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各国竞相弱化本国货币
曾经,一个国家以拥有强势货币为荣。并将其视为国家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象征。如今,外汇交易市场好像变成了“软蛋们”的乐巢。
首先。美元出现连续下跌,用于投机套利交易的资金大量流出美国。然后,欧元也因为西班牙和希腊等南欧国家债券出现问题而受挫。最后,英镑也因为投资者担心英国政府财政赤字和可能由5月份大选引起的政策停滞而大幅贬值。
政治家对这些货币的集体走低表现过任何不爽吗?完全没有。
英格兰银行的有些官员似乎还对“软英镑”表示欢迎,因为那会刺激英国的出口。其他―些政治家,比如法国财敢部长也以同样的原因对最近欧元的下跌表示满意。美国也是,既没有提高利率,也没有削减赤字。瑞士政府进行了市场干预使瑞士法郎贬值。日本新任财政大臣已经在倡导弱势的日元政策。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货币应该升值(理论上,快速增长国家的货币在长期的实际升值对其自身是有利的),但是中国政府顶住了诱惑,干预市场以阻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
为什么软货币在今天如此受欢迎呢?答案似乎是:在信贷恐慌和全球性衰退的现实背景下,想要刺激增长,出口商的利润是最强劲的动力。同时软货币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引发高通胀。鉴于当下全球经济闲置生产力的总量,还很难想象在接下来几年中持续的通胀将会如何产生。 但是,当一个国家依靠国外投资者来为赤字融资时,他们会发现一个“简单”的贬值货币决定,会在近些年中带来更高的成本。那时候,拥有一个强势的货币将是优势,而不是缺点。
手机安全
2009年,随着大规模金融救助措施的实施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全球经济逐步从衰退走向复苏,国际金融形势趋于稳定。但即使这样,通缩、通胀并存的压力依然导致各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选择。
宽松货币政策何去何从
从未来一段时间内看,宽松货币政策的延续与退出将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尽管保持宽松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防止因过早退出而导致前期的经济刺激措施前功尽弃,或是重蹈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的覆辙,是G20成员国普遍形成的共识;但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恢复货币政策的常态也是早晚之事。然而,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实施,涉及到各方利益和世界共同利益,G20成员国如何协调一致进行货币政策的调整难度很大,如果各行其是将会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
首先,如果G20各成员国对宽松货币政策进行调整不能同步,货币政策上的利率变化出现大的差异,将有可能导致各国货币间汇率的波动和增加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甚至引发国际金融市场上新一轮的动荡。另外,一旦市场投资者为规避汇率风险将大量资金投入大宗商品市场,必将进一步抬高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其次,货币政策调整的不同步,将导致投机资金跨境流动进一步活跃,投机套利行为更加猖獗。其中,继续实旋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其资金将出现大量外流,而及早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将出现资金大量的流入,国际资金的不均匀和无序流向将加剧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平衡状况。再有,各国利率导向的不协调,使跟进澳大利亚上调利率国家的货币可能出现大幅度升值,从而导致其出口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宽松货币政策的调整能否协调一致,关系到G20成员国各方利益和全球经济稳定的全局。
另一方面,随着宽松货币政策执行力度的不断加大,会逐步使其演变成“扩张性”货币政策,真正意义上有节制的宽松成分减弱,导致货币供应呈现前所未有的天量,潜在的通胀预期隐患强烈信号令各国不能不有所担忧。尽管,通胀预期的担忧引发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议论已见诸报端和媒体,但在全球经济复苏还未见分晓的情况下,以及受近期“迪拜债务危机”的影响,G20各成员国宽松货币政策是否退出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加息
事实上,澳大利亚央行加息举动在其他各国并未产生示更多的示范效应。在澳大利亚央行第二次加息前举行的澳大利亚,美国、欧洲以及英国四大央行例行货币政策会议上,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分别表示将维持原有利率水平不变。此前,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09年第三季度例会也表示:下一季度要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合理适度增长。可见,澳大利亚央行的加息举动既没有引起各国的响应,也不能由此断定,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策略的实施已被各国所认可。由此可见,澳大利亚央行近期连续加息另与其他各国继续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必然的联系,澳大利亚央行加息举动只是澳大利亚的国家行为。
当然,从另一方面看,虽然澳大利亚央行连续加息看起来只是澳大利亚央行的国家行为,但驱动其加息的原委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动向,即各国一方面开始考虑防范通胀预期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考虑继续刺激经济增长政策的合理力度,在防范通胀风险和继续刺激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间寻找政策的平衡。因此,显然澳大利亚央行的加息货币政策调整首先是从本国经济的需要考虑的,而不是从全球货币政策的一致性考虑的;而各国在考虑防范通胀预期风险时,进行适当货币政策的合理调整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我有两个主要的敌人:我面前的南方军队,还有后面的金融机构。在两者之中,后者才是最大的威胁。我看见未来的一场令我颤抖的危机正在向我们靠近,让我对我们的国家的安危颤栗不已。金钱的力量将继续统治并伤害着人民,直到财富最终积聚到少数人手里,我们的共和国将会被摧毁。
