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全托教育

高中全托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县长在全市托幼教育管理工作会议上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幼托教育管理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我市幼托教育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幼托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密结合__实际,扎扎实实落实好此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幼托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幼托教育改革,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使我县的学前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一、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切实加强对幼托所的领导和管理。

幼托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充分认识幼托教育的重要性,将幼托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关于托幼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马上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实际调研,全面摸底。目前全县有托儿所22所,其中集体办1所,个体民办21所,全县在托儿童783名,已基本形成3---6周岁学前教育网络,但同时也存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松散等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善、克服。出台政策,引领方向。在掌握全县幼托教育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县集中精力,全盘统筹,通过再三酝酿,出台了《__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__--20__)》,确定了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明确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突出部门分工和部门职责,加强幼儿教育投入,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健全机构,逐步落实。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我县抓重点、分阶段做好幼托所管理工作。从今年年初到4月份,我县结合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认真理顺托幼管理体制,办好幼托所管理的移交工作。县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对调整幼托管理体制、规范幼托市场进行了专题协商,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幼托的管理部门、移交程序、乡镇部门职责等,推进了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布置,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了幼托教育的具体管理部门,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同时,县教育行政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__县民办非企业幼儿所办所标准》。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推进我县幼托教育深入有序发展。

我县幼托所管理的整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托幼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我县将根据市里的统一布置,着眼长远发展,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县托幼教育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县的托幼教育,出台《__县托幼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加强整顿,深化改革。对全县的幼托所再次进行深入调研,拟订全县托幼教育机构改革整顿方案,整合民办非企业幼托教育资源,把一些规模小、招生少的幼托所按照地区分布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将幼托机构向乡镇中心幼儿园转移。近期,将由县政府牵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一次联合执法行动。

全文阅读

县长托幼教育管理会议上表态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幼托教育管理工作会议。此次会议进一步明晰了我市幼托教育的发展思路,为促进幼托教育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紧密结合××实际,扎扎实实落实好此次会议要求,进一步完善幼托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幼托教育改革,挖掘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使我县的学前教育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一、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切实加强对幼托所的领导和管理。

幼托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充分认识幼托教育的重要性,将幼托教育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在认真学习领会省市关于托幼管理体制改革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贯彻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马上对此项工作做出了周密部署。实际调研,全面摸底。目前全县有托儿所22所,其中集体办1所,个体民办21所,全县在托儿童783名,已基本形成3---6周岁学前教育网络,但同时也存在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松散等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改善、克服。出台政策,引领方向。在掌握全县幼托教育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县集中精力,全盘统筹,通过再三酝酿,出台了《××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003--2010)》,确定了在幼儿教育方面的主要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明确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突出部门分工和部门职责,加强幼儿教育投入,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健全机构,逐步落实。为确保规划的实施,我县抓重点、分阶段做好幼托所管理工作。从今年年初到4月份,我县结合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认真理顺托幼管理体制,办好幼托所管理的移交工作。县政府召集有关部门对调整幼托管理体制、规范幼托市场进行了专题协商,并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再次明确了幼托的管理部门、移交程序、乡镇部门职责等,推进了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县政府的统一布置,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了幼托教育的具体管理部门,配备了兼职管理人员。目前此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同时,县教育行政部门还向社会公布了《××县民办非企业幼儿所办所标准》。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推进我县幼托教育深入有序发展。

我县幼托所管理的整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为进一步促进我县托幼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我县将根据市里的统一布置,着眼长远发展,突出工作重点,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县托幼教育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县的托幼教育,出台《××县托幼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教育、民政、卫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加强整顿,深化改革。对全县的幼托所再次进行深入调研,拟订全县托幼教育机构改革整顿方案,整合民办非企业幼托教育资源,把一些规模小、招生少的幼托所按照地区分布进行合理调整,逐步将幼托机构向乡镇中心幼儿园转移。近期,将由县政府牵头,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一次联合执法行动。

全文阅读

谈高等教育中的委托关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很快,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运营中,教育主体主要包括公众、政府、学校、教师等,然而,这四个主体之间却存在着各种委托关系,相应的委托问题也浮现出来。教育目标的实现对中国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委托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可以形成有利于公共利益实现的委托关系。

关键字:高等教育;委托;公共利益

在文化发展中,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较为迅猛,委托理论是经济学理论的内涵之一,该理论被广泛地用于经济学有关制度、产权、信息等领域的研究中去。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委托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存在委托困境逐渐显现出来。合理处理高等教育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的各层委托关系是高等教育各个主体能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一、理论概论

