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跟小学教育论文

跟小学教育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跟进:提高教师培训有效性的应有之义

新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与之伴随的大规模中小学教师培训也走过了十年。教师培训的成效如何?据有关调查,尽管三分之二的被调查者对于培训工作的效果持肯定态度,但我们认为十余年来教师培训的成果和效益并不十分理想。许多教师对于培训的总体感觉是,接受培训时心情激动,甚至热血沸腾,回到现实教育教学中却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纷纷叫好,干起来没有门道。”[1]究其原因,就是培训后没有具体的跟进措施。跟进如同学生学习的巩固,巩固环节如果没有跟上,学习效果则大打折扣。跟进对于目标的达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开展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从层面上分,有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县级培训、学校培训;从形式上分,有集中培训、远程(网络)培训、校本培训以及混合式培训等。无论哪一个层面上的培训或者哪一种培训方式,要取得最佳的效益,必须有相应的跟进培训。做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跟进,应该关注这样几个问题:谁来跟进?跟进什么?怎样跟进?

一、谁来跟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在“组织管理”中分别明确了国家、省、市及各级培训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按照谁组织培训,谁做培训跟进的原则,国家级培训应由国家培训机构来跟进,省级培训应由省级培训机构来跟进,市级培训应由市级培训机构来跟进。事实上,国家、省、市,却很难对他们所组织的各类培训做跟进,这也正是有时高一级培训还不如基层培训更现实的原因。国家级、省级层面与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距离太远,国家、省可望而不可及,远水解不了近渴。国家、省、市培训有效惠及中小学教师,必须借助一个中介,或者一个桥梁来做沟通、搭界。这个中介,或者这个桥梁,就是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

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就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培训,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的培训;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一些国家、省、市培训跟进工作(只是还远远没有到位)。

因此,做好各级培训的跟进,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十年前,教育部的《指导意见》落实的情况,全国各地极不均衡。2011年,教育部又以教师1号文件出台《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意见》,要求“充分发挥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服务与支撑作用。积极推进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改革建设,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相关机构的整合和联合,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基础能力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在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主要有五种生存模式:培训、教研、科研、电教、电大的整合模式;培训、教研、电教的整合模式;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但经常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未进行机构整合,也未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的模式。这五种模式中,前两种是比较理想的模式,也是国家倡导的模式,但以后三种模式存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仍然占较大比重,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也难以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责任。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前几年,一般以教师进修学校或者师范学校的形式存在,是可以满足当地教师培训甚至承担一定的国家、省、市培训跟进任务的。但近些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由三级师范过渡到二级师范,县级师范学校基本不存在了,相当部分原教师进修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整合,其教师培训的功能弱化了,已担负不起教师培训的任务,何谈担当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很多地方,教师培训机构日益消减它的功能和责任,成为教师心中的痛。

一个功能健全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至少应该具备四个要素:一是场所,二是师资,三是资源,四是经费。应该说,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国家是有基本标准的,只是各地执行情况很不一样。笔者认为,国家要建立一套机制,强力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当地教师培训有舒适的场所,优质的师资,先进的资源,充足的经费。比如师资,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兼职结合的培训者队伍,既能担负本地教师培训任务,包括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指导(指导也是一种跟进),又具有承担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能力。总之,国家、省、市培训跟进的机构在县级,只有这个支点,才可能把国家、省、市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有机联合到一起,才能使国培、省培、市培效果达到最优化。

全文阅读

培训需求满足与目标达成设计需要系统思考

摘要:瑞安市第四批小学段(含幼儿园)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围绕“教学观念的建构”,“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特色的生成”三个模块展开,注重实效、统分结合,能力本位、实践跟进,协同培训、资源整合,为培训的有效设计提供了成功经验。同时,培训课程实施需要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和需求的优质化满足,也为培训的有效实施设计提供了教训总结。获得重要启示是:有效的培训组织,其培训需求满足与目标达成设计需要系统思考。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需求;目标;课程;系统思考;设计

瑞安市第四批小学段(含幼儿园,下同)名师培养对象培训班(下称“名师班”)是由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委托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的瑞安市教育局下达的指令性培训项目。办班目标是培养瑞安市级小学学科教学名师。学员包括17名幼儿园教师和118名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师,共计135位。名师班于2008年7月间开始筹备,试图根据名师成长规律和特征要求,温州大学教师继续教育学院与瑞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经过两个多月的反复沟通协商、讨论修改,量身定制的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以有效满足培训需求,达成培训目标。培训地点分别在温州、瑞安两地进行:理论引领课程在瑞安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实践提升课程在温州市有关知名小学、幼儿园开展,论文研修课程由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指导、学员自主完成,在温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进行答辩。2009年10月举行了结业典礼,125名学员顺利结业,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一、课程设计

