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教育知识

高中教育知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教育

摘 要:文化背景知识教育作为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以其独特的隐蔽性和弱势地位遭遇尴尬。教师要在分析发展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育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文化;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有着制约作用。如果不懂得特定语言的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的。在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存在于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但教育者往往将重点放在了教授语言本身,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一、文化背景知识在职高英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文化知识存在于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学习英语就是在学习英语的文化。文化背景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前者指的是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而后者是指在交际时由于缺乏有关词、句的文化背景知识而发生的误解。在语言教学中,如果忽略了文化背景知识而只重视语言结构和形式的操练,那么只会造就一批“聋哑”学生。我们认为,在语言教学中,绝对不能忽视文化教学。

(2)职高英语教学将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职高的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所以传统英语教学中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方法在此就不再适用。在新颁布的《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职高英语课程一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关于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运用能力;二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三要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是职高英语教学的目标。学生对异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达到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文化导入的方法

文化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要看能否与语言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在课堂中,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新的文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全文阅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教育的知识整合策略

摘 要:通过大事年表整合、阶段特征整合、“点”的相关整合、共性比较整合等策略,整合中外历史知识,渗透世界意识教育。要注意整合视野的全球性、整合的联系比较、整合的有效性。

关键词:世界意识 世界意识教育 整合 策略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世界意识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世界意识亦即国际意识,“是指以全球的视野,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正确认识、对待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和现状的思维方式”。[1]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历史教学中加强世界意识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整体的历史观,用世界的视野,整体地考察中国与世界的历史现象。具体地说,就是要了解世界发展的轨迹,认识世界形成统一整体的历史进程;认识世界的一体化和多样化,尊重并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要用联系、发展与比较的观点来认识中国与世界,认识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关注人类的发展和共同的命运。

然而我们现行的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虽然实现了中外历史混编,但多数内容也只是讲中国史时只见中国史,讲外国史时只见外国史,对中外历史的整合思考仍然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将中外历史知识进行有机地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确立历史认识的整体观,从而有利于世界意识的形成。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整合中外历史知识、渗透世界意识教育呢?

一、整合策略

(一)大事年表整合

重新整合中外大事年表,理清同时期中外历史的发展线索与脉络,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凸显世界意识。在这方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科书设计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很有特色。它以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主线,并附经济、文化领域两条平行发展线索,中外并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在各层面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横向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

从表中,我们就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同一时期的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足迹。在世界迈向近代的进程中,中国和世界的近代化进程却出现错位,历史的发展机遇总是与中国失之交臂。

全文阅读

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分析

[摘要]护理是现代医疗服务中一个重要的职业,其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否适用于当前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而现在的护理人员大多来自高职教育。因此,提高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就成了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就护理离职教育中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做几点分析,希望能给从业者带来几点启示。

[关键词]护理 高职教育 知识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042-01

1.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的重要性

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的契合度,适用性越高,实际应用中运用的越多。提高基础知识的适用性,可以提高知识的应用效率,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就是指,在护理高职教育中讲授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是衡量高职教育水准的重要指标。其适用性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开设护理课程是否合理,培养出的学员是否优秀,是护理高职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现状

由于护理高职教育中基础知识适用性对于护理高职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教育部颁发新课改通知以来,各个护理高职教育机构都对其基础知识培训体系进行了改革,使得我国护理高职教育的基础知识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一些成绩。

全文阅读

知识社会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公平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公平也一直是人们始终不渝的追求。在知识社会中,知识的生产与创新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社会中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某些或更高程度的高等教育,它呼唤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面对知识社会对人才和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策略发挥政府、社会、高校的合力,促使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关键词:知识社会 高等教育公平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在知识社会,知识、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人民的受教育水平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知识社会中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某些或更高程度的高等教育。而知识发展水平在区域竞争中存在着的诸多差距,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上。高等教育领域的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2009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中,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1]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公平,促进高等教育自身健康发展是知识社会的诉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满足社会公众的合理需求,成为一项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一、高等教育公平与知识社会诉求相契合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界定

公平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不懈动力。而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追求教育公平也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1866年马克思明确提出了“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个公民的真正利益,教育是每个公民都应该拥有的一项平等权利”。[2]然而教育公平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现今教育公平理论认为,教育公平包括:第一、教育起点的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受教育机会面前应受到同等对待。第二、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教育制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社会成员,让每个社会成员有机会享受同样的教育。第三、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并得到发展。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内,学术界对于高等教育公平涵义的界定,大多也都是以对教育公平概念的认识作为基础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高等教育公平“即高等教育权利平等或机会均等”、“是教育利益分配的合理公正”、“是对高等教育现象的评价或价值判断”。这些观点基本上是从法律、经济或伦理等角度作出的考察和界定,都具有其独特视角和合理成分。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公平一个组成部分的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今天,从高等教育对象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公平可以界定为:处在同一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享有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获取均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享有共同的高等教育资源与过程,最大限度地获取期待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结果。