现代意义上的委托的概念认为:在双方的关联活动中,如果一方代表另一方处理和完成事情,或者行使另一方的某项权益时候,两者之间的委托关系就正式产生。一般情况下,这种委托关系需要用契约来约束。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聘用人来履行服务和工作。委托理论认为,在工作开展中委托人往往精力有限,因此,为了实现目标最大化,就需要将自身的资源和权力授予他人执行,并且签订契约来要求方与自己的目标一致,达成有利于自身效益的合作协议。但是,方也是独立经济人,也追求自身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双方的利益方向出现偏差,二者之间就会陷入委托困境。委托道理困境表现形式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人者基于自身利益,利用委托人的信息不完全,在与委托人之间进行的博弈过程中所作出的利己策略而导致政策失败。其次,委托理论的道德风险指的是人在工作开展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违背与委托人之间签订的契约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

二、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委托关系

在我国,高等院校有公办和民办两种,其中,公办占主要部分。从商品属性来看,高校是政府投资主办的学校,因此高等教育是公共品,高等院校提供了公众所需要的教育服务和政府的科研任务。高校在运营中的政府、学校、教师和公众等主体之间主要有以下四种委托关系:1、公众与政府的委托关系在委托关系中,公众将大家对教育的期望委托给政府完成,所以,公众委托给政府的是一种管理规划权。另一方面,我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公众把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和国家的教育资源全权委托政府去运营管理。在这层关系上,公众常常被被称为“委托人”,政府则是具有官方特性的“人”,构成了一种委托关系。2、政府与学校的委托关系委托关系常常表现为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因此,在本文所研究的多种委托关系中,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算是最高层次。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权力是又政府授予的,学校接受国家的拨款和财政补贴开展教学。学校通过管理和经营来开展教育工作,服务全体公众。政府扮演的是“委托人”的角色,学校则成为政府与教育服务的“人”。3、学校与教师的委托关系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时,主要的主导力量来源于学校管理层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层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中,我们常常认为这是一种雇佣关系。教师是学校的雇佣者(教育任务的承接者);学校管理人负责选拔招聘教师,将教育工作委托给教师并与之签订雇佣合同。学校把教学任务委托给老师,学校是委托关系中的委托人,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人职责。4、公众与学校的委托关系学校除了接受政府委托,还承担着公众对子女教育的委托。在公众和学校的委托关系中,公众支付相应学费,并把培养子女学习文化知识的任务委托给学校。学校运用政府赋予的权力和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在这层委托关系中,公众是这种委托关系的委托人,学校是教育工作的承办方,也就是人。

三、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委托现状及问题分析

全文阅读

浅析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现状

摘 要:小学生的课后托管其最初的形式是学校托管,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教育的诉求不断提升。面对家长的需求,校外托管应市场需要不断出现、发展壮大,在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通过文献,对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托管形式――“四点钟学校”进行了了解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课后托管 托管形式 托管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10-0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中的大部分家庭成为双职工家庭,工作时间为“朝九晚五”,而城镇中大部分小学生的放学时间是在下午四点钟左右,这样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就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真空”地带,成为社会的一个教育难题,被称为“四点钟难题”。

同样,笔者也面临着这个问题:笔者的女儿上小学一年级,笔者夫妇皆为一线教师,下班到家的时间在六点钟左右。家中老人承担着孩子的接送和“真空”时间的教育问题,“隔代亲”现象使得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的学习和作息规律。这个问题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更为严重,这些家庭中并]有专门负责“真空”时间接送和监管的人员,增加了这段时间的安全隐患。学生在放学后大都沉溺于游戏或者电视,学习习惯较差。

面对“四点钟难题”,前几年主要由各小学校的各种晚托班承担起了小学生放学后两三个小时的教育问题,但是随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减负和规范学校收费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各小学校依赖于教师无偿劳动的晚托班也不断消失。面对家长的晚托需求,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以小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托管中心”。这种社会机构以接学、看管、功课辅导等为服务内容,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分析了解城市小学生课后托管的现状显得非常必要。

1 课后托管的概念

托管是指将事物移动或者放置在一起。由于家长对托管的需要,学生托管一词应运而生。学生托管包括课后托管、假期托管、课后同步辅导等方式,不论是“四点钟学校”还是晚托班,其含义都是差不多的。本文所强调的课后托管主要是指父母因各种原因将自己的孩子交付受托方,由受托方负责学生的课后教育,托管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学习、品德、行为、身心健康等各个方面,形式包括全托和半托。