根据培训目标,课程设置围绕“教学观念的建构”,“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特色的生成”三个模块展开,分别通过高校专家理论引领、名校名师理论转化及教学观摩、实践体验、行动跟进等形式来诠释。

(一)理论学习课程模块

1.教学观念的建构。在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能够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审视自己的教学,建构新的教育观念。要求学员读一本教育名著,联系自我,围绕教育观念的更新,写一篇读书心得。带领学员进行一次教育观念领先之旅,到温州市名校做实地参观,感受教育观念的探索与实践。

2.教学技能的提升。给学员提供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新思维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支持,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当前的教学问题。结合教学实践,由名校名师现身诠释教学技能与技巧,帮助学员教学技能、技巧的提升。

全文阅读

五步培训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人们对体育思想不断地领悟,当前体育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中,大多存在低效甚至无效化的现象。如何培训才能让参训教师尝到“渴逢甘露”之甜美,感到“雪中送炭”之温暖?我认为,打开这把锁的钥匙就是“实”,即“实际”“实用”“实效”。为搭建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融合、互通的平台,让中小学体育教师既能感受体育教育理论思想的冲击力,形成自身的体育教育理念,又能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技能和策略,实现学用结合,从而克服传统体育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五步培训法”是一种很有效的培训模式。

第一步:需求调研,把握方向

一次有效的培训应该立足于需求,它为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计划、运用模式策略、评价质量效果等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很多培训机构往往只关注“培训过程”,忽视“培训需求”,以至于培训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为此,首先要组建一支培训需求调研团队,深入中小学校,对不同学历、不同教龄、不同学段的一线体育教师采取听课、评课、调查问卷、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方法开展需求调研工作,从中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也有助于提高参训教师接受培训的主动意识。同时,听取各中小学校级领导对体育教师的培训要求,从需求调研中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最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及需求论证,以便设计和确立出适合需求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

第二步:聚焦问题,合理设计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设计指南》强调教师培训项目以及培训内容和课程设计,要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体现教师专业化、教师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价值取向,从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三个维度提出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构建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根据以上目标定位,参考需求调研论证,整合出体育教师最需要的五大板块培训内容,在教师培训管理平台中以培训菜单形式供参训教师选择。

1.体育理论培训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系统而扎实地运用《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运动医学》《体育心理学》等体育理论知识,熟悉《体育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国家体育法规和政策文件,并能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最新的体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增强体育理论修养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

全文阅读

“中学教师工作室”构想

广东省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能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省教育厅部署建立起高校、教师工作室、市县培训机构“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培养体系,并举办“中小学教师跟岗学习”、“南粤名师大讲堂”等具有开创性的系列教师培训项目。评选教师工作室及其主持人是创新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示范辐射作用,指导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过程中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推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快教师专业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工作室评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推荐申报、市级初评、省教育厅组织面试答辩并公示等程序,笔者很荣幸被评为“广东省中学教师工作室”主持人。为此,谈谈构建工作室的教育理想、近期工作和长远目标等。

一、教育理想: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

一棵大树一个世界。以一棵大树形象建构工作室设想:太阳,意指构建教育理想的高度;深根,寓意扎根教育理念的深度;强大树干,意在主持人强化自身学识和研究;枝繁叶茂,意指工作室骨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一棵大树,志在撑起广大学子成长的一片绿荫。

1.教育理想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首先要有教育理想。就象大树需要阳光雨露,工作室需要太阳的高度,顶层设计“蓝图”,先行组织形成上位概念。工作室教育理想: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

科学求真——地理首先是一门学问: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

育人求善——引领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自然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命求美——学习地理,让生活更美好!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各地文化差异、独具特色美;灵动的地理课堂、师生教学相长、思维碰撞、生命激荡更是一种美!