(二)知识社会的鲜明特征

“知识社会”的概念诞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于知识社会的特征,众多学者给予了阐释。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在《知识社会与成人学习》专题中作了如下概括:知识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及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社会;是以知识管理为纽带的社会;也是学习社会。鉴于此观点,具体来讲,知识社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知识社会是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知识只有满足人的需要,才谈得上有价值。而人的生存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依托自然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文明、高度理性的社会,必然会在深刻总结、提升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促进并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2)知识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任何社会形态必然以一定的经济形式作为基础,知识社会的基础是知识经济。科学技术或者说知识是生产力的首要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因素,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3)知识社会是一个创新成为社会主要驱动力的社会,知识和创新成为社会的核心,知识社会的经济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征。[3]知识社会经济和社会特征都清晰地告诉我们,知识社会的最鲜明的特点和最具主导性的因素是创新。创新是产生知识、创造财富的源泉,是知识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全文阅读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中Web2.0应用现状研究

摘 要: Web2.0技术展示了其在教育知识管理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调查所得数据,从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依托Web2.0开展教育知识管理的基本状况。对高校实施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给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Web2.0; 教育知识管理; 积极因素; 障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4-20-0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 Web2.0 in educ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Li Jinyong

(Huizhou University Library, Huizhou, Guangdong 516007, China)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Web2.0 technology shows it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Based on survey,from both positive elements and obstacl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based on Web2.0-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to Web2.0-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given.

Key words: Web2.0; educ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positivefactors; barrier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全文阅读

知识可视化在高校专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知识可视化

(一)知识可视化概念

知识可视化是在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研究领域。2004年7月MatinJ,Eppler和RemoA.Burkhard给出了知识可视化的定义:“知识可视化领域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知识创造与传递中的应用。这样一来,知识可视化是指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递复杂见解的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超越了基本的事实传递,通过提供比信息可视化更加丰富的、表达用户所知道内容的方式,其目标在于传递观点、经验、态度、价值、期望、看法、意见和预测等,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人重构并正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二)知识可视工具具有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图。概念图是康奈尔大学的若瓦克(J.D.Novak)博士等(1984)根据奥苏伯尔(David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技术。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间的意义关系。这种知识可视化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知识的体系结构一目了然地表达出来,还突出表现了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

2.认知地图。认知地图也被称为因果图,是以个体建构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其中的“想法”都是通过带箭头的连接线连起来,但连接上没有连接词,连接线的隐含意思是“因果关系”或“导致”,且没有层次的限制。认知地图主要用于帮助人们规划工作,促进小组的决策。

3.语义网络。语义网络Fisher(1990)将其定义为节点和连接组成的网络,有连接词但不严格限制在层次结构上。与概念图一样,语义网络以概念和有意义的、不受限的连接词为基础,形成基本的实例或命题。

4.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其初始目的只是为了改进笔记方法,它的作用和威力还是在日后的研究和应用中不断显现出来,并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教育和企业。托尼・巴赞认为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

全文阅读

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认知现状及教育对策

【摘 要】 目前性健康教育课程尚未纳入到我国高级中学的教学体系之中,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受过系统、规范的性健康教育。在本研究调查的301名高中生中,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偏低,及格率仅为58.8%;高中生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依次为同伴、父母、书本和老师;高中生掌握的性健康知识大多是偏面错误的信息。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学校、社会及家庭动员起来要构建三位一体的性健康教育体系,不仅要高中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性健康基本知识,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还要培养高中生正确的性观念,建立良好的性道德,学会自尊、自爱、自律,使高中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接班人。

【关键词】 性健康; 教育; 高中生; 认知度

目前性健康教育课程尚未纳入到我国高级中学教学体系之中,绝大多数高中生没有接受规范的性健康教育。性健康是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和家庭和谐安宁的重要因素。对高中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了解高中生对性健康知识认知度和性观念状况,为探讨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吉林市6所全日制高级中学,每所高中选取二年级各1个班级,发放调查问卷共310份,收回有效问卷301份,回收率为97%。调查问卷采用自行编制的《高中生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社会人口学特征;(2)性健康知识和性观念;(3)性健康知识获取途径。学生独立答卷,不记名,当场收回问卷,所得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高中生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调查的301名高中生均为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46名,女生155名,平均年龄17.09岁。女生平均初潮年龄为11.8岁,初潮最早者10岁,最晚者13岁。女生事前知道初潮的人占87.1%,不知道的人仅占12.9%,大多数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相关知识的。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2.8岁,最早者11岁,最晚者15岁。男生在首次遗精前知道这种生理现象的人占69.2%,不知道的人占30.8%,其相关知识的获得途径依次是同伴、父母、书本、老师。

全文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重视并普及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大势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不仅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也是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既要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又要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知识经济;知识产权;素质教育;高校;普及