全文阅读

教育改革与实践相背离成因分析

摘要:基于委托这一崭新视角,论证委托机制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是教育实践的运行机制。并从教育培养过程维度来分析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过程相背离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过程分割造成委托分离,而教育评价机制显性化使得人存在道德风险问题,进而委托人存在对教育发展自身的逆向选择,这种选择在这种平衡下存在路径依赖。最后根据前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增加义务教育投入、取消星级学校评价、注重教育过程评价、完善高考评价体系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政策建议,以修正教育培养过程中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问题,从而更好地执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教育综合改革方案。

关键词:委托;教育目标;培养过程;成因分析

一、引言

教育根本目的关于人全面培养在教育学界已达成共识,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作为教育目的具体表现形式,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目标进一步完善,不断与时俱进也是为了体现教育目的内在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但问题的关键是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过程往往是相背离,育人为本教育改革目标与育智为本教育实践相冲突。教育改革目标对教育目的体现时代性、创新性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得到落实,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改革措施实践与其期望的教育目标很难兼容和平衡,主要原因在于针对教育主体(学校、教师、学生)评价体系存在问题。比如,高考制度即使不断完善和内容创新,2000-2014年,共计15年来,全国各地高考制度先后经历3-5次改革,但其注重文化课程学习,以总分高低评价本质没有改变,这就使得基础中等教育各级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偏向与高考相关的显性评价指标,而与其相关教育改革目标,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等隐性指标有所背离,这就使教育改革目标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目前,针对教育改革目标评价研究,局限于教育学本身研究。李雁冰总结教育评价专业化经历确立、成熟、深化和重建等四个阶段,顾彬彬总结实践主体性在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重要意义,王颖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谈教育改革核心内容包括学校管理、课程设置、高考制度和教师政策,丁步洲提出构建“一纲多元”的农村教育改革目标,容中逵提出从教学之性、待生之道、从业之责等方面拓展基础教育改革路径。根据对既有文献研究,还没有学者具体分析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的机理是什么。本文运用委托这一崭新视角从教育培养过程分析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的成因,并结合分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纠正教育改革目标与实践相背离的政策措施和建议。

二、教育培养过程委托分析

(一)教育培养过程评价机制

教育培养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两大类型:一是显性指标,如衡量学生的成绩,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衡量学校的升学率、本科率等;二是隐性指标,如衡量学生的道德水平、综合素质、衡量教师师德、衡量学校全面素质完全人格培养等。教育改革目标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注重评价指标的完全覆盖,但问题关键是在教育培养实践过程中,由于不同指标量化程度不一,显性指标比较容易量化,隐性指标相对来说难以做到量化、显性化,隐性指标同时还存在主观评价的问题,主观评价使得评价主体很难做到客观公正,所以在教育评价指标中隐性指标所占权重被易于量化、显性化的指标所挤占,即使隐性指标所占权重不被挤占,也会由于主观评价标准模糊,导致评价结果差异性在评价主体上体现不出来,从而导致隐性评价指标和显性指标即使同时存在,但最终隐性指标在评价主体上的无差异性导致其起不到对教育培养过程的全面评价作用。比如,基础教育改革目标要求学生人格全面发展,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教育培养过程重要一环评价机制———中高考制度,中高考制度是评价机制显性化最典型的制度安排,最终评价依据按照考生的分数进行从大到小选择。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教育由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目标,转移到跟中高考相关课程教育学习,进而演变成以学生的智力教育为主要目的的片面发展,而对教师的相关选择和评价也会因学生智力评价而跟着变化,由德、能、绩、心等方面演变成所教学生成绩为依据片面评价,对学校的教育培养过程评价也会跟着变化,学校好坏往往由中高考录取率和本科率所决定,从而导致教育实践过程与教育改革目标不统一。

(二)教育培养过程委托分析

全文阅读

提高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 促进在园儿童健康

摘要:目的:提高托幼园所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扎实提高保育员自身素质,促进在园儿童健康。做法:依据一法两纲,积极取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区妇幼保健院牵头成立区域性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协作组,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开展形式多样的保育员培训、竞赛、参观学习,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结果:金牛区托幼园所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成都市卫生局表彰的《成都市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成绩显著单位》光荣称号。

关键词: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促进;儿童健康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t5)04-0019-02

1 现状

成都市金牛区位于成都市主城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120余万,辖区内年出生人口1万余人,共有各级各类托幼园所130个,在园儿童33363人,其中一级园所11家,二级园所65家,三级园所47家。其中公立托幼园所10家、位于城乡结合部托幼园所54家。由于所有制不同、办园规模不同导致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质量不同、保育员卫生保健水平不同、在园儿童健康水平存在差异。