全文阅读

分析论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对接

论文摘要:关于师范生尤其是高职高专师范生的培养与实践教学的对接,应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必须紧密联系中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本文简单地探析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建设跟中小学语文教学间的对接。

论文关键词:挑战 语文教改 对接

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 “点”:一个就是数不胜数的中小学生;另一个就是各个培养师范生的学校。在现阶段,我们的语文教学事业正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应试教育”或者“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以及“创新教育”;同样,我们的师范生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围绕对接基础,采取有效措施

1.分析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改内容,是展开“对接”的基础前提。

目前,部分大学师范类教育对中小学的教育课改持茫然态度,对教改过程不去关注。这是必须得重视得关注的现实问题,那么他们怎么可能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深入地去解剖,如何更透彻地知晓专业语文知识的建设,怎么可能培养出高品质的语文专业老师呢?因此,我们要努力切合语文教师行业对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要求,紧紧抓住教师职业性的特点,及时了解中小学整体教学动态,剖析语文教改全过程,这样的话,才可以做好引领工作,我们的毕业生才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语文教改的发展。

2.把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理念作为出发点,寻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1明确“核心”地位,换句话说,素质教育的培养、创新意识的锻炼在整个中小学语文里面占着核心地位。由此可知,我们应强化语文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要求语文专业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严格审视;研究整体语文的素质教育跟创新精神。进而我们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全文阅读

专业建设共同体视角下师范生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摘 要: 实践教学是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性教学环节。通过集合人才培养的多方行为主体,建立专业建设共同体,完善校地合作、院校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关键词: 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共同体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师范生的培养质量逐步提高,但是作为教师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实践环节存在形式相对单一、内容相对简单、管理评价相对薄弱等问题。2016年3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教师【2016】2号)提出增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若干意见。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系小学教育专业自2015年开始全面探索、构建了“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以专业建设共同体为平台,强化了教师培养全过程的教育实践环节。

一、专业建设共同体的内涵

1887年德国现代社会学家滕尼斯在《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共同体”一词,其含义是任何基于协作关系的有机组织形式。在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教师教育共同体等不同说法。专业建设共同体,是指依据人才培养规格和需要,以高校为主,联合人才培养的各个行为主体组成的联盟,其目的是以分享资源、经验、技术、价值观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具体说来,笔者提出的专业建设共同体,是由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小学(幼儿园)本着互助自愿的原则,实施协同育人的伙伴式群体。

二、搭建共同体平台,创建校地合作、院校协同的人才协同共育机制

顺应教师教育一体化、开放化的发展需要,依托眉山职教集团,2015年2月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师范类专业建设共同体,与眉山市区多所小学、幼儿园签订《院校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11月,专业建设共同体共吸纳眉山市48所小学为成员单位,其中主城区7所小学为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1所县镇小学为校外跟岗、顶岗实习基地;同时与眉山东坡区、青神县、洪雅县教体局签订《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从而建立政-行-院-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校地合作、院校协同共育人才的通道。以专业建设共同体为平台,小学教育专业与小学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设置课程体系,共同实施课程改革,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资源共享,人才共用。

三、专业建设共同体平台下的“双导师”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全文阅读

谈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可以看做是具有全新性特点的学习方式,它是对教学体系跟教学理念进行的一种创新。另外,探究性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跟个人合作这种方式,将学生自身探索作为基础,来对知识跟经验进行掌握的一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主要为将学生自身创新能力进行提高跟完善,并对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加以培养。教师在对探究性教学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同时学生在对知识进行相关探索的时候,也能够对自身独立思考相关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进行培养。因为语文学科自身具有特殊性质,所以小学语文方面的教师应该将探究性学习真正地融入到课程之中,从而给学生自身语文能力打下基础。

对探究性学习进行开展的主要途径

1.将生活加以结合,将感情融入其中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之时,教师需要将学生自身情感加以培养,并且着重培养学生自身人文精神。在我国颁布的相关课表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自身语文素养进行全面培养,并且将学生所认识的价值观跟态度及其感情进行耐心引导。其具体地说,也就是教师应该通过语文教学这一过程对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加以培养,使学生自身能够具有高尚道德跟积极态度。因此,教师需要把小学语文相关教学跟学生自身生活以及情感进行联系,并将生活跟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所接触到的教学内容跟自身生活结合于一体。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趣味程度,将学生在课堂之中获得的乐趣体验进行增加,还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对课堂内容进行了解。

2.落实自主探究跟独立思考观念

探究性学习所具有的明显特征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新以及对未知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之时,在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基本内容这一基础之上,让学生对还未清楚理解以及存在的额外问题进行自主探讨,然后再通过网络或者影响文字等方式将相关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以及结果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这一过程之中加入具有娱乐特性的相关因素,使学生乐于了解。

探究性学习相关方式跟传统类型的学习方式两者之间主要存在的差别为:探究性学习相关方式把“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知识传授”这一方法转变成了“教师辅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跟独立思考”这一方法。在探究性学习相关方式之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来将问题加以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重视求异思想

