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美术论文

高中美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中美术与高考美术论文

一、新课标改革,提倡以素质教育为基础

第一,而高辅班也只是一味的进行程式化教学,除了临摹就是背结构,以至造成学生对高考美术的感受由趣味变为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被动的学习中,学生的成绩也不见得提高。新课标出台,明确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教学实践,而不是一味地往学生脑子里灌输乏味的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再由教师稍加引导,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引导,让学生用聚光灯观察同一件物体受光角度不同时的明暗变化;同样受光角度不同结构物体的明暗变化;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产生变化时的明暗变化等。就能很直观地理解明暗产生的规律,从而加深记忆,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使学生对结构的理解能力和专业造型能力有一个整体性的提高。

第二,高考美术源于升学,因此,美术生所有的技能训练都是服务于高考,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的缺失。新课标弥补了这一点,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理论知识,学生再也不是“重武轻文”的美术生。

第三,注重培养美术实践能力是新课标对美术课程的要求,这与高考美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素描课上,学生只是用简单的铅笔,在纸上就能表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兴趣,素描课程巧妙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与新课标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学生体会作品内容的同时体验了作品的描绘和制作,这些成功的经验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美术。

第四,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被埋没,就这一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对于美术来说,相得益彰。不管是创造力还是想象力对美术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关乎着作者的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这两点对高考美术尤为重要,创造力是美术工作者的生命,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是美术生的重要缺陷。因此,找回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刻不容缓。第五,新课标要求教学活动应当是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的看法和思想不再是“标准答案”,学生各抒己见,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这是新课标政策下的理想课堂模式。在普通美术课程中,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解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究思想情感,最后由教师总结,或者稍加改正,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专业课堂上,学生作品集中在一起,以学生现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互批评和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专业进步,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结语

总之,对学生来说,新课标的实行是一个重要的变革,对教师来说,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机会。新课标不仅是对美术这一门课程造成了良好的影响,同时也对其他课程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新课标的这些政策无疑是对学生更宽泛地进行教育,百利无一害。同时,在高中美术和高考美术的这个问题上,通过新课标的改革,希望可以摒弃传统思想,不再厚此薄彼,使高考美术和高中美术共同发展。

作者:何海银 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州中学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明确了教育目标,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而且,教育体制改革后,高中的美术课程被称为美术鉴赏课,这也明确显示出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德育的侧重,而不是单纯的对作画技巧和方法的讲授和传输。可以说,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过程是一种文化学习的过程,能够使学生通过对一些作品的鉴赏和分析深刻体验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魅力。此外,美术学科本身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可以在否不知不觉中提升自身的多方文化素养。比如,美术学科中的“透视学”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色彩学”与物理学中光学的密切联系等。在具体的美术鉴赏课的开展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体会并学习到其蕴藏的丰富的文化积淀,能够深刻体验到美术作品的美感。高中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美、创造美来逐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和气质,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文化素养,促进自己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目前高中美术教育情况及其建议

(一)高中美术教育情况

当下,高中美术教育依旧在应试教育模式的笼罩中,对素质教育的提倡和实施没有相应有效措施:高中美术教育不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不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高中美术教育建议

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教育。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素养为最终目标。倡导和贯彻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美,感受美,提升审美意识。此外,美术教师要响应素质教育,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坚强的后盾。其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使其个性得以张扬,激发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高中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可以通过增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扩展思路,也可以引导学会通过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来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发散。在高中美术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只有有了创造性思维,才能够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正所谓“想象确实是我们必须发展的才能”,想象是学生学会创作的前提。高中美术教育要充分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并且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通过想象力的大胆发挥,得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并实施作品的创作。再次,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去发现问题,并从中学会捕捉美感,学会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不寻常的美。二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任何美术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必要的技能和技巧,更离不开创作者的亲手操作,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创作成功美术作品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高中美术教师除了教给学生一些理论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把握双手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美术创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有着超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完善当前的高中美术教育,促进美术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毕力格 单位:青海省格尔木第七中学

全文阅读

情境教学高中美术论文

1.运用多元化的美术教学方法

1.1运用课堂互动式的美术教学方法

高中生对待事物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每个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中开展互动式教学意义很大,组成互动式教学的主要部分就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极大地增加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古代雕塑》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一些雕塑作品带到教室中去,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去全面的认识雕塑,然后体会雕塑的质感、线条以及它的构造特点,教师也可以参与同学们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解更多的雕塑作品,比如雕塑现在的市场价值;怎样去清理和保存雕塑等知识,一方面开扩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