“人类将在21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业经济已成为必然的趋势。知识经济以开发利用智力资源为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来发展经济,其核心是以知识产品的生产、开发、利用和传播为主要模式。作为对知识产品进行产权归属界定和激励保护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则使得知识产权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权利和财产形态。事实上,在知识经济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占有和运用,已成为左右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和国际贸易成败的重要因素。知识产权已升华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并成为一个国家集聚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一些创新型国家甚至提出“知识产权立国”,把知识产权当作国家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把深化知识产权管理作为指导科技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优化产业技术结构的重要措施。但从根本上讲,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占有量最终仍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而如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就在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然而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公众教育计划,以至于我国国民的知识产权社会意识仍然十分淡薄,相应导致了我国科技和文化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从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来看,重视并普及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在我国,除知识产权和法学专业以外,其它专业的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程度很低。在绝大多数高校,除知识产权和法学专业的学生要必修《知识产权法》及选修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以外,其他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几近空白,仅仅是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一章,最多两个学时。当然也有少数学校将《知识产权法》作为非法学专业本科学生辅修法学专业和攻读法学第二学位的一门课程,而对法学专业以外的硕士生、博士生根本不开设《知识产权法》及知识产权相关课程。事实上,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与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的大势以及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不相适应,也和我国对当代人才和国民所应具备的知识产权素养要求不相适应。大学是一个国家知识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大学生毕业后也主要从事知识的生产、管理、传播和运用等工作。因而知识产权制度作为知识生产、管理、传播和运用的通行规则,对大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知识产权观念深入人心,而大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高阶段和终身教育的准备阶段,在高校阶段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以提高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素养和意识极其重要。而如何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的现状,着力于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体系的构建,则可以借鉴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已经把知识产权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内容。进入21世纪,日本根据本国的发展需要,于2002年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目标并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这个体系甚至还包括针对中小学的知识产权启蒙教育。日本的举国知识产权体制和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使得日本成为从知识产权战略中崛起的最成功的国家。除了日本在高等教育中普及知识产权教育以外,美国、德国、印度等国都是以高校为主体推广知识产权教育。由于知识产权教育广泛涉及科技、经济、管理和法律等跨专业学科知识领域,故而以高校为核心进行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最具有现实可行性。当然,该普及层次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属于受众面广、课时不多、内容全面但却浅显的纯基础性素质教育模式。

二、中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需要

全文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摘 要: 伴随文化知识的学习,健康教育知识满足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些学校没有开设健康知识的课程。生物是高考要考的一门学科,因此,生物课程可以作为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的一种载体。通过生物学习,让学生对生理知识有基本了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教育 知识普及

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思想。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和学校也担负重要责任。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关注,生物教学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生物教师承担着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时,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将健康知识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以教材为蓝本,开展专题的关于健康保健的课堂活动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在生物的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健康的知识的兴趣很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食物能够维持人生长的大量营养,对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饮食是否健康,对于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脸上会长青春痘,男生女生都有爱美的天性,因而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都非常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因而学生容易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等。现在的高中生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中午只吃方便面或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方便面或零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只是方便面或零食不能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从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全文阅读

浅谈成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

论文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课堂教学 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成教生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与学习主体,与普通学生和一般社会成人相比较,有着自身的显明特征,对于成教生的教学,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本文拟从知识管理的视野,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两个维度探讨了成人高等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管理策略:一是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养成;二是转变课堂结构,促进知识的养成与创新。

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是完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社会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成教生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与学习主体,与普通学生和一般社会成人相比较,有着自身的显明特征,只有全面认识成教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水平,以实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

一、成教生的学习特征

我们常说的成教生,主要包括函授教育的函授生、广播电视教育的电大生、成人夜大学教育的夜大生、全日制脱产教育的脱产生、网络教育的网大生以及参加全周自学考试的自考生等。通过我们观察和了解,成教生与一般大学生相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习主动性较强。成教生参加学习,大多是自我设计和自我选择的结果。较之许多普通学生靠老师指引、父母设计来选择所学专业的被动性学习格局,成教生的人校学习更多的是自我觉醒下的自我设计。他们在自己的人生实践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也感受到知识、智慧给社会的贡献以及给个人带来的宴惠。他们中大多数成员,因为诸多原因失去了正常就读大学的机会,过早涉入社会,参加工作或独立谋生。社会对知识及学历文凭的重视及自己在丁作学习上的网难,促使自己重新拿起书本。还有一部分成教生,原来就有高等教育的学历,获得过某一专业专科或本科学历,但是因为工作岗位的调整及工作环境的变化,使原有的知识储备已不能满足新工作要求,促使他们重新走进校同,进行文化知识的“二次充电”。由于学习目的明确性,势必带来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的自觉精神和自学能力比起一般大学生要突出得多。他们带着人生发展的需要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来参加学习,求知的要求强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从制定计划到查阅学习资源,从个体自学到参加集中面授辅导,从完成作业到认真复习、总结,都做得极为认真到位,与老师的交流也特别多。

2.自学能力较强。成人学生经过从小学到高中或专科十几年的教育过程,接受了多方面学科的知识,也使自己具备了多种能力,自学能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能力。与全日制高中或专科学生相比,成人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强,尤其是理解能力明显优于高中学生。因此,多数学生愿意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静静地看书,静静地查阅资料。当然,当他们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地与老师、与同学交流。

3.知识基础较好。成教学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实践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之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不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已将原有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并在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一点是高中为生所不能比的。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他们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基础,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于他们必须完成的学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全文阅读