――美国第16届总统林肯
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作为危机发源地货币的美元,并没有延续它长期贬值的趋势,反而因为避险情绪掉头向上。而欧元与日元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结束了长期以来的牛市,陷入下降通道。国际货币力量格局因危机逆转。
最近,美联储“印钞”的消息一出,一夜之间,世人对全球性通缩的担忧骤然转向了通胀。随即英镑、欧元等相继疯狂印制……在没有找到经济增长的动力时,美国大量投放基础货币(流动性)的直接后果只能是美元贬值,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商品价格虚涨,同时滞胀给非美货币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各国相继出台五花八门方案的实质是一场世界范围货币博弈,也带来了无穷的风险……
扫描全球,大洋彼岸欧洲各国疯狂印制钞票,货币数量已压倒商品数量。这场轰轰烈烈的印钞大赛,使得人民币等新兴市场货币面临着升值压力。在这场新货币大战下,谁将是最后的赢家?货币力量的强弱能否让危机困境中的国家突出重围?世人倍加关注。
美元:对内贬值对外升值
今年3月27日起,美联储开始收购长期国债,第一期收购的总价值为75亿美元。在9天内就购买了日期在2011年3月至2039年2月之间的国债。
“不能简单地认为美联储出手购买长期国债就会导致美元贬值。”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可能会出现美元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趋势。美联储购买国债表明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货币化,美元超量发行最终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导致美元的对内贬值。但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而言,未必会很快出现贬值。因为,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在深化和蔓延,目前欧洲和日本经济的状况相对美国经济而言更为糟糕,因此美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世界主要货币还存在升值的可能。
【摘要】全球范围内货币投机者借助固定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通常在国内经济形式不健康时期,攻击一国货币,面临国内外危机,市场化调节手段往往捉襟见肘,非市场化手段反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通过讨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和香港的不同情况以及政府的不同应对措施,分析国际货币投机者敢于与各国央行为敌的原因。得出结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的,一国经济内在脆弱性给国际投机者带来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使投机者乐于与央行为敌。
【关键词】汇率制度 货币攻击 汇率稳定
2016年初,索罗斯在达沃斯论坛声称,全球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并且看空美国股市的同时也在做空亚洲货币。1月20日,港币和港股双双下跌。观察此次香港汇市与股市的突然下跌,可能原因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预期传导至香港市场,但更大的原因是国际货币投机者利用固定汇率的低风险高收益的优点,趁机恶意做空香港市场,从中牟利。
一、泰国案例分析
(一)内部环境
1997亚洲金融危机由泰铢贬值开始,随后蔓延至整个亚洲,波及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现象。泰国在1990年打开资本市场,实施资本市场自由化,同时允许泰铢在小范围内波动。这种固定汇率制度成为了国际投机者优先攻击的薄弱环节。1996年泰国国内已经出现资产价格泡沫、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赤字等问题;另外,泰国银行短期外债较多,短期外债通外汇储备比例为128%。种种因素表明泰国内部金融环境不稳定越发明显,国际投机者窥探已久。
(二)攻击手段与应对措施
1997年2-3月,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从泰国银行买入150美元的远期泰铢合约,随后多次抛售,5月,国际投机者再度打击泰铢,泰国央行进行干预,但由于外汇储备有限,7月,泰国被迫宣布放弃和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泰国央行做出三项抵抗措施:首先在远期市场做出反向操作,大量卖出远期美元,买入泰铢;其次联合亚洲其他国家货币当局在即期市场买入泰铢;然后发出规定禁止国内银行把泰铢拆借给国际买家,同时大幅度提高银行间同业隔夜拆借利率。
从当前全球经济来看,一方面是中美欧三大经济体经济持续疲软且复苏乏力,另一方面全球各大央行的货币政策呈持续分化之势,形成了三股不同的力量——逐步收紧货币政策(中美)、维持现有货币政策不变(欧洲)、扩大量化宽松政策(日本),这对于当前全球经济的复苏前景构成了较大的风险。
对于美国而言,一方面从近期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作为美国经济复苏两大引擎的制造业与房地产业仍未获得显著的复苏,两大产业的持续疲软态势对于美国经济的复苏构成了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从美国货币政策的前景来看,由于今年在美联储具有投票权的委员中加入了两位强势鹰派人物,再加上之此前四位鸽派人物的离开,从而使得美联储中的鹰派在议息会议中获得了更大的主导权,鹰派对于缩减QE的强硬立场亦得到了美联储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两大核心指标——失业率与通胀率的有力支撑,虽然未来美联储有可能将失业率与升息时点脱钩,但美联储主席耶伦此前在众议院发表的半年度货币政策证词演说中已表示,美联储未来仍将坚持当前的缩减QE政策不变并在每次议息会议上逐步缩减100亿美元的QE,直至QE完全退出为止,而从美国QE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来看,虽然短期之内QE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美国经济的增长,但由于QE的核心是货币增发,因此随之而来的是美元贬值与美国债务大幅上升,同时也催生了美国经济的泡沫,而逐步退出QE虽能从一定程度上挤压美国经济的泡沫,但在失去了QE的支撑后,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复苏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从欧元区的情况来看,虽然去年