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好几派,他采用的是鲁诗。《尚书》用伏生传的今文《尚书》,也用了孔安国的古文《尚书》。

全文阅读

依文据本 筛选整合 清楚表达

综观2016年的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总体特点上体现了三个关键词:“传承”“创新”和“理性”。试卷的构成、主要题型、考查能力点等方面,与前两年基本一致,命题材料的选择上,命题内容上都带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突出时代精神,紧贴时事热点,传播正能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套试卷中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对弘扬传统文化、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笔者针对大多学生选做的实用类文本中概括题进行了总结,呈现以下特点:

一、近年高考新课标真题

(1)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16年新课标Ⅰ卷)

(2)对我国的数学基础教育,吴文俊有哪些心得?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2016全国Ⅱ卷)

(3)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2015年全国Ⅰ卷)

(4)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2015年全国Ⅱ卷)

(5)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2014年全国Ⅰ卷)

全文阅读

让习作成为学生的开心乐园

从事多年的写作教学,我却感到学生不喜欢写作,甚至厌烦、惧怕写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理念正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田。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让学生喜读善写?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那就是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习作档案,记录成功的足迹,让他们体验习作的快乐。

一、激发兴趣,跃跃欲试

在一次习作课上,我拿出了自己多年来写的读书笔记和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看,并向学生介绍了我的学习经历,学生看了很是羡慕,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你们觉得我的‘文集’很好吧,它确实对我有很大的意义,不仅是我自己写作经历的展现,更让我有了写作的信心,并让我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老师也很遗憾,中小学时老师的一些积累、习作都没有保存下来,丢掉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老师不想让同学们将来也有老师这样的遗隧,所以现在你们就来建立自己的‘文集’,也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好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也都想尝试尝试,之后我又讲了一些作家善于积累的事例,学生更是兴味盎然。

二、明确内容,实际操作

学生有了兴趣,但不知从何着手,有些不知所措,因此我指点学生从如下几项人手:

第一项:起名字。先由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文集”进行命名,要有意义、有特点、有韵味。这样一来,学生积极动脑筋,积极地参与,没想到很多名字是富有诗意的,如《海鸥飞翔》、《作家的足迹》、《芳草园》、《沙沙小雨》等等。

第二项:寄语。让学生在“文集”的重要位置,请老师和家长为自己的档案写出希望性的寄语。这样可以让家长知道学生有了个人档案,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和家长对他们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第三项:习作资料积累。学生对习作感到困难,原因有很多,其中没有习作的素材是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要让学生进行习作材料的积累。1.生活日记。习作是反映生活的,任何习作也都是来源于生活,将生活的见闻进行记录,作为原始材料以备习作参考。发挥日记的记事功能,记载生活中有趣、有意义的事;发挥日记的纪实功能,将自己亲眼见到的自然景观、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发挥日记的内心独白功能,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体会、感受写下来等。2.读书随笔。读书可作习作语言、习作技巧等方面的积累,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进行优美词句段的摘抄、名言警旬的记录、人物典型事迹的简记等。

全文阅读

刘向《列女传》编纂体式浅论

关键词:刘向;列女传;编纂体式

摘要:《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为妇女立传的传记作品,开杂传体的先河。文章以编纂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对其立传标准、材料来源、编纂方式等问题进行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寻求其编纂体式、规律,以及对后世杂传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3)12-0127-05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李景文(1958-),河南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

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刘向,以皇族后裔为己任,中正不阿,针对元、成之际,后妃逾礼、外戚擅权的社会现实,编纂《列女传》,标举《诗》、《书》之义,汇集上古三代秦汉间品行节操高尚之妇女的事迹为《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认为其可“兴国显家可法则”[1],是后世妇女之楷模;又将祸国乱家的女性败类编成《孽嬖传》,告诫统治者,当心女祸;并“画之于屏风四堵。”[2]以期警戒天子,使其能以古为训,不贪女色,永保刘汉政权。《列女传》的编纂不仅开启了杂传体的先河,而且影响后世2000多年,尽管学人多有关注,但大都集中于内容和思想的研究,其对编纂体式的探讨仍显薄弱,本文试图从编纂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寻求其编纂范式和规律。