全文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挂职跟班学习中的运用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个好校长。”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的培训也显得越发迫切。

在以往的农村骨干校长集中培训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在培训中更多地只是作为一名听众来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单向的传授与交流没有激发出学习者的自主意识,无法把学习者已有的经验背景与外部环境很好地交互作用,以达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满足不了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地建构起来的。只有学习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探究、自主、互补、合作、实践中学习,才能实现已有经验背景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达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即意义建构。因此,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对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的培训采取挂职跟班的方式,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在挂职跟班中与专家校长形成“如影随形”的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专家校长的日常领导、管理行为以及学校的主要工作,并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通过师徒结对、身临其境、经验借鉴、伙伴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深刻感受与领悟专家校长及基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真正提高农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的有效性。

一、充分利用资源,保证跟班学习

挂职跟班学习是教与学双方互动的过程,能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各方面的学习资源,是保证学习成功的关键。

为了保证跟班学习的质量,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跟班学校的资源。培训单位要事先选好一些优秀学校作为培训基地,聘请培训基地的优秀校长担任导师,并对导师的指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跟班学校的导师设计一些主题论坛、经验分享等活动,如“农村学校教师团队的建设”、“如何打造农村特色品牌学校”、“校长素质之我见”、“怎样当好一名农村骨干校长”、“我的学校管理经验谈”、“管理与育人”等话题。在活动中导师和学员围绕主题开展讨论与交流,促使校长的知识基础与先前经验交互作用,并在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地建构起新的理论和认知。同时要求导师要为学员设计两周(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而定)的全程跟班学习、观察、体验活动安排,指导学员全面学习挂职跟班学校的管理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

【案例】

××小学接待农村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挂职跟班研修学习安排表(见表1,表2)

全文阅读

打造德才兼备师资队伍 助推良庆教育跨越发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管理者,我深深明白,要打造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师培训和培养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点向南,建设五象新区,再造一个新南宁”的城市发展战略,使良庆区站在了参与北部湾合作开发的最前沿,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先行者、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总部基地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一新的经济发展定位,为我城区的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提供了新动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高度谋划教师发展工作,实施人才兴区战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加快良庆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注重师德建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标准考评教师

国家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过,一定要纯洁教师队伍。目前,教育部已研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建立健全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及奖惩结合的师德建设及评估机制,在师德问题上实行了一票否决制。

作为城区教育的管理者,我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要补上师德这一课。我们要从教师培训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让教师们明白:师德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体现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职责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里,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具备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为此,我城区科学设计师德建设活动方案,努力营造师德建设氛围,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要求各中小学坚持每周组织一次政治学习,经常邀请领导、专家作辅导报告,把政治学习、形势教育与培养教师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深厚的职业情感融合起来,把党和政府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编印成内部交流资料,下发给教师作为学习读本;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引导,不断增加思想底蕴和业务底蕴。

同时,我城区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常规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评比考核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考评机制,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作用,杜绝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片面评价和奖惩的现象,使师德建设机制和各种保障措施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快创新步伐,做好“跟岗自主互助学习型”培训

全文阅读

跟岗学习任务驱动多举措提高培训实效

2013年4月6日至4月13日,来自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新蒲新区、桐梓县、正安县、道真县、习水县、赤水市等7个区县的15所项目学校的35名校长、副校长、管理骨干陆续来到重庆,参加由遵义市教育局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以及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的专项研修培训学习。

精心组织实施 明确目标任务

4月6日晚上7时,此次参训学员刚刚抵达重庆,大家还来不及修整片刻,遵义市教科所副所长王文霞就组织召开了该次培训学习的第一次会议。

为了加强培训管理和增强培训实效,会议的第一项任务就是选举班干部,选举了班长、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以及8个跟岗学习小组的组长。

在会上,王所长首先代表遵义市教育局作了主旨讲话,对确立“红色遵义 多彩校园”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创建特色学校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深入的阐述。

然后,遵义市特色学校创建项目办的李昌云校长和重庆课堂内外(集团)新课堂教育的老师就本次培训的具体要求作了说明,并对参训的学员、本次培训班班长、班委、各小组长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最后,各与会班干和小组长对如何完成本次培训任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纷纷表示将珍惜本次与专家面对面交流请教的机会,争取多学知识、更新观念、学有所获、完善各自学校的创建方案。

严守培训纪律 高层次专题讲座

4月7日上午9时,参加本次研修培训的学员在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会议室举行了本次培训的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重庆新课堂教育项目执行总监李莉萍主持。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