四季度欧元区的整体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我们认为这其中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而从今年1月以来所公布的数据来看,欧元区经济的复苏动能并不稳固,失业率的居高不下与制造业及工业数据的大幅回落均对欧元区经济前景构成了较大的威胁,从德、法、意三个核心经济体的数据来看,只有德国经济略有好转,而法国与意大利的经济则处于衰退的边缘,特别是意大利经济,在其政局动荡的影响下,经济复苏前景更为渺茫,对于欧央行当前的货币政策而言,其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左右为难:一方面欧元区当前的整体经济形势需要欧央行继续推行LTRO(长期再融资计划)与低利率乃至负利率的量化宽松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德国对于欧央行LTRO的裁决前景不明使得欧央行在使用LTRO时有所顾忌,此外欧央行如若要继续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必须得到德国央行的认同与支持,但现在的问题是,在德国派驻欧央行的执委由此前的阿斯穆森变更为德国央行副行长劳滕施莱格后,德国的反对力量得到了加强,这将使得欧央行在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上举步维艰,我们预计,未来欧央行仍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政策不变。
对于中国经济,我们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稳步回落将是毫无疑问的,当前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地方债偿还高峰与房地产泡沫挤压所带来的挑战与压力。从本月所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一方面中国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前景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则是在外资银行旗下贸易子公司的掩护下,国内贸易融资的大举回归使得进出口数据再度失真,这将使得中国经济形势变得更为复杂。此外,中国还将面临美联储退出QE所带来的货币政策走向难题,虽然央行与中央一直表态将维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当前国内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1与M2的增速、近期国内SHIBOR和银行间质押及拆借利率的表现、央行在上周与本周连续正回购所传递出的信息来看,我们认为未来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虽仍将以稳健为主基调,但会逐步采取紧缩措施。
对于日本经济,我们认为,虽然在2013年安倍经济学一度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了通缩,但与此同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不断显现,物价飞涨使得居民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同时亦抑制了日本民众的消费能力,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即将开始的提高消费税无异于杀鸡取卵,在居民生活成本飞涨而薪资未涨的情况下提高消费税,将使得日本经济将重返下行通道,但从日本央行高层近期的密集发声来看,其已患上了“QE瘾”,其经济对于QE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持续对QE进行加码虽然能使日本通胀率上升至日本央行目标区间,但由此催生了大量的经济泡沫,这对于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复苏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摘要:货币市场是各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节各机构短期头寸的场所,它同时也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实施的重要场所。通过比较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建立货币市场的经验和政策措施,可以为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词:货币市场 美国货币市场 英国货币市场 日本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金融工具的交易市场,这些短期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国库券、短期国债、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存单、回购协议、银行承兑汇票等货币市场工具,还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货币市场是一个融通短期货币资金供给与货币资金需求的虚拟场所,借助于现代通讯手段,以弥补头寸不足和流动性资金不足为主要目的,其实质是以短期信用工具为交易对象完成短期货币资金融通,求得短期货币资金供求均衡。它是以资金供求为前提,利益寻求为动力,同业竞争和风险为约束,以金融工具价格发现为结果,从而使短期货币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市场的功能集中表现在:(1)货币市场可以促进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市场是中央银行贯彻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发达的货币市场可以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丰富的政策工具,并使货币政策迅速大面积的迅速扩散。 (2)货币市场构成了金融市场的基础。货币市场实现着金融市场融通短期资金的基本功能,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基本状况,它的发展可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3)货币市场可以极大地促进现代金融制度和金融组织体系的完善和发达。①
一、货币市场在世界主要国家的发展状况和主要政策措施