全区有保育员1065人,高中及以上学历797人,占74.84%。上岗时均参加过区妇幼保健院组织的保育员卫生保健知识培训,培训率100%。

全文阅读

托幼一体化是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

摘 要 0~3岁婴幼儿阶段是儿童语言、情感感知以及思维启蒙的关键时期,也是人们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然而由于在我国长期的制度化的学期教育历史发展,0~3岁阶段儿童的教育和3~6岁阶段儿童的教育一直处于脱节割裂的状态。目前,随着社会对人口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视度日益凸显,托幼一体化教育的实施改革是我国制度化的学前教育一项划时代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从托幼一体化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托幼一体化的必要性,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基本关系以及对整体化教育的几点建议来具体阐述。

关键词 托幼一体化 学前教育 整体化教育 必要性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托幼一体化的含义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托幼一体化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托幼一体化”就是托儿所和幼儿园统一管理主体和教育管理模式;也有人认为“托幼一体化”就是将幼儿园和托儿所形成统一的建设规划。事实上,幼儿园托儿所的办学规模在托幼园所设点布局的调整下逐步扩大,然而社会对0~3岁阶段婴幼儿的入托需求总量却呈现下降趋势,导致很多挂牌为托儿所的实体实际上已经成为只招收3~6岁阶段婴幼儿为主附设托班的幼儿园。考虑到社会就近入托的需要,对于只针对0~3岁儿童为主要招收对象的托班设点布局不能过分集中,因此将0~3岁阶段的婴幼儿招收与幼儿园作为一个整体合为统一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实行托幼一体化体系的整体化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价值取向是为了重视0~3岁阶段儿童潜力的开发和科学教养,尊重早期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整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从而为早期婴幼儿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2 托幼一体化的必要性

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提出后,引起了全国各地教育机构和教育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和探索。其实,托、幼的年龄划分是人为的,因为我国教育历史的影响,0~3岁婴幼儿的教养和3~6岁婴幼儿的教养是由两种教养机构承担的,导致两个阶段的婴幼儿教育发生脱离的现象。下面主要从婴幼儿自主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教育角度的发展两个方面来具体阐述托幼一体化的必要性:(1)婴幼儿的托龄、幼龄的发展过程应该是相对完整的,从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过程来分析,主要包括情绪调节、行为调节和注意调节三个发展阶段,是从遗传的影响和经验的吸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没有能力到可以胜任的转变过程,从完全依赖他人到自己来管理的渐变过程,最终发展到自己获取必要的能力来管理自己的过程。(2)从教育的角度分析,由于0~3岁阶段婴幼儿和3~6岁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限制和教育组织机构和形式的不同,0岁-6岁的儿童教育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实质性的制度化体系,托儿所阶段和幼儿园阶段教育应该实现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的一体化,深入、系统地研究契合婴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的教育模式,制定合理的托幼教育目标、内容和进程,从而使儿童能够从内心接受与个人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真正实现托儿所阶段和幼儿园阶段的教育自然的衔接和过渡,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3 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的基本关系

全文阅读

关于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 本文在调研分析陕西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管理工作;明确职责,落实部门齐抓共管;家校联动,加强德育美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 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问题;现状调研;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留守儿童托管服务行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行业,其主要功能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住宿、餐饮和课余教育辅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为了解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情况,5月中旬,笔者先后深入到白河县城关、冷水、构扒、凉水等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进行调研,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托管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共同解决了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

一、基本情况

白河县每年劳务输出约6万余人,导致约7000余人成为留守儿童。据统计,白河县父母双方外出的小学留守儿童人数占小学生人数的23%,初中留守儿童占中学生人数的32%,高中留守少年占高中生的39%。其中进入民办幼儿园、托管中心、家庭式托管所的留守少年儿童达到近2000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3%。这些留守少年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可以说,留守少年儿童成为外出务工人员心中最大之忧。白河县部分私人利用私宅自办留守儿童托管处所,解决这些留守儿童的住宿、餐饮以及课余教育辅导问题。于是,留守儿童托管机构也就应运而生,并成为外出务工无暇照顾子女家庭的主要选择。据统计,目前白河县留守儿童托管机构约30个,其中托管人数20人以上的18家,如冷水镇“爱之家”托管中心,有1000余平方的专门场地,有单独的学生宿舍、餐厅、学习区和室内活动区。10-20人的12家,如构扒镇、凉水村等民办幼儿园。还有很多10人以下的亲属邻居集中托管点。全县托管机构条件较好的占总数的25%,条件较差的占75%。托管工作主要为上学时间以外的食、宿两个方面,采取包吃住、包接送,包课外辅导等方式。托管费用一般每人每月750-800元左右。托管中心采用家长委托制管理,入托时与家长签定委托合同书与安全责任书,部分托管中心入托时办理了保险业务。乡镇民办幼儿园也涵盖有周托、月托甚至年托的留守儿童托管业务。城关镇及部分其它镇还有不同规模的家庭式托管所,以经营者家庭住房为经营场所,托管人数不等。

