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育结合策略

《科学中国人》2017年第28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推进工程专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产学研结合教育逐渐成为了实现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需求,降低企业岗前教育成本,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育策略;产学研结合教育

一、前言

良好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能够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合作共赢。通过产学研结合教学,综合利用企业、学校的不同优势资源,合理利用学校、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不同教育环境与教育背景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不同教育环境与背景下得到不同层面的巩固和传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的学习环境。基于此,研究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解决产学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升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产学研结合教育实施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企业、学生、教师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不够了解、认识不全面等问题,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中的“产”“学”“研”作为三个独立主体开展教育教学,忽视其内在联系,从而无法充分调动三方积极性。其次,学校专业、层次不同,产学研合作教育内容、层次与氛围、形式等也存在不同,因而开展产学研教育合作的内容与范围较为狭窄,合作层次较低,合作形式单一。再次,缺乏法律法规的制约,目前,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可操作的政策法规、运行机制与数学体系也有待完善,学生、学校与企业三方没有恰当的利益分享机制,无法明确法律地位,无法合理的安排时间。同时学校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无法在企业实习中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也造成了企业的负担。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教育策略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报告(一)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初步接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一些感性认知。通过对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的参观,建立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熟悉自来水厂工艺流程。这也是将书本理论和实际联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内容

本次实习为期三天,周一在本校参观水泵房、小型污水处理站以及排涝站。了解校园水运营方式。周三是参观福州西区自来水厂,实习主要内容是自来水处理工艺。周五参观福州市祥坂污水处理厂,见习污水处理工艺。以下就各个实习单位进行介绍和总结。

2.1福建工程学院水泵房、污水处理站、排涝站

水泵房内有电源箱、消防供水设备和生活供水设备。主要有消防控制柜,消防泵,喷林泵。消防稳压控制柜,稳压泵。供水控制柜,供水泵(如果有高层,还有高层专用供水设备)

泵房排污控制柜,排污泵。以及消防水箱,生活水箱、稳压罐。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探讨

摘要:文章首先对卓越工程师这项计划的实施背景和实施目的进行了介绍,进而针对这项计划推行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几条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这项计划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41-02

卓越工程师计划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领域推行的一个重要改革项目,对于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这项计划的实施和落实,能够帮助他们将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给排水管网、建筑给排水以等知识和实际的工程有效地联系在一起,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使他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与此同时,实习往往被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因此,这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同样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指导意义。但这种培养模式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限制效果,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及对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以下的论述和分析。

一、卓越工程师计划

这项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用于高级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探索,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进行的一次创新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工程的实践能力、工程的创新能力、工程的设计能力以及整体的工程综合素养。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企业深度参与了整个培养过程。②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程能力。③学校在进行实践型工程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行业的标准和规范。

实现这一计划的有效教学手段就是安排学生进行实习,而实习本身也是大学正常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高校大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对于从事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需要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工程建设和施工,因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卓越计划的推行目的之一。只有通过指导性强、有针对性的实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他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工程实践工作联系到以此,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能力,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实践能力和工作方法。

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环节, 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当前该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对策略,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合理化措施。

【关键词】给水排水 实践教学 工程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项目名称: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242-01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除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当前的本科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对工程的领导和决策、控制能力,为社会输送出高级应用型人才是关系着能否培养出合格本科毕业生的关键[1-2]。

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为主,该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好。此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其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这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一大障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本文将结合当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教学现状,对给排水科学工程的双语教学进行思考分析,以此完善我国的给排水教学模式。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工程;双语教学;思考探索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来看,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目的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中应用双语教学的手段也就十分必要,同时也是满足我国的科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双语教学的主要内涵