1.2在美术课堂运用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网络资源等重现作品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感官的认识和自身的感受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情境教学,从而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旨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民国时期著名画家蒋兆和的代表作《流民图》时,教师也可以用多媒体将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来感受这一时期中国无辜平民所遭受的苦难,体会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内心对人民群众的同情以及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2.结合其他学科讲解美术知识

高中的美术教育应和其他学科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比如,在学习俄国著名的画家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的纤夫》时,教师应该和历史、语文两门学科联系起来,通过历史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俄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社会地位,通过语文课文《伏尔加河的纤夫》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社会地位以及生活状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网络资源将这篇语文课文在班级进行朗诵,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在广泛的文化中学生更能体会作品的内在含义,感受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样的在学习徐悲鸿的代表作《奔马图》时,教师可以和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这幅作品是徐悲鸿作于1948年冬天,其时中国人民发起三大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在即,徐悲鸿一这幅作品几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如果学生了解了《奔马图》的创作背景,那么这幅作品的主旨大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当学生都惊叹作家是如何画出这么惟妙惟肖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将这幅作品美术知识讲解给学生,比如:作品中采用了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的没骨法,结合线描技法......,学生这个时候一定会听得很认真,这节课的美术知识肯定也会掌握的比较好,如果教师单单的讲解美术作品,不与其他的学科相联系,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学生便会觉得很无趣,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去,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美术知识与其他的学科知识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大胆创新,引领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

全文阅读

高中学生学习美术论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高中美术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学知识,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美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和学生的审美特征以及认知习惯相适应,这样才能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由于学生接触的太多,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教学活动。

2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学过程

新课改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作品的创作和产生过程,以让学生体验真实感。比如,可以根据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编排相应的故事或情景剧,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情感,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了对美术知识和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激发了求知欲。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真实的场景写生,如让学生观察下雨时大自然的景象、下雪时的雪中美景等。通过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场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新课改提倡体验式教学方式,但这种体验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观察,而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在体验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和体验,增加教学过程的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对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有益探索,让学生在通过体验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

3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先对上堂课的内容进行提问以巩固旧知识,然后讲解新知识,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这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新课改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欣赏、讨论、讲解和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欣赏美术作品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解答,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并把课堂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学习中来,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4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用语水平

美术术语是对美术作品的色彩、形状、空间和材质等进行描述的专业用语。教学用语是传授美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恰当地使用美术专业术语将美术知识传达给学生,能增强学生的美术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用美术学观点,通过生动形象、简洁准确的美术专业术语来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学用语要蕴含哲理和激情、要充满诗意,使美术知识富有情感,以增强美术课的美感。总之,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美术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意识,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论文]论美术欣赏中的“模糊层面”与教学

[ 关键词 ] 美术欣赏;模糊层面;创新思维;情感联想;审美能力;课堂教学

[ 摘 要 ] 本文论述了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的特点、研究意义,以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相应地进行一些教学尝试的研究和建议。

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1、“模糊层面”的特点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全文阅读

农村高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农村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美术师资力量的缺乏

高中学习在所有人的眼里几乎还是上大学的唯一直通车,而那些必考的科目学校都是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变着法的进行各类模拟考试,而在这些目标要求之下,学校是多方挖掘优秀教师。随着教师工资和社会地位的逐步下滑,很多优秀教师都走向城市或者高收入地区,更有甚者放弃教师职业。所以,农村高中教育优秀教师就越来越少,美术教育本就不是主业的老师就更少,堪称得上专业的老师就更是屈指可数了。

(二)教学教育资源缺乏

城乡地域差别和优势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高中美术教育仍然是走老传统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缺乏,使一些想用新方法授课教学的老师无计可施,不得不再次拿起粉笔把黑板作为主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单一的绘画,还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通过对图像、视频等媒介了解更多的东西,才能启蒙心底里对于美术更多的想象和创新。农村教学硬件差,这个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美术老师,怎么给美术课堂带来新活力呢

(一)灌输给学生美术教育新观念

高中美术学习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承上启下,不管未来学生们要走上大学还是走向社会,美术都会陪伴一生,在人一生的际遇中,美术扮演着生命中的重要角色,可以说美术无处不在,具体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而日常生活中无论平面画,立体画、壁画、还是如今的高科技画,都是美术的载体在不断的创新,而创新就需要学生们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持续不断的学习,要欢迎同学们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表现一幅画,用新的美术方式来表现一幅作品。美术既是可以共享的,又是属于自己独享的,也可以说是自己隐私的。所谓的美术家,就是将大家都看得懂的共性的展示出去,而那份独特的、隐私的恐怕就是美术独特的创新思维了,也就是这幅美术的魅力了吧!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传统艺术论文