从世界主要本主义国家金融市场发展来看,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货币市场结构的发展已经比较完整,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贴现市场等在内的众多子市场平衡发展。美、英、日的货币市场是世界三个最发达的货币市场。在英国,传统的贴现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竞争、相互渗透,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美国的货币市场自由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境内外业务是严格分开的。相对而言,日本的货币市场则不如美英,由于政府的干预,资金是单向流动的,而且各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也是不一致的。
(一) 美国货币市场
美国经济环境从70年代开始出现重大变化,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利率波动不定,比如,在50年代,3个月期的美国国库券利率波幅在1—3.5%,而到了70年代,波幅就增大到4—11.5%之间,80年代更增加到5——15%之间,利率的大幅度上升(甚至到20%),使得长期债券的资本损失高达50%,回报率为负40%。由于这些情况的发生,使得金融中介机构发现向社会提供的传统金融产品不能带来理想的利润,更由于严格的法规制度的限定,比如美国联储规定的较高准备要求,美联储体系通过q条款对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等,逼使新形势下金融中介机构拼命予以业务和产品的创新。美国自60年代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极大的推动了货币市场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货币市场涌现出许多新的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cds),出现了新的子市场,如商业票据市场、可转让存单(cds)市场等。80年代后,美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尤其是欧洲美元市场的迅速膨胀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复杂。
美国为了促进货币市场的发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政策:
摘要:从整体趋势来看,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不断增加,但也不乏短期的偏离,为探究其原因,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的Grange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实证方法,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出发,探究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的关系。以期深化对我国货币政策相关问题的认识,从而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解释现实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
关键词:M2 M1 准货币 信贷规模 VAR模型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我国贷款总额为64.7万亿元,新增6200亿元,同比减少907亿元,较2013年1月份环比下降42%。与信贷增速减缓趋势相反,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7.42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为排名第二的美国的1.5倍。随着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截止2013年2月,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达到99.86万亿,逼近100万亿,仍居世界第一位,同比增长15.2%。由2002年初的16万亿增至如今的近100万亿,十多年间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5倍。我国货币是否超发?货币供应量增速与国内贷款增长为何经常出现背离,且差距趋于扩大?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货币的内外生性评定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评判。在此情况下,研究信贷规模和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而加强对信贷规模指标的关注和调控,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应,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简单基本理论说明与文献综述
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相关理论早有研究,本文仅对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说明。
(一)信贷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
1、货币供应量对信贷规模的影响
货币存量和信贷规模是社会公众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从货币供求的来看,信贷属于货币需求方面,货币供应量属于货币供给方面。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虽处于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中,但从长期来看两者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从货币供求变化的角度来考察货币供应量变化对信贷的影响。作为货币需求的一部分,信贷的变化受到货币供应量变动和其他货币需求变动的双重影响,当其它货币需求保持不变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会使信贷规模作同方向的变化(刘小铭,2008)。当然,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也可能被其它货币需求的变化所抵消,从而对信贷规模不产生明显影响;同时,信贷规模的变化也可能由货币供应量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影响。
关键词:岳阳;国债发行;货币政策;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岳阳市国债发行状况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国债发行对货币政策执行效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区域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正负效应,提出了调整国债结构、实现国债利率市场化、推进国债市场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国债市场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一致。