由于社会整体建设的需要,给排水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当前,给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已经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因此,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融入双语教学手段,并以此为前提,完善给排水双语教学目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而达到提高给排水教学质量的目的。双语教学其中文含义可理解为:学校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类学科的教学,它包括沉浸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保留式双语教学。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母语不应用于实际教学,学生可以依据此方式沉浸在弱势语言中。过渡式的双语教学在初期使用母语进行实际教学,中后期整体采用外语教学,最终阶段向沉浸式教学过渡。保留式双语教学在初期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在中后期逐渐使用外语教学,少部分使用母语教学。当前的给排水工程学科的双语教学是满足当今学科发展要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该教学手段中很多原创性科学知识最早以全英文模式发表,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信息给予快速补充。

二、给排水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1.工程与国际接轨

在给排水专业中引进双语教学可极大促进我国给排水工程与国际工程的接轨。在整体的工程建设中,给排水在土木建筑与环境科学的领域中地位很重要,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项目。通过双语手段的介入,我国的给排水工程项目将汲取优秀的外国经验,缩小与国际工程的差距。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思考与探索

摘 要:从目前我国的教学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可以看出,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本文主要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角度入手,同时对于双语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具体地分析和探讨,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将学生放置到主置,然后对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加强重视。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双语的能力。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双语教学;思考;探索

从现如今我国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上看,已经超越了其他的专业,跃居首位。可见,给排水科学和工程将会成为热门学科的一种,在国内和国际的发展中必将处于优势位置。因此,加强这一专业学生的双语教学工作势在必行。不仅可以提升科学技术的高效应用和进步,同时还能够推动这一专业的长足发展。

1 双语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学校采用汉语以外的第二语言来进行教学工作。具体来说,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第一,沉浸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汉语并不作为主要的教学语言,教学工作完全采用第二语言。第二,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前期教学采用母语,而后期则采用外语来进行教学,学生们最终会进入到沉浸式教学工作中。第三,保留式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就是在教学的初期采用母语来进行教学,而在中期和后期部分采用母语,部分采用外语。从双语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可以看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完全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加强引导。通常情况下,如果将文章的内容从母语转化为外语,教学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们对外语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升教学工作的时效性。

2 给排水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提升了我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国际接轨。由于给排水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多数领域得到应用,逐渐成为国家公认的专业类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学生的素质和通用性加强重视。因此,只有提升双语教学工作的高效性,才能够逐渐和国际接轨,将我国的给排水专业推向世界。

2.2 双语教学从根本上满足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从这一点上看,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给排水工程专业逐渐成为就业率最高,社会应用水平最高的专业。这一学科在社会应用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且,英语一直都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只有将英语和给排水工业相结合,才能够促进工程技术的高效发展,同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文阅读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年[1],当时我国部分高校仿照前苏联教育模式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并在2012年由教育部将给水排水工程改名为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经历了60多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应用很广泛的学科,它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

据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在全国高等教育250多个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排名中,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列第38位[2]。而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3],此类专业核心知识为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知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28项知识),这三类核心知识也是就业的关键性因素。在大学课程体系中,28类知识的获得则要依靠专业理论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而工程、技术与设计三项核心知识主要依托于专业实践体系获得,故专业实践体系建设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大学农牧学院是全国156个办学点中的一个,也是自治区第一个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办学点,自2004年成功申办该专业以来已经积累了将近十年办学经验。在专业办学中大学农牧学院以“重视理论,强化实践,培育创新”为专业办学的根本出发点,尤其是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各要素开展了整体设计―――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整合了教学资源,培养了专业实践能力。

一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

高等工程类教育是为我国工程建设提供实用型高级人才,其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工程意识通常包括[4-5]:时代意识、竞争意识、实践意识、经济和社会意识、管理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工程素质即指好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素养[6];比较扎实和比较宽厚的工程技术科学基础和工程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受到必要的、基本的工程训练;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工程素质一般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三方面。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体系整体设计在专业教学内容整合和优化得基础上,以工程素质和工程意识为着力点、以传授工程、技术和设计三核心知识为基本出发点,为此我们构建了图1所示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二专业实习环节设计