二、存在问题

1、综合管理弱,监管漏洞多

由于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白河县各类托管机构均未取得经营资质许可。一旦出现意外,后果十分严重。部分镇的托管机构和民办幼儿园日常食品安全和托管处所安全由当地政府临时监管,情况相对好一些。但家庭式托管所因无任何部门监管,成为监管盲区,食品卫生及安全隐患就较大。由于没有明确的责任监管主体,这些经营户多数都未办理公共卫生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等有效合法经营证件,教育、民政、物价、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也没有法律依据及相关政策的许可进行监管,经营户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管理,导致留守儿童的人身、食品卫生、生活等安全无法得到保证。

全文阅读

欧洲国家“课后托管服务”面面观

“孩子下课家长下班前”这段时间出现管理真空,已经困扰我国教育界和家长多年,但一直没有解决。针对目前社会上无资质的课外托管班泛滥的问题,2013年11月11日,北京市教委宣布,今后学校可以在下午3点半至5点间组织兴趣班和社团活动,所有活动经费由政府买单。“下午3点半放学孩子没人接”这一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但时间已经过去快半年,北京市并没有出台该举措的进一步细则。日前,欧盟一份重要报告――《针对学龄儿童的托管服务:33个国家的比较研究》,第一次对于27个欧盟成员国、3个欧洲经济区―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国家(冰岛、挪威和列支敦士登),以及克罗地亚、前马其顿共和国和土耳其等国针对上学儿童的课后托管服务进行了全面分析,欧洲国家有关课外托管服务的一些政策及具体做法和经验可以作为我们政策的参考。

一、对课后托管的界定

欧盟将“课后托管”界定为在义务教育范围外,针对学龄儿童的、儿童定期使用的任何相关安排,以便他们的家长或看护者能够参与就业、培训或其他活动。课后托管开始于上学结束,结束于家长或看护者接走儿童,包括对身体的照顾,社会化活动,玩耍及教育活动,也包括假期的托管。课外托管包括学校组织的托管或由机构,组织、服务团体或注册为保育员或儿童照顾者的个体提供的活动,或者以其他形式定期提供的托管。课外托管通常但不总是以学校设施或青年中心为基础,并提供娱乐活动或辅导家庭作业。

二、欧洲国家重视“课后托管服务”的原因

托儿服务是欧洲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对于托儿服务,欧洲国家的政策关注点逐渐从幼儿(尤其是不到义务教育年龄的儿童)转向“上学儿童”的“课后托管服务”。

原因之一是因为支付得起的、优质的“课后托管服务”可以帮助家长在工作时间与孩子的上学时间之间找到更好平衡,因此有助于促进劳动力参与。例如在欧盟,提高劳动参与率(2020年欧洲75%的20~64岁人群参与劳动力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政策目标,因为提高劳动力参与可以消除贫困。其次,投资于优质的“课后托管服务”可以促进儿童发展。除了为儿童提供一个能够放松的安全场所外,课外托管服务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及教育发展。因此,课后托管服务对于存在学习困难或来自处境不利家庭的儿童尤其有益。

三、欧洲国家扩大“课后托管服务”的政策举措

欧洲国家正通过不同方式扩大针对上学儿童的课后托管服务。

全文阅读

教育局学前教育意见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视学前教育”的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一步规范我市托幼园所管理,促进等级幼儿园的建设,不断提高办园(所)水平,加快托幼一体化进程,推进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均衡和持续发展。

二、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1、建立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经市政府批准,由市教育局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组建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工作制度,确定联系会议成员,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形成综合协调、齐抓共管的管理格局,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各镇区要相应建立学前教育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服务。

2、加强对民办托幼园所的积极扶持,引导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发展。

(1)积极探索加强民办托幼园所规范管理的方法。建立幼儿园、托儿所量化管理模式,通过量化管理,提高全市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水平,促进办园(所)质量的提升。各镇区要在依法落实扶持民办托幼园所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其办园(所)行为,加强保教管理工作,提高办学质量;加强招生、收费管理工作,杜绝违规招生和恶性竞争,以规范化的管理手段促进各类托幼园所健康有序地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