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点”,国债发行为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创造了条件,也对现行的货币政策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它是怎样影响区域内货币政策执行的,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充分发挥其货币政策功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湖南岳阳国债发行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岳阳市辖内国债发行的主要特征
(一)从国债发行方式看:凭证式国债占比较高,记账式国债占比较低。通过辖内有承销资格的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行及邮政储蓄网点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具有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和个人储蓄性质等特点的凭证式国债,一直为个人投资者所青睐,今年6月末该国债余额占全辖国债余额的68%.而通过下列途径发行的记账式国债仅占辖内国债余额的32%.一是通过证券公司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占国债余额的1.4%.由于投资者认为证交所发行的国债与股票一样存在较大风险,表现出较淡的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刚刚起步的银行柜台交易系统向社会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占全辖国债余额的0.01%.三是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有资格的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占全辖国债余额的30.59%.岳阳辖内只有岳阳市商业银行和岳阳市农村信用联社经营此业务。由此可见,岳阳市国债发行主要以不可上市流通的凭证式国债为主,记账式国债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还比较陌生,整个国债发行市场流动性较弱。
(二)从国债认购偏好看:凭证式国债出现滞销,商业银行被动持有;记账式国债被金融机构看好,而难被个人投资者认可。近年来,在银行柜台,有储蓄存款、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供个人投资者选择。据调查,银行“鸿泰”等投资型保险业务手续费高达2.5%,比国债手续费高,个人投资者投资这种保险除不交利息税和拥有固定收益外,每年还参与分红,整个收益比储蓄存款利息高;基金发行手续费一般为1%,收益率最高时可达10%,加上受去年以来市场升息预期的影响,凭证式国债发行遇到了一些困难,银行被动持有国债比例呈上升趋势。2001年至今年6月,辖内金融机构被动持有凭证式国债占当期销售任务的比例分别为1.27%、7.45%、7.1%和8.33%.而记账式国债以其较强的变现能力和收益投机被金融机构看好,但个人投资者因心理障碍、交易手续繁琐、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对记账式国债需求不足。由此可见,岳阳市国债认购主体参与不充分,认购偏好明显。
(三)从国债发行期限结构看:中期限国债占比高,短、长期限国债占比低。辖内3-5年期国债占国债余额的96%,而短期(如3、6、9个月等)和长期(如10、20年等)国债几乎为空白。这种期限结构,一方面容易造成偿债高峰,另一方面又难以满足国债持有者对金融资产多样化需要。
(四)从国债发行利率水平看:利率相对固定,一般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凭证式国债发行利率是比照银行存款利率设立,除免征利息税外,还高出同期储蓄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记账式国债利率一般采取竞价发行,但利率水平一般高于普通存款利率。由此可见,作为“金边债券”的国债利率水平不符合收益与风险对等原则。
【摘 要】美国这个被视为市场经济天堂的国家,突然之间变成了一个倾斜的帝国,一个美丽谎言编织的摇摇欲坠的货币之城,如今只露出刀剑林立的金融陷阱。美国拿走了其他国家太多太多的钱,使全球的经济陷入危机之中,导致国际货币体制崩溃的危险日益加剧。本文首先分析布雷顿森林体制是美国打造的一个借钱不还的货币体制;而美国破坏这一体制是为了借债不还;最后提出了在国际货币体制崩溃危险之下,美国之外的其他各国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制;金融危机
一、美国拿走世界其他国家多少钱
评论当今美国主导全球的货币体系,必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谈起。布雷顿森林体系是1944年7月再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旨在讨论战后的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最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元兑换黄金。
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意味着美元成为全球市场上重要产品如石油和黄金的国际定价货币。这样一来,基于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美国便可以长期处于赤字状态,只要储备货币的持有国不发表声明,表示转向其他货币,这个货币体制就会出问题。毫无疑问,正是因为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地位,才使得美国免受自由市场的冲击。然而,这种情况终究发生了变化,在国际金融界,欧元、人民币和日元开始向美元挑战。从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的确给西方世界带来很多好处,美国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繁荣。但这一时期,大量美元流散世界各地,如果这些美元都在美国国内流通,那必将导致非常严重的通货膨胀。