1《列女传》的立传标准

刘向《列女传》共分7卷(或为7篇):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辨通、嬖孽。每卷为一个类型,各传15人(第一卷佚1人,存14人),载录了从传说到西汉中期各阶层具有通才卓识、奇节异行的知名女性共计104人。编者采用为人物立传的形式来褒贬人物,以此为世人立法,将女子的德行逐类条列,以供时人效法或贬抑。

全文阅读

如何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要素》是初一上册的第一次作文训练课。本次作文训练的要求是,能根据实际情况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使学生能够写好记叙文。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抓住一个“引”字

本次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明确,但在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交代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对初一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引导他们借鉴本单元《风筝》一文学习构思。这篇课文围绕风筝这一主题写了两个人物——我和弟弟,通过填表练习,学生了解了记叙的“六要素”,明白了叙述事情交代清楚“六要素”是一件不难的事,而要学会在写作前把所要写的内容想清楚、想周全,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列出一个较为详细的写作提纲。

此外,我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本单元四篇课文交代记叙要素方法的异同,让学生明白记叙要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要根据写作的具体情况和表达的需要来定。而在记叙文的几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着重写,写具体,写充分,以突出中心思想。

(二)写作,突出一个“活”字

本次作文训练,课本给了四个参考题目,要求学生以课文为范例练习写作。因为是参考题目,我告诉学生可以选择课本上的题目作文,也可以自由命题作文。

初中生的生活面较窄,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像以往的作文教学一样,一味地强调教师命题什么学生就写什么,很显然,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严重束缚之下只能越来越僵化。尽管义务教育教材做了很大的努力,每次作文训练一般都附有一组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但很多教师没有把这一自完全交给学生。长此以往,压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极容易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

全文阅读

给材料作文失误例谈

近年来,中考作文除了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外,材料作文也不容忽视。

材料作文的内容一般来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话题式”的材料,另一类是“选择式”的材料。其特点是考生先看材料,后依据材料自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审题难度加大,偏题、跑题成为困扰学生的难点。那么如何写好材料作文呢?下面我就我的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失误谈点浅见。

我给的材料作文是:

1.无论什么样的比赛,大的,小的,只要上场,我就要百分百地付出。

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绝不轻言放弃。也许这就是我成功的一个经验吧。――邓亚萍

2.篮球不是一项用嘴巴进行的运动,它需要你以行动证明自己。

我不指望在NBA的人给予我尊敬,尊敬是靠实力赢得的,不是别人给的。――姚明

3.只要我站在起跑线上,我就对自己充满信心,我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节奏。就算摔倒了,我也绝不会爬在那里不起来。我肯定会站起来,继续往前跑。在哪儿跌倒,我一定在哪儿爬起来。――刘翔

全文阅读

浅谈高中语文教材在高考作文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材 高考作文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B-0088-01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教师一直要求学生多阅读,特别是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但是高中学生课业重、时间紧,难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所以,在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来构思高考作文。

一、教材中人物及其事迹的应用

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迹都可以当做高考作文素材。语文教材里所选的文章都是文学的精华,因此在构思高考作文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引申和挖掘这些文章中的精华。

在高中课文中出现很多人物,如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他们都是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的思想高度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事迹是可歌可泣的。我们要学生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概括他们的人生思想,然后把他们的人生事迹和思想融入到我们的高考作文当中。例如2011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期待成长》,我们可以引用勾践期待成长为一代帝王而卧薪尝胆的努力,可以引用鲁迅期待国家成长而产生的“彷徨”“呐喊”进入作文。2011年高考广东卷作文《回到原点》,可以引用司马迁、陶渊明、鲁迅、史铁生等人都是为了回到人生“真、善、美”的原点而孜孜不倦地奋斗。2011年高考江苏卷作文《拒绝平庸》,平时授课时,就可以告知学生,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都是拒绝平庸的典范。历史名人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材料亦可用于2011年高考重庆卷作文《情有独钟》。在平时作文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作者和文中出现的名人事迹进行归纳总结,关注名家对名人的评价。

二、教材中诗歌的运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