一、地方传统艺术融入高中美术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优点

1.将浦江地方传统艺术融入到高中美术教学中去的其中一个目的

是为了让浦江地方的特色传统艺术通过课堂传授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学习来达到传承的目的。经过整理和运用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浦江地区多彩纷呈的传统艺术,这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地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当前的多元文化前提下,让处于高中时期的青少年多接触地方传统文化,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也能够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2.在面临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在

如果能够将传统地方艺术加入到高中美术课程当中,并加以推广,对原来旧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用新的模式和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对传统地方文化艺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加强生活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艺术方面的自身修养,还能够对优秀的传统艺术形式加以保护和传承。

3.传统地方性艺术存在教育的价值

(1)传统地方艺术在造型要素和审美上存在价值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色彩的运用和造型是必须要学习的方面,在美术作品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而在传统民间艺术的作品当中,经常能够看到传统艺术作品中对结构的对称性以及色彩的完美搭配,使得艺术品在造型和色彩两方面都配合的非常完美没有瑕疵。举例来说,浦江迎会中纸会表演中的喜剧人物,不同的形象展现出来的是不同雕塑的人物性格,再比如说流传至今的浦江地区特有的板凳龙,通常一条板凳龙,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雕塑艺术和扎制编糊等各种民间工艺为一体,充满了艺术特色,不论是从颜色还是造型方面,都显现出了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在艺术构思上的独到见解。还有浦江的剪纸艺术,剪出的图案和花纹构建了不同的图案,搭配了不同的形状。而这些艺术形式都在经历了数些年的改革创新之后显示出了更加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个地方文化以及政治经济的水平,这对学生美术知识及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全文阅读

论高中美术欣赏中的人文精神

摘要:美术是一门人文性质的课程,在高中美术欣赏中引入人文精神是这门学科的应有之意。但现今高中美术欣赏中缺较为缺乏其本应具备的人文精神,这种缺失主要体现在了观念、内容和体验层面。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改进,以便于实现高中美术欣赏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欣赏;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0

一、高中美术欣赏引入人文精神的价值

美术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在高中美术欣赏中引入人文精神,不仅符合现今高中教学的要求,更有利于人文精神本身价值的实现。如果要从人文精神对高中美术欣赏的作用方面来看,这种引入人文精神的做法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益处:

首先,从教学角度来看,一些具有人文精神话题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激发学生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并且加深学生对于一件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欣赏一件古代陶器作品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陶器的纹路等特征,引入一些当时的典故并要求同学们纷纷提出的自己的观点,这样就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便于制定一些适合不同学生群体的授课方案,便于今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重要阶段,而审美则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健康的审美则需要"总结人类审美活动中的历史经验,吸取美学史上积极成果才能逐渐形成"1,也就是说,日常美术欣赏课程中,需要我们重视美术的历史性、人文性,帮助学生从从社会、自然、艺术的不同角度理解、思考什么才是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最后,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美术、艺术作品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往往能够对我国历史悠远的人文精神进行不同程度的反映,并且美术也并非是一门同其他学科没有任何联系的孤立存在的学科,美术作品作为一种人们精神世界观念的表达,势必会同一定的经济、社会、观念相联系,如果我们只是孤立的看待美术作品,不去深度挖掘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就会影响其本身艺术价值的发挥,更不利于美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堂人文精神的缺失

虽然人文精神本身的价值决定了其需要在美术欣赏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但是现今高中美术欣赏中,对于人文精神的重视程度并不高,甚至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笔者认为,从整体上看这种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全文阅读

高校人文精神中美术教育论文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

所谓的人文精神,其实就是重点表现出人们自身的地位,关注人们自身的全面发展,将人作为核心。具体来看,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同国外文化有着非常显著地不同,因此对于人文精神的解读也存在非常不同性。从我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一直都非常注重人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由来已久。从国外的历史发展来看,人文精神主要是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其更加的注重对于人们自身的爱好以及喜欢。因此可以看出由于文化的巨大的差异性,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各有所见,不过人文精神的实质思想却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以及联系,最终维持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1]。

二、人文精神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关键性

应该可以说,人文精神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其对于美术教育全面系统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推动人们的个性发展。目前很多高校生的个人综合素质非常高,其继续一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弥补自身的缺陷。其关键性的表现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分析:首先是人文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在一些高校中,因为不同学生受到来自于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其每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内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其必须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在这样的契机下,人文精神就正好应运而生,其主要的核心本质就是充分的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其利用对人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可以让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身的学习模式。