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大炮与黄油并重的政策,使得美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并导致了严重的预算赤字。美国政府采用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国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它不仅与古典经济学原理相左,而且也有悖于美联储弹性货币供给的最初意图,即货币供给的增加仅用于刺激支出,以便把经济收缩转化为经济扩张。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不管是20世纪90年代格林斯潘任内的美联储,还是由南克现在执掌的美联储,都采取了货币扩张的政策。这与美联储货币供给的最初原则是不相符合的。这样的货币扩张政策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美国引发了通货膨胀。为降低金融风险,减少经济损失,法国率先把法国人手中的美元都兑换成黄金,使美国的黄金库存见了底。而其他国家也照此办理,美国因黄金储备不足便处于极度危险的边缘。
1971年美国关闭了“黄金窗口”,宣布终止美元黄金之间的固定兑换比率,自此,浮动汇率登上历史舞台。各国货币的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化,美国政府这一政策是宣布一个国家破产。安蒂森·维金在其所著的《美元的坠落》一书中有这样的评论:“1971年,美国对世界造成影响不容忽视,金本位的放弃破坏了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所一贯执行的经济政策而通货膨胀,失业和货币动荡由此成为经济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早期,动荡时代的序幕正式拉开,经济上是如此,政治上亦是如此,事后看来,这显然都是由于美国政府放弃金本位而造成的。当时,它虽然没有直接导致资本主义衰亡,但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它却把美国带到了崩溃的边缘,美国的经济或许就此走上一条漫长的衰退之路。”[1]
当时美国官方对此作出的解释是:放弃金本位是为了说服美国的贸易伙伴国采取与美元挂钩的政策。换句话说,试图通过此举迫使外国政府调整币值。但原因不止于此,实际上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以黄金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已经严重束缚了美国经济扩张的能力。美元与欧洲及日本货币之间的兑换,正在约束着美国的贸易行动。美国政府站在美国利益的基础上,他们欠债哪有偿还这一意识。美国滥发美元形成债务,可以放弃金本位,让美元与其他国家的货币汇率浮动起来,原来所欠的债务几乎是一笔勾消了,这种作法也只是美国政府能干得出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由于人民币从2005年至今缓慢升值,并且仍然面临继续升值的压力,我国的外币资产和外币负债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总资产负债比。因此不仅需要了解一国的货币错配程度,更需要了解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以及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传导机制和路径。本文建立各部门的资产负债交叉表,并且在此基础上试图从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变化上探究各部门间货币错配的程度、各部门对汇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错配在部门间的传导机制。
关键词:货币错配 资产负债交叉表 传导机制
引言
货币错配是指由于一个权益实体(国家、银行、企业、居民等)的资产负债表以不同的货币计值,导致其净值或净收入(或两者同时存在)对汇率的波动表现非常敏感的现象。所以,货币错配对汇率变动非常敏感,在合并资产负债表结算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汇兑风险而造成资产和负债的不相等,如果是资不抵债则会对该国各部门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在存在净外币负债的情况下,本币贬值将导致经济主体外币债务增加;在存在净外币资产的情况下,本币升值将导致经济主体外币资产缩水。这两种情况如果严重,都将会使经济主体陷入财务困境,从而导致投资减少,引发经济收缩,最终导致经济或金融危机。
Burnside & Craig(2001)分析了货币错配对亚洲国家的预期财政赤字、货币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美国学者戈登斯坦(2005)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发生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严重的货币错配,并提出了在国家层面上测算货币错配的指标AECM,并且发现在发生金融危机前夕和危机中的国家其货币错配程度普遍较高。Agnion(2004)构建了货币错配导致货币危机发生的路径模型,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一国的货币错配程度并不是各部门货币错配程度的简单叠加,货币当局、政府部门、金融部门、公司部门和居民部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度不同,货币错配的程度也不同。陈晓莉(2005)构建了一个两时期的银行资产负债模型,分析银行业的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程度,并分析了本币升值冲击通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渠道,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银行危机的传导路径。Andreas B & Jonan M(2006)建立了各部门的资产负债交叉表来分析格鲁吉亚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朱超(2009)通过建立各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研究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并且在戈登斯坦的货币错配指标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测算货币错配程度的指标体系ACMAQ,通过该指标在各部门的数值变动来分析各部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但是各学者基本都是基于各部门的货币错配指标数值来说明货币错配的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建立各部门的资产负债交叉表分析中国各部门的货币错配程度,并测算各部门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分析中国各部门货币错配的传导方式、传导渠道以及作用效果。
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