专业实习环节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也是土建类专业塑造工程实体、培养工程技术、设计对接工程实体的基本手段[7]。在我院已经初步形成了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专业实习环节,各环节构成见下图: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通过追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历史沿革,探索本专业内涵建设内容的变化。以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完整再现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和“全仿真”的理念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给排水专业人才。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教学体系;平台建设

一、引 言

本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080705)始建于1952年,2012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正式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并且专业首部专业规范正式颁布。早期该专业主要依附于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与课程设置方面,以传授水的“给”和“排”知识为主,在水处理方面的内容相对薄弱。但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行业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行业的服务对象不再是简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扩大到水社会循环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行业的任务从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相应的,作为为给排水行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的高等工程教育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专业的科学基础已经相应地由力学转变为生物学、化学和水力学,并且不断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内涵,也相应地转变为以水质安全为核心的水的良性社会循环。这种变化促进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的改革[1]。

重庆三峡学院是三峡库区腹地唯一一所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本校2010年获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并于2011年开始首批本科招生,是为解决库区及周边地区水资源开发、水工程行业人才紧缺问题而开设。专业建设中,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变化,不断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根据《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要求,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强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借鉴其他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开展的经验[2-3],在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性工作。

二、构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新的课程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知识的融合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将整个实践环节划分为5个课程教学模块和3个课外拓展模块(见图1)。课程教学模块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课外拓展模块包括:技能培训与认证、科研训练、素质拓展。在课程教学模块中要完成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能力的发掘、培养和实现;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的培养目标则是对知识的强化、融合和贯通,对能力的提升、综合和优化。通过课内、课外相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并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知识融合与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新途径。

图1 实践教学体系及知识能力培养目标示意图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专业实习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在该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提出了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强年轻教师工程能力培养与合理利用实习经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关键词:专业实习 给排水科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22-0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大学本科教学的一个工科专业,工科专业教学的特点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深化实践。合格的工科毕业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拥有较高的工程实践素养[1]。实习教学是实现该工程素养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三类实习[3]。认识实习主要起专业启蒙教育的作用,通过实习, 让学生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着重建立面上的印象;生产实习突出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的综合运用,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毕业实习侧重于某一问题的深入,同时兼顾知识方面的拓宽,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作准备。

注重这三方面的实习质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一直以来,实习教学环节中存在着学生实习目的盲目、实习经费不充足、企业单位不愿接待以及现场只能看不能摸的问题,导致了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即使经过了实习,也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能符合当前“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4],对本专业实习改革则势在必行。为此,该文分析了实习教学的一些普遍问题,剖析了各个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1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实习基地难以落实

全文阅读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武汉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对实习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实习时间、实习方式的调整;实习管理机制的完善;水质工程仿真室的建立,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尤其是将计算机仿真手段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这一突出特点,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十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习环节;计算机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41-0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识实习,主要采取给排水工程参观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对给排水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建立起对本专业的总体印象;二是生产实习,学生结合已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水工艺设备基础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是毕业实习,学生结合自己的毕设选题,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程参观实习,为顺利进行毕设打下基础。但一直以来,实习环节中存在着实习经费不充足、用人单位不愿接待、现场只能看不能摸等问题,致使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合理做好实习环节的时间安排

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开课之前进行,学生通过一周的实际水厂参观,对给排水工程建立了感性认识,对专业建立了总体印象,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生产实习则安排在学完专业课之后,时间为四周,采取现场蹲点和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此时学生已从课本上掌握了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水工艺设备基础等课程的基本原理,实习中能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共两周,学生根据自己的毕设选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际工程参观实习。实践证明:对实习三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满足了不同阶段实习的具体要求。

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集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统一实习,而毕业实习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毕设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实习,也可根据拟就业单位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毕设题目,再在该单位完成实习。即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实习,从而完成分散式实习方式。同时学校也提供由实习老师带队的集中实习,完成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