其次人文精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协助高校老师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学,尽管当前很多高校老师自身拥有大量的知识以及教学经验,不过因为其长期以来都是进行美术教育方面的工作,对于美术教育也具有自己单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老师们会将自身的经验具体的实践运用到美术教学过程中。虽然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术教学的发展,不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这些教学方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很难达到目前高校学生以及社会的预期目标。如果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美术教学的话,那么这样不但能够让美术老师在传授自身经验的同时,也有助于改进和汲取其他一些良好的教学手段和思想。再其次人文精神的融入,可以有助于推动美术教育模式的全面进步,随着综合素质教育脚步的不断加快,目前一些高校美术教育也开始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和研究,最终让美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把人文精神同高校美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最终实现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一般情况下,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尊重个性,它非常鼓励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这同时为很多美术教育老师提供了一定模式的参考,为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方式的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人文精神可以将美的定义进行具体的明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美都是处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其实不同的人对于美的定义都存在各自的见解。在美术教育中,美也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通俗的来说,人文精神对于美其实类似于起到一种助推效果,其可以有效的协助高校学生以及教师在没有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对美进行个性化的定义,这样就使得美的表现方式也存在多样化。人文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打破了传统高等美术教育的束缚,汲取了更多良好的知识,定义出丰富美的展现方式[2]。

三、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必须得到不断提高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强化必须成为其工作的重点来抓,很多人觉得高校美术教育非常注重美术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实践的学习,但是却很少将学生在美术理论中感知的美术创作情感的体验以及审美意识重点关注,所以高校美术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一定技能的同时,必须要相应的将美术中的文化以及人文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审美的综合能力。

全文阅读

高中美术教学中科学教育论文

1.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艺术作品的科学性

高中美术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主要着力点,带领学生认识和解读具有一定深度的艺术作品。在鉴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提炼出作品的艺术特色,还要引导他们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想,认识其中涉及的科技知识。引导学生解读优秀艺术作品,对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极为有利。要成功实现上述目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美术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对美术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要求了然于胸。只有全面掌握美术学科的科学内涵,学生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其蕴含的深刻的艺术思考和独特的艺术创新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建筑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斗拱技术的发明与运用,无疑是我国建筑艺术的特殊符号。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建筑作品时,应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总特征,在细节处把握设计思想,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科学内涵。斗拱技术的运用不仅蕴含着美术学的特征,而且体现了力学美,力学知识的巧妙运用正是其科技思想的重要表现。

2.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在现代艺术教学中引入科学概念,不仅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艺术创造,还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理念武装大脑,在丰富多彩的实践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达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人们的惰性,长此以往,人们将逐渐失去投身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不利于个人及社会的持续发展。教学者应引导学生创造美,使他们形成独特的审美观,提升审美水平,并养成勤思考、勤实践的好习惯。另外,在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学者应将科学技术逐步运用到美术教学中,不仅要以此优化教学方法,更要以此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者应善于将科学教育的理念与美术教学的要求相结合,使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逐渐养成严谨认真、善于发现和总结的学习习惯。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推动艺术发展进步的案例不胜枚举,总体说来,世界艺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史。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美术的发展呈现出各自不同特征,其中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美术作品的实现形式不同。敦煌壁画堪称世界奇观,是古代石凿技术的成功运用。在那个时期,石凿技术便是当时绘画技术的集中体现。随着冶炼技术的发明,人们开始在各种器具上进行美术创作,形成了灿烂的人类文明。色彩技术、油画技术的相继出现,为一大批杰出的美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也因此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由此可见,科技对美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无可替代。

3.增强课外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高中美术的课堂教学不能涵盖全部的内容,也不能开展全部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者如果不拓宽教学渠道,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教学工作,学生就不能形成健全的艺术人格,也就不能深入贯彻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少教学者开始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活动,高中美术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不再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引导学生了解和讨论著名艺术大家的生平和创作经历,引感共鸣,获得艺术体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发展学生实际运用美术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多元化的社会特征越来越明显,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因而变得空前巨大。高中是人生教育中的黄金时期,高中阶段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的时期,因此,高中教学必须符合这一实际,进而探索和实践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其中,高中美术教学也应遵循此法,使其成为塑造学生艺术品质和高尚人格的有效渠道。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对教师来说,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引入科学教育观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来说,改变传统学习方法,自觉接受和应用科学学习法是核心要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